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08220U - 一种一体化生态水质净化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一体化生态水质净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08220U
CN206308220U CN201621309186.XU CN201621309186U CN206308220U CN 206308220 U CN206308220 U CN 206308220U CN 201621309186 U CN201621309186 U CN 201621309186U CN 206308220 U CN206308220 U CN 2063082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ing
water quality
sterilization
short tube
ecological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0918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new seas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黄鑫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黄鑫 filed Critical 黄鑫
Priority to CN20162130918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082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082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082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体化生态水质净化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从左至右依次设有过滤间、第一隔板、微生物处理间、深度净化间和杀菌间,所述过滤间左侧壁上设有进水口,所述过滤间的底部设有排污口,所述过滤通道的底部通过短管一与微生物处理间相连通,所述微生物处理间通过短管二与深度净化间相连通,所述深度净化间通过短管三与杀菌间相连通,所述杀菌间右侧壁上设有出水口。该实用新型具有工艺简单、缓冲容量大和处理效果好等优点,不采用任何化学方法实现了水质净化和水质的改善,同时采用过滤毛刷培养微生物,不仅有良好的培养效果,而且过滤毛刷也不会腐烂变质,从而延长了净化器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一体化生态水质净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质净化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一体化生态水质净化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的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社区建有景观水体,其中配置一些观赏鱼、水草之类的动植物,对于这种类型的水体净化是不能采用投放药物的化学方法来净化水体的,必须建立原水生态系统的保障措施。此外,现有技术在采用微生物净化水体时,一般采用编织物来培养微生物,并将其置于水质净化器内,编织物浸泡在水中容易腐烂,影响水质净化器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化生态水质净化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一体化生态水质净化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从左至右依次设有过滤间、第一隔板、微生物处理间、深度净化间和杀菌间,所述过滤间左侧壁上设有进水口,所述过滤间内部中央位置设有细格栅,所述过滤间的底部设有排污口,且排污口位于细格栅左侧,所述第一隔板中央位置设有过滤通道,所述过滤通道内设有活性炭吸附层,所述过滤通道的底部通过短管一与微生物处理间相连通,且短管一为直角弯管,所述微生物处理间通过短管二与深度净化间相连通,所述深度净化间通过短管三与杀菌间相连通,所述杀菌间右侧壁上设有出水口。
优选的,所述细格栅与水平方位夹角为70-90°,且细格栅栅条静间隙为6-8mm。
优选的,所述微生物处理间从下至上依次设有卵石填料层、陶粒填料层、固定化微生物处理层和微生物层。
优选的,所述微生物层内设有两组上下对称的第一过滤毛刷。
优选的,所述深度净化间内部中央位置设有第二过滤毛刷。
优选的,所述杀菌间的顶部内壁上设有紫外线消毒灯。
优选的,所述排污口上设有排污阀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一体化生态水质净化器,在使用时,污水通过进水口进入过滤间,在过滤间内部设有细格栅,对污水中悬浮物进行初步处理去除,经过细格栅处理后,水中粗粒、不溶性COD、SS等大大降低,栅渣通过排污口由人工定期清理外运安全处理,之后污水通过过滤通道沿着短管一进入微生物处理间,由于过滤通道内设有的活性炭吸附滤料,具有吸附能力强、过滤速度快等优点,高效去除了污水中的固体颗粒物,阻止了大颗粒物随污水进入微生物处理间内,其中,卵石填料层和陶粒填料层内的滤料对污水中的悬浮物有物理过滤的作用,并可作为微生物生长载体,对污染物进行生化降解,固定化微生物处理层由活性污泥生物菌剂混合而成,为微生物生长提供养分,增加了生物群落,提高了对污染物的生化降解,微生物层内设有的第一过滤毛刷培养了大量的微生物,能够有效的对水体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处理,经处理后的污水通过短管二进入深度净化间,深度净化间内设有第二过滤毛刷,也用于培养微生物,为了进一步增加净化效果,经深度净化后的污水通过短管三进入杀菌间,由杀菌间内的紫外线杀菌灯进行灭菌处理,经灭菌处理后的污水达到设计排放标准,通过出水口排出。
该实用新型具有工艺简单、缓冲容量大和处理效果好等优点,不采用任何化学方法实现了水质净化和水质的改善,同时采用过滤毛刷培养微生物,不仅有良好的培养效果,而且过滤毛刷也不会腐烂变质,从而延长了净化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本体、2过滤间、21细格栅、3第一隔板、31过滤通道、32活性炭吸附层、4微生物处理间、41卵石填料层、42陶粒填料层、43固定化微生物处理层、44微生物层、5深度净化间、51第二过滤毛刷、6杀菌间、61紫外线消毒灯、7进水口、8排污口、81排污阀门、9短管一、10第一过滤毛刷、11短管二、12短管三、13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一体化生态水质净化器,包括本体1,本体1从左至右依次设有过滤间2、第一隔板3、微生物处理间4、深度净化间5和杀菌间6,过滤间2左侧壁上设有进水口7,过滤间2内部中央位置设有细格栅21,且细格栅21与水平方位夹角为70-90°,细格栅21栅条静间隙为6-8mm,细格栅21对污水中悬浮物进行初步处理去除,经过细格栅21处理后,水中粗粒、不溶性COD、SS等大大降低,过滤间2的底部设有排污口8,经过滤后的栅渣通过排污口8由人工定期清理外运安全处理,且排污口8上设有排污阀门81,便于控制清理过程。
排污口8位于细格栅21左侧,第一隔板3中央位置设有过滤通道31,过滤通道31内设有活性炭吸附层32,活性炭吸附层32内设有活性炭吸附滤料,具有吸附能力强、过滤速度快等优点,高效去除了污水中的固体颗粒物,阻止了大颗粒物随污水进入微生物处理间4内,过滤通道31的底部通过短管一9与微生物处理间4相连通,且短管一9为直角弯管,微生物处理间4从下至上依次设有卵石填料层41、陶粒填料层42、固定化微生物处理层43和微生物层44,其中,卵石填料层41和陶粒填料层42内的滤料对污水中的悬浮物有物理过滤的作用,并可作为微生物生长载体,对污染物进行生化降解。
固定化微生物处理层43由活性污泥生物菌剂混合而成,为微生物生长提供养分,增加了生物群落,提高了对污染物的生化降解,微生物层44内设有两组上下对称的第一过滤毛刷10,培养了大量的微生物,能够有效的对水体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处理,微生物处理间4通过短管二11与深度净化间5相连通,且深度净化间5内部中央位置设有第二过滤毛刷51,也用于培养微生物,为了进一步增加净化效果,深度净化间5通过短管三12与杀菌间6相连通,且杀菌间6的顶部内壁上设有紫外线消毒灯61,对深度净化后的污水进行灭菌处理,经灭菌处理后的污水达到设计排放标准,再通过杀菌间6右侧壁上的出水口13排出。
本实用新型工作流程:在使用时,污水通过进水口7进入过滤间2,在过滤间2内部设有细格栅21,对污水中悬浮物进行初步处理去除,经过细格栅21处理后,污水中粗粒、不溶性COD、SS等大大降低,栅渣通过排污口8由人工定期清理外运安全处理,之后污水通过过滤通道31沿着短管一9进入微生物处理间4,由于过滤通道31内设有的活性炭吸附滤料,具有吸附能力强、过滤速度快等优点,高效去除了污水中的固体颗粒物,阻止了大颗粒物随污水进入微生物处理间4内,其中,卵石填料层41和陶粒填料层42内的滤料对污水中的悬浮物有物理过滤的作用,并可作为微生物生长载体,对污染物进行生化降解,固定化微生物处理层43由活性污泥生物菌剂混合而成,为微生物生长提供养分,增加了生物群落,提高了对污染物的生化降解,微生物层44内设有的第一过滤毛刷10培养了大量的微生物,能够有效的对水体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处理,经处理后的污水通过短管二11进入深度净化间5,深度净化间5内设有第二过滤毛刷51,也用于培养微生物,为了进一步增加净化效果,经深度净化后的污水通过短管三12进入杀菌间,由杀菌间6内的紫外线杀菌灯61进行灭菌处理,经灭菌处理后的污水达到设计排放标准,通过出水口13排出。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一体化生态水质净化器,包括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从左至右依次设有过滤间(2)、第一隔板(3)、微生物处理间(4)、深度净化间(5)和杀菌间(6),所述过滤间(2)左侧壁上设有进水口(7),所述过滤间(2)内部中央位置设有细格栅(21),所述过滤间(2)的底部设有排污口(8),且排污口(8)位于细格栅(21)左侧,所述第一隔板(3)中央位置设有过滤通道(31),所述过滤通道(31)内设有活性炭吸附层(32),所述过滤通道(31)的底部通过短管一(9)与微生物处理间(4)相连通,且短管一(9)为直角弯管,所述微生物处理间(4)通过短管二(11)与深度净化间(5)相连通,所述深度净化间(5)通过短管三(12)与杀菌间(6)相连通,所述杀菌间(6)右侧壁上设有出水口(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生态水质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细格栅(21)与水平方位夹角为70-90°,且细格栅(21)栅条静间隙为6-8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生态水质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处理间(4)从下至上依次设有卵石填料层(41)、陶粒填料层(42)、固定化微生物处理层(43)和微生物层(4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一体化生态水质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层(44)内设有两组上下对称的第一过滤毛刷(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生态水质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度净化间(5)内部中央位置设有第二过滤毛刷(5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生态水质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间(6)的顶部内壁上设有紫外线消毒灯(6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生态水质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口(8)上设有排污阀门(81)。
CN201621309186.XU 2016-12-01 2016-12-01 一种一体化生态水质净化器 Active CN2063082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09186.XU CN206308220U (zh) 2016-12-01 2016-12-01 一种一体化生态水质净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09186.XU CN206308220U (zh) 2016-12-01 2016-12-01 一种一体化生态水质净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08220U true CN206308220U (zh) 2017-07-07

Family

ID=592503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09186.XU Active CN206308220U (zh) 2016-12-01 2016-12-01 一种一体化生态水质净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0822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81908A (zh) * 2017-09-11 2017-11-24 林朝辉 一种污水处理用过滤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81908A (zh) * 2017-09-11 2017-11-24 林朝辉 一种污水处理用过滤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03939A (zh) 前、中、后臭氧与中置曝气生物活性炭给水处理方法
CN104528932B (zh) 一种污水深度处理反硝化生物滤池装置系统及处理工艺
CN108238703A (zh) 一种利用生物滤器-人工湿地进行循环水水产养殖的系统
CN209368082U (zh) 一种池塘生态养殖尾水处理装置
CN104071951B (zh) 一种鱼池养殖废水处理工艺及其装置
CN108271730A (zh) 一种基于厌氧反硝化的低碳零排放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
CN102092896B (zh) 一种双膜式生物反应器
CN204675957U (zh) 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04625417U (zh) 一种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
CN208362108U (zh) 一种利用生物滤器-人工湿地进行循环水水产养殖的系统
CN201785288U (zh) 将劣ⅴ类地表水处理为生活饮用水的处理系统
CN206308220U (zh) 一种一体化生态水质净化器
CN101891337B (zh) 将劣v类地表水处理为生活饮用水的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05953659U (zh) 一种地埋式除臭净化冲厕污水处理槽
CN205676326U (zh)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中间过滤生物反应器
CN102838213B (zh) 一种复合生物滤净系统
CN218879643U (zh) 一种水环境治理装置
CN206705902U (zh) 医院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CN203700008U (zh) 一种净水装置
CN206570169U (zh) 湖泊水体原位净化系统
CN108821521A (zh) 多级沉降园林污水再生系统
CN210538263U (zh) 一种鲟鱼养殖用水的高效过滤净化系统
CN101108755A (zh) 医疗污水处理工艺
CN209619118U (zh) 一种生活污水净化装置
CN206562374U (zh) 一种医院用污水处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724

Address after: 230000 Jinzhai Road, Shushan District, Hefei, Anhui, northwest corner of Wangjiang West Road

Patentee after: Anhui new seas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30031 room 702, unit 2, yuyujin court, international flower capital, Shitai Road, Shushan, Anhui, Hefei, Shitai, China

Patentee before: Huang 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