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12186U - 薄型多绕组式扁平线圈 - Google Patents

薄型多绕组式扁平线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12186U
CN206412186U CN201621342480.0U CN201621342480U CN206412186U CN 206412186 U CN206412186 U CN 206412186U CN 201621342480 U CN201621342480 U CN 201621342480U CN 206412186 U CN206412186 U CN 2064121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
winding portion
center
circle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4248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li Electronic (donggu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li Electronic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li Electronic (donggu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li Electronic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34248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121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121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1218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薄型多绕组式扁平线圈,包括由同一扁平线卷绕而成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及第五绕组部;扁平线具有内部导线芯及第一、第二及第三绝缘层,第三绝缘层的外表面设置有自粘着层;五个绕组部自左往右依次交错叠置,且右侧绕组部叠搭于其相邻左侧绕组部的上侧;第一绕组部自第一末端部自内往外顺时针方向卷绕有若干匝线圈,若干匝线圈沿水平叠绕布置为一层;第二、第三、第四绕组部均具有上下叠置的上、下层线圈组;第五绕组部自外往内顺时针方向卷绕设置,第五绕组部的卷绕末端连接于第二末端部。藉此,其整体厚度小,占用空间小,散热性能好,磁场效率好,绝缘强度高,尤其适用于小型化开关电源的高频变压器绕组等。

Description

薄型多绕组式扁平线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扁平线圈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薄型多绕组式扁平线圈。
背景技术
目前,开关电源中应用到的线圈绕组,越来越多采用扁平线卷绕而成,一般称为扁平线圈,相比一般线圈而言,其具有重量轻、效率高、可以承受较大的电流、线圈内外部温差较小、高压下噪音小等优点。随着电子产品的微型化设计,产品内各功能模块的设计空间也要求越小越好,现有技术中的小型化开关电源所用到的线圈绕组,在散热性能、整体体积等方面难以满足设计要求,影响了小型化开关电源的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薄型多绕组式扁平线圈,其整体厚度小,占用空间小,散热性能好,磁场效率好,绝缘强度高,尤其适用于小型化开关电源的高频变压器绕组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薄型多绕组式扁平线圈,包括有由同一扁平线卷绕而成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及第五绕组部;其中,所述扁平线具有内部导线芯及自内往外依次包覆的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及第三绝缘层,所述第三绝缘层的外表面设置有自粘着层;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及第五绕组部自左往右依次交错叠置,且右侧绕组部叠搭固定于其相邻左侧绕组部的上侧;
所述第一绕组部自第一末端部自内往外顺时针方向卷绕有若干匝线圈,所述若干匝线圈沿水平叠绕布置为一层;所述第一绕组部的卷绕末端与第二绕组部的卷绕始端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绕组部的卷绕末端与第三绕组部的卷绕始端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三绕组部的卷绕末端与第四绕组部的卷绕始端之间连接有第三连接部;所述第四绕组部的卷绕末端与第五绕组部的卷绕始端之间连接有第四连接部;
所述第二、第三、第四绕组部均具有上下叠置的上层线圈组、下层线圈组;所述下层线圈组自相应的第一、第二或第三连接部自外往内顺时针方向卷绕设置;所述上层线圈组自相应下层线圈组的卷绕末端斜向上延伸并自内往外顺时针方向卷绕设置,所述上层线圈组的卷绕末端连接于相应的第二、第三或第四连接部;
所述第五绕组部自第四连接部自外往内顺时针方向卷绕设置,所述第五绕组部的卷绕末端连接于第二末端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末端部、第二末端部均左右延伸设置,所述第一末端部往左伸出第一绕组部外侧,所述第二末端部往右伸出第五绕组部外侧,所述第一末端部、第二末端部位于同一直线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连接部均左右延伸设置,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连接部位于同一直线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绕组部、第五绕组部、上层线圈组、下层线圈组的线圈匝数相同。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及第五绕组部均呈圆环形结构,五者的圆心位于同一左右延伸的直线上;所述第一、第二绕组部的圆心间距定义为第一圆心间距,所述第二、第三绕组部的圆心间距定义为第二圆心间距,所述第三、第四绕组部的圆心间距定义为第三圆心间距,所述第四、第五绕组部的圆心间距定义为第四圆心间距,所述第一圆心间距与第四圆心间距相等,所述第二圆心间距与第三圆心间距相等,而且,所述第一圆心间距大于第二圆心间距。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绝缘层为聚酰胺薄膜层;所述第三绝缘层为透明的玻璃纤维层,所述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及和第三绝缘层的总厚度小于100μ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部、第四连接部均包括有左侧连接段、右侧连接段及连接于左、右侧连接段之间的定位环形段,所述定位环形段自左侧连接段的右端卷绕一圈半后再连接于右侧连接段的左端。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将扁平线圈设计成多个绕组自左往右依次交错叠置,各绕组部之间定位简单稳固,形成整体厚度较小的扁平线圈产品,其占用空间小,交错叠置式设计,进一步提高了扁平线圈的散热性能,同时,其磁场效率好,绝缘强度高;本实用新型之薄型多绕组式扁平线圈尤其适用于小型化开关电源的高频变压器绕组等。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组装结构示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中第一绕组部或第五绕组部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中第一绕组部或第五绕组部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中第二、第三或第四绕组部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中第二、第三或第四绕组部的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二的组装结构示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第一绕组部 20、第二绕组部
30、第三绕组部 40、第四绕组部
50、第五绕组部 61、第一连接部
62、第二连接部 63、第三连接部
64、第四连接部 71、第一末端部
72、第二末端部 81、上层线圈组
82、下层线圈组 91、左侧连接段
92、右侧连接段 93定位环形段
61′、第一连接部 64′、第四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具体结构;所述薄型多绕组式扁平线圈,包括有由同一扁平线卷绕而成的第一绕组部10、第二绕组部20、第三绕组部30、第四绕组部40及第五绕组部50。
其中,所述扁平线具有内部导线芯及自内往外依次包覆的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及第三绝缘层,所述第三绝缘层的外表面设置有自粘着层;所述第一绝缘层为聚酰胺薄膜层;所述第三绝缘层为透明的玻璃纤维层,所述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及和第三绝缘层的总厚度小于100μm。所述扁平线具有绝缘强度高、层间电压耐受性佳等优势。从图1可以看出,所述第一绕组部10、第二绕组部20、第三绕组部30、第四绕组部40及第五绕组部50自左往右依次交错叠置,且右侧绕组部叠搭粘接固定于其相邻左侧绕组部的上侧,各绕组之间定位简单稳固。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绕组部10自第一末端部71自内往外顺时针方向卷绕有若干匝线圈,所述若干匝线圈沿水平叠绕布置为一层;所述第一绕组部10的卷绕末端与第二绕组部20的卷绕始端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部61;所述第二绕组部20的卷绕末端与第三绕组部30的卷绕始端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部62;所述第三绕组部30的卷绕末端与第四绕组部40的卷绕始端之间连接有第三连接部63;所述第四绕组部40的卷绕末端与第五绕组部50的卷绕始端之间连接有第四连接部64;此处,所述第一连接部61、第二连接部62、第三连接部63及第四连接部64均左右延伸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61、第二连接部62、第三连接部63及第四连接部64位于同一直线上。
所述第二、第三、第四绕组部40均具有上下叠置的上层线圈组81、下层线圈组82;所述下层线圈组82自相应的第一连接部61、第二连接部62或第三连接部63自外往内顺时针方向卷绕设置;所述上层线圈组81自相应下层线圈组82的卷绕末端斜向上延伸并自内往外顺时针方向卷绕设置,所述上层线圈组81的卷绕末端连接于相应的第二连接部62、第三连接部63或第四连接部64;
所述第五绕组部50自第四连接部64自外往内顺时针方向卷绕设置,所述第五绕组部的卷绕末端连接于第二末端部72。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末端部71、第二末端部72均左右延伸设置,所述第一末端部71往左伸出第一绕组部10外侧,所述第二末端部72往右伸出第五绕组部50外侧,所述第一末端部71、第二末端部72位于同一直线上。
所述第一绕组部10、第五绕组部50、上层线圈组8181、下层线圈组82的线圈匝数相同,例如,7匝,那么,整个扁平线圈的总匝数为56匝。
所述第一绕组部10、第二绕组部20、第三绕组部30、第四绕组部40及第五绕组部50的叠置面积较大,右侧绕组部的左段部位内环对应位于左侧绕组部上方。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绕组部10、第二绕组部20、第三绕组部30、第四绕组部40及第五绕组部50均呈圆环形结构,五者的圆心位于同一左右延伸的直线上;所述第一绕组部10、第二绕组部20的圆心间距定义为第一圆心间距,所述第二绕组部20、第三绕组部30的圆心间距定义为第二圆心间距,所述第三绕组部30、第四绕组部40的圆心间距定义为第三圆心间距,所述第四绕组部40、第五绕组部50的圆心间距定义为第四圆心间距,所述第一圆心间距与第四圆心间距相等,所述第二圆心间距与第三圆心间距相等,而且,所述第一圆心间距大于第二圆心间距。
对于扁平线圈而言,其各项参数的设计也极其重要,关乎整个扁平线圈的结构紧凑性、整体厚度、占用面积、占用空间、散热性能、磁场效率、结构稳固性等多个方面。此处,提供一组本实施例的优选设计参数如下:
所述第一绕组部10、第二绕组部20、第三绕组部30、第四绕组部40及第五绕组部50的内径15.4毫米、外径26.5毫米;所述各个连接部与圆心的垂直间距为14.0毫米;所述第一圆心间距为18±2毫米,所述第二圆心间距为14±2毫米,所述第一末端部71的长度为30±5毫米,所述第二末端部72的长度为100±5毫米;所述扁平线的厚度0.8毫米。
接着,请参见图6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二的具体结构;实施例二相比实施例一而言,其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二中,所述第一连接部61′、第四连接部64′均包括有左侧连接段91、右侧连接段92及连接于左侧连接段91、右侧连接段92之间的定位环形段93,所述定位环形段93自左侧连接段91的右端卷绕一圈半后再连接于右侧连接段92的左端。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将扁平线圈设计成多个绕组自左往右依次交错叠置,各绕组之间定位简单稳固,形成整体厚度较小的扁平线圈产品,其占用空间小,交错叠置式设计,进一步提高了扁平线圈的散热性能,同时,其磁场效率好,绝缘强度高;本实用新型之薄型多绕组式扁平线圈尤其适用于小型化开关电源的高频变压器绕组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薄型多绕组式扁平线圈,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由同一扁平线卷绕而成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及第五绕组部;其中,所述扁平线具有内部导线芯及自内往外依次包覆的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及第三绝缘层,所述第三绝缘层的外表面设置有自粘着层;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及第五绕组部自左往右依次交错叠置,且右侧绕组部叠搭固定于其相邻左侧绕组部的上侧;
所述第一绕组部自第一末端部自内往外顺时针方向卷绕有若干匝线圈,所述若干匝线圈沿水平叠绕布置为一层;所述第一绕组部的卷绕末端与第二绕组部的卷绕始端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绕组部的卷绕末端与第三绕组部的卷绕始端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三绕组部的卷绕末端与第四绕组部的卷绕始端之间连接有第三连接部;所述第四绕组部的卷绕末端与第五绕组部的卷绕始端之间连接有第四连接部;
所述第二、第三、第四绕组部均具有上下叠置的上层线圈组、下层线圈组;所述下层线圈组自相应的第一、第二或第三连接部自外往内顺时针方向卷绕设置;所述上层线圈组自相应下层线圈组的卷绕末端斜向上延伸并自内往外顺时针方向卷绕设置,所述上层线圈组的卷绕末端连接于相应的第二、第三或第四连接部;
所述第五绕组部自第四连接部自外往内顺时针方向卷绕设置,所述第五绕组部的卷绕末端连接于第二末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多绕组式扁平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末端部、第二末端部均左右延伸设置,所述第一末端部往左伸出第一绕组部外侧,所述第二末端部往右伸出第五绕组部外侧,所述第一末端部、第二末端部位于同一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型多绕组式扁平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连接部均左右延伸设置,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连接部位于同一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多绕组式扁平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组部、第五绕组部、上层线圈组、下层线圈组的线圈匝数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多绕组式扁平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及第五绕组部均呈圆环形结构,五者的圆心位于同一左右延伸的直线上;所述第一、第二绕组部的圆心间距定义为第一圆心间距,所述第二、第三绕组部的圆心间距定义为第二圆心间距,所述第三、第四绕组部的圆心间距定义为第三圆心间距,所述第四、第五绕组部的圆心间距定义为第四圆心间距,所述第一圆心间距与第四圆心间距相等,所述第二圆心间距与第三圆心间距相等,而且,所述第一圆心间距大于第二圆心间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多绕组式扁平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为聚酰胺薄膜层;所述第三绝缘层为透明的玻璃纤维层,所述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及和第三绝缘层的总厚度小于100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多绕组式扁平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第四连接部均包括有左侧连接段、右侧连接段及连接于左、右侧连接段之间的定位环形段,所述定位环形段自左侧连接段的右端卷绕一圈半后再连接于右侧连接段的左端。
CN201621342480.0U 2016-12-08 2016-12-08 薄型多绕组式扁平线圈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4121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42480.0U CN206412186U (zh) 2016-12-08 2016-12-08 薄型多绕组式扁平线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42480.0U CN206412186U (zh) 2016-12-08 2016-12-08 薄型多绕组式扁平线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12186U true CN206412186U (zh) 2017-08-15

Family

ID=59551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42480.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412186U (zh) 2016-12-08 2016-12-08 薄型多绕组式扁平线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1218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41707A (zh) * 2021-01-04 2021-07-20 上海安费诺永亿通讯电子有限公司 窄线间距fpc线路结构及加工方法、无线充电fpc绕线线圈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41707A (zh) * 2021-01-04 2021-07-20 上海安费诺永亿通讯电子有限公司 窄线间距fpc线路结构及加工方法、无线充电fpc绕线线圈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44373B1 (ko) 코일장치, 복합 코일장치 및 트랜스 장치
TWI573152B (zh) 無線充電印刷電路板線圈結構
TW201019352A (en) Conductive winding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WO2011116544A1 (zh) 一种电阻焊高频变压器及点焊机
CN206412186U (zh) 薄型多绕组式扁平线圈
CN102360860A (zh) 带外壳磁环变压器
CN104733156A (zh) 绝缘平面电感性装置以及制造和使用方法
CN103151904A (zh) 一种大功率高频脉冲高压整流变压器
CN202839278U (zh) 绕线平面变压器
CN102364635B (zh) 一种变压器
CN205542318U (zh) 基于柔性电路板的变压器绕组及变压器
CN206412187U (zh) 结构紧凑且易于散热的矩形扁平线圈
CN205050693U (zh) 平板高压变压器
CN209015849U (zh) 一种新型充电器变压器
CN203826222U (zh) 一种片式超小型高电压大电流电容器
CN104425124B (zh) 电感用线圈绕制方法及其设备
CN203706692U (zh) 一种聚氨酯复合聚酰胺树脂绝缘漆包线
CN102709022A (zh) 空芯电感线圈及制作方法
CN208589342U (zh) 层叠线圈
CN209388838U (zh) 一种基于pqi型磁芯的变压器
CN207637614U (zh) 一种二合一共封装电感变压器
CN206363856U (zh) 磁感应强度大且性能稳定的扁平线圈
CN206742084U (zh) 有感箔式薄膜电容器
JP2011077255A (ja) 電源用薄形トランス
CN219303420U (zh) 一种自粘漆包线线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15

Termination date: 20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