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81059U - 一种双回路谐振节电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回路谐振节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81059U
CN206481059U CN201720083396.XU CN201720083396U CN206481059U CN 206481059 U CN206481059 U CN 206481059U CN 201720083396 U CN201720083396 U CN 201720083396U CN 206481059 U CN206481059 U CN 2064810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ormer
resistance
output end
phases
electric capac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08339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元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jiang Walter Warm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jiang Walter Warm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jiang Walter Warm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jiang Walter Warm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08339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810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810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8105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30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Landscapes

  • Ac-Ac Convers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回路谐振节电器,包括:分别接U相、V相和W相交流电的U相电源输入端、V相电源输入端和W相电源输入端,U相电源输入端依次与电抗器Ld1、电阻R1、串联谐振电路和变压器T1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输出端为第一相输出端;V相电源输入端依次与电抗器Ld2、电阻R2、第一并联谐振滤波电路和变压器T2连接,所述变压器T2的输出端为第二相输出端;W相电源输入端依次与电抗器Ld3、电阻R3、第二并联谐振滤波电路和变压器T3连接,所述变压器T3的输出端为第三相输出端;所述第一相输出端、第二相输出端和第三相输出端共同施加在阻性发热元件上,输出热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利用电路谐振、无功补偿原理实现阻性负载的高效节能。

Description

一种双回路谐振节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电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电路谐振、无功补偿原理在纯电阻双回路电路领域应用的双回路谐振节电器。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在电信技术中的调谐电路属于电路谐振,一个没有能量的事物,具有很多用处是不符合逻辑的,有用处必然会有新能量产生。在调谐电路中,当电源和负载不变的条件下,谐振比不谐振输出能量相差很大。当代无功补偿虽然已经在全世界推广,但无功补偿的节电的效果不相同。对于具有节电效果的无功补偿,在电工网上论坛中有的人还把节电效果当成窃电反对。
世界节电新学说《电子力学》的出版,通过无数事实证明电路谐振产生新能量---谐振能。无功补偿节电的原因有了正确的答案。输入+新能=输出增大。
在总电网中感性负载占50%以上,需要的无功功率比有功功率还要多。如果无功功率都由发电机输出,必须增加一倍多的发电量。有功功率计算公式:在电源负载不变时,功率因数是不变的,有功功率与电流和电压成正比。无功补偿时总电网无功功率增大一倍,有功功率同样增加一倍。所以不应用无功补偿,就会缺少50%以上的电能。阻性负载节电,是无功补偿的新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回路谐振节电器,利用电路谐振、无功补偿原理实现阻性负载的高效节能。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回路谐振节电器,包括:分别接U相、V相和W相交流电的U相电源输入端、V相电源输入端和W相电源输入端,其中,
所述U相电源输入端依次与电抗器Ld1、电阻R1、串联谐振电路和变压器T1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输出端为第一相输出端;
所述V相电源输入端依次与电抗器Ld2、电阻R2、第一并联谐振滤波电路和变压器T2连接,所述变压器T2的输出端为第二相输出端;
所述W相电源输入端依次与电抗器Ld3、电阻R3、第二并联谐振滤波电路和变压器T3连接,所述变压器T3的输出端为第三相输出端;
所述第一相输出端、第二相输出端和第三相输出端共同施加在阻性发热元件上,输出热能。
优选地,所述串联谐振电路包括电感L1、电容C4和C1,其中,电感L1和电容C4串联,串联后的电路与电容C1并联。
优选地,所述第一并联谐振滤波电路包括:并联的电感L2,电容C2和二极管D1,其中,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所述电阻R2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与所述变压器T2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并联谐振滤波电路包括:并联的电感L3,电容C3和二极管D2,其中,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与所述电阻R3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与所述变压器T3连接。
优选地,所述双回路谐振节电器,还包括电容C5;所述变压器T1输入侧的一端与所述串联谐振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5的第一电极板连接;所述变压器T3输入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并联谐振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5的第二电极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变压器T2输入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并联谐振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5的第二电极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容C5的第一电极板外接三相交流电的零线。
优选地,所述电抗器Ld1、电抗器Ld2和电抗器Ld3的电抗值相等。
优选地,电阻R1、电阻R2和电阻R3的电阻值相等。
优选地,所述阻性发热元件为三个电阻组成的星形负载。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双回路谐振节电器,通过串联谐振电路、第一并联谐振滤波电路和第二并联谐振滤波电路,利用电路谐振、无功补偿原理实现了阻性负载的高效节能,该节电器适用于三相380v及以上电路纯电阻发热装置,其节电率高达30%。与现有的节电技术相比较,同样功率的(以1KW为例)电阻性发热管,直接将其接至普通电路中时,理想状态下每小时耗电量为1度电,而经过该节电电路后其发热量不变但每小时的耗电量只有0.7度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回路谐振节电器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双回路谐振节电器,包括:分别接U相、V相和W相交流电的U相电源输入端、V相电源输入端和W相电源输入端,其中,
所述U相电源输入端依次与电抗器Ld1、电阻R1、串联谐振电路和变压器T1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输出端为第一相输出端;
所述V相电源输入端依次与电抗器Ld2、电阻R2、第一并联谐振滤波电路和变压器T2连接,所述变压器T2的输出端为第二相输出端;
所述W相电源输入端依次与电抗器Ld3、电阻R3、第二并联谐振滤波电路和变压器T3连接,所述变压器T3的输出端为第三相输出端;
所述第一相输出端、第二相输出端和第三相输出端共同施加在阻性发热元件上,输出热能。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双回路谐振节电器,通过串联谐振电路、第一并联谐振滤波电路和第二并联谐振滤波电路,利用电路谐振、无功补偿原理实现了阻性负载的高效节能,该节电器适用于三相380v及以上电路纯电阻发热装置,其节电率高达30%。与现有的节电技术相比较,同样功率的(以1KW为例)电阻性发热管,直接将其接至普通电路中时,理想状态下每小时耗电量为1度电,而经过该节电电路后其发热量不变但每小时的耗电量只有0.7度电。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双回路谐振节电器,包括:分别接U相、V相和W相交流电的U相电源输入端、V相电源输入端和W相电源输入端,其中,
所述U相电源输入端依次与电抗器Ld1、电阻R1、串联谐振电路和变压器T1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输出端为第一相输出端;
所述V相电源输入端依次与电抗器Ld2、电阻R2、第一并联谐振滤波电路和变压器T2连接,所述变压器T2的输出端为第二相输出端;
所述W相电源输入端依次与电抗器Ld3、电阻R3、第二并联谐振滤波电路和变压器T3连接,所述变压器T3的输出端为第三相输出端;
所述第一相输出端、第二相输出端和第三相输出端共同施加在阻性发热元件上,输出热能。
优选地,所述串联谐振电路包括电感L1、电容C4和C1,其中,电感L1和电容C4串联,串联后的电路与电容C1并联。
可以理解的是,串联谐振电路作用为谐振产生谐振能量,用于无功功率做功,节能优化电路。电容C1的作用是防止串联谐振电路两端的电压突变,影响电路稳定性。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双回路谐振节电器,包括:分别接U相、V相和W相交流电的U相电源输入端、V相电源输入端和W相电源输入端,其中,
所述U相电源输入端依次与电抗器Ld1、电阻R1、串联谐振电路和变压器T1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输出端为第一相输出端;
所述V相电源输入端依次与电抗器Ld2、电阻R2、第一并联谐振滤波电路和变压器T2连接,所述变压器T2的输出端为第二相输出端;
所述W相电源输入端依次与电抗器Ld3、电阻R3、第二并联谐振滤波电路和变压器T3连接,所述变压器T3的输出端为第三相输出端;
所述第一相输出端、第二相输出端和第三相输出端共同施加在阻性发热元件上,输出热能。
优选地,所述第一并联谐振滤波电路包括:并联的电感L2,电容C2和二极管D1,其中,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所述电阻R2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与所述变压器T2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并联谐振滤波电路作用为谐振产生谐振能量,用于无功功率做功,节能优化电路,同时起到滤波的作用。
实施例四:
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双回路谐振节电器,包括:分别接U相、V相和W相交流电的U相电源输入端、V相电源输入端和W相电源输入端,其中,
所述U相电源输入端依次与电抗器Ld1、电阻R1、串联谐振电路和变压器T1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输出端为第一相输出端;
所述V相电源输入端依次与电抗器Ld2、电阻R2、第一并联谐振滤波电路和变压器T2连接,所述变压器T2的输出端为第二相输出端;
所述W相电源输入端依次与电抗器Ld3、电阻R3、第二并联谐振滤波电路和变压器T3连接,所述变压器T3的输出端为第三相输出端;
所述第一相输出端、第二相输出端和第三相输出端共同施加在阻性发热元件上,输出热能。
优选地,所述第二并联谐振滤波电路包括:并联的电感L3,电容C3和二极管D2,其中,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与所述电阻R3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与所述变压器T3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并联谐振滤波电路作用为谐振产生谐振能量,用于无功功率做功,节能优化电路,同时起到滤波的作用。
实施例五:
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双回路谐振节电器,包括:分别接U相、V相和W相交流电的U相电源输入端、V相电源输入端和W相电源输入端,其中,
所述U相电源输入端依次与电抗器Ld1、电阻R1、串联谐振电路和变压器T1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输出端为第一相输出端;
所述V相电源输入端依次与电抗器Ld2、电阻R2、第一并联谐振滤波电路和变压器T2连接,所述变压器T2的输出端为第二相输出端;
所述W相电源输入端依次与电抗器Ld3、电阻R3、第二并联谐振滤波电路和变压器T3连接,所述变压器T3的输出端为第三相输出端;
所述第一相输出端、第二相输出端和第三相输出端共同施加在阻性发热元件上,输出热能。
优选地,所述双回路谐振节电器,还包括电容C5;所述变压器T1输入侧的一端与所述串联谐振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5的第一电极板连接;所述变压器T3输入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并联谐振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5的第二电极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变压器T2输入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并联谐振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5的第二电极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容C5的第一电极板外接三相交流电的零线。
优选地,所述电抗器Ld1、电抗器Ld2和电抗器Ld3的电抗值相等。
优选地,电阻R1、电阻R2和电阻R3的电阻值相等。
优选地,所述阻性发热元件为三个电阻组成的星形负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双回路谐振节电器,将三相380V交流电通过如图1所示电路处理后,其中一相U相让其通过串联谐振电路以一相输出,另外两相V相和W相分别通过并联谐振及整流后各为一相输出,与前面经过串联谐振电路的U相输出端共同施加在阻性发热元件上输出热能,由于该电路在使用时施加于阻性材料两端的是非常规的脉动直流电,所以在线路中加了电容C5达到补偿和平衡电路各相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双回路谐振节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接U相、V相和W相交流电的U相电源输入端、V相电源输入端和W相电源输入端,其中,
所述U相电源输入端依次与电抗器Ld1、电阻R1、串联谐振电路和变压器T1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输出端为第一相输出端;
所述V相电源输入端依次与电抗器Ld2、电阻R2、第一并联谐振滤波电路和变压器T2连接,所述变压器T2的输出端为第二相输出端;
所述W相电源输入端依次与电抗器Ld3、电阻R3、第二并联谐振滤波电路和变压器T3连接,所述变压器T3的输出端为第三相输出端;
所述第一相输出端、第二相输出端和第三相输出端共同施加在阻性发热元件上,输出热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回路谐振节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联谐振电路包括电感L1、电容C4和C1,其中,电感L1和电容C4串联,串联后的电路与电容C1并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回路谐振节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并联谐振滤波电路包括:并联的电感L2,电容C2和二极管D1,其中,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所述电阻R2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与所述变压器T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回路谐振节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并联谐振滤波电路包括:并联的电感L3,电容C3和二极管D2,其中,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与所述电阻R3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与所述变压器T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回路谐振节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容C5;所述变压器T1输入侧的一端与所述串联谐振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5的第一电极板连接;所述变压器T3输入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并联谐振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5的第二电极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回路谐振节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T2输入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并联谐振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5的第二电极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回路谐振节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C5的第一电极板外接三相交流电的零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回路谐振节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抗器Ld1、电抗器Ld2和电抗器Ld3的电抗值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回路谐振节电器,其特征在于,电阻R1、电阻R2和电阻R3的电阻值相等。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双回路谐振节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性发热元件为三个电阻组成的星形负载。
CN201720083396.XU 2017-01-20 2017-01-20 一种双回路谐振节电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4810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83396.XU CN206481059U (zh) 2017-01-20 2017-01-20 一种双回路谐振节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83396.XU CN206481059U (zh) 2017-01-20 2017-01-20 一种双回路谐振节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81059U true CN206481059U (zh) 2017-09-08

Family

ID=597547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083396.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481059U (zh) 2017-01-20 2017-01-20 一种双回路谐振节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810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07036B (zh) 双通道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其能量与信号同步传输方法
CN102611108B (zh) 三电平三相四线有源电力滤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7230983B (zh) 一种基于功率控制的电力弹簧应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5048453B (zh) 一种电力弹簧拓扑及其控制方法
CN208767847U (zh) 一种对电池欠压保护点智能动态变化的ups
CN100382416C (zh) 变频空调电源功率因数校正装置
CN101834536B (zh) 一种电流控制的移相节能电路
CN201408996Y (zh) 一种带有功率因数校正的三相输入均流控制器
CN204008785U (zh) 计量回路故障监测系统
CN206481059U (zh) 一种双回路谐振节电器
CN101247074B (zh) 一种交流用电器的节电装置和制作方法
CN207166122U (zh) 一种接地变压器的保护装置及微电网
CN106411163B (zh) 三相三开关三电平高功率因数整流器的控制方法
CN110011524A (zh) 一种谐波抑制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1615804A (zh) 一种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CN206332622U (zh) 应用于双屏一体机的直流稳压电源
CN107147311A (zh) 带二极管和带平衡电抗器的复式双反星形电路
CN107528327A (zh) 一种电网电能质量控制设备
CN107453326A (zh) 一种接地变压器的保护装置及微电网
CN209472559U (zh) 一种双电压控制电路
CN207182006U (zh) 利用自适应负载功率的电容降压式电源的定时插座
CN206226294U (zh) 一种交流降压调压电路
CN205213054U (zh) 大功率阻性发热管无功回收节能电路
CN206164353U (zh) 一种节电器
CN201781421U (zh) 一种电流控制的移相节能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908

Termination date: 202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