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17380U - 脉冲电源输出装置及外壳 - Google Patents

脉冲电源输出装置及外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17380U
CN206517380U CN201720241647.2U CN201720241647U CN206517380U CN 206517380 U CN206517380 U CN 206517380U CN 201720241647 U CN201720241647 U CN 201720241647U CN 206517380 U CN206517380 U CN 2065173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dder
interface
module
power
out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24164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毅松
邓永华
黄润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Injet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Injet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Injet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Injet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24164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173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173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1738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脉冲电源输出装置及外壳,涉及恒压/恒流电源领域。该脉冲电源输出装置通过将外壳的一侧设置为阶梯状,并将供电输入接口以及控制接口分别从第三通孔和第二通孔露出,同时供电输入接口的长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阶梯与第三阶梯的高度差,控制接口的长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高度差;从而有效地了减小了脉冲电源输出装置的体积,使脉冲电源输出装置更加适应应用环境较为狭窄的应用场景。

Description

脉冲电源输出装置及外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恒压/恒流电源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脉冲电源输出装置及外壳。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生产脉冲电源的技术也越来越成熟,脉冲电源的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广泛。而现有的脉冲电源输出装置,当对其有体积上的要求时,其输出功率不能满足应用标准,即其体积较小时,脉冲电源输出装置的输出功率通常较小。如果想要输出功率较高,电源功率密度大,通常其体积较大,不能满足应用环境较为狭窄的应用场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壳,以实现减小应用该外壳的装置的体积,以适应应用环境较为狭窄的应用场景。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脉冲电源输出装置,通过应用上述外壳,以减小自身的体积,更加适用于以适应应用环境较为狭窄的应用场景。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第一侧板以及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为阶梯形,并包括第一阶梯、第二阶梯及第三阶梯,所述第一阶梯、所述第二阶梯依次向所述第三阶梯的方向递进,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阶梯一侧连接,所述第一侧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阶梯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阶梯设置有第三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上设置有四个所述第一通孔。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脉冲电源输出装置,所述脉冲电源输出装置包括底板、控制电路板、电源电路板以及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第一侧板以及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为阶梯形,并包括第一阶梯、第二阶梯及第三阶梯,所述第一阶梯、所述第二阶梯依次向所述第三阶梯的方向递进,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阶梯一侧连接,所述第一侧板上设置有四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阶梯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阶梯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底板与所述外壳可拆卸连接,所述电源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皆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电源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控制电路板、所述底板之间,所述控制电路板与所述电源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电源电路板布设有第一输出接口、第二输出接口、第三输出接口、第四输出接口、供电输入接口,所述控制电路板上布设有控制接口,所述第一输出接口、所述第二输出接口、所述第三输出接口、所述第四输出接口分别从四个所述第一通孔露出,所述供电输入接口以及所述控制接口分别从所述第三通孔以及所述第二通孔露出,所述供电输入接口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阶梯与所述第三阶梯的高度差,所述控制接口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阶梯与所述第二阶梯的高度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出接口、所述第二输出接口皆采用J30J-15ZKW接口,所述第三输出接口采用J30J-21ZKW接口,所述第四输出接口采用采用J30J-9ZKW接口,所述供电输入接口采用Y27A-1007ZKB接口,所述控制接口采用Y34MI-11SH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电路板还布设有第一电源模块、第二电源模块、第三电源模块、第四电源模块,所述控制电路板还布设有控制模块,所述第一电源模块、所述第二电源模块、所述第三电源模块、所述第四电源模块的一端与所述供电输入接口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源模块、所述第二电源模块、所述第三电源模块、所述第四电源模块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输出接口、所述第二输出接口、所述第三输出接口、所述第四输出接口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所述第二电源模块、所述第三电源模块、所述第四电源模块及所述控制接口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第二电源模块均包括直流信号生成电路及脉冲信号生成电路,所述直流信号生成电路与所述脉冲信号生成电路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脉冲信号生成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场效应管、第一电阻以及第一电容,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同向输入端接电源,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依次经过所述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场效应管的源极接地,所述场效应管的漏极依次通过所述二极管的正极、负极与所述直流信号生成电路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脉冲信号生成电路还包括第一开关管及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基极与一脉冲宽度控制接口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开关管的集电极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同向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开关管的集电极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脉冲电源输出装置还包括电压转换模块,所述供电输入接口、所述电压转换模块及所述第一电源模块依次电连接,所述电压转换模块还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第三电源模块、第四电源模块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脉冲电源输出装置还包括滤波模块,所述供电输入接口、所述滤波模块、所述电压转换模块依次电连接。
相对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第一输出接口、第二输出接口、第三输出接口、第四输出接口分别从四个第一通孔露出,再将供电输入接口以及控制接口分别从第三通孔和第二通孔露出,同时供电输入接口的长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阶梯与第三阶梯的高度差,控制接口的长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高度差;从而有效地了减小了脉冲电源输出装置的体积,使脉冲电源输出装置更加适应应用环境较为狭窄的应用场景。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脉冲电源输出装置的处于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Ⅱ部分的剖视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脉冲电源输出装置的电路连接框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脉冲电源输出装置部分电路连接框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脉冲信号生成电路的电路图。
图标:100-脉冲电源输出装置;110-外壳;112-第一侧板;1142-第一阶梯;1144-第二阶梯;1146-第三阶梯;120-底板;130-电源电路板;131-第一输出接口;132-第二输出接口;133-第三输出接口;134-第四输出接口;135-供电输入接口;140-控制电路板;142-控制接口;144-控制模块;150-滤波模块;151-电源转换模块;152-第一电源模块;1522-直流信号生成电路;1524-脉冲信号生成电路;153-第二电源模块;154-第三电源模块;155-第四电源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脉冲电源输出装置100,用于输出脉冲电源。脉冲电源输出装置100包括底板120、外壳110、电源电路板130以及控制电路板140,底板120与外壳110可拆卸连接,电源电路板130、控制电路板140均设置于外壳110内,电源电路板130设置于靠近底板120的一端,控制电路板140设置于电源电路板130的上侧。
请参阅图2,外壳110包括第一侧板112、第二侧板、第三侧板以及第四侧板。其中,第一侧板112的一侧与第二侧板一侧固定连接,第二侧板的另一侧与第三侧板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三侧板的另一侧与第四侧板的一侧固定连接,第四侧板的另一侧与第一侧板112的另一侧固定连接。
特别地,第二侧板呈阶梯状并包括第一阶梯1142、第二阶梯1144以及第三阶梯1146,第一阶梯1142、第二阶梯1144依次向第三阶梯1146的方向递进,即第三阶梯1146低于第二阶梯1144,第二阶梯1144低于第一阶梯1142。第一侧板112与第一阶梯1142远离第二阶梯1144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三阶梯1146的一侧与第三阶梯1146远离第二阶梯1144的一侧固定连接。
此外,第一侧板112上开设有多个通孔,用于容设置于电源电路板130的接口通过。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板112上开设有4个第一通孔。
同时,第二阶梯1144上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三阶梯1146上设置有第三通孔,用于容分别设置于电源电路板130、控制电路板140上的接口通过。
请参阅图3,电源电路板130上布设有电源模块,第一输出接口131、第二输出接口132、第三输出接口133、第四输出接口134、供电输入接口135、滤波模块150、电源转换模块151、第一电源模块152、第二电源模块153、第三电源模块154、第四电源模块155。其中,滤波模块150分别与供电输入接口135及电源转换模块151电连接,电源转换模块151分别与第一电源模块152、第二电源模块153、第三电源模块154、第四电源模块155电连接,第一电源模块152、第二电源模块153、第三电源模块154、第四电源模块155再分别与第一输出接口131、第二输出接口132、第三输出接口133、第四输出接口134电连接。
供电输入端口通过设置于第三阶梯1146上的第三通孔露出,用于为脉冲电源输出装置100输入电源。供电输入端口可以为脉冲电源输出装置100输入200V的交流电或者270V的直流电。需要说明的是,供电输入接口135的长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阶梯1142与第三阶梯1146的高度差,以避免供电输入端口高于第一阶梯1142所在的平面,致使脉冲电源输出装置100的体积增加。
通常地,供电输入接口135是干扰传入脉冲电源输出装置100的主要途径,通过供电输入接口135,电网的干扰可以干扰脉冲电源输出装置100的正常工作,相应地,脉冲电源输出装置100也可通过各种接口传输到电网是那个,干扰其他设备的正常工作。
滤波模块150则是用于滤除从电网传输过来的干扰。在本实施例中,滤波模块150为EMI滤波器,EMI滤波器允许脉冲电源输出装置100正常工作时的频率信号进入脉冲电源输出装置100,而对高频的干扰信号有较大的阻碍作用,从而避免线路中的谐波干扰,增加线路的稳定性。
电源转换模块151用于将经过滤波模块150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分别输出至第一电源模块152、第二电源模块153、第三电源模块154、第四电源模块155。
第一电源模块152、第二电源模块153均用于生成输出电流为0~7A,电压自适应<DC53V的恒定电流脉冲信号,并分别通过第一输出接口131及第二输出接口132将恒定电流脉冲信号输出到外部设备。
请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源模块152、第二电源模块153均包括直流信号生成电路1522及脉冲信号生成电路1524,电源转换模块151、直流信号生成电路1522、脉冲信号生成电路1524依次电连接。
直流信号生成电路1522用于接收电源转换模块151传输的电流信号,并将该电流信号转变为30V的直流信号,同时将该30V的直流信号传输至脉冲信号生成电路1524。
脉冲信号生成电路1524用于接收由直流信号生成电路1522生成并传输的30V的直流信号,并将该直流信号转换为脉冲信号后通过第一输出接口131或第二输出接口132传输至外部设备。
请参阅图5,脉冲信号生成电路1524包括运算放大器N1、场效应管Q1、第一电阻R1、第一电容C1、第一开关管D1及第二开关管D2,运算放大器N1的同向输入端接电源GD2,运算放大器N1的反向输入端依次经过第一电阻R1、第一电容C1与运算放大器N1的输出端电连接,运算放大器N1的输出端与场效应管Q1的栅极电连接,场效应管Q1的源极接地,场效应管Q1的漏极依次通过二极管D1的正极、负极与直流信号生成电路1522电连接;第一开关管D1的基极与脉冲宽度控制接口142PWM电连接,第一开关管D1的发射极接地,第一开关管D1的集电极与运算放大器N1的同向输入端电连接,第二开关管D2的基极与第一开关管D1的基极电连接,第二开关管D2的发射极接地,第二开关管D2的集电极与运算放大器N1的输出端电连接。此外,二极管D1的正极、负极分别接第一输出接口131或第二输出接口132的两极。
直流信号生成电路1522输出的直流信号经过脉冲信号生成电路1524处理后,不仅能生成脉冲信号,还可使输出的脉冲信号的输出波纹低,增强了输出信号的稳定性;同时还缓能解脉冲波形顶降的现象。需要说明的是,该脉冲信号的上升沿的时间不大于20微秒,下降沿的时间不大于15微秒,可避免出现通信错误。
第三电源模块154用于生成电压值为48V±2V,输出功率为750W的恒定直流电压信号,并通过第三输出接口133将该恒定的电压信号输出到外部设备。
第四电源模块155用于生成电压值为24V±2V,输出功率为80W的恒定直流电压信号,并通过第四输出接口134将该恒定的电压信号输出到外部设备。
第一输出接口131、第二输出接口132、第三输出接口133以及第四输出接口134分别从设置于第一侧板112的四个第一通孔露出。
其中,第一输出接口131用于输出由第一电源模块152生成的恒定电流脉冲信号,其输出电流为0~7A,电压自适应<DC53V。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输出接口131采用J30J-15ZKW接口。
第二输出接口132用于输出由第二电源模块153生成的恒定电流脉冲信号,其输出电流为0~7A,电压自适应<DC53V。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输出接口132采用J30J-15ZKW接口。
第三输出接口133用于输出由第三电源模块154生成的恒定电压信号,其输出电压为DC48V±2V,输出功率为750W。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输出接口133采用J30J-21ZKW接口。
第四输出接口134用于输出由第四电源模块155生成的恒定电压信号,其输出电压为DC24V±2V,输出功率为80W。在本实施例中,第四输出接口134采用采用J30J-9ZKW接口。
控制电路板140上布设有控制模块144及控制接口142,控制接口142与控制模块144电连接。
控制接口142通过设置于第二阶梯1144上的第二通孔露出,用于向脉冲电源输出装置100输入外部控制信号,从而通过控制电路板140对电源电路板130进行控制。需要说明的是,控制接口142的长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阶梯1142与第二阶梯1144的高度差,以避免控制接口142高于第一阶梯1142所在的平面,致使脉冲电源输出装置100的体积增加。
请参阅图3,控制模块144分别与第一电源模块152、第二电源模块153、第三电源模块154、第四电源模块155及控制接口142电连接,用于依据从控制接口142输入的外部控制信号控制第一输出接口131或第二输出接口132的输出电流的大小、频率或者占空比;此外,控制模块144还用于依据该外部控制信号控制第三电源模块154与第三输出接口133及第四电源模块155与第四输出接口134的开通与关断状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脉冲电源输出装置通过将第一输出接口、第二输出接口、第三输出接口、第四输出接口分别从四个第一通孔露出,再将供电输入接口以及控制接口分别从第三通孔和第二通孔露出,同时供电输入接口的长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阶梯与第三阶梯的高度差,控制接口的长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高度差;从而有效地了减小了脉冲电源输出装置的体积,使脉冲电源输出装置更加适应应用环境较为狭窄的应用场景。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第一侧板以及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为阶梯形,并包括第一阶梯、第二阶梯及第三阶梯,所述第一阶梯、所述第二阶梯依次向所述第三阶梯的方向递进,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阶梯一侧连接,所述第一侧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阶梯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阶梯设置有第三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上设置有四个所述第一通孔。
3.一种脉冲电源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电源输出装置包括底板、控制电路板、电源电路板以及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壳,所述底板与所述外壳可拆卸连接,所述电源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皆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电源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控制电路板、所述底板之间,所述控制电路板与所述电源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电源电路板布设有第一输出接口、第二输出接口、第三输出接口、第四输出接口、供电输入接口,所述控制电路板上布设有控制接口,所述第一输出接口、所述第二输出接口、所述第三输出接口、所述第四输出接口分别从四个所述第一通孔露出,所述供电输入接口以及所述控制接口分别从所述第三通孔以及所述第二通孔露出,所述供电输入接口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阶梯与所述第三阶梯的高度差,所述控制接口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阶梯与所述第二阶梯的高度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脉冲电源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接口、所述第二输出接口皆采用J30J-15ZKW接口,所述第三输出接口采用J30J-21ZKW接口,所述第四输出接口采用采用J30J-9ZKW接口,所述供电输入接口采用Y27A-1007ZKB接口,所述控制接口采用Y34MI-11SH接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脉冲电源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电路板还布设有第一电源模块、第二电源模块、第三电源模块、第四电源模块,所述控制电路板还布设有控制模块,所述第一电源模块、所述第二电源模块、所述第三电源模块、所述第四电源模块的一端与所述供电输入接口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源模块、所述第二电源模块、所述第三电源模块、所述第四电源模块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输出接口、所述第二输出接口、所述第三输出接口、所述第四输出接口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所述第二电源模块、所述第三电源模块、所述第四电源模块及所述控制接口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脉冲电源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所述第二电源模块均包括直流信号生成电路及脉冲信号生成电路,所述直流信号生成电路与所述脉冲信号生成电路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脉冲电源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信号生成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场效应管、二极管、第一电阻以及第一电容,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同向输入端接电源,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依次经过所述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场效应管的源极接地,所述场效应管的漏极依次通过所述二极管的正极、负极与所述直流信号生成电路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脉冲电源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信号生成电路还包括第一开关管及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基极与一脉冲宽度控制接口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开关管的集电极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同向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开关管的集电极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脉冲电源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电源输出装置还包括电压转换模块,所述供电输入接口、所述电压转换模块及所述第一电源模块依次电连接,所述电压转换模块还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第三电源模块、第四电源模块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脉冲电源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电源输出装置还包括滤波模块,所述供电输入接口、所述滤波模块、所述电压转换模块依次电连接。
CN201720241647.2U 2017-03-13 2017-03-13 脉冲电源输出装置及外壳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5173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41647.2U CN206517380U (zh) 2017-03-13 2017-03-13 脉冲电源输出装置及外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41647.2U CN206517380U (zh) 2017-03-13 2017-03-13 脉冲电源输出装置及外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17380U true CN206517380U (zh) 2017-09-22

Family

ID=59870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241647.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517380U (zh) 2017-03-13 2017-03-13 脉冲电源输出装置及外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1738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83839A1 (zh) * 2018-03-28 2019-10-03 董学章 一种多功能转换装置
CN110834716A (zh) * 2019-11-20 2020-02-25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螺旋桨自动平衡用嵌入式脉冲发生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83839A1 (zh) * 2018-03-28 2019-10-03 董学章 一种多功能转换装置
CN110834716A (zh) * 2019-11-20 2020-02-25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螺旋桨自动平衡用嵌入式脉冲发生器
CN110834716B (zh) * 2019-11-20 2021-08-10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螺旋桨自动平衡用嵌入式脉冲发生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517380U (zh) 脉冲电源输出装置及外壳
CN103368432B (zh) 柔性直流输电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调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09407035A (zh) 一种基于mosfet管的大电流发生系统
CN102882225B (zh) 基于光伏系统的用户侧分布式电源即插即用电源管理系统
CN102608468A (zh) 一种检测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输电变流器特性的试验系统
Raju et al. Small signal modelling and stability analysis of an islanded AC microgrid with inverter interfaced DGs
CN207382272U (zh) 一种伺服驱动设备组合滤波器
CN204465566U (zh) 微电网通信系统的电源管理电路
CN108984847B (zh) 一种基于分频阻抗补偿的实时数字混合仿真接口方法
CN108918998B (zh) 一种mmc功率模块控制保护闭环测试方法及系统
CN204009647U (zh) 电路板
CN204090126U (zh) 音频pwm调制电路及音响设备
CN207150481U (zh) 电机驱动器
CN207320492U (zh) 一种转接连接器
CN207638887U (zh) 一种咪头测试装置
CN206421190U (zh) 伺服驱动器及伺服驱动系统
CN110649661A (zh) 一种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的低压环形微网控制系统及方法
CN205229296U (zh) 一种多功能电力仪表
CN206180893U (zh) 一种用于风力发电并网的高功率密度多级电能变换电路
CN204142867U (zh) 大容量智能扩展式电能质量扰动发生系统
CN208158133U (zh) 光伏虚拟发电机
CN214380117U (zh) 一种多核模块化变换器调制控制装置
CN204538704U (zh) 一种有源电力滤波器
CN212969425U (zh) 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的新型充电电源模块
CN207896681U (zh) 一种同步发电机的有功频率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922

Termination date: 202103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