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81120U - 一种新型恒温恒湿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恒温恒湿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81120U
CN206281120U CN201621422201.1U CN201621422201U CN206281120U CN 206281120 U CN206281120 U CN 206281120U CN 201621422201 U CN201621422201 U CN 201621422201U CN 206281120 U CN206281120 U CN 2062811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stant
temperature
pipe
heat
constant humid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42220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lephant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lephant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lephant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Elephant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42220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811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811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811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40Geothermal heat-pump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恒温恒湿系统。包括恒温系统和恒湿新风系统,所述恒温系统包括设于楼板层下的辐射层,辐射层内铺设有盘管;恒湿新风系统包括引入新风的进风管、与进风管相连的热交换装置、与热交换装置相连的供风管和连通室内与室外的出风管,进风管铺设于地面以下。不影响结构层、不易堵塞、比毛细管便宜、装修层好装修、蓄热(冷)和温度传递能力强;适用于新建和改建项目,适用范围广。同时利用地下土壤的可再生热能,更节能环保;加热或制冷新风,提高新风的舒适度。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恒温恒湿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恒温恒湿系统。
背景技术
人体感觉舒适的恒温恒湿范围为:恒温范围为20℃~26℃,恒湿范围为50%~70%。在这个范围内人们的感觉最好。恒温恒湿新风系统是提高家居舒适、健康的制冷暖设备产品。恒温恒湿新风系统,源于瑞士技术,国内2005年首次在北京应用。目前恒温恒湿产品的主要技术核心是恒温天棚辐射制冷(供暖)系统及恒湿型置换式新风系统,采用的技术是恒温和恒湿独立控制调节系统。天棚辐射比对流更有效,按照人体舒适的基本物理条件,人体对热辐射比对空气对流更敏感。
目前的恒温系统为天棚辐射制冷(采暖)系统之结构预埋式,此技术存在一定的隐患和问题:首先,主要的隐患在于维修上,一旦管道在混凝土里发生问题管道漏水的话,就需要把楼板凿开,把破损的管道替换,对于楼板整体性破坏很大,而且不太清楚哪一段破损,管道使用寿命是否符合建筑的使用寿命;其次,这种预埋的形式对结构的抗震性是否有影响,都存在疑问。再次,从蓄热效果和效率上分析,由于热源距离室内空间有一定的楼板间距阻隔,故温度传导到室内空间需要有一定的时间传递,而且由于在楼板内蓄热(蓄冷),能量同时会传递到楼上空间,因此会对楼下空间能量传导的效率上有一定的折损。总结起来缺点为,不易维修、工期慢,由于结构层较厚,蓄热效果较慢,能量传递可控性差。
目前的恒湿新风技术搜采用的恒湿新风系统,其缺点是新风进到室内并没有加热或制冷,要么凉风,要么热风,室内外温差需要室内的恒温系统来调节,加大了恒温系统的能耗,不够节能。并且需要在室外的空气进入室内的时候温度进行调节,达到适合室内的温度后再进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恒温恒湿系统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恒温恒湿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恒温恒湿系统,包括恒温系统和恒湿新风系统,所述恒温系统包括设于楼板层下的辐射层,辐射层内铺设有盘管;恒湿新风系统包括引入新风的进风管、与进风管相连的热交换装置、与热交换装置相连的供风管和连通室内与室外的出风管,进风管铺设于地面以下。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辐射层为抹灰找平层。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辐射层与楼板层通过钢丝网固连。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盘管内于夏天注入18-20℃的冷水,于冬天注入30-40℃的热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热交换装置位于地面以下。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盘管内径为20mm。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盘管铺设间距为200-300mm。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盘管为聚乙烯管或聚丁烯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不影响结构层、不易堵塞、比毛细管便宜、装修层好装修、蓄热(冷)和温度传递能力强;适用于新建和改建项目,适用范围广。同时利用地下土壤的可再生热能,更节能环保;加热或制冷新风,提高新风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楼板层,2辐射层,3盘管,4进风管,5热交换装置,6供风管,7出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说明。
实施例:
一种新型恒温恒湿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恒温系统和恒湿新风系统,所述恒温系统包括设于楼板层1下的辐射层2,所述辐射层2为抹灰找平层。辐射层2内铺设有盘管3;由于辐射层2较重,通过钢丝网固定在楼板层1上,辐射层2余楼板层1之间采用恒湿新风系统包括引入新风的进风管4、与进风管4相连的热交换装置5、与热交换装置5相连的供风管6和连通室内与室外的出风管7,进风管4铺设于地面以下。热交换装置5位于地面以下。
如图1所示,产品的主要原理是,在结构楼板竣工后,内装修阶段将直径20mmPE/PB聚乙烯管或聚丁烯管盘管敷设在天棚的抹灰找平层内,铺设间距200~300mm,由于管径较粗,水流量较大,自重较大,需通过钢丝网固定在混凝土楼板上,夏天注入18~20℃的冷水,冬天注入38℃的热水。将天棚面层温度降低升高后,水管内根据冬夏居家的习惯和对气温要求的不同,通过楼板面积大的优势辐射传热使得室内环境温度均匀受控,用天棚楼板辐射方式给室内空间制冷和采暖。让室内温度达到夏天任何情况下不高于26℃,冬季任何情况下任何朝向在任何时候不低于20℃。
恒湿新风系统即除湿新风系统是由新风换气机及送回风管道组成的。送回风管道的具体组成为:引入新风的进风管4、与进风管4相连的热交换装置5、与热交换装置5相连的供风管6和连通室内与室外的出风管7,进风管4铺设于地面以下,热交换装置5位于地面以下
该系统利用地下土壤可再生热能,加热或制冷新风,提高新风舒适度,且节能环保。
新风在送入室内前,空气不单单是新鲜的室外空气,而是最适合人体舒适度的新风,新风采集口即进风管4的入口设置在茂盛的景观绿化中保持新风的新鲜度,室外场地地下埋设通风管线即进风管4,室外空气进入一定长度管道通过地下恒温交换热量,让空气温度冷却(提升)后调节到较为合适温度,再经过热回收新风机将新风经若干调湿、除尘、除霾、过滤与消毒装置后在热交换装置5与室内回风进行热交换,从而提高(降低)新风温度,减少室内能耗。新风进入室内从地面送风从吊顶回风,新风能够以低速和略低于室内的温度流入室内,新风温度较低由于人体及电器加温后新风逐渐上升到顶棚,新风不仅承担排除室内二氧化碳和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卫生方面的要求,还要起到调节室内湿度的作用。
当室内温度高于墙面及顶棚温度时,易产生结露现象。夏季为了避免楼板上的结露,送进的新风保持在14℃的露点温度,保证能除去室内的湿气,并使其露点温度低于天花板的表面温度。以高效的方式保持合理的高空气交换率,使室内时刻拥有充足的健康新风。
本系统不影响结构层、不易堵塞、比毛细管便宜、装修层好装修、蓄热(冷)和温度传递能力强;适用于新建和改建项目,适用范围广。同时利用地下土壤的可再生热能,更节能环保;加热或制冷新风,提高新风的舒适度。
本系统的恒温系统能够不破坏结构层,20mm较大管径使得不易堵塞,天棚装修层铺设辐射效能和效率较高。本系统的恒湿新风系统利用土壤的恒温交换热能,加热或制冷空气温度,结合热回收新风技术进一步调节温度、湿度及除尘、除霾、过滤与消毒,让空气更健康,属于非常节能环保的产品。

Claims (8)

1.一种新型恒温恒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恒温系统和恒湿新风系统,所述恒温系统包括设于楼板层(1)下的辐射层(2),辐射层(2)内铺设有盘管(3);恒湿新风系统包括引入新风的进风管(4)、与进风管(4)相连的热交换装置(5)、与热交换装置(5)相连的供风管(6)和连通室内与室外的出风管(7),进风管(4)铺设于地面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恒温恒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层(2)为抹灰找平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恒温恒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层(2)与楼板层(1)通过钢丝网固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恒温恒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3)内于夏天注入18-20℃的冷水,于冬天注入30-40℃的热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恒温恒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装置(5)位于地面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恒温恒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3)内径为2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恒温恒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3)铺设间距为200-30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恒温恒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3)为聚乙烯管或聚丁烯管。
CN201621422201.1U 2016-12-23 2016-12-23 一种新型恒温恒湿系统 Active CN2062811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22201.1U CN206281120U (zh) 2016-12-23 2016-12-23 一种新型恒温恒湿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22201.1U CN206281120U (zh) 2016-12-23 2016-12-23 一种新型恒温恒湿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81120U true CN206281120U (zh) 2017-06-27

Family

ID=59071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422201.1U Active CN206281120U (zh) 2016-12-23 2016-12-23 一种新型恒温恒湿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811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13333B (zh) 双埋管地道风与相变蓄能耦合空调系统
CN103471197B (zh) 通风系统及控制腔室中温度的方法
CN106679013A (zh) 土壤源基生土窑洞被动式通风除湿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JP2019045126A (ja) 住宅の熱平衡システム及び住宅の熱平衡システムを使用する省エネ空調システム
JP2004212038A (ja) 建物の空調換気システム
CN207422535U (zh) 毛细管网土壤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
CN2909075Y (zh) 热回收全新风地板光波空调
CN201225720Y (zh) 地板新风及地板冷暖空调集成系统
CN206281120U (zh) 一种新型恒温恒湿系统
CN203388053U (zh) 一种保温养殖舍
CN100453913C (zh) 利用大地使室内保持恒温的方法
CN108895579B (zh) 一种五恒生态空调系统及调温度湿度方法
CN104429995A (zh) 一种保温养殖舍
CN103334567A (zh) 一种多功能的辐射供冷供热地板
CN203105268U (zh) 地埋风管与喷雾风扇及机械排风扇联合的猪舍用空调系统
CN201396874Y (zh) 地板辐射冷暖空调装置
CN205865508U (zh) 一种生态养殖舍
CN108561990A (zh) 一种设在室内踢脚线位置的充气式强化换热装置
CN208536212U (zh) 一种五恒生态空调系统
CN104294958B (zh) 预制毛细蓄能散热墙
CN203560976U (zh) 一种内置柔性塑料管用于辐射供冷供热的透水橡胶地板
CN106556098A (zh) 一种遗址文物保存环境双空隙层玻璃隔离调控系统
CN103486764B (zh) 直接蒸发冷凝式地源热泵辐射供冷供暖装置
CN207151340U (zh) 花卉种植温室
CN206449786U (zh) 能量传导一体化制冷制热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