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72945U - 一种弹性元件驱动卡扣式可换跟高跟鞋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弹性元件驱动卡扣式可换跟高跟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72945U
CN206472945U CN201621444870.9U CN201621444870U CN206472945U CN 206472945 U CN206472945 U CN 206472945U CN 201621444870 U CN201621444870 U CN 201621444870U CN 206472945 U CN206472945 U CN 2064729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ckle
sole
heel
flexible member
pull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44487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Jiuba Hongt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Jiuba Hongt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Jiuba Hongt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Jiuba Hongt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44487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729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729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72945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弹性元件驱动卡扣式可更换式高跟鞋,其弹性元件驱动卡扣脱跟装置包括分别轴连接于鞋底的卡扣和拉杆,卡扣的一端插入鞋跟的凹槽中,另一端通过弹性元件与拉杆相连,鞋底设有限位固定块,限位固定块卡接于插入鞋跟部分的卡扣上。根据杠杆原理,卡扣与拉杆所需空间和尺寸小,节约了鞋底空间,鞋底鞋跟空间利用率恰当,鞋底厚度强度增强;整体结构工艺简单实用,弹性元件的设置可以防止卡扣活动后导致鞋跟脱离晃动,进一步起到了固定和限位的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弹性元件驱动卡扣式可换跟高跟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跟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更换方便、鞋底鞋跟接合牢固、舒适性好且外形美观的弹性元件驱动卡扣式可更换式高跟鞋。
背景技术
高跟鞋几乎是现在女性鞋柜中必备的鞋类。出席不同的场合需要穿着不同跟型或不同款型的高跟鞋,不同跟型的高跟鞋适合不同风格的女性,高跟鞋需要按场合搭配,同一天或经常在外出席不同场合就需要携带众多鞋型的高跟鞋,增加生活负担,如果能够克服固定式的鞋跟设计,随心更换女性喜爱的跟型,从而来应对各式各样的场合,这是爱美女性梦寐以求的理想高跟鞋。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专利号201520780664.4)公开了一种带有触发开关的高跟鞋,通过在高跟鞋本体和鞋跟之间设置带有触发开关的锁定机构,锁定机构可以防止鞋跟意外与高跟鞋本体脱离,触发开关可实现快速拆卸鞋跟的目的。但是,该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如下缺陷:1)、锁定机构包括触发开关、固定套、弹性锁片、活动轴,为一体设计结构固定于与鞋底固定连接的承接结构层,相当于一体化结构的锁定机构各部件安装在鞋底,鞋底必须设有大面积的空间来容纳锁定机构,这势必影响了鞋底的强度;2)、触发开关设置在鞋底的位置,如此鞋底内置按钮式设计操作繁琐,更换鞋跟时,需要脱鞋操作,尤其是在公共场合操作十分不便,严重影响女性形象;鞋底设置有触发开关会导致鞋底存在凹凸感,轻则影响女性穿着高跟鞋的舒适性,重则磨破脚底皮肤而受伤;3)、固定套套在弹性锁片外,不仅使得加工工艺复杂化,还增加了鞋底的容纳空间,相应的鞋底的底面体积就减小,强度同样跟着受影响。4)、为了实现技术方案,弹性锁片必须伸出鞋底的承接结构层与鞋底的凹陷部扣合,鞋底的空心腔体与导向滑槽连通,如果下雨天穿着此类可换跟式高跟鞋,容易使鞋底进水,严重影响穿着的舒适性和高跟鞋的使用寿命;5)、鞋跟凸块与鞋底的导向滑槽相配合,在位于鞋跟后面的配合处存有明显的“几”字形接缝,严重影响高跟鞋的美观。
中国专利(专利号201520683915.7)公开了一种可拆卸鞋跟的高跟鞋,通过在分别鞋跟与鞋底上卡扣和卡槽以及锁槽和锁扣来实现鞋跟与鞋底的拆卸与拼合连接。该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仍存在以下技术问题:1)、本实用新型中,锁扣以贯穿于鞋底的方式设置于卡槽内,通过按下鞋底锁扣的方式,实现鞋跟与鞋底的可拆卸连接,其锁定机构的锁扣和按压锁扣的按钮与上述专利一样一体安装在鞋底,若更换必须把锁定机构整体取出,不仅更换步骤麻烦,而且拔进拔出会影响锁定机构与鞋底的配合强度及鞋子的使用寿命,容易破坏鞋底,增加维修的风险性和成本;2)、单纯的锁扣与连接锁扣的鞋底按键,所需要的按在鞋底按键上的力要比较大,才能保证锁扣脱离鞋底,女性往往力气比较小,有时甚至会因为按不动而无法更换鞋跟;锁扣结构单薄,没有弹性,需要的力过大,经过多次按压容易按断按坏,会造成锁扣按键卡在鞋底弹不出来的现象,还会造成锁扣卡不住鞋跟的现象,如此一来不仅使用吃力,还影响质量,换跟却变成了修鞋换鞋,得不偿失,这样设计的高跟鞋不会成为女性的最终选择;3)、锁扣按键设置在鞋底的位置,如此鞋底内置按钮式设计操作繁琐,更换鞋跟时,需要脱鞋操作,尤其是在公共场合操作十分不便,严重影响女性形象;另外,鞋底设置有按键会导致鞋底存在凹凸感,轻则影响女性穿着高跟鞋的舒适性,重则磨破脚底皮肤而受伤;4)、锁扣伸出鞋底与鞋底的锁槽扣合,鞋底与卡槽连通,如果下雨天穿着此类可换跟式高跟鞋,容易使鞋底进水,严重影响穿着的舒适性和高跟鞋的使用寿命;5)、鞋跟卡扣与鞋底的卡槽相配合,在位于鞋跟后面的配合处存有明显的“几”字形接缝,严重影响高跟鞋的美观。
因此,针对目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申请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实用新型了一种改进方案,并且已经提出了专利申请,分别是一种按键型可换跟式高跟鞋(专利号2016204862562,2016103525903),一种跟部可更换式高跟鞋(专利号2016204894366,2016103571259)其中的两个实用新型已经授予了专利权,尽管如此,申请人仍在在此领域一直不断地进行开发研究,又发现了一种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的新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所作出的改进,提供了一种更换 方便、鞋底鞋跟接合牢固、舒适性好且外形美观的弹性元件驱动卡扣式跟部可更换式高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弹性元件驱动卡扣式可换跟高跟鞋,包括鞋底与鞋跟,所述鞋底设有弹性元件驱动卡扣脱跟装置,弹性元件驱动卡扣脱跟装置包括分别轴连接于鞋底的卡扣和拉杆,卡扣的一端插入鞋跟的凹槽中,另一端通过弹性元件与拉杆相连,鞋底设有限位固定块,限位固定块卡接于插入鞋跟部分的卡扣上。根据杠杆原理,卡扣与拉杆所需空间和尺寸小,节约了鞋底空间,鞋底鞋跟空间利用率恰当,鞋底厚度强度增强;整体结构工艺简单实用。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弹性元件是具有下凹上凸两种状态的弹性片结构。弹性元件传动,有助力的作用,只用轻轻用力拉下拉杆就可以使得弹性元件自动的向上凸起,带动卡扣绕第二固定轴转动,然后再取下鞋跟更换,更换喜爱的跟型后用力压下鞋跟即可带弹性元件复位,即弹性元件会向下复位,在弹性元件的作用下,拉杆会被带动绕第一固定轴转动复位,安全可靠,另外,弹性元件的设置可以防止卡扣活动后导致鞋跟脱离晃动,进一步起到了固定和限位的作用。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鞋底固定有保持架,卡扣与拉杆分别轴连接于保持架上。保持架的设计使得卡扣与拉杆轴连接工艺方便简单,同时提升了产品的鞋子的质量。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鞋底上,对应于连接卡扣与拉杆的弹性元件,开设有相应的活动凹槽;为卡扣与拉杆在轴旋转时提供了足够的活动空间。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当弹性元件处于上凸状态时,弹性元件位于活动凹槽内,拉杆嵌于鞋底或者与鞋底下表明同弧度贴合。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鞋跟设置有与鞋底凹槽配合的凸起块和/或鞋底设置有与鞋跟凹槽配合的凸起块,鞋底凹槽与鞋跟凸起块之间、鞋跟凹槽与鞋底凸起块之间、限位固定块与鞋跟之间、限位固定块与卡扣之间过渡配合或具有小间隙。凹凸配合的结构设计使得鞋底与鞋跟之间不会出现掉落与上下滑动的问题,过渡配合加工工艺简单,装配效率高。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卡扣设有通孔,限位固定块卡接于卡扣的通孔中,连接压杆的轴与连接拉杆的轴平行。卡扣开设通孔使得鞋子的重量减轻,同时降低了加工成本提高了加工效率。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拉杆的非连接弹性元件端设置有提拉装置或者在非连接弹性元件端上开设拉杆凹口。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提拉装置是拉环或者拉手,卡扣轴旋转的角度是小于等于80度之间。此角度是为了让鞋跟顺利脱离鞋底。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的鞋底厚度为0.5~30mm,鞋跟的材质是ABS或有机玻璃或金属,连接卡扣和连接拉杆于鞋底的轴的材质是ABS或不锈钢或航空铝或碳纤维中的任意一种,弹性元件的材质是金属或者塑料,所述的金属是航空铝或不锈钢或碳纤维。鞋跟材质作为优选,选用ABS,因为材料制造成本低,强度能够满足要求,鞋底厚度作为优选选用8mm,太厚穿着舒适度不好,不够美观大方,太薄,强度不够,刚性不好。弹性元件一般选用,0Cr18Ni9Ti,如果有更好的材料更好,主要考虑弯曲强度,使用寿命,疲劳强度,耐腐蚀性等,材料越好,这些性能都越优越,连接组件使用寿命就越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1)、本实用新型弹性元件驱动卡扣脱跟装置由卡扣与拉杆组成,杠杆原理使得所需零件尺寸并不需要太大或者太厚,这也意味这不需要占用鞋底的空间,保证鞋底的厚度和强度,有效提升产品质量;同时,弹性元件传动,有助力的作用,只用轻轻用力拉下拉杆就可以使得弹性元件自动的向上凸起,带动卡扣绕第二固定轴转动,然后再取下鞋跟更换,更换喜爱的跟型后用力压下鞋跟即可带弹性元件复位,即弹性元件会向下复位,在弹性元件的作用下,拉杆会被带动绕第一固定轴转动复位,安全可靠,另外,弹性元件的设置可以防止卡扣活动后导致鞋跟脱离晃动,进一步起到了固定和限位的作用。
2)、拉杆设置在鞋体的表面,更换鞋跟时,不需要脱鞋操作,不会因为鞋底设置有触发开关导致鞋底存在凹凸感,引起影响女性穿着高跟鞋的舒适性或磨破脚底皮肤而受伤的问题,提拉方便,脱换高跟鞋简单快捷,更进一步地,可以将拉杆嵌于鞋底上,隐藏于鞋底,高跟鞋外形线条更加光滑美观;
3)、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元件驱动卡扣脱跟装置的卡扣、拉杆及弹性元件均在 鞋底表明,与鞋子内部并不连通,避免下雨天鞋底进水的问题,鞋底与外部不连通,即使下雨天使用,也不会使鞋内底进水,提高了穿着的舒适性和高跟鞋的使用寿命;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了更好地体现高跟鞋的流线美,卡扣插入鞋跟中隐藏于鞋底,拉杆与鞋底之间采用特殊型面连接,平行贴合鞋底下表面或者嵌入鞋底下表面,使得鞋跟外形如普通高跟鞋一样,没有留下装有卡扣式脱跟装置的痕迹,没有明显的异型接缝,美观大方。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鞋底设有弹性元件驱动卡扣脱跟装置,即包括分别轴连接于鞋底的卡扣和拉杆,卡扣的一端插入鞋跟的凹槽中,另一端通过弹性元件与拉杆相连,鞋底设有限位固定块,所述的限位固定块卡接于插入鞋跟部分的卡扣上。通过设置限位固定块将鞋底与鞋跟牢牢地结合在一起,避免了鞋跟的脱落与上下滑动,结构简单实用。
6)、该卡扣与拉杆的结构脱跟设计,根据杠杆原理,只需要稍微用力于拉杆的提拉装置端,即可使得鞋跟和鞋底分离,从而方便快捷的拆卸和更换鞋跟,更符合人机工学的设计,该技术方案避免中国专利201520683915.7中提到的需要的按在鞋底按键上的力要比较大,才能保证锁扣脱离鞋底,锁扣结构单薄,没有弹性,经过多次按压容易按断按坏,会造成锁扣按键卡在鞋底弹不出来的情况及锁扣卡不住鞋跟的现象,更换鞋跟时也不需要脱鞋,操作便利,快捷省力;
7)、该装置在卡扣插入鞋跟进行换跟后,只需通过脚底作用于鞋跟处的踩踏压力,鞋跟带动卡扣向上作用,进一步通过鞋跟作用于卡扣复位,从而施力于弹性元件使其变回凹下的状态,鞋底与鞋跟接触更加紧密牢固,整个过程非常简单方便,同时女性在穿着高跟得过程中,每一步行走鞋跟处总有往下的压力,每一步都在加强鞋底与鞋跟的牢固度,解决了现有技术可拆卸鞋跟中会遇到碰到障碍物有脱落风险的问题,女性使用时可以如同穿着一体成型的高跟鞋一样自如,不用小心翼翼担心脱落,穿着更安心;
8)、卡扣上开设通孔,加工制造便易,减轻了鞋子的重量,穿着更舒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鞋跟,2是鞋跟凸起,3是鞋底,4是限位固定块,5是鞋底凹槽,6是鞋底活动凹槽,7是弹性元件,8是第一固定轴,9是拉杆凹口,10是保持架,11是拉杆,13是第二固定轴,14是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卡扣14式可换跟高跟鞋,包括鞋底3与鞋跟1,鞋底3设有弹性元件7驱动卡扣14脱跟装置,弹性元件7驱动卡扣14脱跟装置包括分别轴连接于鞋底3的卡扣14和拉杆11,卡扣14的一端插入鞋跟1的凹槽中,另一端的通过弹性元件7与拉杆相连,鞋底3设有限位固定块4,限位固定块4卡接于插入鞋跟1部分的卡扣14上,弹性元件7是具有下凹上凸两种状态的弹性片结构,位于鞋底3上,对应于连接卡扣14和拉杆11的弹性元件7部位,开设有相应的活动凹槽6,用于卡扣14与拉杆11在作轴旋转运动时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弹性元件7中部自由,有两种姿态,圆弧向下凸起和向上凸起,向下凸起是鞋跟闭合状态,向上凸起是鞋跟开启状态;因此可以拆卸和更换喜爱的跟型。鞋跟1设置有与鞋底凹槽5配合的凸起块,鞋底凹槽5与鞋跟凸起2块之间、鞋底3凸起与鞋跟1凹槽之间、限位固定块4与鞋跟1之间、限位固定块4与卡扣14之间过渡配合或具有小间隙。拉杆11的非连接弹性元件7端设置有提拉装置,提拉装置驱使拉杆11给弹性元件7以从凹下变为凸起的作用力,根据杠杆原理卡扣14轴旋转,带动鞋跟1脱离鞋底3,鞋底3厚度为0.5~30mm,鞋跟1的材质是ABS或有机玻璃或金属,连接卡扣14和连接拉杆11于鞋底3的轴的材质是ABS或不锈钢或航空铝或碳纤维中的任意一种,弹性元件7的材质是金属或者塑料,金属是航空铝或不锈钢或碳纤维。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种卡扣14式可换跟高跟鞋,包括鞋底3与鞋跟1,鞋底3设有弹性元件7驱动卡扣14脱跟装置,弹性元件7驱动卡扣14脱跟装置包括连接于鞋底3保持架10上的卡扣14和拉杆11,卡扣14通过第一固定轴8连接在保持架10上,拉杆11通过第二固定轴13连接于保持架10上,拉杆11与鞋底3下表面弧度贴合,卡扣14的一端插入鞋跟凸起2部分的凹槽中,另一端通过金属弹性片与拉杆11连接,当鞋 跟1与鞋底3连接时,金属弹性片呈凹下状态,当鞋跟1脱离鞋底3时,金属弹性片呈凸起状态,拉杆11的另一端为拉杆凹口9,方便手指放入提拉拉杆11,对应于金属弹性片的鞋底3,开设有相应的活动凹槽6,用于连接卡扣14与拉杆11的弹性元件7在从凹下变为凸起或者凸起变为凹下的状态过程中有足够的活动空间,鞋底3设有限位固定块4,限位固定块4卡接于插入鞋跟1部分的卡扣14通孔上,鞋跟1上也设置有与鞋底凹槽5配合的凸起块,鞋底凹槽5与鞋跟凸起2块之间、限位固定块4与鞋跟1之间、限位固定块4与卡扣14之间过渡配合,使得鞋底3与鞋跟1准确对接,避免前后移动或者掉落,卡扣14轴旋转的角度是小于等于80度,鞋底3厚度为0.5mm,鞋跟1的材质是304不锈钢,连接卡扣14和拉杆11的轴的材质是304不锈钢,弹性金属片的材质是304不锈钢薄片。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过程为,脱跟:手指放入拉杆11一端的拉杆凹口9提拉拉杆11,拉杆11向下运动,给予带动弹性金属片向上凸起的力,弹性金属片凸起,同时与弹性金属片相连的卡扣14同样在弹性金属片的带动下绕着第二固定轴13转动,驱使限位固定块4脱离卡扣14通孔以及鞋跟1,鞋跟凸起2脱离鞋底凹槽5或者/和鞋底3凸起脱离鞋跟1凹槽,鞋跟1顺利向下旋转脱离鞋底3,然后用将鞋跟1沿着卡扣14所在的鞋跟1凹槽路径,向外抽拉,从而取下鞋跟1。
弹性元件8的另一端与拉杆12通过第一固定点连接。拉杆12向下运动时,带动弹性元件8向上凸起,此时与弹性元件8相连接的卡扣15会绕第二固定轴14转动,从而便捷的更换鞋跟1;弹性金属片传动,只用轻轻用力拉下拉杆11就可以使得弹性金属片自动的向上凸起,带动卡扣14绕第二固定轴转动,然后再取下鞋跟1更换喜爱的跟型。
上跟:沿着鞋跟1上放置卡扣14的凹槽路径,将卡扣14插入鞋跟1凹槽中,通过鞋跟1施力于卡扣14的一端,鞋底3凸起与鞋跟1凹槽或者鞋跟凸起2与鞋底凹槽5对接,限位固定块4插入鞋跟1以及卡扣14的通孔,在鞋跟1力的作用下,卡扣14给予弹性金属片从凸起向凹下的作用力,弹性金属片恢复凹下状态,此时弹性金属片离开了鞋底3的活动凹槽6,拉杆11的拉杆凹口9从相对于鞋底3面呈翘起角度的状态恢复到与鞋底3面平行接触,在弹性元件的作用 下,拉杆11被带动绕第一固定轴8转动复位,同时,人们在穿着高跟鞋时通过鞋跟1踩下施压,进一步通过鞋跟1作用于卡扣14复位,鞋底3与鞋跟1接触更加紧密牢固。
实施例2:一种卡扣14式可换跟高跟鞋,包括鞋底3与鞋跟1,鞋底3设有弹性元件7驱动卡扣14脱跟装置,用提拉圆环替代拉杆凹口9,通过提拉圆环带动拉杆11运动,卡扣14上的通孔替换为凹槽,限位固定块4插入此凹槽中,不设置保持架10,卡扣14与拉杆11直接通过第一固定轴8和第二固定轴24连接于鞋底3上,鞋底凹槽5与鞋跟凸起2块之间、鞋底3凸起与鞋底凹槽5之间、限位固定块4与鞋跟1之间、限位固定块4与卡扣14之间接触部分具有小间隙,使得鞋底3与鞋跟1准确对接,避免前后移动或者掉落,鞋底3厚度为15mm,卡扣14轴旋转的角度是小于等于35度,鞋跟1的材质是ABS,第一固定轴8和第二固定轴13的材质也是ABS,弹性元件的材质是ABS,其余技术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一种弹性元件7驱动卡扣14式可换跟高跟鞋,包括鞋底3与鞋跟1,鞋底3设有弹性元件7驱动卡扣14脱跟装置,卡扣14没有插入鞋跟1的部分与拉杆11均内嵌于鞋底3,拉杆凹口9也同样隐藏于鞋底3内部,留下可以手指进入的凹口,卡扣14轴旋转的角度是小于等于60度,鞋底3厚度为30mm,鞋跟1的材质是碳纤维,固定卡扣14和拉杆11的轴的材质也是碳纤维,其余技术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弹性元件驱动卡扣(14)式可换跟高跟鞋,包括鞋底(3)与鞋跟(1),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3)设有弹性元件驱动卡扣(14)脱跟装置,所述弹性元件驱动卡扣(14)脱跟装置包括分别轴连接于鞋底(3)的卡扣(14)和拉杆(11),所述的卡扣(14)的一端插入鞋跟(1)的凹槽中,另一端通过弹性元件(7)与拉杆(11)相连,所述的鞋底(3)设有限位固定块(4),所述的限位固定块(4)卡接于插入鞋跟(1)部分的卡扣(1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元件驱动卡扣(14)式可换跟高跟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元件(7)是具有下凹上凸两种状态的弹性片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性元件驱动卡扣(14)式可换跟高跟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鞋底(3)固定有保持架(10),所述的卡扣(14)与拉杆(11)分别轴连接于保持架(10)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弹性元件驱动卡扣(14)式可换跟高跟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鞋底(3)上,对应于连接卡扣(14)与拉杆(11)的弹性元件(7),开设有相应的活动凹槽(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弹性元件驱动卡扣(14)式可换跟高跟鞋,其特征在于,当弹性元件(7)处于上凸状态时,所述的弹性元件(7)位于活动凹槽(6)内,所述的拉杆(11)嵌于鞋底(3)或者与鞋底(3)下表明同弧度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5所述的弹性元件驱动卡扣(14)式可换跟高跟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鞋跟(1)设置有与鞋底凹槽(5)配合的凸起块和/或所述的鞋底(3)设置有与鞋跟(1)凹槽配合的凸起块,所述的鞋底凹槽(5)与鞋跟凸起(2)块之间、鞋跟(1)凹槽与鞋底(3)凸起块之间、限位固定块(4)与鞋跟(1)之间、限位固定块(4)与卡扣(14)之间过渡配合或具有小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弹性元件驱动卡扣(14)式可换跟高跟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扣(14)设有通孔,所述的限位固定块(4)卡接于卡扣(14)的通孔中,所述的连接卡扣(14)的轴与连接拉杆(11)的轴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弹性元件驱动卡扣(14)式可换跟高跟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杆(11)的非连接弹性元件(7)端设置有提拉装置或者在非连接 弹性元件(7)端上开设拉杆凹口(9)。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弹性元件驱动卡扣(14)式可换跟高跟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拉装置是拉环或者拉手,所述的卡扣(14)轴旋转的角度是小于等于80度。
10.根据权利要求5或8或9所述的弹性元件驱动卡扣式可换跟高跟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鞋底(3)厚度为0.5~30mm,所述的鞋跟(1)的材质是ABS或有机玻璃或金属,所述的连接卡扣(14)和连接拉杆(11)于鞋底(3)的轴的材质是ABS或不锈钢或航空铝或碳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的弹性元件(7)的材质是金属或者塑料,所述的金属是航空铝或不锈钢或碳纤维或弹簧钢。
CN201621444870.9U 2016-12-27 2016-12-27 一种弹性元件驱动卡扣式可换跟高跟鞋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4729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44870.9U CN206472945U (zh) 2016-12-27 2016-12-27 一种弹性元件驱动卡扣式可换跟高跟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44870.9U CN206472945U (zh) 2016-12-27 2016-12-27 一种弹性元件驱动卡扣式可换跟高跟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72945U true CN206472945U (zh) 2017-09-08

Family

ID=59749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444870.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472945U (zh) 2016-12-27 2016-12-27 一种弹性元件驱动卡扣式可换跟高跟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7294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23655A (zh) * 2016-12-27 2017-05-31 杭州玖捌虹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弹性元件驱动卡扣式可换跟高跟鞋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23655A (zh) * 2016-12-27 2017-05-31 杭州玖捌虹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弹性元件驱动卡扣式可换跟高跟鞋
CN106723655B (zh) * 2016-12-27 2018-11-30 杭州玖捌虹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弹性元件驱动卡扣式可换跟高跟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31884B (zh) 一种跟部可更换式高跟鞋
CN201743039U (zh) 一种具有支撑件的鞋
CN101991227B (zh) 一种具有支撑件的鞋
CN205671573U (zh) 一种方便使用的鞋子
CN201929124U (zh) 一种可调式高跟鞋
CN203913577U (zh) 一种休闲家居两用鞋
CN206472945U (zh) 一种弹性元件驱动卡扣式可换跟高跟鞋
CN205106554U (zh) 鞋跟方便更换的高跟鞋
CN206390388U (zh) 一种齿轮驱动卡扣式可换跟高跟鞋
CN206852147U (zh) 能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设计的运动鞋
CN205866146U (zh) 一种按键型可换跟式高跟鞋
CN207152039U (zh) 一种卡扣式可换跟高跟鞋
CN207152040U (zh) 一种滑块驱动卡扣式可换跟高跟鞋
CN207383650U (zh) 一种鞋面可更换的鞋子
CN106723655A (zh) 一种弹性元件驱动卡扣式可换跟高跟鞋
CN106805368A (zh) 一种卡扣式可换跟高跟鞋
CN201451638U (zh) 换底鞋
CN106820418A (zh) 一种滑块驱动卡扣式可换跟高跟鞋
CN106820417B (zh) 一种齿轮驱动卡扣式可换跟高跟鞋
CN201675105U (zh) 拉链鞋子
CN205695990U (zh) 一种扭力型可换跟式高跟鞋
CN201319898Y (zh) 多功能鞋
CN212971887U (zh) 一种可拆卸的鞋子
CN208692380U (zh) 女鞋
CN201919833U (zh) 一种皮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90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