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99795U - 气体净化装置及其净化部件 - Google Patents

气体净化装置及其净化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99795U
CN206499795U CN201720119685.0U CN201720119685U CN206499795U CN 206499795 U CN206499795 U CN 206499795U CN 201720119685 U CN201720119685 U CN 201720119685U CN 206499795 U CN206499795 U CN 2064997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purifying part
cleaning plant
air
gas clea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1968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传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zhiyuan Technology Ta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zhiyuan Technology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zhiyuan Technology Ta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zhiyuan Technology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11968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997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997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997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体净化装置及其净化部件,所述净化部件包括:至少一个摩擦发电机和部件本体。摩擦发电机包括相对且间隔开设置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以及设在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的振动颗粒,部件本体内具有适于容纳摩擦发电机的容纳腔,容纳腔的侧壁上分别形成有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部件本体上形成有连通进气通道与外界空气的进气孔,外界气流通过进气孔流入容纳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气体净化装置的净化部件,通过振动颗粒与两个电极层之间的相互碰撞摩擦,在两个电极层之间形成交流电压,同时形成可以吸附空气中的PM2.5等颗粒物的静电场,并且该净化部件结构简单、轻薄。

Description

气体净化装置及其净化部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气体净化装置及其净化部件。
背景技术
雾霾对人体的危害众所周知,中国不少地区将雾并入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我们看得见、抓不着的“雾霾”其实对身体的影响较大。所以,每每雾霾频发时刻,大家都会购买防雾霾装置进行个人防护。
然而,相关技术中的防雾霾装置存在如下缺陷:现在的防雾霾装置(例如防雾霾口罩或鼻罩)都是采用过滤材料滤除空气中的PM2.5等有害成分,这就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有的过滤材料不能有效滤除PM2.5等有害成分,二是普通装置的滤除效果与过滤材料的厚度有关,可以有效滤除PM2.5有害成分的防雾霾装置的过滤材料都比较厚、压阻比较大,佩戴装置时会阻碍呼吸、引起呼吸困难,从而影响公众佩戴装置的意愿。因此,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能够有效滤除PM2.5等有害成分且材质轻薄的防雾霾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气体净化装置的净化部件,该净化部件可以有效地去除空气中的PM2.5等有害成分且具有结构简单、轻薄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净化部件的气体净化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气体净化装置的净化部件,包括:至少一个摩擦发电机,所述摩擦发电机包括相对且间隔开设置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以及设在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的振动颗粒;部件本体,所述部件本体内具有适于容纳所述摩擦发电机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侧壁上分别形成有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所述部件本体上形成有连通所述进气通道与外界空气的进气孔,外界气流通过所述进气孔流入所述容纳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气体净化装置的净化部件,通过在部件本体的容纳腔内设置至少一个摩擦发电机,利用摩擦发电机产生的静电场吸附空气中的PM2.5等颗粒物,该摩擦发电机的结构包括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以及设在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的振动颗粒,通过振动颗粒与两个电极层之间的相互碰撞摩擦,在两个电极层之间形成交流电压,同时形成可以吸附空气中的PM2.5等颗粒物的静电场,并且该净化部件结构简单、轻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净化部件包括多个摩擦发电机,所述部件本体内具有多个所述容纳腔,多个所述容纳腔围绕所述进气孔间隔开设置,多个所述摩擦发电机分别设在相应的所述容纳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容纳腔的截面形状呈环扇形、矩形或椭圆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容纳腔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其中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壁邻近所述进气孔设置,所述第三侧壁远离所述进气孔设置,所述进气通道形成在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出气通道形成在所述第三侧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电极层设在所述第二侧壁上且所述第二电极层设在所述第四侧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电极层设在所述第一侧壁上且所述第二电极层设在所述第三侧壁上,所述第一电极层上设有连通所述进气通道与对应的所述容纳腔的第一连通孔,所述第二电极层上设有连通所述出气通道与对应的所述容纳腔的第二连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气体净化装置,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气体净化装置的净化部件;前盖和导流罩,所述净化部件设在所述前盖和所述导流罩之间,其中,所述前盖上设有前进气口,所述前进气口连通所述进气孔和外界空气,所述导流罩上设有与所述出气通道连通的后进气口、以及与所述外界空气连通的出气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净化装置,通过设置上述的净化部件,可以有效地去除空气中的PM2.5等颗粒物,并且使得该气体净化装置更轻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进气口上设有挡片,所述挡片上形成有连通外界空气和所述前进气口的多个格栅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净化部件与所述前盖之间设有前密封件且所述净化部件与所述导流罩之间设有后密封件,所述前密封件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前进气口和所述进气孔的开口,所述后密封件上设有连通所述出气通道和所述后进气口的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净化部件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前盖与所述导流罩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气体净化装置还包括:呼吸辅助模块,所述呼吸辅助模块设在所述后进气口上,所述呼吸辅助模块为电动风扇模块、热量交换模块、负离子净化模块、香气理疗模块或智能控制模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气体净化装置为口罩或鼻罩。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气体净化装置的爆炸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气体净化装置的爆炸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的气体净化装置的爆炸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的气体净化装置的爆炸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净化装置的部分结构爆炸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净化部件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净化部件的剖视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净化部件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气体净化装置100,
前盖1,前进气口10,挡片11,格栅孔111,卡扣112,固定柱12,连接件13,安装口131,绑带14,
净化部件2,摩擦发电机21,第一电极层211,第一连通孔2111,第二电极层212,第二连通孔2121,振动颗粒213,部件本体22,容纳腔220,第一侧壁221,进气通道2211,第二侧壁222,第三侧壁223,出气通道2231,第四侧壁224,进气孔225,
导流罩3,后进气口30,出气孔31,
前密封件41,开口411,后密封件42,通孔421,
保护垫5,
呼吸辅助模块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气体净化装置100的净化部件2。
如图1-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气体净化装置100的净化部件2,包括:摩擦发电机21和部件本体22。
具体而言,摩擦发电机21包括相对且间隔开设置的第一电极层211和第二电极层212以及设在第一电极层211和第二电极层212之间的振动颗粒213,振动颗粒213是自由的,振动颗粒213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运动。部件本体22内具有适于容纳摩擦发电机21的容纳腔220,容纳腔220的侧壁上分别形成有进气通道2211和出气通道2231,部件本体22上形成有连通进气通道2211与外界空气的进气孔225,外界气流通过进气孔225流入容纳腔220。其中,上述摩擦发电机21包括至少一个,例如摩擦发电机21可以为一个,摩擦发电机21也可以为多个。在摩擦发电机21为多个时,部件本体22内相应的设置有多个容纳腔220,多个摩擦发电机21分别设在多个容纳腔220内。由此,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同数量的摩擦发电机21。
在利用上述净化部件2对空气进行净化时,外界空气可以从进气孔225分别流入容纳腔220的侧壁上的进气通道2211内并通过进气通道2211进入容纳腔220内,流动的空气带动位于第一电极层211和第二电极层212之间的振动颗粒213运动,运动的振动颗粒213撞击摩擦第一电极层211和第二电极层212,从而在第一电极层211和第二电极层212之间产生静电荷、形成交流电压,并形成静电场,该静电场可以吸附气流中的PM2.5等颗粒物,实现空气的净化。净化后的空气可以通过容纳腔220的侧壁上的出气通道2231流出净化部件2,从而可以供人体吸入等使用。
例如,在上述净化部件2用于人体佩戴的口罩或鼻罩等气体净化装置100中时,可以利用人的呼吸使得空气进入净化部件2内时形成运动的气流,净化部件2中的振动颗粒213在气流的带动下能够在容纳腔220中的两个电极层之间来回运动并碰撞摩擦两个电极层,从而在第一电极层211和第二电极层212之间形成静电场。而且,在使用者走动或跑动时,可以同时依靠走动或跑动的力量带动振动颗粒213在两个电极层之间来回运动并碰撞摩擦两个电极层,这样在气流较小并且无法带动振动颗粒213运动的时候,可以依靠走动或跑步的力量实现静电吸附。或者同时依靠气流、走动或跑步的力量带动振动颗粒213运动,此时可以进一步地增加振动颗粒213与两个电极层的碰撞摩擦效率,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形成的静电场的吸附颗粒物的能力。
另外,上述第一电极层211和第二电极层212可以采用金属薄膜、金属薄板或其他适合做电极的材质,第一电极层211和第二电极层212可以设在容纳腔220的内壁上,振动颗粒213可以采用高分子聚合物颗粒,高分子聚合物的材质轻薄,可以使整个净化部件2的结构更加轻便且透气性更好,可以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性和便捷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气体净化装置100的净化部件2,通过在部件本体22的容纳腔220内设置至少一个摩擦发电机21,利用摩擦发电机21产生的静电场吸附空气中的PM2.5等颗粒物,该摩擦发电机21的结构包括第一电极层211和第二电极层212以及设在第一电极层211和第二电极层212之间的振动颗粒213,通过振动颗粒213与两个电极层之间的相互碰撞摩擦,在两个电极层之间形成交流电压,同时形成可以吸附空气中的PM2.5等颗粒物的静电场,并且该净化部件2结构简单、轻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6-图8,净化部件2包括多个摩擦发电机21,部件本体22内具有多个容纳腔220,多个容纳腔220围绕部件本体22的进气孔225间隔开设置,多个摩擦发电机21分别设在相应的容纳腔220内。由此,通过设置多个摩擦发电机21和相应的多个容纳腔220,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净化部件2的净化效率和净化能力。并且,将多个容纳腔220围绕部件本体22的进气孔225隔开设置,使得净化部件2在具有较高的净化能力的同时具有结构简单、紧凑的优点。
可选地,上述每个容纳腔220的截面形状可以呈环扇形、矩形或椭圆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7和图8,容纳腔220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侧壁221、第二侧壁222、第三侧壁223和第四侧壁224,其中第一侧壁221和第三侧壁223相对设置且第二侧壁222和第四侧壁224相对设置,第一侧壁221邻近部件本体22的进气孔225设置,第三侧壁223远离部件本体22的进气孔225设置,进气通道2211形成在第一侧壁221上,出气通道2231形成在第三侧壁223上。由此,方便了多个容纳腔220的进气设置,此时上述进气孔225可以设置在部件本体22的中心处,该进气孔225与每个容纳腔220的侧壁上的进气通道2211均连通,由此外界的空气可以通过进气孔225分别流入每个容纳腔220的进气通道2211内,经进气通道2211流入对应的容纳腔220内,从而可以带动对应的容纳腔220的振动颗粒213运动,运动的振动颗粒213与第一电极层211和第二电极层212碰撞摩擦,从而在第一电极层211和第二电极层212之间形成静电场以吸附气流中的颗粒物,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每个容纳腔220内净化后的空气经对应的出气通道2231流出净化部件2以供人体吸入等使用。
其中,参照图7,第一电极层211可以设在第二侧壁222上且第二电极层212设在第四侧壁224上。此时,外界空气经第一侧壁221上的进气通道2211进入容纳腔220内并带动振动颗粒213运动,运动的振动颗粒213与第二侧壁222上的第一电极层211和第四侧壁224上的第二电极层212碰撞摩擦,从而在第一电极层211和第二电极层212之间形成静电场以吸附气流中的颗粒物,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每个容纳腔220内净化后的空气经第三侧壁223上的出气通道2231流出净化部件2以供人体吸入等使用。
在另一些具体示例中,参照图8,第一电极层211可以设在第一侧壁221上且第二电极层212设在第三侧壁223上,第一电极层211上设有连通进气通道2211与对应的容纳腔220的第一连通孔2111,第二电极层212上设有连通出气通道2231与对应的容纳腔220的第二连通孔2121。此时,外界空气经第一侧壁221上的进气通道2211及第一电极层211上的第一连通孔2111进入容纳腔220内并带动振动颗粒213运动,运动的振动颗粒213与第一侧壁221上的第一电极层211和第三侧壁223上的第二电极层212碰撞摩擦,从而在第一电极层211和第二电极层212之间形成静电场以吸附气流中的颗粒物,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每个容纳腔220内净化后的空气经第二电极层212上的第二连通孔2121及第三侧壁223上的出气通道2231流出净化部件2以供人体吸入等使用。
例如,在图7和图8的具体示例中,摩擦发电机21包括四个,部件本体22内具有四个容纳腔220,四个容纳腔220围绕部件本体22的进气孔225间隔开设置,四个摩擦发电机21分别设在对应的容纳腔220内。上述每个容纳腔220的截面形状呈扇形,容纳腔220邻近部件本体22的进气孔225的弧形侧壁为第一侧壁221,容纳腔220远离部件本体22的进气孔225的弧形侧壁为第三侧壁223,容纳腔220的两个沿部件本体22的进气孔径向方向延伸的侧壁分别为第二侧壁222和第四侧壁224。其中,第一侧壁221和第三侧壁223为同心不同半径的圆弧状,进气通道2211形成在第一侧壁221上,出气通道2231形成在第三侧壁223上,进气孔225设置于部件本体22的中心部位。
具体而言,在图7的示例中,第一电极层211和第二电极层212分别设置于第二侧壁222和第四侧壁224上。在图8的示例中,第一电极层211和第二电极层212分别离心设置于第一侧壁221和第三侧壁223上,第一电极层211和第二电极层212上分别设有上述的第一连通孔2111、第二连通孔2121。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的实施例中,上述摩擦发电机21还可以为四层结构、五层居间薄膜结构或五层居间电极结构。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摩擦发电机21至少包含构成摩擦界面的两个表面,且上述摩擦发电机21具有形成高压电场的两个电极。
具体地,四层结构的摩擦发电机21可以包括上述的第一电极层211和第二电极层212,其中第一电极层211和第二电极层212中的一个上可以设置高分子聚合物层,该高分子聚合物层可以为薄膜层或薄板层,该高分子聚合物层位于第一电极层211上且靠近第二电极层212的一侧或位于第二电极层212上且靠近第一电极层211的一侧,振动颗粒213设于第一电极层211与高分子聚合物层之间或者振动颗粒213设于第二电极层212与高分子聚合物层之间,振动颗粒213为高分子聚合物颗粒。
在高分子聚合物层设在第一电极层211上时,振动颗粒213位于第二电极层212和高分子聚合物层之间,通过振动颗粒213与第二电极层212及高分子聚合物层之间的相互碰撞摩擦,在第一电极层211和第二电极层212之间形成静电场以吸附气流中的颗粒物,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在高分子聚合物层设在第二电极层212上时,振动颗粒213位于第一电极层211和高分子聚合物层之间,通过振动颗粒213与第一电极层211及高分子聚合物层之间的相互碰撞摩擦,在第一电极层211和第二电极层212之间形成静电场以吸附气流中的颗粒物,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五层居间薄膜结构的摩擦发电机21包括上述的第一电极层211和第二电极层212,其中第一电极层211和第二电极层212上同时设置高分子聚合物层,振动颗粒213位于两个高分子聚合物层之间,振动颗粒213为高分子聚合物颗粒。此时,通过振动颗粒213与两个分子聚合物层之间的相互碰撞摩擦,在第一电极层211和第二电极层212之间形成静电场以吸附气流中的颗粒物,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五层居间电极结构的摩擦发电机21包括上述的第一电极层211和第二电极层212,其中第一电极层211和第二电极层212上同时设置高分子聚合物层,振动颗粒213位于两个高分子聚合物层之间,振动颗粒213为金属颗粒,例如振动颗粒213可以采用轻质金属制成。此时,通过振动颗粒213与两个高分子聚合物层之间的相互碰撞摩擦,在第一电极层211和第二电极层212之间形成静电场以吸附气流中的颗粒物,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电极层211和第二电极层212均为金属层或者其他易失电子的材质制成的薄膜层。
另外,为了增加使用时的舒适度,优选采用柔性摩擦发电机。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摩擦发电机21上还可以设置储能装置。当摩擦发电机21发出的电量较多时,通过上述储能装置进行存储多余的电量。
下面参考图1-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气体净化装置100。
如图1-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气体净化装置100,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气体净化装置100的净化部件2、前盖1和导流罩3。净化部件2设在前盖1和导流罩3之间,其中,前盖1上设有前进气口10,前进气口10连通进气孔225和外界空气,导流罩3上设有与出气通道2231连通的后进气口30、以及与外界空气连通的出气口。
可选地,气体净化装置100可以为口罩或鼻罩,由于采用了上述的净化部件2,使得口罩或鼻罩更轻薄、透气性更好,佩戴更舒适。
图1至图8中以气体净化装置100为口罩为例进行说明。
参照图1-图8,该口罩包括上述的净化部件2、前盖1和导流罩3,净化部件2设在前盖1和导流罩3之间,其中,前盖1上设有前进气口10,前进气口10连通净化部件2上的进气孔225和外界空气,导流罩3上设有与净化部件2上的出气通道2231连通的后进气口30、以及与外界空气连通的出气口,后进气口30可以设在导流罩3的中下部,出气口可以设置成包括多个出气孔31的结构,多个出气孔31可以围绕后进气口30的周围均匀间隔开设置。由此,外界空气可以通过前盖1上的前进气口10进入净化部件2上的进气孔225并流入进气通道2211内,空气经进气通道2211进入净化部件2的容纳腔220内,流动的气流带动容纳腔220中的振动颗粒213在两个电极层之间来回运动并碰撞摩擦两个电极层,从而在第一电极层211和第二电极层212之间形成静电场以吸附气流中的颗粒物,净化后的空气经净化部件2上的出气通道2231流出净化部件2,并流过导流罩3上的后进气口30后被人体吸入,人体呼出的气体经导流罩3上的出气口呼出至外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净化装置100,通过设置上述的净化部件2,可以有效地去除空气中的PM2.5等颗粒物,并且使得该气体净化装置100更轻薄。
下面参照图1-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多个实施例的气体净化装置100。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气体净化装置100包括:上述的净化部件2、前盖1和导流罩3,净化部件2设在前盖1和导流罩3之间,其中,前盖1上设有前进气口10,前进气口10连通净化部件2上的进气孔225和外界空气,导流罩3上设有与净化部件2上的出气通道2231连通的后进气口30、以及与外界空气连通的出气口,后进气口30可以设在导流罩3的中下部,出气口可以设置成包括多个出气孔31的结构,多个出气孔31可以围绕后进气口30的周围均匀间隔开设置。由此,外界空气可以通过前盖1上的前进气口10进入净化部件2上的进气孔225并流入进气通道2211内,空气经进气通道2211进入净化部件2的容纳腔220内,流动的气流带动容纳腔220中的振动颗粒213在两个电极层之间来回运动并碰撞摩擦两个电极层,从而在第一电极层211和第二电极层212之间形成静电场以吸附气流中的颗粒物,净化后的空气经净化部件2上的出气通道2231流出净化部件2,并流过导流罩3上的后进气口30后被人体吸入,人体呼出的气体经导流罩3上的出气口呼出至外界。
其中,后导流罩3的后进气口30上可以设置单向进气阀,由此可以使后进气口30只能用于气体进入。后导流罩3的出气口上可以设置单向出气阀,由此可以使出气口只能用于气体的呼出,从而可以很好地防止使用者将未净化的气体吸入体内。
进一步地,净化部件2与前盖1之间设有前密封件41且净化部件2与导流罩3之间设有后密封件42,前密封件41可以保证净化部件2与前盖1之间连接的密封性。前密封件41上设置有与净化部件2上的进气孔225相对应的开口411,该开口411连通前进气口10和进气孔225,例如前密封件41可以为密封圈状,后密封件42上设有连通出气通道2231和后进气口30的通孔421,通孔421可以为一个,通孔421也可以为多个,后密封件42可以保证净化部件2与导流罩3之间连接的密封性。此时,由前盖1上的前进气口10进入的空气可以通过前密封件41上的开口411及净化部件2上的进气孔225及进气通道2211进入净化部件2内进行净化,净化后的空气经净化部件2上的出气通道2231流出并依次通过后密封件42上的通孔421、导流罩3上的后进气口30后被人体吸入。
可选地,净化部件2可拆卸地连接在前盖1与导流罩3之间。例如,前盖1、净化部件2和导流罩3之间可以通过固定柱12连接为一体。由此,方便了气体净化装置100的拆卸和佩戴,并且可以使气体净化装置100多次重复利用,例如在净化部件2的净化能力明显下降而不能达到要求时,可以仅更换净化部件2即可,大大节约了成本。
前进气口10上还可以设置挡片11,挡片11可以设置成格栅状,挡片11上形成的多个格栅孔111可以连通外界空气和前进气口10。由此,通过设置上述的挡片11,通过格栅孔111可以初步过滤掉空气中较大尺寸的杂质颗粒,可以延长净化部件2的使用寿命。可选地,挡片11可以通过卡扣112连接在前盖1上。
在气体净化装置100作为口罩或鼻罩使用时,前罩上还可以设有绑带14,绑带14可以系于人体脑后,绑带14也可以系挂在使用者两个耳朵上面。通过设置的绑带14将口罩或鼻罩与人体的面部紧密贴合在一起,以防止口罩或鼻罩脱落。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的气体净化装置100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挡片11及绑带14的设置位置,其他结构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参照图2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挡片11与前盖1之间还设有连接件13,连接件13上设有与前盖1上的前进气口10对应的安装口131,挡片11安装在安装口131上,连接件13可以通过卡扣112连接在前盖1上,绑带14设在连接件13上。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的气体净化装置100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多了保护垫5,其他结构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参照图3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气体净化装置100还包括:保护垫5,保护垫5设在导流罩3的朝向人体面部的一面,保护垫5可以为圈状,保护垫5可以通过胶水与导流罩3胶合固定。由此,通过设置的保护垫5可以缓冲气体净化装置100给人体面部造成的压力,保护人体面部。可选地,保护垫5可以为橡胶垫。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中的气体净化装置100与上述实施例三的区别仅在于多了呼吸辅助模块6,其他结构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参照图4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气体净化装置100还包括:呼吸辅助模块6,呼吸辅助模块6设在后进气口30上,呼吸辅助模块6可以为电动风扇模块、热量交换模块、负离子净化模块、香气理疗模块、智能控制模块等。具体地,在呼吸辅助模块6为电动风扇模块时,通过风扇转动加速气流流动,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呼吸的通畅性,从而可以提升气体净化装置100使用的舒适性。在呼吸辅助模块6为热量交换模块时,吸入和呼出的气体均可以与该热量交换模块进行换热,从而可以提升吸气温度以避免温度较低的空气直接进入人体内,可以降低呼气温度以避免呼出的温度较高的气体遇到外界的冷空气凝结成水滴附着在气体净化装置100或使用者佩戴的眼镜上。在呼吸辅助模块6为负离子净化模块时,通过负离子净化模块中的负离子可以进一步地吸附空气中的颗粒物,帮助净化空气。在呼吸辅助模块6为香气理疗模块时,香气理疗模块内可以设置多种香型的香气片,香气理疗模块可以设置成单向透气膜的结构。在呼吸辅助模块6为智能控制模块时,该智能控制模块可以通过蓝牙与手机上的APP连接,该智能控制模块可以用于统计呼吸频率或记录用户的位置、佩戴时间和当时空气质量,提醒用户及时更换净化部件2。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2)

1.一种用于气体净化装置的净化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摩擦发电机,所述摩擦发电机包括相对且间隔开设置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以及设在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的振动颗粒;
部件本体,所述部件本体内具有适于容纳所述摩擦发电机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侧壁上分别形成有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所述部件本体上形成有连通所述进气通道与外界空气的进气孔,外界气流通过所述进气孔流入所述容纳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气体净化装置的净化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部件包括多个摩擦发电机,所述部件本体内具有多个所述容纳腔,多个所述容纳腔围绕所述进气孔间隔开设置,多个所述摩擦发电机分别设在相应的所述容纳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气体净化装置的净化部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容纳腔的截面形状呈环扇形、矩形或椭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气体净化装置的净化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其中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壁邻近所述进气孔设置,所述第三侧壁远离所述进气孔设置,所述进气通道形成在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出气通道形成在所述第三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气体净化装置的净化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设在所述第二侧壁上且所述第二电极层设在所述第四侧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气体净化装置的净化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设在所述第一侧壁上且所述第二电极层设在所述第三侧壁上,所述第一电极层上设有连通所述进气通道与对应的所述容纳腔的第一连通孔,所述第二电极层上设有连通所述出气通道与对应的所述容纳腔的第二连通孔。
7.一种气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气体净化装置的净化部件;
前盖和导流罩,所述净化部件设在所述前盖和所述导流罩之间,其中,所述前盖上设有前进气口,所述前进气口连通所述进气孔和外界空气,所述导流罩上设有与所述出气通道连通的后进气口、以及与所述外界空气连通的出气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进气口上设有挡片,所述挡片上形成有连通外界空气和所述前进气口的多个格栅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部件与所述前盖之间设有前密封件且所述净化部件与所述导流罩之间设有后密封件,所述前密封件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前进气口和所述进气孔的开口,所述后密封件上设有连通所述出气通道和所述后进气口的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部件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前盖与所述导流罩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呼吸辅助模块,所述呼吸辅助模块设在所述后进气口上,所述呼吸辅助模块为电动风扇模块、热量交换模块、负离子净化模块、香气理疗模块或智能控制模块。
12.根据权利要求7-11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净化装置为口罩或鼻罩。
CN201720119685.0U 2017-02-09 2017-02-09 气体净化装置及其净化部件 Active CN2064997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19685.0U CN206499795U (zh) 2017-02-09 2017-02-09 气体净化装置及其净化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19685.0U CN206499795U (zh) 2017-02-09 2017-02-09 气体净化装置及其净化部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99795U true CN206499795U (zh) 2017-09-19

Family

ID=59834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19685.0U Active CN206499795U (zh) 2017-02-09 2017-02-09 气体净化装置及其净化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99795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25109A (zh) * 2018-03-14 2018-07-27 上海净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口罩
WO2019043118A1 (en) * 2017-09-01 2019-03-07 Koninklijke Philips N.V. RESPIRATORY MASK
EP3479876A1 (en) * 2017-11-02 2019-05-08 Koninklijke Philips N.V. Breathing mask
WO2023008746A1 (ko) * 2021-07-27 2023-02-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마스크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43118A1 (en) * 2017-09-01 2019-03-07 Koninklijke Philips N.V. RESPIRATORY MASK
EP3479876A1 (en) * 2017-11-02 2019-05-08 Koninklijke Philips N.V. Breathing mask
CN108325109A (zh) * 2018-03-14 2018-07-27 上海净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口罩
WO2023008746A1 (ko) * 2021-07-27 2023-02-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마스크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499795U (zh) 气体净化装置及其净化部件
CN207076037U (zh) 具有温湿度感应的过滤口罩
CN105833441A (zh) 一种脖挂式空气净化系统
CN201036668Y (zh) 便携式个人净化器
CN204522046U (zh) 带有双换气装置的可穿戴式pm2.5净化口罩
CN104190015A (zh) 带呼吸阀立体过滤的防雾霾过滤器
CN205007460U (zh) 带单向阀的液体过滤式口罩
CN108853824A (zh) 一种空气净化呼吸器进气方法及运用该方法的呼吸器
CN203183541U (zh) 一种空气净化头盔
CN205005982U (zh) 液体过滤式口罩
CN107537103A (zh) 一种负压型口罩
CN203736741U (zh) 组合式鼻外空气净化装置
CN105105369B (zh) 液体过滤式口罩
CN205005981U (zh) 可替换液体过滤式口罩
CN207220209U (zh) 具有独立呼吸腔的贴合型防霾智能口罩
CN207076036U (zh) 可调节供气量的过滤口罩
CN207085106U (zh) 鼻罩及呼吸套装
CN2624970Y (zh) 一种多功能鼻罩
CN206630030U (zh) 百褶负离子口罩
CN205683422U (zh) 一种脖挂式空气净化系统
CN205597237U (zh) 新型防霾头盔
CN2623273Y (zh) 口鼻罩式防毒面具
CN103706056A (zh) 组合式鼻外空气净化装置
CN210542955U (zh) 一种隔离型防尘鼻塞
CN204380018U (zh) 一种带有抽气结构和净化结构的塑料密封的电子口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