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96425U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96425U
CN206496425U CN201720025753.7U CN201720025753U CN206496425U CN 206496425 U CN206496425 U CN 206496425U CN 201720025753 U CN201720025753 U CN 201720025753U CN 206496425 U CN206496425 U CN 2064964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ccumulation
air conditioner
heat
outdoo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02575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小朗
谭周衡
刘奇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Midea Group Wuhan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Midea Group Wuhan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Midea Group Wuhan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02575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964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964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964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空调器室外机,空调器室外机设置有蓄热组件;空调器室内机,与空调器室外机相连接,空调器室内机的底部设置有底盘,底盘上设置有接水盘,位于蒸发器的下方;连接管,连接管的一端与接水盘相连通,连接管的另一端与蓄热组件的蓄热器相连通;当空调器室内机安装位置高于空调器室外机时,接水盘中的冷凝水通过连接管流入到蓄热器内。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蓄热组件,使得蓄热器工作时的热量供给包括吸收压缩机的排气热量和电加热件的辅助加热量,进而加快了冷凝器的化霜速度,同时,接水盘中的冷凝水可以直接流入到蓄热器内,使得冷凝水得到重复利用,降低了能耗,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性能和客户体验。

Description

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当室外环境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且湿度适宜时,外界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空调器室外机的冷凝器上结露而凝结成霜,随着室外冷凝器结霜厚度的增加,制冷剂蒸发吸热的效果就越差,进而降低了空调器的工作效率。相关技术中通过采用改变空调器的工作模式,即由制热模式变换为制冷模式使室外冷凝器放热,室内蒸发器吸热,进而将室外冷凝器的冻霜融化,这势必会导致房间温度忽冷忽热,增加用户的不适感。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提出了一种空调器。
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空调器室外机,空调器室外机设置有蓄热组件;空调器室内机,与空调器室外机相连接,空调器室内机的底部设置有底盘,底盘上设置有接水盘,位于蒸发器的下方;连接管,连接管的一端与接水盘相连通,连接管的另一端与蓄热组件的蓄热器相连通;当空调器室内机安装位置高于空调器室外机时,接水盘中的冷凝水通过连接管流入到蓄热器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空调器室外机、空调器室内机及连接管。通过在空调器室外机内设置蓄热组件,蓄热组件中容置有蓄热材料,使得蓄热组件工作时可以吸收压缩机的排气热量,进而供给室外冷凝器,在空调器室外机的冷凝器结霜时利用蓄热组件蓄积的热量去结霜,进一步地,通过设置了蓄热组件,可以实现空调在制热的模式下,进行化霜,即不需要换向,加快了室外冷凝器的化霜速度,使得空调器向室内持续输入热量,能有效提高房间热舒适效果。同时,本实用新型中的蓄热材料选用水,通过设置连接管使得连接管的一端与空调器室内机中蒸发器下方的接水盘相连通,另一端与蓄热组件相连通,使得当空调器室内机安装位置高于空调器室外机时,接水盘中的冷凝水可以直接流入到蓄热器内,弥补了蓄热器组件内水的损失,补充了蓄热器组件中的蓄热材料水的容量,使得冷凝水得到重复利用,降低了能耗,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性能和客户体验。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空调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水泵,设置在接水盘上;当空调器室内机的安装高度低于或等于空调器室外机的安装高度时,通过水泵将接水盘中的冷凝水通过连接管泵入到蓄热器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空调器室内机的安装高度低于或等于空调器室外机的安装高度时,利用接水盘上的水泵将冷凝水通过连接管泵入到蓄热器内,弥补了蓄热器内蒸发水的损失,补充了蓄热器中的蓄热材料水的容量,使得冷凝水得到重复利用,降低了能耗,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性能和客户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蓄热组件还包括:电加热件,设置在蓄热器内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蓄热组件还包括电加热件,通过在蓄热器内部设置电加热件,使得蓄热器工作时的热量供给包括吸收压缩机的排气热量和蓄热器内部的电加热件的辅助加热量,进而加快了蓄热器组件的蓄热速度,大大加快了冷凝器的化霜速度,使得空调器向室内持续输入热量,能有效提高房间热舒适效果,降低了能耗。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蓄热组件设置在空调器室外机的压缩机上,与压缩机表面相贴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蓄热组件设置在压缩机上,且与压缩机的表面相贴合,充分利用了空调器室外机的内部空间,降低了蓄热组件对空间的占用,降低了安装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进一步的,蓄热组件位于压缩机上,与压缩机表面相贴合,使得蓄热组件可以第一时间快速的吸收压缩机的排气热量,进而加快了蓄热器组件的蓄热速度,大大加快了室外冷凝器的化霜速度,使得空调器向室内持续输入热量,能有效提高房间热舒适效果,降低了能耗。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蓄热组件设置在空调器室外机的中隔板上,与中隔板为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蓄热组件设置在中隔板上能有效的吸收压缩机的排气热量及与中隔板相近处的电控器件散发的热量,加快蓄热组件的蓄热速度;进一步地,将蓄热组件设置在中隔板上,充分利用了腔体内空间,降低了蓄热组件占用空间,避免了腔体内空间不足,不易安装的问题。同时将蓄热组件设置在中隔板上,在安装空调时,可以先将蓄热组件安装到中隔板上,再将中隔板安装到腔体内部,方便了安装,降低了安装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蓄热组件与中隔板为一体式结构紧凑且稳定可靠,占用空间面积小,便于蓄热组件吸收压缩机的排气热量及与中隔板相近处的电控器件散发的热量;蓄热组件与中隔板为分体式结构使得蓄热组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其与中隔板的相对位置,方便装配,且易于后续的拆卸与维护。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蓄热组件设置在空调器室外机的电机支架上,与电机支架为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蓄热组件设置在电机支架上,使得蓄热组件工作时的热量供给包括吸收压缩机的排气热量和电机运行时产生的热量,进而加快了蓄热器组件的蓄热速度,大大加快了冷凝器的化霜速度,使得空调器向室内持续输入热量,能有效提高房间热舒适效果,降低了能耗,进一步的,蓄热组件设置在电机支架上,充分利用了腔体内空间,降低了蓄热组件空间的占用,避免了腔体内空间不足,不易安装的问题,同时,将蓄热组件设置在电机支架上,在安装空调时,可以先将蓄热组件和电机安装到电机支架上,再将电机支架安装到腔体内部,方便了安装,降低了安装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蓄热组件与电机支架为一体式结构,结构紧凑且稳定可靠,占用空间面积小,便于蓄热组件吸收压缩机的排气热量及电机运行时产生的热量;蓄热组件与电机支架为分体式结构,使得蓄热组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其与电机支架的相对位置,方便装配,且易于后续的拆卸与维护。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蓄热组件设置在空调器室外机的底盘上,位于空调器的冷凝器的下方,可收集所述冷凝器的化霜水。
在该技术方案中,蓄热组件位于空调器的冷凝器的下方,可收集冷凝器的化霜水,使得化霜水可以直接流入到蓄热器内,弥补了蓄热器组件内蒸发水的损失,补充了蓄热器组件中的蓄热材料水的容量,使得化霜水得到重复利用,降低了能耗,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性能和客户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接水盘与空调器室内机的底盘为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接水盘与空调器室内机的底盘为一体式结构,结构紧凑且稳定可靠,占用空间面积小;接水盘与空调器室内机的底盘为分体式结构,使得接水盘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其与空调器室内机的底盘的相对位置,方便装配,且易于后续的拆卸与维护。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连接管与接水盘为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连接管与接水盘为一体式结构,结构紧凑且稳定可靠,占用空间面积小,便于接水盘内的冷凝水通过连接管流入到蓄热器内,节省资源;连接管与接水盘为分体式结构,使得接水盘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其与连接管的相对位置,方便装配,且易于后续的拆卸与维护。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连接管与蓄热器为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连接管与蓄热器为一体式结构,结构紧凑且稳定可靠,占用空间面积小,便于接水盘内的冷凝水通过连接管流入到蓄热器内,节省资源;连接管与蓄热器为分体式结构,使得连接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其与蓄热器的相对位置,方便装配,且易于后续的拆卸与维护。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和图2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空调器室外机,12蓄热组件,14压缩机,16冷凝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一种空调器。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空调器室外机1,空调器室外机1设置有蓄热组件12;空调器室内机,与空调器室外机1相连接,空调器室内机的底部设置有底盘,底盘上设置有接水盘,位于蒸发器的下方;连接管,连接管的一端与接水盘相连通,连接管的另一端与蓄热组件12的蓄热器相连通;当空调器室内机安装位置高于空调器室外机1时,接水盘中的冷凝水通过连接管流入到蓄热器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空调器室外机1、空调器室内机及连接管。通过在空调器室外机1内设置蓄热组件12,蓄热组件12中容置有蓄热材料,使得蓄热组件12工作时可以吸收压缩机14的排气热量,进而供给室外冷凝器16,在空调器室外机1的冷凝器16结霜时利用蓄热组件12蓄积的热量去结霜,进一步地,通过设置了蓄热组件12,可以实现空调在制热的模式下,进行化霜,即不需要换向,加快了室外冷凝器16的化霜速度,使得空调器向室内持续输入热量,能有效提高房间热舒适效果。同时,本实用新型中的蓄热材料选用水,通过设置连接管使得连接管的一端与空调器室内机中蒸发器下方的接水盘相连通,另一端与蓄热组件12相连通,使得当空调器室内机安装位置高于空调器室外机1时,接水盘中的冷凝水可以直接流入到蓄热器内,弥补了蓄热器组件内水的损失,补充了蓄热器组件中的蓄热材料水的容量,使得冷凝水得到重复利用,降低了能耗,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性能和客户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水泵,设置在接水盘上;当空调器室内机的安装高度低于或等于空调器室外机1的安装高度时,通过水泵将接水盘中的冷凝水通过连接管泵入到蓄热器内。
在该实施例中,当空调器室内机的安装高度低于或等于空调器室外机1的安装高度时,利用接水盘上的水泵将冷凝水通过连接管泵入到蓄热器内,弥补了蓄热器内蒸发水的损失,补充了蓄热器中的蓄热材料水的容量,使得冷凝水得到重复利用,降低了能耗,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性能和客户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蓄热组件12还包括:电加热件,设置在蓄热器内部。
在该实施例中,蓄热组件12还包括电加热件,通过在蓄热器内部设置电加热件,使得蓄热器工作时的热量供给包括吸收压缩机14的排气热量和蓄热器内部的电加热件的辅助加热量,进而加快了蓄热器组件的蓄热速度,大大加快了冷凝器16的化霜速度,使得空调器向室内持续输入热量,能有效提高房间热舒适效果,降低了能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蓄热组件12设置在空调器室外机1的压缩机14上,与压缩机14表面相贴合。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蓄热组件12设置在压缩机14上,且与压缩机14的表面相贴合,充分利用了空调器室外机1的内部空间,降低了蓄热组件12对空间的占用,降低了安装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进一步的,蓄热组件12位于压缩机14上,与压缩机14表面相贴合,使得蓄热组件12可以第一时间快速的吸收压缩机14的排气热量,进而加快了蓄热器组件的蓄热速度,大大加快了室外冷凝器16的化霜速度,使得空调器向室内持续输入热量,能有效提高房间热舒适效果,降低了能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蓄热组件12设置在空调器室外机1的中隔板上,与中隔板为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将蓄热组件12设置在中隔板上能有效的吸收压缩机14的排气热量及与中隔板相近处的电控器件散发的热量,加快蓄热组件12的蓄热速度;进一步地,将蓄热组件12设置在中隔板上,充分利用了腔体内空间,降低了蓄热组件12占用空间,避免了腔体内空间不足,不易安装的问题。同时将蓄热组件12设置在中隔板上,在安装空调时,可以先将蓄热组件12安装到中隔板上,再将中隔板安装到腔体内部,方便了安装,降低了安装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蓄热组件12与中隔板为一体式结构紧凑且稳定可靠,占用空间面积小,便于蓄热组件12吸收压缩机14的排气热量及与中隔板相近处的电控器件散发的热量;蓄热组件12与中隔板为分体式结构使得蓄热组件12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其与中隔板的相对位置,方便装配,且易于后续的拆卸与维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蓄热组件12设置在空调器室外机1的电机支架上,与电机支架为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蓄热组件12设置在电机支架上,使得蓄热组件12工作时的热量供给包括吸收压缩机14的排气热量和电机运行时产生的热量,进而加快了蓄热器组件的蓄热速度,大大加快了冷凝器16的化霜速度,使得空调器向室内持续输入热量,能有效提高房间热舒适效果,降低了能耗,进一步的,蓄热组件12设置在电机支架上,充分利用了腔体内空间,降低了蓄热组件12空间的占用,避免了腔体内空间不足,不易安装的问题,同时,将蓄热组件12设置在电机支架上,在安装空调时,可以先将蓄热组件12和电机安装到电机支架上,再将电机支架安装到腔体内部,方便了安装,降低了安装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蓄热组件12与电机支架为一体式结构,结构紧凑且稳定可靠,占用空间面积小,便于蓄热组件12吸收压缩机14的排气热量及电机运行时产生的热量;蓄热组件12与电机支架为分体式结构,使得蓄热组件12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其与电机支架的相对位置,方便装配,且易于后续的拆卸与维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蓄热组件12设置在空调器室外机1的底盘上,位于空调器的冷凝器16的下方,可收集所述冷凝器16的化霜水。
在该实施例中,蓄热组件12位于空调器的冷凝器16的下方,可收集冷凝器16的化霜水,使得化霜水可以直接流入到蓄热器内,弥补了蓄热器组件内蒸发水的损失,补充了蓄热器组件中的蓄热材料水的容量,使得化霜水得到重复利用,降低了能耗,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性能和客户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接水盘与空调器室内机的底盘为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接水盘与空调器室内机的底盘为一体式结构,结构紧凑且稳定可靠,占用空间面积小;接水盘与空调器室内机的底盘为分体式结构,使得接水盘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其与空调器室内机的底盘的相对位置,方便装配,且易于后续的拆卸与维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连接管与接水盘为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连接管与接水盘为一体式结构,结构紧凑且稳定可靠,占用空间面积小,便于接水盘内的冷凝水通过连接管流入到蓄热器内,节省资源;连接管与接水盘为分体式结构,使得接水盘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其与连接管的相对位置,方便装配,且易于后续的拆卸与维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连接管与蓄热器为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连接管与蓄热器为一体式结构,结构紧凑且稳定可靠,占用空间面积小,便于接水盘内的冷凝水通过连接管流入到蓄热器内,节省资源;连接管与蓄热器为分体式结构,使得连接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其与蓄热器的相对位置,方便装配,且易于后续的拆卸与维护。
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智能控制,控制室内机的冷凝水补充到蓄热器内部,实现蓄热器内水的自动补给。具体可通过检测蓄热器内的水位,当检测到蓄热器内的水位较低,达到预设的水位值时,开通接水管路,将冷凝水引到蓄热器内,或者开启水泵将冷凝水泵到蓄热器内,当检测蓄热器内水位已达标时,停止补水,实现自动化,智能化。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
空调器室外机,所述空调器室外机设置有蓄热组件;
空调器室内机,与所述空调器室外机相连接,所述空调器室内机的底部设置有底盘,所述底盘上设置有接水盘,位于蒸发器的下方;
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接水盘相连通,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蓄热组件的蓄热器相连通;
当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安装位置高于所述空调器室外机时,所述接水盘中的冷凝水通过所述连接管流入到所述蓄热器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水泵,设置在所述接水盘上;
当所述空调器室内机的安装高度低于或等于所述空调器室外机的安装高度时,通过所述水泵将所述接水盘中的冷凝水通过所述连接管泵入到所述蓄热器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热组件还包括:
电加热件,设置在所述蓄热器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热组件设置在所述空调器室外机的压缩机上,与所述压缩机表面相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热组件设置在所述空调器室外机的中隔板上,与所述中隔板为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热组件设置在所述空调器室外机的电机支架上,与所述电机支架为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热组件设置在所述空调器室外机的底盘上,位于所述空调器的冷凝器的下方,可收集所述冷凝器的化霜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水盘与所述空调器室内机的底盘为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管与所述接水盘为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管与所述蓄热器为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
CN201720025753.7U 2017-01-10 2017-01-10 空调器 Active CN2064964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25753.7U CN206496425U (zh) 2017-01-10 2017-01-10 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25753.7U CN206496425U (zh) 2017-01-10 2017-01-10 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96425U true CN206496425U (zh) 2017-09-15

Family

ID=598031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025753.7U Active CN206496425U (zh) 2017-01-10 2017-01-10 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9642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45926A (zh) * 2017-01-10 2017-03-29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45926A (zh) * 2017-01-10 2017-03-29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085142U (zh) 一种风冷冰箱
CN105371545B (zh) 空调器及其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循环量调节方法
CN101109592B (zh) 空调器压缩机吸气口温度紧急状态控制方法
EP2505929B1 (en) Out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3604241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0562697C (zh) 低温热泵空调及其自动除霜方法
CN103344016A (zh) 一种机房节能空调
CN101943449B (zh) 一种双循环式机房节能空调
CN202993410U (zh) 一种内置辅助电加热器的空调器室外机
CN101598370B (zh) 整体式恒温恒湿空调机
CN206496425U (zh) 空调器
CN201748574U (zh) 一种双循环式机房节能空调
CN211290443U (zh) 一种防止空调底盘结冰的空调系统及空调
CN105020853B (zh) 变频空调制热启动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其空调器
CN109708333B (zh) 一种制冷系统、空调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203375568U (zh) 一种机房节能空调
CN2446470Y (zh) 冰箱蓄冷式无氟空调器
CN207050130U (zh) 一种定频储能式移动空调
CN104913575B (zh) 一种节能冷柜
CN111649516B (zh) 一种冰箱
CN209910047U (zh) 一种温湿度调节装置
CN106545926A (zh) 空调器
CN106839202A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除湿方法
CN209279281U (zh) 一种恒温恒湿空调机组
CN209399616U (zh) 空调用过冷装置及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