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82742U - 一种隔离开关防倒转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隔离开关防倒转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82742U
CN206282742U CN201621277129.8U CN201621277129U CN206282742U CN 206282742 U CN206282742 U CN 206282742U CN 201621277129 U CN201621277129 U CN 201621277129U CN 206282742 U CN206282742 U CN 2062827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or
motor
separating brake
rotation direction
normal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27712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宏明
阮江军
彭诗怡
周涛涛
陈柔
程志万
杨明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University WHU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Yunnan Power System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University WHU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Yunnan Power System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University WHU,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Yunnan Power System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University WHU
Priority to CN20162127712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827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827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82742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opping Of Electric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离开关防倒转装置,通过转向传感器感应隔离开关的主轴方向,根据感应信号,判断主轴的转动方向是否与预设的转动方向一致,如果主轴的实际转动方向与预设的转动方向相反,则控制隔离开关的电机电源的改变;从而使电机的转动方向改变,使主轴的实际转动方向与预设的转动方向一致,进而使隔离开关的横杆的转动方向与工作人员实际合闸或分闸的操作一致,防止由于电机电源接线错误,导致隔离开关横杆的转动方向与预设方向不一致,易导致电机电源烧毁的现象发生;并且无需工作人员手动检测电机与电源之间的接线是否正确,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隔离开关防倒转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隔离开关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隔离开关防倒转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电力系统的开关设备,隔离开关被广泛应用与各种等级的线路当中,承担着电能分配的重要作用。但隔离开关安装的过程中,将电源三相母线接至隔离开关传动机构中的驱动电机时,常会出现相序不符导致的电机反转现象,因此,目前工程上要求隔离开关在完成安装后,需要进行电源接线监测,即先将隔离开关通过手动操作杆转至开合的中间位置,再轻触“分”或者“合”按钮,查看隔离开关横杆的运动方向是否与按钮的分合方向一致,若不一致,则立即按下“停止按钮”,防止隔离开关运动至行程末端时出现电机被迫停转乃至烧毁的现象。
但在每一次安装隔离开关的时候都需要进行电源接线测试,消耗大量的人力与时间,且测试过程完全依赖一线工人的手动操作,若测试之前没有将隔离开关旋转至中间位置,或是按下隔离开关“停止”按钮不及时,都可能导致电机烧毁,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离开关防倒转装置,以解决由于电机电源接线错误,导致隔离开关横杆的转动方向与预设方向不一致,易导致电机电源烧毁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方面,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隔离开关防倒转装置,所述隔离开关包括电机、与所述电机转动端相连接的主轴、与所述主轴相连接的传动机构、与所述传动机构相连接的绝缘支柱,所述绝缘支柱的顶端设有横杆,所述绝缘支柱的底部设有定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开关防倒转装置包括,
转向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主轴上,用于感应主轴的转动方向,并根据转动方向,发送相应的电平信号;
主控电路,用于根据接收的所述电平信号,确定所述主轴的转动方向;根据预设的转动方向,并发送相应的控制信号;
电机转向控制电路,用于接收主控电路的控制信号,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电机电源的相位。
进一步,所述主控电路包括合闸电路、分闸电路和控制电源,
所述控制电源分别与所述合闸电路和分闸电路相连接,
所述合闸电路包括合闸接触器KM1、转向接触器KM、合闸校正接触器KM3和行程开关SL1;
所述合闸接触器KM1与所述转向接触器KM相连接,所述转向接触器KM的常开触点S1与所述合闸校正接触器KM3,所述合闸校正接触器KM3通过合闸行程开关SL1与所述控制电源相连接;
所述分闸电路包括分闸接触器KM2、转向接触器KM、分闸校正接触器KM4和分闸行程开关SL2;
所述分闸接触器KM2与所述转向接触器KM相连接,所述转向接触器KM的常闭触点S2与所述分闸校正接触器KM4,所述分闸校正接触器KM4通过行程开关SL2与所述控制电源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电机转向控制电路包括电机电源、合闸校正电路、分闸校正电路;
所述合闸校正电路包括合闸接触器KM1和合闸校正接触器KM3;
所述电机电源的第一相线L1通过所述合闸校正接触器KM3的第一常闭触点S3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常闭触点S31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合闸接触器KM1与所述电机的第一输入端D1连接;
所述电机电源的第二相线L2通过所述合闸接触器KM1与所述电机的第二输入端D2连接;
所述电机电源的第三相线L3通过所述合闸校正接触器KM3的第二常闭触点S3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常闭触点S33通过所述合闸接触器KM1与所述电机的第三输入端D3连接;
所述合闸校正接触器KM3的第一常闭触点S31的输入端通过第一常开触点S32与所述第二常闭触点S33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合闸校正接触器KM3的第一常闭触点S31的输出端通过第二常开触点S34与所述第二常闭触点S33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分闸校正电路包括分闸接触器KM2和分闸校正接触器KM4
所述电机电源的第一相线L1通过所述分闸校正接触器KM2分别与所述分闸校正接触器KM4的第一常闭触点S41连接和所述分闸校正接触器KM4的第一常开触点S42连接,所述第一常闭触点S41和所述第一常开触点S42分别与所述电机的第一输入端D1电连接;
所述电机电源的第二相线L2通过所述分闸校正接触器KM2与电机的第二输入端D2电连接;
所述电机电源的第三相线L3通过所述分闸校正接触器KM2分别与所述分闸校正接触器KM4的第二常闭触点S43连接和所述分闸校正接触器KM4的第二常开触点S44连接,所述第一常闭触点S43和所述第二常开触点S44分别与所述电机的第三输入端D3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控制电源与所述分闸电路或所述合闸电路之间串接有手动闭锁限位行程开关SL3。
进一步,所述合闸接触器KM1与合闸按钮SB1连接,所述分闸接触器KM2与分闸按钮SB3连接。
进一步,所述手动闭锁限位行程开关SL3与所述电机电源之间设有停止按钮SB2。
进一步,所述分闸校正接触器KM4与所述电机之间串接有保护器。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离开关防倒转装置,通过转向传感器感应隔离开关的主轴方向,根据感应信号,判断主轴的转动方向是否与预设的转动方向一致,如果主轴的实际转动方向与预设的转动方向相反,则控制隔离开关的电机电源的改变;从而使电机的转动方向改变,使主轴的实际转动方向与预设的转动方向一致,进而使隔离开关的横杆的转动方向与工作人员实际合闸或分闸的操作一致,防止由于电机电源接线错误,导致隔离开关横杆的转动方向与预设方向不一致,易导致电机电源烧毁的现象发生;并且无需工作人员手动检测电机与电源之间的接线是否正确,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隔离开关防倒转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隔离开关防倒转装置的电路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主控电路的电路图;
图4为图2的电机转向电路的电路图。
其中,1-传动机构,2-主轴,3-电机,4-转向传感器,5-绝缘支柱,6-横杆,7-主控电路,8-电机转向控制电路,9-保护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隔离开关防倒转装置,所述隔离开关包括电机3、与所述电机3转动端相连接的主轴2、与所述主轴2相连接的传动机构1、与所述传动机构1相连接的绝缘支柱5,所述绝缘支柱5的顶端设有横杆6,所述绝缘支柱5的底部设有定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开关防倒转装置包括,
转向传感器4,设置在所述主轴2上,用于感应主轴2的转动方向,并根据转动方向,发送相应的电平信号;
主控电路7,用于根据接收的所述电平信号,确定所述主轴2的转动方向;根据预设的转动方向,并发送相应的控制信号;
电机转向控制电路8,用于接收主控电路7的控制信号,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电机电源的相位。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离开关防倒转装置,通过转向传感器4感应隔离开关的主轴2方向,根据感应信号,判断主轴2的转动方向是否与预设的转动方向一致,如果主轴2的实际转动方向与预设的转动方向相反,则控制隔离开关的电机电源相位的改变;从而使电机3的转动方向改变,使主轴2的实际转动方向与预设的转动方向一致,进而使隔离开关的横杆6的转动方向与工作人员实际合闸或分闸的操作一致,防止由于电机电源接线错误,导致隔离开关横杆6的转动方向与预设方向不一致,易导致电机电源烧毁的现象发生;并且无需工作人员手动检测电机3与电源之间的接线是否正确,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优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主控电路7包括合闸电路、分闸电路和控制电源,
所述控制电源分别与所述合闸电路和分闸电路相连接,
所述合闸电路包括合闸接触器KM1、转向接触器KM、合闸校正接触器KM3和行程开关SL1;
所述合闸接触器KM1与所述转向接触器KM相连接,所述转向接触器KM的常开触点S1与所述合闸校正接触器KM3,所述合闸校正接触器KM3通过合闸行程开关SL1与所述控制电源相连接;
所述分闸电路包括分闸接触器KM2、转向接触器KM、分闸校正接触器KM4和分闸行程开关SL2;
所述分闸接触器KM2与所述转向接触器KM相连接,所述转向接触器KM的常闭触点S2与所述分闸校正接触器KM4,所述分闸校正接触器KM4通过行程开关SL2与所述控制电源相连接。
所述电机转向控制电路8包括电机电源、合闸校正电路、分闸校正电路;
所述合闸校正电路包括合闸接触器KM1和合闸校正接触器KM3;
所述电机电源的第一相线L1通过所述合闸校正接触器KM3的第一常闭触点S3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常闭触点S31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合闸接触器KM1与所述电机3的第一输入端D1连接;
所述电机电源的第二相线L2通过所述合闸接触器KM1与所述电机3的第二输入端D2连接;
所述电机电源的第三相线L3通过所述合闸校正接触器KM3的第二常闭触点S3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常闭触点S33通过所述合闸接触器KM1与所述电机3的第三输入端D3连接;
所述合闸校正接触器KM3的第一常闭触点S31的输入端通过第一常开触点S32与所述第二常闭触点S33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合闸校正接触器KM3的第一常闭触点S31的输出端通过第二常开触点S34与所述第二常闭触点S33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分闸校正电路包括分闸接触器KM2和分闸校正接触器KM4
所述电机电源的第一相线L1通过所述分闸校正接触器KM2分别与所述分闸校正接触器KM4的第一常闭触点S41连接和所述分闸校正接触器KM4的第一常开触点S42连接,所述第一常闭触点S41和所述第一常开触点S42分别与所述电机3的第一输入端D1电连接;
所述电机电源的第二相线L2通过所述分闸校正接触器KM2与电机3的第二输入端D2电连接;
所述电机电源的第三相线L3通过所述分闸校正接触器KM2分别与所述分闸校正接触器KM4的第二常闭触点S43连接和所述分闸校正接触器KM4的第二常开触点S44连接,所述第一常闭触点S43和所述第二常开触点S44分别与所述电机3的第三输入端D3电连接。
主控电路7的工作原理为:控制隔离开关合闸时,转向传感器4感应所述主轴2的转动方向,若主轴2顺时针方向旋转,即沿合闸方向旋转,则转向传感器4输出低电平给转向接触器KM,转向接触器KM的常开触点S1断开,常闭触点S2闭合;并且合闸接触器KM1接通,电机电源给电机3供电,电机3按照电机电源的相位连接顺序转动,如果电机3带动隔离控制开关的主轴2转动方向为逆时针旋转,即沿分闸方向旋转,则转向传感器4输出高电平给转向接触器KM,转向接触器KM的常开触点S1闭合,常闭触点S2断开;合闸更正接触器KM3通电,使合闸更正接触器KM3的第一常开触点S32和第二常开触点S34闭合,第一常闭触点S31和第二常闭触点S33断开,使电机电源与电机3的相位连接改变,进而使电机3的转动方向相反,并且隔离开关转到合闸终点位置时,定位件使合闸行程开关SL1断开,进而切断电机电源。
控制隔离开关闭合时,转向传感器4感应所述主轴2的转动方向,若主轴2逆时针方向旋转,即沿分闸方向旋转,则转向传感器4输出高电平给转向接触器KM,转向接触器KM的常开触点S1闭合,常闭触点S2断开;并且分闸接触器KM2接通,电机电源给电机3供电,电机3按照电机电源的相位连接顺序转动,如果电机3带动隔离控制开关的主轴2转动方向为顺时针旋转,即沿合闸方向旋转,则转向传感器4输出电平给转向接触器KM,转向接触器KM的常开触点S1断开,常闭触点S2闭合;分闸更正接触器KM4通电,使分闸更正接触器KM4的第一常开触点S42和第二常开触点S44闭合,第一常闭触点S41和第二常闭触点S43断开,使电机电源与电机3的相位连接改变,进而使电机3的转动方向相反,并且隔离开关转到分闸终点位置时,定位件使合闸行程开关SL2断开,进而切断电机电源。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离开关防倒转装置,通过转向传感器4感应隔离开关的主轴2方向,根据感应信号,判断主轴2的转动方向是否与预设的转动方向一致,如果主轴2的实际转动方向与预设的转动方向相反,则控制隔离开关的电机电源相位的改变;从而使电机3的转动方向改变,使主轴2的实际转动方向与预设的转动方向一致,进而使隔离开关的横杆6的转动方向与工作人员实际合闸或分闸的操作一致,防止由于电机电源接线错误,导致隔离开关横杆6的转动方向与预设方向不一致,易导致电机电源烧毁的现象发生;并且无需工作人员手动检测电机3与电源之间的接线是否正确,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优选地,所述控制电源与所述分闸电路或所述合闸电路之间串接有手动闭锁限位行程开关SL3。
可选地,所述合闸接触器KM1与合闸按钮SB1连接,所述分闸接触器KM2与分闸按钮SB3连接。
可选地,所述手动闭锁限位行程开关SL3与所述电机电源之间设有停止按钮SB2。
优选地,所述分闸校正接触器KM4与所述电机3之间串接有保护器9。保护器9可在电路发生短路等情况时,使电路断电,进而保护电机3。
可选地,所述主控电路7还包括远方/就地转换开关QC、远程合闸开关Q1和远程分闸开关Q2,可以对隔离开关进行远程控制。
可选地,所述控制电源与所述停止按钮SB2之间串接有外部闭锁电路。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离开关防倒转装置,通过转向传感器4感应隔离开关的主轴2方向,根据感应信号,判断主轴2的转动方向是否与预设的转动方向一致,如果主轴2的实际转动方向与预设的转动方向相反,则控制隔离开关的电机电源相位的改变;从而使电机3的转动方向改变,使主轴2的实际转动方向与预设的转动方向一致,进而使隔离开关的横杆6的转动方向与工作人员实际合闸或分闸的操作一致,防止由于电机电源接线错误,导致隔离开关横杆6的转动方向与预设方向不一致,易导致电机电源烧毁的现象发生;并且无需工作人员手动检测电机3与电源之间的接线是否正确,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7)

1.一种隔离开关防倒转装置,所述隔离开关包括电机、与所述电机转动端相连接的主轴、与所述主轴相连接的传动机构、与所述传动机构相连接的绝缘支柱,所述绝缘支柱的顶端设有横杆,所述绝缘支柱的底部设有定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开关防倒转装置包括,
转向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主轴上,用于感应主轴的转动方向,并根据转动方向,发送相应的电平信号;
主控电路,用于根据接收的所述电平信号,确定所述主轴的转动方向;根据预设的转动方向,并发送相应的控制信号;
电机转向控制电路,用于接收主控电路的控制信号,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电机电源的相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开关防倒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电路包括合闸电路、分闸电路和控制电源,
所述控制电源分别与所述合闸电路和分闸电路相连接,
所述合闸电路包括合闸接触器KM1、转向接触器KM、合闸校正接触器KM3和行程开关SL1;
所述合闸接触器KM1与所述转向接触器KM相连接,所述转向接触器KM的常开触点S1与所述合闸校正接触器KM3,所述合闸校正接触器KM3通过合闸行程开关SL1与所述控制电源相连接;
所述分闸电路包括分闸接触器KM2、转向接触器KM、分闸校正接触器KM4和分闸行程开关SL2;
所述分闸接触器KM2与所述转向接触器KM相连接,所述转向接触器KM的常闭触点S2与所述分闸校正接触器KM4,所述分闸校正接触器KM4通过行程开关SL2与所述控制电源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离开关防倒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转向控制电路包括电机电源、合闸校正电路、分闸校正电路;
所述合闸校正电路包括合闸接触器KM1和合闸校正接触器KM3;
所述电机电源的第一相线L1通过所述合闸校正接触器KM3的第一常闭触点S3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常闭触点S31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合闸接触器KM1与所述电机的第一输入端D1连接;
所述电机电源的第二相线L2通过所述合闸接触器KM1与所述电机的第二输入端D2连接;
所述电机电源的第三相线L3通过所述合闸校正接触器KM3的第二常闭触点S3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常闭触点S33通过所述合闸接触器KM1与所述电机的第三输入端D3连接;
所述合闸校正接触器KM3的第一常闭触点S31的输入端通过第一常开触点S32与所述第二常闭触点S33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合闸校正接触器KM3的第一常闭触点S31的输出端通过第二常开触点S34与所述第二常闭触点S33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分闸校正电路包括分闸接触器KM2和分闸校正接触器KM4;
所述电机电源的第一相线L1通过所述分闸校正接触器KM2分别与所述分闸校正接触器KM4的第一常闭触点S41连接和所述分闸校正接触器KM4的第一常开触点S42连接,所述第一常闭触点S41和所述第一常开触点S42分别与所述电机的第一输入端D1电连接;
所述电机电源的第二相线L2通过所述分闸校正接触器KM2与电机的第二输入端D2电连接;
所述电机电源的第三相线L3通过所述分闸校正接触器KM2分别与所述分闸校正接触器KM4的第二常闭触点S43连接和所述分闸校正接触器KM4的第二常开触点S44连接,所述第一常闭触点S43和所述第二常开触点S44分别与所述电机的第三输入端D3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离开关防倒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源与所述分闸电路或所述合闸电路之间串接有手动闭锁限位行程开关SL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离开关防倒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闸接触器KM1与合闸按钮SB1连接,所述分闸接触器KM2与分闸按钮SB3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离开关防倒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闭锁限位行程开关SL3与所述电机电源之间设有停止按钮SB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离开关防倒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闸校正接触器KM4与所述电机之间串接有保护器。
CN201621277129.8U 2016-11-25 2016-11-25 一种隔离开关防倒转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2827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77129.8U CN206282742U (zh) 2016-11-25 2016-11-25 一种隔离开关防倒转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77129.8U CN206282742U (zh) 2016-11-25 2016-11-25 一种隔离开关防倒转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82742U true CN206282742U (zh) 2017-06-27

Family

ID=59083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277129.8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282742U (zh) 2016-11-25 2016-11-25 一种隔离开关防倒转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8274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31488A (zh) * 2016-11-25 2017-03-22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隔离开关防倒转装置
CN108414200A (zh) * 2018-02-14 2018-08-17 武汉大学 一种高压隔离开关机械缺陷诊断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31488A (zh) * 2016-11-25 2017-03-22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隔离开关防倒转装置
CN106531488B (zh) * 2016-11-25 2019-04-23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隔离开关防倒转装置及方法
CN108414200A (zh) * 2018-02-14 2018-08-17 武汉大学 一种高压隔离开关机械缺陷诊断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282742U (zh) 一种隔离开关防倒转装置
CN203570091U (zh) 轨道交通屏蔽门门控单元分散控制系统
CN106531488A (zh) 一种隔离开关防倒转装置
CN103427723A (zh) 手拉启动的开合帘电机
CN204302680U (zh) 中压智能开关柜手车、接地刀自动控制装置
CN202879264U (zh) 电动车故障显示及修复控制装置
CN207114722U (zh) 大电流检测电路和防爆开关测试台
CN104199327A (zh) 渣土运输车辆密封装置用控制器
CN103625511A (zh) 电力机车库内动车安全连锁控制方法
CN202916408U (zh) 一种直流电源系统的主回路继电器状态检测装置
CN204506587U (zh) 和谐号机车库内牵车电源
CN202406074U (zh) 用于煤矿采掘设备实现分布式控制的电机控制器
CN205312892U (zh) 一种起重机电气房温度监控控制系统
CN203387443U (zh) 手拉启动的开合帘电机
CN208112528U (zh) 一种基于集成化回路控制技术的直流电机控制装置
CN206703968U (zh) 一种高压供电装置
CN203826782U (zh) 岸电箱
CN210959542U (zh) 一种适用于粮仓智能通风窗系统的电动通风窗
CN204452101U (zh) 电动车用三档控制器
CN103672105B (zh) 一种电动执行机构
CN204009431U (zh) 渣土运输车辆密封装置用控制器
CN206575220U (zh) 一种三路电源供电装置
CN203472566U (zh) 电动车辆高压电气过载短路保护系统
CN207777730U (zh) 远程无线双向数传阀门调节及控制系统
CN106546774A (zh) 一种用于电力线路参数测试的自动接线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2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9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