CN206517473U - 一种可充电的手机背夹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充电的手机背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17473U
CN206517473U CN201720110621.4U CN201720110621U CN206517473U CN 206517473 U CN206517473 U CN 206517473U CN 201720110621 U CN201720110621 U CN 201720110621U CN 206517473 U CN206517473 U CN 2065174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phone
back splint
phone back
drain pan
power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1062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山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rp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arp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arp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arp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11062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174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174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1747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gnetic Treatmen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充电的手机背夹,包括壳体、电源板、可充电电池以及用于与手机电连接的充电连接器,所述电源板、可充电电池及充电连接器设置于壳体内,所述电源板与可充电电池电连接,所述充电连接器与电源板电连接,所述壳体包括有底壳本体以及设置于底壳本体四周缘上的软胶体,所述软胶体通过双色注塑的工艺与所述底壳本体一体成型;其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快捷,且不易变形,可有效减少背夹的厚度,满足用户对轻薄手机的追求。

Description

一种可充电的手机背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机配件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可充电的手机背夹。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可充电的手机背夹,一般是通过独立转接头,把手机背夹与手机进行连接,其安装插接不方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市场上出现了连接头固定在手机背夹上的做法,然而由于连接头本身的结构局限性,使得手机背夹厚度增加,不能满足当代人对轻薄手机的追求。
中国专利号为CN205092621U公开了一种手机用背夹电源,包括保护壳、电源板以及可充电电池,还包括一充电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基座,自基座内表面下边缘的两端垂直延伸出二定位脚,自基座内表面中部靠近上边缘位置垂直延伸出一插头,所述基座外表面设置与所述插头电连接的引线,用以和所述电源板电连接,所述保护壳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包括背壳和自背壳下端垂直延伸的下缘,该下缘的开设用以收容所述基座的凹槽,所述二定位脚水平支撑于所述背壳,所述电源板的一端水平设置于所述二定位脚上,从而将所述充电连接器固定;其虽然能够达到减少手机背夹厚度的目的,然而其结构复杂,拆装极其不便。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充电的手机背夹,其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快捷,且不易变形,可有效减少背夹的厚度,满足用户对轻薄手机的追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充电的手机背夹,包括壳体、电源板、可充电电池以及用于与手机电连接的充电连接器,所述电源板、可充电电池及充电连接器设置于壳体内,所述电源板与可充电电池电连接,所述充电连接器与电源板电连接,所述壳体包括有底壳本体以及设置于底壳本体四周缘上的软胶体,所述软胶体通过双色注塑的工艺与所述底壳本体一体成型。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壳本体为硬胶体。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手机背夹还包括有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壳体彼此配合将电源板、可充电电池密封。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手机背夹还包括有压板,所述压板将所述电源板、可充电电池以及充电连接器固定于底壳本体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充电连接器包括基座、自基座的内表面向内延伸出的两定位脚以及自基座的内表面向内延伸出的插头,所述两定位脚呈上下设置;所述可充电电池的侧缘延伸出凸台,所述电源板的一端抵于所述凸台表面上,所述电源板的另一端夹设于两定位脚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压板上设置有过孔,所述电源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底壳本体上设置有螺孔,螺钉依次穿过过孔、通孔后与所述螺孔连接固定。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手机背夹还包括有用于与手机支架配合固定的磁吸件,所述磁吸件设置于底壳本体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壳本体上设置有一凹槽,所述磁吸件位于凹槽中。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磁吸件通过背胶粘贴的方式与底壳本体连接固定。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的厚度为13-13.5m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一、所述软胶体通过双色注塑的工艺与所述底壳本体一体成型,其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快捷,且不易变形,可有效减少背夹的厚度,满足用户对轻薄手机的追求;
二、在底壳本体内设置有磁吸件,通过磁吸件可以实现与手机支架的配合固定,手机可以轻易固定于手机支架上,使用十分简单方便;且通过在底壳本体上设置有一凹槽,将磁吸件位于凹槽中,可进一步减少手机背夹的厚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可充电的手机背夹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可充电的手机背夹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可充电的手机背夹的分解图;
图5是图4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可充电的手机背夹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充电的手机背夹,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应当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图2、图4及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充电的手机背夹,所述手机背夹用作手机保护套的同时可向手机提供电能。本实施例中,所述手机背夹可以用来容置苹果手机,例如,苹果6/6S。所述可充电的手机背夹包括壳体10、电源板20、可充电电池30以及用于与手机40电连接的充电连接器50,所述电源板20、可充电电池30及充电连接器50设置于壳体10内,所述电源板20与可充电电池30电连接,所述充电连接器50与电源板20电连接。所述壳体10包括有底壳本体11以及设置于底壳本体11四周缘上的软胶体12,所述软胶体12通过双色注塑的工艺与所述底壳本体11一体成型。
其中,本实用新型的可充电的手机背夹的壳体10包括有底壳本体11以及设置于底壳本体11四周缘上的软胶体12,所述软胶体12通过双色注塑的工艺与所述底壳本体11一体成型,其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快捷,且不易变形,可有效减少背夹的厚度,满足用户对轻薄手机的追求。
优选的,所述底壳本体11为硬胶体。所述硬胶体可以为PC硬胶体。所述软胶体12为硅胶材质。
优选的,如图4所示,所述手机背夹还包括有压板60,所述压板60将所述电源板20、可充电电池30以及充电连接器50固定于底壳本体11上。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所述充电连接器50包括基座50、自基座51的内表面向内延伸出的两定位脚52以及自基座51的内表面向内延伸出的插头53,所述插头53位于所述两定位脚52的上方,所述两定位脚52呈上下设置,所述两定位脚52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可充电电池30的侧缘延伸出凸台31,所述电源板20的一端抵于所述凸台31表面上,所述电源板20的另一端夹设于两定位脚52之间,从而将电源板20、可充电电池30以及充电连接器50固定于底壳本体11上,其结构简单,拆装十分方便,且可有效减少零件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在本实施中,所述压板60上设置有过孔61,所述电源板20上设置有通孔21,所述底壳本体11上设置有螺孔(图中为示),螺钉70依次穿过过孔61、通孔21后与所述螺孔连接固定。应当说明的是,所述连接方式并不局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较佳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螺栓或者卡扣连接的方式连接固定。
优选的,如图3、图4所示,所述手机背夹还包括有盖板80,所述盖板80与所述壳体10彼此配合从而将电源板20、可充电电池30密封,实现防尘、防水的目的。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盖板80上设置有一开槽81,所述插头53通过所述开槽81露出盖板80外,所述插头53用于与手机配合,实现为手机充电的目的。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手机背夹还包括有用于与手机支架(图中为示)配合固定的磁吸件90,所述磁吸件90设置于底壳本体11上,通过磁吸件90地设置,可以实现与手机支架的配合固定,手机可以轻易固定于手机支架上,使用十分简单方便。
优选的,所述底壳本体11上设置有一凹槽(图中为示),所述磁吸件90位于凹槽中,且所述磁吸件90通过背胶91粘贴的方式与底壳本体11连接固定,将磁吸件90设置于凹槽中,且通过背胶91粘贴的方式与底壳本体11连接固定,可进一步减少手机背夹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壳体10的厚度为13-13.5mm,满足用户对轻薄手机的追求。
优选的,所述底壳本体11的表面上设置有条纹,不仅具有美感,且便于用户握持,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度。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手机背夹还包括有侧键灯板14,所述侧键灯板14包括有侧键以及LED灯,所述侧键灯板14通过侧键支架15固定于壳体10上。所述底壳本体11上还设置有装饰件16。所述壳体10的侧缘设置有电量查询开关、充电和停止充电的开关,以及指示灯,可方便观察充电与电量状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可充电的手机背夹,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电源板、可充电电池以及用于与手机电连接的充电连接器,所述电源板、可充电电池及充电连接器设置于壳体内,所述电源板与可充电电池电连接,所述充电连接器与电源板电连接,所述壳体包括有底壳本体以及设置于底壳本体四周缘上的软胶体,所述软胶体通过双色注塑的工艺与所述底壳本体一体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电的手机背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本体为硬胶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电的手机背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背夹还包括有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壳体彼此配合将电源板、可充电电池密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电的手机背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背夹还包括有压板,所述压板将所述电源板、可充电电池以及充电连接器固定于底壳本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充电的手机背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连接器包括基座、自基座的内表面向内延伸出的两定位脚以及自基座的内表面向内延伸出的插头,所述两定位脚呈上下设置;所述可充电电池的侧缘延伸出凸台,所述电源板的一端抵于所述凸台表面上,所述电源板的另一端夹设于两定位脚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充电的手机背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上设置有过孔,所述电源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底壳本体上设置有螺孔,螺钉依次穿过过孔、通孔后与所述螺孔连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电的手机背夹,其特征在于,手机背夹还包括有用于与手机支架配合固定的磁吸件,所述磁吸件设置于底壳本体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充电的手机背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本体上设置有一凹槽,所述磁吸件位于凹槽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充电的手机背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件通过背胶粘贴的方式与底壳本体连接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电的手机背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厚度为13-13.5mm。
CN201720110621.4U 2017-02-06 2017-02-06 一种可充电的手机背夹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5174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10621.4U CN206517473U (zh) 2017-02-06 2017-02-06 一种可充电的手机背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10621.4U CN206517473U (zh) 2017-02-06 2017-02-06 一种可充电的手机背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17473U true CN206517473U (zh) 2017-09-22

Family

ID=59867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10621.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517473U (zh) 2017-02-06 2017-02-06 一种可充电的手机背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174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850006U (zh) 一种无线蓝牙耳机充电盒
CN206517473U (zh) 一种可充电的手机背夹
CN203445993U (zh) 一种便携式手机蓝牙音箱
CN205792836U (zh) 一种手机背夹电源
CN202121636U (zh) 一种带充电电池的手机外壳
CN103836358A (zh) 一种新型可充电多用手电筒
CN203119525U (zh) 带照明灯的移动电源
CN209593721U (zh) 一种智能家用便携蓝牙音箱
CN208090538U (zh) 智能移动充电台灯
CN202978359U (zh) 智能型多功能电池结构
CN205092621U (zh) 手机用背夹电源
CN206099430U (zh) 一种新型led电源
CN206673621U (zh) 一种具有手机固定功能的充电宝
CN205014313U (zh) 一种多功能组合式电器
CN205071248U (zh) 一种组合型多媒体系统
CN206062481U (zh) 一种补水化妆镜
CN205792800U (zh) 一种手机支架
CN103836494A (zh) 一种便携式太阳能台灯
CN202444158U (zh) 两孔变三孔的转换插座
CN204349536U (zh) 太阳能散热充电宝
CN218183054U (zh) 一种储能移动电源的电源盒结构
CN206222206U (zh) 一种多功能无线充电灯
CN204216609U (zh) 一种改良型锂电池
CN203057237U (zh) 一种手机用电池盖
CN207235058U (zh) 一种便携式可充电蓝牙耳机组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922

Termination date: 2019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