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23137U - 线路切换监测装置及线路切换系统 - Google Patents

线路切换监测装置及线路切换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23137U
CN206323137U CN201621294740.1U CN201621294740U CN206323137U CN 206323137 U CN206323137 U CN 206323137U CN 201621294740 U CN201621294740 U CN 201621294740U CN 206323137 U CN206323137 U CN 2063231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circuit
switching
optocoupler
output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29474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宇
方德
黄诗荔
陈文政
莫健记
黄誉
吴奕斌
黄滢
杨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jiang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njiang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jiang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njiang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29474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231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231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231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B90/20Smart grids as enabling technology in buildings sector

Landscapes

  • Distribution Board (AREA)

Abstract

一种线路切换监测装置及线路切换系统,其中线路切换监测装置应用于线路切换系统,线路切换系统包括收信切换把手和发信切换把手,所述线路切换监测装置包括电源模块、收信监测电路及发信监测电路;电源模块包括第一电源单元和第二电源单元,收信监测电路连接第一电源单元,还用于连接收信切换把手;发信监测电路连接第二电源单元,还用于连接切换把手。上述线路切换监测装置及线路切换系统,能够检测收信切换把手及发信切换把手是否切换到位,可提前发现把手切换不到位的问题,避免由于无法及时发现把手切换不到位,导致线路发生故障时无法正确收发信而造成保护拒动或误动等问题,方便检修人员作出相应处理,杜绝了因把手切换不到位造成的事故。

Description

线路切换监测装置及线路切换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线路切换监测装置及线路切换系统。
背景技术
在电力系统各式各样的运行方式中,其中一种带旁路的运行方式得到广泛应用。正常运行时使用主线路,而需要使用旁路代路时,使用开关/把手切换至旁路电路运行。
上述带旁路的运行方式涉及到保护的配合问题,当使用旁路代路时,需要通过切换把手将收发信机上的收信对象和发信对象由本线路开关保护切换至旁路开关保护,作为旁路保护收发信机,实现对线路的保护。在此过程中,把手是否切换到位,对于开关保护是否能够正常运行起到重要影响,轻则会影响到保护装置能否正确的发发信,重则会使得保护装置不能起到保护作用而造成事故的发生。
因此,为了提高电路系统的安全性,需要对把手是否切换到位进行监测。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线路切换监测装置及线路切换系统,能够能够检测收信切换把手及发信切换把手是否切换到位,从而避免由于无法及时发现把手切换不到位,导致线路发生故障时无法正确收发信而造成保护拒动或误动等问题,方便检修人员作出相应处理,杜绝了因把手切换不到位造成的事故。
一种线路切换监测装置,应用于线路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切换系统包括收信切换把手和发信切换把手,所述线路切换监测装置包括:
电源模块,包括两个电源单元,所述两个电源单元为第一电源单元和第二电源单元;
收信监测电路,所述收信监测电路连接所述第一电源单元,还用于连接所述收信切换把手;及
发信监测电路,所述发信监测电路连接所述第二电源单元,还用于连接所述发信切换把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两个电源单元分别包括:接线端子P1、降压变压器T1及至少两个整流稳压电路,所述降压变压器T1的初级绕组用于通过所述接线端子P1连接外部电源,所述降压变压器T1的至少两个次级绕组分别连接所述至少两个整流稳压电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整流稳压电路包括:整流桥D2、稳压芯片U1、电容C1、电容C2、电容C3及电容C4,其中,所述整流桥D2的第一输入端和所述整流桥D2的第二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降压变压器T1一次级绕组的两端,所述整流桥D2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稳压芯片U1的输入端,所述整流桥D2的第二输出端用于接地,所述稳压芯片U1的接地端用于接地,所述稳压芯片U1的输出端用于连接所述收信监测电路或所述发信监测电路,所述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整流桥D2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电容C1的第二端用于接地,所述电容C3与所述电容C1并联,所述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稳压芯片U1的输出端,所述电容C2的第二端用于接地,所述电容C4与所述电容C2并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整流稳压电路还包括电源指示灯D1及电阻R1,所述电源指示灯D1的正极连接所述稳压芯片U1的输出端,所述电源指示灯D1的负极用于通过所述电阻R1接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两个电源单元还分别包括保险管F1及电源开关S1,所述降压变压器T1的初级绕组的第一端依次通过串联的所述开关S1及所述保险管F1连接所述接线端子P1的第二引脚,所述降压变压器T1的初级绕组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接线端子P1的第一引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信监测电路包括接线端子P2、接线端子P3、三刀双掷开关S3、双刀双掷开关S2、光耦U3、光耦U6、与门芯片U4A、非门芯片U5A、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发光二极管D5及发光二极管D6;
其中,所述接线端子P2和所述接线端子P3分别用于连接所述收信切换把手,所述三刀双掷开关S3的六个不动触点分别连接所述接线端子P2的四个引脚和所述接线端子P3的第二引脚及第三引脚,所述三刀双掷开关S3的一动触点通过所述电阻R3连接所述光耦U3的第一输入端,所述三刀双掷开关S3的另两个动触点连接所述双刀双掷开关S2的两个不动触点;
所述双刀双掷开关S2的一动触点连接所述光耦U3的第二输入端,所述双刀双掷开关S2的另一动触点连接所述电源模块,所述光耦U3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模块,所述光耦U3的第二输出端用于通过所述电阻R4接地;
所述光耦U6的第一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阻R5连接所述接线端子P2的第三引脚,所述光耦U6的第二输入端用于接地,所述光耦U6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模组,所述光耦U6的第二输出端用于通过所述电阻R7接地;
所述与门芯片U4A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光耦U3的第二输出端,所述与门芯片U4A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光耦U6的第二输出端,所述与门芯片U4A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5的正极,所述发光二极管D5的负极用于通过所述电阻R6接地,所述非门芯片U5A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与门芯片U4A的输出端,所述非门芯片U5A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6的正极,所述发光二极管D6的负极用于通过所述电阻R6接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信监测电路还包括第一报警电路,所述第一报警电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6并联;
其中,所述第一报警电路包括蜂鸣器LS1及电阻R31,所述蜂鸣器LS1的正极连接所述非门芯片U5A的输出端,所述蜂鸣器LS1的负极通过所述电阻R31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6的负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信监测电路包括:接线端子P4、接线端子P5、双刀单掷开关S4、双刀双掷开关S5、光耦U7、光耦U8、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与门芯片U9A、非门芯片U10A、发光二极管D7及发光二极管D8;
其中,所述接线端子P4和所述接线端子P5分别用于连接所述发信切换把手,所述双刀双掷开关S5的两个不动端分别连接所述接线端子P4的二引脚及第三引脚,所述双刀双掷开关S5的另两个不动端分别连接所述接线端子P5的第一引脚及第二引脚,所述双刀双掷开关S5的两个动端分别连接所述双刀单掷开关S4的两个不动端,所述双刀单掷开关S4的一不动端用于输入电压VCC,所述双刀单掷开关S4的另一不动端连接所述光耦U8的第二输入端;
所述光耦U8的第一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阻R9连接所述接线端子P5的第三引脚,所述光耦U8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模组,所述光耦U8的第二输出端用于通过所述电阻R10接地;
所述光耦U7的第一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阻R8连接所述接线端子P4的第一引脚,所述光耦U7的第二输入端用于接地,所述光耦U7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模组,所述光耦U7的第二输出端用于通过所述电阻R11接地;
所述与门芯片U9A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光耦U8的第二输出端,所述与门芯片U9A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光耦U7的第二输出端,所述与门芯片U9A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8的正极,所述发光二极管D8的负极用于通过所述电阻R12接地;
所述非门芯片U10A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与门芯片U9A的输出端,所述非门芯片U10A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7的正极,所述发光二极管D7的负极用于通过所述电阻R12接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信监测电路还包括第二报警电路,所述第二报警电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7并联;
其中,所述第二报警电路包括蜂鸣器LS2及电阻R32,所述蜂鸣器LS2的正极连接所述非门芯片U10A的输出端,所述蜂鸣器LS2的负极通过所述电阻R32连接发光二极管D7的负极。
一种线路切换系统,其包括主线路、旁路、收信切换把手、发信切换把手、收发信机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线路切换监测装置,所述主线路、所述旁路及所述收发信机分别同时连接所述收信切换把手和所述发信切换把手,所述线路切换监测装置分别连接所述收信切换把手及所述发信切换把手。
上述线路切换监测装置,能够检测收信切换把手及发信切换把手是否切换到位,可提前发现把手切换不到位的问题,避免由于无法及时发现把手切换不到位,导致线路发生故障时无法正确收发信而造成保护拒动或误动等问题,方便检修人员作出相应处理,杜绝了因把手切换不到位造成的事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线路切换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线路切换监测装置的电源模块的第一电源单元/第二电源单元的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线路切换监测装置的电源模块的第一电源单元/第二电源单元的电路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线路切换监测装置的收信监测电路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收信切换把手的切换原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线路切换监测装置的发信监测电路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发信切换把手的切换原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线路切换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路切换监测装置及线路切换系统,所述线路切换系统包括收信切换把手和发信切换把手。例如,所述线路切换系统还包括主线路、旁路、收发信机及上述线路切换监测装置。
例如,一种线路切换监测装置,其包括:电源模块、收信监测电路及发信监测电路,所述电源模块包括两个电源单元,所述两个电源单元为第一电源单元和第二电源单元,所述收信监测电路连接所述第一电源单元,还用于连接收信切换把手,所述发信监测电路连接所述第二电源单元,还用于连接发信切换把手。
为了进一步理解上述线路切换监测装置,又一个例子是,请参阅图1,线路切换监测装置10包括:电源模块110、收信监测电路120及发信监测电路130,所述电源模块110用于对外部电源输入的电力信号进行处理,为所述收信监测电路120及所述发信监测电路130供电。具体地,电源模块110包括第一电源单元111和第二电源单元112,第一电源单元111连接收信监测电路120,第二电源单元112连接发信监测电路。也就是说,所述第一电源单元为所述收信监测电路供电,所述第二电源单元为所述发信监测电路供电。
所述收信监测电路120连接第一电源单元111,还用于连接收信切换把手。其中,收信切换把手用于将收信对象和收发信机通过主线路或旁路进行连接。例如,当收信切换把手连接主线路时,收信切换把手用于将收信对象和收发信机通过主线路进行连接。当收信切换把手连接旁路时,收信切换把手用于将收信对象和收发信机通过旁路进行连接。所述收信监测电路120用于监测收信切换把手在主线路和旁路之中的切换操作,并监测收信切换把手是否切换到位。所述发信监测电路130连接所述第二电源单元112,还用于连接发信切换把手,发信切换把手用于将发信对象和收发信机通过主线路或旁路进行连接。例如,当发信切换把手连接主线路时,发信切换把手用于将发信对象和收发信机通过主线路进行连接。当发信切换把手连接旁路时,发信切换把手用于将发信对象和收发信机通过旁路进行连接。所述发信监测电路用于监测发信切换把手在主线路和旁路之中的切换操作,并监测发信切换把手是否切换到位。
上述线路切换监测装置,能够检测收信切换把手及发信切换把手是否切换到位,可提前发现把手切换不到位的问题,避免由于无法及时发现把手切换不到位,导致线路发生故障时无法正确收发信而造成保护拒动或误动等问题,方便检修人员作出相应处理,杜绝了因把手切换不到位造成的事故。
具体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述第一电源单元111和所述第二电源单元112分别包括:接线端子P1、降压变压器T1及至少两个整流稳压电路116,所述降压变压器T1的初级绕组用于通过所述接线端子P1连接外部电源,所述降压变压器T1的至少两个次级绕组分别连接所述至少两个整流稳压电路;例如,所述降压变压器T1的每个次级绕组连接一个整流稳压电路;亦即,所述降压变压器T1的各个次级绕组分别一一对应地连接各个整流稳压电路。又如,所述降压变压器用于将220V电压转换为双8.4V电压输出。又如,所述降压变压器包括一初级绕组及两次级绕组。
为了提高所述第一电源单元/所述第二电源单元的安全性,例如,请参阅图3,所述两个电源单元分别还包括保险管F1及电源开关S1,所述降压变压器T1的初级绕组的第一端依次通过串联的所述开关S1及所述保险管F1连接所述接线端子P1的第二引脚,所述降压变压器T1的初级绕组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接线端子P1的第一引脚。又如,所述保险管F1为熔断保险丝。
具体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3,各整流稳压电路116分别包括:整流桥D2、稳压芯片U1、电容C1、电容C2、电容C3及电容C4,其中,所述整流桥D2的第一输入端和所述整流桥D2的第二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降压变压器T1的一次级绕组的线圈的两端,所述整流桥D2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稳压芯片U1的输入端,所述整流桥D2的第二输出端用于接地,所述整流桥D2用于将交流8.4V电转换成脉动直流电。所述稳压芯片U1的接地端用于接地,所述稳压芯片U1的输出端用于连接所述收信监测电路或所述发信监测电路。例如,电源模块110共包括四个整流稳压电路,收信监测电路和发信监测电路各包括两个电源输入端,则每个整流稳压电路的稳压芯片U1输出端分别用于上述四个电源输入端中的一个。所述稳压芯片用于将输入电压转换成5V的稳定电压,具体地,例如,所述稳压芯片U1为7805稳压芯片。所述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整流桥D2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电容C1的第二端用于接地,所述电容C3与所述电容C1并联,所述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稳压芯片U1的输出端,所述电容C2的第二端用于接地,所述电容C4与所述电容C2并联。所述电容C1~C8为稳压、滤波电容,使输出电压更稳定。例如,所述电容C1、所述电容C2为极化电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3,所述整流稳压电路还包括电源指示灯D1及电阻R1,所述电源指示灯D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稳压芯片U1的输出端,所述电源指示灯D1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R1接地。所述电阻R1为所述电源指示灯D1的分压电阻,例如,所述电阻R1的阻值为1000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所述收信监测电路包括接线端子P2、接线端子P3、三刀双掷开关S3、双刀双掷开关S2、光耦U3、光耦U6、与门芯片U4A、非门芯片U5A、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发光二极管D5及发光二极管D6。其中,所述接线端子P2和所述接线端子P3分别用于连接所述收信切换把手,所述三刀双掷开关S3的六个不动触点分别连接所述接线端子P2的四个引脚和所述接线端子P3的第二引脚及第三引脚,所述三刀双掷开关S3的一动触点通过所述电阻R3连接所述光耦U3的第一输入端,所述三刀双掷开关S3的另两个动触点连接所述双刀双掷开关S2的两个不动触点。所述双刀双掷开关S2的一动触点连接所述光耦U3的第二输入端,所述双刀双掷开关S2的另一动触点连接所述电源模块,所述光耦U3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模块,所述光耦U3的第二输出端用于通过所述电阻R4接地。所述光耦U6的第一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阻R5连接所述接线端子P2的第三引脚,所述光耦U6的第二输入端用于接地,所述光耦U6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模组,所述光耦U6的第二输出端用于通过所述电阻R7接地。所述与门芯片U4A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光耦U3的第二输出端,所述与门芯片U4A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光耦U6的第二输出端,所述与门芯片U4A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5的正极,所述发光二极管D5的负极用于通过所述电阻R6接地,所述非门芯片U5A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与门芯片U4A的输出端,所述非门芯片U5A 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6的正极,所述发光二极管D6的负极用于通过所述电阻R6接地。例如,所述非门芯片为CD4069。
其中,所述发光二极管D5和发光二极管D6用于指示收信切换把手所连接的线路,例如发光二极管D5和发光二极管D6的发光颜色不同。又如,所述发光二极管D5为绿色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D6为红色发光二极管。
为了进一步地理解上述收信监测电路,现介绍收信切换把手切换原理。请参阅图5,其为收信切换把手的切换原理图,收信切换把手包括第一引脚至第六引脚,当收信切换把手打到主线路时,收信切换把手的第一引脚和收信切换把手的第三引脚接通,收信切换把手的第二引脚和收信切换把手的第四引脚接通;打到旁路时,收信切换把手的第一引脚和收信切换把手的第五引脚接通,收信切换把手的第二引脚和收信切换把手的第六引脚接通。所述收发信机还连接外部光纤,通过外部光纤收信。
在具体实施中,接线端子P2的第四引脚连接收信切换把手的第三引脚,接线端子P2的第三引脚连接收信切换把手的第五引脚,接线端子P2的第二引脚连接主线路的地线GND,接线端子P2的第一引脚连接旁路的地线GND,接线端子P3的第三引脚连接收信切换把手的第四引脚,接线端子P3的第二引脚连接收信切换把手的第六引脚,接线端子P3的第一引脚连接收信切换把手的第二引脚。三刀双掷开关S3为切换按钮,按钮未按下时检测主线路通道,按下时检测旁路通道,双刀双掷开关S2为检测按钮,按下时开始检测,未按下时检测无效。当收信切换把手切换到位,双刀双掷开关S2按下时,光耦U3、光耦U6发光,输出端导通,光耦U3及光耦U6的发射极向与门芯片U4A输入高电平,使得与门芯片U4A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发光二极管D5发光。若收信切换把手切换不到位,则光耦U3、U6任一光耦不发光,对应发射极输出低电平,与门芯片U4A的逻辑不满足,与门芯片U4A的输出端输出低电平,经过非门芯片U5A后,非门芯片U5A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发光二极管D6发光。也就是说,在检测主线路或者旁线路的收信切换把手是否切换到位时,通过观察发光二极管D5和发光二极管D6的发光情况,就可以判断收信切换把手是否切换到位,当发光二极管D5发光时,则能确定收信切换把手切换到位,当发光二极管D6 发光时,则能确定收信切换把手未切换到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使所述收信监测电路能够在收信切换把手未切换到位时进行提醒,例如,所述收信监测电路还包括第一报警电路,所述第一报警电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6并联,其中,所述第一报警电路包括蜂鸣器LS1及电阻R31,所述蜂鸣器LS1的正极连接所述非门芯片U5A的输出端,所述蜂鸣器LS1的负极通过所述电阻R32连接发光二极管D6的负极,这样,在收信切换把手未切换到位时,就可以通过所述蜂鸣器LS1发出声音从而进一步确定收信切换把手是否切换到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发信监测电路130包括:接线端子P4、接线端子P5、双刀双掷开关S5、双刀单掷开关S4、光耦U8、光耦U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与门芯片U9A、非门芯片U10A、发光二极管D7及发光二极管D8。其中,所述接线端子P4和所述接线端子P5分别用于连接所述发信切换把手,所述双刀双掷开关S5的两个不动端分别连接所述接线端子P4的二引脚及第三引脚,所述双刀双掷开关S5的另两个不动端分别连接所述接线端子P5的第一引脚及第二引脚,所述双刀双掷开关S5的两个动端分别连接所述双刀单掷开关S4的两个不动端,所述双刀单掷开关S4的一不动端用于连接,所述双刀单掷开关S4的另一不动端连接所述光耦U8的第二输入端;所述光耦U8的第一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阻R9连接所述接线端子P5的第三引脚,所述光耦U8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模组,所述光耦U8的第二输出端用于通过所述电阻R10接地;所述光耦U7的第一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阻R8连接所述接线端子P4的第一引脚,所述光耦U7的第二输入端用于接地,所述光耦U7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模组,所述光耦U7的第二输出端用于通过所述电阻R11接地。所述与门芯片U9A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光耦U8的第二输出端,所述与门芯片U9A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光耦U7的第二输出端,所述与门芯片U9A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8的正极,所述发光二极管D8的负极通过所述电阻R12接地,所述非门芯片U10A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与门芯片U9A的输出端,所述非门芯片U10A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7的正极,所述发光二极管D7的负极通过所述电阻R12接地。
其中,所述发光二极管D7和发光二极管D8用于指示发信切换把手所连接的线路,例如发光二极管D7和发光二极管D8的发光颜色不同。又如,所述发光二极管D7为红色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D8为绿色发光二极管。
为了进一步地理解上述发信监测电路,现介绍发信切换把手切换原理。请参阅图7,其为发信切换把手的切换原理图,发信切换把手包括第一引脚至第六引脚,当发信切换把手打到主线路时,发信切换把手的第一引脚和发信切换把手的第三引脚接通,发信切换把手的第二引脚和发信切换把手的第四引脚接通;当发信切换把手打到旁路时,发信切换把手的第一引脚和发信切换把手的第五引脚接通,发信切换把手的第二引脚和发信切换把手的第六引脚接通。所述收发信机还连接外部光纤,通过外部光纤发信。
在具体实施中,接线端子P5的第三引脚连接发信切换把手的第一引脚,接线端子P5的第二引脚连接发信切换把手的第三引脚,接线端子P5的第一引脚连接收发信机的接地端,接线端子P4的第三引脚连接发信切换把手的第四引脚,接线端子P4的第二引脚连接发信切换把手的第六引脚,接线端子P4的第一引脚连接发信切换把手的第二引脚。双刀双掷开关S5为切换按钮,按钮未按下时检测主线路通道,按下时检测旁路通道。双刀单掷开关S4为检测按钮,按下时开始检测,未按下时检测无效。当发信切换把手切换到位,双刀单掷开关S4按下时,光耦U7、光耦U8发光,输出端导通,光耦U7及光耦U8的发射极向与门芯片U9A输入高电平,使得与门芯片U9A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发光二极管D8发光。若发信切换把手切换不到位,则光耦U7、U8任一光耦不发光,对应发射极输出低电平,与门芯片U9A的逻辑不满足,与门芯片U9A的输出端输出低电平,经过非门芯片U10A后,非门芯片U10A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发光二极管D7发光。也就是说,在检测主线路或者旁线路的发信切换把手是否切换到位时,通过观察发光二极管D7和发光二极管D8的发光情况,就可以判断发信切换把手是否切换到位,当发光二极管D8发光时,则能确定发信切换把手切换到位,当发光二极管D7发光时,则能确定发信切换把手未切换到位。为了使所述收信监测电路能够在发信切换把手未切换到位时进行提醒,例如,所述收信监测电路还包括第二报警电路,所述第二报警电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7并联,其中,所述第二报警电路包括蜂鸣器LS2及电阻R32,所述蜂鸣器LS2的正极连接所述非门芯片U10A的输出端,所述蜂鸣器LS2的负极通过所述电阻R32连接发光二极管D7的负极,这样,在发信切换把手未切换到位时,就可以通过所述蜂鸣器LS2发出声音从而进一步确定发信切换把手是否切换到位。
上述线路切换监测装置,所述收信监测电路能够监测收发信机上的收信对象的线路开关保护切换至旁路开关保护时收信切换把手是否切换到位,所述发信监测电路能够监测收发信机上的发信对象的线路开关保护切换至旁路开关保护时发信切换把手是否切换到位,提高了电路系统的安全性,安全性较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线路切换系统,请参阅图8,所述线路切换系统20包括主线路210,旁路220、收信切换把手230、发信切换把手240、收发信机250及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线路切换监测装置10,所述线路切换监测装置分别连接所述收信切换把手及所述发信切换把手,所述主线路、所述旁路及所述收发信机分别同时连接所述收信切换把手和所述发信切换把手。即,所述主线路分别连接所述收信切换把手及所述发信切换把手,所述旁路分别连接所述收信切换把手及所述发信切换把手,所述收发信机分别连接所述收信切换把手及所述发信切换把手。又如,所述收发信机还连接外部光纤,用于通过外部光纤收信或发信。
上述线路切换系统,能够监控所述发信切换把手和所述发信切换把手的切换把手是否切换到位,提高了电路系统的安全性,安全性较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还包括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相互结合所形成的能够实施的线路切换监测装置。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线路切换监测装置,应用于线路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切换系统包括收信切换把手和发信切换把手,所述线路切换监测装置包括:
电源模块,包括两个电源单元,所述两个电源单元为第一电源单元和第二电源单元;
收信监测电路,所述收信监测电路连接所述第一电源单元,还用于连接所述收信切换把手;及
发信监测电路,所述发信监测电路连接所述第二电源单元,还用于连接所述发信切换把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路切换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电源单元分别包括:接线端子P1、降压变压器T1及至少两个整流稳压电路,所述降压变压器T1的初级绕组用于通过所述接线端子P1连接外部电源,所述降压变压器T1的至少两个次级绕组分别连接所述至少两个整流稳压电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路切换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整流稳压电路包括:整流桥D2、稳压芯片U1、电容C1、电容C2、电容C3及电容C4,其中,所述整流桥D2的第一输入端和所述整流桥D2的第二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降压变压器T1一次级绕组的两端,所述整流桥D2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稳压芯片U1的输入端,所述整流桥D2的第二输出端用于接地,所述稳压芯片U1的接地端用于接地,所述稳压芯片U1的输出端用于连接所述收信监测电路或所述发信监测电路,所述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整流桥D2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电容C1的第二端用于接地,所述电容C3与所述电容C1并联,所述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稳压芯片U1的输出端,所述电容C2的第二端用于接地,所述电容C4与所述电容C2并联。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路切换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整流稳压电路还包括电源指示灯D1及电阻R1,所述电源指示灯D1的正极连接所述稳压芯片U1的输出端,所述电源指示灯D1的负极用于通过所述电阻R1接地。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路切换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电源单元还分别包括保险管F1及电源开关S1,所述降压变压器T1的初级绕组的第一端依次通过串联的所述开关S1及所述保险管F1连接所述接线端子P1的第二引脚,所述降压变压器T1的初级绕组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接线端子P1的第一引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路切换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信监测电路包括接线端子P2、接线端子P3、三刀双掷开关S3、双刀双掷开关S2、光耦U3、光耦U6、与门芯片U4A、非门芯片U5A、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发光二极管D5及发光二极管D6;
其中,所述接线端子P2和所述接线端子P3分别用于连接所述收信切换把手,所述三刀双掷开关S3的六个不动触点分别连接所述接线端子P2的四个引脚和所述接线端子P3的第二引脚及第三引脚,所述三刀双掷开关S3的一动触点通过所述电阻R3连接所述光耦U3的第一输入端,所述三刀双掷开关S3的另两个动触点连接所述双刀双掷开关S2的两个不动触点;
所述双刀双掷开关S2的一动触点连接所述光耦U3的第二输入端,所述双刀双掷开关S2的另一动触点连接所述电源模块,所述光耦U3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模块,所述光耦U3的第二输出端用于通过所述电阻R4接地;
所述光耦U6的第一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阻R5连接所述接线端子P2的第三引脚,所述光耦U6的第二输入端用于接地,所述光耦U6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模组,所述光耦U6的第二输出端用于通过所述电阻R7接地;
所述与门芯片U4A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光耦U3的第二输出端,所述与门芯片U4A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光耦U6的第二输出端,所述与门芯片U4A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5的正极,所述发光二极管D5的负极用于通过所述电阻R6接地,所述非门芯片U5A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与门芯片U4A的输出端,所述非门芯片U5A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6的正极,所述发光二极管D6的负极用于通过所述电阻R6接地。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路切换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信监测电路还包括第一报警电路,所述第一报警电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6并联;
其中,所述第一报警电路包括蜂鸣器LS1及电阻R31,所述蜂鸣器LS1的正极连接所述非门芯片U5A的输出端,所述蜂鸣器LS1的负极通过所述电阻R31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6的负极。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路切换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信监测电路包括:接线端子P4、接线端子P5、双刀单掷开关S4、双刀双掷开关S5、光耦U7、光耦U8、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与门芯片U9A、非门芯片U10A、发光二极管D7及发光二极管D8;
其中,所述接线端子P4和所述接线端子P5分别用于连接所述发信切换把手,所述双刀双掷开关S5的两个不动端分别连接所述接线端子P4的二引脚及第三引脚,所述双刀双掷开关S5的另两个不动端分别连接所述接线端子P5的第一引脚及第二引脚,所述双刀双掷开关S5的两个动端分别连接所述双刀单掷开关S4的两个不动端,所述双刀单掷开关S4的一不动端用于输入电压VCC,所述双刀单掷开关S4的另一不动端连接所述光耦U8的第二输入端;
所述光耦U8的第一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阻R9连接所述接线端子P5的第三引脚,所述光耦U8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模组,所述光耦U8的第二输出端用于通过所述电阻R10接地;
所述光耦U7的第一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阻R8连接所述接线端子P4的第一引脚,所述光耦U7的第二输入端用于接地,所述光耦U7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模组,所述光耦U7的第二输出端用于通过所述电阻R11接地;
所述与门芯片U9A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光耦U8的第二输出端,所述与门芯片U9A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光耦U7的第二输出端,所述与门芯片U9A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8的正极,所述发光二极管D8的负极用于通过所述电阻R12接地;
所述非门芯片U10A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与门芯片U9A的输出端,所述非门芯片U10A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7的正极,所述发光二极管D7的负极用于通过所述电阻R12接地。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路切换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信监测电路还包括第二报警电路,所述第二报警电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7并联;
其中,所述第二报警电路包括蜂鸣器LS2及电阻R32,所述蜂鸣器LS2的正极连接所述非门芯片U10A的输出端,所述蜂鸣器LS2的负极通过所述电阻R32连接发光二极管D7的负极。
10.一种线路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线路、旁路、收信切换把手、发信切换把手、收发信机及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线路切换监测装置,所述主线路、所述旁路及所述收发信机分别同时连接所述收信切换把手和所述发信切换把手,所述线路切换监测装置分别连接所述收信切换把手及所述发信切换把手。
CN201621294740.1U 2016-11-25 2016-11-25 线路切换监测装置及线路切换系统 Active CN2063231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94740.1U CN206323137U (zh) 2016-11-25 2016-11-25 线路切换监测装置及线路切换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94740.1U CN206323137U (zh) 2016-11-25 2016-11-25 线路切换监测装置及线路切换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23137U true CN206323137U (zh) 2017-07-11

Family

ID=59265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294740.1U Active CN206323137U (zh) 2016-11-25 2016-11-25 线路切换监测装置及线路切换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2313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21266A (zh) * 2017-12-27 2018-06-05 扬州市神州科技有限公司 射频电源模拟控制器
CN110995336A (zh) * 2019-11-15 2020-04-10 武汉光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olp传输链路的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olp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21266A (zh) * 2017-12-27 2018-06-05 扬州市神州科技有限公司 射频电源模拟控制器
CN110995336A (zh) * 2019-11-15 2020-04-10 武汉光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olp传输链路的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olp
CN110995336B (zh) * 2019-11-15 2021-05-11 武汉光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olp传输链路的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olp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23137U (zh) 线路切换监测装置及线路切换系统
CN108879957A (zh) 家居物联网电力监控及报警系统
CN107121589A (zh) 一种数字式220kV输电线路验电器
CN109901065A (zh) 一种剩余电流保护断路器
CN104941103B (zh) 一种船舶消防控制系统的功率模块检测装置
CN107356804A (zh) 一种三相电保护监测电路及其工作方法
CN105044506A (zh) 库房用电监测装置
CN206790078U (zh) 一种用于充电桩设备的剩余漏电电流检测装置
CN101113998A (zh) 漏电保护插座得电自动检测是否寿命终止电路
CN108957381B (zh) 一种电流互感器极性测试仪
CN104237573B (zh) 手机充电器自动测试设备
CN205428327U (zh) 一种用电信息采集仿真接线故障模拟装置
CN108173298A (zh)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的均衡控制电路
CN2930044Y (zh) 漏电保护插座得电自动检测是否寿命终止电路
CN209311610U (zh) 一种带自检功能的金属壳电器产品漏电报警装置
CN208588927U (zh) 智慧网络及设备电力监控系统
CN211577386U (zh) 一种多功能电源数显式检测仪
CN206096377U (zh) 一种直流牵引供电系统中断路器手车的检测系统
CN103983883B (zh) 低压直流负载断路监测电路
CN206982299U (zh) 一种工业机床警示灯数显系统
CN208270637U (zh) 光电隔离电路
CN107681648B (zh) 一种用于变电站二次短接测试的交直流电源隔离方法
CN109342873A (zh) 一种带自检功能的金属壳电器产品漏电报警装置
CN207148599U (zh) 一种电气火灾探测装置
CN206788349U (zh) 一种开关电源的测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