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13543U - 无线充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充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13543U
CN206313543U CN201621474668.0U CN201621474668U CN206313543U CN 206313543 U CN206313543 U CN 206313543U CN 201621474668 U CN201621474668 U CN 201621474668U CN 206313543 U CN206313543 U CN 2063135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resistance
output end
input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47466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学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Qi Yu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Qi Yu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Qi Yu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Qi Yu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47466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135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135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1354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涉及电池充放电装置技术领域。所述充电装置包括电源电路、功率发射线圈、功率接收线圈、变压器、整流模块以及充电指示电路,所述电源电路的输入端接交流电,所述电源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功率发射线圈连接,功率接收线圈与功率发射线圈耦合连接,所述功率接收线圈的输出端与所述变压器的初级连接,所述变压器的次级与充电指示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充电指示电路的输出端为所述充电装置的充电电流输出端;所述无线充电电路可以实现在充电过程中提示外接电源的接入状态和充电负载的充电状态,充满之后自动停止充电,不仅提高了用户体验还可以有效的防止过充。

Description

无线充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充电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简单,稳定性较高的无线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应运而生。其中,一类的电子产品需要通过充电来维持工作,但自身并没有电量显示的功能。那么,这类电子产品在充电过程中,用户很难判别电子产品的充电状态,若充电不足,将影响电子产品的续航能力,若充电过度,将损耗蓄电元件的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装置,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可以实现在充电过程中提示外接电源的接入状态和充电负载的充电状态,充满之后自动停止充电,不仅提高了用户体验还可以有效的防止过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电路、功率发射线圈、功率接收线圈、变压器、整流模块以及充电指示电路,所述电源电路的输入端接交流电,所述电源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功率发射线圈连接,功率接收线圈与功率发射线圈耦合连接,所述功率接收线圈的输出端与所述变压器的初级连接,所述变压器的次级与充电指示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充电指示电路的输出端为所述充电装置的充电电流输出端;
所述充电指示电路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为正极输入端和负极输入端,所述充电指示电路包括滤波电容C1,所述滤波电容C1并联在所述充电指示电路的输入端,电阻R1的一端与所述指示电路的正极输入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所述D1的负极与所述指示电路的负极输入端连接,电阻R2的一端与所述正极输入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分为两路,第一路经电阻R3接所述指示电路的负极输入端,第二路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电阻R4的一端与所述正极输入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分为两路,第一路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二路经反向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4与所述负极输入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经发光二极管D2后接所述负极输入端,所述电阻R2与电阻R3的结点为所述充电指示电路的正极输出端。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充电指示电路还包括二极管D3,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与所述正极输入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与所述正极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充电指示电路还包括微处理器、ADC模块和可控开关S,所述电阻R4与稳压二极管D4的结点经所述ADC模块与所述微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可控开关S串联在所述正极输出端上,并受控于所述微处理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整流模块为整流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电流输出端连接有USB接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电路在充电的过程中,通过发光二极管D1的亮灭状态提示外界电源的接入装置,并利用稳压二极管D4的反向击穿特性和三极管Q1的开关特性并结合发光二极管D2的亮灭状态来提示电池的充电状态,且利用微处理器和可控开关S实现充满后的自动关断,不仅提高了用户体验还可以有效的防止电池过充,还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充电装置的原理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充电装置中充电指示电路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电源电路、功率发射线圈、功率接收线圈、变压器、整流模块以及充电指示电路,所述整流模块一般为整流桥。所述电源电路的输入端接交流电,所述电源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功率发射线圈连接,功率接收线圈与功率发射线圈耦合连接,所述功率接收线圈的输出端与所述变压器的初级连接,所述变压器的次级与充电指示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充电指示电路的输出端为所述充电装置的充电电流输出端。
交流电经所述电源电路传输至所述功率发射线圈,功率发射线圈将感应的电能通过耦合传输给所述功率接收线圈,功率接收线圈接收的电能经所述变压器进行降压后传输给所述整流模块进行整流处理,整流模块输出的直流电经所述充电指示电路后进行输出,为电池进行充电。
如图2所示,所述充电指示电路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为正极输入端和负极输入端,所述充电指示电路包括滤波电容C1,所述滤波电容C1并联在所述充电指示电路的输入端,电阻R1的一端与所述指示电路的正极输入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所述D1的负极与所述指示电路的负极输入端连接,电阻R2的一端与所述正极输入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分为两路,第一路经电阻R3接所述指示电路的负极输入端,第二路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电阻R4的一端与所述正极输入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分为两路,第一路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二路经反向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4与所述负极输入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经发光二极管D2后接所述负极输入端,所述电阻R2与电阻R3的结点为所述充电指示电路的正极输出端。
优选的,所述充电指示电路还包括二极管D3,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与所述正极输入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与所述正极输出端连接。更优选的,所述充电指示电路还包括微处理器、ADC模块和可控开关S,所述电阻R4与稳压二极管D4的结点经所述ADC模块与所述微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可控开关S串联在所述正极输出端上,并受控于所述微处理器。
整流模块输出端输出低压直流电后,发光二极管D1发光,提示电路已接入外接电源。后续充电过程中:当外接充电电池的电压不高于预设阈值时,即电池未充满电时,整流模块输出端输出的低压直流电不足以击穿稳压二极管D4,稳压二极管D4相当于断路,三极管Q1的集电极的电压为低压直流电的正极电压,显然大于三极管Q1的基极的电压,进而三极管Q1导通,从而发光二极管D2发光,提示当前电池仍在充电,其电量尚未充满。此时,微处理器通过ADC模块采集电阻R4与三极管Q1集电极的结点电压。
当外接电池的电压高于预设阈值时,即电池已充满电时,低压直流电的电压将会升高,进而击穿所述稳压二极管D4,三极管Q1的集电极的电压等于稳压二极管D4的反向击穿电压,其中,选取的稳压二极管D4的反向击穿电压小于三极管Q1的基极电压,即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压小于基极电压,进而三极管Q1不导通,从而发光二极管D2不发光,提示外接充电负载的电量已充满。此时,微处理器通过ADC模块采集电阻R4与三极管Q1集电极的结点电压。
当微处理器的相关引脚感应到电阻R4与三极管Q1集电极的结点电压变化后,微处理器延时一段时间,控制所述可控开关S打开,停止充电。所述充电指示电路正极输出端上的二极管D3可以有效的防止反向放电,提高了所述电路工作的稳定性。此外,为了方便的连接手机,所述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电流输出端还可以连接USB接口。
所述电路在充电的过程中,通过发光二极管D1的亮灭状态提示外界电源的接入装置,并利用稳压二极管D4的反向击穿特性和三极管Q1的开关特性并结合发光二极管D2的亮灭状态来提示电池的充电状态,并利用微处理器和可控开关S实现充满后的自动关断,不仅提高了用户体验还可以有效的防止电池过充,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Claims (5)

1.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电路、功率发射线圈、功率接收线圈、变压器、整流模块以及充电指示电路,所述电源电路的输入端接交流电,所述电源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功率发射线圈连接,功率接收线圈与功率发射线圈耦合连接,所述功率接收线圈的输出端与所述变压器的初级连接,所述变压器的次级与充电指示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充电指示电路的输出端为所述充电装置的充电电流输出端;
所述充电指示电路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为正极输入端和负极输入端,所述充电指示电路包括滤波电容C1,所述滤波电容C1并联在所述充电指示电路的输入端,电阻R1的一端与所述指示电路的正极输入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所述D1的负极与所述指示电路的负极输入端连接,电阻R2的一端与所述正极输入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分为两路,第一路经电阻R3接所述指示电路的负极输入端,第二路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电阻R4的一端与所述正极输入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分为两路,第一路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二路经反向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4与所述负极输入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经发光二极管D2后接所述负极输入端,所述电阻R2与电阻R3的结点为所述充电指示电路的正极输出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指示电路还包括二极管D3,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与所述正极输入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与所述正极输出端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指示电路还包括微处理器、ADC模块和可控开关S,所述电阻R4与稳压二极管D4的结点经所述ADC模块与所述微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可控开关S串联在所述正极输出端上,并受控于所述微处理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模块为整流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电流输出端连接有USB接口。
CN201621474668.0U 2016-12-30 2016-12-30 无线充电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135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74668.0U CN206313543U (zh) 2016-12-30 2016-12-30 无线充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74668.0U CN206313543U (zh) 2016-12-30 2016-12-30 无线充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13543U true CN206313543U (zh) 2017-07-07

Family

ID=592482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474668.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13543U (zh) 2016-12-30 2016-12-30 无线充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135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134942U (zh) 一种风光互补储能供电控制系统
CN206099459U (zh) 一种用于电池管理系统的激活电路
CN202424264U (zh) 一种用于动力电池充电器的正负脉冲充放电控制系统
CN204206069U (zh) 一种太阳能移动电源箱
CN103236733A (zh) 具有延时断电功能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装置
CN204167974U (zh) 一种可定时且充满后双隔离的电动车充电器
CN103138356B (zh) 一种照明灯具及其二次电池的充电电路
CN204316107U (zh) 一种折叠式可换锂电池太阳能移动充电器
CN103326433B (zh) 便携式设备供电控制电路及便携式监护仪
CN206313543U (zh) 无线充电装置
CN203233223U (zh) 具有延时断电功能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装置
CN107415765B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均衡充放电系统
CN203632903U (zh) 一种太阳能路灯控制器
CN205986253U (zh) 电动车蓄电池充电器的自动断电电路
CN205389127U (zh) 镍镉电池充电器
CN103094937B (zh) 一种智能充电电路及灯具
CN206060238U (zh) 一种锂电池的充电激活电路
CN209119885U (zh) 太阳能移动电源
CN206806989U (zh) 一种蓄电池充电检测保护电路
CN203871911U (zh) 一种蓄电池充电器
CN202260535U (zh) 一种具有电量检测功能的移动电源
CN201523467U (zh) 一种利用usb口对内外充放电电路及太阳能野营灯电路
CN206039346U (zh) 一种能提供高频交流电的电流源电路
CN206211630U (zh) 一种多充电方式带保护功能锂电池充电电路
CN206274174U (zh) 一种可充电式高压打火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07

Termination date: 201812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