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72615U - 混合种植中草药及蔬菜防治鱼病的鱼菜共生养殖系统 - Google Patents
混合种植中草药及蔬菜防治鱼病的鱼菜共生养殖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472615U CN206472615U CN201720045392.2U CN201720045392U CN206472615U CN 206472615 U CN206472615 U CN 206472615U CN 201720045392 U CN201720045392 U CN 201720045392U CN 206472615 U CN206472615 U CN 20647261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sh
- planting
- water
- planting groove
- chinese herb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60—Fishing; Aquaculture; Aquafarming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混合种植中草药及蔬菜防治鱼病的鱼菜共生养殖系统,包括有鱼缸以及设置在鱼缸一侧的基质种植槽,基质种植槽包括有中草药区和蔬菜区,基质种植槽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水培种植槽,基质种植槽、水培种植槽的底部设置有回收池,回收池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潜水泵和紫外线灯管,潜水泵的出水口通过第三水管与鱼缸、水培种植槽连通,水培种植槽的底部设置有第四水管。整体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鱼和菜的氮源都来自于鱼饲料,不需要使用土壤、肥料和农药,对水的利用率高,生产的废物少,生产容易控制和节省更多的人力,产出率高,既能很好地预防鱼发病,又能保证蔬菜的产量不受太大影响,最大限度地保障了系统持续稳定地运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合种植中草药及蔬菜防治鱼病的鱼菜共生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鱼菜共生是一个将水产养殖和水培蔬菜循环整合在一起的生产系统。在一个鱼菜共生单元,水从鱼缸循环通过过滤器,蔬菜种植床,然后回到鱼缸。在过滤器中,鱼缸中的废物将从水中移除,首先用机械过滤器移除固体废物,然后通过一个生物过滤器处理可溶性废物。生物过滤器为细菌转化氨(氨是对鱼有毒性的)提供了一个场地,将氨转化为硝酸盐(硝酸盐是对蔬菜有利的),这个过程叫做硝化作用。当水(含硝酸盐和其它养分)通过蔬菜种植床,这些养分被蔬菜吸收,最后水被净化后返回到鱼缸形成一个水循环。这个过程让鱼、蔬菜和细菌共生共荣,并且共同创造了一个对彼此都可健康成长的环境,维持系统相对平衡。
在鱼菜共生中,水产养殖的污水改为通过蔬菜种植床而不排放到环境中,同时为蔬菜持续提供低成本的,非化学成分的养分。这种鱼菜结合消除了一些水产养殖和水培蔬菜独立运行时不可持续的因素。得益于这个结合,鱼菜共生体现在它的蔬菜及鱼的生产都可以跟水培蔬菜及水产循环养殖系统相媲美。在土地及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鱼菜共生更具生产力及经济可行性。
鱼菜共生结合了两个在各自领域都最具生产力的系统,循环水产养殖系统和水培蔬菜系统。它们已经在全球广泛应用,不仅是因为它们的产量高,也为其能更好地利用土地和水资源,简单的污染控制方法,以及能出产高品质和安全的食品。
鱼菜共生是可持续集约化农业大背景下的一种应用技术,它提供了蔬菜与鱼生产的方法,在以土壤为基础的传统农业很难或不可能的情况下生产大量的食物。鱼菜共生的可持续性考虑了环境、经济和社会等诸多因素。在经济上,这个系统需要大量的初始投入,但随后的循环生产能降低整体成本,而且有鱼及菜的组合收成能增加经济上的收入。在环境上,鱼菜共生可防止养殖废水泄漏和污染流域,同时,鱼菜共生能更多地控制和利用水资源。鱼菜共生不依赖化肥,农药和除草剂,从而使食物更安全。在社会上,鱼菜共生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因为生产的食品都是适合本地生长的作物,同时,鱼菜共生能为无土地的贫困户提供食物和微小收入从而改善生计。
在土地昂贵、水资源缺乏和土壤贫瘠的地方鱼菜共生是最适合的。沙漠和干旱地区,沙群岛和城市花园是最适合鱼菜共生的地方,因为它使用的水绝对是最少,而且不需要土壤。鱼菜共生避免了土壤板结,盐渍化,污染,疾病和疲劳等相关问题。同时,鱼菜共生技术能用在城市及城市周边没有可用土地的环境中,如在小阳台、露台、室内或屋项。
鱼菜共生系统的水是同时通过鱼和菜这一特点决定了鱼一旦生病将会带给系统灾难性的破坏,当鱼生病时只有将鱼撤离系统进行隔离治疗,由于系统缺少了鱼,所以菜也同时缺少了养分供应源,菜也生长不好。因此,预防鱼生病对于系统稳定来说变得至关重要。
同时,也正因为鱼菜共生系统的水是同时通过鱼和菜循环这一特点,使混合种植蔬菜和中草药来防治鱼病成为可能。作为中国医学瑰宝的中草药具有天然、广效、低毒、残留少、抗药性不显著、来源丰富,价格低廉等诸多特点,已越来越广泛应用到鱼病的防治上面。但传统的使用方法是当鱼发病时,把中草药按一定的处方煎成药汤或研为粉末拌料投喂或搀水全池泼洒,基本上都是用在治病上,在防病上基本上没起到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对水的利用率高、污染小、养殖效率高、抗病性好、可以循环养殖和混合种植中草药及蔬菜防治鱼病的鱼菜共生养殖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混合种植中草药及蔬菜防治鱼病的鱼菜共生养殖系统,包括有鱼缸以及设置在所述鱼缸一侧的基质种植槽,所述基质种植槽包括有中草药区和蔬菜区,所述基质种植槽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水培种植槽,所述基质种植槽、水培种植槽的底部设置有回收池,所述回收池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潜水泵和紫外线灯管,所述潜水泵的出水口通过第三水管与所述鱼缸、水培种植槽连通,所述水培种植槽的底部设置有第四水管,所述第四水管与所述回收池连通。
优选地,上述的混合种植中草药及蔬菜防治鱼病的鱼菜共生养殖系统,其中所述基质种植槽、水培种植槽的底部均设置有若干个支架。
优选地,上述的混合种植中草药及蔬菜防治鱼病的鱼菜共生养殖系统,其中所述基质种植槽的内部设置有虹吸装置。
优选地,上述的混合种植中草药及蔬菜防治鱼病的鱼菜共生养殖系统,其中所述虹吸装置通过第二水管与所述回收池连通。
优选地,上述的混合种植中草药及蔬菜防治鱼病的鱼菜共生养殖系统,其中所述鱼缸的出水口通过第一水管与所述基质种植槽连通。
优选地,上述的混合种植中草药及蔬菜防治鱼病的鱼菜共生养殖系统,其中所述中草药区与所述蔬菜区的种植面积比值为1∶9。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包括有鱼缸以及设置在鱼缸一侧的基质种植槽,基质种植槽包括有中草药区和蔬菜区,基质种植槽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水培种植槽,基质种植槽、水培种植槽的底部设置有回收池,回收池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潜水泵和紫外线灯管,潜水泵的出水口通过第三水管与鱼缸、水培种植槽连通,水培种植槽的底部设置有第四水管,第四水管与回收池连通。整体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水从鱼缸流出,流进基质种植槽,在这里基质种植槽除了充当机械过滤和生物过滤的角色外,还成了中草药和蔬菜种植的混合区,因为这里的去水装置采用了虹吸装置,所以水在这里是旱涝交替进行的,这种旱涝交替对根系的生长是很有利的,因此也确保了中草药的根系能发育良好,起到防病的药效作用,经过基质种植槽过滤的水和经过蔬菜水培种植槽养分被吸收的水都通过各自的底部流出进入回收池,回收池的水经UV紫外线灯杀菌消毒后用潜水泵分别将水抽回鱼缸和蔬菜水培种植槽,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循环。因为鱼菜共生系统中植物的根部是长期与水接触的,而且水是循环流动的,所以,可以选择以根入药的中草药,如:大黄、黄芩、黄连等与蔬菜混合种植,借此预防鱼的发病。由于这些中草药的根较长时间浸于水中,所以药效都或多或少地释放到水中再回流到鱼缸中,起到防病的作用。经过我们的实践证明,利用这些根系入药的中草药与蔬菜混合种植应用到鱼菜共生系统中,在春秋两季鱼发病的高峰期,系统中的鱼发病的概率大幅减少,甚至发病率为零,起到明显的防病作用,特别是对预防烂鳃病、出血病、白头白嘴病、打印病及肠炎等有显著的效果,既能很好地预防鱼发病,又能保证蔬菜的产量不受太大影响,做到两全其美,最大限度地保障了系统持续稳定地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中:1、鱼缸 2、第一水管 3、中草药区
4、虹吸装置 5、蔬菜区 6、第二水管
7、水培种植槽 8、基质种植槽 9、第三水管
10、回收池 11、潜水泵 12、紫外线灯管
13、第四水管 14、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混合种植中草药及蔬菜防治鱼病的鱼菜共生养殖系统,包括有鱼缸1以及设置在鱼缸1一侧的基质种植槽8,鱼缸1的出水口通过第一水管2与基质种植槽8连通,基质种植槽8包括有中草药区3和蔬菜区5,基质种植槽8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水培种植槽7,基质种植槽8和水培种植槽7的底部均设置有若干个支架14,基质种植槽8和水培种植槽7的底部设置有回收池10,回收池10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潜水泵11和紫外线灯管12,潜水泵11的出水口通过第三水管9与鱼缸1、水培种植槽7连通,基质种植槽8的内部设置有虹吸装置4,虹吸装置4通过第二水管6与回收池10连通,通过虹吸装置4,基质种植槽8中的水可以较好的流到回收池10中,水培种植槽7的底部设置有第四水管13,第四水管13与回收池10连通。
整体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水从鱼缸1流出,流进基质种植槽8,在这里基质种植槽8除了充当机械过滤和生物过滤的角色外,还成了中草药和蔬菜种植的混合区,因为这里的去水装置采用了虹吸装置4,所以水在这里是旱涝交替进行的,这种旱涝交替对根系的生长是很有利的,因此也确保了中草药的根系能发育良好,起到防病的药效作用,经过基质种植槽8过滤的水和经过蔬菜水培种植槽养分被吸收的水都通过各自的底部流出进入回收池10,回收池10的水经紫外线灯管12杀菌消毒后用潜水泵11分别将水抽回鱼缸1和水培种植槽7,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循环。因为鱼菜共生系统中植物的根部是长期与水接触的,而且水是循环流动的,所以,可以选择以根入药的中草药,如:大黄、黄芩、黄连等与蔬菜混合种植,借此预防鱼的发病。由于这些中草药的根较长时间浸于水中,所以药效都或多或少地释放到水中再回流到鱼缸1中,起到防病的作用。经过我们的实践证明,利用这些根系入药的中草药与蔬菜混合种植应用到鱼菜共生系统中,在春秋两季鱼发病的高峰期,系统中的鱼发病的概率大幅减少,甚至发病率为零,起到明显的防病作用,特别是对预防烂鳃病、出血病、白头白嘴病、打印病及肠炎等有显著的效果,经过我们反复实践得到如下结论:在鱼菜共生系统中按1∶9的比例混合种植以根入药的中草药及蔬菜,既能很好地预防鱼发病,又能保证蔬菜的产量不受太大影响,做到两全其美,最大限度地保障了系统持续稳定地运行。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6)
1.混合种植中草药及蔬菜防治鱼病的鱼菜共生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鱼缸(1)以及设置在所述鱼缸(1)一侧的基质种植槽(8),所述基质种植槽(8)包括有中草药区(3)和蔬菜区(5),所述基质种植槽(8)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水培种植槽(7),所述基质种植槽(8)、水培种植槽(7)的底部设置有回收池(10),所述回收池(10)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潜水泵(11)和紫外线灯管(12),所述潜水泵(11)的出水口通过第三水管(9)与所述鱼缸(1)、水培种植槽(7)连通,所述水培种植槽(7)的底部设置有第四水管(13),所述第四水管(13)与所述回收池(10)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种植中草药及蔬菜防治鱼病的鱼菜共生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种植槽(8)、水培种植槽(7)的底部均设置有若干个支架(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种植中草药及蔬菜防治鱼病的鱼菜共生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种植槽(8)的内部设置有虹吸装置(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种植中草药及蔬菜防治鱼病的鱼菜共生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装置(4)通过第二水管(6)与所述回收池(10)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种植中草药及蔬菜防治鱼病的鱼菜共生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缸(1)的出水口通过第一水管(2)与所述基质种植槽(8)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种植中草药及蔬菜防治鱼病的鱼菜共生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草药区(3)与所述蔬菜区(5)的种植面积比值为1∶9。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045392.2U CN206472615U (zh) | 2017-01-04 | 2017-01-04 | 混合种植中草药及蔬菜防治鱼病的鱼菜共生养殖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045392.2U CN206472615U (zh) | 2017-01-04 | 2017-01-04 | 混合种植中草药及蔬菜防治鱼病的鱼菜共生养殖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472615U true CN206472615U (zh) | 2017-09-08 |
Family
ID=597544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045392.2U Active CN206472615U (zh) | 2017-01-04 | 2017-01-04 | 混合种植中草药及蔬菜防治鱼病的鱼菜共生养殖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47261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613879A (zh) * | 2017-01-04 | 2017-05-10 | 陈*洪 | 混合种植中草药及蔬菜防治鱼病的鱼菜共生养殖系统 |
-
2017
- 2017-01-04 CN CN201720045392.2U patent/CN20647261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613879A (zh) * | 2017-01-04 | 2017-05-10 | 陈*洪 | 混合种植中草药及蔬菜防治鱼病的鱼菜共生养殖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otzen et al. | Aquaponics: Alternative types and approaches | |
CN104396616B (zh) | 一种鱼菜共生水循环培养种植装置及方法 | |
CN106613879A (zh) | 混合种植中草药及蔬菜防治鱼病的鱼菜共生养殖系统 | |
CN109258545A (zh) | 一种闭环式鱼菜共生系统 | |
CN103548737B (zh) | 一种低碳、环保养鱼方法 | |
CN104170618A (zh) | 零排放零污染高效农业生态循环系统 | |
CN107318621A (zh) | 生态水自循环果蔬与水产一体式养殖方法及专用装置 | |
CN103782948B (zh) | 绿色,有机农业种植、养殖生态循环系统和方法 | |
CN104585081A (zh) | 一种地下水循环节水型鲟鱼生态养殖方法 | |
CN106804412A (zh) | 鱼菜共生智能养殖系统 | |
CN103250668A (zh) | 一种结合水产养殖及无土农业种植的系统 | |
CN208144215U (zh) | 一种鱼植共生的综合套养循环养殖模式 | |
CN105706886A (zh) | 一种适合城市家庭的复合养殖装置及养殖方法 | |
CN108040932A (zh) | 一种养鱼方法 | |
CN206565014U (zh) | 鱼菜共生智能养殖系统 | |
KR101727485B1 (ko) | 자연생태환경을 이용한 식물식재 수질정화 양어장치 | |
CN108713489B (zh) | 一种鱼植共生的综合套养循环养殖系统及方法 | |
CN109892232A (zh) | 复合种养殖系统及其在规模化畜禽养殖粪污处理中的应用 | |
CN108849688A (zh) | 循环水立体生态养殖系统 | |
CN106973846A (zh) | 一种温室鱼菜共生系统 | |
CN206728930U (zh) | 循环水立体生态养殖系统 | |
Rajalakshmi et al. |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aquaponic, hydroponic, and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s. | |
CN108651257A (zh) | 一种鱼菜共生系统 | |
CN216452710U (zh) | 一种锦鲤鱼菜共生循环水养殖系统 | |
CN206744133U (zh) | 一种鱼菜共生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101 Address after: 528000 one of two buildings, 99 health Road, Daliang, Shunde District, Fosha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Foshan fish vegetables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8000, 2 floor, Fengqing street, Daliang street, Shunde District, Foshan, Guangdong, 2 Patentee before: Chen *ho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