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60907U - 远程喷雾机高效送风系统 - Google Patents

远程喷雾机高效送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60907U
CN206360907U CN201621406162.6U CN201621406162U CN206360907U CN 206360907 U CN206360907 U CN 206360907U CN 201621406162 U CN201621406162 U CN 201621406162U CN 206360907 U CN206360907 U CN 2063609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air
fan blade
air duct
rotat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40616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兢
袁绪龙
王铭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Huali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Huali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Huali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Huali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40616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609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609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609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远程喷雾机高效送风系统,包括送风装置和风筒本体,所述送风装置设置于风筒本体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装置包括第一风叶、第一电机、第二风叶、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尾部相对设置,第一电机的转轴朝向风筒本体的进风口,第二电机的转轴朝向风筒本体的出风口;第一风叶与第一电机的转轴连接,第二风叶与第二电机的转轴连接;所述第一风叶、第二风叶为对旋设置;本实用新型采用双电机带动双层风叶,双风叶采用对旋布置,第一风叶将静止的空气首先提供第一级动力,再经第二风叶进行二次加压,通过出风口与引导喷头喷出的引导水雾相辅,带动水雾吹向空中;在同样射程,整体功耗可降低30%。

Description

远程喷雾机高效送风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送风系统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远程喷雾机高效送风系统。
背景技术
远程抑尘降霾喷雾机其工作原理是通过高压水泵将清洁的水增压,再通过喷头将高压雾化,最后通过高速空气流将雾化的小水雾颗粒送到高空中去与空中的小固体颗粒结合增加其重力使其自由落下,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另外空气流的增加是通过高压风机来实现的,风机的运行功率占整机功率的约80%。由此看来提高送风系统的运行效率是提高电机效率的关键因素。而现有技术大多采用单层风叶布置;
若将单层风叶安装于A位置,风叶可有效在进风口接受到静止状态的空气,但需要将高速空气流通过电机四周及其支撑座,再经锥度引风罩和引流板导向经出风口吹出。其流经气路对气流影响的因素较多,其摩擦阻力也大,特别是电机支撑座仅位于电机圆周的下半部分,上半部分无障碍阻挡,便导致内部空气气流扰动较大,更大程度地降低了风送效率。
若将单层风叶安装于B位置,虽可避免电机支撑座的影响,但空气经螺旋形状风叶加速时不但使气流向前运动,同时也会在风叶旋转方向的圆周方向会产生圆周的运动分力,旋转向前的气流经锥度引风罩和引风板经出风口吹出,此种结构如果导风板太多则摩擦阻力大,如果导风板太少则会导致空气流出了出风口还带有旋转,以上都大大影响射程和效率。
如果只一味提高电机功率,虽然能够提高射程,但会严重浪费能源,与低碳环保的理念不符。
在专利名称为:“风送式远程喷雾机”,专利号为:“201020285037.0”的专利文件中介绍了一种双层风叶喷雾机,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射程,但其双层风叶转向相同,气流喷出时有强烈的旋转,失去向前引导的力后,过多的径向分力影响了射程;专利号:“201120224922.2”,专利名称为:“矿用单机双风叶风机”,介绍了一种单机带动的双向旋转的双风叶的结构,但是这种结构需要换向装置,用在矿用通道这种空间较大的地方可以,但是喷雾机风筒内部空间较小,加装上换向装置后更影响气流的通过空间,进而影响射程。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射程远、静音效果好、节能环保的远程喷雾机高效送风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远程喷雾机高效送风系统,包括送风装置和风筒本体,所述送风装置设置于风筒本体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装置包括第一风叶、第一电机、第二风叶、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尾部相对设置,第一电机的转轴朝向风筒本体的进风口,第二电机的转轴朝向风筒本体的出风口;第一风叶与第一电机的转轴连接,第二风叶与第二电机的转轴连接;所述第一风叶、第二风叶为对旋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电机带动第一风叶顺时针转动,第二电机带动第二风叶逆时针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分别通过电机支撑与风筒本体的圆形风筒段内壁固定相连。
进一步地,第一电机转轴的中轴线、第二电机转轴的中轴线分别与风筒本体中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口为喇叭形。
进一步地,所述风筒本体的圆形风筒段前部设置有锥形风筒段,所述锥形风筒段内部设置有中轴线与风筒本体中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中心轴,所述中心轴通过导流板与锥形风筒段内壁固定相连,所述中心轴前端设置有引导喷头;所述引导喷头能够沿中心轴的中轴线方向向前喷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双电机带动双层风叶,双风叶采用对旋布置,风筒本体内壁分布置多个弧形电机支撑,第一风叶将静止的空气首先提供第一级动力,使空气流带有顺时针旋转的向前运动,经电机均分布置的支撑板弧形平滑进入风筒本体的圆形风筒段,使空气流减少部分旋转分力的同时继续向前运动,再经逆时针旋转的第二风叶进行二次加压,同时将旋转纠正为单方向向前,再经导流板平滑进入锥形风筒段继续向前,通过出风口与引导喷头喷出的引导水雾相辅,带动水雾吹向空中;在同样射程,整体功耗可降低30%。
附图说明:
附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进风口,2、第一风叶,3、电机支撑,4、第二风叶,5、引导喷头,6、导流板,7、第二电机,8、第一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在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描述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此外,“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附图2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远程喷雾机高效送风系统,包括送风装置和风筒本体,所述送风装置设置于风筒本体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装置包括第一风叶2、第一电机8、第二风叶4、第二电机7,所述第一电机8和第二电机7的尾部相对设置,第一电机8的转轴朝向风筒本体的进风口1,所述进风口1为喇叭形,第二电机7的转轴朝向风筒本体的出风口;第一风叶2与第一电机8的转轴连接,第二风叶4与第二电机7的转轴连接;第一电机8带动第一风叶2顺时针转动,第二电机7带动第二风叶4逆时针转动;
所述第一电机8和第二电机7分别通过电机支撑3与风筒本体的圆形风筒段内壁固定相连;第一电机8转轴的中轴线、第二电机7转轴的中轴线分别与风筒本体中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风筒本体的圆形风筒段前部设置有锥形风筒段,所述锥形风筒段内部设置有中轴线与风筒本体中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中心轴,所述中心轴通过导流板6与锥形风筒段内壁固定相连,所述中心轴前端设置有引导喷头5;所述引导喷头5能够沿中心轴的中轴线方向向前喷水。
本实用新型采用双电机带动双层风叶,双风叶采用对旋布置,风筒本体内壁分布置多个弧形电机支撑3,第一风叶2将静止的空气首先提供第一级动力,使空气流带有顺时针旋转的向前运动,经电机均分布置的支撑板弧形平滑进入风筒本体的圆形风筒段,使空气流减少部分旋转分力的同时继续向前运动,再经逆时针旋转的第二风叶4进行二次加压,同时将旋转纠正为单方向向前,再经导流板6平滑进入锥形风筒段继续向前,通过出风口与引导喷头5喷出的引导水雾相辅,带动水雾吹向空中;在同样射程,整体功耗可降低30%。

Claims (6)

1.远程喷雾机高效送风系统,包括送风装置和风筒本体,所述送风装置设置于风筒本体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装置包括第一风叶(2)、第一电机(8)、第二风叶(4)、第二电机(7),所述第一电机(8)和第二电机(7)的尾部相对设置,第一电机(8)的转轴朝向风筒本体的进风口(1),第二电机(7)的转轴朝向风筒本体的出风口;第一风叶(2)与第一电机(8)的转轴连接,第二风叶(4)与第二电机(7)的转轴连接;所述第一风叶(2)、第二风叶(4)为对旋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程喷雾机高效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8)带动第一风叶(2)顺时针转动,第二电机(7)带动第二风叶(4)逆时针转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远程喷雾机高效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8)和第二电机(7)分别通过电机支撑(3)与风筒本体的圆形风筒段内壁固定相连。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程喷雾机高效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8)转轴的中轴线、第二电机(7)转轴的中轴线分别与风筒本体中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程喷雾机高效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1)为喇叭形。
6.如权利要求1、2、4、5中任一项所述的远程喷雾机高效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筒本体的圆形风筒段前部设置有锥形风筒段,所述锥形风筒段内部设置有中轴线与风筒本体中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中心轴,所述中心轴通过导流板(6)与锥形风筒段内壁固定相连,所述中心轴前端设置有引导喷头(5)。
CN201621406162.6U 2016-12-21 2016-12-21 远程喷雾机高效送风系统 Active CN2063609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06162.6U CN206360907U (zh) 2016-12-21 2016-12-21 远程喷雾机高效送风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06162.6U CN206360907U (zh) 2016-12-21 2016-12-21 远程喷雾机高效送风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60907U true CN206360907U (zh) 2017-07-28

Family

ID=593751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406162.6U Active CN206360907U (zh) 2016-12-21 2016-12-21 远程喷雾机高效送风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609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27548B (zh) 远射程风送式喷雾净化装置
CN203540279U (zh) 一种涡轮式矿用湿式除尘器
CN204194163U (zh) 风送式高压静电喷雾机
CN201502551U (zh) 一种加湿、降温电风扇
CN102524223B (zh) 远射程风送式喷雾装置
CN108224727A (zh) 一种新型风机过滤机组导流装置
CN201925122U (zh) 高压射流喷雾风机
CN209680365U (zh) 一种旋转式风送喷雾装置
CN202654885U (zh) 送风抛雾抑尘机
CN206360907U (zh) 远程喷雾机高效送风系统
CN208138173U (zh) 一种可移动式多功能矿山生产用风机
CN204865369U (zh) 雾炮的叶轮雾化结构
CN204148022U (zh) 雾炮用雾化炮筒
CN105650760A (zh) 一种负离子气雾增程发生器
CN206889013U (zh) 一种火电厂煤场喷雾抑尘器
CN207126693U (zh) 一种雾炮专用双环形喷头
CN108506235A (zh) 一种可移动式多功能矿山生产用风机
CN109107306A (zh) 一种矿用水动力除尘器
CN201531967U (zh) 一种超声波水雾机
CN103386237B (zh) 送风抛雾抑尘机
CN108216616A (zh) 一种高效无人机自动调节旋翼结构
CN203147970U (zh) 一种外转子式离心加湿器
CN208976087U (zh) 一种室外喷水旋转机头
CN205536316U (zh) 用于旋转式喷雾降温终端的高压射流喷雾风能汇聚导流器
CN202304579U (zh) 一种喷雾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