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30726U - 一种测量装置及天线对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测量装置及天线对准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430726U CN206430726U CN201621394825.7U CN201621394825U CN206430726U CN 206430726 U CN206430726 U CN 206430726U CN 201621394825 U CN201621394825 U CN 201621394825U CN 206430726 U CN206430726 U CN 20643072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ntenna
- rotation section
- angle
- measurement apparatus
- f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种测量装置及天线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基座;转动部,所述转动部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的第一面上,且所述转动部可绕垂直于所述第一面的轴转动;发光单元,设置在所述转动部,且与所述转动部保持相对位置固定;测角仪,设置在所述转动部上,用于确定所述转动部绕所述垂直于所述第一面的轴转动的角度;其中,在所述基座固定在第一天线的参考面时,通过转动所述转动部将所述发光单元所发出的光对准第二天线,并通过所述测角仪确定所述转动部转动的第一角度,所述第一角度被用于调整所述第一天线的姿态,以使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第二天线对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对准装置及天线对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天线对准系统中,为了实现天线之间的对准,通常将天线安装在支架、转台等设备上,通过目测天线位置和手动调控方式实现天线之间的对准。一方面,天线的固定通常采用固定件如螺钉、螺丝等直接固定,使得每一次都要花费较长时间手动调整天线的姿态;同时,目测、手动操作调控天线位置还会造成的天线转动的角度误差较大。最终导致天线对准难度大、对准精度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测量装置及天线对准系统,解决在现有技术中,天线对准难度大、精度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测量装置用于实现天线之间的对准,所述测量装置包括基座、转动部、发光单元及测角仪。其中,所述基座位于测量装置的最底部;所述转动部设置在所述基座的第一面上,所述转动部可以绕垂直于第一面的轴转动;所述发光单元设置在所述转动部上,并且与所述转动部保持相对位置固定;所述测角仪设置在所述转动部上,用于确定所述转动部绕垂直于第一面的轴转动的角度。
其中,在所述基座固定在第一天线的参考面时,通过转动所述转动部将所述发光单元所发出的光对准第二天线,并通过所述测角仪确定所述转动部转动的第一角度,所述第一角度被用于调整所述第一天线的姿态,以使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第二天线对准。
上述方案中,通过所述测角仪确定所述转动部转动的第一角度,并根据所述第一角度调整所述第一天线的姿态,以使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第二天线对准,操作过程简单便捷;同时,根据发光单元发出的光判断对准关系,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目测、手动操作调控天线位置造成的天线转动的角度误差较大的问题。进而提高了天线对准的精度、降低了天线对准的难度。
可选的,所述转动轴,设置在所述第一面上,所述转动部通过所述转动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的第一面上。通过本方式使得测量装置的测量操作更加简便,进一步降低了天线对准的难度。
可选的,所述测角仪可以为机械测角仪,如游标角度尺、数显角度尺等,也可以为电子测角仪,该电子测角仪基于传感器测量转动部绕基座转动的角度,传感器如方位角度传感器、转角传感器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
可选的,所述第一天线姿态的调整可以通过人为手动调整实现,也可以通过外接控制单元如计算机、微型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等实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
可选的,所述发光单元用于发射正交光;其中,在所述正交光的中心对准所述第二天线的参考位置时,所述正交光对准所述第二天线。采用正交光对准第二天线使得测量装置的测量精度更高,进一步提高了天线对准的精度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角度显示器,与所述测角仪相连,用于显示所述转动部绕所述垂直于所述第一面的轴转动的所述第一角度。通过本方式,使得测量装置获取第一角度更加简便,进一步降低了天线对准的难度。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转动部绕所述垂直于所述第一面的轴转动。通过本方式,可以使测量装置的测量更加简单、精确,进一步降低了天线对准的难度、提高了天线对准的精度。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接口,用于接收第一触发指令,所述第一触发指令用于触发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所述转动部转动。通过本方式,可以使测量装置 的测量更加简单、精确,进一步降低了天线对准的难度、提高了天线对准的精度。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接口,与所述测角仪相连,用于将所述第一角度发送给控制中心,所述第一角度被所述控制中心用于对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第二天线进行对准。通过本方式,可以使测量装置的测量更加简单、精确,进一步降低了天线对准的难度、提高了天线对准的精度。
可选的,所述接口还用于接收所述控制中心发送的第二触发指令,所述第二触发指令用于触发所述测量装置向所述控制中心发送所述第一角度。通过本方式,可以使测量装置的测量更加简单、精确,进一步降低了天线对准的难度、提高了天线对准的精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天线对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测量装置,第一天线,转台,控制中心以及第二天线。其中,所述第一天线设置在转台上,所述测量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天线的参考面上,所述参考面与所述第一天线的法线的角度为第二角度,所述控制中心与所述测量装置、所述转台以及所述第二天线相连。
所述测量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设置在所述参考面上;转动部,所述转动部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的第一面上,且所述转动部可绕垂直于所述第一面的轴转动;发光单元,设置在所述转动部,且与所述转动部保持相对位置固定;测角仪,设置在所述转动部上,用于确定所述转动部绕所述垂直于所述第一面的轴转动的角度。
其中,所述测量装置通过转动所述转动体将所述发光单元所发出的光对准第二天线,并通过所述测角仪确定所述转动部转动的第一角度,并将所述第一角度发送给所述控制中心。
所述控制中心用于:所述控制中心根据所述第一角度和所述第二角度控制所述转台转动,进而调整所述第一天线的姿态,以使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第二天线对准。所述转台,所述第一天线安装在所述转台上,所述转台具体用于改变 所述第一天线的姿态。
上述方案中,所述控制中心控制测量装置测出第一角度,并根据所述第一角度和所述第二角度控制所述转台转动,进而调整所述第一天线的姿态,以使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第二天线对准,操作步骤简单、方式便捷;同时,控制中心根据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判断对准关系,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目测、手动操作调控天线位置造成的天线转动的角度误差较大的问题。进而提高了天线对准的精度、降低了天线对准的难度。
可选的,所述转动部包括转动轴,设置在所述第一面上,所述转动部通过所述转动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的第一面上。通过本方式,使得测量装置的测量更加简便,进一步降低了天线对准的难度。
可选的,所述控制中心可以是由电源和计算机组成的控制电路,也可以是由电源和MCU组成的控制电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通过本方式,可以简化测量装置的测量操作过程,进而降低天线对准难度。
可选的,所述测量装置还包括:角度显示器,与所述测角仪相连,用于显示所述转动部绕所述垂直于所述第一面的轴转动的所述第一角度。通过本方式,使得测量装置获取第一角度更加简便,进一步降低了天线对准的难度。
可选的,所述测量装置还包括: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转动部绕所述垂直于所述第一面的轴转动。通过本方式,可以使测量装置的测量更加简单、精确,进一步降低了天线对准的难度、提高了天线对准的精度。
可选的,所述测量装置还用于接收第一触发指令,所述第一触发指令用于触发述驱动单元驱动所述转动部转动。通过本方式,可以使测量装置的测量更加简单、精确,进一步降低了天线对准的难度、提高了天线对准的精度。
可选的,所述测量装置还用于接收所述控制中心发送的第二触发指令,所述第二触发指令用于触发所述测量装置向所述控制中心发送所述第一角度。通过本方式,可以使测量装置的测量更加简单、精确,进一步降低了天线对准的难度、提高了天线对准的精度。
可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光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天线,所述光传感器,用于触发所述第二触发指令。通过本方式,可以使测量装置的测量方式更加简单,进一步降低天线对准的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测量装置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测量装置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测量装置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对准系统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对准系统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为了便于描述和突出显示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省略了现有技术中已有的相关部件,并将省略对这些公知部件的描述。并且本申请实施实例中的附图只是针对本实施例而作的简图,不代表在实际应用中各部件的实际形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测量装置100,用于实现天线之间的对准。参照图1、图2及图3,测量装置100包括基座110、转动部120、发光单元130及测角仪140。其中,基座110位于测量装置100的最底部;转动部120,设置在基座110的第一面111上,转动部120可以绕垂直于第一面111的轴转动;发光单元130,设置在转动部120上,并且与转动部120保持相对位置固定;测角仪140,设置在转动部120上,用于确定转动部120绕垂直于第一面111的轴转 动的第一角度。
通过测量装置100实现第一天线210和第二天线220对准的方式具体包括以下两种:
方式1,将基座110固定在第一天线210的参考面211上,使得基座110与第一天线210保持相对位置固定;使发光单元130发光;使转动部120绕垂直于基座110的第一面111的轴转动;当发光单元130发出的光线与第一天线210的法线方向重合时,如图1所示,停止转动部120转动,此时转动部120进入第一状态;再次使转动部120绕垂直于第一面111的轴转动;当发光单元130所发出的光线对准第二天线220时,停止转动部120转动,此时转动部120进入第二状态;测角仪140获取转动部120从第一状态转到第二状态过程中所转过的角度A,即第一角度;基于测角仪140获得的角度A调整第一天线210的姿态,最终使得第一天线210与第二天线220对准。
方式2,与方式1不同的是,不需要使转动部120绕垂直于基座110的第一面111的轴转动至第一状态,而是在每一次使用测量装置100时首先转动转动部120使转动部120处于第一位置,例如,第一位置为转动部120相对基座110的转动角度为0的位置。由于参考面211与第一天线210法线方向相对位置确定、测量装置100与参考面211相对位置确定以及发光单元130与转动部120相对位置确定,所以当转动部120处于第一位置时,发光单元130发出的光线与第一天线210法线方向的相对位置确定,即转动部120位于该第一位置时,发光单元130发出的光线与第一天线210法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固定值,称为第三角度。然后,使转动部120绕垂直于第一面111的轴转动,当发光单元130所发出的光线对准第二天线220时,停止转动部120转动,此时转动部120处于第二位置。通过测角仪140获得转动部120从第一位置起转动至第二位置的角度B,即第一角度;基于第三角度以及角度B即可获知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之间的偏差角度,根据该偏差角度调整第一天线210的姿态,实现第一天线210与第二天线220对准。
上述方案中,使用测量装置100测出转动部120转动的角度,然后根据转动部120、第一天线210、第二天线220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转动部120转过的第一角度,对第一天线210的姿态进行调整,以使第一天线210与第二天线220对准,操作过程简单便捷;同时,根据发光单元130发出的光线判断对准关系,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目测、手动操作调控天线位置造成的天线转动的角度误差较大的问题。进而提高了天线对准的精度、降低了天线对准的难度。
可选的,测角仪140可以设置在转动部120的表面、内部以及转动部120与基座110之间,或者设置在基座的表面、内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图1所示的测角仪140设置在转动部120和基座110之间,仅在于举例,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范围。
可选的,测角仪140可以为机械测角仪,如游标角度尺、数显角度尺等,也可以为电子测角仪,该电子测角仪基于传感器测量转动部绕基座转动的角度,传感器如方位角度传感器、转角传感器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
可选的,前述方式1中测角仪140获取角度A的具体过程为:转动转动部120绕垂直于第一面111的轴转动直到转动部120处于第一状态,此时发光单元130发出的光线与第一天线210的法线方向重合,测角仪140测定转动部120绕垂直于第一面111的轴转动的角度为α1;再次转动转动部120绕垂直于第一面111的轴转动直到转动部120处于第二状态,此时发光单元130发出的光线与第二天线220对准,测角仪140测定转动部120绕垂直于第一面111的轴转动的角度为α2。根据α1、α2可得到转动部120转动的角度A,即α2-α1。通过本方式,使得测量装置100的测量方式更加简单精确,进一步降低了天线对准的难度、提高了天线对准的精度。
可选的,第一天线210姿态的调整可以通过人为手动调整实现,也可以通过外接控制单元如计算机、MCU等实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
可选的,前述方式1中,转动部120处于第一状态时发光单元130发出的 光线与第一天线210法线方向的位置关系和参考面211与第一天线210法线的相对位置相关,发光单元130发出的光线与第一天线210的法线方向的关系可以为相交、重合、平行以及异面,等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例如图1中,参考面211与第一天线210法线垂直,转动部120处于第一状态时测量装置100发光单元130发出的光线与第一天线210的位置关系为重合,在这种情况下,使第一天线210转动的角度与转动部120转动的角度A一致便可以实现第一天线210与第二天线220对准。通过本方式,进一步降低了天线对准的难度、提高了天线对准的精度。
可选的,前述方式2中,转动部120处于第一位置时发光单元130发出的光线与第一天线210法线方向的位置关系和参考面211与第一天线210法线方向相对位置、测量装置100与参考面211相对位置以及发光单元130与转动部120相对位置相关。转动部120处于第一位置时发光单元130发出的光线与第一天线210的法线方向的位置关系可以为相交、重合、平行以及异面,等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例如图1所示,参考面211与第一天线210法线方向垂直,转动部120处于第一位置时发光单元130发出的光线与第一天线210法线方向重合,即第三角度为0,在这种情况下,使第一天线210转动的角度与转动部120转动的角度B一致便可以实现第一天线210与第二天线220对准。通过本方式,进一步降低了天线对准的难度、提高了天线对准的精度。
可选的,参照图1,转动部120包括转动轴121,转动部120通过转动轴121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110的第一面111上。通过本方式使得测量装置100的测量操作更加简便,进一步降低了天线对准的难度。
可选的,发光单元130发射正交光,当正交光的中心对准第二天线220的参考位置时,正交光对准第二天线220。采用正交光对准第二天线220使得测量装置100的测量精度更高,进一步提高了天线对准的精度。
可选的,在第二天线220的参考位置设置有感光单元,用于判定发光单元 130发出的光线是否与第二天线220对准。在转动部120转动过程中,感光单元接收到发光单元130发出的光线后,发出提示信号提示转动部120停止转动。通过本方式,使得测量装置100的测量更加简便精确,进一步降低了天线对准的难度、提高了天线对准的精度。
可选的,感光单元提示转动部120停止转动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在第二天线220上安装指示灯、喇叭等,当第二天线220接收到发光单元130发出的光线时,指示灯将闪烁、喇叭将发出声音警报提示转动部120停止转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感光单元提示转动部120停止转动的方式不做具体限制。通过本方式,使得测量装置100的测量更加简便和精确,进一步降低了天线对准的难度、提高了天线对准的精度。
可选的,测量装置100还包括角度显示器,当测角仪140测得转动部120转过的第一角度后立即将第一角度信息发送给角度显示器,角度显示器显示第一角度。其中,角度显示器可以为测角仪140的内部部件,也可以为通过电路与测角仪140相连的外部部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通过本方式,使得测量装置100获取第一角度更加简便,进一步降低了天线对准的难度。
可选的,测量装置100包括驱动单元,用于驱动转动部120绕所述垂直于所述第一面111的轴转动。其中驱动单元可以为转动部120上设置的电动马达,通过手动触发电动马达控制转动部120开始转动以及停止转动;驱动单元也可以为测量装置100外接的控制电路如计算机、MCU等,通过控制电路执行预先写好的程序控制触发转动部120绕所述垂直于所述第一面111的轴转动和自动停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驱动单元类型和工作方式不做具体限制。通过本方式,可以使测量装置100的测量更加简单、精确,进一步降低了天线对准的难度、提高了天线对准的精度。
可选的,测量装置100还包括接口,用于接收第一触发指令,第一触发指令触发驱动单元驱动转动部120转动。通过本方式,可以使测量装置100的测量更加简单、精确,进一步降低了天线对准的难度、提高了天线对准的精度。
可选的,测量装置100还包括接口,与测角仪140相连。测角仪140通过接口将第一角度发送给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接收到第一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处理,得到为实现第一天线210与第二天线220对准第一天线210所需要转动的角度。通过本方式,可以使测量装置100的测量更加简单、精确,进一步降低了天线对准的难度、提高了天线对准的精度。
可选的,接口还用于接收控制中心发送的第二触发指令,控制中心通过接口向测量装置100发送第二触发指令,第二触发指令触发测量装置100向控制中心发送第一角度。通过本方式,可以使测量装置100的测量更加简单、精确,进一步降低了天线对准的难度、提高了天线对准的精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天线对准系统,图4、图5分别为该天线对准系统的立体图和正视图。该系统包括测量装置500,第一天线210,转台300,控制中心400以及第二天线220。第一天线210设置在转台300上,测量装置500设置在第一天线210的参考面211上,参考面211与第一天线210的法线的角度为第二角度,控制中心400与测量装置500、转台300以及第二天线220相连,并且测量装置500、转台300以及第二天线220能够分别与控制中心400发生交互。
其中,测量装置500具体包括基座510、转动部520、发光单元530及测角仪540。其中,基座510位于测量装置500的最底部;转动部520,设置在基座510的第一面511上,转动部520可以绕垂直的第一面511的轴转动;发光单元530,设置在转动部520上,并且与转动部520保持相对位置固定;测角仪540,设置在转动部520上,用于确定转动部520绕垂直于第一面511的轴转动的第一角度。图4、图5中控制中心400与基座510之间的连线实际上表示控制中心400与测量装置500的连线。
该天线对准系统实现第一天线210与第二天线220对准方式具体包括以下两种:
方式1,将测量装置500设置在第一天线210的参考面211上,使测量装 置500的基座510与第一天线210保持相对位置固定;控制中心400获取第二角度的信息;测量装置500的发光单元530发出参考光;控制中心400控制转动部520绕垂直于基座510的第一面511的轴转动;当发光单元530发出的光线与第一天线210的法线方向重合时转动部520停止转动,转动部520进入第一状态;控制中心400控制转动部520再次绕垂直于第一面511的轴转动,当发光单元530所发出的光线对准第二天线220时停止转动,转动部520进入第二状态;测角仪540获取转动部520从第一状态转变为第二状态过程中转过的角度A,即第一角度,并将第一角度信息发送给控制中心400;控制中心400根据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控制转台300转动,进而调整第一天线210的姿态,使得第一天线210与第二天线220对准。
方式2,与方式1不同的是,不需要使转动部520绕垂直于基座510的第一面511的轴转动至第一状态,而是在每一次使用测量装置500时控制中心400首先控制转动部520使转动部520处于第一位置,例如,第一位置为转动部520相对基座510的转动角度为0的位置。由于第一面511与第一天线210法线方向相对位置确定、测量装置500与参考面211相对位置确定以及发光单元530与转动部520相对位置确定,所以当转动部520处于第一位置时,发光单元530发出的光线与第一天线210法线方向的相对位置确定,即转动部520位于该第一位置时,发光单元530发出的光线与第一天线210法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固定值,称为第三角度。然后,控制中心400控制转动部520绕垂直于第一面511的轴转动,当发光单元530所发出的光线对准第二天线220时停止转动,此时转动部520处于第二位置。测角仪540获得转动部520从发第一位置起转至第二位置的角度B,即第一角度,并将第一角度信息发送给控制中心400;控制中心400根据第三角度以及第一角度控制转台300转动,进而调整第一天线210的姿态,使得第一天线210与第二天线220对准。
上述方案中,控制中心400控制转动部520转动,通过测角仪540测出转动部520转动的第一角度,然后控制中心400根据转动部520转过的第一角度 以及转动部520、第一天线210以及第二天线220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对第一天线210的姿态进行调整,以使第一天线210与第二天线220对准,操作步骤简单、方式便捷;同时,控制中心400根据发光单元530发出的光线判断对准关系,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目测、手动操作调控天线位置造成的天线转动的角度误差较大的问题。进而提高了天线对准的精度、降低了天线对准的难度。
可选的,控制中心400可以是由电源和计算机组成的控制电路,也可以是由电源和MCU组成的控制电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控制中心400用于接收第一角度、第二角度以及第三角度,并向测量装置500、转台300及第二天线220发送相关指令控制转台300和测量装置500的转动与停止,实现第一天线210和第二天线220的对准。通过本方式,可以简化测量装置500的测量操作过程,进而降低天线对准难度。
可选的,测角仪540可以设置在转动部520的表面、转动部520的内部、以及转动部520与基座510之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例如图4所示测角仪540设置在转动部520的正上方,仅在于举例,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范围。
可选的,测角仪540可以为机械测角仪,如游标角度尺、数显角度尺等,也可以为电子测角仪,该电子测角仪基于传感器测量转动部绕基座转动的角度,传感器如方位角度传感器、转角传感器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
可选的,方式1中测角仪540获取角度A具体过程为:转动转动部520绕垂直于第一面511的轴转动直到测量装置500处于第一状态,此时发光单元530发出的光线与第一天线210的法线方向重合,测角仪540测定转动部520绕垂直于第一面511的轴转动的角度为α1;再次转动转动部520绕垂直于第一面511的轴转动直到测量装置500处于第二状态,此时发光单元530发出的光线与第二天线220对准,测角仪540测定转动部520绕垂直于第一面511的轴转动的角度为α2。根据α1、α2可得到转动部520转动的角度A,即α2-α1。 通过本方式,使得测量装置500的测量方式更加简单精确,进一步降低了天线对准的难度、提高了天线对准的精度。
可选的,方式1中,转动部520处于第一状态时发光单元530发出的光线与第一天线210法线方向的位置关系和参考面211与第一天线210法线的相对位置相关,发光单元530发出的光线与第一天线210的法线方向的关系可以为相交、重合、平行以及异面,等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例如图4中,参考面211与第一天线210法线垂直,即第二角度为90度,转动部520处于第一状态时发光单元530发出的光线与第一天线210的位置关系为重合,在这种情况下,使第一天线210转动的角度与转动部520转动的角度A一致便可以实现第一天线210与第二天线220对准。通过本方式,进一步降低了天线对准的难度、提高了天线对准的精度。
可选的,方式2中,转动部520处于第一位置时发出的光线与第一天线210法线方向的位置关系和参考面211与第一天线210法线方向相对位置、测量装置100与参考面211相对位置以及发光单元530与转动部120相对位置相关。转动部520处于第一位置时发出的光线与第一天线210的法线方向的位置关系可以为相交、重合、平行以及异面,等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例如图4所示,参考面211与第一天线210法线方向垂直,即第二角度为90度,转动部520处于第一位置时发光单元530发出的光线与第一天线210法线方向重合,即第三角度为0,在这种情况下,使第一天线210转动的角度与转动部520转动的角度B一致便可以实现第一天线210与第二天线220对准。通过本方式,进一步降低了天线对准的难度、提高了天线对准的精度。
可选的,参照图4,转动部520包括转动轴521,转动部520通过转动轴521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510的第一面511上,使得测量装置500的测量更加简便,进一步降低了天线对准的难度。
可选的,测量装置500还包括角度显示器,当测角仪540测得转动部520转过的第一角度后立即将第一角度信息发送给角度显示器,角度显示器显示第 一角度。其中,角度显示器可以为测角仪540的内部部件,也可以为通过电路与测角仪540相连的外部部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通过本方式,使得测量装置500获取第一角度更加简便,进一步降低了天线对准的难度。
可选的,测量装置500包括驱动单元,用于驱动转动部520绕所述垂直于所述第一面511的轴转动。其中驱动单元可以为转动部520上设置的电动马达,通过手动触发电动马达控制转动部520开始转动以及停止转动;驱动单元也可以为测量装置500外接的控制电路如计算机、MCU等,通过控制电路执行预先写好的程序控制触发转动部520绕所述垂直于所述第一面511的轴转动和停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驱动单元类型和工作方式不做具体限制。通过本方式,可以使测量装置500的测量更加简单、精确,进一步降低了天线对准的难度、提高了天线对准的精度。
可选的,测量装置500还用于接收第一触发指令,第一触发指令触发驱动单元驱动转动部520转动。通过本方式,可以使测量装置500的测量方式更加简单,进一步降低天线对准的难度。
可选的,测量装置500接收的第一触发指令,可以由控制中心400发出,也可由人为手动触发发出,或者由测量装置500外接的控制电路发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
可选的,当测量装置500获得第一角度后,控制中心400向测量装置500发送第二触发指令,第二触发指令触发测量装置500向控制中心400发送第一角度,控制中心400根据接受的第一角度控制转台300转动,使得第一天线210和第二天线220对准。通过本方式,可以使测量装置500的测量方式更加简单和精确,进一步降低天线对准的难度、提高天线对准的精度。
可选的,参考图5,第二天线220上设置有光传感器221,当光传感器221接受发光单元530发出的光线后,向控制中心400发送一个指令触发控制中心400向测量装置500发出第二触发指令,使测量装置500向控制中心400发送第一角度。通过本方式,使得控制中心400能够在更迅速的响应测量装置500 和第二天线220的对准,减小测量装置500的测量误差,使得测量装置500测量的数据更加简单精确,进一步降低了天线对准的难度、提高了天线对准的精度。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5)
1.一种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基座;
转动部,所述转动部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的第一面上,且所述转动部可绕垂直于所述第一面的轴转动;
发光单元,设置在所述转动部,且与所述转动部保持相对位置固定;
测角仪,设置在所述转动部上,用于确定所述转动部绕所述垂直于所述第一面的轴转动的角度;
其中,在所述基座固定在第一天线的参考面时,通过转动所述转动部将所述发光单元所发出的光对准第二天线,并通过所述测角仪确定所述转动部转动的第一角度,所述第一角度被用于调整所述第一天线的姿态,以使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第二天线对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包括:
转动轴,设置在所述第一面上,所述转动部通过所述转动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的第一面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用于发射正交光;其中,在所述正交光的中心对准所述第二天线的参考位置时,所述正交光对准所述第二天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角度显示器,与所述测角仪相连,用于显示所述转动部绕所述垂直于所述第一面的轴转动的所述第一角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转动部绕所述垂直于所述第一面的轴转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接口,用于接收第一触发指令,所述第一触发指令用于触发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所述转动部转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接口,与所述测角仪相连,用于将所述第一角度发送给控制中心,所述第一角度被所述控制中心用于对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第二天线进行对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还用于接收所述控制中心发送的第二触发指令,所述第二触发指令用于触发所述测量装置向所述控制中心发送所述第一角度。
9.一种天线对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测量装置,第一天线,转台,控制中心以及第二天线;
其中,所述第一天线设置在转台上,所述测量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天线的参考面上,所述参考面与所述第一天线的法线的角度为第二角度,所述控制中心与所述测量装置、所述转台以及所述第二天线相连;
所述测量装置,包括:
基座,所述基座设置在所述参考面上;
转动部,所述转动部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的第一面上,且所述转动部可绕垂直于所述第一面的轴转动;
发光单元,设置在所述转动部,且与所述转动部保持相对位置固定;
测角仪,设置在所述转动部上,用于确定所述转动部绕所述垂直于所述第一面的轴转动的角度;
其中,所述测量装置通过转动所述转动体将所述发光单元所发出的光对准第二天线,并通过所述测角仪确定所述转动部转动的第一角度,并将所述第一角度发送给所述控制中心;
所述控制中心用于:所述控制中心根据所述第一角度和所述第二角度控制所述转台转动,进而调整所述第一天线的姿态,以使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第二天线对准;所述第一天线安装在所述转台上,所述转台具体用于改变所述第一天线的姿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包括:
转动轴,设置在所述第一面上,所述转动部通过所述转动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的第一面上。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装置还包括:
角度显示器,与所述测角仪相连,用于显示所述转动部绕所述垂直于所述第一面的轴转动的所述第一角度。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装置还包括:
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转动部绕所述垂直于所述第一面的轴转动。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装置还用于接收第一触发指令,所述第一触发指令用于触发述驱动单元驱动所述转动部转动。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装置还用于接收所述控制中心发送的第二触发指令,所述第二触发指令用于触发所述测量装置向所述控制中心发送所述第一角度。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光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天线,所述光传感器,用于触发所述第二触发指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394825.7U CN206430726U (zh) | 2016-12-19 | 2016-12-19 | 一种测量装置及天线对准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394825.7U CN206430726U (zh) | 2016-12-19 | 2016-12-19 | 一种测量装置及天线对准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430726U true CN206430726U (zh) | 2017-08-22 |
Family
ID=595866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394825.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430726U (zh) | 2016-12-19 | 2016-12-19 | 一种测量装置及天线对准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430726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705945A (zh) * | 2016-12-19 | 2017-05-24 | 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测量装置及天线对准系统 |
CN110120577A (zh) * | 2019-05-21 | 2019-08-13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天线的安装装置及安装方法 |
-
2016
- 2016-12-19 CN CN201621394825.7U patent/CN206430726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705945A (zh) * | 2016-12-19 | 2017-05-24 | 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测量装置及天线对准系统 |
CN106705945B (zh) * | 2016-12-19 | 2023-05-16 | 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测量装置及天线对准系统 |
CN110120577A (zh) * | 2019-05-21 | 2019-08-13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天线的安装装置及安装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569512A (zh) | 一种云台校准方法 | |
CN206430726U (zh) | 一种测量装置及天线对准系统 | |
CN106207458A (zh) | 一种天线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07741238B (zh) | 一种角速率陀螺测试装置 | |
CN104535053B (zh) | 基于卫星定位的调炮精度检测系统 | |
CN104061900A (zh) | 智能旋转式测绘系统及方法 | |
CN106940195B (zh) | 双轴倾角传感器输入轴不对准误差校正方法 | |
CN205781780U (zh) | 一种便携全景定向云台 | |
CN106705945A (zh) | 一种测量装置及天线对准系统 | |
CN105571560A (zh) | 一种角度测量装置 | |
CN209310806U (zh) | 一种可调间距的激光标线仪 | |
CN114076934A (zh) | 校准设备及深度相机的校准方法 | |
CN110231032A (zh) | 一种具有指北功能的天线相位中心测试系统 | |
CN107063172A (zh) | 一种外置式光学定向设备及其测向方法 | |
CN104713543A (zh) | 一种激光陀螺动态锁区的精密测量方法 | |
CN207215116U (zh) |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装修放线装置 | |
CN209148046U (zh) | 一种基于四旋翼飞行器平台的测量系统 | |
CN206540520U (zh) | 夹角测量装置 | |
CN214041102U (zh) | 一种具有俯仰角度的三维信息采集、合成及利用设备 | |
CN106352859B (zh) | 一种靶板组件、激光标线仪组件及其工作方法 | |
CN209295983U (zh) | 一种智能全站仪棱镜杆装置 | |
CN205228497U (zh) | 便于旋转的测绘仪三脚架 | |
CN209689577U (zh) | 一种平面度检测光电装置 | |
CN209327578U (zh) | 一种基于arm的多角度激光测距装置 | |
CN208059905U (zh) | 一种校准用旋转激光束投射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2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516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2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516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