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13840U - 屏幕防摔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屏幕防摔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13840U
CN206313840U CN201720008501.3U CN201720008501U CN206313840U CN 206313840 U CN206313840 U CN 206313840U CN 201720008501 U CN201720008501 U CN 201720008501U CN 206313840 U CN206313840 U CN 2063138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nterweight
mobile terminal
shell
inner casing
bumper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00850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汉武
辜晓纯
陈春红
易世鹏
陈丹蕾
包怡媛
辜耿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un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INHUIM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INHUIM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INHUIM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00850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138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138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1384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屏幕防摔移动终端,包括外壳、内壳、显示屏、玻璃板、缓冲圈、盖板和配重件,其中显示屏和玻璃板设置在内壳的内部,再用缓冲圈套置在内壳的侧面上,再将套置有缓冲圈的内壳设置在外壳的内部,并通过盖板进行封装,并且外壳的内部还设置有配重件。在本实用新型中的移动终端坠落且外壳与地面接触时,缓冲圈可以起到对内壳的缓冲作用,从而达到对显示屏和玻璃板的缓冲作用;并且通过配重件的设置,可以使得移动终端在坠落时,让设定撞击位置先与地面进行接触,这样的设置就可以对该位置进行重点防护,从而大大减小显示屏和玻璃板在坠落时碎裂的风险。

Description

屏幕防摔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终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屏幕防摔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大屏幕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变得越来越普及。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移动终端的屏幕盖板都会使用玻璃板,起到保护与透光的作用,但是这种结构的屏幕容易在坠落时发生碎裂,给用户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甚至在严重的时候,还有可以能将移动终端的内部零件也摔坏,从而给用户带来更大的损失。
故需要提供一种屏幕防摔移动终端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在移动终端坠落时保护屏幕不会碎裂的屏幕防摔移动终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移动终端在坠落时屏幕易碎裂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屏幕防摔移动终端,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为方形壳体,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第一开口;
内壳,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的底面上,所述内壳为方形壳体,所述内壳上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开口同向设置;
显示屏,设置在所述内壳的内部;
玻璃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上,所述玻璃板位于所述显示屏的表面上,所述玻璃板与所述内壳的外表面平齐;
缓冲圈,设置在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之间,所述缓冲圈设置在所述内壳的四周侧面上,所述缓冲圈与所述外壳的内侧表面接触;
盖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上,所述盖板与所述外壳的外表面平齐,所述盖板设置在所述内壳与所述缓冲圈的表面上,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位于所述玻璃板的正上方,所述第三开口的面积与所述玻璃板的面积相同;
其中,所述外壳上还设置有使所述屏幕防摔移动终端在坠落时以设定撞击位置与地面先接的配重件,所述配重件的质量密度大于所述屏幕防摔移动终端的平均质量密度,所述配重件连接在所述外壳内部的底面上,并且所述配重件还与所述外壳内部一侧短边相连接;
所述缓冲圈靠近所述配重件的一侧短边的厚度为第一设定厚度,所述缓冲圈与靠近所述配重件的一侧相对的短边的厚度为第二设定厚度,所述缓冲圈的长边的厚度为第三设定厚度,所述第一设定厚度大于所述第二设定厚度,所述第二设定厚度等于所述第三设定厚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配重件的形状为六面体,所述配重件的长度与所述外壳内侧的宽度相等,所述配重件的上表面与所述盖板的下表面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配重件与所述外壳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配重件的横截面的形状为直角梯形,所述配重件下表面的面积大于所述配重件上表面的面积。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缓冲圈远离所述配重件的两个边角上设置有凸出的圆角。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缓冲圈内圈的形状与所述内壳外侧的形状相匹配,且所述缓冲圈内圈的尺寸略小于所述内壳外侧的尺寸。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缓冲圈外圈的形状与所述外壳内侧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缓冲圈外圈的尺寸略大于所述外壳内侧的尺寸。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缓冲圈为弹性硅胶缓冲圈。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屏幕防摔移动终端还包括缓冲垫,所述缓冲垫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的底面上,所述内壳设置在所述缓冲垫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缓冲垫为弹性硅胶缓冲垫。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外壳为铝合金外壳,所述内壳为铝合金内壳。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为:通过内壳与外壳的双壳体分体式的双重防护设计,并在内壳与外壳之间设置缓冲圈与吸收撞击力,来减小显示屏和玻璃板在坠落时碎裂的风险。并且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既不会对其的外观的美观造成影响,也不会影响用户在使用该移动终端时的手感,还通过配重件的设置,可以使得移动终端在坠落时,让设定撞击位置先与地面进行接触,从而对该位置进行重点防护,从而在尽可能少的增加移动终端体积的情况下,大大减小显示屏和玻璃板在坠落时碎裂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屏幕防摔移动终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屏幕防摔移动终端的缓冲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数字所代表的相应数字的名称:10、外壳,11、第一开口,20、内壳,21、第二开口,30、显示屏,40、玻璃板,50、缓冲圈,51、圆角,60、盖板,61、第三开口,70、配重件,80、缓冲垫;
90、设定撞击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以相同标号表示。
请参照图1和图2,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屏幕防摔移动终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屏幕防摔移动终端的缓冲圈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屏幕防摔移动终端,包括外壳10,内壳20,显示屏30,玻璃板40,缓冲圈50,盖板60,配重件70和缓冲垫80。
其中内壳20的形状为方形壳体,内壳20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开口21,内壳20的内部设置有显示屏30,且显示屏30靠近第二开口21,第二开口21上设置有用于保护显示屏30的玻璃板40,玻璃板40位于显示屏30的表面上,并且玻璃板40与内壳20的外表面平齐。并且该移动终端的其他电子元件和电池也设置在内壳20的内部。
外壳10的形状为方形壳体,外壳10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开口11,外壳10的内部的底面上设置有缓冲垫80,内壳20放置在缓冲垫80上,并且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21同向设置。
外壳10的内部还设置有于使屏幕防摔移动终端在坠落时以设定撞击位置90先与地面接触的配重件70,配重件70的质量密度大于屏幕防摔移动终端的平均质量密度。
配重件70设置在外壳10内部的底面与外壳10的一侧短边的内侧面相交的夹角处,配重件70的形状为横截面为直角梯形的六面体结构,配重件70的长度与外壳10内侧的宽度相等,配重件70下表面的面积大于配重件70上表面的面积,且配重件70与外壳10为一体成型结构。
这样的设置,使得设定撞击位置90位于该移动终端底面的一个短边上,且将配重件70与外壳10做成一体成型结构,可以有效的提高设定撞击位置90处的抗撞击能力。
并且内壳20的四周侧面上还设置有缓冲圈50,缓冲圈50的形状为方框形,缓冲圈50的外侧面与外壳10的内侧面接触,缓冲圈50的底面与缓冲垫80的上表面接触。
缓冲圈50内圈的形状与内壳20外侧的形状相匹配,且缓冲圈50内圈的尺寸略小于内壳20外侧的尺寸,这样可以使得缓冲圈50紧密的套装在内壳20的侧面上。
缓冲圈50外圈的形状与外壳10内侧的形状相匹配,缓冲圈50外圈的尺寸略大于外壳10内侧的尺寸,这样可以是的缓冲圈50与外壳10的内侧表面紧密接触,使得内壳20可以牢固的固定在外壳10的内部。
缓冲圈50的四个边的厚度不相等,其中缓冲圈50靠近配重件70的一侧短边的厚度为第一设定厚度,缓冲圈50与靠近配重件70的一侧相对的短边的厚度为第二设定厚度,缓冲圈50的长边的厚度为第三设定厚度;其中,第一设定厚度大于第二设定厚度,第二设定厚度等于第三设定厚度。
并且,缓冲圈50远离配重件70的两个边角上设置有凸出的圆角,使得该处缓冲圈50的厚度大于第二设定厚度,小于第一设定厚度。
这是因为,通过配重件70的设置,该移动终端坠落时,最可能是设定撞击位置90先与底面撞击,其次是远离配重件70的两个边角位置,最后才是另一个短边和长边位置。通过重点防护的方法来设置缓冲圈50的厚度,可以达到在尽可能少的增加移动终端体积的情况下,提高该移动终端的抗摔性能。
除此之外,外壳10与内壳20上具有相互对应匹配的连接孔,用于该移动终端与外置电子装置的连接或充电,这些连接孔分别通过柔性导线连接,且缓冲圈50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柔性导线的通孔与凹槽。
当外壳10内部的内壳20与缓冲圈50安装好后,在第一开口11上设置盖板60来完成对该移动终端封装。
盖板60与外壳10的外表面平齐,盖板60设置在内壳20、缓冲圈50和配重件70的上表面上,盖板60上设置有第三开口61,第三开口61位于玻璃板40的正上方,第三开口61的面积与玻璃板40的面积相同。通过盖板60与第三开口61的设置,使得玻璃板40并不与外壳10的外表面平齐,而是向下凹陷了一定的距离,这样的设计可以有效地避免玻璃板40直接受到撞击。
并且在该屏幕防摔移动终端中,外壳10为铝合金外壳,内壳20为铝合金内壳,通过铝合金来作为外壳和内壳,具有坚固耐摔、导热性能好以及重量轻方便用户携带的好处。
而缓冲圈50为弹性硅胶缓冲圈,缓冲垫80为弹性硅胶缓冲垫,这是因为弹性硅胶不仅有良好的弹性,而且还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可以避免内壳20内部发生热量积累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防摔原理:
当本实用新型的屏幕防摔移动终端坠落时,首先是以设定撞击位置90先与地面发生碰撞,这样就使得外壳10先分担了一部分撞击力,并且由于设定撞击位置90处得外壳较厚,也可以避免外壳10在撞击时损坏。
当外壳10因为与地面发生碰撞而突然被制动后,内壳20则因为缓冲圈50的存在而并没有马上被制动,而是对缓冲圈50进行挤压,再继续运动一段距离,这样大部分的撞击力就被缓冲圈50给吸收掉了。
而在一次撞击结束后,外壳10底面再次与地面发生二次撞击时,则是通过缓冲垫80来吸收撞击力,从而及可能降低玻璃板40与显示屏30碎裂的可能,也起到了对该移动终端其他电子元件的保护。
若是该移动终端下落的高度不够,不能以设定撞击位置90为撞击点,则因为此时的撞击力也相对较小,其余地方的缓冲圈50的厚度较小也能起到吸收撞击力,保护玻璃板40与显示屏30的作用。
当二次撞击时,若是该移动终端正面与地面发生碰撞,则因为盖板60的设置,避免了玻璃板40直接与地面发生碰撞,则有效的避免了玻璃板40因直接受到撞击而碎裂的可能。
这样即完成了本优选实施例的屏幕防摔移动终端的防摔原理。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为:通过内壳与外壳的双壳体分体式的双重防护设计,并在内壳与外壳之间设置缓冲圈与吸收撞击力,来减小显示屏和玻璃板在坠落时碎裂的风险。并且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既不会对其的外观的美观造成影响,也不会影响用户在使用该移动终端时的手感,还通过配重件的设置,可以使得移动终端在坠落时,让设定撞击位置先与地面进行接触,从而对该位置进行重点防护,从而在尽可能少的增加移动终端体积的情况下,大大减小显示屏和玻璃板在坠落时碎裂的风险。
综上所述,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屏幕防摔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为方形壳体,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第一开口;
内壳,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的底面上,所述内壳为方形壳体,所述内壳上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开口同向设置;
显示屏,设置在所述内壳的内部;
玻璃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上,所述玻璃板位于所述显示屏的表面上,所述玻璃板与所述内壳的外表面平齐;
缓冲圈,设置在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之间,所述缓冲圈设置在所述内壳的四周侧面上,所述缓冲圈与所述外壳的内侧表面接触;
盖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上,所述盖板与所述外壳的外表面平齐,所述盖板设置在所述内壳与所述缓冲圈的表面上,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位于所述玻璃板的正上方,所述第三开口的面积与所述玻璃板的面积相同;
其中,所述外壳上还设置有使所述屏幕防摔移动终端在坠落时以设定撞击位置与地面先接的配重件,所述配重件的质量密度大于所述屏幕防摔移动终端的平均质量密度,所述配重件连接在所述外壳内部的底面上,并且所述配重件还与所述外壳内部一侧短边相连接;
所述缓冲圈靠近所述配重件的一侧短边的厚度为第一设定厚度,所述缓冲圈与靠近所述配重件的一侧相对的短边的厚度为第二设定厚度,所述缓冲圈的长边的厚度为第三设定厚度,所述第一设定厚度大于所述第二设定厚度,所述第二设定厚度等于所述第三设定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防摔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件的形状为六面体,所述配重件的长度与所述外壳内侧的宽度相等,所述配重件的上表面与所述盖板的下表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屏幕防摔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件与所述外壳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配重件的横截面的形状为直角梯形,所述配重件下表面的面积大于所述配重件上表面的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防摔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圈远离所述配重件的两个边角上设置有凸出的圆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防摔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圈内圈的形状与所述内壳外侧的形状相匹配,且所述缓冲圈内圈的尺寸略小于所述内壳外侧的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屏幕防摔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圈外圈的形状与所述外壳内侧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缓冲圈外圈的尺寸略大于所述外壳内侧的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防摔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圈为弹性硅胶缓冲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防摔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屏幕防摔移动终端还包括缓冲垫,所述缓冲垫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的底面上,所述内壳设置在所述缓冲垫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屏幕防摔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垫为弹性硅胶缓冲垫。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防摔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铝合金外壳,所述内壳为铝合金内壳。
CN201720008501.3U 2017-01-04 2017-01-04 屏幕防摔移动终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138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08501.3U CN206313840U (zh) 2017-01-04 2017-01-04 屏幕防摔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08501.3U CN206313840U (zh) 2017-01-04 2017-01-04 屏幕防摔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13840U true CN206313840U (zh) 2017-07-07

Family

ID=59248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008501.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13840U (zh) 2017-01-04 2017-01-04 屏幕防摔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1384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68516A (zh) * 2018-09-11 2018-12-21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壳体组件
CN112860119A (zh) * 2021-03-08 2021-05-28 深圳市和圣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抗击打触摸屏及其组成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68516A (zh) * 2018-09-11 2018-12-21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壳体组件
CN112860119A (zh) * 2021-03-08 2021-05-28 深圳市和圣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抗击打触摸屏及其组成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13840U (zh) 屏幕防摔移动终端
CN203968187U (zh) 手机或平板电脑保护壳
CN208707718U (zh) 一种抗震防摔的手机保护套
CN206136581U (zh) 移动终端及其主板
CN218004700U (zh) 一种机械键盘结构
CN203883890U (zh) 一种新型手机保护壳
CN212850649U (zh) 一种新型防摔手机壳
CN210609343U (zh) 一种电子移动手机保护装置
CN214281583U (zh) 一种抗摔的蓝牙音箱
CN206490728U (zh) 一种智能手机用锁屏按键防摔结构
CN208112724U (zh) 具有防摔功能的手机外壳
CN207625643U (zh) 一种防摔的移动通讯设备保护壳
CN207150683U (zh) 手机壳
WO2020140332A1 (zh) 手机保护壳
CN207399290U (zh) 一种防碎效果好的手机用触摸屏保护玻璃
CN209030270U (zh) 一种安全保护结构的手机壳
CN111614821A (zh) 一种具有防摔结构的功能性5g手机
CN218383785U (zh) 一种抗摔的平板电脑
CN211606569U (zh) 一种手机摄像头防护盖片
CN219018861U (zh) 一种四角防摔手机壳
CN219918977U (zh) 一种全包边式手机显示屏
CN206100157U (zh) 手机防摔保护壳
CN204967884U (zh) 一种抗摔手机保护壳
CN219125585U (zh) 一种电脑包边角护条
CN211046990U (zh) 一种电子产品高效屏蔽保护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029

Address after: 518100 501, building B2, Anle Industrial Zone, 172 Hangcheng Avenue, Sanwei community, Hangche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Jung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 / F, 5 / F, building 37, Yintian Industrial Zone, Yantian Road, Xixia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M-HORSE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07

Termination date: 202101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