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21356U - 触控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触控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21356U
CN206421356U CN201620929054.0U CN201620929054U CN206421356U CN 206421356 U CN206421356 U CN 206421356U CN 201620929054 U CN201620929054 U CN 201620929054U CN 206421356 U CN206421356 U CN 2064213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layer
pressure sensitive
control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92905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倪宇阳
郑刚强
唐彬
王亚文
钭忠尚
徐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Huiguang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Anhui Jingzhuo Optical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92905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213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213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213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触控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其中,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保护盖板,至少一个基板,至少一个触控感应层,粘结层,以及压力感应层。该触控显示装置中将压力感应层与触控显示装置相结合,设置于触控显示装置内部,不需要额外的空间,并且有很好的压力响应性,能够有效改善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触控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显示领域,具体的,涉及触控显示装置及含有该触控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触摸屏已经广泛用于智能手机,电脑等产品上。通过手指触摸就可以对显示进行操作,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触控显示屏这种最自然最简单的人机交互方式受到消费者的广泛青睐。具有触控显示屏的电子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已经高度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这些电子设备上配备的大都是能够实现多点触控的触控显示屏,可以实现较为复杂的操作。但即便是多么复杂的操作,也都是由点触控、滑动触控来实现的。现在的发展已不再满足于这种传统的XY方向的触控感应,能够感知Z轴方向触摸力量大小的具有压力感应功能的显示面板已经成为新的追求。这种屏幕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搭配触觉反馈系统,不同力度的按压会有不同的反馈,要比现在的触摸更上一层楼,在游戏、绘画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前景。
目前带有压力感应的触摸屏研发一般按照两个方向开展。一个是增加额外的压力感应组件,比如压力感应薄膜,组合有电阻应变计的压力敏感结构。这种方案由于增加压力感应组件一般会增加触摸屏组件的厚度,在某些应用上有着重大的弊端。比如对于追求轻薄的智能手机来说是不利的。另一种方案是利用触控感应器本身的电容,用IC来识别不同施力对电容的影响。这种方案目前受限于很难在触控感应器的噪声中提取有效的信号,灵敏度低。
因而,目前的触控显示装置相关技术仍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内部设置有压力感应组件的触控显示装置,压力感应组件不需要额外的空间,并且有很好的压力响应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保护盖板;至少一个基板,所述基板位于所述保护盖板下方;至少一个触控感应层,所述触控感应层位于所述保护盖板和所述基板的至少之一上;粘结层,所述粘结层位于所述保护盖板与所述触控感应层之间或者相邻两个所述触控感应层之间,所述粘结层内设置有开槽;压力感应层,所述压力感应层包括至少一个压力敏感层、至少一个压力感应导线层及空气间隔层;其中,所述压力敏感层位于所述开槽内,所述压力感应导线层位于所述压力敏感层的第一侧,所述空气间隔层位于所述压力敏感层的第二侧或所述压力敏感层与所述压力感应导线层之间。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触控显示装置,虽然增加了额外的压力感应组件,但该压力感应组件与触控显示装置相结合,设置于触控显示装置内部,不需要额外的空间,并且有很好的压力响应性,能够有效改善用户的触觉反馈,提高用户观感体验。
可选的,所述触控感应层包括触控电路层和触控导线层,所述触控导线层位于所述触控电路层的一侧,所述保护盖板或所述基板位于所述触控电路层远离所述触控导线层的一侧。
可选的,该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一个所述基板、一个所述触控感应层、一个所述压力敏感层和一个所述压力感应导线层,其中,所述粘结层位于所述保护盖板与所述触控感应层之间,所述触控感应层位于所述基板靠近所述保护盖板的一侧,所述空气间隔层位于所述压力敏感层与所述压力感应导线层之间,所述压力感应导线层与所述触控导线层设置在同一层。
可选的,该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一个所述基板、第一和第二两个所述触控感应层、一个所述压力敏感层和一个所述压力感应导线层,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触控感应层分别设置于所述基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粘结层位于所述保护盖板与所述第一触控感应层之间,所述压力感应导线层与所述第一触控感应层的触控导线层设置在同一层,所述空气间隔层位于所述压力敏感层与所述压力感应导线层之间。
可选的,该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一个所述基板、第一和第二两个所述触控感应层、一个所述压力敏感层和一个所述压力感应导线层,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触控感应层对应设置在所述保护盖板和所述基板彼此相对的侧面,所述粘结层位于所述第一与第二触控感应层之间,所述压力感应导线层与所述第一或第二触控感应层的触控导线层设置在同一层,所述空气间隔层位于所述压力敏感层与所述压力感应导线层之间。
可选的,该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一个所述基板、第一和第二两个所述触控感应层、两个所述压力敏感层和两个所述压力感应导线层,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触控感应层对应设置在所述保护盖板和所述基板彼此相对的侧面,所述粘结层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触控感应层之间,两个所述压力感应导线层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触控感应层的触控导线层设置在同一层,两个所述压力感应导线层中的另一个与所述第二触控感应层的触控导线层设置在同一层,所述空气间隔层位于两个所述压力敏感层之间。
可选的,该触控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和第二两个所述基板、第一和第二两个所述触控感应层、一个所述压力敏感层和一个所述压力感应导线层,其中,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层叠设置,且所述第一基板靠近所述保护盖板,所述第一和第二触控感应层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板靠近所述保护盖板的侧面,所述粘结层位于所述保护盖板和所述第一触控感应层之间,所述压力感应导线层与所述第一触控感应层的触控导线层设置在同一层,所述空气间隔层位于所述压力敏感层和所述压力感应导线层之间,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触控感应层之间设置有胶层。
可选的,该触控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和第二两个所述基板、第一和第二两个所述触控感应层、一个所述压力敏感层和一个所述压力感应导线层,其中,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层叠设置,且所述第一基板靠近所述保护盖板,所述第一和第二触控感应层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板靠近所述保护盖板的侧面,所述粘结层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触控感应层之间,所述压力感应导线层与所述第二触控感应层的触控导线层设置在同一层,所述空气间隔层位于所述压力敏感层和所述压力感应导线层之间,所述保护盖板和所述第一触控感应层之间设置有胶层。
可选的,该触控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和第二两个所述基板、第一和第二两个所述触控感应层、一个所述压力敏感层和一个所述压力感应导线层,其中,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层叠设置,且所述第一基板靠近所述保护盖板,所述第一和第二触控感应层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板远离所述保护盖板的侧面,所述粘结层位于所述第一触控感应层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所述压力感应导线层与所述第一触控感应层的触控导线层设置在同一层,所述空气间隔层位于所述压力敏感层和所述压力感应导线层之间,所述保护盖板和所述第一基板之间设置有胶层。
可选的,该触控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和第二两个所述基板、第一和第二两个所述触控感应层、一个所述压力敏感层和一个所述压力感应导线层,其中,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层叠设置,且所述第一基板靠近所述保护盖板,所述第一和第二触控感应层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板彼此相对的侧面,所述粘结层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触控感应层之间,所述压力感应导线层与所述第一或第二触控感应层的触控导线层设置在同一层,所述空气间隔层位于所述压力敏感层和所述压力感应导线层之间,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保护盖板之间设置有胶层。
可选的,该触控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和第二两个所述基板、第一和第二两个所述触控感应层、两个所述压力敏感层和两个所述压力感应导线层,其中,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层叠设置,且所述第一基板靠近所述保护盖板,所述第一和第二触控感应层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板彼此相对的侧面,所述粘结层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触控感应层之间,两个所述压力感应导线层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触控感应层的触控导线层设置在同一层,两个所述压力感应导线层中的另一个与所述第二触控感应层的触控导线层设置在同一层,所述空气间隔层位于两个所述压力敏感层之间,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保护盖板之间设置有胶层。
可选的,该触控显示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导电层,所述导电层位于所述压力敏感层的第二侧。
可选的,该触控显示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二压力敏感层,所述第二压敏感层位于所述压力感应导线层靠近所述压力敏感层的一侧且与所述压力敏感层正对的区域。
可选的,所述两个所述压力敏感层中的一个包括复数个彼此间隔设置的压力敏感单元,且与所述两个压力敏感层中的另一个在上下方向上的投影具有重叠区域。
可选的,该触控显示装置包括可视区和围绕所述可视区的非可视区,所述压力感应层设置于所述非可视区。
可选的,所述压力敏感层包括聚合物和分散于所述聚合物中的导电粒子。
可选的,所述聚合物为选自硅基树脂、碳基树脂或混合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所述导电粒子为选自金属系材料、金属氧化物系材料、炭黑系材料、金属盐类材料、金属包覆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导电复合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所述导电粒子呈细粉末状、片状、箔状、纤维状、球状、刺状,枝状、线状和棒状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所述导电粒子的粒径为10纳米-0.1毫米。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电子设备包括前面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该电子设备具有前面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的全部特征和优点,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触控感应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a) 和图2(b)均为触控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层叠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层叠结构示意图。
图5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层叠结构示意图,其中,图5(a)和图5(b)为具有一个压力敏感层的触控显示装置的层叠结构示意图,图5(c) 为具有两个压力敏感层的触控显示装置的层叠结构示意图。
图6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层叠结构示意图,其中,图7(a)为压力敏感层设置于玻璃盖板和第一基板之间的触控显示装置的层叠结构示意图,图7(b)和图7(c)为压力敏感层设置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触控显示装置的层叠结构示意图。
图8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层叠结构示意图,其中,图8(a)和图8(b)为具有一个压力敏感层的触控显示装置的层叠结构示意图,图8(c) 为具有两个压力敏感层的触控显示装置的层叠结构示意图。
图9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部分层叠结构示意图。
图10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部分层叠结构示意图。
图11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下面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的,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产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保护盖板,至少一个基板,至少一个触控感应层,粘结层,以及压力感应层。其中,基板位于保护盖板下方;触控感应层位于保护盖板和基板的至少之一上;粘结层位于保护盖板与触控感应层之间或者相邻两个触控感应层之间,粘结层内设置有开槽;压力感应层包括至少一个压力敏感层、至少一个压力感应导线层及空气间隔层;其中,压力敏感层位于开槽内,压力感应导线层位于压力敏感层的第一侧,空气间隔层位于压力敏感层的第二侧或压力敏感层与压力感应导线层之间。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触控显示装置,虽然增加了额外的压力感应组件,但该压力感应组件与触控显示装置相结合,设置于触控显示装置内部,不需要额外的空间,并且有很好的压力响应性,能够有效改善用户的触觉反馈,提高用户观感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保护盖板可以由蓝宝石,玻璃,PMMA、PC等常规有机材料或者具有高表面硬度的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形成。由此具有良好的抗摔、抗划伤等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触控感应层用于感应施加于保护盖板上的触摸信号。该触摸信号包括平行于保护盖板的二维方向上的接触、滑动、拖拽等触摸输入信号,甚至包括垂直于保护盖板方向上的隔空输入信号(即悬浮触控信号)或保护盖板边缘的侧边(例如弯曲屏的弧形侧边)的触摸输入信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照图1A和图1B,触控感应层102包括触控电路层1021和触控导线层1022,其中,触控导线层1022位于触控电路层1021的一侧,保护盖板100 或基板101位于触控电路层1021远离触控导线层1022的一侧。也就是说,触控感应层102 可以包括触控电路层1021和触控导线层1022,其中,触控电路层1021设置在保护盖板100 或基板101上,触控导线层1022位于触控电路层1021的远离保护盖板100或基板101的一侧。需要说明的是,当触控感应层102设置于保护盖板100上时,通常设置于保护盖板 100的下方,即远离用户的一侧,而当触控感应层102设置于基板101上时,其可设置于基板101的上方也可设置于基板101的下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触控电路层1021可以包括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中的至少之一,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可以设置在同一层,例如仅包括一个触控感应层的触控显示装置中,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设置在同一个触控电路层中。另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可以分别设置在两层中,例如包括两个触控感应层的触控显示装置,可以一个触控感应层的触控电路层中设置驱动电极,另一个触控感应层的触控电路层中设置感应电极,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也可以两个触控感应层的触控电路层中均同时设置有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的导电材料可以但不限于是纳米银丝、金属网格(metal mesh)、碳纳米管、石墨烯、导电高分子如聚乙撑二氧噻吩(PEDOT)及其衍生物、纳米银丝与导电高分子混合物、氧化锌类,氧化锡类,氧化铟类透明导电材料;制作方式可以是镭射、蚀刻和直接涂布等方式。触控导线层1022的材质和形成方式可以通过银浆、金属、金属合金等材料通过丝印、镭射、蚀刻等方式获得,也可以与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的材质和形成方式相同,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该触控显示装置中,压力敏感层可以直接通过丝印、涂覆或者用导电胶粘贴在开槽内。通过将压力敏感层设置在开槽内,同时压力感应导线层可以与触控导线层同层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显示装置虽然增加了压力感应层,但几乎不会增加触控显示装置的厚度,有利于轻薄化的发展趋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压力敏感层可以包括聚合物和分散于所述聚合物中的导电粒子。聚合物可以为选自硅基树脂、碳基树脂以及混合树脂中的至少一种,包括但不限于聚酯纤维、环氧树脂、聚酯、有机硅树脂、橡胶等材料。导电粒子可以由选自金属系材料、金属氧化物系材料、炭黑系材料、金属盐类材料、金属包覆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导电复合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形成。具体而言,金属系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金、银、铜、镍及其合金等,金属氧化物系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氧化锌类,氧化锡类,氧化铟类导电颗粒。另外,导电粒子的具体形状和尺寸不受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导电粒子可以呈细粉末状、片状、箔状、纤维状、球状、刺状,枝状、线状和棒状中的至少一种,导电粒子的粒径可以为10纳米-0.1毫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压力感应导线层与触控导线层的材质和形成方式相同,与触控导线层一同制备而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压力感应层用于感测触摸压力的大小及触摸位置等信息,其工作原理为:未施加压力时,空气间隔层使得压力敏感层和压力感应导线层之间、或两个压力敏感层之间部分或者完全间隔开来,处于高电阻或不导通状态,且分散在压力敏感层中的导电颗粒之间距离较远,相邻导电粒子之间不能导通或者导通率低,压力敏感层呈绝缘或高电阻状态,当从保护盖板一侧施加压力时,与大气相连通的空气间隔层中的空气被挤出,使得压力敏感层与压力感应导线层或者两个压力敏感层接触面积增大,同时聚合物受压缩,其中的导电粒子之间的距离变短,由于量子隧道效应,导电粒子之间的电子迁移能力增强,从而在宏观上体现为压力敏感层的电阻值降低。随着压力敏感电阻层受压力的增大,与其相连的压力感应导线(电极)之间的电阻值逐渐减小,因此,可以建立触控显示装置中前述的压力感应层中的电阻变化信息与触控显示装置的受力信息的相互关系数据库。在实际应用中,所述触控显示装置中还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在触控显示装置中的不同位置进行不同的力值触摸下,触控显示装置中检测力的各个相邻电极的电阻变化信息,处理器用于对比触控显示装置检测获得的相邻电极之间的电阻变化信息与所预存储的电阻变化信息,从而判断触控显示装置的触摸信息。其中触摸信息包括触摸的力的大小,也可以包括触摸力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粘结层用于将相邻的两层粘结在一起,形成其的具体材料不受特别限制,可以为本领域任何公知的能够发挥粘结作用的材料,例如包括但不限于光学胶、固化胶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触控显示装置中采用的基板不受特别限制,可以为本领域任何已知的可用于触控显示装置的基板,例如包括但不限于玻璃基板、PET基板、PC基板、COP基板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触控显示装置可以是具有一个基板的GG结构、G1F结构、GF2结构、GF结构,也可以是具有两个基板的GFF结构等。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压力触控显示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参照图2(a),触控显示装置11包括玻璃盖板110与一个基板111。触控感应层由触控电路层1111与触控导线层1112 组成,触控感应层在基板111上,也可以部分在玻璃盖板110上。压力感应层可以包括置于玻璃盖板110上的单层压力敏感层1101,或者置于玻璃盖板110与基板111上的双层压力敏感层,以及与触控感应层的触控导线层1112一同制备出的压力感应导线层1114组成。其中,压力敏感层1101置于粘结层的开槽1113之中。参照图2(b),与压力敏感层相连的压力感应导线层1114与触控感应层的触控导线层1112一同在触控感应层的一端引出可以与柔性电路板连接的pin端,使触控显示装置11与电子设备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参照图3,该触控显示装置12包括一个基板121、一个触控感应层1210、一个压力敏感层1201和一个压力感应导线层1214,其中,触控感应层1210包括触控电路层1211和触控导线层1212,粘结层122位于保护盖板120与触控感应层1210之间,触控感应层1210位于基板121靠近保护盖板120的一侧,压力敏感层1201 位于开槽1221内,空气间隔层1202位于压力敏感层1201与压力感应导线层1214之间,压力感应导线层1214与触控导线层1212设置在同一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参照图4,该触控显示装置13包括一个基板131、第一触控感应层1320和第二触控感应层1310、一个压力敏感层1301和一个压力感应导线层1314,其中,第一触控感应层包括第一触控电路层1321和第一触控导线层1322,第二触控感应层包括第二触控电路层1311和第二触控导线层1312,第一和第二触控感应层分别设置于基板13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粘结层132位于保护盖板130与第一触控感应层1320 之间,压力敏感层1301位于开槽1303内,压力感应导线层1314与第一触控感应层1320 的触控导线层1322设置在同一层,空气间隔层1302位于压力敏感层1301与压力感应导线层1314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参照图5(a)和图5(b),该触控显示装置14包括一个基板141、第一触控感应层1410和第二触控感应层1420、一个压力敏感层1401和一个压力感应导线层1414,其中,第一触控感应层1410包括第一触控电路层1411和第一触控导线层1412,第二触控感应层1420包括第二触控电路层1421和第二触控导线层1422,第一和第二触控感应层对应设置在保护盖板140和基板141彼此相对的侧面,粘结层142 位于第一与第二触控感应层之间,压力敏感层1401位于开槽1403内,压力感应导线层1414 与第二或第一触控感应层的触控导线层设置在同一层,空气间隔层1402位于压力敏感层 1401与压力感应导线层1414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参照图5(c),该触控显示装置14包括一个基板141、第一触控感应层1410和第二触控感应层1420、两个压力敏感层1401和两个压力感应导线层1414,其中,第一触控感应层1410包括第一触控电路层1411和第一触控导线层1412,第二触控感应层1420包括第二触控电路层1421和第二触控导线层1422,第一和第二触控感应层对应设置在保护盖板140和基板141彼此相对的侧面,粘结层142位于第一和第二触控感应层之间,两个压力感应导线层1414中的一个与第一触控感应层1410的触控导线层1412设置在同一层,两个压力敏感层1401位于开槽1403内,两个压力感应导线层1414 中的另一个与第二触控感应层1420的触控导线层1422设置在同一层,空气间隔层1402位于两个压力敏感层1401之间。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触控显示装置15包括通过 OCA粘结的玻璃盖板150与两个基板151。触控感应层由触控电路层1511与触控导线层1512组成,触控感应层在基板151上。压力感应层可以包括置于玻璃盖板110上的单层压力敏感层1101,或者置于基板151上的单/双层压力敏感层,以及与触控感应层的触控导线层1512一同制备出的压力感应导线层1514组成。其中,压力敏感层1501置于触控显示装置15的玻璃盖板150与基板151之间和两个基板之间的两层OCA之一的开槽区1513之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参照图7(a),该触控显示装置16包括第一基板161和第二基板162、第一触控感应层1610和第二触控感应层1620、一个压力敏感层1601和一个压力感应导线层1614,其中,第一触控感应层1610包括第一触控电路层1611和第一触控导线层1612,第二触控感应层1620包括第二触控电路层1621和第二触控导线层1622,第一基板161和第二基板162层叠设置,且第一基板161靠近保护盖板160,第一和第二触控感应层对应设置于第一和第二基板靠近保护盖板160的侧面,粘结层163位于保护盖板160和第一触控感应层1610之间,压力敏感层1601位于开槽1631内,压力感应导线层 1614与第一触控感应层1610的触控导线层1612设置在同一层,空气间隔层1602位于压力敏感层1601和压力感应导线层1614之间,第一基板161和第二触控感应层1620之间设置有胶层16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参照图7(b),该触控显示装置16包括第一基板161 和第二基板162、第一触控感应层1610和第二触控感应层1620、一个压力敏感层1601和一个压力感应导线层1624,其中,第一触控感应层1610包括第一触控电路层1611和第一触控导线层1612,第二触控感应层1620包括第二触控电路层1621和第二触控导线层1622,第一基板161和第二基板162层叠设置,且第一基板161靠近保护盖板160,第一和第二触控感应层对应设置于第一和第二基板靠近保护盖板160的侧面,粘结层163位于第一基板161和第二触控感应层1620之间,压力敏感层1601位于开槽1641内,压力感应导线层 1624与第二触控感应层1620的触控导线层1622设置在同一层,空气间隔层1602位于压力敏感层1601和压力感应导线层1624之间,保护盖板160和第一触控感应层1610之间设置有胶层16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参照图7(c),该触控显示装置16包括第一基板161 和第二基板162、第一触控感应层1610和第二触控感应层1620、一个压力敏感层1601和一个压力感应导线层1614,其中,第一触控感应层1610包括第一触控电路层1611和第一触控导线层1612,第二触控感应层1620包括第二触控电路层1621和第二触控导线层1622,第一基板161和第二基板162层叠设置,且第一基板161靠近保护盖板160,第一和第二触控感应层对应设置于第一和第二基板远离保护盖板160的侧面,粘结层163位于第一触控感应层1610和第二基板162之间,压力敏感层1601位于开槽1641内,压力感应导线层 1614与第一触控感应层1610的触控导线层1612设置在同一层,空气间隔层1602位于压力敏感层1601和压力感应导线层614之间,保护盖板160和第一基板161之间设置有胶层 16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参照图8(a),该触控显示装置17包括第一基板171 和第二基板172、第一触控感应层1710和第二触控感应层1720、一个压力敏感层1715和一个压力感应导线层1724,其中,第一触控感应层1710包括第一触控电路层1711和第一触控导线层1712,第二触控感应层1720包括第二触控电路层1721和第二触控导线层1722,第一基板171和第二基板172层叠设置,且第一基板171靠近保护盖板170,第一和第二触控感应层对应设置于第一和第二基板彼此相对的侧面,粘结层174位于第一和第二触控感应层之间,压力感应导线层1724与第二触控感应层1720的触控导线层1722设置在同一层,压力敏感层1715位于开槽1741内,空气间隔层1713位于压力敏感层1715和压力感应导线层1724之间,第一基板171和保护盖板170之间设置有胶层17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参照图8(b),该触控显示装置17包括第一基板171 和第二基板172、第一触控感应层1710和第二触控感应层1720、一个压力敏感层1715和一个压力感应导线层1714,其中,第一触控感应层1710包括第一触控电路层1711和第一触控导线层1712,第二触控感应层1720包括第二触控电路层1721和第二触控导线层1722,第一基板171和第二基板172层叠设置,且第一基板171靠近保护盖板170,第一和第二触控感应层对应设置于第一和第二基板彼此相对的侧面,粘结层174位于第一和第二触控感应层之间,压力感应导线层1714与第一触控感应层1710的触控导线层1712设置在同一层,压力敏感层1715位于开槽1741内,空气间隔层1713位于压力敏感层1715和压力感应导线层1714之间,第一基板171和保护盖板170之间设置有胶层17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参照图8(c),该触控显示装置17包括第一基板171 和第二基板172、第一触控感应层1710和第二触控感应层1720、两个压力敏感层1715和两个压力感应导线层1714和1724,其中,第一触控感应层1710包括第一触控电路层1711 和第一触控导线层1712,第二触控感应层1720包括第二触控电路层1721和第二触控导线层1722,第一基板171和第二基板172层叠设置,且第一基板171靠近保护盖板170,第一和第二触控感应层对应设置于第一和第二基板彼此相对的侧面,粘结层174位于第一和第二触控感应层之间,两个压力感应导线层中的一个1714与第一触控感应层1710的触控导线层1712设置在同一层,两个压力感应导线层中的另一个1724与第二触控感应层1720 的触控导线层1722设置在同一层,两个压力敏感层1715位于开槽1741内,空气间隔层 1713位于两个压力敏感层1715之间,第一基板171和保护盖板170之间设置有胶层17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触控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导体层,该导体层位于压力敏感层的第二侧。设置该导体层可以使变化部分电阻占总电阻的比例较大,提高压力感应的灵敏度。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当触控显示装置只有一个压力敏感层时,压力敏感层与承载压力敏感层的基材(可以为保护盖板、基板或触控感应层)之间可以包含一层导体层,即导体层位于压力敏感层的第二侧,该导体层可以是与触控电路层和触控导线层材料相同的材料,或者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触控感应层所包含的材料。当触控感应层与压力敏感层在同一基材(保护盖板或基板)的同一侧时,该导体层可以与触控电路层或触控导线层一同制出。该导体层的作用是改变了电流在回路中的流动情况。该导体层的增加使电流在起桥连作用的压力敏感层中的流动情况从一直在高电阻的压力敏感材料中通过变成部分在低电阻的导体层中通过,使得回路电阻降低,即增加了变化部分电阻占整体电阻的比例,提高了灵敏度。增加导体层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简单示意图见图9。图9所示结构适合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具有单层压力敏感层的实施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当该触控显示装置只有一个压力敏感层时,与压力敏感层正对的压力感应导线层部分表面也可以包含有与导线层直接接触,但不使各个导线间相连的压力敏感层。其作用是提高压力感应层的压力敏感性。其作用原理是,即增加了变化部分电阻占整体电阻的比例。此结构可以称为桥型结构,如图10所示。在受压力时,空气间隔层被挤出,位于上方、起桥连作用的压力敏感层与位于下方的压力敏感层中的压力敏感材料单元同时连接,形成电流回路。也就是说,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只具有一个压力敏感层的触控显示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二压力敏感层,第二压敏感层位于压力感应导线层靠近压力敏感层的一侧且与压力敏感层正对的区域,该第二压力敏感层可以与压力感应导线直接接触,但不使压力感应导线层中的各个导线彼此导通。图10所示结构适合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具有单层压力敏感层的实施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照图11,该触控显示装置包括可视区2和围绕可视区的非可视区1,其中,压力感应层可以设置于非可视区。由此,在具有良好的压力响应性和灵敏度的同时,不会影响触控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电子设备包括前面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该电子设备具有前面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的全部特征和优点,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电子设备的具体种类不受特别限制,可以为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21)

1.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保护盖板;
至少一个基板,所述基板位于所述保护盖板下方;
至少一个触控感应层,所述触控感应层位于所述保护盖板和所述基板的至少之一上;
粘结层,所述粘结层位于所述保护盖板与所述触控感应层之间或者相邻两个所述触控感应层之间,所述粘结层内设置有开槽;
压力感应层,所述压力感应层包括至少一个压力敏感层、至少一个压力感应导线层及空气间隔层;其中,所述压力敏感层位于所述开槽内,所述压力感应导线层位于所述压力敏感层的第一侧,所述空气间隔层位于所述压力敏感层的第二侧或所述压力敏感层与所述压力感应导线层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感应层包括触控电路层和触控导线层,所述触控导线层位于所述触控电路层的一侧,所述保护盖板或所述基板位于所述触控电路层远离所述触控导线层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所述基板、一个所述触控感应层、一个所述压力敏感层和一个所述压力感应导线层,
其中,所述粘结层位于所述保护盖板与所述触控感应层之间,
所述触控感应层位于所述基板靠近所述保护盖板的一侧,
所述空气间隔层位于所述压力敏感层与所述压力感应导线层之间,
所述压力感应导线层与所述触控导线层设置在同一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所述基板、第一和第二两个所述触控感应层、一个所述压力敏感层和一个所述压力感应导线层,
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触控感应层分别设置于所述基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所述粘结层位于所述保护盖板与所述第一触控感应层之间,
所述压力感应导线层与所述第一触控感应层的触控导线层设置在同一层,
所述空气间隔层位于所述压力敏感层与所述压力感应导线层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所述基板、第一和第二两个所述触控感应层、一个所述压力敏感层和一个所述压力感应导线层,
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触控感应层对应设置在所述保护盖板和所述基板彼此相对的侧面,
所述粘结层位于所述第一与第二触控感应层之间,
所述压力感应导线层与所述第一或第二触控感应层的触控导线层设置在同一层,
所述空气间隔层位于所述压力敏感层与所述压力感应导线层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所述基板、第一和第二两个所述触控感应层、两个所述压力敏感层和两个所述压力感应导线层,
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触控感应层对应设置在所述保护盖板和所述基板彼此相对的侧面,
所述粘结层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触控感应层之间,
两个所述压力感应导线层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触控感应层的触控导线层设置在同一层,两个所述压力感应导线层中的另一个与所述第二触控感应层的触控导线层设置在同一层,
所述空气间隔层位于两个所述压力敏感层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和第二两个所述基板、第一和第二两个所述触控感应层、一个所述压力敏感层和一个所述压力感应导线层,
其中,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层叠设置,且所述第一基板靠近所述保护盖板,
所述第一和第二触控感应层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板靠近所述保护盖板的侧面,
所述粘结层位于所述保护盖板和所述第一触控感应层之间,
所述压力感应导线层与所述第一触控感应层的触控导线层设置在同一层,
所述空气间隔层位于所述压力敏感层和所述压力感应导线层之间,
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触控感应层之间设置有胶层。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和第二两个所述基板、第一和第二两个所述触控感应层、一个所述压力敏感层和一个所述压力感应导线层,
其中,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层叠设置,且所述第一基板靠近所述保护盖板,
所述第一和第二触控感应层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板靠近所述保护盖板的侧面,
所述粘结层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触控感应层之间,
所述压力感应导线层与所述第二触控感应层的触控导线层设置在同一层,
所述空气间隔层位于所述压力敏感层和所述压力感应导线层之间,
所述保护盖板和所述第一触控感应层之间设置有胶层。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和第二两个所述基板、第一和第二两个所述触控感应层、一个所述压力敏感层和一个所述压力感应导线层,
其中,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层叠设置,且所述第一基板靠近所述保护盖板,
所述第一和第二触控感应层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板远离所述保护盖板的侧面,
所述粘结层位于所述第一触控感应层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
所述压力感应导线层与所述第一触控感应层的触控导线层设置在同一层,
所述空气间隔层位于所述压力敏感层和所述压力感应导线层之间,
所述保护盖板和所述第一基板之间设置有胶层。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和第二两个所述基板、第一和第二两个所述触控感应层、一个所述压力敏感层和一个所述压力感应导线层,
其中,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层叠设置,且所述第一基板靠近所述保护盖板,
所述第一和第二触控感应层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板彼此相对的侧面,
所述粘结层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触控感应层之间,
所述压力感应导线层与所述第一或第二触控感应层的触控导线层设置在同一层,
所述空气间隔层位于所述压力敏感层和所述压力感应导线层之间,
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保护盖板之间设置有胶层。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和第二两个所述基板、第一和第二两个所述触控感应层、两个所述压力敏感层和两个所述压力感应导线层,
其中,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层叠设置,且所述第一基板靠近所述保护盖板,
所述第一和第二触控感应层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板彼此相对的侧面,
所述粘结层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触控感应层之间,
两个所述压力感应导线层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触控感应层的触控导线层设置在同一层,两个所述压力感应导线层中的另一个与所述第二触控感应层的触控导线层设置在同一层,
所述空气间隔层位于两个所述压力敏感层之间,
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保护盖板之间设置有胶层。
12.根据权利要求3-5、7-10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导电层,所述导电层位于所述压力敏感层的第二侧。
13.根据权利要求3-5、7-10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第二压力敏感层,所述第二压敏感层位于所述压力感应导线层靠近所述压力敏感层的一侧且与所述压力敏感层正对的区域。
14.根据权利要求6或1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所述压力敏感层中的一个包括复数个彼此间隔设置的压力敏感单元,且与所述两个压力敏感层中的另一个在上下方向上的投影具有重叠区域。
15.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视区和围绕所述可视区的非可视区,所述压力感应层设置于所述非可视区。
16.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敏感层包括聚合物和分散于所述聚合物中的导电粒子。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为选自硅基树脂、碳基树脂或混合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粒子为选自金属系材料、金属氧化物系材料、炭黑系材料、金属盐类材料、金属包覆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导电复合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粒子呈细粉末状、片状、箔状、纤维状、球状、刺状,枝状、线状和棒状中的至少一种。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粒子的粒径为10纳米-0.1毫米。
2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20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
CN201620929054.0U 2016-08-23 2016-08-23 触控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064213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29054.0U CN206421356U (zh) 2016-08-23 2016-08-23 触控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29054.0U CN206421356U (zh) 2016-08-23 2016-08-23 触控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21356U true CN206421356U (zh) 2017-08-18

Family

ID=595782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929054.0U Active CN206421356U (zh) 2016-08-23 2016-08-23 触控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2135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65908A (zh) * 2016-08-23 2018-03-06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65908A (zh) * 2016-08-23 2018-03-06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353968U (zh) 压力感测输入装置
CN202171790U (zh) 一种触摸屏电极引出结构
US20140198062A1 (en) Input Element for Operating a Touch-Screen
CN105426005B (zh) 三维触控面板
CN109901750A (zh) 触摸输入设备
CN205015877U (zh) 触摸显示装置
CN104423766A (zh) 传感器设备、输入设备和电子装置
CN106873820A (zh) 导电膜及触摸屏
CN106125980A (zh) 触控显示装置
CN205193760U (zh) 触摸显示装置及其压力感应单元
CN106775043A (zh) 触摸显示装置、压力感应单元及其制作方法
CN209570915U (zh) 触摸面板
CN103513839B (zh) 随触即用输入装置以及操作方法
CN109739382A (zh) 触控装置和显示设备
CN206421356U (zh) 触控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6115404U (zh) 触控显示装置
CN206282249U (zh) 压力感应装置和具有其的显示设备
CN206489539U (zh) 触控装置
CN108227982A (zh) 触摸传感器以及包括触摸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CN206421355U (zh) 触控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6209644U (zh) 触摸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2748763U (zh) 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导电图案结构
CN107562242A (zh) 压力感应装置和具有其的显示设备
CN106980400A (zh) 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7562245A (zh) 触摸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215

Address after: Room 615, 28 High-tech Second Road, Nanchang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anchang Oufei Touch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30013 Huang Jia Hu West Road, Nancha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Jiangxi

Patentee before: Nanchang OFilm Tech.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oom 615, 28 High-tech Second Road, Nanchang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xi Huiguang Micro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615, 28 High-tech Second Road, Nanchang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anchang Oufei Touch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20

Address after: 231323 Building 1, precision electronics industrial park, Hangbu Town, Shucheng County, Lu'an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nhui jingzhuo optical displa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615, 28 High-tech Second Road, Nanchang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ngxi Huiguang Microelectronic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