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37080U - 新型生态塘复合系统 - Google Patents

新型生态塘复合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37080U
CN206337080U CN201621341082.7U CN201621341082U CN206337080U CN 206337080 U CN206337080 U CN 206337080U CN 201621341082 U CN201621341082 U CN 201621341082U CN 206337080 U CN206337080 U CN 2063370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ol
pond
division board
plant
hybrid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4108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鸣
顾盛杰
顾敏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Ming Teng Garden Engineering Lt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Ming Teng Garden Engineering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Ming Teng Garden Engineering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Ming Teng Garden Engineering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34108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370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370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3708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Abstract

一种新型生态塘复合系统,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污水处理塘和由生态养殖塘,污水处理塘的内壁依次固定有第一隔离板、第二隔离板和第三隔离板,将污水处理塘依次分隔为沉砂池、厌氧塘、兼性塘和曝气塘,第一隔离板、第二隔离板和第三隔离板与污水处理塘内壁留有流通通道,沉砂池内设有进水管,污水处理塘位于曝气塘一侧的侧壁设有若干出水孔,生态养殖塘包括水生植物塘,水生植物塘的中央设有鱼塘,鱼塘的中央设有芦苇塘。本方案通过提供一种新型生态塘复合系统,功能完善兼具景观效果。

Description

新型生态塘复合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生态塘复合系统。
背景技术
人工湿地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废水处理新技术,其特点是投资小、处理效果好、运行维护简单,是一种生态治理污水的方法,可作为传统污水处理技术的一种有效替代技术,对于节省资金、保护水环境以及进行有效的生态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故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关注。
生态塘又称稳定塘,是主要依靠自然生物净化功能使污水得到净化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污水在塘内缓慢地流动,较长时间的驻留,通过在污水中存活的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包括水生植物在内的多种生物的综合作用,是污染物降解,污水得以净化。
申请号为CN201220365931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复合生物塘,用于污水的深度处理,所述高效复合生物塘包括高效复合生物塘体,高效复合生物塘体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在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设置有至少一道用于隔水导流的导流墙,使高效复合生物塘体内形成至少两个廊道,高效复合生物塘体内设置有净化污水的复合生物区、缺氧区和填料箱,缺氧区设置在第一道导流墙折流处,填料箱设置在高效复合生物塘体的出口处,缺氧区内设置有组合填料装置,填料箱中填充有大理石米。该生物塘结构过于简单,污水处理过程也过于简单,生态系统不够完善,污水净化和利用效果不是很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生态塘复合系统,能对污水进行有效的净化处理,然后利用净化后的水来养殖水生物等,使原本的土地得到绿化,形成功能完善、具有景观效果的生态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包括污水处理塘和由生态养殖塘,污水处理塘的内壁依次固定有第一隔离板、第二隔离板和第三隔离板,将污水处理塘依次分隔为沉砂池、厌氧塘、兼性塘和曝气塘,第一隔离板、第二隔离板和第三隔离板与污水处理塘内壁留有流通通道,沉砂池内设有进水管,污水处理塘位于曝气塘一侧的侧壁设有若干出水孔,生态养殖塘包括水生植物塘,水生植物塘的中央设有鱼塘,鱼塘的中央设有芦苇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污水处理塘可以将污水先进行净化处理,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简单地将污水处理塘分隔成一道较为完整的污水处理流程,污水在迁移、流动和汇集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混入泥砂,污水中的泥砂如果不预先沉降分离去除,则会影响后续的处理,沉砂池以重力分离为基础,使比重大的无机颗粒下沉,实现沉砂目的;厌氧塘使污水在厌气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把有机物降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兼性塘是利用好氧、厌氧和兼性菌的共同作用,兼性塘的生物比较丰富,可以降解某些难以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如木质素、合成洗涤剂、农药及氮磷等;曝气塘可以通过曝气装置的功率选择对污水进行厌氧分解还是好氧分解;通过一道较为完整的污水处理流程,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净化后的水通过出水孔通到生态养殖塘内被利用,最外圈的水生植物塘种植水生植物,中间部分的鱼塘养鱼类,内圈的芦苇塘种植芦苇等,形成多层生态结构,既能改善当前区域的生态环境,又具有观赏价值。
优选的,第一隔离板的顶部、第二隔离板的底部、第三隔离板的顶部分别与污水处理塘形成流通通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隔离板、第二隔离板和第三隔离板与污水处理塘形成三条流通通道,污水沿着三条流通通道的路径形成折流,有利于使污水充分流动起来以便更好地进行处理,增强污水的流动性,使其在经过每一步骤时能够有充足的处理时间。
优选的,沉砂池的顶部位于流通通道处封有格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污水进入沉砂池前在入口流通通道处设置格栅,用于去除污水中较大的悬浮或漂浮物,以减轻后续水处理工艺的处理负荷,将较大的固体物质预先与污水隔离开。
优选的,水生植物塘的侧壁由泥和空心的护坡砖砌成斜坡,护坡砖内种有陆生草本植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泥和护坡砖砌成水生植物塘的侧壁,一方面加强了生态养殖塘的塘体稳固性,另一方面在护坡砖内种植植物进一步起到了绿化作用,美化了环境。
优选的,水生植物塘内种植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且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呈网格状错开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水生植物塘是生态养殖塘中最浅的塘,因此可以在水生植物塘内种植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沉水植物的植物体全部位于水层下面,它们的根有时不发达或退化,植物体的各部分都可以吸收水分和养料,通气组织特别发达,有利于在水中缺乏空气的情况下进行气体交换,沉水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包括氮、磷等,当水生植物塘内出现水体富营养化时,可以通过每年有计划地收割沉水植物的方式转移水体中过量的营养物质,对缓解水体富营养化起到积极作用;浮水植物生于浅水中,叶浮于水面,因此对于水生植物塘具有表面绿化和美化作用;将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呈网格状交错种植,为两者提供了各自的生长空间,有序地生长,均匀地遍布于水生植物塘内。
优选的,水生植物塘侧壁连接污水处理塘设有出水口的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水生植物塘连接污水处理塘设置,既可以节约土地资源,又能实现污水的净化、再利用一条线不间断的处理模式。
优选的,鱼塘的侧壁设有围挡,围挡采用尼龙网围合而成,塘底铺设有炭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鱼塘的侧壁设置围挡,当降水量比较大的季节,鱼塘内的水位上涨,围挡可以起到防止鱼塘内的鱼类跑出来的作用;炭黑是一种吸附污染很好的实用技术,炭黑具有慢脱附性、低生物可利用率和慢生物降解的特点,使用过程中能够通过其自身的孔隙结构起到锁定作用,将大量污染物锁存起来,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污染物从底泥上翻到水中,另一方面也可减少底泥中有毒有害污染物对鱼类的毒害。
优选的,污水处理塘的侧壁和底部都由砖砌成,鱼塘的侧壁和底部都由泥构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污水处理塘是单纯用来处理净化污水用的,因此只需要将污水和土壤隔离开,防止污水内的物质污染或腐蚀土壤,造成不必要的破坏作用,用砖砌成的污水处理塘便可避免这种现象发生;而养鱼的时候为鱼类提供最接近自然的水体环境是很重要的,因此鱼塘全部由泥堆成。
优选的,生态养殖塘设有连接水生植物塘、鱼塘和芦苇塘的石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生态养殖塘内设置连接水生植物塘、鱼塘和芦苇塘的石径,可供游人在生态塘上近距离地欣赏生态塘的景色,也便于管理人员通过石径上去管理生态养殖塘。
优选的,芦苇塘上设有凉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芦苇塘设置凉亭可供有人去生态养殖塘中间休息,也可在芦苇塘上进行垂钓等活动,使生态塘更加多功能化。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生态塘复合系统,可以将污水进行处理,得到净化后的水再用来种植植物和养殖鱼类,实现了水的循环再利用,节约了水资源,同时起到绿化和美化环境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新型生态塘复合系统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污水处理塘的示意图;
图3为生态养殖塘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污水处理塘;101、第一隔离板;102、第二隔离板;103、第三隔离板;104、沉砂池;105、厌氧塘;106、兼性塘;107、曝气塘;108、流通通道;109、进水管;110、出水孔;111、格栅;2、生态养殖塘;201、水生植物塘;202、鱼塘;203、芦苇塘;204、护坡砖;205、围挡;206、石径;207、凉亭。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生态塘复合系统,包括污水处理塘1和生态养殖塘2两部分。
如图2所示,污水处理塘1用砖砌成封闭的立方体,内部中空,侧壁固定有第一隔离板101、第二隔离板102和第三隔离板103,第一隔离板101的顶部、第二隔离板102的底部、第三隔离板103的顶部分别与污水处理塘1形成流通通道108,将污水处理塘1分割为沉砂池104、厌氧塘105、兼性塘106和曝气塘107。沉砂池104顶部位于流通通道108处设有封住流通通道108的钢制格栅111,而沉砂池104采用曝气沉砂池。沉砂池104位于钢制格栅111上方设有进水管109。污水处理塘1位于曝气塘107那侧的侧壁上设有若干出水孔110。
如图3所示,生态养殖塘2分为水生植物塘201、鱼塘202和芦苇塘203。水生植物塘201的塘体由泥堆成并铺设有护坡砖204,形成斜坡,护坡砖204为空心六边形结构,护坡砖204内种有陆生草本植物,如发草等,水生植物塘201的塘体连接污水处理塘1靠近出水孔110的塘体,形成一个整体结构,水生植物塘201内呈网格状交错种植有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如水盾草和凤眼蓝等。水生植物塘201的中央设有高于水生植物塘201的鱼塘202,鱼塘202的塘体完全由泥堆砌而成,且塘体上设有由尼龙网围合而成的围挡205,塘底铺设有炭黑,鱼塘202里可养殖各种鱼类,如鲤鱼、鲫鱼、鲢鱼等。鱼塘202的中央高于鱼塘202设有芦苇塘203,芦苇塘203上种植有芦苇、菖蒲等,芦苇塘203上还建有凉亭207。生态养殖塘2内还设有连接水生植物塘201、鱼塘202和芦苇塘203的石径206,石径206连通凉亭207。
待处理的污水通过进水管109排入污水处理塘1的沉砂池104,在进入沉砂池104之前通过钢制格栅111的筛分作用,污水中较大尺寸的悬浮或漂浮物被阻挡在钢制格栅111上方,而污水则进入沉砂池104内进行去砂。污水在沉砂池104内驻留一定时间后,污水中的砂砾因为重力的作用逐渐下沉到沉砂池104底部,而沉砂池104上部的水则是不带有砂砾的,这些水通过第一隔离板101上方的流通通道108流入厌氧塘105内,厌氧塘105对污水进行厌氧处理,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厌氧塘105能处理高浓度的有机废水,也适用于中、低浓度的有机废水,将污水中的好氧法难以降解的有机物,如固体有机物、着色剂蒽醌和某些偶氮燃料降解掉。经过厌氧处理的污水从第二隔离板102下方流进兼性塘106内,进行好氧与厌氧处理,有效讲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如木质素、合成洗涤剂、农药及氮磷等。经过兼性塘106处理的污水再从第三隔离板103上方流入曝气塘107,进行最后的净化处理。最后污水从出水孔110流入生态养殖塘2的水生植物塘201,用来种植水生植物,再利用水泵等抽水装置,将净化后的水抽吸到鱼塘202和芦苇塘203内,用来养殖鱼类和种植芦苇等,由此形成从污水的净化处理到再利用的一条完成的处理链,形成较为完善的生态复合系统,兼具改善生态环境和美化环境的效果,游人还可以在凉亭207内进行垂钓等娱乐活动。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新型生态塘复合系统,包括污水处理塘(1)和生态养殖塘(2),其特征在于:污水处理塘(1)的内壁依次固定有第一隔离板(101)、第二隔离板(102)和第三隔离板(103),将污水处理塘(1)依次分隔为沉砂池(104)、厌氧塘(105)、兼性塘(106)和曝气塘(107),第一隔离板(101)、第二隔离板(102)和第三隔离板(103)与污水处理塘(1)内壁留有流通通道(108),沉砂池(104)内设有进水管(109),污水处理塘(1)位于曝气塘(107)一侧的侧壁设有若干出水孔(110),生态养殖塘(2)包括水生植物塘(201),水生植物塘(201)的中央设有鱼塘(202),鱼塘(202)的中央设有芦苇塘(2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生态塘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板(101)的顶部、第二隔离板(102)的底部、第三隔离板(103)的顶部分别与污水处理塘(1)形成流通通道(10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生态塘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砂池(104)的顶部位于流通通道(108)处封有格栅(1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生态塘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植物塘(201)的侧壁由泥和空心的护坡砖(204)砌成斜坡,护坡砖(204)内种有陆生草本植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生态塘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植物塘(201)内种植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且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呈网格状错开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生态塘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植物塘(201)侧壁连接污水处理塘(1)设有出水口的侧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生态塘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鱼塘(202)的侧壁设有围挡(205),围挡(205)采用尼龙网围合而成,塘底铺设有炭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生态塘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塘(1)的侧壁和底部都由砖砌成,鱼塘(202)的侧壁和底部都由泥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生态塘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养殖塘(2)设有连接水生植物塘(201)、鱼塘(202)和芦苇塘(203)的石径(206)。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生态塘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芦苇塘(203)上设有凉亭(207)。
CN201621341082.7U 2016-12-07 2016-12-07 新型生态塘复合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370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41082.7U CN206337080U (zh) 2016-12-07 2016-12-07 新型生态塘复合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41082.7U CN206337080U (zh) 2016-12-07 2016-12-07 新型生态塘复合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37080U true CN206337080U (zh) 2017-07-18

Family

ID=59308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41082.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37080U (zh) 2016-12-07 2016-12-07 新型生态塘复合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3708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42645A (zh) * 2019-08-19 2019-10-18 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多级塘联控湿地水质强化净化系统
CN112358052A (zh) * 2020-11-30 2021-02-12 北京檀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固定化载体微生物稳定塘及其处理工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42645A (zh) * 2019-08-19 2019-10-18 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多级塘联控湿地水质强化净化系统
CN112358052A (zh) * 2020-11-30 2021-02-12 北京檀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固定化载体微生物稳定塘及其处理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15968B2 (ja) 田園景観型生態学的溝渠における窒素・リン遮断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03880257B (zh) 一种农村分散式污水的生态组合处理方法及装置
CN202246336U (zh) 一种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无动力生态处理系统
CN107188318A (zh) 一种黑臭河道污水治理方法
CN110550829B (zh) 一种小城镇生活污水塔式生态净化一体化装置
CN106517639B (zh) 一种湖泊水体净化系统的施工方法
CN107935307B (zh) 一种循环复氧强化生物分解的河道水净化系统及实现方法
CN206289121U (zh) 多级生态水槽和生态水塘组合系统
CN206447739U (zh) 一种湿地污水处理装置
WO2020147201A1 (zh) 一种利用桉树控制水域蓝藻生长的方法
CN107162199B (zh) 一种节能生态资源回收型生态修复集成系统及其应用
KR20080007964A (ko) 수생초목을 이용한 오수의 자연고도 정화장치
CN106396286A (zh) 多级生态水槽和生态水塘组合系统
CN110028203A (zh) 一种水产养殖退水旁路治理及生态修复循环处理方法
CN105776556A (zh) 防堵塞经济作物型滤床-折流板潜流人工湿地强化脱氮除磷系统
CN109835987A (zh) 一种表面流-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工艺
CN207845273U (zh) 河湖生态修复和水质保持系统
CN111499095A (zh) 一种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206337080U (zh) 新型生态塘复合系统
CN106746173A (zh) 一种农业污水处理净化装置
CN206570094U (zh) 一种水体生态修复系统
CN206447733U (zh) 一种含油污水处理系统
CN104692598B (zh) 一种再生水补给景观水的生态处理装置
CN208166682U (zh) 用于污水处理系统的多级生态人工湿地
CN106587348A (zh) 一种人工湿地水体净化系统的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18

Termination date: 2021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