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10701U - 一种气固两相激波管实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固两相激波管实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10701U
CN206410701U CN201621365317.6U CN201621365317U CN206410701U CN 206410701 U CN206410701 U CN 206410701U CN 201621365317 U CN201621365317 U CN 201621365317U CN 206410701 U CN206410701 U CN 2064107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particle
pipeline section
solid
inner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6531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隋真真
章利特
王天航
施红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ci Tech University ZST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ci Tech University ZST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ci Tech University ZST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ci Tech University ZSTU
Priority to CN20162136531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107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107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107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固两相激波管实验装置。包括依次布置的高气压段、爆破隔膜、气压段、圆变方过渡段、第一方管段、可视化测试段、第二方管段和收集箱;可视化测试段顶端装有颗粒储存释放组件,底端装有颗粒收集管段,颗粒收集管段下方设有动态称重天平,固体颗粒受重力下落穿过可视化测试段形成颗粒帘,并落在动态称重天平上,第一、二方管段上分别装有第一、二压力传感器和第三、第四压力传感器。本实用新型用于气固两相激波管实验,通过控制不同测试颗粒的颗粒帘,观察和分析激波与稠密颗粒群相互作用的行为特征和影响规律进行实验。

Description

一种气固两相激波管实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激波管实验装置,尤其是涉及了一种气固两相激波管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激波与颗粒群相互作用是可压缩颗粒负载流中普遍而重要的现象,涉及航空航天、医疗卫生、安全防控及环境保护等众多领域,具体应用例如含固体颗粒炸药爆炸、火箭引擎中固体燃料推进、含尘大气中高速飞行、药物粉末无针注射、超音速冷喷涂、干粉灭火、粉尘爆炸、火山喷发等。开展对激波与稠密颗粒群相互作用时复杂的气固两相流问题的研究,关键在于入射激波与稠密颗粒群相互作用之前激波马赫数、颗粒初始空间分布的调控以及之后的激波、接触面和颗粒群动态影像数据的获取。
因为通常的实验条件要求颗粒群初始近似处于静止状态,如果采用将颗粒置于装载室内的方式,由于重力作用,颗粒将会集中在装载室底部或填满整个装载室,而颗粒群初始体积分数显然无法调控,为此现有技术中缺少上述要求的实验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气固两相激波管实验装置,在激波与稠密颗粒群相互作用时进行高速纹影拍摄和动态压力测量,由此能系统地获得实验数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包括高气压段、爆破隔膜、气压段、圆变方过渡段、第一方管段、可视化测试段、第二方管段和收集箱;高压气瓶的输出端依次经高气压段、气压段后与第一方管段的入口端连接,高气压段和气压段端口之间设有爆破隔膜,气压段和第一方管段之间通过圆变方过渡段连接,打开高压气瓶使高气压段与气压段存在一定的气压比,通过爆破隔膜爆破的方式产生激波,激波依次气压段、圆变方过渡段、第一方管段、可视化测试段和第二方管段后进入收集箱;第一方管段的出口端依次经可视化测试段、第二方管段后与收集箱连接,可视化测试段顶端安装连接有存储有固体颗粒的颗粒储存释放组件,底端安装连接有竖直的颗粒收集管段,颗粒收集管段正下方设有动态称重天平,通过颗粒储存释放组件释放固体颗粒,固体颗粒受重力下落形成颗粒帘穿过可视化测试段,再经颗粒收集管段后落在动态称重天平上;第一方管段上安装有沿轴向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压力传感器与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二方管段上安装有沿轴向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三压力传感器和第四压力传感器。
所述的颗粒储存释放组件包括内芯安装块、可替换内芯、颗粒储存室和门阀,内芯安装块底端通过第一固定螺钉固定安装在可视化测试段顶端的端口处,内芯安装块顶端和颗粒储存室连接,颗粒储存室中部安装有用于控制颗粒释放的门阀;内芯安装块开有中心通槽,中心通槽的上部为喇叭口结构,可替换内芯通过第二固定螺钉固定安装在内芯安装块中心通槽中,可替换内芯中间开有用于颗粒通过的狭长缝隙。可替换内芯顶端具有内芯安装块中心通槽上部的喇叭口结构倾斜角度相同的喇叭口结构。
所述的可替换内芯为长方体结构,狭长缝隙的宽度范围为2~10mm。
所述的可视化测试段的侧壁采用透明材质。可视化测试段为长方体结构,相较于圆柱体结构,尽量减少光的折射、聚焦等影响,使纹影仪采集的图像更加清晰。
高速摄影仪与计算机连接,对可视化测试段直接摄影,测得颗粒帘的厚度等数据,结合动态称重天平确定颗粒帘初始体积分数;采用高速纹影技术,并结合高速摄影仪及计算机观测记录激波对稠密颗粒群作用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在现有技术的实验中,在实验前颗粒置于实验段内,颗粒由于重力作用积于实验段底部,这种放置方式使实验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本实用新型改变现有以往的颗粒放置方式,设计了颗粒储存释放组件,将颗粒放置在实验段上部的储存室中,打开门阀后,颗粒利用重力作用下落形成颗粒帘;同时,采用更换可替换内芯改变体积分数,在节约材料、降低成本的同时更好地调控体积分数,使得到的实验结果更加准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内芯安装块剖面图。
图3为图2中第二固定螺钉处的俯视剖面图。
图中:1、高压气瓶,2、高压段,3、爆破隔膜,4、气压段,5、圆变方过渡段,6、第一方管段,7、可视化测试段,8、颗粒收集管段,9、第二方管段, 10、收集箱,11、第四压力传感器,12、第三压力传感器,13、门阀,14、颗粒储存室,15、第二压力传感器,16、第一压力传感器,17、第一固定螺钉, 18、可替换内芯,19、内芯安装块,20、第二固定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高气压段2、爆破隔膜3、气压段4、圆变方过渡段5、第一方管段6、可视化测试段7、第二方管段9和收集箱10;高压气瓶1的输出端依次经高气压段2、气压段4后与第一方管段6的入口端连接,高气压段2和气压段4端口之间设有爆破隔膜3,通过改变爆破隔膜厚度改变控制马赫数,气压段4和第一方管段6之间通过圆变方过渡段5连接,打开高压气瓶,使高气压段与气压段产生一定的气压比,通过爆破隔膜爆破的方式获得激波,激波依次经气压段4、圆变方过渡段5、第一方管段6、可视化测试段7和第二方管段9后进入收集箱10。
如图1所示,第一方管段6的出口端依次经可视化测试段7、第二方管段9 后与收集箱10连接,可视化测试段7顶端安装连接有存储有固体颗粒的颗粒储存释放组件,底端安装连接有竖直的颗粒收集管段8,颗粒收集管段8正下方设有动态称重天平,通过颗粒储存释放组件释放固体颗粒,固体颗粒受重力下落穿过可视化测试段7形成颗粒帘,再经颗粒收集管段8后落在动态称重天平上;第一方管段6上安装有沿轴向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压力传感器16与第二压力传感器15,第二方管段9上安装有沿轴向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三压力传感器12和第四压力传感器11。
如图2所示,颗粒储存释放组件包括内芯安装块19、可替换内芯18、颗粒储存室14和门阀13,内芯安装块19底端通过第一固定螺钉17固定安装在可视化测试段7顶端的端口处,内芯安装块19顶端和颗粒储存室14连接,颗粒储存室14中部安装有用于释放颗粒的门阀13,未打开门阀前颗粒均置于颗粒储存室14上部并被门阀13承托;内芯安装块19内安装可替换内芯18,内芯安装块 19内壁顶端与可替换内芯18顶端为坡度相同的斗状结构,斗状结构的大端与颗粒储存室14内孔相接并且尺寸相同,可替换内芯18通过第二固定螺钉20固定在替芯安装块19内部,可替换内芯18内部开有用于颗粒通过的狭长缝隙。颗粒收集管段8安装在内芯安装块19中心通孔正下方对应的可视化测试段7底端端口处。
具体实施的门阀13为一块板,抽出门阀13即使得颗粒储存室14内的颗粒下落,经内芯安装块19喇叭口后进入可替换内芯18中心缝隙,在落到可视化测试段7中。
本实用新型同时利用可视化测试段前后固定的压力传感器得到激波的衰减情况,结合高速摄影仪和纹影仪对激波与稠密颗粒帘相互作用时的颗粒帘进行高速纹影拍摄,观察和分析激波反射与透射、颗粒帘厚度变化等行为和规律。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具体实施工作过程如下:
通过爆破隔膜3爆破的方式产生激波,激波依次经气压段4、圆变方过渡段 5、第一方管段6、可视化测试段7和第二方管段9后进入收集箱10,颗粒储存器装入颗粒,门阀打开通过颗粒储存释放组件释放固体颗粒,颗粒通过测试段入口通道进入激波管,固体颗粒依靠重力下落产生颗粒帘,下落依次穿过可视化测试段7、颗粒收集管段8后落在动态称重天平上。
通道内安装可替换式内芯,用于控制颗粒帘厚度,使用高速摄影仪对可视化测试段进行高速摄影,测得颗粒帘厚度、宽度及下落速度,结合颗粒收集管段底部的动态称重天平,确定颗粒帘的初始体积分数。
利用不同厚度的爆破隔膜获得不同的压力比,通过破膜方式得到的激波穿过气压段和第一方管段,经过第一、二压力传感器,可得到准确的激波马赫数。
使用缝隙厚度为2、4、6mm的可替换内芯18进行实验不同材质的颗粒的激波与颗粒群相互作用的实验,得到不同体积分数及颗粒帘厚度条件下颗粒与激波的相互作用结果。在可视化测试段与颗粒帘相互作用时,利用纹影仪得到激波与稠密颗粒连相互作用的影像,使用高速摄影仪记录。
激波与穿过颗粒帘继续向前运动,经过第三、四压力传感器,得到另一组马赫数,最终到达收集箱。在可视化测试段,激波经过可视化测试段7时和颗粒发生碰撞,使用纹影仪将可视化测试段7处激波和颗粒碰撞产生的激波-颗粒相互作用和颗粒-颗粒相互作用反映成影像,同时用高速摄影仪记录影像。截取三个实验阶段不同时刻的图像不并且通过四个压力传感器采集压力数据。
然后通过前后压力传感器得到的数据获得激波马赫数的衰减变化。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能够用于观察和分析激波反射与透射、颗粒帘厚度变化等行为和规律的实验,采用更换可替换内芯改变体积分数,在节约材料、降低成本的同时更好地调控体积分数,使得到的实验结果更加准确。

Claims (4)

1.一种气固两相激波管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高气压段(2)、爆破隔膜(3)、气压段(4)、圆变方过渡段(5)、第一方管段(6)、可视化测试段(7)、第二方管段(9)和收集箱(10);高压气瓶(1)的输出端依次经高气压段(2)、气压段(4)后与第一方管段(6)的入口端连接,高气压段(2)和气压段(4)端口之间设有爆破隔膜(3),气压段(4)和第一方管段(6)之间通过圆变方过渡段(5)连接,打开高压气瓶(1)使高气压段(2)与气压段(4)存在气压比,通过爆破隔膜(3)爆破方式产生激波,激波依次经气压段(4)、圆变方过渡段(5)、第一方管段(6)、可视化测试段(7)和第二方管段(9)后进入收集箱(10);
第一方管段(6)的出口端依次经可视化测试段(7)、第二方管段(9)后与收集箱(10)连接,可视化测试段(7)顶端安装连接有存储有固体颗粒的颗粒储存释放组件,底端安装连接有竖直的颗粒收集管段(8),颗粒收集管段(8)正下方设有动态称重天平,通过颗粒储存释放组件释放固体颗粒,固体颗粒受重力下落穿过可视化测试段(7)形成颗粒帘,再经颗粒收集管段(8)后落在动态称重天平上;第一方管段(6)上安装有沿轴向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压力传感器(16)与第二压力传感器(15),第二方管段(9)上安装有沿轴向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三压力传感器(12)和第四压力传感器(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固两相激波管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颗粒储存释放组件包括内芯安装块(19)、可替换内芯(18)、颗粒储存室(14)和门阀(13),内芯安装块(19)底端通过第一固定螺钉(17)固定安装在可视化测试段(7)顶端的端口处,内芯安装块(19)顶端和颗粒储存室(14)连接,颗粒储存室(14)中部安装有用于控制颗粒释放的门阀(13);内芯安装块(19)开有中心通槽,中心通槽的上部为喇叭口结构,可替换内芯(18)通过第二固定螺钉(20)固定安装在内芯安装块(19)中心通槽中,可替换内芯(18)中间开有用于颗粒通过的狭长缝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固两相激波管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替换内芯(18)狭长缝隙的宽度范围为2~10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固两相激波管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视化测试段(7)的侧壁采用透明材质。
CN201621365317.6U 2016-12-13 2016-12-13 一种气固两相激波管实验装置 Active CN2064107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65317.6U CN206410701U (zh) 2016-12-13 2016-12-13 一种气固两相激波管实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65317.6U CN206410701U (zh) 2016-12-13 2016-12-13 一种气固两相激波管实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10701U true CN206410701U (zh) 2017-08-15

Family

ID=595514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65317.6U Active CN206410701U (zh) 2016-12-13 2016-12-13 一种气固两相激波管实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1070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40102A (zh) * 2016-12-13 2017-06-13 浙江理工大学 气固两相激波管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
CN108492702A (zh) * 2018-05-15 2018-09-04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高速云雾模拟系统
CN108593520A (zh) * 2018-05-07 2018-09-28 河南工程学院 一种空气环境下电脉冲煤岩致裂增渗实验系统及实验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40102A (zh) * 2016-12-13 2017-06-13 浙江理工大学 气固两相激波管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
CN106840102B (zh) * 2016-12-13 2022-12-27 浙江理工大学 气固两相激波管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
CN108593520A (zh) * 2018-05-07 2018-09-28 河南工程学院 一种空气环境下电脉冲煤岩致裂增渗实验系统及实验方法
CN108492702A (zh) * 2018-05-15 2018-09-04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高速云雾模拟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410701U (zh) 一种气固两相激波管实验装置
Theofanous et al. The dynamics of dense particle clouds subjected to shock waves. Part 1. Experiments and scaling laws
CN106840102B (zh) 气固两相激波管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
Ko et al. Analysis of flow distribution from high-speed flow actuator using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and digital speckle tomography
CN108645761A (zh) 测试粉尘颗粒运动特征及参数的可视化系统及方法
CN110715788A (zh) 磁悬浮气固两相激波管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
CN112903484B (zh) 一种材料冲击强度测量装置
Holden et al. Review of Bas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s Conducted in the LENS Facilities in Hypersonic Flows
CN113324448B (zh) 一种弹药爆炸场风动压测试方法及装置
CN202693574U (zh) 用于多孔材料抑制瓦斯爆炸传播效果实验的模拟装置
CN107255607B (zh) 一种粉尘迁移实验装置与方法
CN105675202A (zh) 一种空间发动机羽流场真空微差压测量系统
CN210834082U (zh) 一种磁悬浮气固两相激波管实验装置
Murray et al. Measurements of store separation dynamics
CN103616250B (zh) 工业建筑结构与部件防爆、泄压与抑爆性能评价装置及方法
Zbrowski et al. Mechatronic system for impact tests for aero structures
Opalski et al. Detonation driven ejector exhaust flow characterization using planar DPIV
Feier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NASA Glenn Propulsion Systems Laboratory
CN212111229U (zh) 一种粉尘二次爆炸实验装置
Russo et al. Laser velocimeter method for the inertial sizing of airborne particles
CN109352535A (zh) 一种基于光电管的抛丸器丸料抛射测速度测试方法及装置
Singh et al. Measurements of the impact forces of shed ice striking a surface
CN211292461U (zh) 箱式沙层采集分离装置
Gonzalez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tumbling behavior and pressure evolution of several API projectiles in a hydrodynamic ram environment
Bewick et al. Fragment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Shock Tubes. Part 1: First Test Series in a Small-Diameter Shock Tub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