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35562U - 上肢辅助搬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上肢辅助搬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35562U
CN206335562U CN201621152326.7U CN201621152326U CN206335562U CN 206335562 U CN206335562 U CN 206335562U CN 201621152326 U CN201621152326 U CN 201621152326U CN 206335562 U CN206335562 U CN 2063355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
aluminium
support
straight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5232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传海
钟源
薛小杰
梁长球
郑帅帅
乔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2115232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355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355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3556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上肢辅助搬运装置,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适用场合局限性及搬运效率低的问题,其包括可伸缩杆、装置骨架、支撑臂、可折叠载物架、轮子、1号弹簧拉环、2号弹簧拉环;支撑臂包括1号支撑臂与2号支撑臂。可伸缩杆通过其中的左端杆与右端杆插入装置骨架中的1号铝合金管与2号铝合金管的上端,装置骨架底端安装在可折叠载物架中1号连接块与2号连接块的顶端;轮子安装在可折叠载物架中1号连接块与2号连接块下侧为固定连接,1号弹簧拉环与2号弹簧拉环依次安装在1号连接块与2号连接块上的小孔中;1号支撑臂与2号支撑臂分别通过其中的1号L型转动支撑杆与2号L型转动支撑杆套装在1号铝合金管与2号铝合金管上为转动连接。

Description

上肢辅助搬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动力辅助装置,更确切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动力纯机械的上肢辅助搬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快递员搬运快递主要依靠人力和手推车搬运。人力搬运方面快递员只能依靠自身力量搬运快递,由于人力劳动强度大,耐久力差使得搬运效率低;手推车搬运方面,由于手推车灵活度不够高导致在许多场合无法使用、搬运效率低以及不方便携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适用场合局限性及搬运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上肢辅助搬运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上肢辅助搬运装置包括可伸缩杆、装置骨架、支撑臂、可折叠载物架、轮子、1号弹簧拉环、2号弹簧拉环;
所述的支撑臂包括1号支撑臂与2号支撑臂;
所述的可伸缩杆通过其中的左端杆与右端杆插入装置骨架中的1号铝合金管与2号铝合金管的上端,装置骨架底端安装在可折叠载物架中1号连接块与2号连接块的顶端为转动连接;轮子安装在可折叠载物架中1号连接块与2号连接块下侧并采用焊接固定,1号弹簧拉环与2号弹簧拉环依次安装在1号连接块上的小孔与2号连接块上的小孔中;1号支撑臂与2号支撑臂分别通过其中的1号L型转动支撑杆与2号L型转动支撑杆套装在1号铝合金管与2号铝合金管上为转动连接。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可伸缩拉杆为采用圆形金属管制成的门字形的管类结构件,可伸缩拉杆还包括U字形管横梁,U字形管横梁两端的左端孔与右端孔的直径相等,左端孔与右端孔回转轴线平行,左端孔与右端孔的内径和左端杆与右端杆的外径相等;左端杆与右端杆为等直径的直杆件,左端杆与右端杆直径和装置骨架中的1号铝合金管、2号铝合金管的内孔径相等,左端杆与右端杆的上端装入U字形管横梁两端的左端孔与右端孔内呈固定连接,左端杆与右端杆的下端插入装置骨架中的1号铝合金管与2号铝合金管上端的内孔中,左端杆与右端杆和1号铝合金管与2号铝合金管之间的插入长度可调。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装置骨架包括上支撑杆、1号铝合金管、下支撑杆与2号铝合金管;所述的上支撑杆为矩形的等横截面的直杆类结构件,在其两端设置有回转轴线平行的竖直布置的圆通孔;1号铝合金管与2号铝合金管为等直径的空心圆铝合金管件,上支撑杆两端的圆通孔直径和1号铝合金管与2号铝合金管外径相等,上支撑杆通过其两端的圆通孔套装在1号铝合金管与2号铝合金管的上端,两者之间为固定连接;下支撑杆与上支撑杆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下支撑杆左、右两圆通孔底端即底端两孔口处分别设置有一个圆环体形底端为与圆环体外径相等的半球体的突缘,并在两突缘侧面相同位置分别打两个通孔,两个通孔上下排列,1号通孔在上用于让1号弹簧拉环或2号弹簧拉环插入,2号通孔在下用于让7号轴插入,两圆环体形突缘的内孔直径与下支撑杆左、右两圆通孔的直径相等,两圆环体形突缘的回转轴线与下支撑杆左、右两圆通孔的回转轴线共线,下支撑杆套装在1号铝合金管、2号铝合金管的下端,两者之间为固定连接。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1号支撑臂包括1号后支撑直杆、1号前支撑直杆、1号轴、2号轴与1号L型转动支撑杆;所述的2号支撑臂包括3号轴、4号轴、2号后支撑直杆、2号前支撑直杆与2号L型转动支撑杆;1号L型转动支撑杆与2号L型转动支撑杆为镜像对称的结构件;1号后支撑直杆(31)与2号后支撑直杆为镜像对称的结构件,1号前支撑直杆与2号前支撑直杆为镜像对称的结构件;1号L型转动支撑杆的一端与1号后支撑直杆的一端采用1号轴转动连接,1号后支撑直杆的另一端与1号前支撑直杆的一端采用2号轴转动连接;2号L型转动支撑杆的一端与2号后支撑直杆的一端采用3号轴转动连接,2号后支撑直杆的另一端与2号前支撑直杆的一端采用4号轴转动连接。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1号L型转动支撑杆由1号空心圆柱体与1号曲面板组成,1号空心圆柱体的内孔径和1号铝合金管的外径相等,1号空心圆柱体与和1号曲面板的一端连成一体,1号曲面板的另一端设置有安装1号轴的1号轴通孔,1号曲面板另一端的外侧上半部设置有1号1/4圆柱体形凸起,1号1/4圆柱体形凸起的1号圆柱面与1号曲面板另一端的端面共面,1号1/4圆柱体形凸起的回转中心线和1号轴通孔的回转中心线共线,1号轴通孔的回转中心线和1号空心圆柱体的回转中心线为空间垂直交叉。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1号后支撑直杆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安装2号轴与1号轴的后2号轴通孔与后1号轴通孔,1号后支撑直杆的前、后端的内侧上半部均设置有后2号1/4圆柱体形凸起与后1号1/4圆柱体形凸起,后1号1/4圆柱体形凸起与1号L型转动支撑杆前端1号1/4圆柱体形凸起配合并通过1号轴转动连接;所述的1号前支撑直杆的后端设置有前2号轴通孔,1号前支撑直杆后端的外侧上半部设置有前2号1/4圆柱体形凸起,前2号1/4圆柱体形凸起与1号后支撑直杆上的后2号1/4圆柱体形凸起配合并通过2号轴转动连接。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可折叠载物架包括支撑架、1号U型扩展支架、2号U型扩展支架、3号U型扩展支架、1号连接块、2号连接块、1号中间金属杆、2号中间金属杆与固定套环组件;所述的固定套环组件包括1号固定套环、2号固定套环、3号固定套环与4号固定套环;1号固定套环与2号固定套环用胶粘黏在支撑架中下杆的左右两端,3号固定套环与4号固定套环用胶粘黏在支撑架中上杆的左右两端;1号U型扩展支架的两尾端分别安装在支撑架中的1号中间金属杆与2号中间金属杆上分别设置的小孔中,1号中间金属杆与2号中间金属杆两端分别和1号金属管与2号金属管的中间部位焊接连接,1号U型扩展支架的两尾端和支撑架中的1号中间金属杆与2号中间金属杆上的小孔之间为转动连接,2号U型扩展支架的两尾端分别安装在3号固定套环与4号固定套环上的小孔中并与之转动连接,3号U型扩展支架的两尾端分别安装在1号固定套环与2号固定套环上的小孔中并与之成转动连接;1号连接块与2号连接块通过其上的通孔套装在支撑架中金属管的两端。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支撑架还包括1号塑料套、2号塑料套、3号塑料套、4号塑料套;1号塑料套、2号塑料套、3号塑料套与4号塑料套为结构相同的弯曲管件,1号塑料套、2号塑料套、3号塑料套与4号塑料套的两端面之间的夹角均为90度角;所述的1号金属管与2号金属管结构相同;所述的下杆与上杆结构相同;1号金属管两端分别插入3号塑料套与4号塑料套一端孔内用胶粘黏固定;2号金属管两端分别插入1号塑料套与2号塑料套一端孔内用胶粘黏固定;上杆两端分别插入4号塑料套与1号塑料套另一端孔内用胶粘黏固定;下杆两端分别插入2号塑料套与3号塑料套另一端孔内用胶粘黏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肢辅助搬运装置将快递员承受重物力的部位从双臂转移到肩膀,大大减轻了快递员的劳动强度;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肢辅助搬运装置设置了多除可折叠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可以折叠成很小的体积方便携带;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肢辅助搬运装置由快递员穿戴进行工作,可以应用到多种场合,应用范围广泛;
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肢辅助搬运装置为纯机械构件组成,材料采用铝合金和塑料,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肢辅助搬运装置结构组成的轴测投影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肢辅助搬运装置结构组成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肢辅助搬运装置结构组成的左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肢辅助搬运装置中1号后支撑直杆、1号前支撑直杆、2号后支撑直杆与2号前支撑直杆向上折叠后的左视图;
图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肢辅助搬运装置中1号后支撑直杆、1号前支撑直杆、2号后支撑直杆、2号前支撑直杆与可折叠载物架向上折叠后的左视图;
图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肢辅助搬运装置中可折叠载物架结构组成的俯视图;
图7-a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肢辅助搬运装置中前支撑杆的主视图;
图7-b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肢辅助搬运装置中前支撑杆的左视图;
图7-c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肢辅助搬运装置中前支撑杆的俯视图;
图8-a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肢辅助搬运装置中连接块的主视图上的全剖视图;
图8-b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肢辅助搬运装置中连接块的俯视图;
图中:1.可伸缩拉杆,2.装置骨架,21.上支撑杆,22.1号铝合金管,23.下支撑杆,24.2号铝合金管,25.7号轴,3.支撑臂,31.1号后支撑直杆,32.1号前支撑直杆,33.1号轴,34.2号轴;35.3号轴,36.4号轴,37.2号后支撑直杆,38.2号前支撑直杆;41.1号L型转动支撑杆,42.2号L型转动支撑杆,5.可折叠载物架,51.支撑架,511.1号金属管,512.2号金属管,513.下杆,514.上杆,515.1号塑料套,516.2号塑料套,517.3号塑料套,518.4号塑料套,52.1号U型扩展支架、53.2号U型扩展支架、54.3号U型扩展支架,55.1号固定槽,56.2号固定槽,57.1号中间金属杆,58.2号中间金属杆,591.1号固定套环、592.2号固定套环,593.3号固定套环,594.4号固定套环;61.1号弹簧拉环;62.2号弹簧拉环;7.轮子,71.1号轮套;72.1号轮子;73.2号轮套;74.2号轮子;75.5号轴;76.6号轴。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肢辅助搬运装置由快递员背在身体上,通过机械原理,使得快递员承受重物的力的部位从双臂转移到肩膀,快递员可以将重物放在身前两个折叠伸缩杆上或身后的可折叠载物架上进行背负;或者将重物放在可折叠载物架上,拉出拉杆进行托运。既丰富了搬运的方式,又减轻了快递员的劳动强度,大大提高了搬运货物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肢辅助搬运装置包括可伸缩杆1、装置骨架2、支撑臂3、可折叠载物架5、轮子7、1号弹簧拉环61、2号弹簧拉环62。
所述的可伸缩拉杆1为采用圆形金属管制成的门字形的管类结构件,即可伸缩拉杆1由U字形管横梁、左端杆与右端杆组成,U字形管横梁两端的左端孔与右端孔的直径相等,左端孔与右端孔回转轴线平行,左端孔与右端孔的内径和左端杆与右端杆的外径相等;左端杆与右端杆为等直径的直杆件,左端杆与右端杆直径和装置骨架2中的1号铝合金管22、2号铝合金管24的内孔径相等,左端杆与右端杆的上端装入U字形管横梁两端的左端孔与右端孔内呈固定连接,左端杆与右端杆的下端插入装置骨架2中的1号铝合金管22与2号铝合金管24上端的内孔中,左端杆与右端杆和1号铝合金管22与2号铝合金管24之间的插入长度可调。
参阅图1至3,所述的装置骨架2包括上支撑杆21、1号铝合金管22、下支撑杆23与2号铝合金管24;
所述的上支撑杆21为矩形的等横截面的直杆类结构件,在其两端设置有回转轴线平行的竖直布置的圆通孔,1号铝合金管22、2号铝合金管24为等直径的空心圆铝合金管件,上支撑杆21两端的圆通孔之径和1号铝合金管22、2号铝合金管24外径相等,上支撑杆21通过其两端的圆通孔套装在1号铝合金管22、2号铝合金管24的上端,两者之间为固定连接;下支撑杆23与上支撑杆21结构基本相同,区别在于下支撑杆23左右两圆通孔底端即底端两孔口处分别设置有一个圆环体形的圆环体底端为与圆环体直径相等的半球体的突缘,并在两突缘侧面相同位置分别打两个通孔,两个通孔上下排列,1号通孔在上用于让1号弹簧拉环61或2号弹簧拉环62插入,2号通孔在下用于让7号轴25插入;两圆环体形突缘的内孔直径与下支撑杆23左、右两圆通孔的直径相等,两圆环体形突缘的回转轴线与下支撑杆23左、右两圆通孔的回转轴线共线,下支撑杆23套装在1号铝合金管22、2号铝合金管24的下端,两者之间为固定连接。
所述的支撑臂3包括1号支撑臂与2号支撑臂;1号支撑臂与2号支撑臂结构对称相同。
所述的1号支撑臂包括1号后支撑直杆31、1号前支撑直杆32、1号轴33、2号轴34、1号L型转动支撑杆41;
所述的2号支撑臂包括3号轴35、4号轴36、2号后支撑直杆37、2号前支撑直杆38、2号L型转动支撑杆42;
1号L型转动支撑杆41与2号L型转动支撑杆42为镜像对称的结构件;1号后支撑直杆31与2号后支撑直杆37为镜像对称的结构件,1号前支撑直杆32与2号前支撑直杆38为镜像对称的结构件;
1号L型转动支撑杆41的一端与1号后支撑直杆31的一端采用1号轴33转动连接,1号后支撑直杆31的另一端与1号前支撑直杆32的一端采用2号轴34转动连接;
2号L型转动支撑杆42的一端与2号后支撑直杆37的一端采用3号轴35转动连接,2号后支撑直杆37的另一端与2号前支撑直杆38的一端采用4号轴36转动连接。
1号L型转动支撑杆41、2号L型转动支撑杆42为对称相同的L形支架类结构件,1号L型转动支撑杆41、2号L型转动支撑杆42均由一空心圆柱体(1号空心圆柱体与2号空心圆柱体)与一曲面板(1号曲面板与2号曲面板)组成,1号空心圆柱体与2号空心圆柱体的内孔径依次和1号铝合金管22与2号铝合金管24的外径相等,1号空心圆柱体与2号空心圆柱体依次和1号曲面板与2号曲面板的一端连成一体,1号曲面板与2号曲面板的另一端设置有安装1号轴33与3号轴35的1号轴通孔与3号轴通孔,1号曲面板与2号曲面板另一端的外侧上半部设置有1号1/4圆柱体形凸起与2号1/4圆柱体形凸起,1号1/4圆柱体形凸起与2号1/4圆柱体形凸起的1号圆柱面与2号圆柱面和1号曲面板与2号曲面板另一端的端面共面,1号1/4圆柱体形凸起与2号1/4圆柱体形凸起的回转中心线和1号轴通孔与3号轴通孔的回转中心线共线,1号轴通孔与3号轴通孔的回转中心线和1号空心圆柱体与2号空心圆柱体的回转中心线为空间垂直交叉。
1号L型转动支撑杆41、2号L型转动支撑杆42通过其中的1号空心圆柱体与2号空心圆柱体对称地依次套在1号铝合金管22、2号铝合金管24上,1号L型转动支撑杆41、2号L型转动支撑杆42底端面与下支撑杆23的顶端面接触连接;1号后支撑直杆31、2号后支撑直杆37结构对称相同,1号后支撑直杆31与2号后支撑直杆37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安装轴(2号轴34、4号轴36与1号轴33、3号轴35)的通孔,即后2号轴通孔、后4号轴通孔与后1号轴通孔、后3号轴通孔,1号后支撑直杆31与2号后支撑直杆37的前、后两端的内侧上半部均设置有后2号1/4圆柱体形凸起、后4号1/4圆柱体形凸起和后1号1/4圆柱体形凸起、后3号1/4圆柱体形凸起,后1号1/4圆柱体形凸起、后3号1/4圆柱体形凸起分别和1号L型转动支撑杆41、2号L型转动支撑杆42前端1号1/4圆柱体形凸起、2号1/4圆柱体形凸起通过1号轴33与3号轴35转动连接,1号前支撑直杆32与2号前支撑直杆38结构相同,1号前支撑直杆32与2号前支撑直杆38后端设置有前2号轴通孔、前4号轴通孔,1号前支撑直杆32与2号前支撑直杆38后端的外侧上半部设置有前2号1/4圆柱体形凸起、前4号1/4圆柱体形凸起,前2号1/4圆柱体形凸起、前4号1/4圆柱体形凸起分别和1号后支撑直杆31、2号后支撑直杆37上的后2号1/4圆柱体形凸起、后4号1/4圆柱体形凸起通过2号轴34、4号轴36转动连接。
参阅图7,之前所述1/4圆柱体形凸起均如图中所示,凸起为1/4圆柱形,直径与支撑杆后边缘圆弧直径相同。各支撑杆均为横截面是椭圆的空心钢化塑料杆。
参见图6,所述的可折叠载物架5包括支撑架51、1号U型扩展支架52、2号U型扩展支架53、3号U型扩展支架54、1号连接块55、2号连接块56、1号中间金属杆57、2号中间金属杆58、固定套环组件;其中:
所述的1号中间金属杆57与2号中间金属杆58结构相同;
支撑架51包括1号金属管511、2号金属管512、下杆513、上杆514、1号塑料套515、2号塑料套516、3号塑料套517、4号塑料套518。其中:
所述的1号金属管511与2号金属管512结构相同;
所述的下杆513、上杆514结构相同;
所述的1号塑料套515、2号塑料套516、3号塑料套517、4号塑料套518结构相同;1号塑料套515、2号塑料套516、3号塑料套517与4号塑料套518为结构相同的弯曲管件,1号塑料套515、2号塑料套516、3号塑料套517与4号塑料套518的两端面之间的夹角均为90度角。
固定套环组件包括1号固定套环591、2号固定套环592、3号固定套环593与4号固定套环594;
1号金属管511两端分别插入3号塑料套517与4号塑料套518一端孔内用胶粘黏固定;2号金属管512两端分别插入1号塑料套515与2号塑料套516一端孔内用胶粘黏固定;上杆514两端分别插入4号塑料套518与1号塑料套515另一端孔内用胶粘黏固定;下杆513两端分别插入2号塑料套516与3号塑料套517另一端孔内用胶粘黏固定。
1号固定套环591、2号固定套环592、3号固定套环593与4号固定套环594均为结构相同的扁8棱柱体,在扁8棱柱体上的8边形顶端面或底端面(侧面)上设置有沿轴向的套环通孔,在套环通孔外侧设置一个安装1号U型扩展支架52、2号U型扩展支架53或3号U型扩展支架54的小孔;1号固定套环591与2号固定套环592用胶粘黏在支撑架51中下杆513的左右两端,3号固定套环593与4号固定套环594用胶粘黏在支撑架51中上杆514的左右两端;1号U型扩展支架52的两尾端分别安装在支撑架51中的1号中间金属杆57与2号中间金属杆58上分别设置的小孔中,1号中间金属杆57与2号中间金属杆58两端分别与1号金属管511、2号金属管512中间部位焊接,1号U型扩展支架52的两尾端和支撑架51中的1号中间金属杆57与2号中间金属杆58上的小孔之间为转动连接,2号U型扩展支架53的两尾端分别安装在3号固定套环593与4号固定套环594上的小孔中并与之转动连接,3号U型扩展支架54的两尾端分别安装在1号固定套环591与2号固定套环592上的小孔中并与之成转动连接;
参见图8-a与8-b,所述的1号连接块55与2号连接块56结构相同,1号连接块55与2号连接块56为长方体形结构件,1号连接块55与2号连接块56下端设置有用于套装在1号金属管511上的大通孔,1号连接块55与2号连接块56的顶端设置有横截面为半圆与矩形组合的一侧开口的槽,槽底横截面为1/4圆的球面,并在大通孔上端相同位置分别开有上下排列的两个小通孔,3号通孔在上,4号通孔在下;1号连接块55与2号连接块56通过其上的大通孔套装在支撑架51中金属管511的两端,1号连接块55与2号连接块56和金属管511的两端之间采用焊接固定,将7号轴25插入4号通孔与下支撑杆23中的2号通孔中,可折叠载物架5与下支撑杆23实现对于7号轴25的转动连接;
参见图2,所述的轮子7包括1号轮套71、1号轮子72、2号轮套73、2号轮子74、5号轴75、6号轴76;
1号轮套71、2号轮套73顶端分别与可折叠载物架5中1号连接块55、2号连接块56下侧焊接固定,1号轮子72与1号轮套71通过5号轴75转动连接;2号轮子74与2号轮套73通过6号轴76转动连接。
所述的1号弹簧拉环61与2号弹簧拉环62安装在可折叠载物架5,1号弹簧拉环61插入1号连接块55上的3小孔与装置骨架2中下支撑杆23上的1号小孔,2号弹簧拉环62插入2号连接块56上的3号小孔与装置骨架2中下支撑杆23上的1号小孔,使可折叠载物架5与装置骨架2固定。
参见图1,将1号后支撑直杆31、1号前支撑直杆32、2号后支撑直杆37、2号前支撑直杆38、1号L型转动支撑杆41、2号L型转动支撑杆42、可折叠载物架5展开背在人背上,整理好背带即可实现实图中所示状态。
参阅图4,与图1中所示状态类似,区别在于1号前支撑直杆32、2号前支撑直杆38分别向1号后支撑直杆31、2号后支撑直杆37方向旋转180°,将1号后支撑直杆31、2号后支撑直杆37向上旋转90°,再将1号L型转动支撑杆41、2号L型转动支撑杆42向内侧旋转至最大角度,拉出可伸缩拉杆1,将背带整理好,即可实现图中所示状态。
参阅图5,与图4中所示状态类似,区别在于可折叠载物架5中1号U型扩展支架52、2号U型扩展支架53、3号U型扩展支架54分别折叠起来,将1号弹簧拉环61与2号弹簧拉环62拉出,使可折叠载物架5以螺钉25为轴向装置骨架2转动90°,将可伸缩拉杆1收缩,即可实现图中所示状态即折叠状态,体积变小。

Claims (8)

1.一种上肢辅助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肢辅助搬运装置包括可伸缩拉杆(1)、装置骨架(2)、支撑臂(3)、可折叠载物架(5)、轮子(7)、1号弹簧拉环(61)、2号弹簧拉环(62);
所述的支撑臂(3)包括1号支撑臂与2号支撑臂;
所述的可伸缩拉杆(1)通过其中的左端杆与右端杆插入装置骨架(2)中的1号铝合金管(22)与2号铝合金管(24)的上端,装置骨架(2)底端安装在可折叠载物架(5)中1号连接块(55)与2号连接块(56)的顶端为转动连接;轮子(7)安装在可折叠载物架(5)中1号连接块(55)与2号连接块(56)下侧并采用焊接固定,1号弹簧拉环(61)与2号弹簧拉环(62)依次安装在1号连接块(55)上的小孔与2号连接块(56)上的小孔中;1号支撑臂与2号支撑臂分别通过其中的1号L型转动支撑杆(41)与2号L型转动支撑杆(42)套装在1号铝合金管(22)与2号铝合金管(24)上为转动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辅助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伸缩拉杆(1)为采用圆形金属管制成的门字形的管类结构件,可伸缩拉杆(1)还包括U字形管横梁,U字形管横梁两端的左端孔与右端孔的直径相等,左端孔与右端孔回转轴线平行,左端孔与右端孔的内径和左端杆与右端杆的外径相等;左端杆与右端杆为等直径的直杆件,左端杆与右端杆直径和装置骨架(2)中的1号铝合金管(22)、2号铝合金管(24)的内孔径相等,左端杆与右端杆的上端装入U字形管横梁两端的左端孔与右端孔内呈固定连接,左端杆与右端杆的下端插入装置骨架(2)中的1号铝合金管(22)与2号铝合金管(24)上端的内孔中,左端杆与右端杆和1号铝合金管(22)与2号铝合金管(24)之间的插入长度可调。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辅助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骨架(2)包括上支撑杆(21)、1号铝合金管(22)、下支撑杆(23)与2号铝合金管(24);
所述的上支撑杆(21)为矩形的等横截面的直杆类结构件,在其两端设置有回转轴线平行的竖直布置的圆通孔;1号铝合金管(22)与2号铝合金管(24)为等直径的空心圆铝合金管件,上支撑杆(21)两端的圆通孔直径和1号铝合金管(22)与2号铝合金管(24)外径相等,上支撑杆(21)通过其两端的圆通孔套装在1号铝合金管(22)与2号铝合金管(24)的上端,两者之间为固定连接;下支撑杆(23)与上支撑杆(21)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下支撑杆(23)左、右两圆通孔底端即底端两孔口处分别设置有一个圆环体形底端为与圆环体外径相等的半球体的突缘,并在两突缘侧面相同位置分别打两个通孔,两个通孔上下排列,1号通孔在上用于让1号弹簧拉环或2号弹簧拉环插入,2号通孔在下用于让7号轴插入,两圆环体形突缘的内孔直径与下支撑杆(23)左、右两圆通孔的直径相等,两圆环体形突缘的回转轴线与下支撑杆(23)左、右两圆通孔的回转轴线共线,下支撑杆(23)套装在1号铝合金管(22)、2号铝合金管(24)的下端,两者之间为固定连接。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辅助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1号支撑臂包括1号后支撑直杆(31)、1号前支撑直杆(32)、1号轴(33)、2号轴(34)与1号L型转动支撑杆(41);
所述的2号支撑臂包括3号轴(35)、4号轴(36)、2号后支撑直杆(37)、2号前支撑直杆(38)与2号L型转动支撑杆(42);
1号L型转动支撑杆(41)与2号L型转动支撑杆(42)为镜像对称的结构件;1号后支撑直杆(31)与2号后支撑直杆(37)为镜像对称的结构件,1号前支撑直杆(32)与2号前支撑直杆(38)为镜像对称的结构件;
1号L型转动支撑杆(41)的一端与1号后支撑直杆(31)的一端采用1号轴(33)转动连接,1号后支撑直杆(31)的另一端与1号前支撑直杆(32)的一端采用2号轴(34)转动连接;
2号L型转动支撑杆(42)的一端与2号后支撑直杆(37)的一端采用3号轴(35)转动连接,2号后支撑直杆(37)的另一端与2号前支撑直杆(38)的一端采用4号轴(36)转动连接。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肢辅助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1号L型转动支撑杆(41)由1号空心圆柱体与1号曲面板组成,1号空心圆柱体的内孔径和1号铝合金管(22)的外径相等,1号空心圆柱体与和1号曲面板的一端连成一体,1号曲面板的另一端设置有安装1号轴(33)的1号轴通孔,1号曲面板另一端的外侧上半部设置有1号1/4圆柱体形凸起,1号1/4圆柱体形凸起的1号圆柱面与1号曲面板另一端的端面共面,1号1/4圆柱体形凸起的回转中心线和1号轴通孔的回转中心线共线,1号轴通孔的回转中心线和1号空心圆柱体的回转中心线为空间垂直交叉。
6.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肢辅助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1号后支撑直杆(31)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安装2号轴(34)与1号轴(33)的后2号轴通孔与后1号轴通孔,1号后支撑直杆(31)的前、后端的内侧上半部均设置有后2号1/4圆柱体形凸起与后1号1/4圆柱体形凸起,后1号1/4圆柱体形凸起与1号L型转动支撑杆(41)前端1号1/4圆柱体形凸起配合并通过1号轴(33)转动连接;
所述的1号前支撑直杆(32)的后端设置有前2号轴通孔,1号前支撑直杆(32)后端的外侧上半部设置有前2号1/4圆柱体形凸起,前2号1/4圆柱体形凸起与1号后支撑直杆(31)上的后2号1/4圆柱体形凸起配合并通过2号轴(34)转动连接。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辅助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折叠载物架(5)包括支撑架(51)、1号U型扩展支架(52)、2号U型扩展支架(53)、3号U型扩展支架(54)、1号连接块(55)、2号连接块(56)、1号中间金属杆(57)、2号中间金属杆(58)与固定套环组件;
所述的固定套环组件包括1号固定套环(591)、2号固定套环(592)、3号固定套环(593)与4号固定套环(594);
1号固定套环(591)与2号固定套环(592)用胶粘黏在支撑架(51)中下杆(513)的左右两端,3号固定套环(593)与4号固定套环(594)用胶粘黏在支撑架(51)中上杆(514)的左右两端;1号U型扩展支架(52)的两尾端分别安装在支撑架(51)中的1号中间金属杆(57)与2号中间金属杆(58)上分别设置的小孔中,1号中间金属杆(57)与2号中间金属杆(58)两端分别和1号金属管(511)与2号金属管(512)的中间部位焊接连接,1号U型扩展支架(52)的两尾端和支撑架(51)中的1号中间金属杆(57)与2号中间金属杆(58)上的小孔之间为转动连接,2号U型扩展支架(53)的两尾端分别安装在3号固定套环(593)与4号固定套环(594)上的小孔中并与之转动连接,3号U型扩展支架(54)的两尾端分别安装在1号固定套环(591)与2号固定套环(592)上的小孔中并与之成转动连接;1号连接块(55)与2号连接块(56)通过其上的通孔套装在支撑架(51)中金属管(511)的两端。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肢辅助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架(51)还包括1号塑料套(515)、2号塑料套(516)、3号塑料套(517)、4号塑料套(518);1号塑料套(515)、2号塑料套(516)、3号塑料套(517)与4号塑料套(518)为结构相同的弯曲管件,1号塑料套(515)、2号塑料套(516)、3号塑料套(517)与4号塑料套(518)的两端面之间的夹角均为90度角;
所述的1号金属管(511)与2号金属管(512)结构相同;
所述的下杆(513)与上杆(514)结构相同;
1号金属管(511)两端分别插入3号塑料套(517)与4号塑料套(518)一端孔内用胶粘黏固定;2号金属管(512)两端分别插入1号塑料套(515)与2号塑料套(516)一端孔内用胶粘黏固定;上杆(514)两端分别插入4号塑料套(518)与1号塑料套(515)另一端孔内用胶粘黏固定;下杆(513)两端分别插入2号塑料套(516)与3号塑料套(517)另一端孔内用胶粘黏固定。
CN201621152326.7U 2016-10-31 2016-10-31 上肢辅助搬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355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52326.7U CN206335562U (zh) 2016-10-31 2016-10-31 上肢辅助搬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52326.7U CN206335562U (zh) 2016-10-31 2016-10-31 上肢辅助搬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35562U true CN206335562U (zh) 2017-07-18

Family

ID=59299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52326.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35562U (zh) 2016-10-31 2016-10-31 上肢辅助搬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3556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13011A (zh) * 2016-10-31 2017-01-11 吉林大学 上肢辅助搬运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13011A (zh) * 2016-10-31 2017-01-11 吉林大学 上肢辅助搬运装置
CN106313011B (zh) * 2016-10-31 2019-10-01 吉林大学 上肢辅助搬运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10089U (zh) 手推车
CN206335562U (zh) 上肢辅助搬运装置
CN102765449B (zh) 折叠车架
CN206107400U (zh) 一种摩托车的门字型双脚架
CN106313011B (zh) 上肢辅助搬运装置
CN208090309U (zh) 可收缩气瓶防倒架
CN201695749U (zh) 用于摄影的帐篷
CN106073426B (zh) 一种折叠衣架
CN103921877B (zh) 代步购物两用车
CN201545035U (zh) 折叠式婴儿车
CN206554604U (zh) 一种易于折叠的伞型帐篷支撑架
CN201272432Y (zh) 自行车折叠式鞍座
CN201612332U (zh) 户外用柜
CN201195963Y (zh) 可折叠双杆货架篷
CN205022652U (zh) 儿童推车
CN207311559U (zh) 儿童推车
CN208484722U (zh) 一种儿童伞把车
CN106697031B (zh) 一种折叠推车
CN106585693B (zh) 桌面式多功能搬运工具车
CN203528187U (zh) 可折叠画板架
CN203145564U (zh) 一种帐篷架杆
CN112290189B (zh) 一种无人艇岸基天线架设用折叠式天线安装架
CN201209338Y (zh) 可收折拉线式帐篷架
CN107914753A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201447598U (zh) 可折叠式晾衣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18

Termination date: 201910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