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54270U - 一种寄生风筝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寄生风筝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54270U
CN206454270U CN201720115124.3U CN201720115124U CN206454270U CN 206454270 U CN206454270 U CN 206454270U CN 201720115124 U CN201720115124 U CN 201720115124U CN 206454270 U CN206454270 U CN 2064542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kite
parasitic
wing
hoo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1512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耀华
王海华
韩光山
李宝祥
张文强
朱元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011512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542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542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5427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寄生风筝,其包括骨架,其上开有第一通孔,并且还具有用于插入寄生风筝的翅膀杆的卡环;翅膀杆上固定有翅膀;前支架、后支架,两者的一端插入第一通孔,两者的另外一端皆开有可穿入主风筝线的孔道,孔道下方开有用于插入挂架的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及第四通孔;挂架,其一端为直线端,插入第四通孔,并通过定位销固定;另外一端为U型插入第二通孔及第三通孔,U型的一臂具有挂钩,用于钩住拉绳;弹力簧,一端插入第一通孔,另外一端固定拉绳;拉绳为闭合状,穿过翅膀,一端钩于挂钩上,另外一端固定于弹力簧的一端。按照本实用新型实现的寄生风筝,可现场模块化组装,增强了便携性和经济性,可获得较高的普及性。

Description

一种寄生风筝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体育用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寄生风筝。
背景技术
中国风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技艺,我国也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2006年5月20日,风筝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但是详细记述中国风筝的资料却不多,中国对风筝技艺的传承多是口口相传,而这些口诀往往有音无字,在流传中丢失、修改、讹传很多,官方史料为30年代金铁庵的“风筝谱”,现风筝谱式多存在于风筝世家或者为风筝发烧友收藏的实物风筝。这些风筝绝大多数是由本身所配的风筝线静态固定,然后进行牵引收放,功能单一,无法做到本身无线的放、收功能,使娱乐性和便携性降低了一个层次,因此,民间出现了少量的寄生风筝,又叫吹子,它可以沿着已经放飞的风筝线动态放飞,大大增强了其娱乐性,属于民间艺术瑰宝。
但是,目前的寄生风筝均不同程度的存在以下缺陷,造成该民间艺术瑰宝至今难以普及:
(1)只能沿风筝线上行,无法下行;
(2)零部件众多,机构复杂,物理原理不清晰,造成机构容易卡死,可靠性差;
(3)对主体风筝提出众多应用条件,适应性差;
(4)无法模块化组装,便携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结构的寄生风筝,由此解决现有技术当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寄生风筝,其特征在于,该寄生风筝包括:
骨架,其上开有第一通孔,并且还具有用于插入所述寄生风筝的翅膀杆的卡环;所述翅膀杆上固定有翅膀;
前支架、后支架,两者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通孔,两者的另外一端皆开有可穿入主风筝线的孔道,所述孔道下方开有用于插入挂架的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及第四通孔;
所述挂架,其一端为直线端,插入所述第四通孔,并通过定位销固定;另外一端为U型插入所述第二通孔及所述第三通孔,所述U型的一臂具有挂钩,用于钩住拉绳;
弹力簧,一端插入所述第一通孔,另外一端固定所述拉绳;
所述拉绳为闭合状,穿过所述翅膀,一端钩于所述挂钩上,另外一端固定于所述弹力簧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前支架和后支架均为L型。
进一步地,所述卡环为分别固定于所述骨架两个侧面的若干弧形环。
进一步地,所述弹力簧为弹性的薄片。
总体而言,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寄生风筝,可现场模块化组装,增强了便携性和经济性,可以迅速普及,获得巨大的娱乐价值和经济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按照本实用新型实现的寄生风筝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按照本实用新型实现的寄生风筝的缺口及挂钩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按照本实用新型实现的寄生风筝的后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按照本实用新型实现的寄生风筝的前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5是按照本实用新型实现的寄生风筝的定位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按照本实用新型实现的寄生风筝的翅膀结构示意图;
图7是按照本实用新型实现的寄生风筝的挂架结构示意图;
图8是按照本实用新型实现的寄生风筝的弹力簧结构示意图;
图9是按照本实用新型实现的寄生风筝的骨架及卡环的结构示意图。
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来表示相同的元件或结构,其中:
1.后支架;2.前支架;3.拉绳;4.定位销;5.翅膀杆;6.翅膀;7.挂架;8.弹力簧;9.骨架;10.卡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寄生风筝包括的零部件及连接方式如下:
寄生风筝,包括后支架1,如图1-3中所示,其特征是整体形状为“L”形,上部开有孔道,供寄生风筝沿风筝线滑动使用;孔道一侧开有缺口A,供风筝线进入孔道使用;孔道下方开有通孔一个,用来插入挂架7的无挂钩B的一端;无孔道的一端插入骨架9的空腔,与骨架9通过过盈配合达到相对固定的效果;
前支架2,如图4所示,其特征是整体形状为“L”形,其上部开有孔道,供寄生风筝沿风筝线滑动使用;孔道一侧开有缺口A,供风筝线进入孔道使用;孔道下方开有通孔两个,用来插入挂架7的有挂钩B的一端;无孔道的一端插入骨架9的空腔,与骨架9通过过盈配合达到相对固定的效果;
拉绳3,其特征为具有一定强度及弹性的细线,与弹力簧8、翅膀6进行连接(挂、拴等方式均可),与挂架7的挂钩B通过挂的方式进行可动连接;
定位销4,如图5所示,其特征为具有一定弹性的塞子,为圆台状(也可为其它形状),中间有通孔,可以沿挂架7将细端塞入挂架7与后支架1连接处的通孔,通过过盈配合固定挂架7和后支架1;
翅膀杆5,如图6所示,其特征为杆,通过传统风筝技艺“扎”(或者其它方式)固定翅膀6,插入卡环10;
翅膀6,如图6所示,其特征为一般风筝的翅膀特征,为平面或曲面结构,用以承受风力的作用;
挂架7,如图7所示,其特征为细长杆状,一端折为挂钩B状,插入前支架2,一端为直线状,插入定位销4和后支架1;
弹力簧8,如图8所示,其特征为具有弹性的薄片,一端具有小孔,一端没有小孔,没有小孔的一端插入骨架9的空腔,夹在一并插入的后支架1和前支架2中间固定,有小孔的一端位于后支架1的同一侧,用于固定拉绳3;(弹力簧也可以采用普通的弹簧,固定在后支架上);
骨架9,如图9所示,其特征为具有一定厚度的块体,中部开有通孔,通过过盈配合固定后支架1,前支架2,弹力簧8;通过螺钉、铆钉或者过盈配合插入等方式与卡环10进行固定,也可与卡环10采取一体成型的方式,成为一个整体;
卡环10,如图9所示,其特征为弧形,位于骨架9两侧,与骨架9两侧面共同形成闭合空腔,用于插入翅膀杆5,与翅膀杆5采取松配合,保证翅膀杆5可以在空腔内自由转动。
缺口A,保证风筝线可以进入孔道;
挂钩B,形状为短弧形或者钝角“L”形等,保证能够挂住拉绳3。
下面介绍本发明的具体组装方式及顺序,具体连接方式如上所述:
1、将骨架9与卡环10固定为一个整体,如果为一体成型,可省略此步;
2、将后支架1插入骨架9通腔,与通腔下表面贴合;
3、将弹力簧8插入骨架9通腔,与后支架1内表面贴合;
4、将前支架2插入骨架9,与骨架9通腔上表面贴合;
5、将挂架7插入前支架2,挂钩朝上;
6、将定位销4沿粗端到细端插入挂架7;
7、将挂架7插入后支架1;
8、将翅膀杆5与翅膀6进行连接固定;
9、将拉绳3与翅膀6、弹力簧8进行连接固定;
10、将翅膀杆5插入卡环10;
11、将定位销4塞入后支架1,对挂架7进行固定;
12、将拉绳3挂在挂架7的挂钩上。
经过上述步骤,即可将本实用新型介绍的寄生风筝组装完毕,如图1所示,当拆卸时,按照上述步骤的逆序进行即可。
组装完毕后,即可将本实用新型进行放飞,首先将已经放飞的主风筝线沿缺口A放入后支架1与前支架2的通道内,将拉绳3挂在挂架7的挂钩上,此时翅膀6张开,弹力簧8变形,翅膀6承受风力,将本发明沿着风筝线向上飞走,当后支架1上端碰到已经放飞的风筝或者风筝线上的突起时,后支架1由于受到冲击产生变形,该变形通过定位销4传递到挂架7上,此时挂架7有两种力学行为,一种是自身整体往下的位移,一种是沿自身轴线的位移,此位移传递到挂钩上,挂钩瞬间产生较大的向后位移,拉动拉绳3,拉绳3将位移传递到弹力簧8上,此时弹力簧8变形瞬间增大,从而导致弹力瞬间增大,该弹力通过拉绳3传递到挂钩上,导致挂钩产生往下的弹性变形,然后叠加自身整体往下的位移,导致拉绳3与挂钩解锁脱落,弹力簧8通过拉绳3拉动翅膀6,将翅膀6闭合,整个发明此时失去风力作用,沿风筝线迅速下落,完成一次放、收过程,之后重复上述步骤即可不停的玩耍。
本实用新型对各零部件进行模块化设计,利用过盈配合对零部件进行装拆,可进行现场拆装,便携性强;利用力-变形-位移之间的协调关系,无复杂机构,实现锁定与解锁的过程,轻松实现了零部件与机构动力学的有机统一,物理原理清晰,可靠性高;对主体风筝无任何要求,适应性强;所述零部件可采取竹、线、纸等常用材料,成本极低,经济性强,有利于该民间艺术瑰宝迅速普及。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寄生风筝,其特征在于,该寄生风筝包括:
骨架(9),其上开有第一通孔,并且还具有用于插入所述寄生风筝的翅膀杆(5)的卡环(10);所述翅膀杆(5)上固定有翅膀(6);
前支架(2)、后支架(1),两者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通孔,两者的另外一端皆开有可穿入主风筝线的孔道,所述孔道下方开有用于插入挂架(7)的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及第四通孔;
所述挂架(7),其一端为直线端,插入所述第四通孔,并通过定位销(4)固定;另外一端为U型插入所述第二通孔及所述第三通孔,所述U型的一臂具有挂钩,用于钩住拉绳(3);
弹力簧(8),一端插入所述第一通孔,另外一端固定所述拉绳(3);
所述拉绳(3)为闭合状,与翅膀(6)固定,一端钩于所述挂钩上,另外一端固定于所述弹力簧(8)的一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寄生风筝,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架(2)和后支架(1)均为L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寄生风筝,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环(10)为分别固定于所述骨架(9)两个侧面的若干弧形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寄生风筝,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簧(8)为弹性的薄片。
CN201720115124.3U 2017-02-08 2017-02-08 一种寄生风筝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4542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15124.3U CN206454270U (zh) 2017-02-08 2017-02-08 一种寄生风筝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15124.3U CN206454270U (zh) 2017-02-08 2017-02-08 一种寄生风筝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54270U true CN206454270U (zh) 2017-09-01

Family

ID=59694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15124.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454270U (zh) 2017-02-08 2017-02-08 一种寄生风筝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542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454270U (zh) 一种寄生风筝
CN201278890Y (zh) 户外防风伞
CN215456425U (zh) 一种图书馆专用书架
CN209179363U (zh) 一种家用露台遮阳装置
CN207616003U (zh) 一种利用压缩膨胀取出轴承的辅助工装
CN209373855U (zh) 一种医学教学用演示板
CN202518453U (zh) 一种可以自行旋转的升空气球
CN201119451Y (zh) 一种两用叶子帽
CN205696178U (zh) 一种美观透气反向伞
CN205867488U (zh) 一种新型户外放飞飞行运动装备
CN206508497U (zh) 羽毛球及其毛杆
CN202611328U (zh) 一种快速帐篷架开合机构
CN205715393U (zh) 一种涡卷变劲弹簧
CN207168003U (zh) 一种折叠伞伞骨组件及其使用的活碟
CN211935579U (zh) 带风车的竹蜻蜓玩具
CN213789955U (zh) 一种适合户外飞行的滞空纸折飞机
CN215741793U (zh) 一种动态振翅风筝
CN208711016U (zh) 一种螃蟹动态风筝
CN206342918U (zh) 一种三维立体非对称摇摆动态风筝
CN209473814U (zh) 一种充满童趣的晴雨伞
CN201710087U (zh) 具有钢珠定位的扣吊式挂钩
CN216636815U (zh) 一种玩具滑翔伞的伞翼结构
CN205654273U (zh) 卷帘门封堵结构
CN205738069U (zh) 无人机起落架
CN201835482U (zh) 网格吊顶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901

Termination date: 2019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