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05226U - 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05226U
CN206505226U CN201720172135.5U CN201720172135U CN206505226U CN 206505226 U CN206505226 U CN 206505226U CN 201720172135 U CN201720172135 U CN 201720172135U CN 206505226 U CN206505226 U CN 2065052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connecting portion
head
support arm
rot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7213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EICHA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agic Ey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agic Ey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agic Ey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17213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052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052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052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其包括显示模块、头梁和电池组,头梁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一旋转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显示模块连接,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与第一旋转部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与电池组连接,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与第一旋转部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连接部先通过第一旋转部垂直于第一连接部旋转180°,再通过第一旋转部向第一连接部的内侧旋转预设角度后,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重叠。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连接显示模块与电池组的头梁经过一系列折叠后,使得整套设备占用的空间减小,解决了增强现实设备携带与归纳不方便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体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增强现实技术是一种将真实世界信息和虚拟世界信息“无缝”集成的新技术,是把原本在现实世界的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很难体验到的实体信息(视觉信息,声音,味道,触觉等),通过电脑等科学技术,模拟仿真后再叠加,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被人类感官所感知,从而达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增强现实技术的一项前沿应用,就是增强现实智能眼镜。以智能眼镜为载体,将多种虚拟技术信息与现实操作相结合,在培训、医疗、军事、工业生产等诸多领域,能够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与传统的眼镜相比,增强现实智能眼镜的结构复杂得多,一般情况下,增强现实眼镜与其配套设备均不可折叠,这使得增强现实设备在未使用状态时,需要占用一定空间进行归纳,以及携带时容易造成设备的弯折或者损坏,使得设备不便于安全携带以及合理归纳。
有鉴于此,亟待针对上述技术问题设计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该头戴式显示设备可在无拆卸的情况下,经过一系列折叠,使其空间利用率得到提高,方便用户归纳或者携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以解决增强显示设备归纳与携带不方便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其包括显示模块、头梁和电池组,所述头梁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一旋转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显示模块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旋转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电池组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旋转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先通过所述第一旋转部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旋转180°,再通过所述第一旋转部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侧旋转预设角度后,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重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旋转部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三转轴通过第二转轴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三转轴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三转轴之间,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和所述第三转轴呈一“H”型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和所述第三转轴均为角度限制转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显示模块之间设有第二旋转部,所述第二旋转部包括第四转轴、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和第五转轴,所述第四转轴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一旋转部的一端上,所述第五转轴设置于所述显示模块上,所述第一支撑臂的一端与所述第四转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转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臂的一端与所述第四转轴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转轴的另一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四转轴和所述第五转轴均为限制角度转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电池组之间设有第三旋转部,所述第三旋转部包括第六转轴、第三支撑臂、第四支撑臂、第七转轴、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所述第七转轴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一旋转部的一端上,所述第一支柱与所述第二支柱设置于所述电池组上,所述第六转轴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柱上,所述第六转轴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柱上,所述第三支撑臂的一端与所述第六转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支撑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七转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支撑臂的一端与所述第六转轴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支撑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七转轴的另一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六转轴和所述第七转轴均为限制角度转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头梁还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支撑板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均位于所述头梁的内弧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池组还包括充电接口、电池、电量指示灯和电线,所述电线贯穿所述头梁连接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电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部设有可伸缩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经过折叠后将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重叠,使得头梁内弧区域的空间得以利用,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使用户能够灵活归纳与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头戴式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头戴式显示设备第一旋转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头戴式显示设备第二旋转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头戴式显示设备第三旋转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头戴式显示设备头部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头戴式显示设备可伸缩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展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的一种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该头戴式显示设备包括显示模块1、头梁2和电池组3,所述头梁2包括第一连接部21、第一旋转部22和第二连接部23,所述第一连接部21的一端与所述显示模块1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2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旋转部2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23的一端与所述电池组3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2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旋转部2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23先通过所述第一旋转部22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1旋转180°,再通过所述第一旋转部22向所述第一连接部21的内侧旋转预设角度后,所述第二连接部23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1重叠。所述预设角度为固定值,为了防止在折叠状态下电池组3与显示模块1之间发生碰撞导致损坏,所以第二次折叠固定旋转角度为一定值,使得电池组与显示设备相距适当的距离。
本实施例通过将头梁2分为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3,并在两个连接部之间设置第一旋转部,使得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3可相互旋转,且经过两次旋转后,能够将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3重叠,使得头梁2内弧区域的空间能够灵活运用,满足各类归纳与携带需求。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述第一旋转部22包括第一转轴221、第二转轴222和第三转轴223,所述第一转轴221与所述第三转轴223通过第二转轴222连接,所述第一转轴221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1连接,所述第三转轴223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3连接,所述第二转轴222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221与所述第三转轴223之间,所述第一转轴221、所述第二转轴222和所述第三转轴223呈一“H”型结构。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转轴221与第三转轴223相互平行,第二转轴222与第一转轴221、第三转轴223均垂直且位于中线上,使得三个转轴构成“H”型结构。第二连接部23沿着第二转轴222旋转180°后,再沿着第一转轴221和第三转轴223旋转,使第二连接部23向第一连接部21内弧靠近并重叠。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述第一连接部21与所述显示模块1之间设有第二旋转部4,所述第二旋转部4包括第四转轴41、第一支撑臂42、第二支撑臂43和第五转轴44,所述第四转轴41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1远离所述第一旋转部22的一端上,所述第五转轴44设置于所述显示模块1上,所述第一支撑臂42的一端与所述第四转轴4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臂4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转轴4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臂43的一端与所述第四转轴4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臂4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转轴44的另一端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第四转轴41与第五转轴44相互平行,使得第四转轴41与第五转轴44能够相互平行旋转,致使显示模块1与第一连接部21之间减小距离,且可将显示模块1旋转一定角度后与接下来的电池组3旋转做配合。第二旋转部4进一步提升了折叠状态下的紧凑性,使得设备的归纳与携带更加方便。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4,所述第二连接部23与所述电池组3之间设有第三旋转部5,所述第三旋转部5包括第六转轴(图中未示出)、第三支撑臂51、第四支撑臂52、第七转轴(图中未示出)、第一支柱53和第二支柱54,所述第七转轴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23远离所述第一旋转部22的一端上,所述第一支柱53与所述第二支柱54设置于所述电池组3上,所述第六转轴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柱53上,所述第六转轴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柱54上,所述第三支撑臂51的一端与所述第六转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支撑臂5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七转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支撑臂52的一端与所述第六转轴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支撑臂5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七转轴的另一端连接。
本实施例的第六转轴、第三支撑臂52、第四支撑臂53、第七转轴构成一矩形结构,第六转轴51与第七转轴54为一组对边,第三支撑臂52与第四支撑臂53为另一组对边,使得第六转轴51与第七转轴54能够相互平行旋转,并且旋转一定角度后,能够减小电池组3与第二连接部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提高了设备的紧凑性。旋转后的电池组3能够与旋转后的显示模块1重叠,在保护显示模块1的镜片部分的同时,又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转轴、所述第三转轴、所述第四转轴、所述第五转轴、所述第六转轴和所述第七转轴均为限制角度转轴。
本实施例中通过限制各个转轴的旋转角度,保证了各个部件不会因过度旋转而导致摩擦或者碰撞,同时也保证了各个转轴不会因过度旋转而滑丝或者损坏,也确保了贯穿头梁2的电线不会因过度旋转而短路或者断裂,从而增加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5,所述头梁2还包括第一支撑板24和第二支撑板25,所述第一支撑板24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1,所述第二支撑板25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23,所述第一支撑板24与所述第二支撑板25均位于所述头梁2的内弧一侧。
本实施例通过在头梁2的前后两端各设置一个支撑板,使得设备能够稳定地固定在用户头部,而不会摇晃甚至脱落,从而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组3还包括充电接口(图中未示出)、电池(图中未示出)、电量指示灯(图中未示出)和电线(图中未示出),所述电线贯穿所述头梁2连接所述显示模块1与所述电池。
本实施例通过将电线内置于头梁2中,使电线不会裸露在外的同时又起到了保护电线的作用,从而保证了美观的同时又提升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6,所述第一连接部21的内部设有可伸缩结构211。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部21中设置可伸缩结构,211使得设备能够根据不同类型的用户以及不同的用户需求来设定不同的长度。
以上对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其只作为范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实用新型进行的等同修改或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改进等,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显示模块、头梁和电池组,所述头梁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一旋转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显示模块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旋转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电池组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旋转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先通过所述第一旋转部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旋转180°,再通过所述第一旋转部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侧旋转预设角度后,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部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三转轴通过第二转轴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三转轴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三转轴之间,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和所述第三转轴呈一“H”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和所述第三转轴均为角度限制转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显示模块之间设有第二旋转部,所述第二旋转部包括第四转轴、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和第五转轴,所述第四转轴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一旋转部的一端上,所述第五转轴设置于所述显示模块上,所述第一支撑臂的一端与所述第四转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转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臂的一端与所述第四转轴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转轴的另一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转轴和所述第五转轴均为限制角度转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电池组之间设有第三旋转部,所述第三旋转部包括第六转轴、第三支撑臂、第四支撑臂、第七转轴、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所述第七转轴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一旋转部的一端上,所述第一支柱与所述第二支柱设置于所述电池组上,所述第六转轴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柱上,所述第六转轴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柱上,所述第三支撑臂的一端与所述第六转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支撑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七转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支撑臂的一端与所述第六转轴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支撑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七转轴的另一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转轴和所述第七转轴均为限制角度转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梁还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支撑板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均位于所述头梁的内弧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还包括充电接口、电池、电量指示灯和电线,所述电线贯穿所述头梁连接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电池。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部设有可伸缩结构。
CN201720172135.5U 2017-02-24 2017-02-24 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 Active CN2065052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72135.5U CN206505226U (zh) 2017-02-24 2017-02-24 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72135.5U CN206505226U (zh) 2017-02-24 2017-02-24 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05226U true CN206505226U (zh) 2017-09-19

Family

ID=59840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72135.5U Active CN206505226U (zh) 2017-02-24 2017-02-24 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0522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5322B (zh) * 2017-10-30 2018-09-1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頭戴式顯示裝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5322B (zh) * 2017-10-30 2018-09-1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頭戴式顯示裝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507551U (zh) 一种电子积木
CN107831831A (zh) 一种电力企业员工业务内容培训系统
Basu et al. Immersive 3DUI on one dollar a day
CN206505226U (zh) 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
CN107479200A (zh) 一种可穿戴式单目眼镜、组合双目眼镜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194781B (zh) 一种人工智能交互支架
CN103579875A (zh) 具背盖移动电源的通讯装置保护框用转接器及该保护框
CN105723143B (zh) 便携式终端支架
CN206470481U (zh) 一种智能眼镜
CN207096575U (zh) 一种多功能增强现实眼镜
CN108445630A (zh) 一种基于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儿童场景的穿戴设备
CN204389788U (zh) 一种可穿戴的虚拟现实显示装置及其可折叠基板
CN106790878A (zh) 可变形为vr眼镜的手机保护壳
CN103076895A (zh) 手指键、液压键、键位切换装置和鼠标、键盘暨方法
CN208207369U (zh) 翻转式混合虚拟现实显示装置
CN205643868U (zh) 一种智能眼镜
CN206629120U (zh) 可变形为vr眼镜的手机保护壳
CN103399628A (zh) 一种人机交互游戏系统
CN209604414U (zh) 一种多段式可任意折叠的转轴结构
CN206074915U (zh) 一种便携式ar设备外壳
CN202600564U (zh) 具有多重折线组可多角度支撑平板式电子装置的封套
CN206523703U (zh) 一种移动端虚拟现实眼镜
CN207440400U (zh) 近眼显示装置
CN216052436U (zh) 用于眼镜的转轴机构
CN205720882U (zh) 一种可折叠vr眼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021

Address after: 518000 Fe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Northeast Side of Baishi Road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uth Road Intersection, Yuehai Street High-tech Zone,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1311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WEICHA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Guangdong streets high in the three global digital building room 809 No. 9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MAGIC EYE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