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75317U - 一种保温饭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保温饭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75317U
CN206275317U CN201621310237.0U CN201621310237U CN206275317U CN 206275317 U CN206275317 U CN 206275317U CN 201621310237 U CN201621310237 U CN 201621310237U CN 206275317 U CN206275317 U CN 2062753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cubation canteen
silica gel
food load
lower casing
dr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1023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City Bayesian bab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Original Industri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Original Industrial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Original Industri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31023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753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753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753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able Devices O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保温饭盒,包括由上往下依次设置的盖体、食物装载部件与装水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物装载部件与装水部件能够相互分离,装水部件底部还设置有真空隔层。本实用新型体积相对于传统真空玻璃内胆保温饭盒在相同容量比较下体积更小,且不易破碎,相对于传统注水保温饭盒,本实用新型的保温饭盒克服了注水保温饭盒盒体温度高导致烫手的缺陷,且装水部件与食物装载部件能分离,更容易进行清洗,更加方便、卫生。

Description

一种保温饭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餐饮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温饭盒。
背景技术
饭盒是一种专门用来装饭菜的餐饮用具,大多用不锈钢、塑料制成。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科技通讯发达,上班族大多通过外卖方式解决午餐问题。但由于日前外卖餐饮行业屡屡曝出问题,不少人回归到自己带饭的行列当中,这不但减少了日常开销,还更有利于身体健康,因此,饭盒成为了带饭的必备用品。
由于有些公司机构不提供微波炉等加热工具,一部分人选择使用保温饭盒以使饭菜的热量得以维持到午餐时间,目前市面上的保温餐具饭盒/壶多数是使用玻璃内胆抽真空或不锈钢抽真空的方式进行保温,玻璃内胆是采用双层玻璃瓶胆,两层之间抽成真空状态,并镀银或铝,其保温性能较好,不锈钢抽真空饭盒同样是使用双层不锈钢结构,真空层设在两不锈钢层之间,或通过注入热水的方式达到保温,真空玻璃内胆虽能有效保持饭菜热量,但成本高,体积较大,易破碎等问题会给上班族等快节奏人群带来诸多不便,真空不锈钢饭盒相对于玻璃内胆来说更加结实,但体积较大,容量较小等问题依然未能解决,注水式保温饭盒是通过热水注入保温饭盒装水层,利用热水热量给饭菜保温,但问题在于,这种方式的保温饭盒盒体外围温度十分高,使人难以端起饭盒,并且装水层与碗体无法分离,使进餐过程中人们端起饭盒需要承受饭菜与水的重量,且清洗也存在一定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食物装载部件与装水部件能相互独立分离的保温饭盒,解决了传统注水保温饭盒装水部分与碗体无法分拆、外围温度高、热量与外界室温传递大、使用过程重量大,难以清洗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保温饭盒,包括由上往下依次设置的盖体、食物装载部件与装水部件,食物装载部件与装水部件能够相互分离,方便清洗装水部件。
优选地,装水部件包括第一下壳与第二下壳,第一下壳固定于第二下壳底部,在饭盒底部设置夹层,能有效降低热水给饭盒外围带来的热量。
优选地,食物装载部件包括碗体,第一上壳和第二上壳,碗体置于第一上壳与第二上壳之间形成整体,第一上壳形状大小与第二上壳相匹配,第二上壳形状与第二下壳相匹配,提高了保温性能的同时,密封性也相应得到了提高。
优选地,碗体内部设有硅胶漏斗,硅胶漏斗侧壁设有与碗体侧壁形状相对应的卡槽和可沿轴向压缩折叠的横向褶皱,硅胶漏斗端口部分连接有漏斗盖,所述硅胶漏斗与漏斗盖为一体成型,在给装水部件加注热水时,可通过硅胶漏斗的折叠功能更方便的把热水注入装水部件且能保证热水不会向外溅出,在加注热水后,把可折叠的硅胶漏斗折好盖上,能减少占用空间,又能防止热水从硅胶漏斗处溢出。
优选地,食物装载部件与装水部件之间放置有一硅胶密封圈,硅胶密封圈能有效阻隔热水在食物装载物件与装水部件之间溢出。
优选地,食物装载部件与装水部件分别设有上提手和下提手,所述食物装载部件与装水部件的提手能在保温饭盒盒体组合后匹配重合,设置提手能更方便使用者端起饭盒,且更容易分离食物装载部件和装水部件。
优选地,上提手与下提手重合后包有硅胶套,在保温饭盒组合后,给提手包上硅胶套,能进一步防止饭盒中的热水溢出。
优选地,第一下壳和第二下壳通过超声波焊接结合,第一下壳与第二下壳之间具有真空结构,底部隔层采用真空结构更有利于隔热与保温。
优选地,碗体、第一上壳和第二上壳通过超声波焊接形成整体结构,通过超声波焊接食物装载部件,能防止饭盒随着使用时间与次数的增多之后零部件的松脱。
优选地,盖体结构为扁平状,盖体采用扁平状结构,能把使用空间最大化,打开盖体,反过来也可以装载食物。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采用食物装载部件与装水部件分层结构,更方便使用者对保温饭盒各个部件的清洗,克服了传统注水式保温饭盒部件无法使用微波清洁,使用场景单一的缺陷。冬天可以使用热水保温,夏天可以分开碗体与装水部件单独作为餐盘使用。
2.底部采用真空隔层结构,减少外界与水的热量传递,能更进一步优化饭盒的保温性能,同时降低装水部分热水给饭盒外围带来的热量,避免烫手。
3.食物装载部件采用折叠硅胶漏斗,更方便使用者给装水部分注入热水且不会溅出,使用后把折叠硅胶漏斗折叠回来,更节省空间,且硅胶漏斗也可拆卸进行单独清洗,更加卫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使用新型硅胶漏斗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二下壳;2、下提手;3、第一下壳;5、硅胶套;7、碗体;9、第一上壳;10、上提手;11、第二上壳;13、硅胶漏斗;15、硅胶密封圈;17、盖体;19、装水部件;21、食物装载部件;23、漏斗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保温饭盒,包括由上往下依次设置的盖体17、食物装载部件21与装水部件19,食物装载部件21与装水部件19能够相互分离,方便了使用者清洗装水部件19。装水部件19包括第一下壳3与第二下壳1,第一下壳3固定于第二下壳1底部,在饭盒底部设置夹层,能有效降低热水与外界的热传递。食物装载部件21包括碗体7,第一上壳9和第二上壳11,碗体7置于第一上壳9与第二上壳11之间形成整体,第一上壳9形状大小与第二上壳11相匹配,第二上壳11形状大小与第二下壳1相匹配,提高了保温性能的同时,密封性也相应得到了提高,降低饭盒内部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的缺陷。
如图2所示,碗体7内部设有硅胶漏斗13,硅胶漏斗13侧壁设有与碗体7侧壁形状相对应的卡槽,也可利用硅胶的弹性把硅胶漏斗13单独从碗体7上拆卸下来,硅胶漏斗13侧壁还设有可沿轴向压缩折叠的横向褶皱,硅胶漏斗13在不使的情况下可折叠起来,硅胶漏斗13端口部分连接有漏斗盖23,所述硅胶漏斗13与漏斗盖23为一体成型,注入热水后,可把漏斗盖23盖上,由于硅胶密封性较强,即使饭盒在运输过程中摇晃或受轻微碰撞,热水也不会从硅胶漏斗13端口处溢出,在给装水部件19加注热水时,可通过硅胶漏斗13的折叠功能更方便的把热水注入装水部件19且能保证热水不会向外溅出,在加注热水后,把可折叠的硅胶漏斗13折好盖上,同时能减少占用空间。
如图1所示,食物装载部件21与装水部件19之间放置有一硅胶密封圈15,硅胶密封圈15能有效防止饭盒运输过程中摇晃或碰撞使热水在食物装载物21件与装水部件19之间溢出的情况。食物装载部件21与装水部件19分别设有上提手10和下提手2述食物装载部件21与装水部件19的提手能在保温饭盒盒体组合后匹配重合,设置提手能更方便使用者端起饭盒,且更容易分离食物装载部件21和装水部件19。上提手10与下提手2重合后包有硅胶套5,在保温饭盒组合后,给提手包上硅胶套5,即使饭盒意外反侧,也不至于使食物装载部件21与装水部件19脱离,进一步防止饭盒中的饭菜或热水溢出。
保温饭盒的第一下壳3和第二下壳1通过超声波焊接,第一下壳3与第二下壳1之间具有真空结构,底部隔层采用真空结构更有利于隔热与保温。碗体7、第一上壳9和第二上壳11通过超声波焊接形成整体结构,通过超声波焊接食物装载部件,能防止饭盒随着使用时间与次数的增多之后零部件的松脱,密封性能更优秀。
饭盒盖体17结构为扁平状,盖体17采用扁平状结构,能把使用空间最大化,打开盖体17,反过来也可以装载食物。
本实用新型的保温饭盒结构简单,体积相对于传统真空玻璃内胆保温饭盒在相同容量比较下体积更小,且不易破碎,相对于传统注水保温饭盒,本实用新型的保温饭盒克服了注水保温饭盒盒体温度高导致烫手的缺陷,且装水部件19与食物装载部件21能分离进行清洗,更加方便卫生。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保温饭盒,包括由上往下依次设置的盖体(17)、食物装载部件(21)与装水部件(19),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物装载部件(21)与装水部件(19)能够相互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饭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装水部件(19)包括第一下壳(3)与第二下壳(1),所述第一下壳(3)固定于第二下壳(1)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保温饭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物装载部件(21)包括碗体(7),第一上壳(9)和第二上壳(11),所述碗体(7)置于第一上壳(9)与第二上壳(11)之间形成整体,第一上壳(9)形状大小与第二上壳(11)相匹配,第二上壳(11)形状大小与第二下壳(1)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保温饭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碗体(7)内部设有硅胶漏斗(13),所述硅胶漏斗(13)侧壁设有与碗体(7)侧壁形状相对应的卡槽和可沿轴向压缩折叠的横向褶皱,硅胶漏斗(13)端口部分连接有漏斗盖(23),所述硅胶漏斗(13)与漏斗盖(23)为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保温饭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物装载部件(21)与装水部件(19)之间放置有一硅胶密封圈(15)。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保温饭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物装载部件(21)与装水部件(19)分别设有上提手(10)和下提手(2),所述食物装载部件(21)与装水部件(19)的提手能在保温饭盒盒体组合后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保温饭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提手(10)与下提手(2)重合后包有硅胶套(5)。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保温饭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壳(3)和第二下壳(1)通过超声波焊接结合,第一下壳(3)与第二下壳(1)之间具有真空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保温饭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碗体(7)、第一上壳(9)和第二上壳(11)通过超声波焊接形成整体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饭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17)结构为扁平状。
CN201621310237.0U 2016-12-01 2016-12-01 一种保温饭盒 Active CN2062753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10237.0U CN206275317U (zh) 2016-12-01 2016-12-01 一种保温饭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10237.0U CN206275317U (zh) 2016-12-01 2016-12-01 一种保温饭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75317U true CN206275317U (zh) 2017-06-27

Family

ID=59074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10237.0U Active CN206275317U (zh) 2016-12-01 2016-12-01 一种保温饭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7531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52215A (zh) * 2019-10-15 2020-01-07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加温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52215A (zh) * 2019-10-15 2020-01-07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加温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492975U (zh) 一种保温包
CN206275317U (zh) 一种保温饭盒
CN201337056Y (zh) 抽屉式双层保暖加热型饭盒
CN201734059U (zh) 餐盒包
CN209547278U (zh) 一种环保保温自热快餐盒
CN201571827U (zh) 一种双层陶瓷保温水杯
CN103393363A (zh) 内置反光层的真空保温隔热装置
CN207125593U (zh) 一种恒温焖烧内胆及其焖烧杯
CN203898116U (zh) 增加密闭长度的真空保温隔热装置
CN203898115U (zh) 内置反光层的真空保温隔热装置
CN214567728U (zh) 多层保温型冷冻食品包装桶
CN208897535U (zh) 双壁式中空充气加固防压扁防烫手纸杯
CN210249389U (zh) 一种多功能自变温碗
CN205994173U (zh) 一种多功能真空保温杯
CN206218517U (zh) 一种保温包
CN209436797U (zh) 一种具有多层保温结构的新型保温杯
CN201458080U (zh) 一种双层方便食品盒
CN201854802U (zh) 分层保温桶
CN105395002A (zh) 一种具有可快速降温及保温功能的多层饮水杯
CN201424220Y (zh) 具双重功能的保温桶
CN218594795U (zh) 一种新型带餐盘可收缩保温包
CN210593370U (zh) 一种多用途组合保温容器
CN216220520U (zh) 一种不锈钢真空保温的餐盒
CN215604740U (zh) 一种可降解多格餐盘
CN215125104U (zh) 一种新型餐牌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608

Address after: 511400 1 Panyu District Road, Dashi street,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City Bayesian baby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0000 1402A, block A, Zhongd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lex, 135 Xingang West Road, Haizhuq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original Industrial Desig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