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87545U - 一种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87545U
CN206487545U CN201621190116.7U CN201621190116U CN206487545U CN 206487545 U CN206487545 U CN 206487545U CN 201621190116 U CN201621190116 U CN 201621190116U CN 206487545 U CN206487545 U CN 2064875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tor
engine
cooling device
heat exchanger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9011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亚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WER LINK MACHINE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WER LINK MACHINE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WER LINK MACHINE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WER LINK MACHINE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19011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875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875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875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却装置,属于冷却设备技术领域。一种冷却装置包括散热器、板式换热器、三通阀以及执行器;本实用新型通过各个模块的组合,形成三套冷却循环回路,并根据实际运行工况和水温环境通过恒温三通阀选择合适的冷却循环回路,既能避免发动机过热,又能避免长时间使用散热器,从而延长使用年限;设置板式换热器,使发动机缸套内水的热能与散热器中水交换,将散热器设置在发动机框架外,延长散热距离,防止热辐射;在散热器上设置热水出口,可随时提供热能,实现热能的回收利用,能源利用率更高,体现功能多样性;将各模块之间以及各模块与管道之间均采用可拆卸连接,方便后期维护,避免整体更换带来不便和成本过高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能的开发和利用,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电能在人们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为未来重点发展的可移动式燃气发电设备,热电联产机组的结构设计成为了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
传统的热电联产机组发动机的冷却装置一般采用只有冷却功能的装置进行散热,结构复杂,功能单一,违背节能环保的设计观念,并且对于水冷装置来说,长时间使用一套水冷回路,容易造成冷却装置的损坏,缩短冷却装置的使用寿命,并且当只有一套冷却回路的冷却装置出现泄漏之后,如没有及时发现,会造成降温不够而引起的发动机过热,甚至导致发动机烧毁的情况,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也有部分存在冷却装置设置在发动机较近的区域,容易造成热辐射,并且结构较零散,给安装和拆卸带来不便,在冷却设备的某一部件出现故障后,各模块的更换过程复杂,带来更多的工作负担。
综上所述,现有的热电联产机组发动机的冷却装置存在结构复杂,功能单一,并且冷却回路只有一套,缺乏发动机过热保护,以及结构零散,热辐射强,安装拆卸不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冷却装置,以在发动机组箱体中设置一体化的多个模块,且多个模块均可独立拆卸和安装,结构设计更加合理,解决了安装拆卸不便的问题,并且将多个模块组成三套冷却回路,并且结合恒温三通阀模块避免了发动机的过热,并且还设置热水出口,增加装置的功能,还将散热模块设置在离发动机较远的地方,有效避免热辐射的问题。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冷却装置,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散热器、板式换热器、三通阀、执行器,三通阀的一个接头与发动机缸套通过管道连接,三通阀的剩余两个接头中的其中一个接头通过管道与板式换热器连接,三通阀的剩余两个接头中的另一个接头通过管道与发动机冷却水入口连接,板式换热器还通过管道与散热器进行双向连接,执行器分别设置于发动机缸套与三通阀以及板式换热器与散热器之间。
上述的一种冷却装置,其中,板式换热器上设置有四个连接口,分别为发动机侧进口、发动机侧出口、散热器侧进口以及散热器侧出口,发动机侧进口通过管道与三通阀连接板式换热器的接头连接,发动机侧出口通过管道与三通阀连接发动机冷却水入口的管道连通,散热器侧进口通过管道与散热器的冷水出口连接,散热器侧出口通过管道与散热器的热水进口连接。
上述的一种冷却装置,其中,三通阀为恒温三通阀。
上述的一种冷却装置,其中,执行器为水泵。
上述的一种冷却装置,其中,执行器包括第一执行器和第二执行器,第一执行器设置于发动机缸套与三通阀之间,第二执行器设置于散热器侧出口与散热器的热水进口之间。
上述的一种冷却装置,其中,散热器上设置有热水出口,热水出口与外置用水设备连接。
上述的一种冷却装置,其中,散热器、板式换热器、三通阀以及执行器之间均采用可拆卸连接。
上述的一种冷却装置,其中,散热器设置在发动机框架外,板式换热器、三通阀、执行器设置在发动机框架内。
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1、设置多个模块,并通过多个模块的组合,形成三套冷却循环回路,避免长时间使用散热器,延长使用年限;2、三套冷却循环回路可通过恒温三通阀根据实际运行工况和水温环境自由切换,适用性更高,还能防止发动机过热;3、设置有热水出口,在需要使用热能时可随时提供热能,增加了装置的功能,能源利用率更高,更加节能环保;4、设置板式换热器将发动机缸套内的水的热能与散热器中的水进行交换,并将散热器设置在发动机框架外,延长了散热距离,有效防止热辐射;5、各模块之间以及各模块与管道之间均采用可拆卸连接,可随时维护和更换损坏的模块,避免整体更换带来的不便和成本过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冷却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散热器安装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板式换热器的结构图。
附图中:1、发动机框架;2、恒温三通阀;3、板式换热器;31、发动机侧进口;32、发动机侧出口;33、散热器侧进口;34、散热器侧出口;41、第一执行器;42、第二执行器;5、散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1至附图3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作具体阐述,但以下内容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冷却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散热器安装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板式换热器的结构图。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冷却装置包括:恒温三通阀2、板式换热器3、发动机侧进口31、发动机侧出口32、散热器侧进口33、散热器侧出口34、散热器5、第一执行器41以及第二执行器42。
具体的,发动机缸套(未标出)上通过管道与三通阀连接,三通阀又通过管道与板式换热器3连接,板式换热器3通过管道与散热器5双向连接。
更加具体的,三通阀为恒温三通阀2,根据水温的变化选择控制阀门的启闭,实现冷却循环回路的切换,防止发动机(未标出)过热。
恒温三通阀2的三个接头中的一个接头与发动机缸套(未标出)上的管道连通,使发动机缸套(未标出)内的热水能流入到恒温三通阀2中;恒温三通阀2剩下的两个接头其中的一个接头与板式换热器3连接,可将发动机缸套(未标出)内的热水通过恒温三通阀2流入到板式换热器3中;恒温三通阀2剩下的两个接头中的另一个接头通过管道与发动机冷却水入口(未标出)连接,组成一套冷却循环回路。
板式换热器3整体形状呈长方体设置,且在板式换热器3上设置有四个连接口,这四个接口分别为发动机侧进口31、发动机侧出口32、散热器侧进口33以及散热器侧出口34,其中,发动机侧进口31通过管道与恒温三通阀2连接,保证发动机缸套内的热水能进入到板式换热器3中,发动机侧出口32通过管道与恒温三通阀2与发动机冷却水入口(未标出)之间的管道连通,使板式换热器3中的冷水可通过管道进入到发动机(未标出)中,形成另一套冷却循环回路;
板式换热器3上的散热器侧进口33通过管道与散热器5的冷水出口(未标出)连接,板式换热器3上的散热器侧出口34通过管道与散热器5的热水进口(未标出)连接,板式换热器3的散热器侧进口33通过管道与散热器5的冷水出口(未标出)连接,使得板式换热器3中通过交换产生的热水通过管道从散热器5的热水进口(未标出)进入到散热器5中,并通过散热器5的散热冷却,将冷却后的冷水经过散热器5的冷水出口通过管道流入到板式换热器3中进行热交换,形成又一条冷却循环回路。
具体的,在发动机缸套与恒温三通阀2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执行器41,第一执行器41能加快发动机缸套(未标出)内的热水流出的速度,并且能产生一定的压力,保证热水能进入到板式换热器3中进行热量交换。
在板式换热器3的散热器侧出口34与散热器5的热水进口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执行器42,能加快板式换热器3中交换产生的热水快速进入到散热器5中,并且产生一定的压力,保证板式换热器3中的水能顺利进入到散热器5中。
散热器5独立设置在发动机框架1外,并通过管道与发动机框架1内的冷却模块连接,延长了有效散热距离,防止热辐射。
在散热器5上设置一热水出口(未标出),并将热水出口(未标出)与外置用水设备(未标出)连接,在用户需要使用热能时,可及时输出,实现对热能的回收利用,节能环保效果更理想。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执行器41与第二执行器42均采用水泵,提高耐高温和防腐蚀的特点,并且能在近似密闭空间内产生一定的压力,保证水的输送量的同时还能延长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散热器5、板式换热器3、三通阀、执行器以及若干管道之间均采用可拆卸连接,在其中某些部件损坏后,只需维护和更换其中的损坏部件,避免全部更换带来的不便和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施例提供的冷却装置可为CG520S-BG燃气热电联产机组发动机冷却装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冷却装置,包括散热器6、板式换热器3、三通阀以及执行器,三通阀的一个接头与发动机缸套(未标出)通过管道连接,三通阀的剩余两个接头中的其中一个接头通过管道与板式换热器3连接,三通阀的剩余两个接头中的另一个接头通过管道与发动机冷却水入口(未标出)连接,板式换热器3还通过管道与散热器5进行双向连接,执行器分别设置于发动机缸套(未标出)与三通阀以及板式换热器3与散热器5之间,结构设计合理,布局紧凑;通过各个模块的组合,形成三套冷却循环回路,并根据实际运行工况和水温环境通过恒温三通阀2选择合适的冷却循环回路,既能避免发动机(未标出)过热,又能避免长时间使用散热器5,从而延长使用年限;将板式换热器3设置在恒温三通阀2和散热器5之间,使发动机缸套(未标出)内的水的热能与散热器5中的水进行交换,并将散热器5设置在发动机框架1外,延长了散热距离,有效防止热辐射;还通过在散热器5上设置热水出口(未标出),在使用者需要使用热能时可随时提供热能,实现热能的回收利用,能源利用率更高,体现功能多样性,更加节能环保;还将各模块之间以及各模块与管道之间均采用可拆卸连接,可随时维护和更换损坏的模块,避免整体更换带来的不便和成本过高的问题。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器、板式换热器、三通阀、执行器,所述三通阀的一个接头与发动机缸套通过管道连接,所述三通阀的剩余两个所述接头中的其中一个所述接头通过管道与所述板式换热器连接,所述三通阀的剩余两个所述接头中的另一个所述接头通过管道与发动机冷却水入口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还通过管道与所述散热器进行双向连接,所述执行器分别设置于所述发动机缸套与所述三通阀以及所述板式换热器与所述散热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换热器上设置有四个连接口,四个所述连接口分别为发动机侧进口、发动机侧出口、散热器侧进口以及散热器侧出口,所述发动机侧进口通过管道与所述三通阀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所述接头连接,所述发动机侧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三通阀连接所述发动机冷却水入口的管道连通,所述散热器侧进口通过管道与所述散热器的冷水出口连接,所述散热器侧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散热器的热水进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阀为恒温三通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器为水泵。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一种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器包括第一执行器和第二执行器,所述第一执行器设置于所述发动机缸套与所述三通阀之间,所述第二执行器设置于所述散热器侧出口与所述散热器的所述热水进口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上设置有热水出口,所述热水出口与外置用水设备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所述板式换热器、所述三通阀以及所述执行器之间均采用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设置在发动机框架外,所述板式换热器、所述三通阀、所述执行器设置在发动机框架内。
CN201621190116.7U 2016-11-03 2016-11-03 一种冷却装置 Active CN2064875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90116.7U CN206487545U (zh) 2016-11-03 2016-11-03 一种冷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90116.7U CN206487545U (zh) 2016-11-03 2016-11-03 一种冷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87545U true CN206487545U (zh) 2017-09-12

Family

ID=597691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90116.7U Active CN206487545U (zh) 2016-11-03 2016-11-03 一种冷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875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04989B (zh) 带有液冷系统的服务器机柜
CN102791107B (zh) 一种用于冷却电子设备的密封水冷方法和设备
CN205726834U (zh) 带有液冷系统的服务器机柜
CN105258332A (zh) 数据机房余热回收系统
CN102052283A (zh) 空压机散热系统及其水冷散热器
CN206487545U (zh) 一种冷却装置
CN201294452Y (zh) 用于变流器功率模块的水冷却装置
CN104534598A (zh) 采用双水源热泵的机房空调热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4131372U (zh) 一种矿用变频器冷却装置
CN106653291A (zh) 一种利用日夜温差对变压器强迫油循环冷却的系统
CN106208624A (zh) 一种双重冷却变频器
CN206585457U (zh) 液态风冷变频器
CN105422457A (zh) 无油螺杆空压机热回收梯级利用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6602008U (zh) 一种利用日夜温差对变压器强迫油循环冷却的系统
CN104634586A (zh) 一种模拟热源系统的有机热载体炉快速安全降温装置
CN205119477U (zh) 数据机房余热回收系统
CN210660854U (zh) 一种液压油循环降温装置
CN102147121B (zh) 一种梯次利用冷凝冷却热量的集中供热系统
CN204115230U (zh) 工业型级联式电能储热装置
CN102003839A (zh) 空气源热泵及供热系统
CN207442679U (zh) 一种用于发电厂的高压变频器冷却系统
CN103542406B (zh) 热电厂锅炉冷渣器强化冷却与余热利用系统及方法
KR101668040B1 (ko) 변전소 내 폐열 이용 장치
CN104566978A (zh) 工业型级联式电能储热系统
CN204534939U (zh) 机房空调热水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