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94101U - 基于超声作动原理的机器手 - Google Patents

基于超声作动原理的机器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94101U
CN206294101U CN201621338889.5U CN201621338889U CN206294101U CN 206294101 U CN206294101 U CN 206294101U CN 201621338889 U CN201621338889 U CN 201621338889U CN 206294101 U CN206294101 U CN 2062941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ding vibration
ring
ceramic element
piezo ceramic
j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3888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亮
蒋正
金家楣
季瑞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filed Critical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Priority to CN20162133888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941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941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94101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neral Electrical Machinery Utilizing Piezoelectricity, Electrostriction Or Magnetostri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超声作动原理的机器手,包括手掌平台与至少两根手指,每根手指包含一个固定关节和至少一个活动关节;手掌平台上设有与所述手指一一对应的固定孔;所述手指中,固定关节和其对应的固定孔固定相连,活动关节依次相连,且根部的活动关节和所述固定关节相连;固定关节包含振子模块;活动关节包含振子模块和接触模块;振子模块包含作动头、金属质量块、底座、纵振压电陶瓷组件、第一弯振压电陶瓷组件、第二弯振压电陶瓷组件和预紧螺栓;接触模块包含弹簧夹头、底盖、弹簧和接触块。本实用新型响应快、精度高、结构简单,具有广阔前景。

Description

基于超声作动原理的机器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超声作动原理的机器手。
背景技术
随着深海探测、航天技术、机械辅助医疗技术及自动制造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机械手的需求日益迫切,传统的机械手采用传统的伺服电机及线缆结构,存在易受磁场影响,结构复杂,线缆容易缠绕等缺点。超声电机相比传统伺服电机具有响应快,精度高,易小型化,不受磁场干扰等优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中所涉及到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超声作动原理的机器手。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超声作动原理的机器手,包括手掌平台与至少两根手指,每根手指包含一个固定关节和至少一个活动关节;
所述手掌平台上设有与所述手指一一对应的固定孔;
所述手指中,固定关节和其对应的固定孔固定相连,活动关节依次相连,且根部的活动关节和所述固定关节相连;
所述固定关节包含振子模块;
所述活动关节包含振子模块和接触模块;
所述振子模块包含作动头、金属质量块、底座、纵振压电陶瓷组件、第一弯振压电陶瓷组件、第二弯振压电陶瓷组件和预紧螺栓;
所述作动头包含驱动头、连接部、法兰盘和圆柱,其中,所述驱动头为球形;所述连接部为连续变截面结构,其截面为圆形,且其最小截面与驱动头的下端固定相连、最大截面与圆柱的上端固定相连;所述法兰盘设置在所述连接部和圆柱的连接处;
所述作动头的轴线上设有和所述预紧螺栓相配合的螺纹孔;
所述底座包含主体、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其中,所述主体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圆柱体;所述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均为上下开口的圆柱体,所述第一固定环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的上端均和所述主体的底面固定相连,且主体、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同轴设置;
所述纵振压电陶瓷组件、金属质量块、第一弯振压电陶瓷组件、第二弯振压电陶瓷组件均为圆柱形,依次从上到下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主体内;
所述纵振压电陶瓷组件、金属质量块、第一弯振压电陶瓷组件、第二弯振压电陶瓷组件、底座主体的底面同轴设置且在轴心均设有供预紧螺栓穿过的通孔;预紧螺栓依次穿过底座主体的底面、第二弯振压电陶瓷组件、第一弯振压电陶瓷组件、金属质量块、纵振压电陶瓷组件和作动头上的螺纹孔螺纹连接,将纵振压电陶瓷组件、金属质量块、第一弯振压电陶瓷组件、第二弯振压电陶瓷组件夹紧在作动头和底座主体的底面之间;
所述纵振压电陶瓷组件用于产生纵振传播至所述驱动头;
所述第一弯振压电陶瓷组件、第二弯振压电陶瓷组件均用于产生弯振传播至所述驱动头,且第一弯振压电陶瓷组件产生的弯振和第二弯振压电陶瓷组件产生的弯振在空间上存在π/2相位差;
所述接触模块包含弹簧夹头、底盖、弹簧和接触块;
所述弹簧夹头为上端开口、内部中空的圆柱体,其下端设有用于锁住所述驱动头的圆孔;
所述底盖包含第一套接环和凸环,所述第一套接环为上下开口的圆柱体,所述凸环设置在所述第一套接环的上端,和所述第一套接环固定相连;
所述底盖的凸环设置在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之间,和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之间的凹槽过盈连接;
所述接触块包含连接板、第二套接环和接触环,其中,所述第二套接环、接触环均为上下开口的空心圆柱;所述第二套接环的下端通过连接板和所述接触环的上端固定相连,且所述第二套接环、接触环同轴设置;
所述第一套接环和第二套接环通过套接进行间隙配合,使得接触块和底盖之间能够上下滑动;
所述弹簧套在所述第一套接环和第二套接环外,一端和所述底盖的凸环相抵,另一端和所述接触块的连接板相抵;
所述弹簧夹头上端和其所属活动关节的振子模块中作动头的法兰盘固定相连,下端的圆孔锁住与其相连的活动关节的驱动头;
所述接触块中接触环的下端和所述弹簧夹头锁住的驱动头相抵;
所述固定关节的底座设置在其所属手指对应的固定孔内、且作动头的法兰盘和所述手掌平台固定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基于超声作动原理的机器手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纵振压电陶瓷组件包含两片纵振陶瓷片和一片电极片,所述两片纵振陶瓷片将电极片夹在中间,所述两片纵振陶瓷片均为单一极化分区,极化方向分别垂直于电极片向外。
作为本实用新型基于超声作动原理的机器手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第一弯振压电陶瓷组件、第二弯振压电陶瓷组件均包含两片弯振陶瓷片和一片电极片,所述两片弯振陶瓷片将电极片夹在中间,每片弯振压电陶瓷片均有左右两个极化方向相反的极化分区,且两片弯振陶瓷片在同一端的极化分区的极化方向相反。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该基于超声作动原理的机器手的工作方式,包含以下步骤:
对于每一个固定关节或活动关节,令其驱动头的球心为原点、作动头的轴线为Z轴、过原点且平行于其第一弯振压电陶瓷组件中任一弯振陶瓷片的两个极化分区之间的界限的直线为Y轴、过原点且平行于其第二弯振压电陶瓷组件中任一弯振陶瓷片的两个极化分区之间的界限的直线为X轴;
分别在其纵振压电陶瓷组件、第一弯振压电陶瓷组件上施加具有π/2相位差的电信号,在定子模块上激发出沿Z轴方向的纵向振动和在XOZ平面内的弯曲振动,纵向振动和弯曲振动的耦合使驱动头上的质点在XOZ平面内作椭圆运动,驱动头通过摩擦作用驱动转子模块绕Y轴旋转;
分别在其纵振压电陶瓷组件、第二弯振压电陶瓷组件上施加具有π/2相位差的电信号,在定子模块上激发出沿Z轴方向的纵向振动和在YOZ平面内的弯曲振动,纵向振动和弯曲振动的耦合使驱动头上的质点在YOZ平面内作椭圆运动,驱动头通过摩擦作用驱动转子模块绕X轴旋转;
分别在其第一弯振压电陶瓷组件和第二弯振压电陶瓷组件上施加具有π/2相位差的电信号,将分别在定子模块上激发出两个在空间上具有π/2相位差的弯曲振动模态,使得驱动头上的质点在XOY平面内作椭圆运动,驱动头通过摩擦作用驱动转子模块绕Z轴作360°旋转。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 结构简单,响应快;
2. 精度高,便于微型化,在深海探测、航天技术、机械辅助医疗技术及自动制造技术领域有广阔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基于超声作动原理的机器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手掌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手指的固定关节和活动关节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接触模块中底盖、弹簧与接触块的配合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弹簧夹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作动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纵振压电陶瓷组件中陶瓷片的极化方式示意图;
图8是第一弯振压电陶瓷组件中陶瓷片的极化方式示意图;
图9是第二弯振压电陶瓷组件中陶瓷片的极化方式示意图;
图10是振子模块的弯曲振动振型图;
图11是振子模块的纵向振动振型图。
其中,1-手指,2-手掌平台,3-作动头,3.1-驱动头,3.2-连接部,3.3-法兰盘,3.4-圆柱,4-金属质量块,5-底座,6-预紧螺栓,7-弹簧夹头,8-底盖,9-弹簧,10-接触块,11-纵振压电陶瓷片组件,12-第一弯振压电陶瓷片组件,13-第二弯振压电陶瓷片组件,14-固定螺栓,15-电极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超声作动原理的机器手,包括手掌平台与至少两根手指,每根手指包含一个固定关节和至少一个活动关节。
所述手掌平台上设有与所述手指一一对应的固定孔。
所述手指中,固定关节和其对应的固定孔固定相连,活动关节依次相连,且根部的活动关节和所述固定关节相连。
如图3所示,所述固定关节包含振子模块;所述活动关节包含振子模块和接触模块。
所述振子模块包含作动头、金属质量块、底座、纵振压电陶瓷组件、第一弯振压电陶瓷组件、第二弯振压电陶瓷组件和预紧螺栓。
如图6所示,所述作动头包含驱动头、连接部、法兰盘和圆柱,其中,所述驱动头为球形;所述连接部为连续变截面结构,其截面为圆形,且其最小截面与驱动头的下端固定相连、最大截面与圆柱的上端固定相连;所述法兰盘设置在所述连接部和圆柱的连接处。
所述作动头的轴线上设有和所述预紧螺栓相配合的螺纹孔。
所述底座包含主体、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其中,所述主体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圆柱体;所述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均为上下开口的圆柱体,所述第一固定环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的上端均和所述主体的底面固定相连,且主体、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同轴设置。
所述纵振压电陶瓷组件、金属质量块、第一弯振压电陶瓷组件、第二弯振压电陶瓷组件均为圆柱形,依次从上到下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主体内。
所述纵振压电陶瓷组件、金属质量块、第一弯振压电陶瓷组件、第二弯振压电陶瓷组件、底座主体的底面同轴设置且在轴心均设有供预紧螺栓穿过的通孔;预紧螺栓依次穿过底座主体的底面、第二弯振压电陶瓷组件、第一弯振压电陶瓷组件、金属质量块、纵振压电陶瓷组件和作动头上的螺纹孔螺纹连接,将纵振压电陶瓷组件、金属质量块、第一弯振压电陶瓷组件、第二弯振压电陶瓷组件夹紧在作动头和底座主体的底面之间。
所述纵振压电陶瓷组件用于产生纵振传播至所述驱动头。
所述第一弯振压电陶瓷组件、第二弯振压电陶瓷组件均用于产生弯振传播至所述驱动头,且第一弯振压电陶瓷组件产生的弯振和第二弯振压电陶瓷组件产生的弯振在空间上存在π/2相位差。
所述接触模块包含弹簧夹头、底盖、弹簧和接触块。
如图5所示,所述弹簧夹头为上端开口、内部中空的圆柱体,其下端设有用于锁住所述驱动头的圆孔。
所述底盖包含第一套接环和凸环,所述第一套接环为上下开口的圆柱体,所述凸环设置在所述第一套接环的上端,和所述第一套接环固定相连。
所述底盖的凸环设置在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之间,和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之间的凹槽过盈连接。
所述接触块包含连接板、第二套接环和接触环,其中,所述第二套接环、接触环均为上下开口的空心圆柱;所述第二套接环的下端通过连接板和所述接触环的上端固定相连,且所述第二套接环、接触环同轴设置。
所述第一套接环和第二套接环通过套接进行间隙配合,使得接触块和底盖之间能够上下滑动。
如图4所示,所述弹簧套在所述第一套接环和第二套接环外,一端和所述底盖的凸环相抵,另一端和所述接触块的连接板相抵。
所述弹簧夹头上端和其所属活动关节的振子模块中作动头的法兰盘固定相连,下端的圆孔锁住与其相连的活动关节的驱动头。
所述接触块中接触环的下端和所述弹簧夹头锁住的驱动头相抵。
如图2所示,所述固定关节的底座设置在其所属手指对应的固定孔内、且作动头的法兰盘和所述手掌平台固定相连,可以采用固定螺栓来讲作动头的法兰盘和所述手掌平台固定相连。
如图7所示,所述纵振压电陶瓷组件包含两片纵振陶瓷片和一片电极片,所述两片纵振陶瓷片将电极片夹在中间,所述两片纵振陶瓷片均为单一极化分区,极化方向分别垂直于电极片向外。
所述第一弯振压电陶瓷组件、第二弯振压电陶瓷组件均包含两片弯振陶瓷片和一片电极片,所述两片弯振陶瓷片将电极片夹在中间,每片弯振压电陶瓷片均有左右两个极化方向相反的极化分区,且两片弯振陶瓷片在同一端的极化分区的极化方向相反。
所述第一弯振压电陶瓷组件、第二弯振压电陶瓷组件的极化分区和极化方向分别如图8、图9所示。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该基于超声作动原理的机器手的工作方式,包含以下步骤:
对于每一个固定关节或活动关节,令其驱动头的球心为原点、作动头的轴线为Z轴、过原点且平行于其第一弯振压电陶瓷组件中任一弯振陶瓷片的两个极化分区之间的界限的直线为Y轴、过原点且平行于其第二弯振压电陶瓷组件中任一弯振陶瓷片的两个极化分区之间的界限的直线为X轴。
分别在其纵振压电陶瓷组件、第一弯振压电陶瓷组件上施加具有π/2相位差的电信号,在定子模块上激发出沿Z轴方向的纵向振动和在XOZ平面内的弯曲振动,纵向振动和弯曲振动的耦合使驱动头上的质点在XOZ平面内作椭圆运动,驱动头通过摩擦作用驱动转子模块绕Y轴旋转;
分别在其纵振压电陶瓷组件、第二弯振压电陶瓷组件上施加具有π/2相位差的电信号,在定子模块上激发出沿Z轴方向的纵向振动和在YOZ平面内的弯曲振动,纵向振动和弯曲振动的耦合使驱动头上的质点在YOZ平面内作椭圆运动,驱动头通过摩擦作用驱动转子模块绕X轴旋转;
分别在其第一弯振压电陶瓷组件和第二弯振压电陶瓷组件上施加具有π/2相位差的电信号,将分别在定子模块上激发出两个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具有π/2相位差的弯曲振动模态,使得驱动头上的质点在XOY平面内作椭圆运动,驱动头通过摩擦作用驱动转子模块绕Z轴作360°旋转。
由以上可知本实用新型中固定关节和活动关节弯曲振动的振型图如图10所示(以二阶弯振为例),纵向振动的振型图如图11所示(以一阶纵振为例)。
手指顶端的关节处可安装不同模块以实现不同功能,每个关节都具有三个自由度,使机器手可以做出多样且复杂的动作以满足在复杂环境下的功能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机器手结构简单,响应快,精度高,便于微型化,在深海探测、航天技术、机械辅助医疗技术及自动制造技术领域有广阔前景。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基于超声作动原理的机器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掌平台与至少两根手指,每根手指包含一个固定关节和至少一个活动关节;
所述手掌平台上设有与所述手指一一对应的固定孔;
所述手指中,固定关节和其对应的固定孔固定相连,活动关节依次相连,且根部的活动关节和所述固定关节相连;
所述固定关节包含振子模块;
所述活动关节包含振子模块和接触模块;
所述振子模块包含作动头、金属质量块、底座、纵振压电陶瓷组件、第一弯振压电陶瓷组件、第二弯振压电陶瓷组件和预紧螺栓;
所述作动头包含驱动头、连接部、法兰盘和圆柱,其中,所述驱动头为球形;所述连接部为连续变截面结构,其截面为圆形,且其最小截面与驱动头的下端固定相连、最大截面与圆柱的上端固定相连;所述法兰盘设置在所述连接部和圆柱的连接处;
所述作动头的轴线上设有和所述预紧螺栓相配合的螺纹孔;
所述底座包含主体、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其中,所述主体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圆柱体;所述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均为上下开口的圆柱体,所述第一固定环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的上端均和所述主体的底面固定相连,且主体、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同轴设置;
所述纵振压电陶瓷组件、金属质量块、第一弯振压电陶瓷组件、第二弯振压电陶瓷组件均为圆柱形,依次从上到下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主体内;
所述纵振压电陶瓷组件、金属质量块、第一弯振压电陶瓷组件、第二弯振压电陶瓷组件、底座主体的底面同轴设置且在轴心均设有供预紧螺栓穿过的通孔;预紧螺栓依次穿过底座主体的底面、第二弯振压电陶瓷组件、第一弯振压电陶瓷组件、金属质量块、纵振压电陶瓷组件和作动头上的螺纹孔螺纹连接,将纵振压电陶瓷组件、金属质量块、第一弯振压电陶瓷组件、第二弯振压电陶瓷组件夹紧在作动头和底座主体的底面之间;
所述纵振压电陶瓷组件用于产生纵振传播至所述驱动头;
所述第一弯振压电陶瓷组件、第二弯振压电陶瓷组件均用于产生弯振传播至所述驱动头,且第一弯振压电陶瓷组件产生的弯振和第二弯振压电陶瓷组件产生的弯振在空间上存在π/2相位差;
所述接触模块包含弹簧夹头、底盖、弹簧和接触块;
所述弹簧夹头为上端开口、内部中空的圆柱体,其下端设有用于锁住所述驱动头的圆孔;
所述底盖包含第一套接环和凸环,所述第一套接环为上下开口的圆柱体,所述凸环设置在所述第一套接环的上端,和所述第一套接环固定相连;
所述底盖的凸环设置在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之间;
所述接触块包含连接板、第二套接环和接触环,其中,所述第二套接环、接触环均为上下开口的空心圆柱;所述第二套接环的下端通过连接板和所述接触环的上端固定相连,且所述第二套接环、接触环同轴设置;
所述第一套接环和第二套接环通过套接进行间隙配合,使得接触块和底盖之间能够上下滑动;
所述弹簧套在所述第一套接环和第二套接环外,一端和所述底盖的凸环相抵,另一端和所述接触块的连接板相抵;
所述弹簧夹头上端和其所属活动关节的振子模块中作动头的法兰盘固定相连,下端的圆孔锁住与其相连的活动关节的驱动头;
所述接触块中接触环的下端和所述弹簧夹头锁住的驱动头相抵;
所述固定关节的底座设置在其所属手指对应的固定孔内、且作动头的法兰盘和所述手掌平台固定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声作动原理的机器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振压电陶瓷组件包含两片纵振陶瓷片和一片电极片,所述两片纵振陶瓷片将电极片夹在中间,所述两片纵振陶瓷片均为单一极化分区,极化方向分别垂直于电极片向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声作动原理的机器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振压电陶瓷组件、第二弯振压电陶瓷组件均包含两片弯振陶瓷片和一片电极片,所述两片弯振陶瓷片将电极片夹在中间,每片弯振压电陶瓷片均有左右两个极化方向相反的极化分区,且两片弯振陶瓷片在同一端的极化分区的极化方向相反。
CN201621338889.5U 2016-12-08 2016-12-08 基于超声作动原理的机器手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2941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38889.5U CN206294101U (zh) 2016-12-08 2016-12-08 基于超声作动原理的机器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38889.5U CN206294101U (zh) 2016-12-08 2016-12-08 基于超声作动原理的机器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94101U true CN206294101U (zh) 2017-06-30

Family

ID=590981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38889.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294101U (zh) 2016-12-08 2016-12-08 基于超声作动原理的机器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9410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49601A (zh) * 2016-12-08 2017-03-2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超声作动原理的机器手及其工作方式
CN109951103A (zh) * 2019-04-09 2019-06-28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压电驱动的超精密运动六足机器人及其激励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49601A (zh) * 2016-12-08 2017-03-2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超声作动原理的机器手及其工作方式
CN106549601B (zh) * 2016-12-08 2018-06-2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超声作动原理的机器手及其工作方式
CN109951103A (zh) * 2019-04-09 2019-06-28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压电驱动的超精密运动六足机器人及其激励方法
CN109951103B (zh) * 2019-04-09 2020-04-24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压电驱动的超精密运动六足机器人及其激励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49601A (zh) 基于超声作动原理的机器手及其工作方式
WO2015161670A1 (zh) 微型尺蠖式压电驱动旋转关节机构
CN106533248B (zh) 单定子三自由度超声电机及其工作方式
CN206294101U (zh) 基于超声作动原理的机器手
CN106514699B (zh) 一种三自由度机器手关节及其工作方式
CN110216703A (zh) 一类并联的多模式机器人灵巧手
CN101090243A (zh) 单振子纵弯夹心换能器式球形多自由度超声电机
CN109245604A (zh) 一种夹心式压电机械臂及其驱动方法
CN105634327B (zh) 一种二自由度球形超声电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06317094U (zh) 一种三自由度机器手关节
CN104325458A (zh) 一种柔性并联平台装置
CN103516251A (zh) 一种纵-弯-扭转复合型旋转式超声波电机压电振子
CN209868599U (zh) 一种气电混合驱动的刚柔混合型力控末端执行器
Wu et al. A two-DOF linear ultrasonic motor with high thrust force density and high power density utilizing torsional/centrosymmetric-bending/symmetric-bending modes
CN205490233U (zh) 一种二自由度球形超声电机
CN206294099U (zh) 单定子三自由度超声电机
CN103692450A (zh) 平面关节型机器人机械臂关节部件
CN108111056A (zh) 基于四音叉式压电振子驱动的旋转超声电机及工作模态
CN111251285B (zh) 一种压电驱动二自由度深海机械臂及其驱动方法
CN105162354A (zh) 基于超磁致伸缩材料的摇头型微电机
CN203596765U (zh) 一种纵振动与弯曲振动复合模式超声波电机
CN208723808U (zh) 一种夹心式压电机械臂
CN212372180U (zh) 一种压电驱动二自由度深海机械臂
CN103746599A (zh) 贴片式弯振复合型单足压电超声电机振子
CN203596763U (zh) 一种纵-弯-扭转复合型旋转式超声波电机压电振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3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626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