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29651U - 密封条 - Google Patents

密封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29651U
CN206429651U CN201621412055.4U CN201621412055U CN206429651U CN 206429651 U CN206429651 U CN 206429651U CN 201621412055 U CN201621412055 U CN 201621412055U CN 206429651 U CN206429651 U CN 2064296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unt end
sealing strip
sealing
antennule
cross sectio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41205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勇
何跃川
李生廷
陈中武
鲜平
曹柏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AEROSPACE TUOXIN BASALT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AEROSPACE TUOXIN BASALT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AEROSPACE TUOXIN BASALT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AEROSPACE TUOXIN BASALT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41205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296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296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296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密封条,它包括平面端和圆头端,所述平面端和圆头端一体成型,所述平面端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所述圆头端的截面形状为弧形,所述圆头端的两端分别倾斜设置有第一触角和第二触角,所述第一触角的上端与第二触角的上端的连线与圆头端的顶点相切,与目前普遍使用的“O”型密封圈相比可以防侧移、防滑脱,并且与密封面形成三道密封线,密封效果更好,可靠性更高。

Description

密封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密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密封条。
背景技术
目前,各种箱子、柜子、门窗所使用的密封条普遍采用“O”型密封圈。“O”型密封圈存在一定的疏水性和透气性,密封面和密封条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很容易导致渗水、漏气等不良现象;“O”型密封圈通常采用“包埋”或“半包埋”的方式固定于密封面的一面,该结构容易导致固定面滑脱、另一面漏气的现象;在盒盖状态下,“O”型密封圈没有缓冲区,受到挤压会产生纵向变形,长期保持该状态会造成密封圈滑落从而失去密封的效果。因此使用“O”型密封圈的密封效果并不理想,可靠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O”型密封圈的密封效果不理想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对气密性要求较高箱子、柜子、门窗等场合的密封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密封条,它包括平面端和圆头端,所述平面端和圆头端一体成型,所述平面端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所述圆头端的截面形状为弧形,所述圆头端的两端分别倾斜设置有第一触角和第二触角,所述第一触角的上端与第二触角的上端的连线与圆头端的顶点相切。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圆头端中部开设有中心孔。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中心孔的截面形状为圆形。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触角与圆头端垂直平分线的夹角≤45°,所述第二触角与圆头端垂直平分线的夹角≤45°。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触角的厚度大于等于圆头端的厚度,所述第二触角的厚度大于等于圆头端的厚度。
本技术方案中首先将平面端的截面形状设置为矩形,这样在将平面端固定在密封面上时,与“O”型密封圈相比,平面端具有更大的接触面,从而可以保证密封条与密封面的密封性,并且可以防止密封条侧移和滑脱,其次,将圆头端的截面形状设置为弧形,并且在圆头端上分别设置第一触角和第二触角,第一触角的上端与第二触角的上端的连线与圆头端的顶点相切,这样在圆头端与密封面接触时,就可以保证第一触角上端、第二触角上端和圆头端顶点均与密封面接触,从而形成三道密封线,三道密封线具体为,圆头端顶点与密封面之间形成第一道密封线,第一触角上端与密封面之间形成第二道密封线,第二触角上端与密封面之间形成第三道密封线,从而相对于“O”型密封圈仅有第一道密封线,提高了密封性能。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中心孔,当密封条被压紧后,中心孔可以在其垂直方向形成一定的压缩量,从而缓解密封条的纵向变形,减小密封条在长度方向的形变,使得密封条与密封面接触稳定,保证密封条长期受压状态下的可靠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与目前普遍使用的“O”型密封圈相比可以防侧移、防滑脱,并且与密封面形成三道密封线,密封效果更好,可靠性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密封条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密封条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其中对应的附图标记名称为:
1平面端,2圆头端,3第一触角,4第二触角,5中心孔,6第一密封面,7第二密封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所示的密封条,它包括平面端1和圆头端2,平面端1和圆头端2一体成型,平面端1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圆头端2的截面形状为弧形,圆头端2的两端分别倾斜设置有第一触角3和第二触角4,第一触角3的上端与第二触角4的上端的连线与圆头端2的顶点相切,圆头端2中部开设有中心孔5,中心孔5的截面形状为圆形。
本实施例优选的将圆头端2中心孔5的圆心设置在圆头端2截面的垂直平分线上,使密封圈的三道密封线的应力分布更加均匀,避免受压状态下产生应力集中而导致密封不严的现象,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应力,同时中心孔5的半径可以根据锁紧力和压缩量的实际要求确定。
如图2所示,第一触角3与圆头端2垂直平分线形成的夹角为a1,夹角a1的角度≤45°,第二触角4与圆头端2垂直平分线的夹角为a2,夹角a2的角度≤45°,第一触角3的厚度为d1,第二触角4的厚度为d2,圆头端2的厚度为d0,并且d1≥d0,d2≥d0
本实施例在箱体和箱盖之间密封的使用过程:
密封条的平面端1固定在第一密封面6(位于箱体上)的凹槽里,由于第一密封面6凹槽横截面的形状为矩形,所以将平面端1的横截面形状设置为矩形,这样在安装过程中,由于形状的配合,就可以有效地防止密封条侧移和滑脱。当第二密封面7(位于箱盖上)合上后,密封条的圆头端2与第二密封面7接触咬合,同时在圆头端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触角3和第二触角4,并且第一触角3的上端与第二触角4的上端的连线与圆头端2的顶点相切,使得密封条被挤压时会形成三道密封线(圆头端2顶点与密封面之间形成第一道密封线,第一触角3上端与密封面之间形成第二道密封线,第二触角4上端与密封面之间形成第三道密封线),获得更好的密封效果,同时可以耐受更大的内压。当密封条受压扣紧后,同时中心孔5在垂直方向形成一定的压缩量,从而缓解密封条的纵向变形,减小密封条在长度方向的形变,使得密封条与密封面接触稳定,保证密封条长期受压状态下的可靠性。
箱体和箱盖扣紧状态下,箱体内的密闭空间与外界形成气压差后,箱体内的密闭空间内的气流向外流动挤压第一触角3或第二触角4,从而使第一触角3或第二触角4形成一定的挤压角度,从而使第一触角3或第二触角4产生形变,通过形变使箱体承受更大的侧向内压,保证整个气密系统的高可靠运行。
以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进行详细说明,但并不能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显而易见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进行许多改进和修饰,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改进和修饰都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密封条,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平面端(1)和圆头端(2),所述平面端(1)和圆头端(2)一体成型,所述平面端(1)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所述圆头端(2)的截面形状为弧形,所述圆头端(2)的两端分别倾斜设置有第一触角(3)和第二触角(4),所述第一触角(3)的上端与第二触角(4)的上端的连线与圆头端(2)的顶点相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头端(2)中部开设有中心孔(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孔(5)的截面形状为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角(3)与圆头端(2)垂直平分线的夹角≤45°,所述第二触角(4)与圆头端(2)垂直平分线的夹角≤4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角(3)的厚度大于等于圆头端(2)的厚度,所述第二触角(4)的厚度大于等于圆头端(2)的厚度。
CN201621412055.4U 2016-12-21 2016-12-21 密封条 Active CN2064296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12055.4U CN206429651U (zh) 2016-12-21 2016-12-21 密封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12055.4U CN206429651U (zh) 2016-12-21 2016-12-21 密封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29651U true CN206429651U (zh) 2017-08-22

Family

ID=59587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412055.4U Active CN206429651U (zh) 2016-12-21 2016-12-21 密封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296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77642A (zh) 用于水击泄压阀的阀口密封件
CN206429651U (zh) 密封条
CN205371656U (zh) 一种双向金属硬密封蝶阀
CN207813444U (zh) 一种无尘车间物料传递门密封结构
WO2009095669A4 (en) A gate valve
CN205446751U (zh) 一种搭接结构
CN207598994U (zh) 一种球阀密封结构和球阀
CN109183733A (zh) 一种特高水压差平面闸门的水封装置
CN209243682U (zh) 一种特高水压差平面闸门的水封装置
CN208331271U (zh) 双向硬密封蝶阀
CN103939634B (zh) 闸阀阀座结构
CN209604162U (zh) 一种气缸盖罩密封垫
CN202629125U (zh) 一种耐磨滑板阀
CN204477330U (zh) 一种三偏心金属密封蝶阀
CN206571999U (zh) 法兰式暗杆弹性座封闸阀
CN105525597B (zh) 一种表孔弧形闸门v型底止水的改进方法及结构
CN203809732U (zh) 闸阀阀座结构
CN206495816U (zh) 一种适用于高含固量高结晶工位的泵用机械密封
CN203298825U (zh) 一种高压水位计压盖的自密封结构
CN204004503U (zh) 一种长输管线平板闸阀
CN204083487U (zh) 一种用于阀体、阀盖密封的楔形密封圈
CN204493699U (zh) 三角形凸环密封圈
CN103591312A (zh) 迷宫式双向密封蝶阀
CN103388678A (zh) 一种密封圈
CN208670354U (zh) 可用于环连接面法兰的绝缘密封垫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