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15597U - 智能投影仪及智能交互系统 - Google Patents

智能投影仪及智能交互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15597U
CN206515597U CN201720004351.9U CN201720004351U CN206515597U CN 206515597 U CN206515597 U CN 206515597U CN 201720004351 U CN201720004351 U CN 201720004351U CN 206515597 U CN206515597 U CN 2065155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
electric capacity
master controller
smart projector
electrical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00435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志明
那天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Lin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Lin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Lin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Lin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00435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155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155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155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投影仪及智能交互系统,涉及投影仪技术领域。所述智能投影仪包括主控制器、网络模块、和至少一个MIC模块。所述主控制器分别与所述MIC模块、所述网络模块电连接。所述MIC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声音转化为电信号。所述主控制器用于接收、处理所述电信号并通过所述网络模块发送给远端电子设备,以此实现智能投影仪在播放多媒体的同时,可以接收语音并传递给远端电子设备。

Description

智能投影仪及智能交互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投影仪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智能投影仪及智能交互系统。
背景技术
投影仪,又称投影机,是一种可以将图像或视频投射到幕布上的设备,可以通过不同的接口同计算机、VCD、DVD、BD、游戏机、DV等相连接播放相应的视频信号。智能投影机是指新增了无线wifi上网功能并搭载了智能操作系统有独立UI界面的投影机。目前,现有的智能投影机在图像或视频播放时,不可以接收语音功能,这给用户在开远程会议时展现图像或视频,而不能语音解释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投影仪及智能交互系统,其能够改善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投影仪,包括主控制器、网络模块、和至少一个MIC模块。所述主控制器分别与所述MIC模块、所述网络模块电连接。所述MIC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声音转化为电信号。所述主控制器用于接收、处理所述电信号并通过所述网络模块发送给远端电子设备。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MIC模块包括第一MIC、第二MIC以及第三MIC。第一MIC、第二MIC以及第三MIC分别与所述主控制器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MIC与所述第二MIC之间的距离连线与所述第一MIC与所述第三MIC之间的距离连线相互垂直。所述第一MIC与所述第二MIC之间的第一距离为59.7mm,所述第一MIC与所述第三MIC之间的第二距离为61.48mm。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MIC、第二MIC均为芯片NSM0410DT。所述芯片NSM0410DT包括预留端、电源端、数据输出端、时钟输入端、选择端以及接地端。所述第一MIC的预留端、电源端均连接至电源。第一电容的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源。所述第一MIC的数据输出端通过第一电阻连接至所述主控制器的第一信号通道。所述第一MIC的时钟输入端通过第二电阻连接至所述主控制器的第二信号通道。第二电容的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电连接。第三电容的一端接地,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电连接。所述第一MIC的选择端通过第三电阻连接至所述第二MIC的数据输出端。第四电容的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MIC的选择端,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MIC的接地端接地,所述第二MIC的时钟输入端通过第四电阻连接至所述主控制器的第二信号通道。第五电容一端接地,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四电阻。所述第二MIC的选择端和接地端均接地。所述第二MIC的预留端、电源端均连接至电源。第六电容的一端接地,所述第六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源。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三MIC为芯片NSM0410DT。所述第三MIC的预留端、电源端均连接至电源。第七电容的一端接地,所述第七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源。所述第三MIC的数据输出端通过第五电阻连接至所述主控制器的第三信号通道。所述第三MIC的时钟输入端通过第六电阻连接至所述主控制器的第四信号通道。第八电容一端接地,所述第八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电连接。第九电容一端接地,所述第九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电阻电连接。所述第三MIC的选择端和接地端均接地。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智能投影仪还包括喇叭和功放模块,所述功放模块一端与所述主控制器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喇叭电连接,所述功放模块用于将驱动所述喇叭,使其发出声音。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功放模块包括音频功率放大电路,所述音频功率放大电路一端与所述主控制器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喇叭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网络模块包括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主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用于将所述智能投影仪通过无线网络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投影仪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盖设置有至少一个拾音孔。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交互系统,包括终端以及上述的智能投影仪,所述终端与所述智能投影仪网络连接,使得所述智能投影仪播放多媒体的同时,接收并发送用户的语音信息到所述终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投影仪及智能交互系统,包括主控制器、网络模块、和至少一个MIC模块。所述主控制器分别与所述MIC模块、所述网络模块电连接。所述MIC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声音转化为电信号。所述主控制器用于接收、处理所述电信号并通过所述网络模块发送给远端电子设备,以此实现智能投影仪在播放多媒体的同时,可以接收语音并传递给远端电子设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投影仪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投影仪的MIC模块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投影仪的第一MIC和第二MIC与主控制器的连接关系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投影仪的第三MIC与主控制器的连接关系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投影仪的壳体的上盖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投影仪的壳体外的表面的结构图;
图7为应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环境。
图中:100-智能投影仪;110-主控制器;120-网络模块;130-MIC模块;131-第一MIC;132-第二MIC;133-第三MIC;140-功放模块;150-喇叭;200-上盖;201-第一拾音孔;202-第二拾音孔;203-第三拾音孔;204-电源接口;205-RJ45网孔;206-HDMI接口;207-USB3.0接口;208-USB2.0接口;209-VGA接口;210-耳机接口;300-终端;400-网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垂直”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投影仪100,其包括主控制器110、网络模块120、和至少一个MIC模块130。所述主控制器110分别与所述MIC模块130、所述网络模块120电连接。
所述MIC模块130用于将接收到的声音转化为电信号。所述MIC模块130可以包括N个MIC。N可以按照用户的需求进行设定。在本实施例中,N可以为3。MIC(传声器)具有把声音初步处理为模拟电信号或者数字电信号。按照转换原理来讲,MIC一般分为三种:动圈、电容、驻极体。动圈,大概原理是振膜与声源间产生共振,带动附在振膜上的线圈运动,线圈外围有磁铁,由于震动使线圈在磁场中切割磁力线,产生电流,声音信号转为电信号过程完毕。电容,用一张极薄的镀金膜,作为电容的一个极,与其相隔零点几毫米,有另外一个固定电极,这样形成一个电容器,振膜电极跟随声波振动而造成电容的容量变化,形成电信号,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过程完毕。驻极体,原理同电容一样,但不需要幻象电源加电。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MIC模块130可以包括第一MIC131、第二MIC132以及第三MIC133。第一MIC131、第二MIC132以及第三MIC133分别与所述主控制器110电连接。请参照图2,所述第一MIC131与所述第二MIC132之间的距离连线与所述第一MIC131与所述第三MIC133之间的距离连线相互垂直。所述第一MIC131与所述第二MIC132之间的第一距离L1,L1可以为59.7mm;所述第一MIC131与所述第三MIC133之间的第二距离L2,L2可以为61.48mm。
其中,所述第一MIC131、第二MIC132均可以为芯片NSM0410DT。所述芯片NSM0410DT包括预留端(Enhance)、电源端(VDD)、数据输出端(DATA)、时钟输入端(CLK)、选择端(CS)以及接地端(GND)。
请参照图3,U1表示第一MIC131,U2表示第二MIC132;VCC表示电源,大小可以为1.8V,为芯片U1和U2供电。所述第一MIC131的预留端、电源端均连接至电源(VCC)。第一电容C1的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源。第一电容C1的容量大小可以为100nF/16V。所述第一MIC131的数据输出端通过第一电阻R1连接至所述主控制器110的第一信号通道SDA_1。所述第一MIC131的时钟输入端通过第二电阻R2连接至所述主控制器110的第二信号通道SCL_1。第二电容C2的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R1电连接。第二电容C2的容量大小可以为33pF/50V。第三电容C3的一端接地,所述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电连接。第三电容C3的容量大小可以为33pF/50V。所述第一MIC131的选择端通过第三电阻R3连接至所述第二MIC132的数据输出端。第四电容C4的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MIC131的选择端,所述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第四电容C4的容量大小可以为33pF/50V。所述第一MIC131的接地端接地。
所述第二MIC132的时钟输入端通过第四电阻R4连接至所述主控制器110的第二信号通道SCL_1。第五电容C5一端接地,所述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四电阻R4。第五电容C5的容量大小可以为33pF/50V。所述第二MIC132的选择端和接地端均接地。所述第二MIC132的预留端、电源端均连接至电源。第六电容C6的一端接地,所述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源。第六电容C6的容量大小可以为100nF/16V。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以及第四电阻R4均可以为零欧姆电阻,误差为5%。零欧姆电阻可以做跳线用、熔丝作用、调试参数等。
请参照图4,U3表示第三MIC133,VCC表示电源,大小可以为1.8V,为芯片U3供电。第三MIC133为芯片NSM0410DT。所述第三MIC133的预留端、电源端均连接至电源。第七电容C7的一端接地,所述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源。第七电容C7的容量大小可以为100nF/16V。所述第三MIC133的数据输出端通过第五电阻R5连接至所述主控制器110的第三信号通道SDA_2。所述第三MIC133的时钟输入端通过第六电阻R6连接至所述主控制器110的第四信号通道SCL_2。第八电容C8一端接地,所述第八电容C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R5电连接。第九电容C9一端接地,所述第九电容C9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电阻R6电连接。所述第三MIC133的选择端和接地端均接地。第八电容C8和第九电容C9的容量大小可以为33pF/50V。第五电阻R5及第六电阻R6均可以为零欧姆电阻,误差为5%。零欧姆电阻可以做跳线用、熔丝作用、调试参数等。
智能投影仪100还可以包括喇叭150和功放模块140,所述功放模块140一端与所述主控制器110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喇叭150电连接。所述功放模块140用于将驱动所述喇叭150,使其发出声音。
功放模块140可以包括音频功率放大电路,所述音频功率放大电路一端与所述主控制器110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喇叭150电连接。所述音频功率放大电路可以为芯片AN7115。
所述主控制器110用于接收、处理所述电信号并通过所述网络模块120发送给远端电子设备。所述主控制器110还可以用于安装各种应用软件如Skype、QQ、微信等。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主控制器110可以包括微处理器、存储器。
远端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智能投影仪100,也可以包括但不限于PC(personalcomputer)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笔记本电脑、智能电视、机顶盒、车载终端等终端设备。
网络模块120包括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主控制器110电连接,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用于将所述智能投影仪100通过无线网络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智能投影仪100还可以包括壳体,以上各组件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请参照图5,所述智能投影仪100的壳体的上盖200设置有至少一个拾音孔。外界声音从拾音孔进入MIC模块130。由于智能投影仪100包括第一MIC131、第二MIC132以及第三MIC133,所以分别对应有第一拾音孔201、第二拾音孔202、第三拾音孔203。
此外,请参照图6,所述壳体的一个外表面上设置有多个接口,包括电源接口204、RJ45网孔205、HDMI接口206、USB3.0接口207、USB2.0接口208、VGA接口209以及耳机接口210。
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投影仪100的工作原理是:
智能投影仪100在播放多媒体的同时,MIC模块130将通过拾音孔接收到的外界声音转化为电信号。主控制器110接收、处理所述电信号并通过所述网络模块120发送给远端电子设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投影仪100,主控制器110、网络模块120、和至少一个MIC模块130。所述主控制器110分别与所述MIC模块130、所述网络模块120电连接。所述MIC模块130用于将接收到的声音转化为电信号。主控制器110用于接收、处理所述电信号并通过所述网络模块120发送给远端电子设备,以此实现智能投影仪100在播放多媒体的同时,可以接收语音并传递给远端电子设备。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交互系统,包括终端300以及上述的智能投影仪100。所述终端300与所述智能投影仪100通过网络400连接。
其中终端300可以包括智能投影仪100,也可以包括但不限于PC(personalcomputer)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笔记本电脑、智能电视、机顶盒、车载终端等终端设备。所述网络400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网络。
例如,在用户需要开远程会议时,A方用户使用智能投影仪100,远端的B方用户使用上述终端300中的一种电子设备如手机。通过无线网络连接,智能投影仪100在播放多媒体,共享图像的同时,接收并发送A方用户的语音信息到所述终端300,使得B方用户可以听到。同理,B方用户的语音信息可以传递到A方用户。实现双方通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交互系统,包括终端300以及上述的智能投影仪100,所述终端300与所述智能投影仪100通过网络400连接,使得所述智能投影仪100播放多媒体的同时,接收并发送用户的语音信息到所述终端300,以此实现双方共享资料,同时互相通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智能投影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制器、网络模块、和至少一个MIC模块,所述主控制器分别与所述MIC模块、所述网络模块电连接,所述MIC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声音转化为电信号,所述主控制器用于接收、处理所述电信号并通过所述网络模块发送给远端电子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投影仪,其特征在于,所述MIC模块包括第一MIC、第二MIC以及第三MIC,第一MIC、第二MIC以及第三MIC分别与所述主控制器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投影仪,其特征在于,第一MIC与所述第二MIC之间的距离连线与所述第一MIC与所述第三MIC之间的距离连线相互垂直,所述第一MIC与所述第二MIC之间的第一距离为59.7mm,所述第一MIC与所述第三MIC之间的第二距离为61.48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投影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MIC、第二MIC均为芯片NSM0410DT,所述芯片NSM0410DT包括预留端、电源端、数据输出端、时钟输入端、选择端以及接地端,所述第一MIC的预留端、电源端均连接至电源,第一电容的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源,所述第一MIC的数据输出端通过第一电阻连接至所述主控制器的第一信号通道,所述第一MIC的时钟输入端通过第二电阻连接至所述主控制器的第二信号通道,第二电容的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电连接,第三电容的一端接地,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电连接,所述第一MIC的选择端通过第三电阻连接至所述第二MIC的数据输出端,第四电容的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MIC的选择端,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MIC的接地端接地,所述第二MIC的时钟输入端通过第四电阻连接至所述主控制器的第二信号通道,第五电容一端接地,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四电阻,所述第二MIC的选择端和接地端均接地,所述第二MIC的预留端、电源端均连接至电源,第六电容的一端接地,所述第六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投影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MIC为芯片NSM0410DT,所述第三MIC的预留端、电源端均连接至电源,第七电容的一端接地,所述第七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源,所述第三MIC的数据输出端通过第五电阻连接至所述主控制器的第三信号通道,所述第三MIC的时钟输入端通过第六电阻连接至所述主控制器的第四信号通道,第八电容一端接地,所述第八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电连接,第九电容一端接地,所述第九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电阻电连接,所述第三MIC的选择端和接地端均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投影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投影仪还包括喇叭和功放模块,所述功放模块一端与所述主控制器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喇叭电连接,所述功放模块用于将驱动所述喇叭,使其发出声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投影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功放模块包括音频功率放大电路,所述音频功率放大电路一端与所述主控制器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喇叭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投影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模块包括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主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用于将所述智能投影仪通过无线网络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投影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仪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盖设置有至少一个拾音孔。
10.一种智能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终端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智能投影仪,所述终端与所述智能投影仪网络连接,使得所述智能投影仪播放多媒体的同时,接收并发送用户的语音信息到所述终端。
CN201720004351.9U 2017-01-03 2017-01-03 智能投影仪及智能交互系统 Active CN2065155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04351.9U CN206515597U (zh) 2017-01-03 2017-01-03 智能投影仪及智能交互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04351.9U CN206515597U (zh) 2017-01-03 2017-01-03 智能投影仪及智能交互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15597U true CN206515597U (zh) 2017-09-22

Family

ID=598642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004351.9U Active CN206515597U (zh) 2017-01-03 2017-01-03 智能投影仪及智能交互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1559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81084A (zh) * 2017-01-03 2017-05-17 成都极联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投影仪及智能交互系统
CN107845388A (zh) * 2017-12-25 2018-03-27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语音识别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81084A (zh) * 2017-01-03 2017-05-17 成都极联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投影仪及智能交互系统
CN107845388A (zh) * 2017-12-25 2018-03-27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语音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7845388B (zh) * 2017-12-25 2021-06-01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语音识别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95610B (zh) 一种播放音频的方法及装置
CN108319443A (zh) 一种音频输出方法、移动终端及音频播放装置
CN206515597U (zh) 智能投影仪及智能交互系统
CN105554631B (zh) 音频切换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7573602U (zh) 一种基于wifi的一体化智能音响娱乐终端
CN103974168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03457249U (zh) 电子猫眼
CN201887873U (zh) 移动终端的适配系统及其底座
CN207541948U (zh) 音频播放器和音频播放装置
CN106681084A (zh) 智能投影仪及智能交互系统
CN205123936U (zh) 一种多功能家庭云娱乐一体机
CN105702272B (zh) 一种音频播放设备
CN108769312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盖板结构及移动终端
CN207926902U (zh) 一种音频播放装置及系统
CN208849968U (zh) 一种高智能高音质物联网功放设备
CN210274513U (zh) 一种多功能音响系统
CN206948575U (zh) 一种用于教学实验的音乐播放器
CN208207814U (zh) 一种智能翻译终端
CN207232955U (zh) 音视频调用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6775627U (zh) 一种家居电视音响
CN203827328U (zh) 无线信号交互装置
CN205987327U (zh) 一种基于双声卡模组的音频设备
CN103533675A (zh) 智能家庭终端
CN204465722U (zh) 一种多声效的投影设备
CN211454287U (zh) 带语音功能的智能触控面板控制电路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