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08077U - 一种反渗透浓水回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反渗透浓水回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08077U
CN206308077U CN201621458488.3U CN201621458488U CN206308077U CN 206308077 U CN206308077 U CN 206308077U CN 201621458488 U CN201621458488 U CN 201621458488U CN 206308077 U CN206308077 U CN 2063080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entrated water
reverse osmosis
water
pipeline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45848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Moecular Water Treatm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Moecular Water Treatm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Moecular Water Treatm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Moecular Water Treatm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45848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080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080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080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反渗透浓水回用装置,包括浓水箱、高压水泵和纳滤组件,其中,浓水箱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通过第一管道与反渗透浓水进水端相连通,出水口通过第二管道与高压水泵相连通,第一管道上设置有进水电磁阀,浓水箱上设置有三组液位计,液位计均匀设置于竖直方向的浓水箱的侧壁上;纳滤组件包括压力容器、监测设备和冲洗电磁阀,压力容器内部设置有纳滤膜,压力容器通过第三管道与高压水泵相连通,通过第四管道与产水端相连通。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对反渗透浓水进行二次反渗透处理,不仅能够减少水资源的浪费,而且还能够缓解污水处理体系的处理压力。

Description

一种反渗透浓水回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反渗透浓水回用装置。
背景技术
反渗透又称逆渗透,是一种以压力差为推动力、并从溶液中选择性分离出溶剂的膜分离技术,目前反渗透技术已广泛运用于科研、医药、食品、海水淡化、化工以及环保等领域。
经反渗透技术处理而产生的含盐浓度较高的水称为反渗透浓水,工厂一般通过反渗透技术生产纯水时的产水率为70%-75%,但同时会生产出25%-30%的反渗透浓水,而产生的25%-30%的反渗透浓水均会被工厂直接排入到市政污水管网中,反渗透浓水与城市污水混合后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通过城市污水处理厂综合处理。
但是,这种反渗透浓水的处理方式仅适用于浓水排放量比较小的地区,而对于浓水排放量比较大的地区来说,反渗透浓水的大量排放不仅浪费水资源,而且还会影响该地区污水处理厂生物处理工艺的稳定运行,甚至超出其污水处理体系的处理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反渗透浓水回用装置,对反渗透浓水进行二次反渗透处理,不仅能够减少水资源的浪费,而且还能够缓解污水处理体系的处理压力。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反渗透浓水回用装置,包括浓水箱、高压水泵和纳滤组件,其中,
所述浓水箱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通过第一管道与反渗透浓水进水端相连通,所述出水口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高压水泵连通,所述第一管道上设置有进水电磁阀,所述浓水箱上设置有三组液位计,所述液位计均匀设置于竖直方向的所述浓水箱的侧壁上;
所述纳滤组件包括压力容器、监测设备和冲洗电磁阀,所述压力容器内部设置有纳滤膜,所述压力容器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高压水泵相连通,所述压力容器通过第四管道与产水端相连通,所述监测设备包括浓水端监测仪器和产水端监测仪器,所述浓水端监测仪器与所述冲洗电磁阀通过管道并联,且所述浓水端监测仪器与所述冲洗电磁阀分别与所述压力容器相连通,所述产水端监测仪器设置于所述第四管道上。
优选地,所述浓水箱还设置有溢流口和排污口,所述溢流口设置于所述浓水箱侧壁的顶部,所述排污口设置于所述浓水箱侧壁的底部,所述溢流口连接有溢流管,所述排污口连接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上设置有手动球阀。
优选地,所述高压水泵为反渗透浓水泵。
优选地,所述进水口高于所述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设置于所述浓水箱侧壁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第二管道上设置有手动球阀。
优选地,所述浓水端监测仪器包括压力表和流量计。
优选地,所述产水端监测仪器包括电导率仪和流量计。
优选地,所述第三管道上设置有止回阀、截止阀和压力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反渗透浓水回用装置,包括浓水箱、高压水泵和纳滤组件,其中,所述浓水箱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通过第一管道与反渗透浓水进水端相连通,所述出水口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高压水泵连通,所述第一管道上设置有进水电磁阀,所述浓水箱上设置有三组液位计,所述液位计均匀设置于竖直方向的所述浓水箱的侧壁上;所述纳滤组件包括压力容器、监测设备和冲洗电磁阀,所述压力容器内部设置有纳滤膜,所述压力容器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高压水泵相连通,所述压力容器通过第四管道与产水端相连通,所述监测设备包括浓水端监测仪器和产水端监测仪器,所述浓水端监测仪器与所述冲洗电磁阀通过管道并联,且所述浓水端监测仪器与所述冲洗电磁阀分别与所述压力容器相连通,所述产水端监测仪器设置于所述第四管道上。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浓水箱对反渗透浓水进行储存的同时还能够将反渗透浓水中的固体杂质沉淀,防止固体杂质对纳滤膜膜造成损坏;通过设置三组液位计对浓水箱中的反渗透浓水的液位进行实时监测,进水电磁阀可根据液位计的测量数据自动开关,能够节省加水时间;通过设置高压水泵对反渗透浓水进行输送以及为压力容器内反渗透过程提供所需的压力,同时,高压水泵可根据浓水箱中的液位高低自动实施开关操作,能够简化加水操作过程;通过设置纳滤组件对反渗透浓水进行反渗透处理,将水资源回用,能够减少水资源浪费,同时,在产水端设置产水端监测设备,能够实时观测产水水质。整体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不仅能够减少水资源的浪费,而且还能够缓解污水处理体系的处理压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渗透浓水回用装置的流程示意图。
图1中,符号表示:
1-进水电磁阀,2-第一管道,3-浓水箱,4-底部液位计,5-中部液位计,6-顶部液位计,7-排污管,8-手动球阀,9-溢流管,10-第二管道,11-手动球阀,12-高压水泵,13-止回阀,14-截止阀,15-第三管道,16-压力表,17-压力容器,18-纳滤膜,19-压力表,20-止回阀,21-流量计,22-冲洗电磁阀,23-第四管道,24-电导率仪,25-取样阀,26-流量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渗透浓水回用装置的流程示意图,该反渗透浓水回用装置包括浓水箱3、高压水泵12和纳滤组件,所述浓水箱3的进水口与反渗透浓水进水端通过第一管道2相连通,所述高压水泵12通过第二管道10与所述浓水箱3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纳滤组件包括压力容器17,所述压力容器17通过第三管道15与所述高压水泵12相连通,所述压力容器17通过第四管道23与产水端相连通。
具体实施过程中,
在所述第一管道2上设置进水电磁阀1,在竖直方向的所述浓水箱3的侧壁上均匀设置顶部液位计6、中部液位计5和底部液位计4的三个液位计,分别用于指示所述浓水箱3中的反渗透浓水的液位为高、中、低三级,当所述顶部液位计6指示所述浓水箱3中的液位为高时,所述进水电磁阀1关闭,停止对所述浓水箱3进水,若所述浓水箱3中的液位低于所述顶部液位计4时,所述进水电磁阀1打开,对所述浓水箱3进水,便于对浓水箱3中的反渗透浓水的液位进行控制,能够简化加水操作过程。
同时,在所述浓水箱3侧壁的顶部设置溢流口,所述溢流口连接有溢流管9,防止顶部液位计6或进水电磁阀1因长期运行而损坏失效导致所述浓水箱3加水超出最大容量溢出,在所述浓水箱3侧壁的底部设置排污口,所述排污口连接有排污管7并在所述排污管7上设置手动球阀8,便于定期对所述浓水箱3进行清理维护,排出所述浓水箱3中的反渗透浓水沉积出的杂质。
另外,所述浓水箱3的进水口高于所述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设置于所述浓水箱3侧壁的底部,所述出水口低于所述底部液位计4,当所述浓水箱3中的液位低于所述底部液位计4指示的液位时,所述高压水泵12停止运行,而当所述浓水箱3中的液位到达所述中部液位计5指示的液位时,所述高压水泵12能够再次启动。
所述出水口高于所述排污口,防止所述高压水泵12在运行时吸入所述浓水箱3中沉积的杂质。
所述高压水泵12采用反渗透浓水泵,所述反渗透浓水泵的过流部件由耐腐蚀的材料制成,可有效减少运行过程中的腐蚀损耗,保证反渗透装置能够长期运行,在所述第二管道10上设置手动球阀11,用于控制所述浓水箱3内的反渗透浓水进入所述高压水泵12的水量,并在所述第三管道15上设置止回阀13、截止阀14和压力表15,所述截止阀14用于调节所述高压水泵12对所述压力容器17内部的所述纳滤膜18的给水压力,防止在所述高压水泵12启动时水压过高对所述纳滤膜18直接冲击造成损坏,所述止回阀13配合所述高压水泵12用于保持所述高压水泵12对所述压力容器17的给水压力,所述压力表16用于监测所述纳滤膜18进水侧的压力。
所述纳滤组件还包括监测设备和冲洗电磁阀22,所述监测设备包括浓水端监测仪器和产水端监测仪器,所述浓水端监测仪器与所述冲洗电磁阀22并联,所述浓水端监测仪器包括压力表19和流量计21,所述压力表19用于监测所述压力容器17内部的所述纳滤膜18浓水侧的压力,便于通过对比所述纳滤膜18进水侧压力表16和所述纳滤膜18浓水侧压力表19的压力差对反渗透过程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所述流量计21用于在设备调试系统回收率时监测浓水水量。
所述产水端监测仪器设置于所述第四管道23上,包括电导率仪24和流量计26,所述电导率仪24用于实时监测产水电导率,若产水电导率升高,则表明产水水质下降,所述流量计26用于实时监测产水水量,另外,在所述第四管道23上还设置有取样阀25,用于对产水取样,便于对产水水质进行检测。
所述冲洗电磁阀22用于在所述纳滤膜18初次使用之前对所述纳滤膜18进行低压冲洗和润湿,将所述纳滤膜18中的保护液冲洗出来,使所述纳滤膜18适应反渗透浓水的水质和水温等,在所述反渗透浓水回用装置停止运行时,所述冲洗电磁阀22还用于将所述压力容器17内部残留的反渗透浓水置换出来,使所述压力容器17和所述纳滤膜18在停止运行后保持相对清洁的状态,能够防止反渗透浓水中的污染物沉积在所述纳滤膜18表面。
运行时,先关闭手动球阀8、手动球阀11、截止阀14、截止阀20、冲洗电磁阀22和取样阀25,打开进水电磁阀1对浓水箱3加入反渗透浓水,当反渗透浓水水位上升至中部液位计5指示的液位时,依序打开手动球阀11,再缓慢打开截止阀14和冲洗电磁阀22以及高压水泵12对纳滤膜18进行低压冲洗,然后,关闭冲洗电磁阀22,打开截止阀20进行反渗透过程。装置整体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对反渗透浓水进行二次反渗透处理,能够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反渗透浓水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浓水箱、高压水泵和纳滤组件,其中,
所述浓水箱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通过第一管道与反渗透浓水进水端相连通,所述出水口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高压水泵相连通,所述第一管道上设置有进水电磁阀,所述浓水箱上设置有三组液位计,所述液位计均匀设置于竖直方向的所述浓水箱的侧壁上;
所述纳滤组件包括压力容器、监测设备和冲洗电磁阀,所述压力容器内部设置有纳滤膜,所述压力容器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高压水泵相连通,所述压力容器通过第四管道与产水端相连通,所述监测设备包括浓水端监测仪器和产水端监测仪器,所述浓水端监测仪器与所述冲洗电磁阀通过管道并联,且所述浓水端监测仪器与所述冲洗电磁阀分别与所述压力容器相连通,所述产水端监测仪器设置于所述第四管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浓水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浓水箱还设置有溢流口和排污口,所述溢流口设置于所述浓水箱侧壁的顶部,所述排污口设置于所述浓水箱侧壁的底部,所述溢流口连接有溢流管,所述排污口连接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上设置有手动球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浓水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水泵为反渗透浓水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浓水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高于所述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设置于所述浓水箱侧壁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浓水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道上设置有手动球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浓水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浓水端监测仪器包括压力表和流量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浓水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产水端监测仪器包括电导率仪和流量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浓水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道上设置有止回阀、截止阀和压力表。
CN201621458488.3U 2016-12-28 2016-12-28 一种反渗透浓水回用装置 Active CN2063080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58488.3U CN206308077U (zh) 2016-12-28 2016-12-28 一种反渗透浓水回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58488.3U CN206308077U (zh) 2016-12-28 2016-12-28 一种反渗透浓水回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08077U true CN206308077U (zh) 2017-07-07

Family

ID=59248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458488.3U Active CN206308077U (zh) 2016-12-28 2016-12-28 一种反渗透浓水回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080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74590A (zh) 双膜法工艺处理重金属废水及回收利用方法
CN202430070U (zh) 双膜法工艺处理重金属废水及回收利用设备
CN107879524A (zh) 可在线反冲洗的反渗透水处理系统
CN206168250U (zh) 一种反渗透膜性能检测装置
CN214734600U (zh) 一种纯水机反渗透浓水回收再利用装置
CN107746129A (zh) 一体化中水回用及纯水设备
CN209442763U (zh) 一种化工废水循环利用系统
CN2677366Y (zh) 中小型一体化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
CN106430766A (zh) 一种自动化污水回收处理系统
CN206391884U (zh) 高效反渗透膜在线清洗系统
CN206308077U (zh) 一种反渗透浓水回用装置
CN207391123U (zh) 超滤加强反洗与大流量循环装置
CN207645925U (zh) 反渗透纯水设备
CN206408013U (zh) 一种废水自动化处理系统
CN202876665U (zh) 一种反渗透膜清洗消毒装置
RU2199377C1 (ru) Мембранная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разделения растворов
CN211734053U (zh) 一种用于铁红废水处理用装置
CN108928948B (zh) 一种过滤器清洗系统
CN203803392U (zh) 8英寸反渗透膜元件离线清洗检测一体装置
CN209081606U (zh) 一种环保安全的排污系统
RU22434U1 (ru)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разделения растворов
CN207079089U (zh) 改进的可实现单根膜壳清洗的ro系统
CN205974027U (zh) 重金属废水处理系统
CN207845323U (zh) 一种污水处理设备
CN206328237U (zh) 海上移动式洗井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