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06330U - 智能表面接触充电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智能表面接触充电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06330U
CN206506330U CN201720195502.3U CN201720195502U CN206506330U CN 206506330 U CN206506330 U CN 206506330U CN 201720195502 U CN201720195502 U CN 201720195502U CN 206506330 U CN206506330 U CN 2065063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charging
cathode
output end
cathode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9550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新华
路明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yuan baishitai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Bestek ECommer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Bestek ECommer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Bestek ECommer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19550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063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063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063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表面接触充电装置及系统,该充电装置包括电源电路、开关单元、充电面板及微控制器,电源电路具有正极输出端及负极输出端;开关单元包括多个电子开关;充电面板包括基板及阵列排布于所述基板上的多个充电触点,每个所述充电触点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电子开关连接至所述电源电路的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微控制器与所述电源电路、开关单元及充电面板相连。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智能表面接触充电装置、系统及方法,可摒弃传统的电源线,进行接触式充电,而且,在充电时,电子设备上的正极触点、负极触点与充电面板上的任意几个触点接触即可进行充电,使用方便;同时,相对于无线充电方式,具有更高的效率,提高了电源在使用中的便携程度和安全系数。

Description

智能表面接触充电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表面接触充电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充电电源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有的充电电源可以分两类,有线充电器和无线充电器。有线充电器需要采用传统的充电电源线连接到需要充电的终端设备上进行充电,电源线的使用则会带来充电接口磨损、插拔不便、反插无法使用等问题;无线充电器虽然拥有其便捷和通用性等优点,但其充电效率低、应用范围和仅能提供电能的缺点也限制着它的推广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智能表面接触充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智能表面接触充电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表面接触充电装置,用以为电子设备充电,所述电子设备具有正极触点及负极触点,该充电装置包括:
电源电路,所述电源电路具有正极输出端及负极输出端;
开关单元,所述开关单元包括多个电子开关;
充电面板,所述充电面板包括基板及阵列排布于所述基板上的多个充电触点,每个所述充电触点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电子开关连接至所述电源电路的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
微控制器,所述微控制器与所述电源电路、开关单元及充电面板相连,用于控制所述开关单元中对应的电子开关,使得多个所述充电触点中与所述正极触点相接触的充电触点连接至所述正极输出端,多个所述充电触点中与所述负极触点相接触的充电触点连接至所述负极输出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充电触点构造成适于与所述正极触点及负极触点磁性吸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充电触点的尺寸小于所述正极触点和负极触点中的任意一个。
一种智能表面接触充电系统,包括:
如上所述智能表面接触充电装置;
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具有正极触点及负极触点,当所述正极触点及负极触点与所述智能表面接触充电装置上的充电触点接触时,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正极触点及负极触点接收所述智能表面接触充电装置传输的电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正极触点与所述负极触点的尺寸不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具有电力传输线,所述正极触点和所述负极触点设置于所述电力传输线的自由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表面接触充电装置及系统,可摒弃传统的电源线,进行接触式充电,而且,在充电时,电子设备上的正极触点、负极触点与充电面板上的任意几个触点接触即可进行充电,使用非常方便;同时,相对于无线充电方式,具有更高的效率,提高了电源在使用中的便携程度和安全系数,此外,还可以用于数据传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智能表面接触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智能表面接触充电装置中充电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智能表面接触充电装置中充电面板上第一电极株点/第二电极株点、第一相邻电极株点/第二相邻电极株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智能表面接触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表面接触充电装置100,用以为电子设备200充电,所述电子设备200具有正极触点201及负极触点202,可以理解的是,正极触点201、负极触点202可以是直接设置在电子设备200上,也可以是电子设备200具有电力传输线,正极触点201、负极触点202设置在电力传输线的自由端。
具体的,该智能表面接触充电装置100包括电源电路10、开关单元11、充电面板12及微控制器13。
其中,电源电路10具有正极输出端及负极输出端,该电源电路10用于电源转换,示例性的,该电源电路10可以是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的电源电路10。
开关单元11包括多个电子开关,示例性的,该开关单元11可以采用I/O接口芯片。
充电面板12包括基板121及阵列排布于所述基板121上的多个充电触点122,每个所述充电触点122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电子开关连接至所述电源电路10的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也就是说,通过电子开关的通断控制,可以使得每个充电触点122选择性地连接至正极输出端或者负极输出端,即每个充电触点122可以作为正极,也可以作为负极。而在电子设备200没有与该充电面板12接触时,上述的电子开关均是处于断开状态,充电触点122与电源电路10的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都是断开状态,也即是,电源电路10的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与充电面板12上的充电触点122之间没有电流输出。
微控制器13与所述电源电路10、开关单元11及充电面板12相连,用于控制所述开关单元11中对应的电子开关,使得多个所述充电触点122中与所述正极触点201相接触的充电触点122连接至所述正极输出端,多个所述充电触点122中与所述负极触点202相接触的充电触点122连接至所述负极输出端。
由此,当所述正极触点201及负极触点202与所述智能表面接触充电装置100上的对应的充电触点122接触时,通过微控制器13控制对应的电子开关接通,如此,电子设备200即可通过正极触点201及负极触点202接收所述智能表面接触充电装置100传输的电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表面接触充电装置100,可摒弃传统的电源线,进行接触式充电,而且,在充电时,电子设备200上的正极触点201、负极触点202与充电面板12上的任意几个触点接触即可进行充电,使用非常方便;同时,相对于无线充电方式,具有更高的效率,提高了电源在使用中的便携程度和安全系数,此外,还可以用于数据传输。
有利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充电触点122构造成适于与所述正极触点201及负极触点202磁性吸附。也就是说,充电面板12上的充电触点122和电子设备200上的正极触点201和负极触点202采用磁性吸附方式接触,如此,一方面,可以确保电性接触更加可靠,另一方面,使用更加方面,同时,可以确保电子设备200的正极触点201和负极触点202拖动过程中,能够可靠地于充电触点122接触。
更为有利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触点122的尺寸小于所述正极触点201和负极触点202中的任意一个。如此,可以确保电子设备200的正极触点201和负极触点202分别能够覆盖多个充电触点122,也就是与多个充电触点122接触,确保电性接触更加可靠。
此外,在具体应用中,电源电路10、开关单元11及微控制器13可以设置于一壳体中,充电面板12可以作为独立的部分通过信号线与壳体中的微控制器13、开关单元11连接,同时,充电面板12也可以作为外壳的至少一部分,也就是说,充电触点122布置在壳体的至少分部表面上。布置充电触点122的表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弧面等。
参照图4所示,本实用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表面接触充电系统,包括电子设备200及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智能表面接触充电装置100。
电子设备200具有正极触点201及负极触点202,当所述正极触点201及负极触点202与所述智能表面接触充电装置100上的充电触点122接触时,所述电子设备200通过正极触点201及负极触点202接收所述智能表面接触充电装置100传输的电能。
需要说明的是,正极触点201、负极触点202可以是直接设置在电子设备200上,也可以是电子设备200具有电力传输线,正极触点201、负极触点202设置在电力传输线的自由端。例如,电力传输线的一端为USB插头,该USB插头与所述电子设备200的USB接口相连,所述电力传输线的另一端设置所述正极触点201和所述负极触点202。
有利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正极触点201与所述负极触点202的尺寸不同。
在具体应用中,由于正极触点201与所述负极触点202的尺寸不同,则第一电极株点中的充电触点122数量与所述第二电极株点中的充电触点122的数量必然不同,如此,可以以第一电极株点和第二电极株点包含的充电触点122的数量作为配置第一电极株点、第二电极株点极性(正极和负极)的依据,例如微控制器13将包含的充电触点122数量较多的第一电极株点配置为正极,而将包含充电触点122数量较少的第二电极株点配置为负极。如此,即可与电子设备200上的正极触点201、负极触点202相对应,其极性配置方式简单,准确可靠,而且可以简化电路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表面接触充电系统,可摒弃传统的电源线,进行接触式充电,而且,在充电时,电子设备200上的正极触点201、负极触点202与充电面板12上的任意几个触点接触即可进行充电,使用非常方便;同时,相对于无线充电方式,具有更高的效率,提高了电源在使用中的便携程度和安全系数,此外,还可以用于数据传输。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6)

1.一种智能表面接触充电装置,用以为电子设备充电,所述电子设备具有正极触点及负极触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源电路,所述电源电路具有正极输出端及负极输出端;
开关单元,所述开关单元包括多个电子开关;
充电面板,所述充电面板包括基板及阵列排布于所述基板上的多个充电触点,每个所述充电触点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电子开关连接至所述电源电路的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
微控制器,所述微控制器与所述电源电路、开关单元及充电面板相连,用于控制所述开关单元中对应的电子开关,使得多个所述充电触点中与所述正极触点相接触的充电触点连接至所述正极输出端,多个所述充电触点中与所述负极触点相接触的充电触点连接至所述负极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表面接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触点构造成适于与所述正极触点及负极触点磁性吸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表面接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触点的尺寸小于所述正极触点和负极触点中的任意一个。
4.一种智能表面接触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智能表面接触充电装置;
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具有正极触点及负极触点,当所述正极触点及负极触点与所述智能表面接触充电装置上的充电触点接触时,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正极触点及负极触点接收所述智能表面接触充电装置传输的电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表面接触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触点与所述负极触点的尺寸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表面接触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具有电力传输线,所述正极触点和所述负极触点设置于所述电力传输线的自由端。
CN201720195502.3U 2017-03-01 2017-03-01 智能表面接触充电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2065063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95502.3U CN206506330U (zh) 2017-03-01 2017-03-01 智能表面接触充电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95502.3U CN206506330U (zh) 2017-03-01 2017-03-01 智能表面接触充电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06330U true CN206506330U (zh) 2017-09-19

Family

ID=598412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95502.3U Active CN206506330U (zh) 2017-03-01 2017-03-01 智能表面接触充电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063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31896B (zh) 一种锂电池及充电宝
CN105489836A (zh) 一种电池极片结构及含有该极片的锂离子电池
CN103236720A (zh) 积木式移动电源与充电器的组合装置
CN204156553U (zh) 充电电路、电芯和移动终端
CN104242389A (zh) 充电电路、电芯和移动终端
CN204316106U (zh) 充电电路、电芯和移动终端
CN106685011B (zh) 智能表面接触充电装置、系统及方法
CN203368079U (zh) 一种接触式充电装置
CN206506330U (zh) 智能表面接触充电装置及系统
CN102185345B (zh) 带usb插口的一体式电池充电器
CN104242388A (zh) 充电电路、电芯和移动终端
CN205178219U (zh) 一种可以加快USB充电速度的Micro USB线
CN206422343U (zh) 一种智能充电器
CN205829266U (zh) 多口无线充电器
CN105553043B (zh) 一种通用无线充电接收器接口及接收器
CN210297326U (zh) 一种一站式电子设备移动电源
CN106410917A (zh) 充电系统及移动终端
CN207559639U (zh) 一种无线感应充电的锂电池
CN205901384U (zh) 一种充电宝电源及与其相匹配的充电器
CN205195365U (zh) 双充充电器
CN110601317A (zh) 一种一站式电子设备移动电源
CN202260533U (zh) 带usb接口的充电器
CN205985248U (zh) 一种新型节能蓄电池
CN202424248U (zh) 太阳能充电器
CN102570550A (zh) 太阳能充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Three Floors of Baotian Road 358 Factory Area, Tiegang Community, Xixia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best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Baoan District Xixiang Street Gang iron community Po Tin all the way on the third floor of 258 east part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BESTEK E-commerc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223

Address after: 517400 Room 101, first floor, Gaogan dormitory building, No. 1, Yongsheng Road, Zicheng Industrial Park, Zicheng Town, Zijin County, Hey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eyuan baishita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358 Baotian 1st Road, Tiegang community, Xixia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best medical equipment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