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63747U - 立式钢琴 - Google Patents

立式钢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63747U
CN206363747U CN201621458448.9U CN201621458448U CN206363747U CN 206363747 U CN206363747 U CN 206363747U CN 201621458448 U CN201621458448 U CN 201621458448U CN 206363747 U CN206363747 U CN 2063637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sh rod
hammerhead
upright piano
key
st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45844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朝平
韩国芳
聂茂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MUSICAL INSTRUMENT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MUSICAL INSTRUMEN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MUSICAL INSTRUMENT filed Critical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MUSICAL INSTRUMENT
Priority to CN20162145844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637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637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637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式钢琴,包括琴键、与琴键对应设置的琴弦(4)和击弦机构,击弦机构包括弦槌组件(3)、顶杆(9)和顶杆复位装置,顶杆(9)能够绕第一枢转点转动进而驱动弦槌组件(3)绕第二枢转点转动而敲击琴弦(4),顶杆复位装置能够随弦槌组件(3)一起转动,用于在施加于琴键上的外力释放之后在顶杆(9)上施加作用力以使顶杆(9)朝向远离琴键的方向枢转。此种立式钢琴有利于击弦机构中的顶杆快速回位至抵靠在转击器凸轮底部的状态,将整体机构迅速转换为击弦状态,以提高立式钢琴的弹奏灵敏度,适应快速的连续弹奏。而且,此种立式钢琴结构简单,可简化加工工艺和安装调整工艺,且能节约材料。

Description

立式钢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琴领域,尤其涉及立式钢琴。
背景技术
钢琴以其宽广的音域、优美的音色和独特的演奏性能而享誉乐坛,被称为乐器之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钢琴越来越受到我国人民的喜爱,近年来,我国的钢琴产量骤增,钢琴市场巨大,国外的各种品牌钢琴也大量涌入。虽然钢琴品种繁多,但是目前的立式钢琴所采用的击弦机构的结构基本大同小异,经过长期的发展后其主要结构仍鲜有变化,各个钢琴生产厂家均是从改善材质或优化工艺的角度来提高钢琴的音色和品质。
现有技术中的立式钢琴击弦机构一般采用如图1所示的结构,白键15和黑键16(统称琴键)通过前档13、中档14和后档12安装在底盘上,联动杆18通过联动器轴架10、转击器凸轮33通过转击器轴架7、调节钮19通过蟹钳22分别安装在总档8上,总档8安装在支架5上,螺栓1穿过铁板2用以固定支架5,联动杆18下方设有卡钉17,卡钉17安装在琴键远离弹奏者一端的上面,通过卡钉17将琴键所受的弹奏力传递给联动杆18,联动杆18上面安装有攀带钩211和托木杆201,粘贴有托木毡203的托木202安装在托木杆201上。顶杆9通过顶杆轴架11和顶杆弹簧共同安装在联动杆18上;粘贴有制动木皮204的制动木205通过制动柄206、弦槌31通过弦槌柄32分别安装在转击器凸轮33上,通过安装在制动木205下面的攀带212实现与攀带钩211的连接。参考图5,制音头25通过制音丝杆40安装在制音杆29上,制音杆29通过制音器轴架30安装在总档8上,装在制音杆29上的制音弹簧50的扭力使得制音头25紧贴在琴弦4上。
接着对此种立式钢琴击弦机构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当立式钢琴击弦机构整体结构处于初始状态(或称原位或静止状态)时,琴键受中档14和后档12的支撑,联动杆18受卡钉17的支撑,弦槌柄32受背档6的支撑,顶杆9的上端头顶靠在转击器凸轮33的下部。
当演奏者对琴键施以弹奏力时,琴键前部受力下降,以中档14为支点,按杠杆原理工作,卡钉17向上顶起联动杆18,联动杆18、总档8、转击器凸轮33、顶杆9按四连杆原理工作,顶杆9顶起转击器凸轮33的下部,转击器凸轮33以转击器轴架7为圆心带动弦槌31向琴弦4方向运动以便后续击弦。当弦槌31运动到与琴弦4的距离为2mm~3mm时,顶杆9下部的凸起部分与调节钮19底面接触并被限制,使得顶杆9上端部从转击器凸轮33的下部脱开,即俗称的“断联”状态,以使弦槌31有一个靠惯性击弦及琴弦自由振动的空间。当琴键前部受弹奏力作用而下降到底并静止时,弦槌31击弦后返回途中转击器凸轮33上的制动木205通过与托木202接触而被止住运动,为顶杆9的上端头能及时回到原位留出空间,为下一次的击弦做准备。
当去掉弹奏力后,由于重力的作用,击弦机构各部位迅速恢复原位,这就是一次完整的击弦过程。当轻击弦时,由于攀带212的连接,对弦槌组件3起到良好的复位作用。
在立式钢琴的实际制作和使用中,限于立式钢琴击弦机的结构,其演奏性能就不能像三角琴那样快速、灵敏,特别是在按下琴键半程及以下时无法实现重复连续快速弹奏琴键,而当设计、安装或调整稍有不到位时,若轻弹、慢弹琴键或快速联奏,由于击弦机构、键盘机构是缓慢回落或半程回落,常常出现顶杆9不能及时归位而被卡住的现象,导致弦槌31无法再进行击弦的操作,使得钢琴不能发声,这将直接影响演奏的触感和音乐的表达,难以适应演奏者快速连续的弹奏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立式钢琴,能够提高立式钢琴弹奏的灵敏度,以更好地适应快速连续的弹奏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式钢琴,包括琴键、与所述琴键对应设置的琴弦和击弦机构,所述击弦机构包括弦槌组件、顶杆和顶杆复位装置,其中所述顶杆能够绕着第一枢转点转动进而驱动所述弦槌组件绕着第二枢转点转动以敲击所述琴弦,所述顶杆复位装置能够随所述弦槌组件一起转动,用于在施加于所述琴键上的外力被释放之后在所述顶杆上施加作用力以便驱动所述顶杆朝向远离所述琴键的方向枢转。
进一步地,所述弦槌组件包括转击器凸轮和弦槌柄,所述弦槌柄的一端设有弦槌并且其另一端相对于所述转击器凸轮固定设置,所述转击器凸轮能够绕着所述第二枢转点转动以使所述弦槌柄转动,所述顶杆复位装置设在所述弦槌柄和/或所述转击器凸轮上。
进一步地,所述顶杆复位装置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弦槌组件上,所述驱动件的另一端能够在施加于琴键上的外力释放之后与所述顶杆接触而在其上施加推力,以使得所述顶杆朝向远离琴键的方向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件的另一端设有弯曲部,所述弯曲部能够在施加于琴键上的外力释放之后与所述顶杆抵接而在其上施加所述推力。
进一步地,所述弯曲部的形状包括钩形、圆形、多边形或长圆形。
进一步地,还包括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设置在所述顶杆复位装置和所述顶杆之间,使得在所述弦槌组件敲击所述琴弦之前,所述弹性元件处于拉伸状态;在所述弦槌组件撞击所述琴弦之后,所述弹性元件收缩以朝向所述顶杆拉动所述顶杆复位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顶杆和所述顶杆复位装置中的一个具有凸起,所述凸起位于所述顶杆和所述顶杆复位装置之间;以及
在所述琴键被弹奏力按压到最低位置而处于静止且所述弦槌组件处于转动回落中,所述凸起被构造成在所述顶杆碰到所述转击器凸轮之前,与所述顶杆和所述顶杆复位装置中的另一个抵接而止住所述弦槌组件的转动回落。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的横截面形状包括圆形的一部分或者多边形。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设置在所述顶杆上且邻近于其上端。
进一步地,还包括消音部件,所述消音部件设在所述顶杆和所述顶杆复位装置中的一个上,用于吸收所述顶杆复位装置与所述顶杆抵接时产生的噪音。
进一步地,所述消音部件包括缓冲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消音部件包括缓冲层。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层的材料包括麂皮或呢毡。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立式钢琴,通过在击弦机构中的弦槌组件上设置顶杆复位装置,能够在施加于琴键上的外力释放后随弦槌组件转动以向顶杆施加作用力,以迫使顶杆朝向远离琴键的方向转动,这样有利于使顶杆快速回位至抵靠在转击器凸轮底部的原位状态,将整体机构迅速转换为击弦状态,使得琴键稍离开按压到底的位置就可以反复弹奏击弦,能够提高立式钢琴的弹奏灵敏度,从而适应快速的连续弹奏。而且,此种立式钢琴击弦机结构简单,可简化加工工艺和安装调整工艺,且能节约材料,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立式钢琴的击弦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2至图4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立式钢琴中击弦机构的一个实施例处于初始状态、断联状态和琴键按动到底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至图7分别对应图2至图4所示立式钢琴中击弦机构处于初始状态、断联状态和琴键按动到底状态的部分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8a至图8f为本实用新型立式钢琴中驱动件为弯曲杆时可采用的各种形状示意图;
图9a、图9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立式钢琴中驱动件的两种结构示意图;
图10a至图10g为顶杆上设置的消音结构可采用的各种结构示意图;
图11、图12分别为顶杆的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和立体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立式钢琴中驱动件安装在转击器凸轮上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螺栓;2-铁板;3-弦槌组件;4-琴弦;5-支架;6-背档;7-转击器凸轮转击器轴架;8-总档;9-顶杆;10-联动器轴架;11-顶杆轴架;12-后档;13-前档;14-中档;15-白键;16-黑键;17-卡钉;18-联动杆;19-调节钮;20-限位组件;21-攀带组件;22-蟹钳;23-弹性元件;24-驱动件;25-制音头;26-凸起;27-缓冲层;28-勺钉;29-制音杆;30-制音器轴架;40-制音丝杆;50-制音弹簧;
31-弦槌;32-弦槌柄;33-转击器凸轮;34-麂皮;61-背档呢毡;91-安装环;201-托木杆;202-托木;203-托木毡;204-制动木皮;205-制动木;206-制动柄;211-攀带钩;212-攀带;A-第一枢转点;B-第二枢转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以下段落中,更为详细地限定了实施例的不同方面。如此限定的各方面可与任何其他的一个方面或多个方面组合,除非明确指出不可组合。尤其是,被认为是优选的或有利的任何特征可与其他一个或多个被认为是优选的或有利的特征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出现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是为了方便描述,以区分具有相同名称的不同组成部件,并不表示先后或主次关系。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远离”和“靠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立式钢琴在演奏时灵敏度差异较大导致使用中有时会出现不连续的问题,发明人通过细致观察和深入钻研,发现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在弦槌31击弦后弦槌组件3回落的过程中,仅通过限位组件20限制弦槌组件3的回落过程,以使顶杆9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自由回位,但实际中难免会出现设计、安装或调整不到位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当演奏者轻弹、慢弹琴键或快速联奏时,使顶杆9不能及时归位而被卡住,导致弦槌31无法再进行下次击弦操作。
在对问题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发明人欲通过结构上的改进以实现主动驱动顶杆9回位,按照这一思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进的立式钢琴击弦机快速有效复位结构,下面将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重点对改进点相关的部分进行说明。
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7、图13所示,立式钢琴包括琴键、与琴键对应设置的琴弦4和击弦机构,每一个琴键均对应一组同度音琴弦4和击弦机构。其中,击弦机构包括:弦槌组件3、顶杆9和顶杆复位装置,弦槌组件3包括弦槌31、弦槌柄32和转击器凸轮33,弦槌柄32的一端设有弦槌31并且其另一端相对于转击器凸轮33固定设置,转击器凸轮33能够绕着第二枢转点B转动以使弦槌柄32转动。顶杆9能够绕着第一枢转点A转动进而驱动转击器凸轮33绕着第二枢转点B转动以使弦槌31敲击琴弦4,顶杆复位装置能够随着弦槌组件3一起转动,用于在施加于琴键上的外力释放之后在顶杆9上施加作用力以使得顶杆9朝向远离琴键的方向枢转。其中,第一枢转点A为联动器轴架10的轴心,是顶杆9相对于联动器轴架10发生相对转动的点,第二枢转点B为转击器轴架7的轴心,是转击器凸轮33相对于转击器轴架7发生相对转动的点。
在初始(原位)状态下,如图2和图5所示,顶杆9与弦槌组件3相邻的一端抵靠在转击器凸轮33底部,联动杆18、总档8、转击器凸轮33和顶杆9形成四连杆机构,在琴键被压下的过程中,卡钉17向上顶起联动杆18,四连杆机构工作使顶杆9绕着第一枢转点A逆时针转动以顶起转击器凸轮33的下部,驱动转击器凸轮33绕着第二枢转点B逆时针转动,以通过弦槌柄32带动弦槌31向琴弦4方向运动以达到击弦目的。在转击器凸轮33的底部设有麂皮34,以增大顶杆9与转击器凸轮33之间的摩擦力。
当弦槌31头部运动到与琴弦4间隔预设距离(例如2mm~3mm)时,L形顶杆9下部的凸起部分与调节钮19底面接触并被限制,此时处于图3和图6所示的断联状态,即顶杆9和转击器凸轮33即将分离的状态。此时继续向下压动琴键直至到底的过程中,如图4和图7所示,顶杆9以凸起部分与调节钮19的接触位置为支点顺时针转动,使得顶杆9与弦槌组件3相邻的一端朝向靠近琴键的一侧转动以从转击器凸轮33的底部脱开,为击弦后的弦槌组件3提供返回的空间,在返回的过程中,顶杆复位装置受到顶杆9的限位而停止运动,为顶杆9的复位留有适当空间。在施加于琴键上的外力释放之后,弦槌组件3受重力作用回位,顶杆复位装置随之转动并向顶杆9施加作用力,以使顶杆9朝向远离琴键的方向转动,保持顶杆9恢复原位,使顶杆9处于再次击弦的状态。
该实施例立式钢琴在工作的过程中,顶杆复位装置能够至少带来以下之一的优点。
(1)当弦槌组件3中的弦槌31在击弦完毕后,弹奏力将琴键继续按压在最低位置而处于静止时,弦槌31会被琴弦4的反弹力弹回,并在重力的作用下回落,此时琴弦4自由振动。当弦槌组件3顺时针转动朝向顶杆9回落时,在转击器凸轮33碰到顶杆9之前,顶杆复位装置碰到顶杆9而被挡住,优选地顶杆复位装置与顶杆9的上端接触,使得弦槌组件3的回落运动被止住。顶杆复位装置与顶杆9的接触可代替现有结构中制动木皮204与托木毡203的接触,实现止住弦槌31回落的功能。
(2)当去掉弹奏力,即弹奏者手指离开琴键后,由于重力的作用使击弦机构整体回复原位,在此过程中弦槌组件3继续顺时针转动而回落,并带动顶杆复位装置向顶杆9施加作用力,由此推动顶杆9逆时针转动至抵靠在转击器凸轮33底部的原位状态,该作用力有助于改善顶杆9的回位,同时击弦机构其余各部位迅速恢复原位,使整体机构迅速转换为击弦状态。
由此可见,此种立式钢琴击弦机复位结构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结构由于安装或调整不到位,常常出现顶杆9不能及时归位而被卡住无法再进行击弦操作的问题,通过主动施加外力将顶杆9推回与转击器凸轮33底部接触的位置,在施加于琴键上的外力撤消后始终保持顶杆9处于激发状态,这样在琴键稍离开按压到底的位置就可以反复弹奏击弦,提高了立式钢琴的弹奏灵敏度,使单键具备较好的连击性能,从而适应快速的连续弹奏,进而使立式钢琴的弹奏更加自如,得心应手。因而,当演奏者轻弹、慢弹琴键或快速联奏时,立式钢琴均能可靠发音。
根据顶杆复位装置所能实现的功能,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设置顶杆复位装置代替了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限位组件20和攀带组件21,极大地简化了击弦机构的结构,节省了木材、呢毡和皮革等原材料消耗。由于钢琴中设有与88个琴键数量相匹配的同音组击弦机构,因而能够极大地简化整个钢琴的加工工艺和安装调整工艺,且能节约材料,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此外,通过顶杆复位装置代替现有技术中的限位组件20和攀带组件21,能够在击弦机构与外壳部件之间节省出一定的空间,从而减少外壳部件空间;而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中由于去掉了攀带钩211,也能有效避免现有的立式钢琴在开盖时操作者的手容易被攀带钩211划伤的现象。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顶杆复位装置可以根据需要设在弦槌柄32或转击器凸轮33上,也可以同时设在弦槌柄32和转击器凸轮33上。优选地,如图13所示,顶杆复位装置设在转击器凸轮33上,可在距离较近的位置驱动顶杆9转动,不仅能够减小顶杆复位装置的长度或体积,还容易保证顶杆复位装置的刚度。
在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中,顶杆复位装置包括驱动件24,驱动件24的一端固定在弦槌组件3上,驱动件24的另一端能够在施加于琴键上的外力释放之后与顶杆9接触而在其上施加推力,以使得顶杆9朝向远离琴键的方向转动。图13示出了将驱动件24的一端连接在转击器凸轮33靠近琴键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驱动件24为杆状件,驱动件24的第一端与弦槌组件3相连,例如与转击器凸轮33相连,驱动件24的第二端用于向顶杆9施加推力。此处提到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是针对于杆状件整体而言的。可替代地,驱动件24还可以设计为板状件或者块状件等形式的结构。
下面给出的各实施例均以驱动件24为杆状件为例进行说明。根据驱动件24所要实现的功能,杆状件可以呈直线状或者弯曲状。其中,弯曲杆能够更好地适应安装或者向顶杆9施加推力的需求。在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中,驱动件24为弯曲杆时,弯曲杆的第一端作为连接部,用于与弦槌组件3连接,弯曲杆的第二端设有弯曲部,弯曲部能够在施加于琴键上的外力释放之后与顶杆9抵接而在其上施加推力,以使顶杆9上端头部始终保持在与转击器凸轮33底部接触的原位状态。
下面给出弯曲杆可采用的结构形式,如图8a至8f所示。在图8a和8b中,弯曲部均为长圆形,弯曲部向远离转击器凸轮33的一侧弯曲且自由端抵接在连接部上,只是图8a与图8b相比弯曲杆的第二端抵接在连接部上的高度较高。向远离转击器凸轮33的一侧弯曲的部分能够起到对弯曲杆的整体结构起到加强作用,长圆形的弯曲部具有较优的加强效果,而且在后续将给出的需要安装弹性元件23的实施例来说,能够保证弹性元件23固定可靠不脱落。在图8c至8e中,弯曲部向远离转击器凸轮33的一侧弯曲为钩形,在后续将给出的需要安装弹性元件23的实施例来说,易于钩挂弹性元件23,图8c中钩形的自由端呈直线,图8d中钩形的自由端向外弯曲,图8e中钩形的自由端向内弯曲。在图8f中,弯曲部被构造成三角形,或者也可以是其它多边形。
可选地,如图8a至8d、图8f所示,连接部被构造成直角的形状,优选地,连接部上与转击器凸轮33连接部分的轴线与弦槌柄32的轴线相垂直。如图8e所示,连接部被构造成弧状,与钩形的弯曲部一起形成S形结构。
在上述给出各种结构形式弯曲杆的基础上,如图9a和图9b所示,弯曲杆的截面可以选取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或矩形等。例如,图9a给出了截面为圆形的弯曲杆,图9b给出了截面为矩形的弯曲杆,整体呈带状。
在材料使用方面,弯曲杆可选用具有一定强度的任意材料,例如硬质塑料或金属材料。优选地,弯曲杆采用硬度较高的金属材料以保证自身强度。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施加于琴键上的外力释放之后,弦槌组件3虽然可以依靠重力回落,使顶杆复位装置随之转动以向顶杆9施加作用力。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施加作用力的可靠性,在一个更优的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7所示,立式钢琴的击弦机构还包括弹性元件23,弹性元件23设置在顶杆复位装置和顶杆9之间,能够使得在弦槌31敲击琴弦之前,弹性元件23处于拉伸状态;在弦槌31敲击琴弦4之后,弹性元件23收缩以朝向顶杆9拉动顶杆复位装置。例如,弹性元件23可以采用弹簧等的弹性元件。
具体地,如图11和图12所示,可在顶杆9朝向演奏者的一面上设置安装环91,弹性元件23(例如弹簧)的一端连接在安装环91上,另一端钩挂在弯曲杆的弯曲部上。
在初始状态下,如图5所示,弹性元件23(例如弹簧)处于自由状态;在按下琴键使顶杆9推动转击器凸轮33使弦槌31逆时针转动击弦的过程中,如图6所示,驱动件24随转击器凸轮33一起转动,使弹性元件23处于拉伸状态;在弦槌31击弦后弹回的过程中,如图7所示,弹性元件23部分缩回使驱动件24抵靠在顶杆9的上端;在施加于琴键上的外力释放后,弹性元件23回到自由状态,在此过程中提供的作用力可辅助弦槌组件3的重力一起使驱动件24迅速返回以向顶杆9施加作用力。弹性元件23的设置可使整体机构更加迅速地转换为击弦状态,提高了立式钢琴的弹奏灵敏度,从而进一步适应快速的连续弹奏。
进一步地,顶杆9和顶杆复位装置中的一个具有凸起26,凸起26位于顶杆9和顶杆复位装置之间。在琴键被弹奏力按压到最低位置而处于静止且弦槌组件3处于转动回落中,凸起26被构造成在顶杆9碰到转击器凸轮33之前,与顶杆9和顶杆复位装置中的另一个抵接而止住弦槌组件3的转动回落。凸起26能够在弦槌组件3敲击琴弦4后返回的过程中对弦槌组件3进行限位,以为顶杆9的复位留出空间。如图11所示,凸起26优选地设在顶杆9上。
优选地,凸起26设置在顶杆9上且邻近于其上端。
具体地,凸起26的横截面形状包括圆形的一部分或者多边形。图10a至10f示意性地给出了不同结构形式的凸起26,图10a中凸起26的截面呈四分之一个圆形,图10b中凸起26的截面呈半圆形,图10c中凸起26的截面接近圆形,图10d中凸起26的截面呈三角形,图10e中凸起26的截面呈矩形且部分嵌入顶杆9中,图10f中凸起26的截面呈矩形且设在顶杆9的表面上。因此,凸起26的截面可以包括圆形的一部分、多边形或者其它的环形形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击弦机构还包括消音结构,消音结构位于顶杆9和顶杆复位装置(例如驱动件24)之间,且位于顶杆9和顶杆复位装置中的其中一个上,用于吸收顶杆复位装置与顶杆9抵接时产生的碰撞噪音。优选地,消音结构设置在顶杆9上端头部朝向演奏者的一面。通过设置消音结构不仅能够吸收在弦槌组件3返回过程中顶杆复位装置与顶杆9碰触时发出的杂音,同时还能缓解顶杆复位装置与顶杆9触碰时的碰撞力度。
在一种实现形式中,消音结构包括缓冲材料或者缓冲结构。参考图11和图12,缓冲材料可选地包括缓冲层27,缓冲层27贴设在凸起26的表面上和/或顶杆9被顶杆复位装置施加作用力的表面区域上,顶杆复位装置向顶杆9施加作用力的区域一般位于凸起26的下方位置。例如,缓冲层27可以选择麂皮或呢毡等类似的材料。
图10a至图10f给出了采用不同凸起26时贴设缓冲层27的结构示意图,这些结构形式的消音结构可以同时消除弦槌31击弦后返回的过程中顶杆复位装置与顶杆9碰触产生的杂音,以及琴键释放后顶杆复位装置向顶杆9施加作用力时产生的杂音。
在其它的结构形式中,如图10g所示,消音结构也可不设置凸起26,直接将缓冲层27贴设在所述顶杆复位装置与顶杆9接触的表面区域上。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立式钢琴的工作原理,下面将结合图2至图7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立式钢琴的工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立式钢琴击弦机构整体结构处于初始状态(或称原位状态、静止状态)时,如图2和图5所示,琴键受中档14和后档12的支撑,联动杆18受卡钉17的支撑,弦槌柄32受背档6的支撑,背档6上设有背档呢毡61,顶杆9的上端头顶在转击器凸轮33的底部,驱动件24的第二端接触顶杆9的上部,所有的支撑以及接触的部位均设有呢毡或皮革衬垫。
当演奏者对琴键施以弹奏力时,琴键前部开始下降,并以中档14为支点,按杠杆原理工作,使卡钉17向上顶起联动杆18,联动杆18、总档8、转击器凸轮33、顶杆9按四连杆原理工作,顶杆9向上顶起转击器凸轮33的底部,转击器凸轮33受力后以第二枢转点B为圆心,带动安装其上的弦槌31向琴弦4方向运动以达到击弦的目的。同时,驱动件24离开顶杆9,弹簧23被拉伸。如图3和图6所示,当弦槌31行进到离琴弦4的距离为2mm~3mm时,顶杆9下部的凸起部分与调节钮19底面接触并被限制,此时的击弦机构即将进入断联状态,弹簧23继续被拉伸。同时,在按下琴键的过程中,联动杆18带动勺钉28将制音杆29的下端压向远离演奏者方向,制音杆29以制音器轴架30为中心顺时针转动,制音头25离开琴弦4,以使琴弦4能够发生振动。
当琴键前部受弹奏力作用而下降到底并静止时,如图4和图7所示,顶杆9绕着自身的凸起部分与调节钮19的接触位置为支点顺时针转动,使得顶杆9上端部从转击器凸轮33的底部脱开,让弦槌31有一个自由击弦及琴弦4振动的空间。在弦槌31击打琴弦4之后,弦槌31击弦的反弹力及弹簧23的收缩力使弦槌31离开琴弦4返回,在返回的过程中,转击器凸轮33上的驱动件24与顶杆9上部的凸起26表面的缓冲层27接触,返回运动被止住,并使弦槌31的运动停止,使琴弦4处于自由振动状态,保持住琴键下降到底的静止时间,即为琴弦振动的延时时间。此状态也为顶杆9的上端头能及时回到原位留出空间和时间。由描述可知,顶杆9的上端对驱动件24的限位功能代替了现有结构中托木毡203与制动木皮204接触的功能。
当施加于琴键上的弹奏力释放后,即弹奏者手指离开琴键后,由于重力的作用,击弦机构各部位以及键盘的各零件迅速恢复原位,此时,在弦槌组件3的重力和弹性元件23的作用力下,驱动件的第二端(下端)向顶杆9施加作用力,使顶杆9回位至与转击器凸轮33底部接触的位置,完成一次击弦的过程。在去掉弹奏力的过程中,只要让琴键稍离开下降到底的静止位置,击弦机构各部位就能迅速转换为击弦状态,以便复加弹奏力,从而具有较好的连续快速击弦效果。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立式钢琴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立式钢琴,包括琴键、与所述琴键对应设置的琴弦(4)和击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击弦机构包括弦槌组件(3)、顶杆(9)和顶杆复位装置,其中所述顶杆(9)能够绕着第一枢转点转动进而驱动所述弦槌组件(3)绕着第二枢转点转动以敲击所述琴弦(4),所述顶杆复位装置能够随所述弦槌组件(3)一起转动,用于在施加于所述琴键上的外力被释放之后在所述顶杆(9)上施加作用力以便驱动所述顶杆(9)朝向远离所述琴键的方向枢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钢琴,其特征在于,所述弦槌组件(3)包括转击器凸轮(33)和弦槌柄(32),所述弦槌柄(32)的一端设有弦槌(31)并且其另一端相对于所述转击器凸轮(33)固定设置,所述转击器凸轮(33)能够绕着所述第二枢转点转动以使所述弦槌柄(32)转动,所述顶杆复位装置设在所述弦槌柄(32)和/或所述转击器凸轮(33)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钢琴,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复位装置包括驱动件(24),所述驱动件(24)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弦槌组件(3)上,所述驱动件(24)的另一端能够在施加于琴键上的外力释放之后与所述顶杆(9)接触而在其上施加推力,以使得所述顶杆(9)朝向远离琴键的方向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钢琴,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24)的另一端设有弯曲部,所述弯曲部能够在施加于琴键上的外力释放之后与所述顶杆(9)抵接而在其上施加所述推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式钢琴,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部的形状包括钩形、圆形、多边形或长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钢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元件(23),所述弹性元件(23)设置在所述顶杆复位装置和所述顶杆(9)之间,使得在所述弦槌组件(3)敲击所述琴弦(4)之前,所述弹性元件(23)处于拉伸状态;在所述弦槌组件(3)撞击所述琴弦(4)之后,所述弹性元件(23)收缩以朝向所述顶杆(9)拉动所述顶杆复位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式钢琴,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23)为弹簧。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钢琴,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9)和所述顶杆复位装置中的一个具有凸起(26),所述凸起(26)位于所述顶杆(9)和所述顶杆复位装置之间;以及
在所述琴键被弹奏力按压到最低位置而处于静止且所述弦槌组件(3)处于转动回落中,所述凸起(26)被构造成在所述顶杆(9)碰到所述转击器凸轮(33)之前,与所述顶杆(9)和所述顶杆复位装置中的另一个抵接而止住所述弦槌组件(3)的转动回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式钢琴,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26)的横截面形状包括圆形的一部分或者多边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式钢琴,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26)设置在所述顶杆(9)上且邻近于其上端。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钢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消音部件,所述消音部件设在所述顶杆(9)和所述顶杆复位装置中的一个上,用于吸收所述顶杆复位装置与所述顶杆(9)抵接时产生的噪音。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立式钢琴,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部件包括缓冲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所述的立式钢琴,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部件包括缓冲层(27)。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立式钢琴,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27)的材料包括麂皮或呢毡。
CN201621458448.9U 2016-12-29 2016-12-29 立式钢琴 Active CN2063637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58448.9U CN206363747U (zh) 2016-12-29 2016-12-29 立式钢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58448.9U CN206363747U (zh) 2016-12-29 2016-12-29 立式钢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63747U true CN206363747U (zh) 2017-07-28

Family

ID=593772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458448.9U Active CN206363747U (zh) 2016-12-29 2016-12-29 立式钢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6374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31126A (zh) * 2016-12-29 2017-03-22 北京乐器研究所 立式钢琴
WO2019127340A1 (zh) * 2017-12-29 2019-07-04 杜凌 具有调节手力功能的键盘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31126A (zh) * 2016-12-29 2017-03-22 北京乐器研究所 立式钢琴
CN106531126B (zh) * 2016-12-29 2023-10-10 北京乐器研究所 立式钢琴
WO2019127340A1 (zh) * 2017-12-29 2019-07-04 杜凌 具有调节手力功能的键盘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63747U (zh) 立式钢琴
JP5412859B2 (ja) アップライト型アクション及び鍵盤楽器
JP2010536428A5 (zh)
JP4489140B1 (ja) アップライトピアノのアクションの作動方法及びアップライトピアノのアクション
CN106531126A (zh) 立式钢琴
JPH01154094A (ja) ピアノ
CN103794196B (zh) 一种连杆式结构木质电钢琴键盘
CN201975057U (zh) 三角钢琴击弦机
CN206432014U (zh) 一种架子鼓踩锤
CN201725549U (zh) 一种立式钢琴复奏加速机构
TWI258729B (en) Keystroke device of piano
CN205810362U (zh) 具有断联手感的数码钢琴键盘结构及数码钢琴
CN205609198U (zh) 具有断联手感的数码钢琴键盘结构及数码钢琴
US2679126A (en) Musical action toy
CN209543901U (zh) 一种钢琴琴键驱动结构
CN103594069B (zh) 增效钢琴
CN201707886U (zh) 一种加强弹奏断连感的立式钢琴击弦机构
CN105913830B (zh) 一种钢琴琴键及其中档支撑
KR101506882B1 (ko) 실로폰 플레이 보드
CN105895068A (zh) 具有断联手感的数码钢琴键盘结构及数码钢琴
CN209641336U (zh) 一种架子鼓踩锤
CN203503284U (zh) 增效钢琴
CN208225491U (zh) 新式木琴
CN108837527B (zh) 一种拼装式多功能儿童玩具
CN103594072A (zh) 一种架子鼓练习或演奏用鼓槌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