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12001U - 一种曝气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曝气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12001U
CN206512001U CN201720082704.7U CN201720082704U CN206512001U CN 206512001 U CN206512001 U CN 206512001U CN 201720082704 U CN201720082704 U CN 201720082704U CN 206512001 U CN206512001 U CN 2065120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inlet
chamber
aeration
water
mozz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08270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卫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run C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Lin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Lin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Lin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08270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120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120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120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Aeration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Activated Polluted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曝气机,包括驱动电机、混合室、导流室和曝气叶轮;所述驱动电机与曝气叶轮通过转轴连接,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曝气叶轮转动;并且该驱动电机与曝气叶轮之间连接有叶轮室;所述叶轮室的外表面形成有进水口,所述混合室包括一体成型的进水端、混合腔和出水端,所述混合腔上设有进气口;该曝气叶轮的射流方向与混合室的方向平行,导流室包括导流管,导流管上形成有若干导流孔,导流孔与进气口的位置相对应;采用上述方案,使得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水流进水更加顺畅,挤压破坏水流内部张力更加可靠,提高了曝气叶轮的转动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曝气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生物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曝气机。
背景技术
景观水体用以修饰环境、给人以美感,维护生态平衡。目前景观水多为封闭性和非流动性的死水特征;在天然降雨、大气中的扬尘、生活垃圾的侵入,长期积累的河底淤泥及淤泥释放的有害物质;缺少水生动、植物生存的环境,使水体逐渐失去自净能力,加上河道底泥长期未清,使底泥不断释放分解为N、P等营养盐,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体逐渐变绿,藻类疯长,最终导致“水华”现象,产生异味,容易发黑发臭,水源受到威胁,影响人类的健康。
水产养殖中水体也多为封闭式,水体缺少必要的循环,溶解氧过低,随着水体中鱼虾及其他水产品数量的增多,其对溶解氧的需求量就会大大增加,同时排泄物、残饵等也会随之增加;缺氧水体也给有害细菌和病毒提供了生长的温床,使得有害细菌和病毒大量的繁殖生长;这样必然会侵害到同一水体中的鱼虾,使得鱼虾得病的几率大大增加;如不加控制,还可能暴发鱼病,引起大批量鱼虾的死亡。
曝气机运行时,水泵叶轮在潜水电机带动下高速旋转,将泥水混合物推入射流器形成射流,在射流周围产生负压区,将空气通过吸气管吸入射流喷嘴负压区,在射流器的喉管内进行气、水、泥充分混合,又通过射流器的扩散管将射流的动能逐步转变成压能后进入散流器。在散流器内,气、水、泥混合物进一步混合,迫使气体继续剪切、粉碎并乳化,保证绝大部分氧充分溶解于水中。同时,在射流流体压力的作用下,射流携带氧分子和微小气泡,从散流器的喷嘴中倾斜向下喷出、扩散,形成对水体和对生化池底部污泥冲击、搅拌后,由池底缓缓上升至水面,微气泡在水中停留时间一般长达30秒以上,使空气中的氧充分被溶解和吸收,提高了氧转移效率和充氧能力。
一般说来曝气装置可以分为机械曝气装置、鼓风曝气系统、水力剪切式曝气装置、水力冲击式曝气装置、水下曝气装置等。现有的技术中,使用曝气机让有害气体溢出,向水中通入空气或者吸入空气,并与水相混合,使水中溶入更多气体得到净化的效果。主要目的是在水中造成流动、增氧,使死水变为活水,以强化水体的自净作用。现有水下曝气机采用空压机将空气吸入曝气机,将气体推出以达到水气混合,或者利用水泵真空吸入空气以达到水气混合,大多只能一侧或者双侧曝气,无法让曝气机自由旋转,水气不能合理分配,效率较低,而且结构复杂,不灵活。
现有的曝气机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涡壳式水力旋转推流曝气机(申请号:201110356815.X),包括电机和涡壳,所述电机固定在该曝气机最下方,所述电机经由转轴与叶轮联接,所述叶轮向上伸入所述涡壳,所述电机驱动所述叶轮转动,所述涡壳由支撑装置支撑,所述支撑装置通过滚轴嵌入固定装置,所述电机和所述固定装置之间设置格栅,所述涡壳、支撑装置、固定装置、电机和格栅围成的空间形成水气混合室,所述水气混合室经吸气管与大气相通,所述吸气管伸入所述混合室的一端伸向所述叶轮。
由于上述曝气机的混合室经吸气管与大气相通,这样势必就造成了混合室的效率太低,气水混合效果不是很理想,目前还没有研究出一种能使曝气机的混合效率大大提高的设备。
针对以上问题,故,有必要对其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曝气机,该曝气机的目的在于加大了气水混合室的接触面积,使混合效率大大提高,进一步的提高曝气效果。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曝气机,包括驱动电机、混合室、导流室和曝气叶轮; 所述驱动电机与曝气叶轮通过转轴连接,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曝气叶轮转动;并且该驱动电机与曝气叶轮之间连接有叶轮室;所述叶轮室的外表面形成有进水口,所述混合室包括一体成型的进水端、混合腔和出水端,所述混合腔上设有进气口;该曝气叶轮的射流方向与混合室的方向平行,导流室包括导流管,导流管上形成有若干导流孔,导流管的一端设置有曝气出口,导流管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混合室的出水端和混合腔,相抵于进水端的内壁上;导流管分别与进水端内壁和进水端的内壁固定连接,导流孔与进气口的位置相对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进水端包括进水机壳,进水机壳与叶轮室的侧壁固定连接,进水机壳的内径大于导流管的内径,所述出水端包括呈倾斜状的出水机壳,与此相对应的,所述导流管的端布设有与出水机壳倾斜角度相一致的导向板,导向板与曝气叶轮之间留有一定间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曝气叶轮包括叶轮轴、连接轴和曝气叶片;所述曝气叶片设置在所述叶轮轴的上端,叶轮轴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轴,连接轴连接驱动电机;曝气叶片与叶轮轴之间存在一定的倾角,在其旋转时,能够将进入叶轮室2中的水体并向上环流并且向前推进,完成氧的气相到液相转移并与水体充分均匀混合目的;从而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溶氧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曝气叶片位于进水端的进水机壳内,该曝气叶片远离进水口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流室包括两个相对称的呈锥形的导向管,两个导向管之间连接有安装管,安装管上形成有导向孔,导向孔与进气口的位置相对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两个导向管的外径与混合室的内径相适配,两个导向管套接于混合室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叶轮室的外壳长度方向环形等距布设有若干进水口,沿叶轮室的外壳宽度方向布设的进水口等距或交错布设。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进水口呈圆形,进水口的宽度与相邻进水口之间的间距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进水口的直径为1~1.5mm,所述叶轮室的外壳上的进水口开孔面积占所述叶轮室总面积的20-8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向孔环形等距布设于导向管上,导向孔设置有若干个,导向孔与进气口的位置相对应;与此相对应的,所述导向孔环形等距布设于导流管上,导向孔与进气口的位置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叶轮室的外壳长度方向环形等距布设有若干进水口,沿叶轮室的外壳宽度方向布设的进水口等距或交错布设,采用上述方案,使得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水流进水更加顺畅,挤压破坏水流内部张力更加可靠,提高了曝气叶轮的转动效率。
2.在叶轮室上设置若干等距的进水口,在方便水流进入的同时,还能保持该叶轮室的进水口的整体强度和牢固度,采用上述方案,使得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水流进水更加顺畅,挤压破坏水流内部张力更加可靠,提高了曝气叶轮的转动效率;
3.本实用新型节约资源,制作简单,环保经济,实用性强,经济性好,而且美观大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曝气叶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导流室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驱动电机1,叶轮室2,混合室3,进水端3-1,进水机壳3-1-1,混合腔3-2,导流室4,导流管4-1,导向板4-1-1,导流孔4-2,曝气叶轮5,叶轮轴5-1,连接轴5-2,曝气叶片5-3,进水口6,导向管7,安装管8,导向孔8-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3所示,一种曝气机,包括驱动电机1、混合室3、导流室4和曝气叶轮5; 所述驱动电机1与曝气叶轮5通过转轴连接,所述驱动电机1驱动所述曝气叶轮5转动;并且该驱动电机1与曝气叶轮5之间连接有叶轮室2;所述叶轮室2的外表面形成有进水口6,所述混合室3包括一体成型的进水端3-1、混合腔3-2和出水端3-3,所述混合腔3-2上设有进气口3-4;该曝气叶轮5的射流方向与混合室3的方向平行,导流室4包括导流管4-1,导流管4-1上形成有若干导流孔4-2,导流管4-1的一端设置有曝气出口4-3,导流管4-1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混合室3的出水端3-3和混合腔3-2,相抵于进水端3-1的内壁上;导流管4-1分别与进水端3-1内壁和进水端3-1的内壁固定连接,导流孔4-2与进气口3-4的位置相对应。
出水机壳3-3-1、导向板4-1-1和导流管4-1与混合室3之间形成有环形水气混合腔,而导流管4-1上形成有若干与进气口3-4的位置相对应导流孔4-2,在曝气叶轮5的转动下,将进水口6流入的水推送到混合室3,在混合腔3-2中与进气口3-4导入的气体碰撞后形成水气混合液,该水气混合液进入至环形水气混合腔中,从中加大了环形水气混合腔与水气混合液的接触面积,表面积越大,在同等气体流量下,气体流速更低,能够更好地对进气口3-4通入后位于混合腔3-2中的环形水气混合腔内的气体进行更好的切割,使气泡切割更细,与水流混合更好,从而使切割的的气体与混合腔3-2内的水经碰撞后形成的水气混合液产生更多又小 又密的均匀气泡,增大整体气泡组成的表面积,从而可以增加环形水气混合腔在相同内径混合室3内的表面积,表面积越大,在同等气体流量下,气体流速更低, 使混合效率大大提高,在同等的功率下,可以提高30%左右的效果。
进水端3-1包括进水机壳3-1-1,进水机壳3-1-1与叶轮室2的侧壁固定连接,进水机壳3-1-1的内径大于导流管4-1的内径,所述出水端3-3包括呈倾斜状的出水机壳3-3-1,与此相对应的,所述导流管4-1的端布设有与出水机壳3-3-1倾斜角度相一致的导向板4-1-1,导向板4-1-1与曝气叶轮5之间留有一定间隙;
导向板4-1-1与曝气叶轮5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便于进水口6流入的水推送到混合室3中,便于进气口3-1通入的气体进行切割过滤,使切割后的气体与混合腔3-2内的水经碰撞后形成的水气混合液能产生更多的细碎的微小气泡,其产生的气泡又小且密度又大,整体气泡构成 的表面积大,提高了气泡与池中的水体融合率,使得池水的溶氧效率上升,从而达到高效充氧曝气的效果,提升了曝气机的曝气效率。
而曝气叶轮5包括叶轮轴5-1、连接轴5-2和曝气叶片5-3;所述曝气叶片5-3设置在所述叶轮轴5-1的上端,叶轮轴5-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轴5-2,连接轴5-2连接驱动电机1,曝气叶片5-3与叶轮轴5-1固定连接,一体成型,保证了该曝气机整体强度,延长了使用寿命。
曝气叶片5-3位于进水端3-1的进水机壳3-1-1内,该曝气叶片5-3远离进水口6位置,使得水流可以方便进入至进水机壳3-1-1内,同时也避免了曝气叶片5-3在转动过程中使水流从进水口6中溢出,从而改变水体提升效率,进一步提升了曝气机的曝气效率。
叶轮室2的外壳长度方向环形等距布设有若干进水口6,沿叶轮室2的外壳宽度方向布设的进水口6等距或交错布设;所述进水口6呈圆形,进水口6的宽度与相邻进水口6之间的间距相同;进水口6的直径为1~1.5mm,所述叶轮室2的外壳上的进水口6开孔面积占所述叶轮室2总面积的20-80%,本实施例优选为45%,在方便水流进入的同时,还能保持该叶轮室2的进水口6的整体强度和牢固度,采用上述方案,使得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水流进水更加顺畅,挤压破坏水流内部张力更加可靠,提高了曝气叶轮5的转动效率。
实施例二:
如图4-5所示,本实施例的导流室4包括两个相对称的呈锥形的导向管7,两个导向管7之间连接有安装管8,安装管8上形成有导向孔8-1,导向孔8-1与进气口3-4的位置相对应;
两个导向管7与安装管8和混合室3之间形成有环形水气混合腔,而安装管8上形成有若干与进气口3-4的位置相对应导向孔8-1,在曝气叶轮5的转动下,将进水口6流入的水推送到混合室3,在混合腔3-2中与进气口3-4导入的气体碰撞后形成水气混合液,该水气混合液进入至环形水气混合腔中,从中加大了环形水气混合腔与水气混合液的接触面积,导向孔8-1的内径与导流孔4-2的内径相一致,左右也相同,都是为了增加环形水气混合腔在相同内径混合室3内的表面积,表面积越大,在同等气体流量下,气体流速更低,使混合效率大大提高。
两个导向管7的外径与混合室3的内径相适配,两个导向管7套接于混合室3内,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水流进水更加顺畅,整体外观更加美观,水流从导向管7喷出时会产生切向推力,效率更高,并且该曝气机能360°自由旋转,提高曝气范围。
导向孔8-1环形等距布设于导向管7上,导向孔8-1设置有若干个,导向孔8-1与进气口3-4的位置相对应;与此相对应的,所述导流孔4-2环形等距布设于导流管4-1上,导流孔4-2与进气口3-4的位置相对应;因此曝气效果大大改善。
本实施例的其它内容可参考实施例一。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图中附图标记:驱动电机1,叶轮室2,混合室3,进水端3-1,进水机壳3-1-1,混合腔3-2,导流室4,导流管4-1,导向板4-1-1,导流孔4-2,曝气叶轮5,叶轮轴5-1,连接轴5-2,曝气叶片5-3,进水口6,导向管7,安装管8,导向孔8-1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10)

1.一种曝气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电机(1)、混合室(3)、导流室(4)和曝气叶轮(5);所述驱动电机(1)与曝气叶轮(5)通过转轴连接,所述驱动电机(1)驱动所述曝气叶轮(5)转动;并且该驱动电机(1)与曝气叶轮(5)之间连接有叶轮室(2);所述叶轮室(2)的外表面形成有进水口(6),所述混合室(3)包括一体成型的进水端(3-1)、混合腔(3-2)和出水端(3-3),所述混合腔(3-2)上设有进气口(3-4);该曝气叶轮(5)的射流方向与混合室(3)的方向平行,导流室(4)包括导流管(4-1),导流管(4-1)上形成有若干导流孔(4-2),导流管(4-1)的一端设置有曝气出口(4-3),导流管(4-1)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混合室(3)的出水端(3-3)和混合腔(3-2),相抵于进水端(3-1)的内壁上;导流管(4-1)分别与进水端(3-1)内壁和进水端(3-1)的内壁固定连接,导流孔(4-2)与进气口(3-4)的位置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曝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端(3-1)包括进水机壳(3-1-1),进水机壳(3-1-1)与叶轮室(2)的侧壁固定连接,进水机壳(3-1-1)的内径大于导流管(4-1)的内径,所述出水端(3-3)包括呈倾斜状的出水机壳(3-3-1),与此相对应的,所述导流管(4-1)的端布设有与出水机壳(3-3-1)倾斜角度相一致的导向板(4-1-1),导向板(4-1-1)与曝气叶轮(5)之间留有一定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曝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叶轮(5)包括叶轮轴(5-1)、连接轴(5-2)和曝气叶片(5-3);所述曝气叶片(5-3)设置在所述叶轮轴(5-1)的上端,叶轮轴(5-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轴(5-2),连接轴(5-2)连接驱动电机(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曝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叶片(5-3)位于进水端(3-1)的进水机壳(3-1-1)内,该曝气叶片(5-3)远离进水口(6)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曝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室(4)包括两个相对称的呈锥形的导向管(7),两个导向管(7)之间连接有安装管(8),安装管(8)上形成有导向孔(8-1),导向孔(8-1)与进气口(3-4)的位置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曝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导向管(7)的外径与混合室(3)的内径相适配,两个导向管(7)套接于混合室(3)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曝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室(2)的外壳长度方向环形等距布设有若干进水口(6),沿叶轮室(2)的外壳宽度方向布设的进水口(6)等距或交错布设。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曝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6)呈圆形,进水口(6)的宽度与相邻进水口(6)之间的间距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曝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6)的直径为1~1.5mm,所述叶轮室(2)的外壳上的进水口(6)开孔面积占所述叶轮室(2)总面积的20-80%。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曝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孔(8-1)环形等距布设于导向管(7)上,导向孔(8-1)设置有若干个,导向孔(8-1)与进气口(3-4)的位置相对应;与此相对应的,所述导流孔(4-2)环形等距布设于导流管(4-1)上,导流孔(4-2)与进气口(3-4)的位置相对应。
CN201720082704.7U 2017-01-19 2017-01-19 一种曝气机 Active CN2065120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82704.7U CN206512001U (zh) 2017-01-19 2017-01-19 一种曝气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82704.7U CN206512001U (zh) 2017-01-19 2017-01-19 一种曝气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12001U true CN206512001U (zh) 2017-09-22

Family

ID=59865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082704.7U Active CN206512001U (zh) 2017-01-19 2017-01-19 一种曝气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120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45867A (zh) 一种曝气机
AU753431B2 (en) Aspirating aerator
CN103086526B (zh) 水下臭氧增氧机
CN102674574B (zh) 气动增氧装置
CN104874313A (zh) 一种水力组合超声波微泡发生装置与系统
CN204499142U (zh) 静潜式造流增氧机
CN2927686Y (zh) 桨叶、充气组合式增氧机
CN106430661A (zh) 一种造流式曝气机及曝气系统
CN108293947A (zh) 一种水产养殖增氧设备
CN202099127U (zh) 一种高效循环供氧装置
CN201842672U (zh) 多功能高效超声灭藻涌流增氧机
CN201442884U (zh) 超旋磁充氧曝气机
CN201095614Y (zh) 外管式磁化曝气增氧机
CN206512001U (zh) 一种曝气机
CN107853239A (zh) 一种养殖池推水增氧装置
CN205005738U (zh) 一种移动曝气涌浪式增氧机
CN206955773U (zh) 浮吸式微气泡纯氧空曝一体化复氧机
CN203112601U (zh) 水下臭氧增氧机
CN208080341U (zh) 一种增氧射流装置
CN203428973U (zh) 一种离心增压射流曝气机
CN102502980B (zh) 潜水式水力旋转推流曝气机
CN2629423Y (zh) 喷射式增氧机
CN210746778U (zh) 一种水携微泡的池塘河蟹水气一体辅助养殖装置
CN207891135U (zh) 一种原位生态活水设备
CN109997773B (zh) 一种基于扰流混气的微气泡增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Yang Weihuan

Inventor before: Yang Weihua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701

Address after: 311504 383 the Fuchun River Town Road, Tonglu, Hangzhou, Zhejiang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run C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1504 206, two floor, 66 Li seven long street, the Fuchun River Town, Tonglu, Hangzhou, Zhejiang.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Link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