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88443U - 一种一次性饮用瓶的瓶口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一次性饮用瓶的瓶口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88443U
CN206288443U CN201621234564.2U CN201621234564U CN206288443U CN 206288443 U CN206288443 U CN 206288443U CN 201621234564 U CN201621234564 U CN 201621234564U CN 206288443 U CN206288443 U CN 2062884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le cap
bottleneck
bottle
support slot
sp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23456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金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Jinfu Pack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Jinfu Pack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Jinfu Pack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Jinfu Pack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23456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884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884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884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瓶盖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次性饮用瓶的瓶口结构,其结构包括瓶盖和带有瓶口的瓶体,瓶口设有封口膜,瓶盖的内侧顶部设有尖刺,瓶盖底部设有撕裂带,该撕裂带内侧壁均布有多个卡持部,瓶口外侧壁设有卡持环,该卡持环与瓶体外侧形成卡持槽;在瓶盖装配状态下,卡持部插入卡持槽并且与卡持槽卡持配合;卡持槽的槽底还设有阻挡件,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结构简易的卡持结构取代了以往采用螺纹旋合的方式,简化了结构,方便了生产,而且卡持槽限制了卡持部的上下移动进而可以将尖刺设于瓶盖的内顶部防止尖刺受到灰尘和病菌的污染,而且操作简单,解决了以往一次性瓶盖尖刺容易受污染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一次性饮用瓶的瓶口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瓶盖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次性饮用瓶的瓶口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一次性饮用瓶中,绝大部分的饮用瓶的瓶口都会设有封口膜,并且一般都配备一个塑胶瓶盖防止意外刺穿,瓶盖与瓶口之间绝大多数都是通过螺纹旋合的方式连接。为了方便饮用者能够在饮用时轻易刺穿塑胶模或薄壁,都会在瓶盖外顶部配备一个尖刺便于刺穿饮用,但是为了防止误碰刺穿,一般尖刺都外露在饮用瓶外,这样设计不仅手感和外观不好,而且还会积聚灰尘或细菌,对人体健康会造成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防误穿的一次性饮用瓶的瓶口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提供一种一次性饮用瓶的瓶口结构,包括瓶盖和带有瓶口的瓶体,所述瓶口设有封口膜,所述瓶盖的内侧顶部设有尖刺,瓶盖底部设有撕裂带,该撕裂带内侧壁均布有多个卡持部,瓶口外侧壁设有卡持环,该卡持环与瓶体外侧形成卡持槽;在瓶盖装配状态下,所述卡持部插入卡持槽并且与卡持槽卡持配合;所述卡持槽的槽底还设有阻挡件。
其中,所述阻挡件为阻挡块,阻挡块与瓶口一体成型设置。
其中,所述卡持部为卡块,多个卡块沿圆周均布在撕裂带的内侧壁。
其中,所述卡持环的外侧设有斜面,所述斜面用于引导瓶盖下端张开。
其中,所述尖刺偏心设置在所述瓶盖的内侧顶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一次性饮用瓶的瓶口结构,包括瓶盖和带有瓶口的瓶体,所述瓶口设有封口膜,所述瓶盖内顶部设有尖刺,瓶盖底部设有撕裂带,该撕裂带内侧壁均布有多个卡持部,瓶口外侧壁设有卡持槽;在瓶盖装配状态下,所述卡持部插入卡持槽并且与卡持槽卡持配合;所述卡持槽的槽底还设有阻挡件,使用时,先旋动瓶盖,瓶盖的撕裂带也会旋动,从而撕裂带的卡持部在卡持槽中滑动直至卡持部抵触阻挡件,然后撕裂带与上盖连接处会断裂,再通过按压上盖进而刺穿瓶口的封口膜,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结构简易的卡持结构取代了以往采用螺纹旋合的方式,简化了结构,方便了生产,而且卡持槽限制了卡持部的上下移动,并且尖刺设于瓶盖的内顶部防止尖刺受到灰尘和病菌的污染,而且操作简单,解决了以往一次性瓶盖尖刺容易受污染的问题。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一次性饮用瓶的瓶口结构的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一次性饮用瓶的瓶口结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瓶盖;11-撕裂带;111-卡持部;2-瓶口;21-塑胶膜封口;22-卡持环;221-斜面;23-卡持槽;3-尖刺。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一次性饮用瓶的瓶口结构,请见图1至图2,包括瓶盖1和带有瓶口2的瓶体,一般的一次性饮用瓶的瓶口2处通常都会设有塑胶膜封口21或薄壁封口,使用前需要用尖硬物件进行刺穿才可以饮用。本实施例的瓶口2结构中,瓶盖1的内顶部设有尖刺3,瓶盖1底部设有撕裂带11,撕裂带11和瓶盖1之间可通过一体成型而成,然后通过开孔的方式设置易断带(旋开断裂处),该撕裂带11的内侧壁均布有多个卡持部111,瓶口2外侧壁设有卡持环22,该卡持环22与瓶体外侧壁共同围成卡持槽23;在瓶盖1装配状态下,卡持部111插入卡持槽23并且与卡持槽23卡持配合,具体的,卡持部111的高度等于或略小于卡持槽23的宽度,进而限定该卡持部111不能进行大幅度的上下移动,使瓶盖1不能够大幅度地上下移动,防止尖刺3不正常刺破塑胶膜封口21导致液体泄漏;另外,卡持槽23的槽底还设有阻挡件,该阻挡件主要用于分离撕裂带11和瓶盖1。使用时,先旋动瓶盖1,瓶盖1的撕裂带11也会旋动,从而撕裂带11的卡持部111在卡持槽23中滑动直至卡持部111抵触阻挡件,然后撕裂带11与上盖连接处会断裂,再通过按压上盖进而刺穿瓶口2的塑胶膜封口21或薄壁封口,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结构简易的卡持结构取代了以往采用螺纹旋合的方式,简化了结构,方便了生产,而且卡持槽23限制了卡持部111的上下移动,并且尖刺3设于瓶盖1的内顶部防止尖刺3受到灰尘和病菌的污染,而且操作简单,解决了以往一次性瓶盖1尖刺3容易受污染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阻挡件为阻挡块,阻挡块与瓶口2一体成型设置,其结构紧凑、方便加工生产。
在本实施例中,卡持部111为卡块,多个卡块沿圆周均布在撕裂带11的内侧壁,使瓶盖1与瓶体连接更加牢固,外观更加好看。
在本实施例中,卡持环22的外侧设有斜面221,该斜面221用于引导瓶盖1下端张开,当撕裂带11和瓶盖1断裂后,对瓶盖1施加一个向下的压力,瓶盖1被下压进而瓶盖1底部边缘与卡持环22的外侧的斜面221碰触,瓶盖1底部在斜面221的引导下扩大,进而使瓶盖1内部的尖刺3能够下压刺穿塑胶膜封口21。
在本实施例中,尖刺偏心设置在瓶盖的内侧顶部,瓶盖被下压后,尖刺抵触封口膜,由于尖刺偏心设置,只需旋转半周即可割出半圆形弧形的开口缝,这样的开口缝更便于饮用。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5)

1.一种一次性饮用瓶的瓶口结构,包括瓶盖和带有瓶口的瓶体,所述瓶口设有封口膜,其特征是,所述瓶盖的内侧顶部设有尖刺,瓶盖底部设有撕裂带,该撕裂带内侧壁均布有多个卡持部,瓶口外侧壁设有卡持环,该卡持环与瓶体外侧形成卡持槽;在瓶盖装配状态下,所述卡持部插入卡持槽并且与卡持槽卡持配合;所述卡持槽的槽底还设有阻挡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次性饮用瓶的瓶口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阻挡件为阻挡块,阻挡块与瓶口一体成型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次性饮用瓶的瓶口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卡持部为卡块,多个卡块沿圆周均布在撕裂带的内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次性饮用瓶的瓶口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卡持环的外侧设有斜面,所述斜面用于引导瓶盖下端张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次性饮用瓶的瓶口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尖刺偏心设置在所述瓶盖的内侧顶部。
CN201621234564.2U 2016-11-17 2016-11-17 一种一次性饮用瓶的瓶口结构 Active CN2062884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34564.2U CN206288443U (zh) 2016-11-17 2016-11-17 一种一次性饮用瓶的瓶口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34564.2U CN206288443U (zh) 2016-11-17 2016-11-17 一种一次性饮用瓶的瓶口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88443U true CN206288443U (zh) 2017-06-30

Family

ID=590992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234564.2U Active CN206288443U (zh) 2016-11-17 2016-11-17 一种一次性饮用瓶的瓶口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884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288443U (zh) 一种一次性饮用瓶的瓶口结构
CN205819899U (zh) 一种快开瓶盖
CN202175289U (zh) 一种内置式投料瓶盖
CN203989022U (zh) 口服液专用pet瓶
CN203291878U (zh) 一种可有效密封试剂的瓶盖
CN204972238U (zh) 防泄漏开塞露瓶
CN204822532U (zh) 一种内置胶头滴管的压旋式瓶盖
CN202295655U (zh) 一种试剂瓶
CN202574925U (zh) 一种方便打开铝箔封口膜的药瓶盖
CN203638365U (zh) 一种旋转式出液口盖
CN204297304U (zh) 一种防污染的药膏瓶盖
CN201971275U (zh) 一种螺牙旋盖开启的液体瓶盖
CN203763501U (zh) 一种双腔饮药瓶
CN203861584U (zh) 一种多用中药包装袋
CN106742657A (zh) 含开瓶防呛装置并可多次密封的瓶盖及其使用方法
CN105232327B (zh) 一种输液软瓶用圆形贴膜组合盖
CN203359134U (zh) 一种插吸管水瓶的密封装置
CN205132009U (zh) 一种具有旋转自开密封膜功能的瓶盖
CN210102457U (zh) 一种安全卫生的封口膜瓶盖开启结构
CN202777059U (zh) 一种带切割片的药瓶
CN204568271U (zh) 腹壁膜排液容器
CN102795397B (zh) 一种可自动开闭的瓶盖
CN205906435U (zh) 一种瓶盖及其应用该瓶盖的饮料瓶
CN209988379U (zh) 一种具有防伪作用的瓶盖
CN216944330U (zh) 一种新型按压分离式瓶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