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33946U - 咬切钳 - Google Patents
咬切钳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333946U CN206333946U CN201621031916.4U CN201621031916U CN206333946U CN 206333946 U CN206333946 U CN 206333946U CN 201621031916 U CN201621031916 U CN 201621031916U CN 206333946 U CN206333946 U CN 20633394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d
- handle
- upper grip
- lower pliers
- rear e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咬切钳。具有手柄、钳杆、上钳头和下钳头。手柄与钳杆的后端连接,上钳头和下钳头与钳杆的前端连接。在上钳头的前端和下钳头的前端分别形成有能够相互配合的咬切刃。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咬切钳上的咬切刃,完成了对增生组织进行切除的操作,实现了有效快速切除增生组织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咬切钳。
背景技术
在人体增生组织切除手术中,通常采用咬切钳对增生组织进行切除。传统咬切钳,钳头的前端大多为钳型结构,咬切刃为半包围状,为大范围的咬切,采取撕扯的方式切除增生组织。但是这样的方式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采用这种方式,由于咬切范围大,会造成咬切不精准的情况出现,手术不彻底,且手术时间长,不能有效快速地切除增生组织,从而影响手术效率以及手术效果。其次,在切除增生组织的过程中,半包围状的咬切刃容易误伤增生组织周围的组织及神经,会增加手术风险,达不到理想的手术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产生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能有效快速切除增生组织的咬切钳。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1的实用新型为一种咬切钳,具有手柄、钳杆、上钳头和下钳头,所述手柄与所述钳杆的后端连接,所述上钳头和所述下钳头与所述钳杆的前端连接,在所述上钳头的前端和所述下钳头的前端分别形成有能够相互配合的咬切刃。
另外,技术方案2的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1的实用新型的咬切钳中,所述手柄包括固定手柄和通过转轴与所述固定手柄连接的活动手柄,所述钳杆包括拉杆和外套在所述拉杆上的套杆,所述拉杆穿过所述固定手柄的后端通过弹簧与所述活动手柄连接,所述套杆与所述固定手柄连接。
另外,技术方案3的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2的实用新型的咬切钳中,所述套杆的后端插入所述固定手柄中且通过焊接与所述固定手柄连接。
另外,技术方案4的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2或3的实用新型的咬切钳中,所述上钳头为活动钳头,所述下钳头为固定钳头,所述下钳头的后端与所述套杆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上钳头与所述下钳头交叉,并且所述上钳头的中部通过钳头销与所述套杆的前端转动连接,所述上钳头的后端通过转动连接件与所述拉杆的前端连接。
另外,技术方案5的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1的实用新型的咬切钳中,所述手柄包括固定手柄和通过转轴与所述固定手柄连接的活动手柄,所述钳杆包括拉杆和外套在所述拉杆上的套杆,所述拉杆穿过所述固定手柄的后端通过拉杆槽与设置在所述活动手柄上的拉杆座连接,所述套杆与所述固定手柄连接。
另外,技术方案6的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2或5的实用新型的咬切钳中,所述套杆的后端插入所述固定手柄中且通过紧固螺钉与所述固定手柄连接。
另外,技术方案7的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6的咬切钳中,所述上钳头和所述下钳头为活动钳头,所述上钳头和所述下钳头相互交叉,且在所述下钳头与所述上钳头重叠部位通过钳头销与所述套杆的前端转动连接,所述上钳头的后端和所述下钳头的后端分别通过转动连接件与所述拉杆的前端连接。
另外,技术方案8的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1的实用新型的咬切钳中,在所述上钳头和所述下钳头上分别形成有能够相互配合的咬切槽。
另外,技术方案9的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1的实用新型的咬切钳中,在所述手柄上套有保护套。
另外,技术方案10的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4的实用新型的咬切钳中,所述下钳头与所述套杆形成为一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的实用新型,上钳头的前端和下钳头的前端分别形成有咬切刃,并且可以相互配合。因此,能够通过咬切刃的相互配合来切除增生组织。另外,现有技术中的咬切钳,其咬切刃大都为半包围状,为大范围的咬切,通常采用撕扯的方式切除增生组织,咬切不够精准,且容易误伤增生组织周围的组织及神经。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中的咬切钳,其咬切刃为指甲刀式,咬切范围小,咬合力更强,具有针对性,清除十分干净彻底。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快速地切除增生组织,增强手术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2的实用新型,拉杆穿过固定手柄的后端,且通过片状弹簧与活动手柄连接。因此,当操作咬切钳时,片状弹簧的伸缩能够使得操作更为灵敏,能够及时回弹,防止钳头用力过大,起到限力保护的作用,降低手术风险,避免在手术过程中误伤增生组织周围的组织及神经。另外,相较于普通的棒状弹簧,片状弹簧能够持续加力,从而达到缓冲的效果。根据技术方案3的实用新型,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套杆的后端插入固定手柄中,且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固定手柄连接。因此,能够有效增强咬切钳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防止在操作过程中套杆与固定手柄之间发生错位或脱离,避免对人体造成损伤,且有利于增强手术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4的实用新型,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上钳头为活动钳头,下钳头为固定钳头,下钳头的后端与套杆的前端固定连接,上钳头与下钳头交叉,并且上钳头的中部通过钳头销与套杆的前端转动连接,上钳头的后端通过转动连接件与拉杆的前端连接。因此,咬切钳的结构更为紧凑合理,能够有效减小钳头置于人体内的空间,从而有效避免钳头对人体内增生组织周围的组织及神经造成损伤,以此增强手术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5的实用新型,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固定手柄通过转轴与活动手柄连接。因此,能够使得操作更为灵敏,间接影响钳头对增生组织的切除,更加有效快速地切除增生组织。
根据技术方案6的实用新型,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套杆的后端插入固定手柄中,并且通过紧固螺钉与固定手柄连接。因此,使得套杆与固定手柄连接更为紧固,增强了咬切钳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根据技术方案7的实用新型,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钳头和下钳头均为活动钳头,上钳头和下钳头相互交叉,且在下钳头与上钳头重叠部位通过钳头销与套杆的前端转动连接,上钳头的后端和下钳头的后端分别通过转动连接件与拉杆的前端连接。因此,咬切钳的结构更为紧凑合理,能够有效减小钳头置于人体内的空间,从而有效避免钳头对人体内增生组织周围的组织及神经造成损伤,以此增强手术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8的实用新型,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钳头和下钳头上分别形成有能够相互配合的咬切槽,而现有咬切钳通常不设置咬切槽。因此,能够存放咬切刃切除的增生组织,并将被切除的增生组织带离体外,以此增强手术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9的实用新型,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手柄上套有保护套。因此,能够有效保护手部以及增大受力摩擦,防止手术中手部发生损伤,还能有效避免咬切钳发生滑落。
根据技术方案10的实用新型,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下钳头与套杆形成为一体。因此,有助于增加咬切钳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咬切钳的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咬切钳的第二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手柄;11-固定手柄;12-活动手柄;2-钳杆;21-拉杆;22-套杆;23-拉杆座;24-拉杆槽;25-套杆座;26-紧固螺钉;3-上钳头;31-咬切刃;32-咬切槽;4-下钳头;5-转轴;6-弹簧;7-钳头销;8-转动连接件;9-连接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
第一实施例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咬切钳的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咬切钳包括手柄1、钳杆2、上钳头3以及下钳头4。
手柄1包括固定手柄11和活动手柄12。钳杆2包括拉杆21和套杆22。上钳头3与下钳头4相互交叉连接。
手柄1与钳杆2的后端连接,上钳头3和下钳头4与钳杆2的前端连接。上钳头3的前端以及下钳头4的前端都形成有指甲刀式的咬切刃31,其上的咬切刃31能够相互配合,以此来咬切增生组织。
具体地说,固定手柄11和活动手柄12通过转轴5进行连接,并且能够转动。套杆22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拉杆21套接在套杆22内。拉杆21的后端横向穿过固定手柄11内部,并且延伸到固定手柄11的后端,通过弹簧6与固定手柄12连接。套杆22的后端与固定手柄11连接。其中,弹簧6为片状弹簧。
另外,固定手柄11的内部形成有套杆槽,套杆22的后端插入到固定手柄11内部的套杆槽中,通过套杆槽与固定手柄1连接,其连接方式为焊接。
另外,上钳头3为活动钳头,下钳头4为固定钳头。下钳头4的后端与套杆22的前端固定连接,为一体式结构。上钳头3与下钳头4相互交叉,上钳头3的中部通过钳头销7与下钳头4交叉连接。上钳头3的后端通过转动连接件8以及两个连接销9与拉杆21的前端进行连接。
另外,上钳头3和下钳头4上分别形成有咬切槽32,通过相互配合的方式来存放咬切刃31咬切下来的增生组织。
另外,固定手柄11和活动手柄12上套有保护套,从而方便人们对咬切钳的操作。
第二实施例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咬切钳的第二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该咬切钳包括手柄1、钳杆2、上钳头3以及下钳头4。
手柄1包括固定手柄11和活动手柄12。钳杆2包括拉杆21和套杆22。上钳头3与下钳头4相互交叉连接。
手柄1与钳杆2的后端连接,上钳头3和下钳头4与钳杆2的前端连接。上钳头3的前端以及下钳头4的前端都形成有指甲刀式的咬切刃31,其上的咬切刃31能够相互配合,以此来咬切增生组织。
具体地说,固定手柄11和活动手柄12通过转轴5进行连接,并且能够转动。套杆22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拉杆21套接在套杆22内。活动手柄12上设置有拉杆座23以及拉杆槽24,拉杆座23置于拉杆槽24的内部。拉杆21的后端横向穿过固定手柄11内部,并且延伸到固定手柄11的后端,通过拉杆座23与固定手柄12连接。套杆22的后端与固定手柄11连接。
另外,套杆22的后端焊接有套杆座25,套杆座25插入到固定手柄11内,并用紧固螺钉26进行连接。
另外,上钳头3和下钳头4为活动钳头。上钳头3与下钳头4相互交叉,其重叠部位通过钳头销7与套杆22的前端进行连接,且能够转动。上钳头3的后端和下钳头4的后端与转动连接件8,通过三个连接销9与拉杆21的前端进行连接。
另外,上钳头3和下钳头4上分别形成有咬切槽32,通过相互配合的方式来存放咬切刃31咬切下来的增生组织。
另外,固定手柄11和活动手柄12上套有保护套,从而方便人们对咬切钳的操作。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说明,下面说明其操作方式。
在人体增生组织切除手术中,手握手柄1,当手压活动手柄12时,转轴5转动,带动活动手柄12向固定手柄11靠拢。活动手柄12拉动拉杆21向后移动,拉杆21通过拉动转动连接件8,使得上钳头3向下运动。上钳头3与下钳头4接触配合,带动咬切刃31咬切增生组织,增生组织由此存入咬切槽32中。
当手拉活动手柄12时,转轴5转动,带动活动手柄12向固定手柄11的反向运动。活动手柄12带动拉杆21向前移动,转动连接件8下移,使得上钳头3向上运动。上钳头3和下钳头4相互脱离,将咬切槽32内被切除的增生组织带离体外。
通过上面的操作方式操作咬切钳,利用咬切钳上指甲刀式的咬切刃的咬切功能,完成对增生组织的切除。另外,能够利用咬切槽存放被切除的增生组织,并将被切除的增生组织带离体外,以此增强手术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上钳头的前端和下钳头的前端分别形成有咬切刃,并且可以相互配合。因此,能够通过咬切刃的相互配合来切除增生组织。另外,现有技术中的咬切钳,其咬切刃大都为半包围状,为大范围的咬切,通常采用撕扯的方式切除增生组织,咬切不够精准,且容易误伤增生组织周围的组织及神经。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中的咬切钳,其咬切刃为指甲刀式,咬切范围小,咬合力更强,具有针对性,清除十分干净彻底。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快速地切除增生组织,增强手术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拉杆穿过固定手柄的后端,且通过片状弹簧与活动手柄连接。因此,当操作咬切钳时,片状弹簧的伸缩能够使得操作更为灵敏,能够及时回弹,防止钳头用力过大,起到限力保护的作用,降低手术风险,避免在手术过程中误伤增生组织周围的组织及神经。另外,相较于普通的棒状弹簧,片状弹簧能够持续加力,从而达到缓冲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套杆的后端插入固定手柄中,且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固定手柄连接。因此,能够有效增强咬切钳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防止在操作过程中套杆与固定手柄之间发生错位或脱离,避免对人体造成损伤,且有利于增强手术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上钳头为活动钳头,下钳头为固定钳头,下钳头的后端与套杆的前端固定连接,上钳头与下钳头交叉,并且上钳头的中部通过钳头销与套杆的前端转动连接,上钳头的后端通过转动连接件与拉杆的前端连接。因此,咬切钳的结构更为紧凑合理,能够有效有效避免钳头置于人体内的空间,从而减小钳头对人体内增生组织周围的组织及神经造成损伤,以此增强手术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固定手柄通过转轴与活动手柄连接。因此,能够使得操作更为灵敏,间接影响钳头对增生组织的切除,更加有效快速地切除增生组织。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套杆的后端插入固定手柄中,并且通过紧固螺钉与固定手柄连接。因此,使得套杆与固定手柄连接更为紧固,增强了咬切钳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上钳头和下钳头均为活动钳头,上钳头和下钳头相互交叉,且在下钳头与上钳头重叠部位通过钳头销与套杆的前端转动连接,上钳头的后端和下钳头的后端分别通过转动连接件与拉杆的前端连接。因此,咬切钳的结构更为紧凑合理,能够有效减小钳头置于人体内的空间,从而有效避免钳头对人体内增生组织周围的组织及神经造成损伤,以此增强手术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上钳头和下钳头上分别形成有能够相互配合的咬切槽,而现有咬切钳通常不设置咬切槽。因此,能够存放咬切刃切除的增生组织,并将被切除的增生组织带离体外,以此增强手术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在手柄上套有保护套。因此,能够有效保护手部以及增大受力摩擦,防止手术中手部发生损伤,还能有效避免咬切钳发生滑落。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下钳头与套杆形成为一体。因此,有助于增加咬切钳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上钳头的前端和下钳头的前端分别形成有能够相互配合的咬切刃,但是不限于此。咬切刃可以设置在上钳头和下钳头的咬切槽内部的中间位置,同样能够达到上述效果,只要位置配置合理即可。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拉杆穿过固定手柄的后端,且通过片状弹簧与活动手柄连接,但是不限于此。可以通过在活动手柄内设置拉杆座以及拉杆槽的方式,将拉杆与活动手柄相连,同样能够达到上述效果。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与活动手柄连接的弹簧为片状弹簧,但是不限于此。弹簧可以为螺旋弹簧、涡卷弹簧、板弹簧或异型弹簧。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套杆的后端插入固定手柄中,且通过焊接与固定手柄连接。但不限于此。可用紧固螺钉或紧固螺栓将套杆与固定手柄连接,同样能够达到上述效果。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上钳头为活动钳头,下钳头为固定钳头,但是不限于此。上钳头和下钳头可以都为活动钳头,同样能够达到上述效果。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上钳头和下钳头上分别形成有能够相互配合的咬切槽,但不限于此。可以不设置咬切槽,同样能够达到上述效果。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手柄上套有保护套,但是不限于此。可以不设置保护套,同样能够达到上述效果。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下钳头与套杆形成为一体,但是不限于此。钳头与套杆可以为单独的个体,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同样能够达到上述效果。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咬切钳,可以由上述的各种结构组合而成,同样能够发挥上述的效果。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咬切钳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形或变更。本实用新型包括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各种变形和变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咬切钳,其特征在于,
具有手柄、钳杆、上钳头和下钳头,
所述手柄与所述钳杆的后端连接,所述上钳头和所述下钳头与所述钳杆的前端连接,
在所述上钳头的前端和所述下钳头的前端分别形成有能够相互配合的咬切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咬切钳,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包括固定手柄和通过转轴与所述固定手柄连接的活动手柄,所述钳杆包括拉杆和外套在所述拉杆上的套杆,
所述拉杆穿过所述固定手柄的后端通过弹簧与所述活动手柄连接,所述套杆与所述固定手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咬切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杆的后端插入所述固定手柄中且通过焊接与所述固定手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中任一项所述的咬切钳,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钳头为活动钳头,所述下钳头为固定钳头,
所述下钳头的后端与所述套杆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上钳头与所述下钳头交叉,并且所述上钳头的中部通过钳头销与所述套杆的前端转动连接,所述上钳头的后端通过转动连接件与所述拉杆的前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咬切钳,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包括固定手柄和通过转轴与所述固定手柄连接的活动手柄,所述钳杆包括拉杆和外套在所述拉杆上的套杆,
所述拉杆穿过所述固定手柄的后端通过拉杆槽与设置在所述活动手柄上的拉杆座连接,所述套杆与所述固定手柄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咬切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杆的后端插入所述固定手柄中且通过紧固螺钉与所述固定手柄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咬切钳,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钳头和所述下钳头为活动钳头,
所述上钳头和所述下钳头相互交叉,且在所述下钳头与所述上钳头重叠部位通过钳头销与所述套杆的前端转动连接,所述上钳头的后端和所述下钳头的后端分别通过转动连接件与所述拉杆的前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咬切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钳头和所述下钳头上分别形成有能够相互配合的咬切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咬切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手柄上套有保护套。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咬切钳,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钳头与所述套杆形成为一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031916.4U CN206333946U (zh) | 2016-08-31 | 2016-08-31 | 咬切钳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031916.4U CN206333946U (zh) | 2016-08-31 | 2016-08-31 | 咬切钳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333946U true CN206333946U (zh) | 2017-07-18 |
Family
ID=59298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031916.4U Active CN206333946U (zh) | 2016-08-31 | 2016-08-31 | 咬切钳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33394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42870A (zh) * | 2018-07-03 | 2018-11-06 | 杭州埃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小关节修复手术器械包 |
-
2016
- 2016-08-31 CN CN201621031916.4U patent/CN20633394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42870A (zh) * | 2018-07-03 | 2018-11-06 | 杭州埃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小关节修复手术器械包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860222B (zh) | 一种直线缝合切割装置 | |
CN101507624B (zh) | 带有击发指示器的一次性装载单元 | |
CN206333946U (zh) | 咬切钳 | |
CN210697760U (zh) | 一种可装载于超声刀上的吸引装置 | |
CN206166998U (zh) | 切割粉碎枪 | |
CN208756118U (zh) | 一种可控的磁性钳 | |
CN207613827U (zh) | 无连接片手术钳 | |
CN103251439B (zh) | 额窦咬骨钳 | |
CN212592322U (zh) | 一种枪式膜性组织手术剪刀 | |
CN211300303U (zh) | 钳式可拆卸电刀 | |
CN212394976U (zh) | 一种关节镜监视下周围神经松解器 | |
CN210990494U (zh) | 一种直线切割吻合器 | |
CN207168574U (zh) | 手术钳 | |
CN103860224B (zh) | 直线缝合切割装置 | |
CN209252992U (zh) | 外科手术器械 | |
CN107802303B (zh) | 单缝合腔镜吻合器 | |
CN208388673U (zh) | 一种腔内直线切割吻合器的钳口结构 | |
CN211270934U (zh) | 一种微创手术腔镜切割吻合器导引钩 | |
CN212650888U (zh) | 一种枪式球头钩剪刀 | |
CN204428095U (zh) | 一种腔镜外科手术用缝切装置 | |
CN220778398U (zh) | 一种镜下勾钳 | |
CN215778335U (zh) | 一种带孔抓线钳 | |
CN202554017U (zh) | 内镜手术用线剪 | |
CN106667536A (zh) | 腔镜持针器 | |
CN217793225U (zh) | 一种用于内镜下椎管内结构增生及瘢痕的手术器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