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97879U - 终端的外壳组件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终端的外壳组件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97879U
CN206397879U CN201720070504.XU CN201720070504U CN206397879U CN 206397879 U CN206397879 U CN 206397879U CN 201720070504 U CN201720070504 U CN 201720070504U CN 206397879 U CN206397879 U CN 2063978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assembly
sliding channel
terminal
assembly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07050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家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07050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978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978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97879U/zh
Priority to PCT/CN2017/105386 priority patent/WO2018133455A1/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终端的外壳组件及终端。外壳组件包括壳体、驱动组件、锁止组件和弹性组件。驱动组件设在壳体上,锁止组件上设有卡合脚,驱动组件与锁止组件连接以驱动锁止组件在锁止状态和释放状态之间切换,弹性组件的一端具有卡合槽,当锁止组件处于锁止状态时,卡合槽与卡合脚卡接以将弹性组件限定在壳体内;当锁止组件处于释放状态时,卡合槽脱离卡合脚,部分弹性组件伸出至壳体外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终端的外壳组件,通过使锁止组件的卡合脚与弹性组件的卡合槽配合,可以利用锁止组件控制弹性组件的位置,进而当外壳组件与其他障碍物发生碰撞时,弹性组件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从而可以有效地提升外壳组件的防撞能力。

Description

终端的外壳组件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终端的外壳组件及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智能终端设备(如手机)已经逐渐成为每个人必不可少的通讯和娱乐工具,现今流行的智能手机为了迎合消费者和增加美感,屏幕越来越大。手机跌落的事故时常发生,如何提升智能终端设备的防撞性能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终端的外壳组件,所述终端的外壳组件具有结构简单、防撞性能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具有如上所述的终端的外壳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终端的外壳组件,包括:壳体;和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在所述壳体上;锁止组件,所述锁止组件上设有卡合脚,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锁止组件连接以驱动所述锁止组件在锁止状态和释放状态之间切换;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的一端具有卡合槽,当所述锁止组件处于锁止状态时,所述卡合槽与所述卡合脚卡接以将所述弹性组件限定在所述壳体内;当所述锁止组件处于释放状态时,所述卡合槽脱离所述卡合脚,部分所述弹性组件伸出至所述壳体外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终端的外壳组件,通过使锁止组件的卡合脚与弹性组件的卡合槽配合,可以利用锁止组件控制弹性组件的位置,进而当外壳组件与其他障碍物发生碰撞时,弹性组件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从而可以有效地提升外壳组件的防撞能力。当终端跌落时,可以提升终端的抗撞击性能,降低撞击对终端1产生的损坏,保护终端内部的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具有滑动通道,所述弹性组件可移动地设在所述滑动通道内,所述滑动通道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锁止组件沿第二方向可移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当所述锁止组件处于锁止状态时,所述卡合脚伸入所述滑动通道内且与所述卡合槽卡接;当所述锁止组件处于释放状态时,所述卡合脚移出至所述滑动通道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滑动通道间隔开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一端敞开以与所述壳体外部连通,所述容纳槽内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滑动通道的靠近所述容纳槽敞开端的端部内具有缩颈部,
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可移动地设在所述滑动通道内的移动杆部,所述卡合槽设在所述移动杆部的一端,所述移动杆部的另一端穿设在所述缩颈部上,所述移动杆部上设有适于与所述缩颈部相抵的限位凸起;和帽体,所述帽体设在所述移动杆部的另一端,所述帽体和所述限位凸起分别位于所述缩颈部的两侧,当所述锁止组件处于所述锁止状态时,所述帽体遮挡所述容纳槽的敞开端以压缩所述第一弹性件并将其限定在所述容纳槽内;当所述锁止组件处于所述释放状态时,所述第一弹性件驱动所述帽体脱离所述壳体以使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缩颈部相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杆部包括:第一杆,所述第一杆设在所述滑动通道内,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卡合槽均设在所述第一杆上;第二杆,所述第二杆穿设在所述缩颈部上,所述第二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杆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帽体设在所述第二杆的另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中的一个上设有具有内螺纹的连接槽,另一个上设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锁止组件处于所述锁止状态时,所述帽体嵌设在所述壳体上,且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与所述帽体的端面平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槽为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外套在所述滑动通道上,所述第一弹性件为弹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具有与所述滑动通道间隔开的安装腔,所述壳体内设有用于连通所述滑动通道和所述安装腔的穿设通孔,所述安装腔内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有支撑通孔,所述卡合脚位于所述锁止组件的一端且穿设在所述穿设通孔内,所述锁止组件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支撑通孔后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止组件包括:锁止杆,所述锁止杆的一端被构造成所述卡合脚,所述锁止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支撑通孔后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所述锁止杆的周壁上设有锁止凸起;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夹设在所述锁止凸起与所述支撑架之间以常驱动所述锁止组件处于所述锁止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止凸起为沿所述锁止杆周向方向延伸的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的自由端朝向所述支撑架弯折形成翻边,所述翻边与所述锁止杆限定出支撑槽,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在所述锁止杆上且位于所述支撑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具有滑动通道,所述弹性组件可移动地设在所述滑动通道内,所述滑动通道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锁止组件沿第二方向可移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不相同且不垂直,当所述锁止组件处于锁止状态时,所述卡合脚伸入所述滑动通道内且与所述卡合槽卡接;当所述锁止组件处于释放状态时,所述卡合脚移出至所述滑动通道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合脚的自由端设有导引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和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传动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锁止组件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为凸轮机构且包括:凸轮,所述凸轮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所述凸轮上设有偏心部;枢转杆,所述枢转杆的中部与所述壳体可枢转地连接,所述枢转杆的一端与所述凸轮搭接,所述枢转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锁止组件可枢转地连接,当所述枢转杆的一端与所述偏心部搭接时,所述锁止组件处于所述释放状态;当所述枢转杆的一端与所述凸轮上除所述偏心部以外的部位搭接时,所述锁止组件处于所述锁止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为曲柄连杆机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为微马达。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终端,包括:如上所述的终端的外壳组件;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在所述外壳组件内,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以控制所述驱动组件的启动和停止;和用于检测终端处于跌落状态的传感器组件,所述传感器组件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当所述传感器组件检测到所述终端处于跌落状态时,所述驱动组件启动且驱动所述锁止组件处于释放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终端,通过使锁止组件的卡合脚与弹性组件的卡合槽配合,可以利用锁止组件控制弹性组件的位置,进而当外壳组件与其他障碍物发生碰撞时,弹性组件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从而可以有效地提升外壳组件的防撞能力。当终端跌落时,可以提升终端的抗撞击性能,降低撞击对终端1产生的损坏,保护终端内部的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还包括用于检测终端与障碍物之间距离的距离检测传感器,所述距离检测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当所述传感器组件检测到所述终端处于跌落状态、且所述距离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终端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小于预定值时,所述驱动组件启动且驱动所述锁止组件使其切换至释放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终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其中锁止组件处于锁止状态;
图3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2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终端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其中锁止组件处于释放状态;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终端的外壳组件的爆炸图;
图7是图6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锁止组件处于释放状态;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终端的控制流程图。
附图标记:
终端1,
外壳组件100,显示单元101,嵌入槽104,上表面102,指纹模组103,
壳体110,滑动通道111,缩颈部112,容纳槽113,敞开端116,
安装腔114,穿设通孔115,
第一弹性件120,
支撑架130,支撑通孔131,挂耳132,螺钉133,
缓冲组件200,
驱动组件210,驱动电机211,动力输出端211a,
传动组件212,
凸轮213,偏心部214,
枢转杆215,第一端215a,第二端215b,
第一销钉216,第二销钉217,
锁止组件220,锁止杆221,卡合脚222,导引面223,
锁止凸起224,翻边225,支撑槽226,
第二弹性件227,
弹性组件230,
移动杆部231,第一杆232,卡合槽233,限位凸起234,连接槽235,
第二杆236,外螺纹237,
帽体238,端面239,
控制器300,
传感器组件400,
距离检测传感器5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照图1-图9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终端1的外壳组件100及终端1。
如图1-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终端1的外壳组件100,包括壳体110和缓冲组件200。其中,缓冲组件200可以包括驱动组件210、锁止组件220和弹性组件230。
具体而言,驱动组件210可以设在壳体110上。锁止组件220上设有卡合脚222,弹性组件230的一端具有与卡合脚222相适配的卡合槽233,驱动组件210与锁止组件220连接以驱动锁止组件220在锁止状态和释放状态之间切换。当锁止组件220处于锁止状态时,卡合槽233与卡合脚222卡接以将弹性组件230限定在壳体110内;当锁止组件220处于释放状态时,卡合槽233脱离卡合脚222,部分弹性组件230伸出至壳体110外部。
需要说明的是,当弹性组件230为一组时,该弹性组件230上的部分可以伸出至至壳体110外部;当弹性组件230为多组时,多组中至少存在一组弹性组件230,该组弹性组件230上的部分可以伸出至至壳体110外部。
例如,如图2所示,图2中所示出的锁止组件220处于锁止状态,弹性组件230的卡合槽233与锁止组件220的卡合脚222卡接,且锁止组件220将弹性组件230限定在壳体110内部;如图5所示,图5中所示出的锁止组件220处于释放状态,弹性组件230的卡合槽233脱离锁止组件220的卡合脚222,部分弹性组件230伸出至壳体110外部。
需要说明的是,弹性组件230可以具有一定的弹性,当锁止组件220处于释放状态时,部分弹性组件230伸出至壳体110外部,此时当外壳组件100与其他障碍物发生碰撞时,弹性组件230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从而可以有效地提升壳体110的防撞能力,终端1在跌落时,可以提升终端1的抗撞击性能,保护终端1内部的部件,降低撞击对终端1产生的损坏。当需要将锁止组件220由释放状态切换至锁止状态时,可以按压位于壳体110外部的弹性组件230,使弹性组件230向壳体110内部移动,使卡合槽233与卡合脚222卡接连接,进而在卡合脚222和卡合槽233的配合下,锁止组件220可以位于锁止状态,此时弹性组件230被限定在壳体110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终端1的外壳组件100,通过使锁止组件220的卡合脚222与弹性组件230的卡合槽233配合,可以利用锁止组件220控制弹性组件230的位置,进而当外壳组件100与其他障碍物发生碰撞时,弹性组件230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从而可以有效地提升外壳组件100的防撞能力。当终端1跌落时,可以提升终端1的抗撞击性能,降低撞击对终端1产生的损坏,保护终端1内部的部件。
根据本实用新的一个型实施例,壳体110可以为金属壳体、陶瓷壳体或塑料壳体。由此可以增强壳体110结构强度,提升其防摔性能。
为了使卡合脚222与卡合槽233能够顺利地配合在一起,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3以及图5所示,壳体110内具有滑动通道111,弹性组件230可移动地设在滑动通道111内,滑动通道111沿第一方向延伸,锁止组件220沿第二方向可移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当所述锁止组件220处于锁止状态时,卡合脚222伸入所述滑动通道111内且与卡合槽233卡接;当锁止组件220处于释放状态时,卡合脚222移出至滑动通道111外。例如,如图2所示,第一方向可以为如图2所示的上下方向,即滑动通道111可以沿上下方向延伸,弹性组件230沿滑动通道111可以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第二方向可以为图2所示的左右方向(图2中的上下方向与左右方向垂直),即锁止组件220的运动路径可以沿左右方向延伸。当锁止组件220向左移动时,卡合脚222可以伸入到滑动通道111内,当锁止组件220向右移动时,卡合脚222可以移出至滑动通道111外部。
当锁止组件220向右移动且移出至滑动通道111外部时,此时卡合脚222脱离卡合槽233,锁止组件220处于释放状态,部分弹性组件230可以从滑动通道111内移出,以用于保护外壳组件100;当锁止组件220向左移动且移动至滑动通道111内、卡合脚222与卡合槽233卡接时,锁止组件220处于锁止状态,弹性组件230被限定在滑动通道111内。
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的位置关系并不限于垂直,只要其可使锁止组件220在锁止状态和释放状态之间可切换机壳,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不相同且不垂直。例如,弹性组件230移动地路径与锁止组件220移动地路径不相同、也不垂直。
进一步地,如图2、图3所示,壳体110上设有与滑动通道111间隔开的容纳槽113,容纳槽113的一端敞开以与壳体110外部连通,容纳槽113内设有第一弹性件120。滑动通道111的靠近容纳槽113敞开端116的端部内具有缩颈部112。例如,如图5所示,滑动通道111内靠近其上端的位置处设有缩颈部112。
如图2、图3所示,弹性组件230可以包括:帽体238和可移动地设在滑动通道111内的移动杆部231。其中,卡合槽233设在移动杆部231的一端,移动杆部231的另一端穿设在缩颈部112上,移动杆部231上设有适于与缩颈部112相抵的限位凸起234。帽体238的外周沿超出移动杆部231的外周壁,帽体238上超出移动杆部231的部分可以用于遮挡容纳槽113的敞开端116。帽体238设在移动杆部231的另一端,帽体238和限位凸起234分别位于缩颈部112的两侧,当锁止组件220处于锁止状态时,帽体238遮挡容纳槽113的敞开端116,且帽体238压缩第一弹性件120并且将第一弹性件120限定在容纳槽113内;当锁止组件220处于释放状态时,第一弹性件120驱动帽体238脱离壳体110以使限位凸起234与缩颈部112相抵。
可以理解的是,当卡合脚222与卡合槽233配合使锁止组件220处于锁止状态时,第一弹性件120具有常推动帽体238脱离壳体110的运动趋势,当卡合脚222脱离卡合槽233时,第一弹性件120推动帽体238脱离壳体110,同时帽体238带动移动杆部231在滑动通道111内移动以使部分移动杆部231移出到滑动通道111外部。为了防止移动杆部231移出至滑动通道111外部,滑动通道111内设有缩颈部112,移动杆部231上设有限位凸起234且限位凸起234常位于滑动通道111内,限位凸起234和帽体238分别位于缩颈部112的两侧,当移动杆部231移出到滑动通道111外部一定距离时,限位凸起234与缩颈部112相抵,限位凸起234位于滑动通道111内,且限位凸起234在第一弹性件120的作用下具有继续向滑动通道111外部滑动的趋势。
也就是说,第一弹性件120给移动杆部231一个向滑动通道111外部移动的作用力,而缩颈部112给移动杆部231一个止挡其向滑动通道111外部滑动的作用力,进而在第一弹性件120和缩颈部112共同作用下,可以使部分移动杆部231位于滑动通道111外部,以用于缓冲障碍物对外壳组件100的撞击。当外壳组件100受到障碍物的撞击时,由于移动杆部231的部分位于滑动通道111外部,外部障碍物可以先与移动杆部231、帽体238碰撞。在撞击力的作用下,移动杆部231将会向滑动通道111内移动,此时第一弹性件120可以起到缓冲撞击力的作用。
为方便理解,如图2、图3和图5所示,壳体110的上表面102上嵌设有显示单元101,容纳槽113、滑动通道111的上端均敞开。滑动通道111的靠近上端的内壁上具有缩颈部112,缩颈部112可以由滑动通道111的内壁向其内部凸出形成。如图2和图3所示,当锁止组件220处于锁止状态时,卡合脚222与卡合槽233配合,移动杆部231被限定在滑动通道111内,移动杆部231上的限位凸起234位于滑动通道111内且与缩颈部112具有一定的距离,帽体238嵌设在壳体110的显示单元101上且帽体238的端面239(上端面)与显示单元101的上表面102平齐,容纳槽113的敞开端116被帽体238的下表面遮挡住以将第一弹性件120压缩在容纳槽113内。此时第一弹性件120处于被压缩的状态,在第一弹性件120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帽体238具有向上移动的运动趋势,在卡合脚222的作用下,移动杆部231被限定在滑动通道111内。
如图5所示,当锁止组件220处于释放状态,卡合脚222脱离卡合槽233,即锁止组件220对移动杆部231不再具有力的作用,第一弹性件120的弹性力克服帽体238和移动杆部231的重力作用,推动帽体238和移动杆部231向上运动。当移动杆部231向上运动一定距离时,移动杆部231上的限位凸起234与缩颈部112止抵以止挡移动杆部231继续向上移动,也就是说,第一弹性件120给移动杆部231一个向上的作用力,缩颈部112给移动杆部231一个向下的作用力,在第一弹性件120和缩颈部112共同作用下,移动杆部231的部分位于滑动通道111外部且停止向上的运动。
当外壳组件100受到障碍物的撞击时,由于移动杆部231的部分位于滑动通道111外部,外部障碍物可以先与移动杆部231、帽体238碰撞。在撞击力的作用下,移动杆部231将会向下移动,此时第一弹性件120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3所示,移动杆部231可以包括第一杆232和第二杆236。其中,第一杆232设在滑动通道111内,限位凸起234与卡合槽233均设在第一杆232上,第二杆236穿设在缩颈部112上,第二杆236的一端与第一杆232可拆卸地连接,帽体238设在第二杆236的另一端。由此,便于将移动杆部231安装在壳体110上。例如,第二杆236可以从上向下穿过缩颈部112、第一杆232从下向上伸入到滑动通道111内,进而可以实现第一杆232和第二杆236的装配,通过螺纹配合可以将第一杆232和第二杆236连接以构造成移动杆部231。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第一杆232和第二杆236中的一个上设有具有内螺纹的连接槽235,另一个上设有与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237。也就是说,当第一杆232上设有具有内螺纹的连接槽235时,第二杆236上设有与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237;当第二杆236上设有具有内螺纹的连接槽235时,第一杆232上设有与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237。如图3所示,第一杆232的上端具有开口向上的连接槽235,连接槽235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第二杆236的下端具有外螺纹237,第二杆236的下端伸入到连接槽235内且与连接槽235螺纹配合连接。由此,可以简化移动杆部231的装配过程。
为了提升外壳组件100的整体性和外形美观性,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如图2、图3所示,当锁止组件220处于锁止状态时,帽体238嵌设在壳体110上,且壳体110的外表面与帽体238的端面239平齐。
在如图6所示的示例中,容纳槽113可以为环形槽,环形槽外套在滑动通道111上,第一弹性件120为弹簧。由此可以提升弹性组件230的稳定性,从而可以使更好地保护外壳组件100,降低撞击力对外壳组件100的损坏程度。
如图2、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壳体110内具有与滑动通道111间隔开的安装腔114,壳体110内设有用于连通滑动通道111和安装腔114的穿设通孔115,安装腔114内设有支撑架130,支撑架130上设有支撑通孔131,卡合脚222位于锁止组件220的一端且穿设在穿设通孔115内,锁止组件220的另一端穿过支撑通孔131后与驱动组件210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穿设通孔115和支撑通孔131用于限定锁止组件220的滑动路径,从而可以使锁止组件220上的卡合脚222顺利地与卡合槽233配合,进而可以使锁止组件220准确地在锁止状态和释放状态之间切换。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支撑架130可以与壳体110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螺钉133与壳体110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2、图4和图5所示,锁止组件220可以包括:锁止杆221和第二弹性件227。其中,锁止杆221的一端被构造成卡合脚222,锁止杆221的另一端穿过支撑通孔131后与驱动组件210连接,锁止杆221的周壁上设有锁止凸起224。需要说明的是,锁止杆221穿设在穿设通孔115和支撑通孔131上,即穿设通孔115和支撑通孔131共同限定出锁止杆221的运动路径,卡合脚222穿过穿设通孔115以与卡合槽233卡接,锁止杆221的另一端穿过支撑通孔131后与驱动组件210连接,驱动组件210可以驱动锁止杆221运动。例如,如图4所示,当驱动组件210驱动锁止杆221向右运动时,卡合脚222向右运动且卡合脚222脱离卡合槽233,此时锁止组件220处于释放状态;当驱动组件210驱动锁止杆221向左运动时,卡合脚222向左运动、且当卡合脚222与卡合槽233卡接时,锁止组件220处于锁止状态。
如图4所示,第二弹性件227夹设在锁止凸起224与支撑架130之间以常驱动锁止组件220处于锁止状态。当部分弹性组件230位于滑动通道111外部、弹性组件230的卡合槽233脱离锁止组件220的卡合脚222、且需要将弹性组件230限定在滑动通道111内并使锁止组件220处于锁止状态时,可以通过按压位于壳体110外部的弹性组件230使其移动到滑动通道111内,此时锁止杆221在第二弹性件227的驱动下将向滑动通道111内移动,当卡合槽233移动到与卡合脚222对应的位置处时,卡合脚222在第二弹性件227的驱动下滑入到卡合槽233内并且与卡合槽233卡合,即卡合脚222可以限定弹性组件230在滑动通道111内的运动,卡合槽233可以限定第二弹性件227对卡合脚222驱动运动。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弹性件227可以相当于复位件,其可以驱动锁止组件220恢复至锁止状态。
在如图4所示的示例中,锁止凸起224可以为沿锁止杆221周向方向延伸的环形凸起,环形凸起的自由端朝向支撑架130弯折形成翻边225,翻边225与锁止杆221限定出支撑槽226,第二弹性件227套设在锁止杆221上且位于支撑槽226内。由此可以利用支撑槽226将第二弹性件227稳定地限定在锁止凸起224和支撑架130之间,从而可以提升锁止组件220的运动稳定性。在如图3所示的示例中,卡合脚222的自由端设有导引面223,由此便于将卡合脚222引导至卡合槽233内。当弹性组件230从上向下移入到滑动通道111内时,卡合脚222的端部的靠近上方表面可以形成为导引面223,从而便于卡合脚222卡接至卡合槽233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4-图7所示,驱动组件210可以包括:驱动电机211和传动组件212。其中,传动组件212的一端与驱动电机211的动力输出端211a连接,传动组件212的另一端与锁止组件220连接。一般情况下,驱动电机211的动力输出端211a的运动是旋转运动,通过设置传动组件212,可以将转动转换成平移运动。由此,通过设置传动组件212便于使锁止组件220在锁止状态和释放状态之间切换。可选地,驱动组件210可以为微马达,微马达具有体积小、动力足、便于控制的优点,通过选用微马达,可以有效节省外壳组件100内部的空间,便于控制锁止组件220的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传动组件212可以为曲柄连杆机构。由此可以有效地将驱动电机211输出的转动转换成移动。需要说明的是,传动组件212的结构并不限于此,只要其可以实现锁止组件220在锁止状态和释放状态之间切换即可。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中,如图4-图7所示,传动组件212可以为凸轮213机构且包括凸轮213和枢转杆215。其中,凸轮213与驱动电机211连接,凸轮213上设有偏心部214,枢转杆215的中部与壳体110可枢转地连接,枢转杆215的一端与凸轮213搭接,枢转杆215的另一端与锁止组件220可枢转地连接,当枢转杆215的一端与偏心部214搭接时,锁止组件220处于释放状态;当枢转杆215的一端与凸轮213上除偏心部214以外的部位搭接时,锁止组件220处于锁止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枢转杆215具有第一端215a和第二端215b,第二端215b与凸轮213搭接,第一端215a与锁止组件220可枢转的连接,枢转杆215的中部与壳体110可枢转地连接,枢转杆215的第一端215a的摆动方向与其上第二端215b的摆动方向相反,即当枢转杆215的第一端215a向左(如图2、图5所示左侧方向)摆动时,枢转杆215的第二端215b将向右(如图2、图5所示右侧方向)摆动;当枢转杆215的第一端215a向右(如图2、图5所示右侧方向)摆动时,枢转杆215的第二端215b将向左(如图2、图5所示左侧方向)摆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为了方便使壳体110与枢转杆215连接,枢转杆215可以设在安装腔114内,支撑杆上设有挂耳132,枢转杆215可枢转地设在挂耳132上。进一步地,为方便枢转杆215与锁止组件220、挂耳132连接,枢转杆215的第一端215a与锁止组件220(例如锁止杆221)可以通过第一销钉216可枢转地连接(即第一销钉216穿设在枢转杆215的第一端215a和锁止组件220上),枢转杆215的中部与挂耳132可以通过第二销钉217可枢转地连接(第二销钉217穿设在枢转杆215的中部和挂耳132上)。
下面参照图1-图8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终端1的外壳组件100。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仅是示例性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制。
如图1、图8所示,外壳组件100可以包括壳体110和多组缓冲组件200。其中,多组缓冲组件200可以分布在壳体110的拐角处,当外壳组件100跌落时,壳体110的拐角时常为最先接触障碍物的部位,将缓冲组件200设置在壳体110的拐角处,可以有效地保护壳体110,降低撞击对外壳组件100的损坏。
如图2、图5和图6所示,壳体110的上表面102上嵌设有显示组件,显示组件在设有缓冲组件200的位置处开设有嵌入槽104。壳体110上设有滑动通道111、安装腔114和容纳槽113。其中,滑动通道111沿上下方向贯通壳体110,滑动通道111的上端的内壁上设有缩颈部112,缩颈部112可以为由滑动通道111的内壁向滑动通道111内部凸起形成的凸起部(即滑动通道111在缩颈部112处的横截面积小于滑动通道111内其余部位处的横截面积),滑动通道111与嵌入槽104连通。容纳槽113形成为环状且外套在滑动通道111上,容纳槽113与嵌入槽104连通。安装腔114与滑动通道111和容纳槽113均间隔开,且安装腔114与滑动通道111通过穿设通孔115连通。
如图2、图5所示,缓冲组件200可以包括驱动组件210、锁止组件220和弹性组件230。其中,弹性组件230可滑动地设在滑动通道111内,驱动组件210和锁止组件220均设在安装腔114内。如图4-图7所示,安装腔114内设有支撑架130,支撑架130呈板状且可以通过螺钉133固设在安装腔114内,螺钉133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如图7所示,支撑架130通过两个螺钉133固定在壳体110上。支撑架130的下端设有支撑通孔131,支撑通孔131与穿设通孔115相对且支撑通孔131与穿设通孔115共同限定出锁止组件220的滑动路径。支撑架130上设有挂耳132,挂耳132凸出于板状支撑架130的表面。
如图2、图3所示,弹性组件230可以包括:帽体238和可移动地设在滑动通道111内的移动杆部231。其中,帽体238可以嵌入至嵌入槽104内,当帽体238嵌入至嵌入槽104内部时,帽体238的端面239与显示单元101的上表面102平齐。帽体238设在移动杆部231的上端,帽体238的外周沿超出移动杆部231的外周壁,帽体238上超出移动杆部231的部分可以用于遮挡容纳槽113的敞开端116。容纳槽113内设有第一弹性件120,帽体238可以遮挡容纳槽113的敞开端116以将第一弹性件120压缩并将其限定在容纳槽113内,第一弹性件120具有常推动帽体238脱离壳体110的运动趋势。
如图3所示,移动杆部231可以包括第一杆232和第二杆236。其中,第一杆232设在滑动通道111内,第一杆232上设有限位凸起234和卡合槽233,第一杆232的上端还具有开口向上的连接槽235,连接槽235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第二杆236穿设在缩颈部112上,帽体238设在第二杆236的上端,帽体238和限位凸起234分别位于缩颈部112的两侧。第二杆236的下端具有外螺纹237,第二杆236的下端伸入到连接槽235内且与连接槽235螺纹配合连接。在装配时,第二杆236可以从上向下穿过缩颈部112、第一杆232从下向上伸入到滑动通道111内,进而可以实现第一杆232和第二杆236的装配,通过螺纹配合可以将第一杆232和第二杆236连接以构造成移动杆部231。
如图2、图4和图5所示,锁止组件220可以在锁止状态和释放状态之间切换且包括:锁止杆221和第二弹性件227。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弹性件120和第二弹性件227均可以为弹簧。其中,锁止杆221的左端穿设在穿设通孔115内,且锁止杆221的左端被构造成与卡合槽233相适配的卡合脚222。如图3所示,卡合脚222的自由端设有导引面223,由此便于将卡合脚222引导至卡合槽233内。当弹性组件230从上向下移入到滑动通道111内时,卡合脚222的端部的靠近上方表面可以形成为导引面223,从而便于卡合脚222卡接至卡合槽233内。
当卡合脚222与卡合槽233配合时,锁止组件220处于锁止状态;当卡合脚222脱离卡合槽233时,锁止组件220处于释放状态。
如图2、图4和图5所示,锁止杆221的右端穿过支撑通孔131后与驱动组件210连接。需要说明的是,锁止杆221穿设在穿设通孔115和支撑通孔131上,即穿设通孔115和支撑通孔131共同限定出锁止杆221的运动路径,即锁止杆221可以沿左右方向运动,锁止杆221的移动方向与移动杆部231的移动方向垂直(移动杆部231沿上下方向移动)。当锁止杆221向右运动时,卡合脚222向右运动且卡合脚222脱离卡合槽233,此时锁止组件220处于释放状态;当锁止杆221向左运动时,卡合脚222向左运动、且当卡合脚222与卡合槽233卡接时,锁止组件220处于锁止状态。
当卡合脚222与卡合槽233配合使锁止组件220处于锁止状态时,第一弹性件120具有常推动帽体238脱离壳体110的运动趋势,当卡合脚222脱离卡合槽233时,第一弹性件120推动帽体238脱离壳体110,同时帽体238带动移动杆部231在滑动通道111内移动以使部分移动杆部231移出到滑动通道111外部。为了防止移动杆部231移出至滑动通道111外部。当移动杆部231移出到滑动通道111外部一定距离时,限位凸起234与缩颈部112相抵,限位凸起234位于滑动通道111内且限位凸起234在第一弹性件120的作用下具有继续向滑动通道111外部滑动的趋势。
也就是说,第一弹性件120给移动杆部231一个向滑动通道111外部移动的作用力,而缩颈部112给移动杆部231一个止挡其向滑动通道111外部滑动的作用力,进而在第一弹性件120和缩颈部112共同作用下,可以使移动杆部231的部分位于滑动通道111外部,以用于缓冲障碍物对外壳组件100的撞击。当外壳组件100受到障碍物的撞击时,由于移动杆部231的部分位于滑动通道111外部,外部障碍物可以先与移动杆部231、帽体238碰撞。在撞击力的作用下,移动杆部231将会向滑动通道111内移动,此时第一弹性件120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
如图2、图4所示,锁止杆221的周壁上设有锁止凸起224,锁止凸起224可以为沿锁止杆221周向方向延伸的环形凸起,环形凸起的自由端朝向支撑架130弯折形成翻边225,翻边225与锁止杆221限定出支撑槽226,第二弹性件227套设在锁止杆221上且位于支撑槽226内。由此可以利用支撑槽226将第二弹性件227稳定地限定在锁止凸起224和支撑架130之间,从而可以提升锁止组件220的运动稳定性。
如图4所示,第二弹性件227夹设在锁止凸起224与支撑架130之间以常驱动锁止组件220处于锁止状态。当部分弹性组件230位于滑动通道111外部、卡合槽233脱离卡合脚222、且需要将弹性组件230限定在滑动通道111内并使锁止组件220处于锁止状态时,可以通过向下按压位于壳体110外部的弹性组件230使其移动到滑动通道111内,此时锁止杆221在第二弹性件227的驱动下将向滑动通道111内移动,当卡合槽233移动到与卡合脚222对应的位置处时,卡合脚222在第二弹性件227的驱动下滑入到卡合槽233内并且与卡合槽233卡合,即卡合脚222可以限定弹性组件230在滑动通道111内的运动,卡合槽233可以限定第二弹性件227对卡合脚222驱动运动。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弹性件227可以相当于复位件,其可以驱动锁止组件220恢复至锁止状态。
如图4-图7所示,驱动组件210可以包括:驱动电机211和传动组件212。其中,驱动电机211可以为微马达,传动组件212可以为凸轮213机构且包括凸轮213和枢转杆215。
如图4所示,凸轮213与驱动电机211连接,凸轮213上设有偏心部214。枢转杆215具有第一端215a和第二端215b,第二端215b与凸轮213搭接。第一端215a与锁止杆221的右端可枢转的连接,枢转杆215的中部与壳体110可枢转地连接,枢转杆215的第一端215a的摆动方向与其上第二端215b的摆动方向相反,即当枢转杆215的第一端215a向左(如图2、图5所示左侧方向)摆动时,枢转杆215的第二端215b将向右(如图2、图5所示右侧方向)摆动;当枢转杆215的第一端215a向右(如图2、图5所示右侧方向)摆动时,枢转杆215的第二端215b将向左(如图2、图5所示左侧方向)摆动。
当枢转杆215的第二端215b与偏心部214搭接时,第二端215b向左摆动,相应地,第一端215a向右摆动,进而枢转杆215的第一端215a带动锁止杆221向右移动,进而可使卡合脚222脱离卡合槽233,此时锁止组件220处于释放状态;当枢转杆215的第二端215b与凸轮213上除偏心部214以外的部位搭接、且卡合槽233移动至与卡合脚222相对的位置处时,第二端215b向右摆动,第一端215a向左摆动,在第二弹性件227的辅助作用下,卡合脚222伸入至卡合槽233内以与卡合槽233卡接,此时,锁止组件220处于锁止状态。
如图4所示,为方便设置枢转杆215,枢转杆215的第一端215a与锁止杆221的右端可以通过第一销钉216可枢转地连接(即第一销钉216穿设在枢转杆215的第一端215a和锁止杆221上),枢转杆215的中部与挂耳132可以通过第二销钉217可枢转地连接(即第二销钉217穿设在枢转杆215的中部和挂耳132上)。
下面参照图2、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壳组件100的运动过程。假设图2中的外壳组件100为初始状态,此时锁止组件220处于锁止状态(卡合脚222与卡合槽233卡接)、弹性组件230位于滑动通道111内、凸轮213上除偏心部214以外的部分与枢转杆215的第二端215b搭接。
驱动电机211驱动凸轮213旋转(顺时针旋转或逆时针旋转)使凸轮213的偏心部214与枢转杆215的第二端215b搭接,此时枢转杆215的第二端215b向左摆动,枢转杆215的第一端215a向右摆动。枢转杆215的第一端215a带通锁止杆221向右移动,卡合脚222向右移动且逐渐移出至滑动通道111外。当卡合脚222脱离卡合槽233时,第一弹性件120推动帽体238向上移动,帽体238带动移动杆部231向上移动。当移动杆部231向上移动一定距离时,限位凸起234与缩颈部112止抵,在第一弹性件120和限位凸起234的作用下,移动杆部231具有向上的运动趋势,且止抵在缩颈部112位置处。此时,锁止组件220处于释放状态,如图5所示。
当需要将弹性组件230限定在滑动通道111内并使锁止组件220切换至锁止状态时,向下按压帽体238使移动杆部231向下移动,当移动杆部231上的卡合槽233移动至与穿设通孔115相对的位置处时,卡合脚222在第二弹性件227的驱动下向滑动通道111内的运动;驱动电机211驱动凸轮213旋转(顺时针旋转或逆时针旋转)使凸轮213上除偏心部214以外的部分与枢转杆215的第二端215b搭接。卡合脚222在第二弹性件227的驱动下滑入到卡合槽233内并与卡合槽233卡接,此时卡合脚222可以限定弹性组件230在滑动通道111内的运动,卡合槽233可以限定第二弹性件227对卡合脚222驱动运动。此时,锁止组件220恢复至锁止状态,如图2所示。
下面参照图1-图9所示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终端1。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在此使用的“终端”(或称为“移动终端”、“通信终端”)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数字用户线路(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以及/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例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以及/或另一通信终端的)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通信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以及/或“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
如图1-图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终端1,包括:如上所述的终端1的外壳组件100、控制器300和用于检测终端1处于跌落状态的传感器组件400。
具体而言,如图9所示,控制器300设在外壳组件100内,控制器300与驱动组件210连接以控制驱动组件210的启动和停止,传感器组件400与控制器300连接。当传感器组件400检测到终端1处于跌落状态时,驱动组件210启动且驱动锁止组件220处于释放状态。需要说明的是,传感器组件400可以为用于检测终端1是否处于跌落状态的一种或多种传感器,例如传感器组件400可以包括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当然,传感器组件400的类型并不限于此,其还可以包括其他用于检测终端1处于失重状态的传感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终端1,通过使锁止组件220的卡合脚222与弹性组件230的卡合槽233配合,可以利用锁止组件220控制弹性组件230的位置,进而当外壳组件100与其他障碍物发生碰撞时,弹性组件230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从而可以有效地提升外壳组件100的防撞能力。当终端1跌落时,可以提升终端1的抗撞击性能,降低撞击对终端1产生的损坏,保护终端1内部的部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终端1还可以包括用于检测终端1与障碍物之间距离的距离检测传感器500,距离检测传感器500与控制器300连接,当传感器组件400检测到终端1处于跌落状态、且距离检测传感器500检测到终端1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小于预定值时,驱动组件210启动且驱动锁止组件220使其切换至释放状态。由此,可以减小控制器300误判断的概率,使控制器300更加准确地判断出终端1处于跌落状态。如图9所示,传感器组件400可以实时检测终端1是否处于跌落状态,距离检测传感器500用于检测终端1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当传感器组件400检测到终端1处于跌落状态、且距离检测传感器500检测到终端1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L时,控制器300可以启动驱动组件210,使驱动锁止组件220处于释放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终端1可以是各种能够从外部获取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的设备,或者,该终端1可以是各种内置有电池,并能够从外部获取电流对该电池进行充电的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计算设备或信息显示设备等。
以手机为例对本实用新型所适用的终端1进行介绍。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手机可以包括射频电路、存储器、输入单元、无线保真(WiFi,wireless fidelity)模块、显示单元101、传感器、音频电路、处理器、投影单元、拍摄单元、电池等部件。
射频电路可用于在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特别地,将基站的下行信息接收后,给处理器处理;另外,将手机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射频电路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此外,射频电路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上述无线通信可以使用任一通信标准或协议,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码分多址(CDMA,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电子邮件、短消息服务(SMS,ShortMessaging Service)等。
其中,存储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手机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输入单元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手机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具体地,输入单元可包括触控面板以及其他输入设备。触控面板,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上或在触控面板附近的操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可选的,触控面板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300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300;触摸控制器300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并能接收处理器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除了触控面板,输入单元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显示单元101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手机的各种菜单。显示单元101可包括显示面板,可选的,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单元101(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进一步的,触控面板可覆盖显示面板,当触控面板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
其中,该人眼能够识别的该视觉输出外显示面板中的位置,可以作为后述“显示区域”。可以将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手机的输入和输出功能,也可以将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集成而实现手机的输入和输出功能。
另外,手机还可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比如姿态传感器、光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
具体地,姿态传感器也可以称为运动传感器,并且,作为该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可以列举重力传感器,重力传感器采用弹性敏感元件制成悬臂式位移器,并采用弹性敏感元件制成的储能弹簧来驱动电触点,从而实现将重力变化转换成为电信号的变化。
作为运动传感器的另一种,可以列举加速计传感器,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手机姿态的应用(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以上列举的运动传感器作为获得后述“姿态参数”元件,但并不限定于此,其他能够获得“姿态参数”的传感器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例如,陀螺仪等,并且,该陀螺仪的工作原理和数据处理过程可以与现有技术相似,这里,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其详细说明。
终端1还具有指纹模组103,指纹模组103嵌设在显示单元101上用于识别指纹,其可以作用屏幕解锁键或控制案件使用。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作为传感器,还可配置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和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
光传感器可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手机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面板和/或背光。
音频电路、扬声器和传声器可提供用户与手机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后的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由扬声器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另一方面,传声器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处理器处理后,经射频电路以发送给比如另一手机,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以便进一步处理。
WiFi属于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手机通过WiFi模块可以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它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
处理器是手机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手机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内的数据,执行手机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手机进行整体监控。可选的,处理器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中。
并且,该处理器可以作为上述处理单元的实现元件,执行与处理单元相同或相似的功能。
手机还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比如电池)。
优选的,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尽管未示出,手机还可以包括蓝牙模块等,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手机仅为一种终端1设备的举例,本实用新型并未特别限定,本实用新型可以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8)

1.一种终端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在所述壳体上;
锁止组件,所述锁止组件上设有卡合脚,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锁止组件连接以驱动所述锁止组件在锁止状态和释放状态之间切换;和
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的一端具有卡合槽,当所述锁止组件处于锁止状态时,所述卡合槽与所述卡合脚卡接以将所述弹性组件限定在所述壳体内;当所述锁止组件处于释放状态时,所述卡合槽脱离所述卡合脚,部分所述弹性组件伸出至所述壳体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具有滑动通道,所述弹性组件可移动地设在所述滑动通道内,所述滑动通道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锁止组件沿第二方向可移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当所述锁止组件处于锁止状态时,所述卡合脚伸入所述滑动通道内且与所述卡合槽卡接;当所述锁止组件处于释放状态时,所述卡合脚移出至所述滑动通道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滑动通道间隔开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一端敞开以与所述壳体外部连通,所述容纳槽内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滑动通道的靠近所述容纳槽敞开端的端部内具有缩颈部,
所述弹性组件包括:
可移动地设在所述滑动通道内的移动杆部,所述卡合槽设在所述移动杆部的一端,所述移动杆部的另一端穿设在所述缩颈部上,所述移动杆部上设有适于与所述缩颈部相抵的限位凸起;和
帽体,所述帽体设在所述移动杆部的另一端,所述帽体和所述限位凸起分别位于所述缩颈部的两侧,当所述锁止组件处于所述锁止状态时,所述帽体遮挡所述容纳槽的敞开端以压缩所述第一弹性件并将其限定在所述容纳槽内;当所述锁止组件处于所述释放状态时,所述第一弹性件驱动所述帽体脱离所述壳体以使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缩颈部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杆部包括:
第一杆,所述第一杆设在所述滑动通道内,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卡合槽均设在所述第一杆上;
第二杆,所述第二杆穿设在所述缩颈部上,所述第二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杆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帽体设在所述第二杆的另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终端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中的一个上设有具有内螺纹的连接槽,另一个上设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锁止组件处于所述锁止状态时,所述帽体嵌设在所述壳体上,且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与所述帽体的端面平齐。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为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外套在所述滑动通道上,所述第一弹性件为弹簧。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具有与所述滑动通道间隔开的安装腔,所述壳体内设有用于连通所述滑动通道和所述安装腔的穿设通孔,所述安装腔内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有支撑通孔,所述卡合脚位于所述锁止组件的一端且穿设在所述穿设通孔内,所述锁止组件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支撑通孔后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组件包括:
锁止杆,所述锁止杆的一端被构造成所述卡合脚,所述锁止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支撑通孔后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所述锁止杆的周壁上设有锁止凸起;和
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夹设在所述锁止凸起与所述支撑架之间以常驱动所述锁止组件处于所述锁止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凸起为沿所述锁止杆周向方向延伸的环形凸起,
所述环形凸起的自由端朝向所述支撑架弯折形成翻边,所述翻边与所述锁止杆限定出支撑槽,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在所述锁止杆上且位于所述支撑槽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具有滑动通道,所述弹性组件可移动地设在所述滑动通道内,所述滑动通道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锁止组件沿第二方向可移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不相同且不垂直,当所述锁止组件处于锁止状态时,所述卡合脚伸入所述滑动通道内且与所述卡合槽卡接;当所述锁止组件处于释放状态时,所述卡合脚移出至所述滑动通道外。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脚的自由端设有导引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驱动电机;和
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传动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锁止组件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终端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为凸轮机构且包括:
凸轮,所述凸轮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所述凸轮上设有偏心部;
枢转杆,所述枢转杆的中部与所述壳体可枢转地连接,所述枢转杆的一端与所述凸轮搭接,所述枢转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锁止组件可枢转地连接,当所述枢转杆的一端与所述偏心部搭接时,所述锁止组件处于所述释放状态;当所述枢转杆的一端与所述凸轮上除所述偏心部以外的部位搭接时,所述锁止组件处于所述锁止状态。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终端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为曲柄连杆机构。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终端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为微马达。
17.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的外壳组件;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在所述外壳组件内,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以控制所述驱动组件的启动和停止;和
用于检测终端处于跌落状态的传感器组件,所述传感器组件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当所述传感器组件检测到所述终端处于跌落状态时,所述驱动组件启动且驱动所述锁止组件处于释放状态。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检测终端与障碍物之间距离的距离检测传感器,所述距离检测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当所述传感器组件检测到所述终端处于跌落状态、且所述距离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终端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小于预定值时,所述驱动组件启动且驱动所述锁止组件使其切换至释放状态。
CN201720070504.XU 2017-01-18 2017-01-18 终端的外壳组件及终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978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70504.XU CN206397879U (zh) 2017-01-18 2017-01-18 终端的外壳组件及终端
PCT/CN2017/105386 WO2018133455A1 (zh) 2017-01-18 2017-10-09 终端的外壳组件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70504.XU CN206397879U (zh) 2017-01-18 2017-01-18 终端的外壳组件及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97879U true CN206397879U (zh) 2017-08-11

Family

ID=595196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070504.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97879U (zh) 2017-01-18 2017-01-18 终端的外壳组件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97879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55799A (zh) * 2017-01-18 2017-04-0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的外壳组件及终端
WO2018133455A1 (zh) * 2017-01-18 2018-07-2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的外壳组件及终端
CN108387254A (zh) * 2018-02-08 2018-08-10 深圳市志凌伟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安全防护结构的电容传感器
CN110395195A (zh) * 2018-04-24 2019-11-0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调节显示终端的执行机构、显示终端组件和车辆
TWI716028B (zh) * 2019-07-09 2021-01-1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連動機構
CN112965620A (zh) * 2021-03-10 2021-06-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鼠标
CN113048143A (zh) * 2019-12-26 2021-06-29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55799A (zh) * 2017-01-18 2017-04-0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的外壳组件及终端
WO2018133455A1 (zh) * 2017-01-18 2018-07-2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的外壳组件及终端
CN106555799B (zh) * 2017-01-18 2018-09-1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的外壳组件及终端
CN108387254A (zh) * 2018-02-08 2018-08-10 深圳市志凌伟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安全防护结构的电容传感器
CN108387254B (zh) * 2018-02-08 2021-06-22 深圳市志凌伟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安全防护结构的电容传感器
CN110395195A (zh) * 2018-04-24 2019-11-0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调节显示终端的执行机构、显示终端组件和车辆
TWI716028B (zh) * 2019-07-09 2021-01-1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連動機構
CN113048143A (zh) * 2019-12-26 2021-06-29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12965620A (zh) * 2021-03-10 2021-06-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鼠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55799B (zh) 终端的外壳组件及终端
CN206397879U (zh) 终端的外壳组件及终端
CN208384466U (zh) 电子装置
CN208386625U (zh) 电子装置
CN207184611U (zh) 终端的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终端
CN207184575U (zh) 终端的盖板组件、壳体组件及终端
CN208384462U (zh) 电子装置
CN208581257U (zh) 电子设备
CN207251710U (zh) 壳体组件和具有其的终端
CN207304680U (zh) 终端的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终端
CN207185014U (zh) 终端的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终端
CN107864258A (zh) 电子设备的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08112670U (zh) 电子装置
CN107666803A (zh) 终端的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终端
CN107864238A (zh) 终端的壳体组件、终端及终端的控制方法
CN106852048A (zh) 电子装置的壳体组件及电子装置
CN207184574U (zh) 终端的盖板组件、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终端
CN208112684U (zh) 壳体组件及电子装置
CN207410404U (zh) 终端的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终端
CN207560562U (zh) 电子装置的壳体组件及电子装置
CN208386658U (zh) 听筒装饰件和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CN208385735U (zh) 板对板连接器及具有其的电子装置
CN107579750B (zh) 移动终端
CN206948397U (zh) 终端的壳体组件及终端
CN207491398U (zh) 电子装置的壳体组件及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Address before: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