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29685U - 叠层电子制动鼓式四速自动变速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叠层电子制动鼓式四速自动变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29685U
CN206329685U CN201621395445.5U CN201621395445U CN206329685U CN 206329685 U CN206329685 U CN 206329685U CN 201621395445 U CN201621395445 U CN 201621395445U CN 206329685 U CN206329685 U CN 2063296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ke
support member
drum
shoe
stacked electron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9544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福海
王豫
陈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Xinyu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Xinyu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Xinyu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Xinyu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39544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296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296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2968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叠层电子制动鼓式四速自动变速装置,包括前叠层电子制动鼓、第一行星机构、第二行星机构、第三行星机构和后叠层电子制动鼓、箱体、输入轴、输出轴,所述前叠层电子制动鼓、第一行星机构、第二行星机构、第三行星机构和后叠层电子制动鼓同轴依次与箱体安装连接,所述前叠层电子制动鼓位于箱体的前端;所述后叠层电子制动鼓位于箱体的后端;所述输入轴与第二行星机构连接,所述输出轴分别与第一行星机构、第二行星机构、第三行星机构连接。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无动力间断切换、以及任意档位切换、换挡能耗较低;具有空挡能耗小,可靠性高、使用范围大、环境适用性强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Description

叠层电子制动鼓式四速自动变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速器领域,特别涉及汽车适用的叠层电子制动鼓式四速自动变速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对纯电动驱动高动力性、高节电性及低成本需求的不断提高,多档自动变速装置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关键核心。目前现有多档变速装置主要是采用AMT方案和AT方案,前者主要采用电子执行拨叉选档换挡,后者主要是采用湿式摩擦片液压执行换挡。对于多档AMT变速箱,存在动力间断、空挡损耗大、电制动能量回收弱、难以实现快速任意档位切换、换挡时间长、成本较高等技术问题;对于多档湿式摩擦副AT变速箱,虽然解决了动力间断和任意档位切换问题,但是,也存在换挡离合器断开后空转损耗极大、成本昂贵、换挡能耗大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本低、无动力间断换挡、任意档位切换、空挡损耗小、有效降低换挡能耗、高可靠性、长寿命的叠层电子制动鼓式四速自动变速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叠层电子制动鼓式四速自动变速装置,包括前叠层电子制动鼓、第一行星机构、第二行星机构、第三行星机构和后叠层电子制动鼓、箱体、输入轴、输出轴,所述前叠层电子制动鼓、第一行星机构、第二行星机构、第三行星机构和后叠层电子制动鼓同轴依次与箱体安装连接,所述前叠层电子制动鼓位于箱体的前端;所述后叠层电子制动鼓位于箱体的后端;所述输入轴与第二行星机构连接,所述输出轴分别与第一行星机构、第二行星机构、第三行星机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前叠层电子制动鼓与后叠层电子制动鼓结构相同;所述前叠层电子制动鼓或后叠层电子制动鼓包括外上电子制动缸、外下电子制动缸、内上电子制动缸、内下电子制动缸、制动底板、内制动蹄、外制动蹄、内制动蹄支撑件、外制动蹄支撑件、内制动鼓、外制动鼓;所述内制动蹄与内制动蹄支撑件连接;所述外制动蹄与外制动蹄支撑件连接;所述内制动蹄支撑件、外制动蹄支撑件分别与制动底板连接;所述制动底板与箱体连接;所述内上电子制动缸位于内制动蹄支撑件上部中间与内制动蹄支撑件连接;所述内下电子制动缸位于内制动蹄支撑件下部中间与内制动蹄支撑件连接;所述外上电子制动缸位于外制动蹄支撑件上部中间与外制动蹄支撑件连接;所述外下电子制动缸位于外制动蹄支撑件下部中间与外制动蹄支撑件连接;所述内制动鼓与内制动蹄间隙配合连接;所述外制动鼓与外制动蹄间隙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内制动蹄支撑件、内制动蹄、外制动蹄支撑件、外制动蹄由内向外沿径向同轴安装;所述内制动蹄支撑件包括左内制动蹄支撑件、右内制动蹄支撑件,且左内制动蹄支撑件、右内制动蹄支撑件对称设置;所述内制动蹄包括左内制动蹄、右内制动蹄,且左内制动蹄、右内制动蹄对称设置;所述外制动蹄支撑件包括左外制动蹄支撑件、右外制动蹄支撑件,且左外制动蹄支撑件、右外制动蹄支撑件对称设置;所述外制动蹄包括左外制动蹄、右外制动蹄,且左外制动蹄、右外制动蹄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前叠层电子制动鼓或后叠层电子制动鼓还包括外上复位弹簧、外下复位弹簧、内上复位弹簧、内下复位弹簧,所述外上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左外制动蹄支撑件、右外制动蹄支撑件的上部连接;所述外下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左外制动蹄支撑件、右外制动蹄支撑件的下部连接;所述内上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左内制动蹄支撑件、右内制动蹄支撑件的上部连接;所述内下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左内制动蹄支撑件、右内制动蹄支撑件的下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外上电子制动缸、外下电子制动缸、内上电子制动缸、内下电子制动缸结构相同;所述外上电子制动缸、外下电子制动缸、内上电子制动缸、内下电子制动缸任一项均包括制动缸体、调节螺母、制动电机、同轴减速器、防尘密封导向组件、螺母机构、螺杆机构,所述制动缸体与制动底板连接;所述制动缸体内腔布置有多个导向齿槽,制动电机外壳上布置多个导向凸齿;所述制动电机与同轴减速器连接并安装在制动缸体的齿槽内,所述制动电机的凸齿与制动缸体的齿槽相配合滑动连接;所述螺杆机构分别与同轴减速器的输出端和螺母机构连接,所述防尘密封导向组件分别与同轴减速器、螺母机构连接,所述制动电机的另一端与调节螺母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外上电子制动缸的螺母机构与右外制动蹄支撑件的上端面接触配合连接;所述外下电子制动缸的螺母机构与左外制动蹄支撑件下端面接触配合连接;所述内上电子制动缸的螺母机构与右内制动蹄支撑件的上端面接触配合连接;所述内下电子制动缸的螺母机构与左内制动蹄支撑件下端面接触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行星机构包括第一太阳轮、中间行星轮、中间行星轮轴、中间行星轮轴承、第一行星轮、双联行星轮轴、双联行星轮轴承、第一内齿圈、行星架,所述双联行星轮轴承、中间行星轮轴承均分别与行星架连接,所述中间行星轮轴分别与中间行星轮轴承、中间行星轮连接;所述双联行星轮轴分别与第一行星轮、双联行星轴承连接;所述第一太阳轮、中间行星轮、第一行星轮依次外啮合连接;所述第一行星轮与第一内齿圈内啮合连接;所述第二行星机构包括第二行星轮、第二太阳轮、第二内齿圈,所述第二行星轮与双联行星轮轴连接;所述第二太阳轮与第二行星轮外啮合连接;所述第二行星轮与第二内齿圈内啮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行星机构包括第三行星架、第三行星轮轴承、第三太阳轮、第三行星轮、第三行星轮轴、第三内齿圈,所述第三行星轮轴承与第三行星架连接,所述第三行星轮轴分别与第三行星轮轴承、第三行星轮连接;所述第三太阳轮与第三行星轮外啮合连接;所述第三行星轮与第三内齿圈内啮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前叠层电子制动鼓的外制动鼓通过前外制动鼓连接盘与第一内齿圈连接;所述前叠层电子制动鼓的内制动鼓通过前内制动鼓连接盘与第一太阳轮连接;所述前内制动鼓连接盘为空心结构,所述输入轴穿过前内制动鼓连接盘与第二太阳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输出轴与行星架的后端连接,并通过花键副与第三太阳轮连接;所述第二内齿圈与第三内齿圈通过内齿圈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后叠层电子制动鼓的外制动鼓通过后外制动鼓连接盘与内齿圈连接件连接;所述后叠层电子制动鼓的内制动鼓通过后内制动鼓连接盘与第三行星架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使用了前叠层电子制动鼓、第一行星机构、第二行星机构、第三行星机构和后叠层电子制动鼓等技术特征。且前叠层电子制动鼓安装在箱体的前段,后叠层电子制动鼓安装在箱体的后端,实现换挡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能及时散发到外界的空气中,同时换挡过程中产生粉尘等污染不会对、第一行星机构、第二行星机构、第三行星机构的运行造成影响,有效提高了本发明的使用范围和环境适用性,延长第一行星机构、第二行星机构、第三行星机构的使用寿命。同时本发明在前叠层电子制动鼓和后叠层电子制动鼓的作用下,实现了无动力间断切换、以及任意档位切换、换挡能耗较低;本发明在空挡时能耗非常小,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明发前叠层电子制动鼓或后叠层电子制动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明电子制动缸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附图1所示,叠层电子制动鼓式四速自动变速装置,包括前叠层电子制动鼓1、第一行星机构2、第二行星机构3、第三行星机构4和后叠层电子制动鼓5、箱体6、输入轴7、输出轴8。将前叠层电子制动鼓1、第一行星机构2、第二行星机构3、第三行星机构4和后叠层电子制动鼓5同轴依次与箱体6安装连接,前叠层电子制动鼓1位于箱体6的前端;后叠层电子制动鼓5位于箱体6的后端;输入轴7与第二行星机构3连接,输出轴8分别与第一行星机构2、第二行星机构3、第三行星机构4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将前叠层电子制动鼓1安装在箱体6的前端,将后叠层电子制动鼓5安装在箱体6的后端;有效将换挡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散发到空气中,同时也避免了换挡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等污染物不会进入到第一行星机构2、第二行星机构3、第三行星机构4运行的箱体内部,有效保证了第一行星机构2、第二行星机构3、第三行星机构4运行环境,提高了运行质量和使用寿命。同时实现了档位的任意切换,降低了换挡过程中能耗,本发明结构设计更合理,轴向尺寸更小,可靠性更高。
更为具体地,如附图1、附图2和附图3所示,前叠层电子制动鼓1与后叠层电子制动鼓5结构相同;前叠层电子制动鼓1或后叠层电子制动鼓2均包括外上电子制动缸9、外下电子制动缸10、内上电子制动缸11、内下电子制动缸12、制动底板13、内制动蹄14、外制动蹄15、内制动蹄支撑件16、外制动蹄支撑件17、内制动鼓18、外制动鼓19。
内制动蹄14与内制动蹄支撑件16连接;外制动蹄15与外制动蹄支撑件17连接。内制动蹄支撑件16、外制动蹄支撑件17分别通过活动销与制动底板13连接;制动底板13通过法兰与箱体6连接。内制动蹄支撑件16、内制动蹄14、外制动蹄支撑件17、外制动蹄15由内向外沿径向同轴安装。且内制动蹄支撑件16包括左内制动蹄支撑件20、右内制动蹄支撑件21,且左内制动蹄支撑件20、右内制动蹄支撑件21对称设置。内制动蹄14包括左内制动蹄22、右内制动蹄23,且左内制动蹄22、右内制动蹄23对称设置。外制动蹄支撑件17包括左外制动蹄支撑件24、右外制动蹄支撑件25,且左外制动蹄支撑件24、右外制动蹄支撑件25对称设置。外制动蹄15包括左外制动蹄26、右外制动蹄27,且左外制动蹄26、右外制动蹄27对称设置。具体实施中左内制动蹄支撑件20、右内制动蹄支撑件21、左内制动蹄22、右内制动蹄23、左外制动蹄支撑件24、右外制动蹄支撑件25、左外制动蹄26、右外制动蹄27以及内制动鼓18、外制动鼓19均为圆弧状结构。
内上电子制动缸总11与制动底板13连接,安装在内制动蹄支撑件16的左内制动蹄支撑件20与右内制动蹄支撑件21上部的中心,并与左内制动蹄支撑件20与右内制动蹄支撑件21配合连接。内下电子制动缸12与制动底板13连接,安装在内制动蹄支撑件16的左内制动蹄支撑件20与右内制动蹄支撑件21下部的中心,并与左内制动蹄支撑件20与右内制动蹄支撑件21配合连接。外上电子制动缸9与制动底板13连接,安装外制动蹄支撑件17的左外制动蹄支撑件24、右外制动蹄支撑件25上部的中心,并与左外制动蹄支撑件24、右外制动蹄支撑件25配合连接。外下电子制动缸10与制动底板13连接,安装外制动蹄支撑件17的左外制动蹄支撑件24、右外制动蹄支撑件25下部的中心,并与左外制动蹄支撑件24、右外制动蹄支撑件25配合连接。
前叠层电子制动鼓1、后叠层电子制动鼓5还包括外上复位弹簧28、外下复位弹簧29、内上复位弹簧30、内下复位弹簧31。外上复位弹簧28的两端分别与左外制动蹄支撑件24、右外制动蹄支撑件25的上部连接;外下复位弹簧29的两端分别与左外制动蹄支撑件24、右外制动蹄支撑件25的下部连接。内上复位弹簧30的两端分别与左内制动蹄支撑件20、右内制动蹄支撑件21的上部连接;内下复位弹簧31的两端分别与左内制动蹄支撑件20、右内制动蹄支撑件21的下部连接。
更为具体地,外上电子制动缸9、外下电子制动缸10、内上电子制动缸11、内下电子制动缸12结构相同;外上电子制动缸9、外下电子制动缸10、内上电子制动缸11、内下电子制动缸12任一项均包括制动缸体32、调节螺母33、制动电机34、同轴减速器35、防尘密封导向组件36、螺母机构37、螺杆机构38。制动缸体32与制动底板13连接;制动缸体32的内腔布置有多个导向齿槽,制动电机34外壳上布置多个导向凸齿;制动电机34与同轴减速器35连接并安装在制动缸体32的齿槽内,且制动电机34的凸齿与制动缸体32的齿槽相配合滑动连接。螺杆机构38分别与同轴减速器35的输出端和螺母机构37连接,防尘密封导向组件36分别与同轴减速器35和螺母机构37连接,制动电机34的另一端与调节螺母33连接。
外上电子制动缸9的螺母机构37与右外制动蹄支撑件25的上端面接触配合连接;外下电子制动缸10的螺母机构37与左外制动蹄支撑件24下端面接触配合连接;内上电子制动缸11的螺母机构37与右内制动蹄支撑件21的上端面接触配合连接;内下电子制动缸12的螺母机构37与左内制动蹄支撑件20的下端面接触配合连接。
第一行星机构2包括第一太阳轮39、中间行星轮40、中间行星轮轴41、中间行星轮轴承42、第一行星轮43、双联行星轮轴44、双联行星轮轴承45、第一内齿圈46、行星架47。双联行星轮轴承45、中间行星轮轴承42均分别与行星架47连接,中间行星轮轴41分别与中间行星轮轴承42、中间行星轮40连接;双联行星轮轴44分别与第一行星轮43、双联行星轴承45连接。第一太阳轮39、中间行星轮40、第一行星轮43依次外啮合连接。第一行星轮43与第一内齿圈46内啮合连接。第二行星机构3包括第二行星轮48、第二太阳轮49、第二内齿圈50。第二行星轮48与双联行星轮轴44连接;第二太阳轮49与第二行星轮48外啮合连接;第二行星轮48与第二内齿圈50内啮合连接。
第三行星机构4包括第三行星架51、第三行星轮轴承52、第三太阳轮53、第三行星轮54、第三行星轮轴55、第三内齿圈56。第三行星轮轴承52与第三行星架51连接,第三行星轮轴55分别与第三行星轮轴承52、第三行星轮54连接。第三太阳轮53与第三行星轮54外啮合连接;第三行星轮54与第三内齿圈56内啮合连接。
前叠层电子制动鼓1的外制动鼓19通过前外制动鼓连接盘57与第一内齿圈46连接;前叠层电子制动鼓1的内制动鼓18通过前内制动鼓连接盘58与第一太阳轮39连接。前内制动鼓连接盘58为空心结构,输入轴7穿过前内制动鼓连接盘58与第二太阳轮49连接。输出轴8与行星架47的后端连接,并通过花键副与第三太阳轮53连接。第二内齿圈50与第三内齿圈56通过内齿圈连接件59固定连接;后叠层电子制动鼓5的外制动鼓19通过后外制动鼓连接盘60与内齿圈连接件59连接;后叠层电子制动鼓5的内制动鼓18通过后内制动鼓连接盘61与第三行星架51连接。
本发明有以下主要工作模式:
一、I档模式
当变速箱控制器(图中为视出)向变速箱发出I档指令时,前叠层电子制动鼓1的内制动鼓18、外制动鼓19和后叠层电子制动鼓5的外制动鼓19处于自由转动状态;即后叠层电子制动鼓5的内制动鼓18处于被制动状态。后叠层电子制动鼓5的内上电子制动缸11和后叠层电子制动鼓5的内下电子制动缸12的制动电机34接受变速箱控制器指令,制动电机34正向旋转(定义为闭合制动器)并将动力传递给同轴减速器35,同轴减速器35带动输出端螺杆机构38旋转,螺杆机构38带动螺母机构37旋转。此时,螺母机构37由导向机构周向制动,因而,螺母机构37往前运动;同时,螺杆机构38将反向轴向推力作用到同轴减速器35和制动电机34上,因为,制动电机34只能沿制动缸32的内腔轴向移动,因而,制动电机34带动调整螺母33往后运动;后叠层电子制动鼓5的左外制动蹄支撑件24、右外制动蹄支撑件25被后叠层电子制动鼓5的内上电子制动缸11和内下电子制动缸12撑开,进而,后叠层电子制动鼓5的内制动蹄14将后叠层电子制动鼓5的内制动鼓18制动。当制动电机34达到设定电流强度时,变速箱控制器发出停止运行指令,并利用螺杆螺母机构37进行锁止,自此,完成后叠层电子制动鼓5的内制动鼓18闭合制动。此时,外部动力由输入轴7传递给第二太阳轮49,第二太阳轮49通过外啮合关系将动力传递给第二行星轮48,第二行星轮48一方面通过中间行星轮轴41将运动传递给第一行星轮43,第一行星轮43一方面通过内啮合关系将运动传递给第一内齿圈46,此时,由于前叠层电子制动鼓1的外制动鼓19处于断开状态,进而通过前外制动鼓连接盘57与之相连的第一内齿圈46处于自由转动状态;第一行星轮43另一方面通过外啮合关系将运动传递给中间行星轮40,中间行星轮40通过外啮合关系将运动传递给第一太阳轮39,此时,由于前叠层电子制动鼓1的内制动鼓18处于自由转动状态,进而通过前内制动鼓连接盘58与之相连的第一太阳轮39处于自由转动状态,因此,第一行星排机构不起任何动力传递作用;第二行星轮48另一方面通过内啮合关系将动力传递给第二内齿圈50,第二内齿圈50通过内齿圈连接件59将动力传递给第三内齿圈56,由于后叠层电子制动鼓5的外制动鼓19处于断开状态,因此,与第三内齿圈56相连的后叠层电子制动鼓5的外制动鼓19处于自由转动状态;第三内齿圈56通过内啮合关系将动力传递给第三行星轮54,第三行星轮54通过外啮合关系将动力传递给第三太阳轮53;由于后叠层电子制动鼓5的内制动鼓18处于闭合状态,进而第三行星架51被制动;此时,来自第二太阳轮49的动力一部分由行星架47输出,另一部分由第三太阳轮53输出,二者通过输出轴8进行叠加输出。
I档速比为:
其中:Z1表示第一太阳轮39齿数;Z2表示第一行星轮43齿数;Z3表示第二行星轮48齿数;Z4表示第二太阳轮49齿数;Z5表示第一内齿圈46齿数;Z6表示第三太阳轮53齿数;Z7表示第二内齿圈50齿数;Z8表示第三内齿圈56齿数;n1表示输入轴7的转速;n2表示输出轴8转速。
二、II档模式
当变速箱控制器向变速箱发出II档指令时,前叠层电子制动鼓1的内制动鼓18、外制动鼓19和后叠层电子制动鼓5的内制动鼓18处于自由转动状态;后叠层电子制动鼓5的外制动鼓19处于闭合状态。
后叠层电子制动鼓5的外上电子制动缸9、外下电子制动缸10的制动电机34接受变速箱控制器指令,制动电机34正向旋转(定义为闭合制动器)并将动力传递给同轴减速器35,同轴减速器35带动输出端螺杆机构38旋转,螺杆机构38带动螺母机构37旋转,此时,螺母机构37由导向机构周向制动,螺母机构37往前运动;同时,螺杆机构38将反向轴向推力作用到同轴减速器35和制动电机34上。制动电机34只能沿制动缸32内腔轴向移动,因而,制动电机34带动调整螺母33往后运动。外制动蹄支撑件17的左外制动蹄支撑件24、右外制动蹄支撑件25被后叠层电子制动鼓5的外上电子制动缸9、外下电子制动缸10撑开,进而,后叠层电子制动鼓5的外制动蹄15将后叠层电子制动鼓5的外制动鼓19制动。当制动电机34达到设定电流强度时,变速箱控制器发出停止运行指令,并利用螺杆螺母机构37进行锁止,自此,完成后叠层电子制动鼓5的外制动鼓19制动闭合。此时,外部动力由输入轴7传递给第二太阳轮49,第二太阳轮49通过外啮合关系将动力传递给第二行星轮48,第二行星轮48一方面通过双联行星轮轴44将运动传递给第一行星轮43,第一行星轮43一方面通过内啮合关系将运动传递给第一内齿圈46,此时,由于前叠层电子制动鼓1的外制动鼓19处于自由转动状态,进而通过前外制动鼓连接盘57与之相连的第一内齿圈46处于自由转动状态;第一行星轮43另一方面通过外啮合关系将运动传递给中间行星轮40,中间行星轮40通过外啮合关系将运动传递给第一太阳轮39,此时,由于前叠层电子制动鼓1的内制动鼓18处于自由转动状态,进而通过前内制动鼓连接盘58与之相连的第一太阳轮39处于自由转动状态,因此,第一行星机构2不起任何动力传递作用;第二行星轮48另一方面通过内啮合关系将动力传递给第二内齿圈50,第二内齿圈50通过内齿圈连接件59将动力传递给第三内齿圈56,由于后叠层电子制动鼓5的外制动鼓19处于闭合状态,因此,与第三内齿圈56相连的后叠层电子制动鼓5的外制动鼓19处于制动状态,进而第二内齿圈50也处于制动状态;由于后叠层电子制动鼓5的内制动鼓18断开状态,即后叠层电子制动鼓5的内制动鼓18处于自由转动状态,进而第三行星架51处于自由转动状态,即第三行星机构4不起任何动力传递作用;此时,来自第二太阳轮49的动力由行星架47输出,并通过输出轴8输出。
II档速比为:
三、III档模式
当变速箱控制器(未画出)向变速箱发出III档指令时,前叠层电子制动鼓1的内制动鼓18,后叠层电子制动鼓5的外制动鼓19和内制动鼓18保持断开状态,即前叠层电子制动鼓1的内制动鼓18、后叠层电子制动鼓5的外制动鼓19和内制动鼓18处于自由转动状态;前叠层电子制动鼓1的外制动鼓19处于闭合状态。前叠层电子制动鼓1的外上电子制动缸9、外下电子制动缸10的制动电机34接受变速箱控制器指令,制动电机34正向旋转(定义为闭合制动器)并将动力传递给同轴减速器35,同轴减速器35带动输出端螺杆机构38旋转,螺杆机构38带动螺母机构37旋转,此时,螺母机构37由导向机构周向制动,因而,螺母机构37往前运动;同时,螺杆机构38将反向轴向推力作用到同轴减速器35和制动电机34上,因为,制动电机34只能沿制动缸32内腔轴向移动,因而,制动电机34带动调整螺母33往后运动;外制动蹄支撑件17的左外制动蹄支撑件24、右外制动蹄支撑件25被前叠层电子制动鼓1的外上电子制动缸9、外下电子制动缸10撑开,进而,外制动蹄15将外制动鼓19制动。当制动电机34达到设定电流强度时,变速箱控制器发出停止运行指令,并利用螺杆螺母机构37进行锁止,自此,完成前叠层电子制动鼓1的外制动鼓19闭合。此时,外部动力由输入轴7传递给第二太阳轮49,第二太阳轮49通过外啮合关系将动力传递给第二行星轮48,第二行星轮48一方面通过双联行星轮轴44将运动传递给第一行星轮43,第一行星轮43一方面通过内啮合关系将运动传递给第一内齿圈46,此时,由于前叠层电子制动鼓1的外制动鼓19处于制动状态,进而通过前外制动鼓连接盘57与之相连的第一内齿圈46处于制动状态;第一行星轮43另一方面通过外啮合关系将运动传递给中间行星轮40,中间行星轮40通过外啮合关系将运动传递给第一太阳轮39,此时,由于前叠层电子制动鼓1的内制动鼓18处于断开状态,即内制动鼓18处于自由转动状态,进而通过前内制动鼓连接盘58与之相连的第一太阳轮39处于自由转动状态。此时,第一行星机构2和第二行星机构3共同起动力传递作用;由于后叠层电子制动鼓5的内制动鼓18处于断开状态,即后叠层电子制动鼓5的内制动鼓18处于自由转动状态,进而第三行星架51处于自由转动状态,即第三行星机构4不起任何动力传递作用;此时,来自第二太阳轮49的动力由行星架47输出,并通过输出轴8输出。
III档速比为:
四、IV档模式
当变速箱控制器向变速箱发出IV档指令时,前叠层电子制动鼓1的内制动鼓19,后叠层电子制动鼓5的外制动鼓19和内制动鼓18保持断开状态,即前叠层电子制动鼓1的内制动鼓19,后叠层电子制动鼓5的外制动鼓19和内制动鼓18处于自由转动状态。前叠层电子制动鼓1的内制动鼓18处于闭合状态,即内制动鼓18处于被制动状态。前叠层电子制动鼓1的内上电子制动缸11、内下电子制动缸12的制动电机34接受变速箱控制器指令,制动电机34正向旋转(定义为闭合制动器)并将动力传递给同轴减速器35,同轴减速器35带动输出端螺杆机构38旋转,螺杆机构38带动螺母机构37旋转,此时,螺母机构37由导向机构周向制动,因而,螺母机构37往前运动;同时,螺杆机构38将反向轴向推力作用到同轴减速器35和制动电机34上,因为,制动电机34只能沿制动缸32内腔轴向移动,因而,制动电机34带动调整螺母33往后运动。内制动蹄支撑件16的左内制动蹄支撑件20、右内制动蹄支撑件21被前叠层电子制动鼓1的内上电子制动缸11、内下电子制动缸12撑开,进而,内制动蹄14将内制动鼓18制动。当制动电机34达到设定电流强度时,变速箱控制器发出停止运行指令,并利用螺杆螺母机构37进行锁止,自此,完成前叠层电子制动鼓1的内制动鼓18闭合。此时,外部动力由输入轴7经输入轴7传递给第二太阳轮49,第二太阳轮49通过外啮合关系将动力传递给第二行星轮48,第二行星轮48一方面通过双联行星轮轴44将运动传递给第一行星轮43,第一行星轮43一方面通过内啮合关系将运动传递给第一内齿圈46,此时,由于前叠层电子制动鼓1的外制动鼓19处于断开状态,即外制动鼓19处于自由转动状态,进而通过前外制动鼓连接盘57与之相连的第一内齿圈46处于自由转动状态;第一行星轮43另一方面通过外啮合关系将运动传递给中间行星轮40,中间行星轮40通过外啮合关系将运动传递给第一太阳轮39,此时,由于前叠层电子制动鼓1的内制动鼓18处于闭合状态,即内制动鼓18处于制动状态,进而通过前内制动鼓连接盘58与之相连的第一太阳轮39处于制动状态,此时,第一行星机构2和第二行星机构3共同起动力传递作用;由于后叠层电子制动鼓5的内制动鼓18处于断开状态,即后叠层电子制动鼓5的内制动鼓18处于自由转动状态,进而第三行星架51处于自由转动状态,即第三行星机构不起任何动力传递作用;此时,来自第二太阳轮49的动力由行星架47输出,并通过输出轴8输出。
IV档速比为: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叠层电子制动鼓式四速自动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叠层电子制动鼓、第一行星机构、第二行星机构、第三行星机构和后叠层电子制动鼓、箱体、输入轴、输出轴,所述前叠层电子制动鼓、第一行星机构、第二行星机构、第三行星机构和后叠层电子制动鼓同轴依次与箱体安装连接,所述前叠层电子制动鼓位于箱体的前端;所述后叠层电子制动鼓位于箱体的后端;所述输入轴与第二行星机构连接,所述输出轴分别与第一行星机构、第二行星机构、第三行星机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层电子制动鼓式四速自动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叠层电子制动鼓与后叠层电子制动鼓结构相同;所述前叠层电子制动鼓或后叠层电子制动鼓包括外上电子制动缸、外下电子制动缸、内上电子制动缸、内下电子制动缸、制动底板、内制动蹄、外制动蹄、内制动蹄支撑件、外制动蹄支撑件、内制动鼓、外制动鼓;所述内制动蹄与内制动蹄支撑件连接;所述外制动蹄与外制动蹄支撑件连接;所述内制动蹄支撑件、外制动蹄支撑件分别与制动底板连接;所述制动底板与箱体连接;所述内上电子制动缸位于内制动蹄支撑件上部中间与内制动蹄支撑件连接;所述内下电子制动缸位于内制动蹄支撑件下部中间与内制动蹄支撑件连接;所述外上电子制动缸位于外制动蹄支撑件上部中间与外制动蹄支撑件连接;所述外下电子制动缸位于外制动蹄支撑件下部中间与外制动蹄支撑件连接;所述内制动鼓与内制动蹄间隙配合连接;所述外制动鼓与外制动蹄间隙配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层电子制动鼓式四速自动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制动蹄支撑件、内制动蹄、外制动蹄支撑件、外制动蹄由内向外沿径向同轴安装;所述内制动蹄支撑件包括左内制动蹄支撑件、右内制动蹄支撑件,且左内制动蹄支撑件、右内制动蹄支撑件对称设置;所述内制动蹄包括左内制动蹄、右内制动蹄,且左内制动蹄、右内制动蹄对称设置;所述外制动蹄支撑件包括左外制动蹄支撑件、右外制动蹄支撑件,且左外制动蹄支撑件、右外制动蹄支撑件对称设置;所述外制动蹄包括左外制动蹄、右外制动蹄,且左外制动蹄、右外制动蹄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叠层电子制动鼓式四速自动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叠层电子制动鼓或后叠层电子制动鼓还包括外上复位弹簧、外下复位弹簧、内上复位弹簧、内下复位弹簧,所述外上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左外制动蹄支撑件、右外制动蹄支撑件的上部连接;所述外下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左外制动蹄支撑件、右外制动蹄支撑件的下部连接;所述内上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左内制动蹄支撑件、右内制动蹄支撑件的上部连接;所述内下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左内制动蹄支撑件、右内制动蹄支撑件的下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叠层电子制动鼓式四速自动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上电子制动缸、外下电子制动缸、内上电子制动缸、内下电子制动缸结构相同;所述外上电子制动缸、外下电子制动缸、内上电子制动缸、内下电子制动缸任一项均包括制动缸体、调节螺母、制动电机、同轴减速器、防尘密封导向组件、螺母机构、螺杆机构,所述制动缸体与制动底板连接;所述制动缸体内腔布置有多个导向齿槽,制动电机外壳上布置多个导向凸齿;所述制动电机与同轴减速器连接并安装在制动缸体的齿槽内,所述制动电机的凸齿与制动缸体的齿槽相配合滑动连接;所述螺杆机构分别与同轴减速器的输出端、螺母机构连接,所述防尘密封导向组件分别与同轴减速器、螺母机构连接,所述制动电机的另一端与调节螺母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叠层电子制动鼓式四速自动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上电子制动缸的螺母机构与右外制动蹄支撑件的上端面接触配合连接;所述外下电子制动缸的螺母机构与左外制动蹄支撑件下端面接触配合连接;所述内上电子制动缸的螺母机构与右内制动蹄支撑件的上端面接触配合连接;所述内下电子制动缸的螺母机构与左内制动蹄支撑件下端面接触配合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叠层电子制动鼓式四速自动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机构包括第一太阳轮、中间行星轮、中间行星轮轴、中间行星轮轴承、第一行星轮、双联行星轮轴、双联行星轮轴承、第一内齿圈、行星架,所述双联行星轮轴承、中间行星轮轴承均分别与行星架连接,所述中间行星轮轴分别与中间行星轮轴承、中间行星轮连接;所述双联行星轮轴分别与第一行星轮、双联行星轴承连接;所述第一太阳轮、中间行星轮、第一行星轮依次外啮合连接;所述第一行星轮与第一内齿圈内啮合连接;所述第二行星机构包括第二行星轮、第二太阳轮、第二内齿圈,所述第二行星轮与双联行星轮轴连接;所述第二太阳轮与第二行星轮外啮合连接;所述第二行星轮与第二内齿圈内啮合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叠层电子制动鼓式四速自动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行星机构包括第三行星架、第三行星轮轴承、第三太阳轮、第三行星轮、第三行星轮轴、第三内齿圈,所述第三行星轮轴承与第三行星架连接,所述第三行星轮轴分别与第三行星轮轴承、第三行星轮连接;所述第三太阳轮与第三行星轮外啮合连接;所述第三行星轮与第三内齿圈内啮合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叠层电子制动鼓式四速自动变速装置,所述前叠层电子制动鼓的外制动鼓通过前外制动鼓连接盘与第一内齿圈连接;所述前叠层电子制动鼓的内制动鼓通过前内制动鼓连接盘与第一太阳轮连接;所述前内制动鼓连接盘为空心结构,所述输入轴穿过前内制动鼓连接盘与第二太阳轮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叠层电子制动鼓式四速自动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与行星架的后端连接,并通过花键副与第三太阳轮连接;所述第二内齿圈与第三内齿圈通过内齿圈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后叠层电子制动鼓的外制动鼓通过后外制动鼓连接盘与内齿圈连接件连接;所述后叠层电子制动鼓的内制动鼓通过后内制动鼓连接盘与第三行星架连接。
CN201621395445.5U 2016-12-19 2016-12-19 叠层电子制动鼓式四速自动变速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296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95445.5U CN206329685U (zh) 2016-12-19 2016-12-19 叠层电子制动鼓式四速自动变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95445.5U CN206329685U (zh) 2016-12-19 2016-12-19 叠层电子制动鼓式四速自动变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29685U true CN206329685U (zh) 2017-07-14

Family

ID=59291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95445.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29685U (zh) 2016-12-19 2016-12-19 叠层电子制动鼓式四速自动变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296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66946B (zh) 同转臂盘式三速动力系统
US9366321B2 (en) Planetary gear transmission and electric vehicle
CN107985068A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双电机构型的动力总成及其工作模式
WO2019019293A1 (zh) 一种横置车辆驱动总成
CN204921928U (zh) 电动汽车变速器齿轴系统
CN107420498A (zh) 电动车行星排式动力换挡变速箱及其换挡控制方法
CN107542917A (zh) 一种无动力中断换档机械自动变速器混合动力总成系统
CN106374673B (zh) 二档变速轮毂电机驱动装置
CN108131426A (zh) 一种摩擦片离合器式两级自动换挡变扭齿轮机构
CN109667893A (zh) 三挡行星齿轮自动变速器及纯电动汽车
CN207809038U (zh)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CN206329685U (zh) 叠层电子制动鼓式四速自动变速装置
CN106499781B (zh) 叠层电子制动鼓式四速自动变速装置
CN105835695A (zh) 单、双盘离合器组合式双电机混合动力总成
CN107701666A (zh) 一种两轴式两档电动汽车变速器及电动汽车
CN107554263A (zh) 附件集成式电动车辆动力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6926681B (zh) 混合动力装置
CN207648115U (zh) 一种自动变速箱换挡执行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自动变速器
CN109159659A (zh) 纯电动双速动力系统及其驱动方法
CN207000057U (zh) 干盘式同轴一体化双速纯电动驱动桥
CN108891251A (zh) 中间方向电动机、发动机变速机动车
CN106979285A (zh) 一种双齿圈干摩擦外控三挡变速器
CN109469714A (zh) 两档自动变速电驱动轮总成
CN209224912U (zh) 纯电动双速动力系统
CN106740051A (zh) 电子制动钳式三速多模单电机混合动力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14

Termination date: 202012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