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45709U - 船舶 - Google Patents

船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45709U
CN206345709U CN201621355327.1U CN201621355327U CN206345709U CN 206345709 U CN206345709 U CN 206345709U CN 201621355327 U CN201621355327 U CN 201621355327U CN 206345709 U CN206345709 U CN 2063457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llast water
water treatment
treatment plant
ship
balla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5532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奥田恒
奥田恒一
武村清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chcros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35532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45709U/zh
Priority to PH22017000030U priority patent/PH22017000030U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457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4570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ysical Water Treat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船舶,该船舶搭载能够始终达到IMO制定的压载水管理标准的、使用便利性良好的压载水处理系统。该船舶具有:压载水处理装置(12),其对压载水中所含的微生物类进行处理;压载舱,其经由配管系统与压载水处理装置连接;机舱室(11),其设置有发动机;舵机室(5),其设置有对舵进行操作的舵机;控制室(34),其设置有控制船舶的动作的控制单元;该船舶具有采水分支管(32),该采水分支管从压载水处理装置的配管系统分支,并且设有比最低吃水线靠下的样本水采水口,样本水采水口与压载水处理装置及用于第一控制盘一起设置在机舱室(11)内,在控制室(34)内设置有用于控制压载水处理装置(12)的第二控制盘。

Description

船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压载水处理装置的船舶,特别涉及具有从船舶的压载水中除去水生生物的压载水处理系统的船舶。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在远洋航行的船舶中,不论是运输矿石、原油等货物的船舶还是客轮都设有压载舱,通过在该压载舱内贮存海水、淡水等压载水,由此控制船体的姿势和确保复原性。
压载水是在空船时被取入到压载舱内并与货物装载的进行相对应地从压载舱中排出,所以,在与取水地不同的地域排水。因此,水生生物有可能会与压载水一起移动并定居在新的环境中,在这种情况下,担心会破坏生态系统、或对水产业等经济活动产生影响。此外,还惧怕因与压载水一起移动的病原菌而对人体的健康产生直接影响。
因此,在与船舶的压载水管理相关的国际公约中,于2004年2月采用了《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赋予了搭载压载水处理装置的义务。国际海事组织(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IMO)规定制定的压载水管理标准如下:
·每立方米中最小尺寸大于或等于50μm的可生存生物少于10个;
·每毫升中最小尺寸小于50μm但大于或等于10μm的可生存生物少于10个;
·有毒霍乱弧菌(01、0139):少于1cfu/100μm;
·大肠杆菌:少于250cfu/100ml;
·肠球菌:少于100cfu/100ml。
该公约(以下称为“IMO”)预定在规定的条件齐备之后生效。另一方面,为了满足该标准,提出了净化压载水的各种压载水处理技术。例如,以往的主流是在利用过滤器进行粗过滤(物理处理)之后添加杀菌剂的杀菌方式,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添加氯系药剂对压载水杀菌。此外,专利文献2利用过氧化氢对压载水杀菌,专利文献3利用臭氧对压载水杀菌。
近年来,还提出了凝聚分离方式,代替杀菌方式。例如,在专利文献4中,通过向压载水中添加药剂和磁性粉,以卷入作为除去对象的水生生物的方式形成磁性絮凝物,并且通过利用磁铁或过滤器回收该磁性絮凝物,从而分离除去作为对象的水生生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32278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5-00091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212494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5-218887号公报
然而,有可能会在全世界范围的港口取入压载水,其水质因取水场所不同而大幅度不同。例如,在水质污染严重的水域中,会因富营养化而使存在于水中的细菌和浮游生物等水生生物增多。此外,即使在相同水域,有时也会因季节不同而使水生生物的数量大幅变化,或因昼夜的温度差而产生对流等,使水生生物的数量在短时间内变化。因此,始终达到IMO制定的压载水管理标准非常困难,有可能在想要强行满足标准时产生新的弊病。
例如,在专利文献1~3中,为了切实地达到标准,需要注入过量的杀菌剂,过量的药液注入会导致其药效残留,有可能会对压载舱的涂装产生不良影响、或在排出压载水时杀死该水域的水生生物。
此外,在专利文献4中,为了切实地达到标准,需要过量地添加磁性絮凝物形成用的药剂,有可能会因该过量的药液注入而无用地增加磁性絮凝物的回收物的量。
而且,压载水处理装置与包括泵类和阀类的连接部的压载水配管系统是连通的,所以对意外的泄漏水、紧急时的排出水、该装置的保养过程中使用的清洗后的水的处置和对原本残留在处理装置内的水的处置很成问题。
此外,确认压载水的处理是否遵守了公约制定的规定也很成问题,而且还需要检查是否顺畅地进行了压载水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该船舶搭载能够始终达到IMO制定的压载水管理标准的、使用便利性良好的压载水处理系统。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船舶的特征在于,该船舶具有:压载水处理装置,其对压载水中所含的微生物类进行处理;压载舱,其经由配管系统与压载水处理装置连接;机舱室,其设置有发动机;舵机室,其设置有对舵进行操作的舵机;控制室,其具有控制船舶的动作的控制单元;所述船舶(1)在从压载水处理装置的配管系统分支的采水分支管上设有样本采水口,并且,该样本采水口比最低吃水线靠下,且该样本采水口与压载水处理装置及用于控制压载水处理装置的第一控制盘一起设置在机舱室内,和/或,(2)在控制室内设置有用于控制压载水处理装置的第二控制盘。
压载水处理装置减少、或除去乃至杀死微生物类。
在机舱室内,除了发动机以外,还设置有锅炉、发电机、泵等驱动船舶所需的主要设备。
控制室还包括设于机舱室等的一角的控制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控制盘优选设置在控制单元的附近特别是2m以内。因为作业人员无需大幅度移动站立位置就能应对两者。此外,用于控制压载水处理装置的第一控制盘的控制操作部优选配置在压载水处理装置的2m以内,其理由也是作业人员无需大幅度移动站立位置就能应对两者。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压载水处理装置可以是包含药品处理的系统、包含电化学处理的系统、包含过滤处理的系统中的任一者。
样本水采水口是为了检查是否适当地进行了压载水处理而用于适当地从排水路径途中对处理水进行采样的出口(装置)。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采样采水口也可以兼用作排水口。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是,采水分支管设置在机舱室内设置的压载水配管的泵10的排出侧(船外侧),并且,该分支管的管内截面积小于压载水配管的截面积,且在该分支管上设有开关阀。首先,采水口位于海面(吃水线)以下,其从压载处理水的船外排水的排水管道分支并位于海平面以下。由此,采水在船内下方进行,无需为了清洗而四处引设配管并用泵抽水或延长管道,可以最好地抑制压载处理水的处理配管内流动的层流的大幅度紊乱而采取均质的处理水。另外,作为本方案的次要效果,能够顺利且简便地进行压载水处理的水质监测。
使采水分支管从主管朝向下方是希望依靠重力自然流下。在该采水分支管上设置阀(开关阀)并在采水时打开,该阀既可以是手动的,也可以是自动的。当然,考虑到现场的作业环境、与周围的配管和设备类的位置关系等,分支管的安装朝向既可以倾斜安装,也可以朝向上方,还可以横着。
通过将压载水处理装置、第一控制盘和样本采水口配置在同一室即机舱室内,作业人员可以时常观察这些装置的状况,对突发事态也可以机敏地进行应对,使用便利性良好。
在本实用新型中,只要根据压载水的水质进行水处理,就可以防止在水处理中使用的药液的过量注入或注入不足。例如,在采用杀菌方式的水处理装置作为水处理装置的情况下,可以防止杀菌剂的过量注入或注入不足,可以防止杀菌剂对压载舱的涂装和环境产生负荷。
在本实用新型中,只要根据压载水的水质控制凝聚剂的注入量,就能够以不产生过量或不足的方式注入凝聚剂。因此,可以防止因凝聚剂的过量注入而导致凝聚剂残留,可以将排出压载水时的环境负荷抑制在最小限度。
此外,在压载水处理系统中,压载水处理装置可以具有物理去除装置,该物理去除装置以物理方式除去大型的水生生物和浮游物质,防止沉淀物堆积在压载舱内。
以上,根据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效果:可以提供一种船舶,该船舶搭载能够始终达到IMO制定的压载水管理标准的、使用便利性良好的压载水处理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侧视观察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船舶的简要结构图。
图2是表示图1的采水分支管周围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表示图1的控制室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船舶,2…船体,3…舵,4…螺旋桨,5…舵机室,9…压载配管系统,10…压载水泵,11…机舱室,12…压载水处理装置,31…第一控制盘,32…采水分支管,33…最低吃水线,34…控制室,35…样本水采水口,37…第二控制盘,38…控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图1表示应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船舶的结构。在该图中,右侧是船舶的前方,左侧是船舶的后方。
船舶1在船体2的后方设有配置舵机的舵机室5,舵3沿上下方向朝该舵机室5的下方延伸。螺旋桨4在与舵3相对的位置从船体2的末尾朝后方突出。在比舵机室5更靠船舶前方的船体2后部侧设有机舱室11。
在机舱室11内设置有压载水处理装置12。与压载水处理装置12相邻地设有第一控制盘31。另外,附图标记9是压载水配管系统,附图标记10是压载水泵,附图标记32是从压载水配管系统9分支的采水分支管32。采水分支管32的前端即下游端形成样本水采水口。采水分支管32与压载水配管系统9一起位于最低吃水线33以下,在比该最低吃水线33靠下的位置进行采水。此处,最低吃水线33是指例如在对象船舶的装载手册(载货计算书)中记载的可以进行通常航行的航行模式中最小的吃水线。
在机舱室11的上方设有控制室34。控制室34既可以是独立的房间,也可以是设置在其他房间一角的控制空间。此外,也可以在机舱室11中。
图2表示图1所示的采水分支管32周围。采水分支管32从压载水处理装置12的配管系统9向下方分支,在其前端即下游端设有样本水采水口35。在该采水分支管32的途中设有阀36,阀36在采水时打开,在不采水时关闭。
具有样本水采水口35的采水分支管32设置在机舱室11中设置的压载水处理装置12的配管系统9的泵10的排出侧(船外侧)。采水分支管32的管内截面积(流道截面积)小于配管系统9的流道截面积。
通过在采水分支管32上设置开关阀36,样本水采水口35位于海面(最低吃水线33)以下。这意味着从压载处理水的船外排水的排水管道分支并位于海平面以下。由此,压载水处理的处理水的采水在船内下方进行,无需在船上四处引设配管并用泵抽水或延长管道,可以最好地抑制压载处理水的处理配管内流动的层流的大幅度紊乱而采取均质的处理水。这样,能够顺利且简便地进行压载水处理的采水检查(可以是连续式也可以是自发分批检查)。
使采水分支管32从作为主管的配管系统9朝向下方是希望得到依靠重力产生的自然流下。在该采水分支管32上设置阀(开关阀)36并在采水时打开,该阀36既可以是手动的,也可以是自动的。另外,通过使样本水采水口35比最低吃水线33靠下,从而依靠处理水的自然下落进行采水。
图3表示图1所示的控制室34的一例。控制室34在入口40处设有门39,在与该门39的开关方向相反的一侧的墙壁上、即在开关门过程中不被遮挡的位置(在开关门过程中门不能挡住的位置)设有第二控制盘37。并且,在室内设有控制单元38,该控制单元38用于控制船舶的动作或货物的装卸。该控制单元38与第二控制盘的距离在2m以内。另外,第二控制盘37也可以与控制单元38是一体型的。
由于第二控制盘37设置在控制单元38的附近特别是2m以内,所以作业人员无需大幅度移动站立位置就能够应对两者。此外,用于控制压载水处理装置12的第一控制盘31(参见图1)的控制操作部配置在压载水处理装置12的2m以内,作业人员41无需大幅度移动站立位置就能够应对两者。
通过将压载水处理装置12、第一控制盘31和样本水采水口35配置在机舱室11这一同一室内,作业人员可以时常观察这些装置的状况,对突发事态也可以机敏地进行应对,使用便利性良好。
虽然控制室34独立于机舱室11设置,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在机舱室11内等室内设置控制室或控制空间(即,不是不同房间)。
第一控制盘31和第二控制盘37在对压载水处理装置12进行控制的方面是相通的,所以它们在功能方面也可以具有共同部分。但是,作为任务分工,第一控制盘31是靠近压载水处理装置12从而还能够应对紧急状况、或者能够在近旁观察压载水处理装置12以便在现场进行应对的所谓的应对现场情况的控制盘。该第一控制盘还包括仅为紧急停止按钮和/或通断开关的情况,此外,也可以包括报警功能、应急灯。
第二控制盘37在控制室或控制空间内,也就是作业人员从中央控制室远程对压载水处理装置12进行控制,但它也还包括仅为紧急停止按钮和/或通断开关的情况,此外,也可以包括报警功能、应急灯。
之所以将第二控制盘37和控制单元38分体设置,是因为它是伴随向现有船只搭载压载水处理装置12的施工而用于追加对压载水处理装置12进行控制的控制盘的追加设备,也可以与现有的控制单元38连接。这样,不但能够顺利地应对现有船只的改装,而且即使是新造船只,也只是选择追加压载水处理装置的专用控制盘即可,应对较为简便。
根据以上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具有以下效果:可以通过简便的结构获得压载水处理的运用过程中的处理状况、处理结果。
而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具有以下效果:能够对压载水处理装置的控制(包括通断、紧急停止)提供作业人员使用便利性良好的设计。

Claims (8)

1.一种船舶,其特征在于,具有:
压载水处理装置,其对压载水中所含的微生物类进行处理;
压载舱,其经由配管系统与该压载水处理装置连接;
机舱室,其设置有发动机;
舵机室,其设置有对舵进行操作的舵机;
控制室,其设置有控制船舶的动作的控制单元;
所述船舶具有采水分支管,该采水分支管从所述压载水处理装置的配管系统分支,并且设有比最低吃水线靠下的样本水采水口,
所述样本水采水口与所述压载水处理装置及用于控制该压载水处理装置的第一控制盘一起设置在所述机舱室内,
在所述控制室内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压载水处理装置的第二控制盘。
2.一种船舶,其特征在于,具有:
压载水处理装置,其对压载水中所含的微生物类进行处理;
压载舱,其经由配管系统与该压载水处理装置连接;
机舱室,其设置有发动机;
舵机室,其设置有对舵进行操作的舵机;
控制室,其设置有控制船舶的动作的控制单元;
所述船舶具有采水分支管,该采水分支管从所述压载水处理装置的配管系统分支,并且设有比最低吃水线靠下的样本水采水口,
所述样本水采水口与所述压载水处理装置及用于控制该压载水处理装置的第一控制盘一起设置在所述机舱室内。
3.一种船舶,其特征在于,具有:
压载水处理装置,其对压载水中所含的微生物类进行处理;
压载舱,其经由配管系统与该压载水处理装置连接;
机舱室,其设置有发动机;
舵机室,其设置有对舵进行操作的舵机;
控制室,其设置有控制船舶的动作的控制单元;
用于控制所述压载水处理装置的第一控制盘设置在所述压载水处理装置的附近,并且用于控制所述压载水处理装置的第二控制盘设置在所述控制室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控制盘设置在所述控制单元的附近。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舶,其特征在于,
用于控制所述压载水处理装置的第一控制盘的控制操作部配置在所述压载水处理装置的2m以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船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控制盘的控制操作部配置在所述控制单元的2m以内。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舶,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载水处理装置具有从包含药品处理的系统、包含电化学处理的系统、包含过滤处理的系统中选择的至少一个系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其特征在于,
所述采水分支管设置在所述机舱室内设置的压载水配管的排出侧,
所述采水分支管的管内截面积小于所述压载水配管的截面积,
在所述采水分支管上设有开关阀。
CN201621355327.1U 2016-09-28 2016-09-28 船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457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55327.1U CN206345709U (zh) 2016-09-28 2016-09-28 船舶
PH22017000030U PH22017000030U1 (en) 2016-09-28 2017-01-20 Ship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55327.1U CN206345709U (zh) 2016-09-28 2016-09-28 船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45709U true CN206345709U (zh) 2017-07-21

Family

ID=593224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55327.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45709U (zh) 2016-09-28 2016-09-28 船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45709U (zh)
PH (1) PH22017000030U1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PH22017000030Y1 (en) 2017-05-26
PH22017000030U1 (en) 2017-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46544B1 (ko) 선박 밸러스트수의 처리 장치
AU2008243862B2 (en) Water treatment system
EP1900693B1 (en) Ballast water treating apparatus
JP4632782B2 (ja) 水処理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KR101037570B1 (ko) 선박 구조
CN104703922B (zh) 卸压载过滤
JP5562186B2 (ja) 船舶のバラスト処理水の循環システム
PL1996518T3 (pl) Urządzenie oraz sposób do filtrowania i odkażania wody morskiej albo wody balastowej na statkach
EP1370493A2 (en) Ship ballast water sterilization method and system
JP2014511304A (ja) バラストタンク中のバラスト水を処理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
KR101118055B1 (ko) 선박평형수의 인라인 처리 장치
WO2002036499A2 (en)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206345709U (zh) 船舶
US10118840B2 (en) Centrifugal solid-liquid separation device and water treatment device using same
CN110902774A (zh) 一种船用冷却水防海生物处理方法
CN110902771A (zh) 一种船用冷却水防海生物处理系统
KR20100008369A (ko) 밸러스트수의 이용 시스템
JP2012245852A (ja) 液化燃料輸送船及び船舶の改造方法、船舶並びに液化燃料輸送船
CA2573274A1 (en) Method, installation and component for destruction of live organisms in a liquid
CN206231607U (zh) 船舶
CN102367191A (zh) 过滤、紫外超声、充氮脱氧组合式压载水处理方法和设备
KR101847098B1 (ko) 하이브리드 선박 평형수 처리장치
CN204714623U (zh) 一种船舶压载水处理装置
KR101996279B1 (ko) 선박용 밸러스트 장치 및 선박용 밸러스트 수 처리 방법
CN216890228U (zh) 一种压载水旋流分离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227

Address after: Kanagawa

Co-patentee after: Hitachi Ltd.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Shipbuilding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Co-patentee before: Hitachi Ltd.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403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Co-patentee after: TECHCROSS Co.,Ltd.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SHIPBUILD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Co-patentee before: Hitachi, Ltd.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SHIPBUILD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428

Address after: Han Guoshouershi

Patentee after: TECHCROSS Co.,Ltd.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Co-patentee before: TECHCROSS Co.,Ltd.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SHIPBUILD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21

Termination date: 202009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