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10402U - 冷柜 - Google Patents

冷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10402U
CN206410402U CN201621411730.1U CN201621411730U CN206410402U CN 206410402 U CN206410402 U CN 206410402U CN 201621411730 U CN201621411730 U CN 201621411730U CN 206410402 U CN206410402 U CN 2064104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cylinder
refrigeration
evaporator
sensing pro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41173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浩
李扬
邓向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Hual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41173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104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104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1040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柜,冷柜包括:冷藏筒,冷藏筒上设有加热丝、第一感温探头;冷冻筒,冷冻筒上设有第二感温探头;制冷组件,包括压缩机、冷凝器、毛细管和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毛细管和蒸发器依次相连形成制冷回路,蒸发器包括冷藏蒸发器和冷冻蒸发器,冷藏蒸发器设置在冷藏筒上,冷冻蒸发器设置在冷冻筒上;电控板,电控板分别与第一感温探头、第二感温探头、加热丝以及压缩机相连,电控板根据第一感温探头控制加热丝的开断,且电控板根据第二感温探头控制压缩机的启停。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冷柜,可以实现对冷冻筒温度的准确控制,从而能够更加精准地控制冷柜的温度。

Description

冷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冷柜。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在双温冷藏冷冻冷柜的设计中,通过简单的单系统延长冷冻绕管蒸发器长度至冷藏筒壁上达到冷藏制冷的目的,同时在冷藏筒壁上增加加热丝通过手工开停来防止冷藏过零。然而,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消费者需要电子控温产品来精确控制冷藏冷冻的温度。常用的解决方式是在电子冷柜及冰箱的设计中,通过双系统来解决精确控温的问题,由冷冻冷藏感温探头通过电磁阀来分别控制冷藏冷冻毛细管的喷发状态来解决精确控温的问题。单通过更改系统需要增加冷藏蒸发器及毛细管,增加电磁阀。系统方案需要推翻重新来过,成本问题是不可估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冷柜,所述冷柜可以实现对冷柜温度的精确控制、成本降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柜,包括:冷藏筒,所述冷藏筒上设有加热丝、第一感温探头;冷冻筒,所述冷冻筒上设有第二感温探头;制冷组件,所述制冷组件包括压缩机、冷凝器、毛细管和蒸发器,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毛细管和所述蒸发器依次相连形成制冷回路,所述蒸发器包括冷藏蒸发器和冷冻蒸发器,所述冷藏蒸发器设置在所述冷藏筒上,所述冷冻蒸发器设置在所述冷冻筒上;电控板,所述电控板分别与所述第一感温探头、所述第二感温探头、所述加热丝以及所述压缩机相连,所述电控板根据所述第一感温探头控制所述加热丝的开断,且所述电控板根据所述第二感温探头控制所述压缩机的启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柜,通过电控板使得可以根据第一感温探头控制加热丝的开断,这样有利于实现对冷藏筒温度的准确控制;而且电控板可以根据第二感温探头控制压缩机的启停,如此,可以实现对冷冻筒温度的准确控制,从而能够更加精准地控制冷柜的温度。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冷柜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感温探头设置在所述冷藏筒的前侧壁上,且所述加热丝设置在所述冷藏筒的左侧壁、右侧壁和后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丝环绕所述冷藏筒的周向延伸,且所述加热丝为从所述冷藏筒的左侧壁的外表面、越过所述冷藏筒的后侧壁的外表面、延伸到所述冷藏筒的右侧壁的外表面的U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热丝和所述第一感温探头均设在所述冷藏筒高度的四分之一至四分之三之间,所述第一感温探头的设置位置与所述加热丝的设置位置在所述冷藏筒的高度方向上相对或错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蒸发器缠绕于所述冷冻筒和所述冷藏筒的外周面上,所述蒸发器缠绕在所述冷冻筒外周面的一部分形成所述冷冻蒸发器,所述蒸发器缠绕在所述冷藏筒外周面的一部分形成所述冷藏蒸发器。
进一步地,所述冷藏筒和所述冷冻筒并排布置,所述蒸发器环绕所述冷冻筒从所述冷冻筒的下部缠绕到所述冷冻筒的上部,且所述蒸发器中高度邻近所述冷藏筒顶部高度的一部分缠绕所述冷冻筒和所述冷藏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冷藏蒸发器位于所述冷藏筒的上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控板包括依次相连的感温信号接收模块、信号处理模块以及控制信号发送模块,所述感温信号接收模块与所述第一感温探头相连以接收所述第一感温探头检测获得的所述冷藏筒内的温度,所述信号处理模块与所述感温信号接收模块相连以比较所述冷藏筒内的温度与接通温度和断开温度,控制信号发送模块与所述加热丝相连以在所述冷藏筒内的温度不大于接通温度时控制所述加热丝开启、在所述冷藏筒内的温度不小于断开温度时断开所述加热丝,其中,所述接通温度不大于所述冷藏筒的设定温度,所述断开温度大不小于所述冷藏筒的设定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电控板内置有所述冷藏筒的设定温度与所述接通温度和所述断开温度的对照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柜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冷柜100,
冷藏筒1,加热丝11,第一感温探头12,
冷冻筒2,第二感温探头21,
制冷组件3,压缩机31,冷凝器32,毛细管33,蒸发器34,冷藏蒸发器341,冷冻蒸发器342,电控板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现有技术无法通过单系统解决冷藏冷冻双温柜精确控温;电子产品增加为双系统增加冷藏蒸发器及电磁阀成本大幅增加;冷藏经常出现过零或温度过高的问题;加热丝手工控制不确定因数太多。
下面结合图1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柜100。
参照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柜100,包括:冷藏筒1、冷冻筒2、制冷组件3以及电控板4。
具体而言,冷藏筒1上设有加热丝11和第一感温探头12,第一感温探头12可以用于检测冷藏筒1的温度。冷冻筒2上设有第二感温探头21,第二感温探头21可以用于检测冷冻筒2的温度。
制冷组件3包括压缩机31、冷凝器32、毛细管33和蒸发器34,压缩机31、冷凝器32、毛细管33和蒸发器34依次相连形成制冷回路,蒸发器34包括冷藏蒸发器341和冷冻蒸发器342,冷藏蒸发器341设置在冷藏筒1上,冷冻蒸发器342设置在冷冻筒2上。由此,使得低温的冷凝“液”体通过蒸发器34,与外界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气”化吸热,达到制冷的效果。
电控板4分别与第一感温探头12、第二感温探头21、加热丝11以及压缩机31相连,电控板4根据第一感温探头12控制加热丝11的开断,这样有利于实现对冷藏筒1温度的准确控制;而且电控板4根据第二感温探头21控制压缩机31的启停,如此,可以实现对冷冻筒2温度的准确控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柜100,通过电控板4使得可以根据第一感温探头12控制加热丝11的开断,这样有利于实现对冷藏筒1温度的准确控制;而且电控板4可以根据第二感温探头21控制压缩机31的启停,如此,可以实现对冷冻筒2温度的准确控制,从而能够更加精准地控制冷柜100的温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第一感温探头12可以设置在冷藏筒1的前侧壁上,且加热丝11设置在冷藏筒1的左侧壁、右侧壁和后侧壁上。也就是说,在在冷藏筒1的左侧壁、右侧壁和后侧壁上均设有加热丝11,加热丝11可以贴附在冷藏筒1的左侧壁、右侧壁和后侧壁上,在冷藏筒1的前侧壁上可以设有第一感温探头12,由于电控板4可以根据第一感温探头12控制加热丝11的开断,这样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对冷藏筒1温度的准确控制。
例如,冷藏筒1可以呈方形或圆形等,可以理解的是,这里的左侧壁、右侧壁、前侧壁和后侧壁是相对方位而言。
进一步地,加热丝11可以环绕冷藏筒1的周向延伸,且加热丝11为从冷藏筒1的左侧壁的外表面、越过冷藏筒1的后侧壁的外表面、延伸到冷藏筒1的右侧壁的外表面的U形。由此,通过环绕冷藏筒1的周向设置加热丝11,可以为自动实现对冷藏筒1温度的精准控制提供有利条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加热丝11和第一感温探头12均可设在冷藏筒1高度的四分之一至四分之三之间。换言之,加热丝11可以设在冷藏筒1高度的四分之一至四分之三之间的某一位置,第一感温探头12也可以设在冷藏筒1高度的四分之一至四分之三之间的某一位置。这样可以防止加热丝11因设置位置过高或过低而产生的安全隐患,从而提高冷柜100的使用性能。
例如,加热丝11和第一感温探头12均设在冷藏筒1高度的四分之一位置、或加热丝11和第一感温探头12均设在冷藏筒1高度的三分之一位置、或加热丝11和第一感温探头12均设在冷藏筒1高度的二分之一位置或加热丝11和第一感温探头12均设在冷藏筒1高度的四分之三位置。
第一感温探头12的设置位置与加热丝11的设置位置在冷藏筒1的高度方向上可以相对或错开。也就是说,第一感温探头12的设置位置与加热丝11的设置位置可以在冷藏筒1的同一高度方向,也可以是第一感温探头12的设置位置稍高于加热丝11的设置位置,或者第一感温探头12的设置位置稍低于于加热丝11的设置位置。加热丝11和第一感温探头12在冷藏筒1上的具体设置位置和设置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应性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冷藏筒1可以包括内胆和设在所述内胆外侧的发泡层,加热丝11可以贴附在所述内胆的外周壁上,加热丝11位于所述内胆的外周壁与所述发泡层之间。
其中,第一感温探头12可以设在所述前侧壁的中心位置。在冷藏筒1的所述前侧壁的中心点位置增加,多次测试以确定第一感温探头12的较好安装位置。这样能够为精确控制整个冷藏筒1温度提供有利条件。
结合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蒸发器34缠绕于冷冻筒2和冷藏筒1的外周面上,蒸发器34缠绕在冷冻筒2外周面的一部分形成冷冻蒸发器342,蒸发器34缠绕在冷藏筒1外周面的一部分形成冷藏蒸发器341。由此,通过蒸发器34可以更好地实现对冷冻筒2和冷藏筒1温度的有效控制。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冷藏筒1和冷冻筒2并排布置,蒸发器34环绕冷冻筒2从冷冻筒2的下部缠绕到冷冻筒2的上部,这样使得蒸发器34在冷冻筒2上具有较大的蒸发面积,从而更好地实现对冷冻筒2温度的调节。而且蒸发器34中高度邻近冷藏筒1顶部高度的一部分缠绕冷冻筒2和冷藏筒1。由此,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增加了缠绕在冷藏筒1外的蒸发面积,从而能够更好地控制冷藏筒1的温度。
例如,现有技术中,冷藏筒1外的蒸发管通常为一根,本专利将冷藏筒1外的蒸发管设置为多根,这样可以增加缠绕在冷藏筒1外的蒸发面积,更好地实现对冷藏筒1温度的控制。
参照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冷藏蒸发器341可以位于冷藏筒1的上部。由此,有利于冷气向下流动,从而更好地实现对冷藏筒1温度的调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电控板4包括依次相连的感温信号接收模块、信号处理模块以及控制信号发送模块,所述感温信号接收模块与第一感温探头12相连以接收第一感温探头12检测获得的冷藏筒1内的温度,所述信号处理模块与所述感温信号接收模块相连以比较冷藏筒1内的温度与接通温度和断开温度,控制信号发送模块与加热丝11相连以在冷藏筒1内的温度不大于接通温度时控制加热丝11开启、在冷藏筒1内的温度不小于断开温度时断开加热丝11。其中,所述接通温度不大于冷藏筒1的设定温度,所述断开温度大不小于冷藏筒1的设定温度。由此,通过所述电控板可以更好地实现对冷柜100温度的精准控制。
加热丝11的工作程序:当冷藏筒1内的第一感温探头12检测的冷藏筒1内的温度不大于所述接通温度时,控制加热丝11开启;当冷藏筒1内的第一感温探头12检测的冷藏筒1内的温度不小于所述断开温度时,控制加热丝11断开。
进一步地,参照表1,电控板4可以内置有冷藏筒1的设定温度与所述接通温度和所述断开温度的对照表。由此,可以更加精准的控制冷藏筒1的温度,控制方便。
其中,具体箱体开停点可根据测试来调节,表1以BCD-186DKEV(型号)为例进行说明,单位为℃。
表1冷藏筒的设定温度与接通温度和断开温度的对照表(部分)
工作原理说明:
最暖档:当冷冻档位为-12℃时,冷冻维持温度-12℃左右,冷藏加热丝不工作能够达到1℃。若冷藏档位往上调时,加热丝开始工作,达到温度点要求。其它档位如上述档位工作。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冷柜100,冷柜100属于单系统电子冷柜,能够实现冷藏温度与冷冻温度的精确控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柜100,在基本不改变原系统方案的基础上,首先通过首先加大冷藏蒸发器341的面积(能够达到在所需气候类型最高环温冷藏要求,本专利是由一根冷藏蒸发管增加为多根例如两根、三根等),然后确定冷藏筒1内加热丝11的位置,最后在冷藏筒1的外壁合适位增加第一感温探头12来自动控制加热丝11的开停。通过上述方法来达到单系统电子冷柜精确控制冷藏冷冻温度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单系统双温冷柜制冷系统蒸发器同时加入电控模块精确控制冷藏冷冻温度,设计一种单系统精确控制双温柜温的冷柜。本实用新型用最少的成本,最简单的方法解决简单单系统机械改电子方案,解决了单系统冷柜冷藏不受控的缺点。保证了电子冷柜的卖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单系统冷柜机械改电子对冷藏温度的精确控制。简易单系统冷柜冷藏温度无法保证,导致食品冻坏或霉变。单系统改为双系统需要增加电磁阀等部件,系统需重新设计。加大冷藏蒸发器的面积(能够达到在所需气候类型最高环温冷藏要求)。在冷藏筒壁合适位增加感温探头来控制加热丝的开停。在冷藏筒壁合适位增加感温探头来控制加热丝的开停。
单系统冷柜绕管蒸发器为延长距口框部的第2根管,现在通过延长第2,3根管已达到上述目的,通过实验能满足T型气候类型43℃储温的要求。即冷冻温度区间为-12至-24,当冷冻档位为-12时,冷藏也能达到1℃。
确定冷藏筒1内加热丝11的位置:将冷藏筒1的壁沿高度方向分为4份,在加热丝11贴在距底部一份的位置(除去前侧壁,三面平行粘贴)。太靠口框与离蒸发管太近,靠底部时加热丝工作时底部会过热。冷藏筒1的壁合适位增加第一感温探头12。在冷藏筒1前中心点位增加,多次测试。能精确控制整个冷藏筒1温度。
优化单系统双温冷柜制冷系统冷藏部分(由一根蒸发管改为多根);确定冷藏加热丝及感温探头最佳贴覆位置;确定最佳的程序来自动控制冷藏温度(可有主控板调节),同时满足冷冻要求。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9)

1.一种冷柜,其特征在于,包括:
冷藏筒,所述冷藏筒上设有加热丝、第一感温探头;
冷冻筒,所述冷冻筒上设有第二感温探头;
制冷组件,所述制冷组件包括压缩机、冷凝器、毛细管和蒸发器,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毛细管和所述蒸发器依次相连形成制冷回路,所述蒸发器包括冷藏蒸发器和冷冻蒸发器,所述冷藏蒸发器设置在所述冷藏筒上,所述冷冻蒸发器设置在所述冷冻筒上;
电控板,所述电控板分别与所述第一感温探头、所述第二感温探头、所述加热丝以及所述压缩机相连,所述电控板根据所述第一感温探头控制所述加热丝的开断,且所述电控板根据所述第二感温探头控制所述压缩机的启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温探头设置在所述冷藏筒的前侧壁上,且所述加热丝设置在所述冷藏筒的左侧壁、右侧壁和后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丝环绕所述冷藏筒的周向延伸,且所述加热丝为从所述冷藏筒的左侧壁的外表面、越过所述冷藏筒的后侧壁的外表面、延伸到所述冷藏筒的右侧壁的外表面的U形。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丝和所述第一感温探头均设在所述冷藏筒高度的四分之一至四分之三之间,所述第一感温探头的设置位置与所述加热丝的设置位置在所述冷藏筒的高度方向上相对或错开。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缠绕于所述冷冻筒和所述冷藏筒的外周面上,所述蒸发器缠绕在所述冷冻筒外周面的一部分形成所述冷冻蒸发器,所述蒸发器缠绕在所述冷藏筒外周面的一部分形成所述冷藏蒸发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冷藏筒和所述冷冻筒并排布置,所述蒸发器环绕所述冷冻筒从所述冷冻筒的下部缠绕到所述冷冻筒的上部,且所述蒸发器中高度邻近所述冷藏筒顶部高度的一部分缠绕所述冷冻筒和所述冷藏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冷藏蒸发器位于所述冷藏筒的上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板包括依次相连的感温信号接收模块、信号处理模块以及控制信号发送模块,所述感温信号接收模块与所述第一感温探头相连以接收所述第一感温探头检测获得的所述冷藏筒内的温度,所述信号处理模块与所述感温信号接收模块相连以比较所述冷藏筒内的温度与接通温度和断开温度,控制信号发送模块与所述加热丝相连以在所述冷藏筒内的温度不大于接通温度时控制所述加热丝开启、在所述冷藏筒内的温度不小于断开温度时断开所述加热丝,
其中,所述接通温度不大于所述冷藏筒的设定温度,所述断开温度大不小于所述冷藏筒的设定温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板内置有所述冷藏筒的设定温度与所述接通温度和所述断开温度的对照表。
CN201621411730.1U 2016-12-21 2016-12-21 冷柜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4104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11730.1U CN206410402U (zh) 2016-12-21 2016-12-21 冷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11730.1U CN206410402U (zh) 2016-12-21 2016-12-21 冷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10402U true CN206410402U (zh) 2017-08-15

Family

ID=595511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411730.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410402U (zh) 2016-12-21 2016-12-21 冷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104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406805A (en) Tandem refrigeration system
CN103900339B (zh) 一种风冷冰箱的控制方法
CN107421200B (zh) 一种风冷冰箱化霜控制方法
CN105222459B (zh) 冰箱
CN109764607A (zh) 冰箱的控制方法
CN106123205B (zh) 移动式空调器及其冷媒泄漏检测方法
WO1995013510A9 (en) Tandem refrigeration system
CN105164478B (zh) 冷却装置
CN107726698A (zh) 一种单系统三控温制冷冰箱及其制冷控制方法
CN108759247A (zh) 一种具有深冷功能的双系统风冷冰箱及其制冷控制方法
CN109269189A (zh) 一种两用冰箱
CN108151348A (zh) 一种用于单一空间制冷的双压缩机制冷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3134227B (zh) 制冷循环系统和具有其的单系统风直冷冰箱
CN103574959A (zh) 双温冷柜的制冷系统及双温冷柜
CN108120210B (zh) 三系统冰箱的除霜控制方法、系统及冰箱
CN108955036A (zh) 一种卧式无霜双温风冷冷柜
WO2016101672A1 (zh) 一种冰箱与冰箱的运行控制方法
US20090178418A1 (en) Refrigerator and/or freezer
CN106440446A (zh) 一种多温区制冷控制方法及系统
CN206989555U (zh) 一种新型风冷冰箱
CN206410402U (zh) 冷柜
CN209013566U (zh) 一种卧式无霜双温风冷冷柜
CN203396183U (zh) 制冷系统和具有该制冷系统的冰箱
CN113915849B (zh) 冰箱节能控制方法
CN206648384U (zh) 一种冷藏火化棺的低温制冷系统和冷藏火化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15

Termination date: 2021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