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66143U - 救生装置及救生手环 - Google Patents

救生装置及救生手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66143U
CN206466143U CN201621420520.9U CN201621420520U CN206466143U CN 206466143 U CN206466143 U CN 206466143U CN 201621420520 U CN201621420520 U CN 201621420520U CN 206466143 U CN206466143 U CN 2064661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air bag
reactant
lifesaving appliance
lifesa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42052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迎港
崔鑫鑫
侯彦昭
张平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142052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661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661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661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救生装置及救生手环,涉及水上救生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救生装置,包括:可膨胀的气囊,所述气囊内部具有被分隔开而彼此不相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且用于分隔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部件能够被破坏,以使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内放置有第一反应物,所述第二腔体内放置有第二反应物,所述第一反应物与第二反应物接触后产生气体,所述气体用于使所述气囊膨胀。遇到溺水情况时,使用者破碎用于分隔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部件,使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反应物接触产生气体,从而使气囊膨胀,溺水者就可以借助所述救生装置漂浮在水面上,溺水者的生命安全都能可以得到保证。

Description

救生装置及救生手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上救生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救生装置及救生手环。
背景技术
游泳是一种全身性运动,不但可以减肥,还可提高人们的心肺功能。在水中人的骨骼可以得到充分的放松,这对于保持挺拔的身体很有好处,与此同时,游泳还可以增强心肌功能,人在水中运动时,各器官都参与其中,耗能多,血液循环也随之加快,游泳可以锻炼出一颗强而有力的心脏,达到增强抵抗力的目的。但是,水域毕竟是一个特殊的环境,游泳时,难免会出现危险的突发状况,如脚底打滑、手脚抽筋、四肢无力等,每年溺水事故时常发生,哪怕是优秀的游泳健将,也会突然面临紧急状况无法自救而造成溺水。
在游泳馆会设置有专门的救助人员,但是对于一些野游爱好者,比如在人少的海边、河边或者湖边进行游泳运动的人来说,为了获得更好的游泳体验,他们是不会随身携带救生圈或者穿戴救生衣的,这样他们的生命安全就存在极大的隐患。
现有的救生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例如救生圈或者救生衣,它们具有较大的体积,游泳时不方便随身携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救生装置及救生手环,以解决现有救生设备体积较大,不方便携带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救生装置,包括:可膨胀的气囊,所述气囊内部具有被分隔开而彼此不相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且用于分隔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部件能够被破坏,以使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连通;
所述第一腔体内放置有第一反应物,所述第二腔体内放置有第二反应物,所述第一反应物与第二反应物接触后产生气体,所述气体用于使所述气囊膨胀。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反应物为硫酸铝,所述第二反应物为碳酸氢钠。
进一步的,所述用于分隔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部件为密封容器。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容器的材质为玻璃。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容器内腔为第一腔体,所述密封容器的外壁与所述气囊的内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二腔体。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容器的个数为多个,多个所述密封容器的内腔分别形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容器包括至少一个易折部,所述易折部的粗细度小于所述密封容器两端的粗细度。
进一步的,所述气囊上设置有拉锁,所述拉锁拉合后将所述气囊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救生装置包括求救信号发射器和设置在所述气囊内部的气压检测单元,所述求救信号发射器用于当所述气压检测单元检测到气囊内的气压达到预定值时发出求救信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救生手环,包括上述救生装置,且所述气囊的形状为环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救生装置,包括:可膨胀的气囊,所述气囊内部具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是彼此独立且不连通的,并且用于分隔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部件能够被破坏。所述第一腔体内放置有第一反应物,所述第二腔体内放置有第二反应物,当分隔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部分被破坏后,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就可以连通了,从而第一反应物与第二反应物接触后可以产生气体,越来越多的气体可以使所述气囊膨胀变大,膨胀后的气囊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使用者可以趴伏在膨胀后的气囊上等待救援或者借助膨胀后的气囊游回地面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救生装置,未使用时,体积较小,方便携带,不影响使用者进行游泳运动;当使用者发生溺水危险的时候,使用者只需破坏分隔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的部件就可以启动该救生装置,装置操作简单,启动快速,可以达到快速救助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救生手环,包括上述救生装置,气囊的形状为环形,该手环体积小,使用者在游泳的时候佩戴在手腕上,不影响使用者进行游泳运动,当使用者发生溺水危险的时候,使用者只需破坏分隔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的部件就可以启动救生手环,装置操作简单,启动快速,可以达到快速救助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救生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救生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救生装置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救生装置的横截面的示意图图。
图标:100-气囊;110-拉锁;200-第一腔体;300-第二腔体;400-密封容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救生装置,下面给出多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救生装置的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救生装置,包括:可膨胀的气囊100,所述气囊100内部具有第一腔体200和第二腔体300,第一腔体200和第二腔体300是彼此独立且不连通的,并且用于分隔第一腔体200和第二腔体300的部件能够被破坏。所述第一腔体200内放置有第一反应物,所述第二腔体300内放置有第二反应物,当分隔第一腔体200和第二腔体300的部分被破坏后,第一腔体200和第二腔体300就可以连通了,从而第一反应物与第二反应物接触后可以产生气体,越来越多的气体可以使所述气囊100膨胀变大,膨胀后的气囊100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使用者可以趴伏在膨胀后的气囊100上等待救援或者借助膨胀后的气囊100游回地面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救生装置,未使用时,体积较小,方便携带,不影响使用者进行游泳运动;当使用者发生溺水危险的时候,使用者只需破坏分隔第一腔体200与第二腔体300的部件就可以启动该救生装置,装置操作简单,启动快速,可以达到快速救助的目的。
所述第一反应物可以为硫酸铝,所述第二反应物可以为碳酸氢钠。硫酸铝与碳酸氢钠反应,将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充满整个气囊100内部,从而使气囊100膨胀,膨胀后的气囊100受到水的浮力变大,救生装置将会漂浮在水面上,溺水者也就可以借助所述救生装置漂浮在水面上,不论是等待后续的救援还是自己慢慢游回地面,溺水者的生命安全都能可以得到保证。
优选地,所述第一反应物或者是第二反应物中的一个的状态为溶液。当溺水情况发生时,使用者捏碎用于分隔第一腔体200和第二腔体300的部分,使第一腔体200和第二腔体300连通,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反应物接触,反应物在液体状态时接触面积更大,反应产生气体的速度更快,气囊100膨胀的速度也就更快了,从而可以达到快速启动救生装置,及时救助溺水者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反应物并不限制于硫酸铝与碳酸氢钠,只要是接触后可以快速产生气体的物质,且反应物和生成物不是有害物质和腐蚀气囊100的物质,都可以作为本实用新型里所述的第一反应物与第二反应物。
如图2所示,所述用于分隔第一腔体200和第二腔体300的部分为密封容器400,所述密封容器400的个数为多个,多个所述密封容器400的内腔分别形成第一腔体200和第二腔体300。以密封容器400的个数为两个为例,两个密封容器400的内腔分别为第一腔体200和第二腔体300,上述两个密封容器400彼此独立,互不相通。在使用救生装置时,使用者可以通过捏碎破坏两个密封容器400,两个密封容器400内的反应物就可以接触,从而产生大量的气体。加工时,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反应物被提前放置在两个密封容器400内后,再被放置在气囊100内。
密封容器400的材质为玻璃。玻璃具有稳定性好,加工方便的特性,且容易打碎,游泳者再发生溺水状况时,可以轻易的将玻璃的密封容器400打碎,让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反应物接触产生气体。
优选地,所述玻璃材质的密封容器400可以经过钢化处理,钢化处理后的密封容器400打碎后,玻璃碎杂没有尖锐棱角,防止在捏碎的过程中划破气囊100,造成气囊100漏气。且密封容器400不易太厚,使用者用力即可捏碎。
所述气囊100上设置有拉锁110,所述拉锁110拉合后将所述气囊100密封。救生装置在使用后,内部用于分隔第一腔体200和第二腔体300的部分被破坏后,但是气囊100依然是完好的,可以进行二次利用,所以在气囊100上设置有拉锁110,打开拉锁110将气囊100内反应后残留物清理干净后,气囊100可以再次利用加工成救生装置,节省了资源,避免浪费。
需要说明的,气囊100上的拉锁110为气密性拉锁110,类似于潜水服上的拉锁110,拉锁110拉合后气囊100内将形成气密封空间。不会造成漏气的情况出现。
所述救生装置包括求救信号发射器和设置在所述气囊100内部的气压检测单元。当游泳者发生溺水状况时,溺水者捏碎救生装置内的用于分隔第一腔体200和第二腔体300的部分,使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反应物接触,进而产生气体,使气囊100膨胀,膨胀后的气囊100内部气压会增加,设置在气囊100内的气压监测单元检测到气囊100内的气压高于了预定的值,然后就会启动求救信号发射器,求救信号发射器就会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求救信号可以为响亮的警笛声,用来吸引岸上其他人的注意,岸上的人看到有人发生溺水现象,就可以对其进行营救。
所述密封容器40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易折部,所述易折部的粗细度小于所述密封容器400两端的粗细度。因为密封容器400的粗细度不一致,在其上施加外力时,较细的部分会更容易折断碎裂。这样可以使溺水者很容易将密封容器400破碎掉,从而使第一反应物与第二反应物接触产生气体。易折部可以为多个,游泳者发生溺水状况时,需要快速的启动救生手环,所以设置有多个易折部,使用者只需折断其中一个易折部就可以使反应物互相接触。
优选地,所述气囊100外壁上设置有荧光涂层,荧光涂层在周围环境黑暗的情况下,可以发出光亮,在水面上形成一个亮点,可以让营救人员更快速的找到溺水者。
实施例2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救生装置,包括:可膨胀的气囊100,所述气囊100内部具有第一腔体200和第二腔体300,第一腔体200和第二腔体300是彼此独立且不连通的,并且用于分隔第一腔体200和第二腔体300的部件能够被破坏。所述第一腔体200内放置有第一反应物,所述第二腔体300内放置有第二反应物,当分隔第一腔体200和第二腔体300的部分被破坏后,第一腔体200和第二腔体300就可以连通了,从而第一反应物与第二反应物接触后可以产生气体,越来越多的气体可以使所述气囊100膨胀变大,膨胀后的气囊100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使用者可以趴伏在膨胀后的气囊100上等待救援或者借助膨胀后的气囊100游回地面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救生装置,未使用时,体积较小,方便携带,不影响使用者进行游泳运动;当使用者发生溺水危险的时候,使用者只需破坏分隔第一腔体200与第二腔体300的部件就可以启动该救生装置,装置操作简单,启动快速,可以达到快速救助的目的。
如图3所示,具体地,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用于分隔第一腔体200和第二腔体300的部件为密封容器400,所述密封容器400内腔为第一腔体200,所述密封容器400的外壁与所述气囊100的内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二腔体300。也就是说,气囊100内部最少可以只设置有一个密封容器400用来密封第一反应物,然后在上述密封容器400的外壁与气囊100内壁之间的空隙形成第二腔体300,用来放置第二反应物。因为密封容器400是密封的,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反应物是不会接触发生反应的,只有当密封容器400被破坏后,第一反应物才能与第二反应物接触产生气体。在使用救生装置的过程中,只需打破一个密封容器400就可以使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反应物接触,从而可以达到启动救生装置的时间更短的技术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救生装置,包括:可膨胀的气囊100,所述气囊100内部具有第一腔体200和第二腔体300,第一腔体200和第二腔体300是彼此独立且不连通的,并且用于分隔第一腔体200和第二腔体300的部件能够被破坏,所述用于分隔第一腔体200和第二腔体300的部分可以为密封容器400,所述密封容器400内腔为第一腔体200,所述密封容器400的外壁与所述气囊100的内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二腔体300;或者,所述密封容器400的个数为多个,多个所述密封容器400的内腔分别形成第一腔体200和第二腔体300。所述第一腔体200内放置有第一反应物,所述第二腔体300内放置有第二反应物,当分隔第一腔体200和第二腔体300的部分被破坏后,第一腔体200和第二腔体300就可以连通了,从而第一反应物与第二反应物接触后可以产生气体,越来越多的气体可以使所述气囊100膨胀变大,膨胀后的气囊100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使用者可以趴伏在膨胀后的气囊100上等待救援或者借助膨胀后的气囊100游回地面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救生装置,未使用时,体积较小,方便携带,不影响使用者进行游泳运动;当使用者发生溺水危险的时候,使用者只需破坏分隔第一腔体200与第二腔体300的部件就可以启动该救生装置,装置操作简单,启动快速,可以达到快速救助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救生手环,包括上述救生装置,气囊100的形状为环形,该手环体积小,使用者在游泳的时候佩戴在手腕上,不影响使用者进行游泳运动,当使用者发生溺水危险的时候,使用者只需破坏分隔第一腔体200与第二腔体300的部件就可以启动救生手环,装置操作简单,启动快速,可以达到快速救助的目的。
优选地,所述救生手环的气囊100内设置有弧形的密封容器400,因为气囊100本身是具有弹性的,所以,弧形的密封容器400可以使救生手环与手腕的适配情况更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膨胀的气囊,所述气囊内部具有被分隔开而彼此不相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且用于分隔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部件能够被破坏,以使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连通;
所述第一腔体内放置有第一反应物,所述第二腔体内放置有第二反应物,所述第一反应物与第二反应物接触后产生气体,所述气体用于使所述气囊膨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应物为硫酸铝,所述第二反应物为碳酸氢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分隔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部件为密封容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容器的材质为玻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容器内腔为第一腔体,所述密封容器的外壁与所述气囊的内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二腔体。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容器的个数为多个,多个所述密封容器的内腔分别形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容器包括至少一个易折部,所述易折部的粗细度小于所述密封容器两端的粗细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上设置有拉锁,所述拉锁拉合后将所述气囊密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装置包括求救信号发射器和设置在所述气囊内部的气压检测单元,所述求救信号发射器用于当所述气压检测单元检测到气囊内的气压达到预定值时发出求救信号。
10.一种救生手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救生装置,且所述气囊的形状为环形。
CN201621420520.9U 2016-12-22 2016-12-22 救生装置及救生手环 Active CN2064661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20520.9U CN206466143U (zh) 2016-12-22 2016-12-22 救生装置及救生手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20520.9U CN206466143U (zh) 2016-12-22 2016-12-22 救生装置及救生手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66143U true CN206466143U (zh) 2017-09-05

Family

ID=59711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420520.9U Active CN206466143U (zh) 2016-12-22 2016-12-22 救生装置及救生手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66143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77005A (zh) * 2016-12-22 2017-03-08 董迎港 救生装置及救生手环
CN107672767A (zh) * 2017-11-14 2018-02-09 济南大学 一种小型手环式快速充气救生装置
CN109774894A (zh) * 2017-11-15 2019-05-21 南京为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自救功能的防溺水装备
CN110217358A (zh) * 2019-07-10 2019-09-10 梁源昌 一种微型自膨胀式可降解救生手环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77005A (zh) * 2016-12-22 2017-03-08 董迎港 救生装置及救生手环
CN107672767A (zh) * 2017-11-14 2018-02-09 济南大学 一种小型手环式快速充气救生装置
CN109774894A (zh) * 2017-11-15 2019-05-21 南京为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自救功能的防溺水装备
CN110217358A (zh) * 2019-07-10 2019-09-10 梁源昌 一种微型自膨胀式可降解救生手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77005B (zh) 救生装置及救生手环
CN206466143U (zh) 救生装置及救生手环
CN105416530B (zh) 一种救生装置及救生控制方法
CN201633905U (zh) 一种微型游泳救生器
JP5563404B2 (ja) 救命浮き袋
CN104691721A (zh) 一种水上救生设备
CN205396495U (zh) 一种水下救生腕带
CN105539778B (zh) 一种便捷式水中急救设备
CN211969700U (zh) 一种智能定位海上救生手环
CN101628614A (zh) 多功能紧急救生设备
CN206900609U (zh) 一种水上救生用收纳箱
CN206871327U (zh) 一种安全救生腰带
CN108189984A (zh) 一种可远距离投掷可定锚救生球
WO2021114522A1 (zh) 一种穿戴式水下救生装置
CN203946257U (zh) 应急式充气救生衣
CN212828998U (zh) 一种可防溺水的救生颈圈
CN206307254U (zh) 一种便携式救生臂环
CN205524888U (zh) 一种便捷式水中急救设备
CN211308927U (zh) 一种水上救援设备
CN207029501U (zh) 自救式救生衣
CN208069983U (zh) 一种便携式救生罐
CN207311789U (zh) 一种水下应急呼吸救生器
CN104908908A (zh) 一种自助呼吸充气式救生衣
CN215851794U (zh) 一种单兵溺水救生环
CN106263117B (zh) 一种新型充气救生服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