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62237U - 一种多体鱼漂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体鱼漂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462237U CN206462237U CN201621401487.5U CN201621401487U CN206462237U CN 206462237 U CN206462237 U CN 206462237U CN 201621401487 U CN201621401487 U CN 201621401487U CN 206462237 U CN206462237 U CN 20646223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rift body
- drift
- density
- float
- wa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4
- 230000000452 restrai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41000251468 Actinopterygii Speci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8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9000003643 water by typ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13535 sea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009 b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396 body weigh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69 different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06 harve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78 mono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27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多体鱼漂,包括依次连接的漂脚、固定漂身、漂尾,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动漂身,所述滑动漂身中间有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漂尾的直径,所述滑动漂身可套装在所述漂尾上并能沿着所述漂尾滑动。本申请,达到了如下效果:1)具有多体漂身的鱼漂,使鱼漂在水中保证灵敏性的同时更稳定,传递更准确的鱼上钩的信息;2)设置固定漂身的平均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滑动漂身的平均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或者固定漂身的平均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滑动漂身的平均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可看漂尾上窜或者下沉来判断鱼咬钩的信号,配合不同的垂钓方式中;3)结构简单,水域适用性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涉及渔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体鱼漂。
背景技术
垂钓是一种备受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鱼漂是垂钓时必不可少的配件。鱼漂是垂钓时鱼儿咬钩的讯息反应的工具。人们通过鱼漂的动作,不但可以判断鱼儿吃食的情况,从而决定提竿的时机,还可以通过鱼漂的动作判断出是什么鱼在咬钩。所以鱼漂是钓鱼收获好坏的重要环节。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鱼漂,漂身大多为单体,这样如果要增加鱼漂灵敏度需要减少漂身重量,在垂钓过程中由于水面的波动会使鱼漂随着水面的波动而产生较大的飘动甚至是倾倒,导致鱼漂不稳定,以至于向垂钓者传达错误的讯息;如果减少漂身重量,就会降低鱼漂灵敏度,使垂钓者错过起钓时机。
因此,如何研发一种结构简单,既能保证灵敏度又能保持稳定,从而向垂钓者传达更加准确的讯息的鱼漂,便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提供一种多体鱼漂,以解决研发一种结构简单,既能保证灵敏度又能保持稳定,从而向垂钓者传达更加准确的讯息的鱼漂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体鱼漂,包括依次连接的漂脚、固定漂身、漂尾,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动漂身,所述滑动漂身中间有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漂尾的直径,所述滑动漂身可套装在所述漂尾上并能沿着所述漂尾滑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漂脚、固定漂身及滑动漂身位于水面下,固定漂身与滑动漂身共同起到稳定鱼漂的作用,在水面的波动时使鱼漂不产生较大的飘动或倾倒;设置滑动漂身,滑动漂身套装在漂尾上并能沿着漂尾滑动,当鱼咬钩时带动漂脚,依次连接的漂脚、固定漂身及漂尾发生移动,露出水面的漂尾的移动传递给垂钓者鱼上钩的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漂尾上固定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可阻挡所述滑动漂身滑出所述漂尾。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环置于所述漂尾中间偏向远离所述固定漂身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漂身的平均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述滑动漂身的平均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漂身的平均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述滑动漂身的平均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漂身包括一个或多个子漂身,和/或所述滑动漂身包括一个或多个子漂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体鱼漂,达到了如下效果:
1)具有多体漂身的鱼漂,使鱼漂在水中保证灵敏性的同时更稳定,传递更准确的鱼上钩的信息;
2)设置固定漂身的平均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滑动漂身的平均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或者固定漂身的平均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滑动漂身的平均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可看漂尾上窜或者下沉来判断鱼咬钩的信号,配合不同的垂钓方式中;
3)结构简单,水域适用性强。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必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多体鱼漂在鱼咬钩前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多体鱼漂在鱼咬钩后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多体鱼漂在鱼咬钩前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多体鱼漂在鱼咬钩后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所述的多体鱼漂在鱼咬钩前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所述的多体鱼漂在鱼咬钩后的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所述的多体鱼漂在鱼咬钩前的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所述的多体鱼漂在鱼咬钩后的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所述的多体鱼漂在鱼咬钩前的结构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所述的多体鱼漂在鱼咬钩后的结构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所述的多体鱼漂在鱼咬钩前的结构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所述的多体鱼漂在鱼咬钩后的结构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所述的多体鱼漂在鱼咬钩前的结构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所述的多体鱼漂在鱼咬钩后的结构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八所述的多体鱼漂在鱼咬钩前的结构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八所述的多体鱼漂在鱼咬钩后的结构图。
其中图1中:
1漂脚;2固定漂身;3漂尾;4滑动漂身;5限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括”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括但不限定于”。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一提供的多体鱼漂,包括依次连接的漂脚1、固定漂身2、漂尾3,漂脚1、固定漂身2、漂尾3之间可采用一体连接,也可采用过盈配合紧固连接或螺纹连接等连接方式,并且还包括滑动漂身4,所述滑动漂身4中间有通孔,通孔连通所述滑动漂身4两个尖端,并且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漂尾3的直径,这样,所述滑动漂身4可套装在所述漂尾3上并能沿着所述漂尾3滑动。
其中,所述固定漂身2的平均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述滑动漂身4的平均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这样当所述固定漂身2与所述滑动漂身4完全位于水下时,所述固定漂身2的重力小于所述固定漂身2处在水下时的自身浮力,所述滑动漂身4的重力大于所述滑动漂身4处在水下时的自身浮力。所述多体鱼漂处于水下时的整体浮力大于所述多体鱼漂的重力,以保证所述多体鱼漂在水中是浮起或浮出水面的状态。可知道的,文中水的密度可以是纯水的密度、海水的密度、一定温度下的水的密度或者添加有一定溶质的水的密度,针对不同水的密度,可对本方案进行适当调整来适应相应水密度的环境。在鱼咬钩前,所述滑动漂身4压着所述固定漂身2同时位于水面下,所述滑动漂身4与所述固定漂身2相接触,所述漂尾3大部分露出水面,作为提示信号。所述固定漂身2与所述滑动漂身4共同起到稳定鱼漂的作用,在水面的波动时使鱼漂不产生较大的飘动或倾倒。
如图2所示的多体鱼漂,当鱼咬钩时,鱼带动鱼钩,并带动所述漂脚1、所述固定漂身2与所述漂尾3这一整体,所述漂尾3下沉跳动,传递鱼咬钩的信号给垂钓者,由于是带动所述固定漂身2传递信号而所述滑动漂身4无需被带动,而被带动的部分越少越轻则灵敏度越高,从而本多体鱼漂反应快,灵敏度高。
进一步地,所述漂尾3上固定设置有限位环5,所述限位环5可阻挡所述滑动漂身4滑出所述漂尾3。限位环保证收起鱼漂时所述滑动漂身4不会脱落。
优选地,所述限位环5置于所述漂尾3中间偏向远离所述固定漂身2的一端。其中,限位环的外边际线可以是圆形、椭圆或方形等,以上形状的最长对角线大于所述滑动漂身4中通孔的直径,保证所述滑动漂身4不从所述漂尾3上脱落。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为本实施例一提供的多体鱼漂,包括依次连接的漂脚1、固定漂身2、漂尾3,漂脚1、固定漂身2、漂尾3之间可采用一体连接,也可采用过盈配合紧固连接或螺纹连接等连接方式,并且还包括滑动漂身4,所述滑动漂身4中间有通孔,通孔连通所述滑动漂身4两个尖端,并且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漂尾3的直径,这样,所述滑动漂身4可套装在所述漂尾3上并能沿着所述漂尾3滑动。
其中,所述固定漂身2的平均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述滑动漂身4的平均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这样当所述固定漂身2与所述滑动漂身4完全位于水下时,所述固定漂身2的重力大于所述固定漂身2处在水下时的自身浮力,所述滑动漂身4的重力小于所述滑动漂身4处在水下时的自身浮力。所述多体鱼漂处于水下时的整体浮力大于所述多体鱼漂的重力,以保证所述多体鱼漂在水中是浮起或浮出水面的状态。可知道的,文中水的密度可以是纯水的密度、海水的密度、一定温度下的水的密度或者添加有一定溶质的水的密度,针对不同水的密度,可对本方案进行适当调整来适应相应水密度的环境。在鱼咬钩前,所述滑动漂身4浮起,拉着所述固定漂身2同时位于水面下,所述滑动漂身4与所述固定漂身2相分开,所述漂尾3上部露出水面,作为提示信号。所述固定漂身2与所述滑动漂身4共同起到稳定鱼漂的作用,在水面的波动时使鱼漂不产生较大的飘动或倾倒。
其中,所述漂尾3上固定设置有限位环5,所述限位环5可阻挡所述滑动漂身4滑出所述漂尾3。限位环保证所述滑动漂身4浮起时和收起鱼漂时所述滑动漂身4不会脱落。
如图4所示的多体鱼漂,当鱼咬钩时,鱼带动鱼钩,并带动所述漂脚1、所述固定漂身2与所述漂尾3这一整体,所述漂尾3上浮窜动,传递鱼咬钩的信号给垂钓者,由于是带动所述固定漂身2传递信号而所述滑动漂身4无需被带动,而被带动的部分越少越轻则灵敏度越高,从而本多体鱼漂反应快,灵敏度高。
优选地,所述限位环5置于所述漂尾3中间偏向远离所述固定漂身2的一端。其中,限位环的外边际线可以是圆形、椭圆或方形等,以上形状的最长对角线大于所述滑动漂身4中通孔的直径,保证所述滑动漂身4不从所述漂尾3上脱落。
实施例三
如图5所示,为本实施例一提供的多体鱼漂,包括依次连接的漂脚1、固定漂身2、漂尾3,漂脚1、固定漂身2、漂尾3之间可采用一体连接,也可采用过盈配合紧固连接或螺纹连接等连接方式,并且还包括滑动漂身4,所述滑动漂身4中间有通孔,通孔连通所述滑动漂身4两个尖端,并且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漂尾3的直径,这样,所述滑动漂身4可套装在所述漂尾3上并能沿着所述漂尾3滑动。
其中,所述固定漂身2的平均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述滑动漂身4的平均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这样当所述固定漂身2与所述滑动漂身4完全位于水下时,所述固定漂身2的重力小于所述固定漂身2处在水下时的自身浮力,所述滑动漂身4的重力大于所述滑动漂身4处在水下时的自身浮力。所述多体鱼漂处于水下时的整体浮力大于所述多体鱼漂的重力,以保证所述多体鱼漂在水中是浮起或浮出水面的状态。可知道的,文中水的密度可以是纯水的密度、海水的密度、一定温度下的水的密度或者添加有一定溶质的水的密度,针对不同水的密度,可对本方案进行适当调整来适应相应水密度的环境。在鱼咬钩前,所述滑动漂身4压着所述固定漂身2同时位于水面下,所述滑动漂身4与所述固定漂身2相接触,所述漂尾3大部分露出水面,作为提示信号。所述固定漂身2与所述滑动漂身4共同起到稳定鱼漂的作用,在水面的波动时使鱼漂不产生较大的飘动或倾倒。
其中,所述滑动漂身4包括多个子漂身,子漂身的数量是2-15中任一数量,子漂身之间可以固定连接的,如一体连接、胶连接、螺纹连接,也可以是不连接的,子漂身能够在所述漂尾3上滑动。每个所述子漂身的平均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有所述子漂身的共同重力大于所有所述子漂身处在水下时的自身浮力。
如图6所示的多体鱼漂,当鱼咬钩时,鱼带动鱼钩,并带动所述漂脚1、所述固定漂身2与所述漂尾3这一整体,所述漂尾3下沉跳动,传递鱼咬钩的信号给垂钓者,由于是带动所述固定漂身2传递信号而所述滑动漂身4无需被带动,而被带动的部分越少越轻则灵敏度越高,从而本多体鱼漂反应快,灵敏度高。
进一步地,所述漂尾3上固定设置有限位环5,所述限位环5可阻挡所述滑动漂身4滑出所述漂尾3。限位环保证收起鱼漂时所述滑动漂身4不会脱落。
优选地,所述限位环5置于所述漂尾3中间偏向远离所述固定漂身2的一端。其中,限位环的外边际线可以是圆形、椭圆或方形等,以上形状的最长对角线大于所述滑动漂身4中通孔的直径,保证所述滑动漂身4不从所述漂尾3上脱落。
实施例四
如图7所示,为本实施例一提供的多体鱼漂,包括依次连接的漂脚1、固定漂身2、漂尾3,漂脚1、固定漂身2、漂尾3之间可采用一体连接,也可采用过盈配合紧固连接或螺纹连接等连接方式,并且还包括滑动漂身4,所述滑动漂身4中间有通孔,通孔连通所述滑动漂身4两个尖端,并且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漂尾3的直径,这样,所述滑动漂身4可套装在所述漂尾3上并能沿着所述漂尾3滑动。
其中,所述固定漂身2的平均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述滑动漂身4的平均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这样当所述固定漂身2与所述滑动漂身4完全位于水下时,所述固定漂身2的重力大于所述固定漂身2处在水下时的自身浮力,所述滑动漂身4的重力小于所述滑动漂身4处在水下时的自身浮力。所述多体鱼漂处于水下时的整体浮力大于所述多体鱼漂的重力,以保证所述多体鱼漂在水中是浮起或浮出水面的状态。可知道的,文中水的密度可以是纯水的密度、海水的密度、一定温度下的水的密度或者添加有一定溶质的水的密度,针对不同水的密度,可对本方案进行适当调整来适应相应水密度的环境。在鱼咬钩前,所述滑动漂身4浮起,拉着所述固定漂身2同时位于水面下,所述滑动漂身4与所述固定漂身2相分开,所述漂尾3上部露出水面,作为提示信号。所述固定漂身2与所述滑动漂身4共同起到稳定鱼漂的作用,在水面的波动时使鱼漂不产生较大的飘动或倾倒。
其中,所述漂尾3上固定设置有限位环5,所述限位环5可阻挡所述滑动漂身4滑出所述漂尾3。限位环保证所述滑动漂身4浮起时和收起鱼漂时所述滑动漂身4不会脱落。
其中,所述滑动漂身4包括多个子漂身,子漂身的数量是2-15中任一数量,子漂身之间可以固定连接的,如一体连接、胶连接、螺纹连接,也可以是不连接的,子漂身能够在所述漂尾3上滑动。每个所述子漂身的平均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有所述子漂身的共同重力小于所有所述子漂身处在水下时的自身浮力。
如图8所示的多体鱼漂,当鱼咬钩时,鱼带动鱼钩,并带动所述漂脚1、所述固定漂身2与所述漂尾3这一整体,所述漂尾3上浮窜动,传递鱼咬钩的信号给垂钓者,由于是带动所述固定漂身2传递信号而所述滑动漂身4无需被带动,而被带动的部分越少越轻则灵敏度越高,从而本多体鱼漂反应快,灵敏度高。
优选地,所述限位环5置于所述漂尾3中间偏向远离所述固定漂身2的一端。其中,限位环的外边际线可以是圆形、椭圆或方形等,以上形状的最长对角线大于所述滑动漂身4中通孔的直径,保证所述滑动漂身4不从所述漂尾3上脱落。
实施例五
如图9所示,为本实施例一提供的多体鱼漂,包括依次连接的漂脚1、固定漂身2、漂尾3,漂脚1、固定漂身2、漂尾3之间可采用一体连接,也可采用过盈配合紧固连接或螺纹连接等连接方式,并且还包括滑动漂身4,所述滑动漂身4中间有通孔,通孔连通所述滑动漂身4两个尖端,并且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漂尾3的直径,这样,所述滑动漂身4可套装在所述漂尾3上并能沿着所述漂尾3滑动。
其中,所述固定漂身2的平均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述滑动漂身4的平均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这样当所述固定漂身2与所述滑动漂身4完全位于水下时,所述固定漂身2的重力小于所述固定漂身2处在水下时的自身浮力,所述滑动漂身4的重力大于所述滑动漂身4处在水下时的自身浮力。所述多体鱼漂处于水下时的整体浮力大于所述多体鱼漂的重力,以保证所述多体鱼漂在水中是浮起或浮出水面的状态。可知道的,文中水的密度可以是纯水的密度、海水的密度、一定温度下的水的密度或者添加有一定溶质的水的密度,针对不同水的密度,可对本方案进行适当调整来适应相应水密度的环境。在鱼咬钩前,所述滑动漂身4压着所述固定漂身2同时位于水面下,所述滑动漂身4与所述固定漂身2相接触,所述漂尾3大部分露出水面,作为提示信号。所述固定漂身2与所述滑动漂身4共同起到稳定鱼漂的作用,在水面的波动时使鱼漂不产生较大的飘动或倾倒。
其中,所述固定漂身2包括多个子漂身,子漂身的数量是2-15中任一数量,子漂身之间可以固定连接的,如一体连接、胶连接、螺纹连接,也可以是不连接的,子漂身之间通过线或细杆串连在一起。每个所述子漂身的平均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有所述子漂身的共同重力小于所有所述子漂身处在水下时的自身浮力。
如图10所示的多体鱼漂,当鱼咬钩时,鱼带动鱼钩,并带动所述漂脚1、所述固定漂身2与所述漂尾3这一整体,所述漂尾3下沉跳动,传递鱼咬钩的信号给垂钓者,由于是带动所述固定漂身2传递信号而所述滑动漂身4无需被带动,而被带动的部分越少越轻则灵敏度越高,从而本多体鱼漂反应快,灵敏度高。
进一步地,所述漂尾3上固定设置有限位环5,所述限位环5可阻挡所述滑动漂身4滑出所述漂尾3。限位环保证收起鱼漂时所述滑动漂身4不会脱落。
优选地,所述限位环5置于所述漂尾3中间偏向远离所述固定漂身2的一端。其中,限位环的外边际线可以是圆形、椭圆或方形等,以上形状的最长对角线大于所述滑动漂身4中通孔的直径,保证所述滑动漂身4不从所述漂尾3上脱落。
实施例六
如图11所示,为本实施例一提供的多体鱼漂,包括依次连接的漂脚1、固定漂身2、漂尾3,漂脚1、固定漂身2、漂尾3之间可采用一体连接,也可采用过盈配合紧固连接或螺纹连接等连接方式,并且还包括滑动漂身4,所述滑动漂身4中间有通孔,通孔连通所述滑动漂身4两个尖端,并且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漂尾3的直径,这样,所述滑动漂身4可套装在所述漂尾3上并能沿着所述漂尾3滑动。
其中,所述固定漂身2的平均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述滑动漂身4的平均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这样当所述固定漂身2与所述滑动漂身4完全位于水下时,所述固定漂身2的重力大于所述固定漂身2处在水下时的自身浮力,所述滑动漂身4的重力小于所述滑动漂身4处在水下时的自身浮力。所述多体鱼漂处于水下时的整体浮力大于所述多体鱼漂的重力,以保证所述多体鱼漂在水中是浮起或浮出水面的状态。可知道的,文中水的密度可以是纯水的密度、海水的密度、一定温度下的水的密度或者添加有一定溶质的水的密度,针对不同水的密度,可对本方案进行适当调整来适应相应水密度的环境。在鱼咬钩前,所述滑动漂身4浮起,拉着所述固定漂身2同时位于水面下,所述滑动漂身4与所述固定漂身2相分开,所述漂尾3上部露出水面,作为提示信号。所述固定漂身2与所述滑动漂身4共同起到稳定鱼漂的作用,在水面的波动时使鱼漂不产生较大的飘动或倾倒。
其中,所述漂尾3上固定设置有限位环5,所述限位环5可阻挡所述滑动漂身4滑出所述漂尾3。限位环保证所述滑动漂身4浮起时和收起鱼漂时所述滑动漂身4不会脱落。
其中,所述固定漂身2包括多个子漂身,子漂身的数量是2-15中任一数量,子漂身之间可以固定连接的,如一体连接、胶连接、螺纹连接,也可以是不连接的,子漂身之间通过线或细杆串连在一起。每个所述子漂身的平均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有所述子漂身的共同重力大于所有所述子漂身处在水下时的自身浮力。
如图12所示的多体鱼漂,当鱼咬钩时,鱼带动鱼钩,并带动所述漂脚1、所述固定漂身2与所述漂尾3这一整体,所述漂尾3上浮窜动,传递鱼咬钩的信号给垂钓者,由于是带动所述固定漂身2传递信号而所述滑动漂身4无需被带动,而被带动的部分越少越轻则灵敏度越高,从而本多体鱼漂反应快,灵敏度高。
优选地,所述限位环5置于所述漂尾3中间偏向远离所述固定漂身2的一端。其中,限位环的外边际线可以是圆形、椭圆或方形等,以上形状的最长对角线大于所述滑动漂身4中通孔的直径,保证所述滑动漂身4不从所述漂尾3上脱落。
实施例七
如图13所示,为本实施例一提供的多体鱼漂,包括依次连接的漂脚1、固定漂身2、漂尾3,漂脚1、固定漂身2、漂尾3之间可采用一体连接,也可采用过盈配合紧固连接或螺纹连接等连接方式,并且还包括滑动漂身4,所述滑动漂身4中间有通孔,通孔连通所述滑动漂身4两个尖端,并且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漂尾3的直径,这样,所述滑动漂身4可套装在所述漂尾3上并能沿着所述漂尾3滑动。
其中,所述固定漂身2的平均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述滑动漂身4的平均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这样当所述固定漂身2与所述滑动漂身4完全位于水下时,所述固定漂身2的重力小于所述固定漂身2处在水下时的自身浮力,所述滑动漂身4的重力大于所述滑动漂身4处在水下时的自身浮力。所述多体鱼漂处于水下时的整体浮力大于所述多体鱼漂的重力,以保证所述多体鱼漂在水中是浮起或浮出水面的状态。可知道的,文中水的密度可以是纯水的密度、海水的密度、一定温度下的水的密度或者添加有一定溶质的水的密度,针对不同水的密度,可对本方案进行适当调整来适应相应水密度的环境。在鱼咬钩前,所述滑动漂身4压着所述固定漂身2同时位于水面下,所述滑动漂身4与所述固定漂身2相接触,所述漂尾3大部分露出水面,作为提示信号。所述固定漂身2与所述滑动漂身4共同起到稳定鱼漂的作用,在水面的波动时使鱼漂不产生较大的飘动或倾倒。
其中,所述固定漂身2包括多个子漂身,子漂身的数量是2-15中任一数量,所述固定漂身2的子漂身之间可以固定连接的,如一体连接、胶连接、螺纹连接,也可以是不连接的,所述固定漂身2的子漂身之间通过线或细杆串连在一起。所述固定漂身2的每个子漂身的平均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述固定漂身2的所有子漂身的共同重力小于所述固定漂身2的所有子漂身处在水下时的自身浮力。
其中,所述滑动漂身4包括多个子漂身,所述滑动漂身4的子漂身的数量是2-15中任一数量,所述滑动漂身4的子漂身之间可以固定连接的,如一体连接、胶连接、螺纹连接,也可以是不连接的,所述滑动漂身4的子漂身能够在所述漂尾3上滑动。所述滑动漂身4的每个子漂身的平均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述滑动漂身4的所有子漂身的共同重力大于所述滑动漂身4的所有子漂身处在水下时的自身浮力。
如图14所示的多体鱼漂,当鱼咬钩时,鱼带动鱼钩,并带动所述漂脚1、所述固定漂身2与所述漂尾3这一整体,所述漂尾3下沉跳动,传递鱼咬钩的信号给垂钓者,由于是带动所述固定漂身2传递信号而所述滑动漂身4无需被带动,而被带动的部分越少越轻则灵敏度越高,从而本多体鱼漂反应快,灵敏度高。
进一步地,所述漂尾3上固定设置有限位环5,所述限位环5可阻挡所述滑动漂身4滑出所述漂尾3。限位环保证收起鱼漂时所述滑动漂身4不会脱落。
优选地,所述限位环5置于所述漂尾3中间偏向远离所述固定漂身2的一端。其中,限位环的外边际线可以是圆形、椭圆或方形等,以上形状的最长对角线大于所述滑动漂身4中通孔的直径,保证所述滑动漂身4不从所述漂尾3上脱落。
实施例八
如图15所示,为本实施例一提供的多体鱼漂,包括依次连接的漂脚1、固定漂身2、漂尾3,漂脚1、固定漂身2、漂尾3之间可采用一体连接,也可采用过盈配合紧固连接或螺纹连接等连接方式,并且还包括滑动漂身4,所述滑动漂身4中间有通孔,通孔连通所述滑动漂身4两个尖端,并且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漂尾3的直径,这样,所述滑动漂身4可套装在所述漂尾3上并能沿着所述漂尾3滑动。
其中,所述固定漂身2的平均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述滑动漂身4的平均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这样当所述固定漂身2与所述滑动漂身4完全位于水下时,所述固定漂身2的重力大于所述固定漂身2处在水下时的自身浮力,所述滑动漂身4的重力小于所述滑动漂身4处在水下时的自身浮力。所述多体鱼漂处于水下时的整体浮力大于所述多体鱼漂的重力,以保证所述多体鱼漂在水中是浮起或浮出水面的状态。可知道的,文中水的密度可以是纯水的密度、海水的密度、一定温度下的水的密度或者添加有一定溶质的水的密度,针对不同水的密度,可对本方案进行适当调整来适应相应水密度的环境。在鱼咬钩前,所述滑动漂身4浮起,拉着所述固定漂身2同时位于水面下,所述滑动漂身4与所述固定漂身2相分开,所述漂尾3上部露出水面,作为提示信号。所述固定漂身2与所述滑动漂身4共同起到稳定鱼漂的作用,在水面的波动时使鱼漂不产生较大的飘动或倾倒。
其中,所述漂尾3上固定设置有限位环5,所述限位环5可阻挡所述滑动漂身4滑出所述漂尾3。限位环保证所述滑动漂身4浮起时和收起鱼漂时所述滑动漂身4不会脱落。
其中,所述固定漂身2包括多个子漂身,子漂身的数量是2-15中任一数量,所述固定漂身2的子漂身之间可以固定连接的,如一体连接、胶连接、螺纹连接,也可以是不连接的,所述固定漂身2的子漂身之间通过线或细杆串连在一起。所述固定漂身2的每个子漂身的平均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述固定漂身2的所有子漂身的共同重力大于所述固定漂身2的所有子漂身处在水下时的自身浮力。
其中,所述滑动漂身4包括多个子漂身,所述滑动漂身4的子漂身的数量是2-15中任一数量,所述滑动漂身4的子漂身之间可以固定连接的,如一体连接、胶连接、螺纹连接,也可以是不连接的,所述滑动漂身4的子漂身能够在所述漂尾3上滑动。所述滑动漂身4的每个子漂身的平均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述滑动漂身4的所有子漂身的共同重力小于所述滑动漂身4的所有子漂身处在水下时的自身浮力。
如图16所示的多体鱼漂,当鱼咬钩时,鱼带动鱼钩,并带动所述漂脚1、所述固定漂身2与所述漂尾3这一整体,所述漂尾3上浮窜动,传递鱼咬钩的信号给垂钓者,由于是带动所述固定漂身2传递信号而所述滑动漂身4无需被带动,而被带动的部分越少越轻则灵敏度越高,从而本多体鱼漂反应快,灵敏度高。
优选地,所述限位环5置于所述漂尾3中间偏向远离所述固定漂身2的一端。其中,限位环的外边际线可以是圆形、椭圆或方形等,以上形状的最长对角线大于所述滑动漂身4中通孔的直径,保证所述滑动漂身4不从所述漂尾3上脱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体鱼漂,达到了如下效果:
1)具有多体漂身的鱼漂,使鱼漂在水中保证灵敏性的同时更稳定,传递更准确的鱼上钩的信息;
2)设置固定漂身的平均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滑动漂身的平均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或者固定漂身的平均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滑动漂身的平均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可看漂尾上窜或者下沉来判断鱼咬钩的信号,配合不同的垂钓方式中;
3)结构简单,水域适用性强。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多体鱼漂,包括依次连接的漂脚(1)、固定漂身(2)、漂尾(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动漂身(4),所述滑动漂身(4)中间有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漂尾(3)的直径,所述滑动漂身(4)可套装在所述漂尾(3)上并能沿着所述漂尾(3)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体鱼漂,其特征在于:所述漂尾(3)上固定设置有限位环(5),所述限位环(5)可阻挡所述滑动漂身(4)滑出所述漂尾(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体鱼漂,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环(5)置于所述漂尾(3)中间偏向远离所述固定漂身(2)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多体鱼漂,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漂身(2)的平均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述滑动漂身(4)的平均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多体鱼漂,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漂身(2)的平均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述滑动漂身(4)的平均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体鱼漂,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漂身(2)包括一个或多个子漂身,和/或所述滑动漂身(4)包括一个或多个子漂身。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401487.5U CN206462237U (zh) | 2016-12-20 | 2016-12-20 | 一种多体鱼漂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401487.5U CN206462237U (zh) | 2016-12-20 | 2016-12-20 | 一种多体鱼漂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462237U true CN206462237U (zh) | 2017-09-05 |
Family
ID=59710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401487.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462237U (zh) | 2016-12-20 | 2016-12-20 | 一种多体鱼漂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46223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640862A (zh) * | 2020-04-24 | 2021-04-13 | 徐永胜 | 一种滑动漂脚及基于滑动漂脚的下穿线环式抗流水鱼漂 |
-
2016
- 2016-12-20 CN CN201621401487.5U patent/CN20646223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640862A (zh) * | 2020-04-24 | 2021-04-13 | 徐永胜 | 一种滑动漂脚及基于滑动漂脚的下穿线环式抗流水鱼漂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Mota et al. | The effects of carbon dioxide on growth performance, welfare, and health of Atlantic salmon post-smolt (Salmo salar) in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s | |
Goldbogen et al. | Underwater acrobatics by the world's largest predator: 360 rolling manoeuvres by lunge-feeding blue whales | |
Nixon et al. | Turbulent mixing in aquatic microcosms. | |
CN206462237U (zh) | 一种多体鱼漂 | |
CN203040421U (zh) | 可调式升降渔网 | |
CN104210623A (zh) | 一种无人水产养殖监控船 | |
CN203827906U (zh) | 用于收纳渔线的绕线盘 | |
CN206096450U (zh) | 一种用于检测海洋生物活动的监控装置 | |
CN204292042U (zh) | 环保可调台钓坠子 | |
Lyu et al. | Fin‐spines attachment, a novel external attachment method for the ultrasonic transmitters on hard fin‐spines fish (Sparidae) | |
Fallis | Trace metals in sediments and biota from Strathcona Sound, Northwest Territories (Canada): Nanisivik Marine Monitoring Program, 1974-1979 | |
CN210157826U (zh) | 反刍动物用易抓取抗雨淋舔砖 | |
Atsumi et al. | Effect of duration of post-operative holding in low salinity water on pearl quality | |
Pothoven et al. | Changes in Mysis diluviana abundance and life history patterns following a shift toward oligotrophy in Lake Michigan | |
CN104316666A (zh) | 一种水质监测浮标用传感器安装夹具 | |
Kır et al. | Critical thermal minima of Penaeus semisulcatus (Decapoda: Penaeidae) acclimated to four temperature levels | |
CN203928983U (zh) | 渔网网目测量结构 | |
CN205251634U (zh) | 一种妇产科用多功能脐带剪 | |
CN205830843U (zh) | 一种小型鱼钩挂饵器 | |
CN210808876U (zh) | 一种沙塘鳢幼鱼试验用简易便携捕捞装置 | |
CN209234720U (zh) | 一种通用性漂座 | |
CN107804434A (zh) | 一种钓鱼船用储鱼结构 | |
CN215302483U (zh) | 一种自动找底式浮漂 | |
Kai et al. | Estimation of catches for shortfin mako, Isurus oxyrinchus, caught by Japanese offshore and distant water fisheries1 | |
Yamamuro et al. | Water quality before and after the break out of submerged plants at Lake Shinji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90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