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73384U - 一种流产吸引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流产吸引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73384U
CN206473384U CN201620778844.3U CN201620778844U CN206473384U CN 206473384 U CN206473384 U CN 206473384U CN 201620778844 U CN201620778844 U CN 201620778844U CN 206473384 U CN206473384 U CN 2064733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pipeline
import
outlet
miscarriage pip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77884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边俊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NSHI BIOLOGICAL MEDICAL INSTRUMENT (SHANGQI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NSHI BIOLOGICAL MEDICAL INSTRUMENT (SHANGQI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NSHI BIOLOGICAL MEDICAL INSTRUMENT (SHANGQIU)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NSHI BIOLOGICAL MEDICAL INSTRUMENT (SHANGQI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77884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73384U/zh
Priority to US15/653,795 priority patent/US20180021064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733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733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提供一种流产吸引管,包括吸引管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其中第一腔体为吸引腔,其具有从身体内吸引的进口和排出体外的出口;其中第二腔体也包括用于与身体内连通的进口和与外界连通的出口,其中,所述的与外界连通的出口通过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与外界环境流体连通,其中,第一管道只能从外界向第二腔体单向进行流体连通,第二管道只能从第二腔体向外界进行单向流体连通。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以防止人流术中宫血逆流,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和不孕症;降低人流术中子宫壁肌张力,减少出血,减轻疼痛。

Description

一种流产吸引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卫生设备,特别的,属于一种流产吸引管。
背景技术
现有的流产吸引管为单腔管,其功能单一,当患者在使用吸引管时,放入拉出时,容易引起子宫收缩,这时宫腔内压力迅速增大,此时气体或液体形成倒冲,很容易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不孕症,同时也激起迷走神经兴奋,形成人流综合反应;吸引时容易引起负压;不及时排除容易造成宫腔内血管与宫腔内的压力差变大,从而增加了子宫壁肌张力,患者容易形成大量出血,不仅增加了病员痛苦和风险,也延长了手术时间等缺点。
在现有技术中,本实用新型人曾经申请过另一种三腔流产吸引管(ZL2012101560923),固然克服了单腔流产吸引管的很多缺陷,但是该设计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三腔在生产制造上成本高,生产工艺复杂;另外,当具有同样横截面的吸引管的时候,由于具有三个腔体,由于减压腔和负压控制腔分别占据两个独立的腔体,势必让吸引腔的流量减少,从而增加吸引的难度和吸取的次数,从而造成患者的诸多不适。这就需要对现有公开的三腔流产吸引管进行改进,从而克服现有产品的技术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两腔流产吸引管,让减压腔和负压调节腔共同公用一个腔体,从而让吸收腔的流量增大,减轻患者的不适和痛苦。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流产吸引管,包括吸引管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其中第一腔体为吸引腔,其具有从身体内吸引的进口和排出体外的出口;其中第二腔体也包括用于与身体内连通的进口和与外界连通的出口,其中,所述的与外界连通的出口通过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与外界环境流体连通,其中,第一管道只能从外界向第二腔体单向进行流体连通,第二管道只能从第二腔体向外界进行单向流体连通。
优选的方式中,所述的第一腔体的进口和第二腔体的进口能够与子宫相流体连通。
优选的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中装有防尘过滤层。
优选的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在管体横截面上,所述第一腔体处于一侧,所述第二腔体在另一侧。
优选的方式中,其中,所述的第一腔体的进口和第二腔体的进口处于管体的两侧,与身体内子宫相通的一端;所述的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位于管体的另一端并与外界相通。
优选的方式中,其中,所述的流产吸引管的第一腔体的出口与吸引装置连接,第一管道与另一气体输送装置连接。
优选的方式中,其中,所述的流产吸引管的第一腔体的出口通过手柄与吸引装置流体连通连接,第一管道通过手柄与另一气体输送装置流体连通连接。
优选的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它设有可视导向装置,所述可视导向装置设置在第一腔体进口的附近,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处在可视导向装置的后方。
优选的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视导向装置包括针式摄像头和光源。
优选的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体包括气体、液体、或者液体和气体的混合体。
优选的方式中,第一管道为减压出气管道,第二管道为负压进气管道。
所述手柄具有与吸引管体连接的主接口、与吸引腔的吸引出口相接的进口以及它们之间的流通道;所述手柄还具有单向出口和单向进口;所述单向进口与负压进气管道相通,其中装有单向进气阀,所述单向出口和减压出气管道相通,其中装有单向出气阀。
所述单向进口上装有防尘过滤层。
本实用新型还可设有可视导向装置,所述可视导向装置处在所述吸引管管体头部,所
述减压进口和负压控制出气口处在可视导向装置的后方。
所述可视导向装置包括针式摄像头和光源。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种流产吸引管使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提供一流产吸引管,包括吸引管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包括第一吸引腔体和第二调节腔体,其中第一腔体为吸引腔,其具有从身体内吸引的进口和排出体外的出口;其中第二腔体也包括用于与身体内连通的进口和与外界连通的出口,其中,所述的与外界连通的出口通过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与外界环境流体连通,其中,第一管道只能从外界向第二腔体单向进行流体连通,第二管道只能从第二腔体向外界进行单向流体连通;其中,在吸引腔和调节腔体内分别设置气体压力传感器,传感器与控制器和主机连接,其中,控制器与从吸引腔体抽气的装置连接,控制器进入第一管道气体的进气装置连接;
当流产吸引管的第一吸引腔体和第二调节腔体的进口进入子宫后,主机自动开启一模式,该模式中,让吸引腔10内设置气体压力传感器的初始值小于调控腔20内设置的压力传感器的初始值。优选的,让吸引腔10内设置气体压力传感器的初始值为调控腔20内设置的压力传感器的初始值的二分之一。
优选的方式中,所述的第一腔体的进口和第二腔体的进口能够与子宫相流体连通。
优选的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中装有防尘过滤层。
优选的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在管体横截面上,所述第一腔体处于一侧,所述第二腔体在另一侧。
优选的方式中,其中,所述的第一腔体的进口和第二腔体的进口处于管体的两侧,与身体内子宫相通的一端;所述的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位于管体的另一端并与外界相通。
优选的方式中,其中,所述的流产吸引管的第一腔体的出口与吸引装置连接,第一管道与另一气体输送装置连接。
优选的方式中,其中,所述的流产吸引管的第一腔体的出口通过手柄与吸引装置流体连通连接,第一管道通过手柄与另一气体输送装置流体连通连接。
优选的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它设有可视导向装置,所述可视导向装置设置在第一腔体进口的附近,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处在可视导向装置的后方。
优选的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视导向装置包括针式摄像头和光源。
优选的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体包括气体、液体、或者液体或者气体的混合体。
优选的方式中,第一管道为减压出气管道,第二管道为负压进气管道。
有益效果
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的流产吸引管主要区别在于: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一旦宫腔内出现收缩压或负压时,压差可以通过减压腔和负压控制腔及时调整,可以防止人流术中宫血逆流,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和不孕症;降低人流术中子宫壁肌张力,减少出血,减轻疼痛;同时减压腔和负压控制腔为单向一出一进,污血排出不会回流,避免交叉感染;进气调压通过过滤层可以防止手术室内不洁的空气直接进入宫腔,从而减低宫腔感染几率,而可视导向装置的配备,更增加了手术中的直观性和准确率(直接对向胚胎组织),同时也不影响三个腔的正常工作;从而可用最短的治疗时间,最精确的靶点治疗手段,获得最好的治疗方式(微创,创伤最小)。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另外,由于是采用两个腔体进行控制,在相同横截面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增大吸引腔的横切面积,增大吸引的单位时间流体的流通体积,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吸引腔堵塞。另外,本申请采用自动控制两个不同腔体压力的环境,达到自动调节功能,这样,当采用该吸引管进行子宫内受精胚胎的吸引处理的时候,可以有效减轻对子宫的损伤,同时增加吸引的舒适度,最小化的减轻引起子宫的收缩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纵切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子1中进行流产的操作过程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具体实施例子中的导管结构示意图(包括有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附图1、2、3。
本实用新型包括吸引管管体,吸引管管体的尾部伸入手柄(未显示出)与其相接,所述管体1被分为两个沿管体长度方向延展的管状腔;其中的第一腔为吸引腔10,其具有吸引进口11和吸引出口12;其中的第二腔为调节腔20,其具有进口21;在第腔体的一端,与第二腔体流体连通的2个管道,其中一个为负压控制管道30,另一个为减压控制管道40。
而且,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都安装有单向阀,或者其中进气管道安装有单向阀门,气体只能进去不能出来。例如,负压控制管道30为进气管道;气体只能进去不能出来。或者,减压控制管道40为排气管道,气体只能排出,不能进去。所述单向进口上装有防尘过滤层。或者,单向进口管道中安装有空气过滤层,可以过滤掉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物质,让进入的空气为清洁气体。
管体1内的所述两个腔10、20可在制造时由管内隔膜对管体分割形成。
在管体横截面上,所述压力调节腔20处于一侧,所述吸引腔10处在另一侧。这样,既能够提供足够的安装区域,便于设置可视导向装置,同时又不影响两个腔的正常工作,且方便可视导向装置的接线的布线。
在进行操作的时候,先是把本实用新型的管体安装在手柄上,手柄上具有与吸引腔出口12相互流体连通的通孔,通过该通孔可以与抽吸装置连接在其一。另外,在调节腔20的一端,与手柄上的进气和排气孔分别对应,其中,单向进口管30与单向进气装置连接,单向出气管道40与外界连接。
当需要进行对一些气管中的组织,例如肠胃、子宫50进行吸引或者胚胎51进行脱落处理的时候。现以引产来说明该管道如何操作。当需要进入子宫的时候,可以把管道的一头,即带有进口11的吸引腔和进口12的调节腔伸入进子宫里,这个时候,因为人为操作,由于异物进入子宫,总是或多或少会碰触到子宫的壁,从而子宫会条件反射引起子宫的收缩或者紧张,本来子宫处于自然状态下,内部的流体或者压力是横定的,体积也是实质不变的。突然有异物进入子宫,引起宫缩,体积缩小,内部压力增大,这个时候,里面压力增大,人体会感觉不适(虽然有麻醉试剂),但是可能仍然对子宫有损伤,此时,多余的气体或者气体、血液混合物会随着调节腔20的进口21进入到调节腔内,由于调节腔内的气压也增大,随着排气管道40排出到外界。
当发现胚胎的时候,需要增加吸引腔的压力,从而让吸引腔的进口11对应胚胎,从而让胚胎脱离子宫的表面,这个时候,通过增加装置,即吸气装置对吸引管道进行气体抽吸,从而增加进口11对胚胎的附着力,从而能够顺利的让胚胎脱离子宫内膜。但是在增加吸引腔的吸引力的时候,实际上就是让吸引腔为负压,从而可以让子宫内的气体被抽走,实际上,子宫也为负压,这个时候,就需要让进气管道打开,通过进气装置让外界的气体通过单向进气管道30,通过调节腔20,经过进口21进入到子宫中,从而缓解子宫的负压。
虽然以上方法是可以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并不是很理想,因为,抽气装置通过吸引腔进行抽气,进气装置通过调节腔向子宫内进气(单向),两个装置单独工作,并不能很好的形成配合,特别的,需要经过调节各个设备(例如进气装置,抽气装置)的进气或者抽气的速度,从而,需要经过专业的试验。另外,对于受试者,每个人的忍受限度是不同的,胚子附着在子宫壁的程度也不相同,子宫的大小也不相同,子宫壁的厚度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让通过管道作用的气体输送装置(例如进气装置,抽气装置)之间形成协调的配合,达到最大的舒适度。
在一些方式中,如图4中,在进气管道中设置气压感应传感器(气压传感器),例如在吸引腔里设置气体压力传感器70,传感器与控制器80连接,并与主机(未显示)进行连接,同时进气装置,抽气装置(未显示)分别与控制器连接连接。在使用本导管的时候,当通过吸引腔进行吸气的时候,位于吸引腔里的压力传感器70获得压力的数据,同时压力减少,表示子宫内的压力与吸引腔的压力相同,这个时候把信号传送给控制器80和主机,主机发出指令,开动进气装置,让气体通过单向进气管道30进入到子宫中,从而增加子宫内的压力。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可以在可视导向装置上设置压力传感器,用来时时检测子宫内的压力。更优选的,在调控腔20的进气管道和出气管道的地方设置压力传感器,让压力传感器来时时监测调控腔20里面的气压大小。
我们经过多次临床实验,当在吸引腔10内设置气体压力传感器70和调控腔20内分别设置压力传感器61,60的时候,让吸引腔10内设置气体压力传感器的初始值小于调控腔20内设置压力传感器的初始值(最佳的效果为让吸引腔10内设置气体压力传感器的初始值为调控腔20内设置压力传感器的初始值的二分之一),而且只有当导管进入到子宫后进行开启(这种开启可以自动开启也可以手动开启)这样的模式值。这样,始终让吸引腔10的压力小于调控腔20内的气体压力,从而让吸引腔10的进口11更容易的吸住胚胎至,从而更让胚胎脱离子宫内膜,这样的设置一是最大限度的减轻了对子宫的损伤,而最大限度提供操作者的舒适性。经过我们150例的临床实验,患者的舒适性感觉相比传统(ZL2012101560923所揭示的导管)的人流手术增加40%以上,没有一例子宫损伤。采用ZL2012101560923中的导管进行人流的时候,花的时间大概在30-45分钟一例,而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调节气压传感器的时候,花的时间大概在10-15分钟一例,时间几乎缩小了一倍,降低了手术风险,因为这种手术,时间越长损伤的风险就越大,越不安全。

Claims (10)

1.一流产吸引管,包括吸引管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其中第一腔体为吸引腔,其具有从身体内吸引的进口和排出体外的出口;其中第二腔体也包括用于与身体内连通的进口和与外界连通的出口,其中,所述的与外界连通的出口通过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与外界环境流体连通,其中,第一管道只能从外界向第二腔体单向进行流体连通,第二管道只能从第二腔体向外界进行单向流体连通;其中,在吸引腔和第二腔体内分别设置气体压力传感器,传感器与控制器和主机连接,其中,控制器与从吸引腔体抽气的装置连接,同时,控制器与进入第一管道气体的进气装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产吸引管,所述的第一腔体的进口和第二腔体的进口能够与子宫相流体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产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中装有防尘过滤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产吸引管,其特征在于在管体横截面上,所述第一腔体处于一侧,所述第二腔体在另一侧。
5.如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流产吸引管,其中,所述的第一腔体的进口和第二腔体的进口处于管体的两侧,与身体内子宫相通的一端;所述的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位于管体的另一端并与外界相通。
6.如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流产吸引管,其中,所述的流产吸引管的第一腔体的出口与吸引装置连接,第一管道与另一气体输送装置连接。
7.如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流产吸引管,其中,所述的流产吸引管的第一腔体的出口通过手柄与吸引装置流体连通连接,第一管道通过手柄与另一气体输送装置流体连通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产吸引管,其特征在于,它设有可视导向装置,所述可视导向装置设置在第一腔体进口的附近,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处在可视导向装置的后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流产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视导向装置包括针式摄像头和光源。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产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体包括气体、液体、或者液体和气体的混合体。
CN201620778844.3U 2016-07-22 2016-07-22 一种流产吸引管 Active CN2064733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78844.3U CN206473384U (zh) 2016-07-22 2016-07-22 一种流产吸引管
US15/653,795 US20180021064A1 (en) 2016-07-22 2017-07-19 Suction Tube for Abortion and Using Method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78844.3U CN206473384U (zh) 2016-07-22 2016-07-22 一种流产吸引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73384U true CN206473384U (zh) 2017-09-08

Family

ID=59756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778844.3U Active CN206473384U (zh) 2016-07-22 2016-07-22 一种流产吸引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733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83058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livering fluids and/or gases to the lungs
CN107497029A (zh) 一种内科临床用急救呼吸装置
CN106110467B (zh) 一种呼吸机管路
CN107693878A (zh) 一种用于消化内科的洗胃催吐装置
CN209237080U (zh) 气管切开用雾化器
CN206473384U (zh) 一种流产吸引管
US20180021064A1 (en) Suction Tube for Abortion and Using Method Thereof
CN107638598A (zh) 一种流产吸引管以及使用方法
CN106798957A (zh) 一种内科临床用急救呼吸装置
CN103585707A (zh) 一种完全液体通气呼吸机
CN110327528A (zh) 一种防倒流的呼吸科氧气加湿装置
CN105664320A (zh) 一种呼吸科使用的具有雾化吸入功能的呼吸机
US10046126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livering fluids and/or gases to the lungs
CN207575474U (zh) 一种重症监护室用无菌封闭式吸痰管
CN204972604U (zh) 一种气管插管导管
CN110433377B (zh) 一种呼吸科用辅助呼吸装置
CN208943178U (zh) 气道吸氧湿化器
CN107174675A (zh) 一种中心负压吸引与供氧的自动控制器
CN208927181U (zh) 一种吸痰器
CN209204385U (zh) 一种心内科用人工呼吸器
CN202909066U (zh) 内科护理用呼吸急救装置
CN207253558U (zh) 一种带有吸痰腔的气管套管
CN207708177U (zh) 鼻腔一体式冲洗吸引装置
CN205434623U (zh) 一种带多腔抽液的气管插管
CN210384549U (zh) 一种内科临床用呼吸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bortion suction pipe and use method thereof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214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908

Pledgee: Bank of China Limited by Share Ltd. Shangqiu branch

Pledgor: TENSYS MEDICAL, Inc.

Registration number: 2019990000126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31225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908

Pledgee: Bank of China Limited by Share Ltd. Shangqiu branch

Pledgor: TENSYS MEDICAL, Inc.

Registration number: 2019990000126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