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82125U - 应用于负离子空气净化器的电路 - Google Patents

应用于负离子空气净化器的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82125U
CN206382125U CN201621253273.8U CN201621253273U CN206382125U CN 206382125 U CN206382125 U CN 206382125U CN 201621253273 U CN201621253273 U CN 201621253273U CN 206382125 U CN206382125 U CN 2063821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capacity
diode
circuit
resistance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25327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建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Yika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Yik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Yika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Yik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25327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821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821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8212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应用于负离子空气净化器的电路,设置有倍压整流电路、电感式振荡器、直流供电电源及放电组件,电感式振荡器连接倍压整流电路,所述倍压整流电路与放电组件相连接直流供电电源内设置有压变整流电路、电阻R1、电阻R2、电位器RP3、电容C2稳压管VS、三极管VT1及三极管VT2,基于倍压整流电路、电感式振荡器、直流供电电源及放电组件,利用由电阻R1、电阻R2、电位器RP3、电容C2稳压管VS、三极管VT1及三极管VT2所构成的稳压比较电路进行压变整流电路输出后的电源稳压处理,得到稳定性好的直流输出并供给后级电路,为后级电路安全稳定的运行提供可靠性高的电压,使得整个电路安全可靠的运行。

Description

应用于负离子空气净化器的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等领域,具体的说,是应用于负离子空气净化器的电路。
背景技术
雾霾,顾名思义是雾和霾。但是雾和霾的区别很大。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视觉障碍的叫霾。霾就是灰霾(烟霞)。
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多出现于秋冬季节,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雾的存在会降低空气透明度,使能见度恶化,如果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以内,就将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或凝华)物的天气现象称为雾(Fog)。
霾(mái),也称灰霾(烟雾)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混浊。将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在1000~10000米的这种现象称为轻雾或霭(Mist)。形成雾时大气湿度应该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由于液态水或冰晶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因而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和灰色。
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中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霾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的。它也能使大气浑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Haze)或灰霾(Dust-haze),香港天文台称烟霞(Haze)。
雾霾主要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组成,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阴沉灰暗。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北京监测的是细颗粒物(PM2.5),也就是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污染物颗粒。这种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
霾粒子的分布比较均匀,而且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从0.001微米到1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2微米左右,肉眼看不到空中飘浮的颗粒物。由于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
雾和霾相同之处都是视程障碍物。但雾与霾的形成原因和条件却有很大的差别。雾是浮游在空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形成条件要具备较高的水汽饱和因素。
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造成的,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造成的,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和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霾的厚度比较大,可达1~3公里左右。
出现雾时空气相对湿度常达100%或接近100%。雾有随着空气湿度的日变化而出现早晚较常见或加浓,白天相对减轻甚至消失的现象。出现雾时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KM。当有效水平能见度1~10KM时称为轻雾。雾是指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公里时的天气现象。
霾在发生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中的相对湿度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霾是由汽车尾气等污染物造成的。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
当水汽凝结加剧、空气湿度增大时,霾就会转化为雾。霾与雾的区别在于发生霾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中的相对湿度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
其实雾与霾从某种角度来说是有很大差别的。比如:出现雾时空气潮湿;出现霾时空气则相对干燥,空气相对湿度通常在60%以下。其形成原因是由于大量极细微的尘粒、烟粒、盐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空气混蚀的现象。霾的日变化一般不明显。当气团没有大的变化,空气团较稳定时,持续出现时间较长,有时可持续10天以上。由于雾霾、轻雾、沙尘暴、扬沙、浮尘等天气现象,都是因浮游在空中大量极微细的尘粒或烟粒等影响致使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有时使气象专业人员都难于区分。必须结合天气背景、天空状况、空气湿度、颜色气味及卫星监测等因素来综合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结论,而且雾和霾的天气现象有时可以相互转换的。霾在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对人体有害,如长期吸入,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雾霾的源头多种多样,比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焚烧,甚至火山喷发等等,雾霾天气通常是多种污染源混合作用形成的。但各地区的雾霾天气中,不同污染源的作用程度各有差异。
雾霾天气自古有之,刀耕火种和火山喷发等人类活动或自然现象都可能导致雾霾天气。不过在人类进入化石燃料时代后,雾霾天气才真正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急剧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能源迅猛消耗、人口高度聚集、生态环境破坏,都为雾霾天气的形成埋下伏笔。
雾霾的形成既有“源头”,也有“帮凶”,这就是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一旦污染物在长期处于静态的气象条件下积聚,就容易形成雾霾天气。雾霾形成有三个要素:
一是生成颗粒性扬尘的物理基源。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地区,其土壤质地最易生成颗粒性扬尘微粒。
二是运动差造成扬尘。例如,道路中间花圃和街道马路牙子的泥土下雨或泼水后若有泥浆流到路上,一小时干涸后,被车轮一旋就会造成大量扬尘,即使这些颗粒性物质落回地面,也会因汽车不断驶过,被再次甩到城市上空。
三是扬尘基源和运动差过程集聚在一定空间范围内,颗粒最终与水分子结核集聚成霾。目前来看,在我国黄土平高原地区350多座城市中,雾霾构造三要素存量相当丰裕。
空气净化是指针对室内的各种环境问题提供杀菌消毒、降尘除霾、祛除有害装修残留以及异味等整体解决方案,提高改善生活、办公条件,增进身心健康。室内环境污染物和污染来源主要包括放射性气体、霉菌、颗粒物、装修残留、二手烟等。
负氧离子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可以改善和加强心肺功能,负氧离子在清洁的空气中能存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应用于负离子空气净化器的电路,基于倍压整流电路、电感式振荡器、直流供电电源及放电组件,利用由电阻R1、电阻R2、电位器RP3、电容C2稳压管VS、三极管VT1及三极管VT2所构成的稳压比较电路进行压变整流电路输出后的电源稳压处理,得到稳定性好的直流输出并供给后级电路,为后级电路安全稳定的运行提供可靠性高的电压,使得整个电路安全可靠的运行。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应用于负离子空气净化器的电路,设置有倍压整流电路、电感式振荡器、直流供电电源及放电组件,所述电感式振荡器连接倍压整流电路,所述倍压整流电路与放电组件相连接;在所述直流供电电源内设置有压变整流电路、电阻R1、电阻R2、电位器RP3、电容C2稳压管VS、三极管VT1及三极管VT2,所述压变整流电路输出端的第一端分别与电阻R1的第一端、三极管VT1的集电极及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电阻R1的第二端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三极管VT1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VT2的基极,三极管VT1的基极通过电容C2分别连接压变整流电路输出端的第二端、稳压管VS的第二端及电位器RP3的第二固定端,稳压管VS的第一端通过电阻R2连接三极管VT2的发射极和电位器RP3的第一固定端,三极管VT3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VT1的基极,三极管VT3的基极连接电位器RP3的可调端;电位器RP3的两个固定端连接在电感式振荡器的输入端上。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能够采用桥式整流将结构变压后的交流电进行整流处理,而后利用滤波电容滤出其所含的纹波电压,并应用稳压比较电路进行稳压输出,为后级提供安全可靠的直流电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压变整流电路内设置有开关K1、电源变压器T2、桥式整流堆IC1及滤波电容C1,所述开关K1设置在变压器电源变压器T2初级端的一端上,电源变压器T2的次级端连接桥式整流堆IC1的输入端,桥式整流堆IC1的输出端并联滤波电容C1,且滤波电容C1分别连接在电阻R1的第一端和稳压管VS的第二端上,且与滤波电容C1相连接的是稳压管VS的正极。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电容C1采用滤波电容,且电容C1的正极连接电阻R1的第一端。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能够进行高频振荡,形成前期高压,以便利用倍压整流电路进行倍压整流,得到所需的高压放电电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电感式振荡器内设置有高频电感T1、振荡管Q1、开关K、电阻R4、电阻R5、电位器RP1及电位器RP2,所述高频电感T1的第一线圈W1的第一端连接振荡管Q1的集电极,振荡管Q1的发射极连接高频电感T1的第二线圈W2的第一端,第二线圈W2的第二端分别与与高频电感T1的第三线圈W3的第二端和倍压整流电路相连接,第三线圈W3的第一端连接倍压整流电路;电阻R4串联电位器RP1,且电位器RP1的非共接固定端与第二线圈W2的第二端相连接,电阻R5串联电位器RP2,且电位器RP2的非共接固定端与第二线圈W2的第二端相连接,开关K能够分别将电阻R4的非共接端和电阻R5的非共接端与振荡管Q1的基极相连接;振荡管Q1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第二线圈W2的第二端连接电位器RP3的第二固定端。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振荡管Q1采用高β大功率NPN晶体管。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所述振荡管Q1采用3DD200、C5148或D1185。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倍压整流,得到所需的放电高压,从而达到采用高压尖端放电的方法,使空气电离而产生负氧离子的目的,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倍压整流电路内设置有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及相互串联的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7,电容C4的第一端与二极管D1的非共接端及第三线圈W3的第一端相连接,电容C4的第二端分别与二极管D2与二极管D3共接的端及电容C5的第一端相连接;电容C5的第二端分别与二极管D4与二极管D5共接的端及电容C6的第一端相连接,电容C6的第二端连接在二极管D6与二极管D7共接的端上,二极管D7的非共接端分别与电容C10的第二端及放电组件相连接;电容C10的第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5和二极管D6相连接的共接端及电容C9的第二端相连接,电容C9的第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相连接的共接端及电容C8的第二端相连接,电容C8的第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1与二极管D2相连接的共接端及电容C7的的第二端相连接,电容C7的第一端与第三线圈W3的第二端相连接。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倍压整流,得到所需的放电高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7按正负极顺次串联,且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电容C4的第一端。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能够采用电容倍压整流设计,能够得到极高的直流电压,并利用放电组件进行放电从而使得空气中产生较高的负氧离子,以便使用者使用,整个结构具有设计科学合理,使用方便等特性,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放电组件包括有机玻璃条,在有机玻璃条内均等插入有至少两根放电针,且在有机玻璃条内的放电针端通过连接导线串联,且连接导线通过引线与电容C10的第二端相连接。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利用有机玻璃及放电针构建放电组件,其低廉使用的价格有效降低空气净化器的成本投入,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有机玻璃条至少有2条,且有机玻璃条与有机玻璃条之间的连接导线相互连接;所述有机玻璃条采用规格为长24cm、宽2cm、厚6mm的有机玻璃。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基于倍压整流电路、电感式振荡器、直流供电电源及放电组件,利用由电阻R1、电阻R2、电位器RP3、电容C2稳压管VS、三极管VT1及三极管VT2所构成的稳压比较电路进行压变整流电路输出后的电源稳压处理,得到稳定性好的直流输出并供给后级电路,为后级电路安全稳定的运行提供可靠性高的电压,使得整个电路安全可靠的运行。
本实用新型能够采用电容倍压整流设计,能够得到极高的直流电压,并利用放电组件进行放电从而使得空气中产生较高的负氧离子,以便使用者使用,整个结构具有设计科学合理,使用方便等特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简单的电路结构设计出可以产生负氧离子的空气净化器,使得使用者能够呼吸到富含负氧离子的空气,为使用者的健康生活提供有效的保障。
本实用新型利用有机玻璃及放电针构建放电组件,其低廉使用的价格有效降低空气净化器的成本投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倍压整流电路、电感式振荡器结合电路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放电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直流供电电源电路图。
其中,1-放电针,2-连接导线,3-有机玻璃条,4-引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应用于负离子空气净化器的电路,基于倍压整流电路、电感式振荡器、直流供电电源及放电组件,利用由电阻R1、电阻R2、电位器RP3、电容C2稳压管VS、三极管VT1及三极管VT2所构成的稳压比较电路进行压变整流电路输出后的电源稳压处理,得到稳定性好的直流输出并供给后级电路,为后级电路安全稳定的运行提供可靠性高的电压,使得整个电路安全可靠的运行,如图1、图2、图3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设置有倍压整流电路、电感式振荡器、直流供电电源及放电组件,所述电感式振荡器连接倍压整流电路,所述倍压整流电路与放电组件相连接;在所述直流供电电源内设置有压变整流电路、电阻R1、电阻R2、电位器RP3、电容C2稳压管VS、三极管VT1及三极管VT2,所述压变整流电路输出端的第一端分别与电阻R1的第一端、三极管VT1的集电极及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电阻R1的第二端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三极管VT1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VT2的基极,三极管VT1的基极通过电容C2分别连接压变整流电路输出端的第二端、稳压管VS的第二端及电位器RP3的第二固定端,稳压管VS的第一端通过电阻R2连接三极管VT2的发射极和电位器RP3的第一固定端,三极管VT3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VT1的基极,三极管VT3的基极连接电位器RP3的可调端;电位器RP3的两个固定端连接在电感式振荡器的输入端上。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能够采用桥式整流将结构变压后的交流电进行整流处理,而后利用滤波电容滤出其所含的纹波电压,并应用稳压比较电路进行稳压输出,为后级提供安全可靠的直流电压,如图1、图2、图3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压变整流电路内设置有开关K1、电源变压器T2、桥式整流堆IC1及滤波电容C1,所述开关K1设置在变压器电源变压器T2初级端的一端上,电源变压器T2的次级端连接桥式整流堆IC1的输入端,桥式整流堆IC1的输出端并联滤波电容C1,且滤波电容C1分别连接在电阻R1的第一端和稳压管VS的第二端上,且与滤波电容C1相连接的是稳压管VS的正极。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如图1、图2、图3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电容C1采用滤波电容,且电容C1的正极连接电阻R1的第一端。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能够进行高频振荡,形成前期高压,以便利用倍压整流电路进行倍压整流,得到所需的高压放电电压,如图1、图2、图3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电感式振荡器内设置有高频电感T1、振荡管Q1、开关K、电阻R4、电阻R5、电位器RP1及电位器RP2,所述高频电感T1的第一线圈W1的第一端连接振荡管Q1的集电极,振荡管Q1的发射极连接高频电感T1的第二线圈W2的第一端,第二线圈W2的第二端分别与与高频电感T1的第三线圈W3的第二端和倍压整流电路相连接,第三线圈W3的第一端连接倍压整流电路;电阻R4串联电位器RP1,且电位器RP1的非共接固定端与第二线圈W2的第二端相连接,电阻R5串联电位器RP2,且电位器RP2的非共接固定端与第二线圈W2的第二端相连接,开关K能够分别将电阻R4的非共接端和电阻R5的非共接端与振荡管Q1的基极相连接;振荡管Q1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第二线圈W2的第二端连接电位器RP3的第二固定端。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振荡管Q1采用高β大功率NPN晶体管。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所述振荡管Q1采用3DD200、C5148或D1185。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倍压整流,得到所需的放电高压,从而达到采用高压尖端放电的方法,使空气电离而产生负氧离子的目的,如图1、图2、图3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倍压整流电路内设置有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及相互串联的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7,电容C4的第一端与二极管D1的非共接端及第三线圈W3的第一端相连接,电容C4的第二端分别与二极管D2与二极管D3共接的端及电容C5的第一端相连接;电容C5的第二端分别与二极管D4与二极管D5共接的端及电容C6的第一端相连接,电容C6的第二端连接在二极管D6与二极管D7共接的端上,二极管D7的非共接端分别与电容C10的第二端及放电组件相连接;电容C10的第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5和二极管D6相连接的共接端及电容C9的第二端相连接,电容C9的第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相连接的共接端及电容C8的第二端相连接,电容C8的第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1与二极管D2相连接的共接端及电容C7的的第二端相连接,电容C7的第一端与第三线圈W3的第二端相连接。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倍压整流,得到所需的放电高压,如图1、图2、图3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7按正负极顺次串联,且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电容C4的第一端。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能够采用电容倍压整流设计,能够得到极高的直流电压,并利用放电组件进行放电从而使得空气中产生较高的负氧离子,以便使用者使用,整个结构具有设计科学合理,使用方便等特性,如图1、图2、图3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放电组件包括有机玻璃条3,在有机玻璃条3内均等插入有至少两根放电针1,且在有机玻璃条3内的放电针端通过连接导线2串联,且连接导线2通过引线4与电容C10的第二端相连接。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利用有机玻璃及放电针构建放电组件,其低廉使用的价格有效降低空气净化器的成本投入,如图1、图2、图3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有机玻璃条3至少有2条,且有机玻璃条3与有机玻璃条3之间的连接导线2相互连接;所述有机玻璃条3采用规格为长24cm、宽2cm、厚6mm的有机玻璃。
在设计使用时,倍压整流电路(倍压整流电路)和高频变压器(高频电感T1)用环氧树脂胶灌注在一起,二极管D1~二极管D7和电容C4~电容C10组成七倍压整流电路,输出直流高压大约2万多伏,经放电针1对空气放电。
放电针1优选采用6cm长的大马针掐去4cm多余部分,按每条8个针等分烫压在长24cm、宽2.5cm、厚5mm的有机玻璃条3上,针尖6~8mm长露在外面,针尾用细铜线(连接导线2)串联焊好,露线部分用高压绝缘胶添平;优选的整个负离子空气净化器供设置5条有机玻璃条3,并按间隔上下排列,用高压绝缘线(引线4)上下串联接在高压输出端(电容C10的第二端上)。
在使用时,将开关K1闭合后,220V交流电接入电源变压器T2的初级端,经降压后通过桥式整流堆IC1进行整流,而后利用电容C1滤波后通过由电阻R1、电阻R2、电位器RP3、电容C2稳压管VS、三极管VT1及三极管VT2所构成的稳压比较电路进行电源稳压处理,得到稳定性好的直流输出并供给后级电路,为后级电路安全稳定的运行提供可靠性高的电压,使得整个电路安全可靠的运行,在使用时,能够将开关K置于不同的连接端(电阻R4或电阻R5)上,可以改变负离子的强弱;调整取样电位器RP3可大范围细调负离子由小到大的输出。若是在距离子机窗口10cm以外闻不到鱼腥气味,则说明臭氧浓度不超标,也就是臭氧浓度小于0.12mg/m3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应用于负离子空气净化器的电路,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倍压整流电路、电感式振荡器、直流供电电源及放电组件,所述电感式振荡器连接倍压整流电路,所述倍压整流电路与放电组件相连接;在所述直流供电电源内设置有压变整流电路、电阻R1、电阻R2、电位器RP3、电容C2稳压管VS、三极管VT1及三极管VT2,所述压变整流电路输出端的第一端分别与电阻R1的第一端、三极管VT1的集电极及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电阻R1的第二端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三极管VT1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VT2的基极,三极管VT1的基极通过电容C2分别连接压变整流电路输出端的第二端、稳压管VS的第二端及电位器RP3的第二固定端,稳压管VS的第一端通过电阻R2连接三极管VT2的发射极和电位器RP3的第一固定端,三极管VT3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VT1的基极,三极管VT3的基极连接电位器RP3的可调端;电位器RP3的两个固定端连接在电感式振荡器的输入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负离子空气净化器的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压变整流电路内设置有开关K1、电源变压器T2、桥式整流堆IC1及滤波电容C1,所述开关K1设置在变压器电源变压器T2初级端的一端上,电源变压器T2的次级端连接桥式整流堆IC1的输入端,桥式整流堆IC1的输出端并联滤波电容C1,且滤波电容C1分别连接在电阻R1的第一端和稳压管VS的第二端上,且与滤波电容C1相连接的是稳压管VS的正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负离子空气净化器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C1采用滤波电容,且电容C1的正极连接电阻R1的第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应用于负离子空气净化器的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感式振荡器内设置有高频电感T1、振荡管Q1、开关K、电阻R4、电阻R5、电位器RP1及电位器RP2,所述高频电感T1的第一线圈W1的 第一端连接振荡管Q1的集电极,振荡管Q1的发射极连接高频电感T1的第二线圈W2的第一端,第二线圈W2的第二端分别与与高频电感T1的第三线圈W3的第二端和倍压整流电路相连接,第三线圈W3的第一端连接倍压整流电路;电阻R4串联电位器RP1,且电位器RP1的非共接固定端与第二线圈W2的第二端相连接,电阻R5串联电位器RP2,且电位器RP2的非共接固定端与第二线圈W2的第二端相连接,开关K能够分别将电阻R4的非共接端和电阻R5的非共接端与振荡管Q1的基极相连接;振荡管Q1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第二线圈W2的第二端连接电位器RP3的第二固定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负离子空气净化器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荡管Q1采用高β大功率NPN晶体管。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负离子空气净化器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荡管Q1采用3DD200、C5148或D1185。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负离子空气净化器的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倍压整流电路内设置有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及相互串联的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7,电容C4的第一端与二极管D1的非共接端及第三线圈W3的第一端相连接,电容C4的第二端分别与二极管D2与二极管D3共接的端及电容C5的第一端相连接;电容C5的第二端分别与二极管D4与二极管D5共接的端及电容C6的第一端相连接,电容C6的第二端连接在二极管D6与二极管D7共接的端上,二极管D7的非共接端分别与电容C10的第二端及放电组件相连接;电容C10的第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5和二极管D6相连接的共接端及电容C9的第二端相连接,电容C9的第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相连接的共接端及电容C8的第二端相连接,电容C8的第一端分 别与二极管D1与二极管D2相连接的共接端及电容C7的的第二端相连接,电容C7的第一端与第三线圈W3的第二端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于负离子空气净化器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7按正负极顺次串联,且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电容C4的第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应用于负离子空气净化器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组件包括有机玻璃条(3),在有机玻璃条(3)内均等插入有至少两根放电针(1),且在有机玻璃条(3)内的放电针端通过连接导线(2)串联,且连接导线(2)通过引线(4)与电容C10的第二端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于负离子空气净化器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玻璃条(3)至少有2条,且有机玻璃条(3)与有机玻璃条(3)之间的连接导线(2)相互连接;所述有机玻璃条(3)采用规格为长24cm、宽2cm、厚6mm的有机玻璃。
CN201621253273.8U 2016-11-22 2016-11-22 应用于负离子空气净化器的电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821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53273.8U CN206382125U (zh) 2016-11-22 2016-11-22 应用于负离子空气净化器的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53273.8U CN206382125U (zh) 2016-11-22 2016-11-22 应用于负离子空气净化器的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82125U true CN206382125U (zh) 2017-08-08

Family

ID=59487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253273.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82125U (zh) 2016-11-22 2016-11-22 应用于负离子空气净化器的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8212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46761A (zh) * 2021-07-21 2021-10-26 深圳市天得一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复合放电电极、电晕加强机构及净化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46761A (zh) * 2021-07-21 2021-10-26 深圳市天得一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复合放电电极、电晕加强机构及净化设备
CN113546761B (zh) * 2021-07-21 2023-01-13 深圳市天得一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复合放电电极、电晕加强机构及净化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95322B (zh) 一种除尘脱汞一体化的装置和方法
CN103861411B (zh) 一种仿生空气净化方法及其专用仿生肺装置
CN104474830B (zh) 用于脱除燃煤细颗粒物的化学团聚促进剂及其使用方法
CN105289177A (zh) 一种城市雾霾空气净化平衡系统
CN206382125U (zh) 应用于负离子空气净化器的电路
CN106902595A (zh) 磁化水喷雾清除雾霾装置
CN106492991A (zh) 应用于负离子空气净化器的电路
CN107930386A (zh) 一种城市除雾霾的方法
CN106505880A (zh) 一种采用可调稳压电路设计的负离子空气净化器电路
CN206724308U (zh) 一种基于电容升压技术设计的负离子空气净化器
CN204866190U (zh) 多功能静电式复合空气净化模块装置
CN206180874U (zh) 一种采用可调稳压电路设计的负离子空气净化器电路
CN103721847A (zh) 雾霾的隔离与消除装置
CN106500184A (zh) 一种基于电容升压技术设计的负离子空气净化器
CN106642384A (zh) 一种带进出空气质量检测功能的空气净化器
CN206207593U (zh) 一种带进出空气质量检测功能的空气净化器
CN105688533B (zh) 一种空气过滤混合纤维网及其制备方法
CN204421216U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
CN206164954U (zh) 一种应用于具有质量检测功能的空气净化器的处理电路
CN203577544U (zh) 一种空气净化成套设备
CN205948553U (zh) 一种治理雾霾的净化装置
CN205569987U (zh) 一种新型车载雾霾清洗装置
CN206164955U (zh) 一种应用于空气净化器的紫外光电路
CN107930385A (zh) 一种具有经济性的降低城市雾霾浓度的办法
CN204326581U (zh) 基于多组份纳米空气净化材料的公交车候车亭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08

Termination date: 2018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