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03606U - 茶壶结构 - Google Patents

茶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03606U
CN206303606U CN201621099163.0U CN201621099163U CN206303606U CN 206303606 U CN206303606 U CN 206303606U CN 201621099163 U CN201621099163 U CN 201621099163U CN 206303606 U CN206303606 U CN 2063036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teapot body
teapot
filter element
kettle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9916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藤井胜
藤井胜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leford company
Original Assignee
藤井胜一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藤井胜一 filed Critical 藤井胜一
Priority to CN20162109916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036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036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036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露一种茶壶结构,包含茶壶本体、上盖、以及过滤元件。上述的上盖可藉由一按压部连接于茶壶本体的握把,除了方便控制上盖,也可有效预防上盖掉落/遗失。上述的过滤元件可提供更好的过滤效果。更好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上述茶壶结构在暂不使用时可堆叠收纳,以提供使用者节省空间的功效。

Description

茶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茶壶结构,特别是关于一种可提供有效效果的茶壶结构。
背景技术
人们说,“柴米油盐酱醋茶”是开门的七件事,从中不难看出,喝茶在中国人的生活中的重要性。无论是以热水来泡茶,或是以冷水泡茶,如何选择合适的茶具,都是喝茶所不可或缺的前置作业之一。
习知技艺的茶壶仅依赖茶壶本体与壶嘴之间所设置的复数个小孔来进行过滤。此一设计对于体积较大的茶叶,确实可发挥阻挡茶叶随着茶汤从壶嘴流出的效果。但是,对于体积小于该些小孔的茶叶碎屑,该些小孔就无法发挥过滤的效果。换言之,所倒出的茶汤中,会因为不完全的过滤效果而出现茶叶碎屑。
另一方面,习知技艺中的茶壶,茶壶与茶壶盖是分开完成的设计方式,所以茶壶盖常常会在使用时掉落而损坏,或是发生茶壶盖遗失的状况。
再者,对使用者而言,习知技艺的茶壶通常可可以是雅致的摆饰。但是,当茶壶不使用时,却也往往因为颇占空间而让如何妥善收纳成为一项头痛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即在提供一种茶壶结构,上述茶壶结构不仅可以提供方便使用的效果,更可同时兼具容易收纳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所述。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提供一种茶壶结构,藉由将上盖连接于茶壶本体的设计,可有效达到防止上盖的掉落或遗失的效果。
本新型的另一目的提供一种茶壶结构,藉由过滤元件的设计,使得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茶壶结构在使用时可以更有效的把大体积与小体积的茶叶均留在茶壶本体中,使得所倒出的茶汤可以更纯粹。
本新型的又一目的提供一种茶壶结构,藉由可堆叠的结构设计,使得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茶壶结构可以达到方便收纳与节省空间的效果。
根据前述目的,本说明书提供一茶壶结构,前述茶壶结构包含茶壶本体、上盖、以及过滤元件。上述的茶壶本体包含壶嘴、开口延伸部、与握把,上述的开口延伸部是从上述茶壶本体之上开口周围向内延伸。上述的上盖上述的上盖可盖合于上述茶壶本体之上开口,上盖可藉由一按压部连接于茶壶本体的握把,且上述的按压部可控制上盖相对于茶壶本体的上开口的盖合状态。上述过滤元件包含提取部、过滤部、与过滤元件上缘延伸部,上述过滤部可通过上述茶壶本体的上开口,上述提取部轴设于上述过滤部的上缘,上述过滤元件上缘延伸部是延伸自过滤部的上缘,上述过滤元件的过滤部放入茶壶本体内部,且藉由过滤元件的延伸部跨设于茶壶本体的开口延伸部,可以控制过滤元件不会整个落入茶壶本体内。
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根据本说明书的设计,上述的上盖连接于茶壶本体,所以上盖不会发生掉落或是遗失。根据本说明书的设计,上述茶壶结构可以藉由上述的过滤元件使得茶汤再从壶嘴倒出的前可以有更好的过滤效果。更好的是,根据本说明书的设计,上述的茶壶结构可进行堆叠收纳,以节省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的茶壶结构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的茶壶结构的另一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的茶壶结构的堆叠示意图。
图号说明:
100 茶壶结构
120 茶壶本体
122 壶嘴
124 握把
126 开口延伸部
140 上盖
142 按压部
144 上盖的凸出部
160 过滤元件
162 提取部
164 过滤部
166 上缘延伸部。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说明书的一实施例,揭露一种茶壶结构。图1与图2一根据本实施例的茶壶结构的示意图。图3一根据本实施例的茶壶结构的堆叠示意图。参见图1与图2,茶壶结构100包含茶壶本体120、上盖140、以及过滤元件160。上述的茶壶本体120包含壶嘴122、握把124、以及开口延伸部126。茶壶本体120可以是上方具有一上开口的容器。上述的壶嘴122与握把124设置于茶壶本体120的外部相对侧。茶壶本体120内的液体可藉由壶嘴122优雅地倒出。参见图2,上述的开口延伸部124可以是由茶壶本体120的上开口周围向内延伸。
上述的上盖140可以盖合于上述茶壶本体120的上开口。上盖140可藉由按压部142连接于上述茶壶本体120的握把124。上述的按压部142可用来控制上盖140的盖合状态。亦即,藉由按压部142可控制上盖140盖合于上述茶壶本体120的上开口,或是离开上述茶壶本体120的上开口。当上盖140盖合于上述茶壶本体120的上开口时,上盖140的周缘恰可置放于上述的开口延伸部126的上方。
参见图2,上述的过滤元件160包含提取部162、过滤部164、以及上缘延伸部166。上述过滤元件160的过滤部164可通过茶壶本体120的上开口并进入茶壶本体120内。上述过滤元件160的上缘延伸部166可以跨设于茶壶本体120的开口延伸部126,使得上述过滤部164放入茶壶本体120内时,不会整个过滤元件160穿过茶壶本体120的上开口并落入茶壶本体120内。上述提取部162的两端分别轴设于过滤部164的上端。上述提取部162可让用户方便提取过滤元件160。由于上述提取部162的两端是轴设于过滤部164的上端,当过滤部164放入茶壶本体162内部时,上述的上缘延伸部166可平贴于茶壶本体120的开口延伸部126上,上述提取部162可收折至与上缘延伸部166接近平行的第一位置,使得上盖140可以盖合茶壶本体120的上开口。在欲提取过滤元件160时,上述提取部162可转为垂直于上缘延伸部166的角度,参见图2,以方便使用者藉由提取部162来提取过滤元件160。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一较佳范例中,上述上盖140更包含一凸起部144。根据本范例,上述茶壶本体120更包含一凹入部,上述凹入部设置于茶壶本体120的底部,未显示于图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复数个茶壶结构100可进行堆叠,如图3所示,且上述的凸起部144恰可契合于另一茶壶结构100的凹入部,使得堆叠的茶壶结构可以更稳固。亦即,上述的茶壶结构100可进行堆叠收纳,以节省空间。
根据本实施例的设计,由于上盖140藉由按压部142连接于茶壶本体120的握把124。所以,不同于习知技艺的茶壶结构,根据本说明书的茶壶结构100不会发生茶壶上盖掉落或遗失的尴尬状况。
根据本说明书的设计,在使用茶壶结构100时,可将茶叶放在过滤元件160中,再把过滤部164放入茶壶本体120内。藉由过滤部164的设计,茶壶结构100可在泡茶时把小体积的茶叶碎屑留在过滤部164之中,进而达到更有效地过滤。更好的是,过滤元件160连同茶叶可以适时地从茶壶本体120被移开,以泡出最适合的茶汤浓度。
综合上述,本说明书揭露了一种茶壶结构。上述茶壶结构包含茶壶本体、上盖、以及过滤元件。上述的茶壶本体包含壶嘴、开口延伸部、与握把。上述的上盖可藉由一按压部连接于茶壶本体的与握把,且上述的按压部可控制上盖相对于茶壶本体的盖合状态。上述过滤元件的过滤部可放入茶壶本体内部,且藉由过滤元件的延伸部跨设于茶壶本体的开口延伸部,可以控制过滤元件不会整个落入茶壶本体内。根据本说明书的设计,上述的上盖连接于茶壶本体,所以上盖不会发生掉落或是遗失。根据本说明书的设计,上述茶壶结构可以藉由上述的过滤元件使得茶汤再从壶嘴倒出的前可以有更好的过滤效果。更好的是,根据本说明书的设计,上述的茶壶结构可进行堆叠收纳,以节省空间。

Claims (3)

1.一种茶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茶壶本体,包含壶嘴、开口延伸部、与握把,上述的壶嘴与上述的握把设置于上述的茶壶本体的外部相对侧,上述的开口延伸部是从上述茶壶本体的上开口周围向内延伸;
过滤元件包含提取部、过滤部、与过滤元件上缘延伸部,上述过滤部可通过上述茶壶本体的上开口,上述提取部轴设于上述过滤部的上缘,上述过滤元件上缘延伸部是延伸自过滤部的上缘,且上述过滤元件上缘延伸部恰可跨设于上述茶壶本体的开口延伸部; 以及
上盖,上述的上盖可盖合于上述茶壶本体的上开口,其中,上述的上盖藉由一按压部连接于上述茶壶本体的握把,其中,上述的按压部可控制上述上盖的盖合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壶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上盖包含一凸出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壶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茶壶本体包含一凹入部,上述凹入部设置于上述茶壶本体的上开口的相对侧的底部。
CN201621099163.0U 2016-09-30 2016-09-30 茶壶结构 Active CN2063036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99163.0U CN206303606U (zh) 2016-09-30 2016-09-30 茶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99163.0U CN206303606U (zh) 2016-09-30 2016-09-30 茶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03606U true CN206303606U (zh) 2017-07-07

Family

ID=59242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99163.0U Active CN206303606U (zh) 2016-09-30 2016-09-30 茶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036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504894U (zh) 浓度可控的多功能茶杯
CN202567483U (zh) 杯盖有泡茶仓的茶水易分离泡茶杯
CN203667240U (zh) 一种具有干燥、过滤功能的组合式茶叶罐
CN206303606U (zh) 茶壶结构
CN203987323U (zh) 杯子
CN206390713U (zh) 一种分离式泡茶杯
CN208447148U (zh) 一种便携式防烫茶具
CN208491588U (zh) 一种即滤即饮咖啡杯
CN203137854U (zh) 一种泡茶器具
CN207561684U (zh) 一种360度旋转过滤茶具
CN206151107U (zh) 茶壶结构
CN208709238U (zh) 一种取茶勺
CN205597666U (zh) 新型陶瓷茶杯
CN205652627U (zh) 一种茶叶存放装置
CN206350635U (zh) 一种组合茶具
CN204683233U (zh) 一种分体式可控浓度的茶杯
CN211632677U (zh) 一种便捷的旅游茶具
CN205493381U (zh) 便携茶叶冲泡杯
CN208709239U (zh) 一种取茶匙
CN216364615U (zh) 便携式茶具
CN202760836U (zh) 过滤壶
CN202959866U (zh) 带茶盒的多功能底滤茶杯
CN204483695U (zh) 一种防烫手的泡茶器具
CN210810353U (zh) 一种带滤孔的新型茶碗
CN203182578U (zh) 一种具有过滤茶叶功能的带盖茶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128

Address after: 1811 Maharo District, 90220 Campus,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after: Fleford company

Address before: 2141 Norway Road, Regipalos,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before: Fujii Katsuic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