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61945U - 注水装置及液体加热容器 - Google Patents
注水装置及液体加热容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361945U CN206361945U CN201621455310.3U CN201621455310U CN206361945U CN 206361945 U CN206361945 U CN 206361945U CN 201621455310 U CN201621455310 U CN 201621455310U CN 206361945 U CN206361945 U CN 20636194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water filling
- pumping member
- filling device
- inner ba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注水装置及液体加热容器,注水装置包括:泵送部件和控制器,泵送部件的输入端能够与外界水源相连通,泵送部件的输出端能够与液体加热容器的容纳腔相连通;控制器与泵送部件电连接,用于控制泵送部件的启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注水装置,能够直接把外界水源中的水泵送至液体加热容器的容纳腔中,从而既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产品加水时需要反复插拔电源线的繁琐,又避免了用户必须提拿整机时产生的劳累感,也避免了通过其他盛水容器注水时需要反复进行多次的情况,因而显著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体加热容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液体加热容器如电热水瓶,一般都是3L-5L的容量,接水比较麻烦,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拔掉电源线,提拿整机去到水龙头那里接水,由于每次都需要插拔电源线,而且比较重,因此很麻烦;另一种方式是直接拿其他盛水容器装水后向水瓶内胆注水,但其他盛水容器的容量一般是2L左右,如果要装满5L的容量,也需要来回好几次,因此也很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注水装置的液体加热容器。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注水装置,用于液体加热容器,包括:泵送部件,所述泵送部件的输入端能够与外界水源相连通,所述泵送部件的输出端能够与所述液体加热容器的容纳腔相连通;和控制器,与所述泵送部件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泵送部件的启停。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注水装置,能够直接把外界水源中的水泵送至液体加热容器的容纳腔中,从而既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产品加水时需要反复插拔电源线的繁琐,又避免了用户必须提拿整机时产生的劳累感,也避免了通过其他盛水容器注水时需要反复进行多次的情况,因而显著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且注水装置有其独立的控制器,能够独立控制泵送部件的启停,故而注水装置和液体加热容器能够独立工作、互不干扰,有效地提高了整机的可靠性,且使得同一款注水装置能够适用于不同的液体加热容器上,只要该容器上设有与注水装置相适配的注水口即可,因而有效扩大了注水装置的使用范围。
具体地,注水装置包括泵送部件,泵送部件的输出端能够与液体加热容器的容纳腔相连通,泵送部件的输入端能够与外界水源相连通,则控制器开启泵送部件,泵送部件即可主动将外界水源中的水泵送至容纳腔内,实现注水目的;而不需要加水时,则使控制器关闭泵送部件即可,操作简单方便;由于泵送部件具有抽水送水功能,因而无论外界水源中的水处于什么状态,泵送部件都能够将其送入容纳腔中,而不会因为水压过低或其他情况导致外界水源无法进入容纳腔内,从而保证了注水装置的使用可靠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注水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注水装置还包括: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泵送部件的输入端相连,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能够与外界水源相连。
由于进水管具有一定的长度,可以连接至与泵送部件具有一定距离的外界水源,因而降低了注水装置对外界水源位置的要求,比如将产品放置在同一个位置,既可以连接至自来水管,也可以连接至桶装水等水源,从而扩大了产品的使用范围,提高了注水装置的使用灵活性,进一步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优选地,进水管为软管,更利于注水时对外界水源的灵活选择。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注水装置还包括:第一接头,与所述泵送部件的输出端相连,且能够连接至所述液体加热容器上,使所述泵送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和/或,第二接头,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进水管远离所述泵送部件的一端上,且能够与水龙头接口或储水装置的接口相适配或直接插入外界水源中。
通过第一接头把泵送部件连接至液体加热容器,保证了泵送部件与容器的可靠连接,避免了注水过程中泵送部件从容器上脱落或发生漏水等情况,从而提高了注水装置的使用可靠性。
通过第二接头把进水管连接至外界水源,保证了进水管与外界水源之间的可靠连接,避免了注水过程中进水管与外界水源之间发生脱落或漏水等情况,从而也进一步提高了注水装置的使用可靠性;且第二接头与进水管可拆卸连接,则用户可以根据水源的不同合理地选择第二接头,以将最合适水源的水注入容纳腔内。具体地,第二接头可以与水龙头接口适配,即连接在水龙头上,直接将自来水泵送至容纳腔内;第二接头也可以与储水装置的接口相适配,如连接在纯净水桶的接口处或者连接在矿泉水瓶的接口处等均可,进而将储水装置内的水泵送至容纳腔内;当然,第二接头也可以直接插入外界水源中,如直接插入水缸中,将水缸中的水泵送至容纳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注水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三接头,所述第三接头把所述进水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与泵送部件的输入端上。
通过第三接头把进水管连接在泵送部件上,保证了进水管与泵送部件的可靠连接,避免了注水过程中进水管从泵送部件上发生脱落或漏水等情况,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注水装置的使用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注水装置还包括:供电组件,用于为所述注水装置供电。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供电组件包括蓄电池;和/或,所述供电组件包括能够连接外部电源的电源线。
注水装置还包括供电组件,供电组件能够为注水装置供电,即注水装置的电源系统与液体加热容器的电源系统也是分离开来的,则注水装置无需依赖液体加热容器为其供电即可正常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注水装置的独立性,进一步扩大了注水装置的使用范围。
具体地,供电组件可以为蓄电池,蓄电池存储有电能,可供注水装置使用,十分方便,且由于没有外露的电源线,使得产品外观更加简洁;供电组件也可以为能够连接至外部电源的电源线,则需要注水时,将电源线连接至外部电源即可,非常方便;当然,供电组件也可以同时包含上述蓄电池和供电组件,这样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由选择是否将电源线连接至外部电源,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当然,供电组件也可以为其他供电结构,只要能够为注水装置供电,即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且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至于蓄电池的种类,可以为可充电电池,也可以为一次性电池。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泵送部件为叶片水泵、电磁泵、柱塞泵或其他可抽水送水的设备。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容器主体,具有容纳腔和设在所述容器主体上部并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的出水口,且所述容器主体上还设有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的注水口;和如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注水装置,所述注水装置的泵送部件的输出端通过所述注水口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因包括有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注水装置,因而能够直接把外界水源中的水泵送至容纳腔中,从而既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产品加水时需要反复插拔电源线的繁琐,又避免了用户必须提拿整机时产生的劳累感,也避免了通过其他盛水容器注水时需要反复进行多次的情况,因而显著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且注水装置有其独立的控制器,能够独立控制泵送部件的启停,故而注水装置和容器主体能够独立工作、互不干扰,有效地提高了整机的可靠性,且使得同一款注水装置能够适用于不同的液体加热容器上,只要该产品的容器主体上设有与注水装置相适配的注水口即可,因而有效扩大了注水装置的使用范围;此外,注水口的设置,实现了注水装置与容纳腔的相互连通,容器主体上设置的出水口则不同于注水口,出水口是容器向外输送液体的通道,用户将杯子等器皿放置在出水口处,通过手动或电动的方式即可得到容器中的液体。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液体加热容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泵送部件位于所述容器主体的外侧,且所述泵送部件的输出端通过第一接头与所述注水口可拆卸连接。
将泵送部件设置在容器主体的外侧,则无需对现有的液体加热容器的内部结构做过多改变,较易实现,且便于装配;使泵送部件的输出端通过第一接头与注水口可拆卸连接,这样当容器主体或注水装置出问题时,可以仅更换容器主体或注水装置,而不会导致整机报废,这样也相对降低了产品的成本;而且同一个注水装置可以跟不同的容器主体搭配使用,极大地增加了注水装置的使用灵活性。具体地,可以在第一接头和出水口处设置相应的对接结构,如卡接结构、插接结构等,以方便第一接头与出水口的快速对接和快速拆卸。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容器主体包括内胆组件、盖设在所述内胆组件上的壶盖和位于所述内胆组件下方的底座,所述内胆组件包括具有所述容纳腔的内胆和套设在所述内胆外侧的外壳,所述外壳的上部向外延伸形成延伸部;其中,所述延伸部上开设有开口朝下的所述出水口,所述内胆或所述壶盖上开设有所述注水口。
容器主体包括内胆、外壳、壶盖和底座,内胆用于盛装待加热的液体,内胆的底部连接有加热件,以保证内胆中的液体能够被加热;外壳的上部向外凸出形成延伸部,延伸部上开设有出水口,且出水口朝下,则把杯具放置在延伸部下方的台面上即可取用出水口排出的液体;注水口开设在内胆或壶盖上,保证了泵送部件的输出端能够与容纳腔相连通,进而将外界水源中的水输送至容纳腔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内胆上开设有所述注水口时,所述注水口位于所述内胆的底部、侧部或上部。
当注水口开设在内胆上时,注水口可以位于内胆的底部,也可以位于内胆的侧部,也可以位于内胆的上部或者内胆的其他位置,都能够保证泵送部件与容纳腔的有效连通,进而将外界水源中的液体泵送至容纳腔内,实现注水目的;由于注水口的位置可以灵活设置,因而注水装置的位置也可以灵活设置,则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产品结构和用户需求来合理设置各部件的位置,以使产品的整体布局最优化。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内胆的底部开设有排水口;所述容器主体还包括泵送组件,所述泵送组件包括出水管、水泵和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排水口和所述水泵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出水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水泵的输出端和所述出水口相连通。
泵送组件包括排水管、水泵和出水管,排水管的两端连接内胆底部的排水口和水泵的输入端,出水管的两端连接水泵的输出端和外壳上部的出水口,保证了出水口与容纳腔的连通,进而保证了容纳腔中的液体能够泵送至出水口处,从而实现了产品的自动出水,提升了产品的档次。
进一步地,内胆的底部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内胆中的液体的温度;内胆的下方设有底座,底座将内胆下方的加热件、水泵、排水管、温度传感器等部件包裹起来,以避免其暴露在外,且底座上还设有电源接口,电源接口处可以通过电线连接至外部电源。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液体加热容器为电热水瓶。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内胆,11注水口,12加热件,13温度传感器,14出水管,15水泵,16排水管,20外壳,21延伸部,22出水口,30壶盖,40底座,41电源接口,42电线,50注水装置,51泵送部件,52控制器,53进水管,54第一接头,55第二接头,56电源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以电热水瓶为例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注水装置及液体加热容器。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注水装置50,用于液体加热容器,包括:泵送部件51和控制器52。
具体地,泵送部件51的输入端能够与外界水源相连通,泵送部件51的输出端能够与液体加热容器的容纳腔相连通;控制器52与泵送部件51电连接,用于控制泵送部件51的启停。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注水装置50,能够直接把外界水源中的水泵送至液体加热容器的容纳腔中,从而既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产品加水时需要反复插拔电源线56的繁琐,又避免了用户必须提拿整机时产生的劳累感,也避免了通过其他盛水容器注水时需要反复进行多次的情况,因而显著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且注水装置50有其独立的控制器52,能够独立控制泵送部件51的启停,故而注水装置50和液体加热容器能够独立工作、互不干扰,有效地提高了整机的可靠性,且使得同一款注水装置50能够适用于不同的液体加热容器上,只要该容器上设有与注水装置50相适配的注水口11即可,因而有效扩大了注水装置50的使用范围。
具体地,注水装置50包括泵送部件51,泵送部件51的输出端能够与液体加热容器的容纳腔相连通,泵送部件51的输入端能够与外界水源相连通,则控制器52开启泵送部件51开启,泵送部件51即可主动将外界水源中的水泵送至容纳腔内,实现注水目的;而不需要加水时,则使控制器52关闭泵送部件51即可,操作简单方便;由于泵送部件51具有抽水送水功能,因而无论外界水源中的水处于什么状态,泵送部件51都能够将其送入容纳腔中,而不会因为水压过低或其他情况导致外界水源无法进入容纳腔内,从而保证了注水装置50的使用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注水装置50还包括:进水管53,进水管53的一端与泵送部件51的输入端相连,进水管53的另一端能够与外界水源相连。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注水装置50还包括:第一接头54,与泵送部件51的输出端相连,且能够连接至液体加热容器上,使泵送部件51的输出端与容纳腔相连通。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注水装置50还包括:第二接头55,可拆卸地连接在进水管53远离泵送部件51的一端上,且能够与水龙头接口或储水装置的接口相适配或直接插入外界水源中。
上述实施例中,由于进水管53具有一定的长度,可以连接至与泵送部件51具有一定距离的外界水源,因而降低了注水装置50对外界水源位置的要求,比如将产品放置在同一个位置,既可以连接至自来水管,也可以连接至桶装水等水源,从而扩大了产品的使用范围,提高了注水装置50的使用灵活性,进一步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优选地,进水管53为软管,更利于注水时对外界水源的灵活选择。
通过第一接头54把泵送部件51连接至液体加热容器,保证了泵送部件51与容器的可靠连接,避免了注水过程中泵送部件51从容器上脱落或发生漏水等情况,从而提高了注水装置50的使用可靠性。
通过第二接头55把进水管53连接至外界水源,保证了进水管53与外界水源之间的可靠连接,避免了注水过程中进水管53与外界水源之间发生脱落或漏水等情况,从而也进一步提高了注水装置50的使用可靠性;且第二接头55与进水管53可拆卸连接,则用户可以根据水源的不同合理地选择第二接头55,以将最合适水源的水注入容纳腔内。
具体地,第二接头55可以与水龙头接口适配,即连接在水龙头上,直接将自来水泵送至容纳腔内;第二接头55也可以与储水装置的接口相适配,如连接在纯净水桶的接口处或者连接在矿泉水瓶的接口处等均可,进而将储水装置内的水泵送至容纳腔内;当然,第二接头55也可以直接插入外界水源中,如直接插入水缸中,将水缸中的水泵送至容纳腔内。
进一步地,注水装置50还可以包括第三接头,第三接头把进水管53的一端连接在与泵送部件51的输入端上。
通过第三接头把进水管53连接在泵送部件51上,保证了进水管53与泵送部件51的可靠连接,避免了注水过程中进水管53从泵送部件51上发生脱落或漏水等情况,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注水装置50的使用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注水装置50还包括:供电组件,用于为注水装置50供电。
可选地,供电组件为蓄电池。
可选地,供电组件为能够连接外部电源的电源线56,如图1所示。
可选地,供电组件包括蓄电池和能够连接至外部电源的电源线56。
注水装置50还包括供电组件,供电组件能够为注水装置50供电,即注水装置50的电源系统与液体加热容器的电源系统也是分离开来的,则注水装置50无需依赖液体加热容器为其供电即可正常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注水装置50的独立性,进一步扩大了注水装置50的使用范围。
具体地,供电组件可以为蓄电池,蓄电池存储有电能,可供注水装置50使用,十分方便,且由于没有外露的电源线56,使得产品外观更加简洁;供电组件也可以为能够连接至外部电源的电源线56,则需要注水时,将电源线56连接至外部电源即可,非常方便;当然,供电组件也可以同时包含上述蓄电池和供电组件,这样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由选择是否将电源线56连接至外部电源,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当然,供电组件也可以为其他供电结构,只要能够为注水装置50供电,即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且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至于蓄电池的种类,可以为可充电电池,也可以为一次性电池。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泵送部件51为叶片水泵15、电磁泵、柱塞泵或其他可抽水送水的设备。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容器主体和如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注水装置50。
具体地,容器主体具有容纳腔和设在容器主体上部并与容纳腔相连通的出水口22,且容器主体上还设有与容纳腔相连通的注水口11;注水装置50的泵送部件51的输出端通过注水口11与容纳腔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因包括有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注水装置50,因而能够直接把外界水源中的水泵送至容纳腔中,从而既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产品加水时需要反复插拔电源线56的繁琐,又避免了用户必须提拿整机时产生的劳累感,也避免了通过其他盛水容器注水时需要反复进行多次的情况,因而显著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且注水装置50有其独立的控制器52,能够独立控制泵送部件51的启停,故而注水装置50和容器主体能够独立工作、互不干扰,有效地提高了整机的可靠性,且使得同一款注水装置50能够适用于不同的液体加热容器上,只要该产品的容器主体上设有与注水装置50相适配的注水口11即可,因而有效扩大了注水装置50的使用范围;此外,注水口11的设置,实现了注水装置50与容纳腔的相互连通,容器主体上设置的出水口22则不同于注水口11,出水口22是容器向外输送液体的通道,用户将杯子等器皿放置在出水口22处,通过手动或电动的方式即可得到容器中的液体。
进一步地,泵送部件51位于容器主体的外侧,且泵送部件51的输出端通过第一接头54与注水口11可拆卸连接。
将泵送部件51设置在容器主体的外侧,则无需对现有的液体加热容器的内部结构做过多改变,较易实现,且便于装配;使泵送部件51的输出端通过第一接头54与注水口11可拆卸连接,这样当容器主体或注水装置50出问题时,可以仅更换容器主体或注水装置50,而不会导致整机报废,这样也相对降低了产品的成本;而且同一个注水装置50可以跟不同的容器主体搭配使用,极大地增加了注水装置50的使用灵活性。具体地,可以在第一接头54和出水口22处设置相应的对接结构,如卡接结构、插接结构等,以方便第一接头54与出水口22的快速对接和快速拆卸。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容器主体包括内胆组件、盖设在内胆组件上的壶盖30和位于内胆组件下方的底座40,内胆组件包括具有容纳腔的内胆10和套设在内胆10外侧的外壳20,外壳20的上部向外延伸形成延伸部21;其中,延伸部21上开设有开口朝下的出水口22,内胆10或壶盖30上开设有注水口11。
容器主体包括内胆10、外壳20、壶盖30和底座40,内胆10用于盛装待加热的液体,内胆10的底部连接有加热件12,以保证内胆10中的液体能够被加热;外壳20的上部向外凸出形成延伸部21,延伸部21上开设有出水口22,且出水口22朝下,则把杯具放置在延伸部21下方的台面上即可取用出水口22排出的液体;注水口11开设在内胆10或壶盖30上,保证了泵送部件51的输出端能够与容纳腔相连通,进而将外界水源中的水输送至容纳腔内。
其中,内胆10上开设有注水口11时,注水口11位于内胆10的底部、侧部或上部。
当注水口11开设在内胆10上时,注水口11可以位于内胆10的底部,也可以位于内胆10的侧部,也可以位于内胆10的上部,如图1所示,或者内胆10的其他位置,都能够保证泵送部件51与容纳腔的有效连通,进而将外界水源中的液体泵送至容纳腔内,实现注水目的;由于注水口11的位置可以灵活设置,因而注水装置50的位置也可以灵活设置,则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产品结构和用户需求来合理设置各部件的位置,以使产品的整体布局最优化。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内胆10的底部开设有排水口;容器主体还包括泵送组件,泵送组件包括出水管14、水泵15和排水管16,排水管16的两端分别与排水口和水泵15的输入端相连,出水管14的两端分别与水泵15的输出端和出水口22相连通,如图1所示。
泵送组件包括排水管16、水泵15和出水管14,排水管16的两端连接内胆10底部的排水口和水泵15的输入端,出水管14的两端连接水泵15的输出端和外壳20上部的出水口22,保证了出水口22与容纳腔的连通,进而保证了容纳腔中的液体能够泵送至出水口22处,从而实现了产品的自动出水,提升了产品的档次。
进一步地,内胆10的底部设有温度传感器13,温度传感器13用于检测内胆10中的液体的温度;内胆10的下方设有底座40,底座40将内胆10下方的加热件12、水泵15、排水管16、温度传感器13等部件包裹起来,以避免其暴露在外,且底座40上还设有电源接口41,电源接口41处可以通过电线42连接至外部电源,如图1所示。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液体加热容器为电热水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注水装置,能够直接把外界水源中的水泵送至液体加热容器的容纳腔中,从而既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产品加水时需要反复插拔电源线的繁琐,又避免了用户必须提拿整机时产生的劳累感,也避免了通过其他盛水容器注水时需要反复进行多次的情况,因而显著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且注水装置有其独立的控制器,能够独立控制泵送部件的启停,故而注水装置和液体加热容器能够独立工作、互不干扰,有效地提高了整机的可靠性,且使得同一款注水装置能够适用于不同的液体加热容器上,只要该容器上设有与注水装置相适配的注水口即可,因而有效扩大了注水装置的使用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注水装置,用于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泵送部件,所述泵送部件的输入端能够与外界水源相连通,所述泵送部件的输出端能够与所述液体加热容器的容纳腔相连通;和
控制器,与所述泵送部件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泵送部件的启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泵送部件的输入端相连,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能够与外界水源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接头,与所述泵送部件的输出端相连,且能够连接至所述液体加热容器上,使所述泵送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和/或
第二接头,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进水管远离所述泵送部件的一端上,且能够与水龙头接口或储水装置的接口相适配或直接插入外界水源中。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注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供电组件,用于为所述注水装置供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组件包括蓄电池;和/或
所述供电组件包括能够连接外部电源的电源线。
6.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器主体,具有容纳腔和设在所述容器主体上部并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的出水口,且所述容器主体上还设有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的注水口;和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注水装置,所述注水装置的泵送部件的输出端通过所述注水口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泵送部件位于所述容器主体的外侧,且所述泵送部件的输出端通过第一接头与所述注水口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主体包括内胆组件、盖设在所述内胆组件上的壶盖和位于所述内胆组件下方的底座,所述内胆组件包括具有所述容纳腔的内胆和套设在所述内胆外侧的外壳,所述外壳的上部向外延伸形成延伸部;
其中,所述延伸部上开设有开口朝下的所述出水口,所述内胆或所述壶盖上开设有所述注水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胆上开设有所述注水口时,所述注水口位于所述内胆的底部、侧部或上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胆的底部开设有排水口;
所述容器主体还包括泵送组件,所述泵送组件包括出水管、水泵和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排水口和所述水泵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出水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水泵的输出端和所述出水口相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455310.3U CN206361945U (zh) | 2016-12-28 | 2016-12-28 | 注水装置及液体加热容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455310.3U CN206361945U (zh) | 2016-12-28 | 2016-12-28 | 注水装置及液体加热容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361945U true CN206361945U (zh) | 2017-07-28 |
Family
ID=59376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455310.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61945U (zh) | 2016-12-28 | 2016-12-28 | 注水装置及液体加热容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36194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13954A (zh) * | 2019-03-19 | 2020-09-29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烹饪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
2016
- 2016-12-28 CN CN201621455310.3U patent/CN20636194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13954A (zh) * | 2019-03-19 | 2020-09-29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烹饪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218697U (zh) | 一种泡茶机的加水装置 | |
EP2563193B1 (en) | Machine for the preparation of beverages, in particular coffee | |
CN103363654B (zh) | 双内胆电热水器 | |
CN102095249B (zh) | 液体加热装置 | |
CN107809931B (zh) | 用于制备饮料的移动饮料分配机和方法 | |
CN107822500A (zh) | 内部注水烧水壶 | |
CN206361945U (zh) | 注水装置及液体加热容器 | |
CN202692398U (zh) | 电热水器 | |
CN203413812U (zh) | 双内胆电热水器 | |
CN202015060U (zh) | 一种即热式饮水机 | |
CN103565275A (zh) | 一种新型饮水机 | |
CN209899082U (zh) | 一种蒸箱 | |
CN107981731A (zh) | 一种饮水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6361954U (zh) | 液体加热容器 | |
CN207102643U (zh) | 一种水温稳定的恒温水浴锅 | |
CN204394249U (zh) | 防止反复加热的饮水机 | |
CN104562615B (zh) | 一种结构改良的电熨斗 | |
CN203828703U (zh) | 可预约式豆浆机 | |
CN212538293U (zh) | 用于热水装置的水箱及热水装置 | |
CN210276875U (zh) | 一种带折叠底座的防烫烧水机 | |
CN201375678Y (zh) | 精神病患者鼻饲袋保温器 | |
CN214048485U (zh) | 一种分体式电子控制出水和电热烧水装置 | |
CN215348407U (zh) | 真空保鲜取水器 | |
JP7497847B2 (ja) | 災害停電時対応型ウォーターサーバー | |
CN202648118U (zh) | 电热水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28 Termination date: 2020122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