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74249U - 一种分体式电子测量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体式电子测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74249U
CN206274249U CN201621338190.9U CN201621338190U CN206274249U CN 206274249 U CN206274249 U CN 206274249U CN 201621338190 U CN201621338190 U CN 201621338190U CN 206274249 U CN206274249 U CN 2062742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chip
chi body
sensor
measurement apparatus
tape mea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3819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春林
李宏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jiagang Zipe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133819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742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742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742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体式电子测量装置,包括:尺体、卷尺、支撑带、固定环、传感器、卷绕机构和智能设备;支撑带与尺体为分体式设置,支撑带与和固定环分别与尺体连接,固定环用于将尺体固定;传感器设置在卷绕机构的卷轴上,且与卷绕机构同轴设置;智能设备包括控制芯片、供电模块、通信模块;控制芯片、通信模块和供电模块设置在支撑带上;传感器、通信模块和供电模块分别与控制芯片控制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机构将尺体固定在手心,在测量被测物体时,不用占用手指,可通过手指对被测物体进行调整,以辅助测量,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并且提高了用户体验度。

Description

一种分体式电子测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量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体式电子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测量工具,通常用卷尺测量一些被测物体,也有通过将卷尺连接一智能终端进行电子测量的装置,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用手进行辅助测量,但是,在进行测量时,往往因为手被占用,无法进行辅助测量;比如,在测量服装时,需要用手对被测的服装进行必要的整理对齐,但如果运用连接智能终端的卷尺进行测量,手被占用,用来拿卷尺及连接的智能终端,无法对测量进行辅助;并且,在读取数据时,也不方便。
因此,现有技术的缺陷是:在运用电子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时,手被占用,无法实现辅助测量的作用,会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用户体验度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体式电子测量装置,通过固定机构将卷尺的尺体固定,在测量被测物体时,不用占用手指,可通过手指对被测物体进行调整,以辅助测量,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并且提高了用户体验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体式电子测量装置,包括:
尺体、卷尺、支撑带、至少一个固定环、传感器、卷绕机构和智能设备;所述卷尺通过所述卷绕机构收缩于所述尺体内;
所述支撑带与所述尺体为分体式设置;
所述至少一个固定环与所述尺体连接,所述至少一个固定环用于将所述尺体固定;
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卷绕机构的卷轴上,且与所述卷绕机构同轴设置,用于感应所述卷绕机构的卷轴转动参数;
所述智能设备包括控制芯片、供电模块、通信模块;
所述控制芯片、通信模块和供电模块设置在所述支撑带上;
所述传感器、通信模块和供电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控制连接;
所述控制芯片计算所述传感器感应到的卷轴转动参数;
所述控制芯片控制所述通信模块进行数据传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分体式电子测量装置,其技术方案为:一种分体式电子测量装置,包括尺体、卷尺、支撑带、至少一个固定环、传感器、卷绕机构和智能设备;所述卷尺通过所述卷绕机构收缩于所述尺体内;所述支撑带与所述尺体为分体式设置;所述至少一个固定环与所述尺体连接,所述至少一个固定环用于将所述尺体固定;
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卷绕机构的卷轴上,且与所述卷绕机构同轴设置,用于感应所述卷绕机构的卷轴转动参数;所述智能设备包括控制芯片、供电模块、通信模块;所述控制芯片、通信模块和供电模块设置在所述支撑带上;所述传感器、通信模块和供电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控制连接;所述控制芯片计算所述传感器感应到的卷轴转动参数;所述控制芯片控制所述通信模块进行数据传输。
在测量之前,将尺体通过固定环固定在一只手上,接着用另一只手从尺体内拉伸出卷尺进行测量,测量的同时,可以通过带有测量装置的手指进行辅助测量,使被测物体更平整,卷绕机构的卷轴上的传感器通过感应,得到卷轴的转速,然后传感器将卷轴的转速数据传给控制芯片,控制芯片通过对卷轴的转速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后,得到测量结果,然后控制芯片将此次测量结果通过通信模块传给外部终端设备,通过外部终端设备可查看测量结果。
将智能设备与尺体设置成分体结构,不用对尺体本身进行结构上的改变,只需在尺体的卷绕机构的卷轴上安装一个传感器就可以,然后通过尺体外部连接的智能设备即可实现电子测量,分体设计,支撑带辅助固定环将尺体固定在手上,在测量过程中,可以通过手辅助测量,并且分体式设计便于智能设备的更换,制造工艺上容易实现。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电子测量装置,通过固定机构将卷尺的尺体固定在手心,在测量被测物体时,不用占用手指,可通过手指对被测物体进行调整,以辅助测量,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并且提高了用户体验度。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控制芯片通过数据线连接。
将智能设备与尺体通过数据线连接,使传感器感应到的数据直接通过数据线传给控制芯片,实现方式简单,成本低。
进一步地,还包括触发按钮;
所述触发按钮设置在所述尺体上,所述触发按钮与所述传感器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传感器将感应到的卷轴转动参数传给所述控制芯片。
传感器用于对卷轴的转动参数进行采集,在触发按钮的触发下,表示分体式电子测量装置开始工作,将传感器测得的数据传给控制芯片,节省该分体式电子测量装置的电量。
进一步地,所述通信模块为蓝牙芯片、红外芯片、Wifi芯片、ZigBee芯片和射频芯片中的至少一种。
数据的通讯传输模式不仅限于蓝牙,还包括红外、Wifi、射频等其他无线传输模式。满足不同测量环境下的数据传输需求。
进一步地,还包括卷尺拉线器,所述卷尺拉线器设置在所述卷尺的延伸端的端部。
卷尺拉线器的设置,便于使用者将卷尺从尺体内拉伸出来,使卷尺的使用更便捷。
进一步地,还包括报警器,所述报警器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
当分体式电子测量装置无法正常工作时,比如无法获得测量结果时,会通过报警器提醒使用者该测量装置可能出现故障。
进一步地,所述报警器为震动报警器、蜂鸣器和指示灯中的至少一种。
基于上述的报警功能,可通过震动报警器的震动报警方式提醒使用者,也可通过蜂鸣器发出的声音提醒使用者,还可以通过指示灯的灯光提箱使用者,需要说明的是,不限于上述几种报警器。
进一步地,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设置在所述支撑带上,所述显示屏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
显示屏的设置,可以将最后的测量结果显示在该显示屏上,不用借助于外部的终端设备进行显示,更方便快捷。
进一步地,还包括透明软接头,所述透明软接头设置在所述卷尺的出口处。透明软接头的设置,方便捏住卷尺,使卷尺拿着比较安全,不会划伤手,因为是透明的材质,因此也不影响卷尺的测量读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体式电子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体式电子测量装置的智能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体式电子测量装置的触发按钮、卷尺拉线器和透明软接头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体式电子测量装置固定在手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体式电子测量装置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体式电子测量装置,包括:
尺体1、卷尺2、支撑带3、固定环4、传感器5、卷绕机构6和智能设备7。
卷尺2通过卷绕机构6收缩于尺体1内。
支撑带3与尺体1为分体式设置。
固定环4与尺体1连接,固定环4用于将尺体1固定。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固定环的个数为3个,设置在尺体1的不同地方,可从不同方向限制尺体1,起到更好的固定作用。
传感器5设置在卷绕机构6的卷轴上,且与卷绕机构6同轴设置,用于感应卷绕机构6的卷轴转动参数,卷轴转动参数包括卷轴的转速、加速度、角速度等相关参数。
智能设备7包括控制芯片701、供电模块702、通信模块703。
控制芯片701、通信模块703和供电模块702设置在支撑带3上,支撑带3起到支撑承载芯片和模块的作用。
传感器5、通信模块703和供电模块702分别与控制芯片701控制连接。
控制芯片701计算传感器5感应到的卷轴转动参数。
控制芯片701控制通信模块703进行数据传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分体式电子测量装置,其技术方案为:一种分体式电子测量装置,包括尺体1、卷尺2、支撑带3、固定环4、传感器5、卷绕机构6和智能设备7;卷尺2通过卷绕机构6收缩于尺体1内;支撑带3与尺体1为分体式设置;固定环4与尺体1连接,固定环4用于将尺体1固定;
传感器5设置在卷绕机构6的卷轴上,且与卷绕机构6同轴设置,用于感应卷绕机构6的卷轴转动参数;智能设备7包括控制芯片701、供电模块702、通信模块703;控制芯片701、通信模块703和供电模块702设置在支撑带3上;传感器5、通信模块703和供电模块702分别与控制芯片701控制连接;控制芯片701计算传感器5感应到的卷轴转动参数;控制芯片701控制通信模块703进行数据传输。
在测量之前,将尺体1通过固定环4固定在一只手上,接着用另一只手从尺体1内拉伸出卷尺2进行测量,测量的同时,可以通过带有测量装置的手指进行辅助测量,使被测物体更平整,卷绕机构6的卷轴上的传感器5通过感应,得到卷轴的转动参数,然后传感器5将卷轴的转动参数传给控制芯片701,控制芯片701通过对卷轴的转动参数进行分析计算后,得到测量结果,然后控制芯片701将此次测量结果通过通信模块703传给外部终端设备,通过外部终端设备可查看测量结果。
将智能设备7与尺体1设置成分体结构,不用对尺体1本身进行结构上的改变,只需在尺体1的卷绕机构6的卷轴上安装一个传感器5就可以,然后通过尺体1外部连接的智能设备7即可实现电子测量,分体设计便于智能设备7的更换,制造工艺上容易实现。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电子测量装置,通过固定机构将卷尺2的尺体1固定在手心,在测量被测物体时,不用占用手指,可通过手指对被测物体进行调整,以辅助测量,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并且提高了用户体验度。
具体地,传感器5与控制芯片701通过数据线8连接。
将智能设备7与尺体1通过数据线8连接,使传感器5感应到的数据直接通过数据线8传给控制芯片701,实现方式简单,成本低。
优选地,可以通过无线连接方式,将传感器5和控制芯片701连接,要实现传感器5向控制芯片701传输数据,需要在尺体1上安装一个无线数据传输的模块,通过这个无线数据传输的模块与智能设备7上的通信模块702实现数据的传输。这样,不用通过数据线8进行连接,在使用过程中,智能设备7可随意放置,不需要跟随尺体1,使用起来更便捷。
其中,传感器5的类型包括但不限于增量式光电编码器、绝对值编码器、磁电式增量编码器和磁敏芯片,用于感应卷轴的转动参数。
其中,控制芯片701的具体类型包括但不限于51单片机、STM芯片、ARM芯片等,实现对整个智能设备的控制。
参见图3,优选地,还包括触发按钮9;
触发按钮9设置在尺体1上,触发按钮9与传感器5电连接,用于控制传感器5将感应到的卷轴转动参数传给控制芯片701。
传感器5用于对卷轴的转速等参数进行采集,在触发按钮9的触发下,表示分体式电子测量装置开始工作,将传感器5测得的数据传给控制芯片701,节省该分体式电子测量装置的电量。
优选地,通信模块703为蓝牙芯片、红外芯片、Wifi芯片、ZigBee芯片和射频芯片中的至少一种。
数据的通讯传输模式不仅限于蓝牙,还包括红外、wifi、射频等其他无线传输模式。满足不同测量环境下的数据传输需求。
参见图3,优选地,还包括卷尺拉线器10,卷尺拉线器10设置在卷尺2的延伸端的端部。
卷尺拉线器10的设置,便于使用者将卷尺2从尺体1内拉伸出来,使卷尺2的使用更便捷。
参见图3,优选地,还包括透明软接头11,透明软接头11设置在卷尺2的出口处。
透明软接头11的设置,方便捏住卷尺2,使卷尺2拿着比较安全,不会划伤手,因为是透明的材质,因此也不影响卷尺2的测量读数。
优选地,还包括报警器(图中未标出),报警器与控制芯片701连接。
当分体式电子测量装置无法正常工作时,比如无法获得测量结果时,会通过报警器提醒使用者该测量装置可能出现故障。
更优选地,报警器为震动报警器、蜂鸣器和指示灯中的至少一种。
基于上述的报警功能,可通过震动报警器的震动报警方式提醒使用者,也可通过蜂鸣器发出的声音提醒使用者,还可以通过指示灯的灯光提箱使用者,需要说明的是,不限于上述几种报警器。
优选地,还包括显示屏(图中未标出),显示屏设置在支撑带3上,显示屏与控制芯片701连接。
显示屏的设置,可以将最后的测量结果显示在该显示屏上,不用借助于外部的终端设备进行显示,更方便快捷。
实施例二
参见图1至图5,实施例二提供一种在测量过程中的分体式电子测量装置,包括:
尺体1、卷尺2、支撑带3、固定环4、传感器5、卷绕机构6和智能设备7。
卷尺2通过卷绕机构6收缩于尺体1内。
支撑带3与尺体1为分体式设置。
固定环4与尺体1连接,固定环4用于将尺体1固定。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固定环的个数为3个,设置在尺体1的不同地方,可从不同方向限制尺体1,起到更好的固定作用。
传感器5设置在卷绕机构6的卷轴上,且与卷绕机构6同轴设置,用于感应卷绕机构6的卷轴转动参数,卷轴转动参数包括卷轴的转速、加速度、角速度等相关参数。
智能设备7包括控制芯片701、供电模块702、通信模块703。
控制芯片701、通信模块703和供电模块702设置在支撑带3上。
传感器5、通信模块703和供电模块702分别与控制芯片701控制连接。
传感器5与控制芯片701通过数据线8连接。
控制芯片701计算传感器5感应到的卷轴转动参数。
控制芯片701控制通信模块703进行数据传输。
支撑带3可设置成弯曲的环状,佩戴在使用者的手腕上,此时支撑带3与数据线8一起配合固定环4,对尺体1起到进一步的限定作用,使尺体1在使用过程中不会有大幅度的移动,影响使用。
参见图3,还包括触发按钮9;
触发按钮9设置在尺体1上,触发按钮9与传感器5电连接,用于控制传感器5将感应到的卷轴转动参数传给控制芯片701。
传感器5用于对卷轴的转速等参数进行采集,在触发按钮9的触发下,表示分体式电子测量装置开始工作,将传感器5测得的数据传给控制芯片701,节省该分体式电子测量装置的电量。
参见图3,还包括卷尺拉线器10,卷尺拉线器10设置在卷尺2的延伸端的端部。
卷尺拉线器10的设置,便于使用者将卷尺2从尺体1内拉伸出来,使卷尺2的使用更便捷。
参见图3,优选地,还包括透明软接头11,透明软接头11设置在卷尺2的出口处。
透明软接头11的设置,方便捏住卷尺2,使卷尺2拿着比较安全,不会划伤手,因为是透明的材质,因此也不影响卷尺2的测量读数。
还包括报警器(图中未标出),报警器与控制芯片701连接。
当分体式电子测量装置无法正常工作时,比如无法获得测量结果时,会通过报警器提醒使用者该测量装置可能出现故障。
还包括显示屏(图中未标出),显示屏设置在支撑带3的表面,显示屏与控制芯片701连接。
显示屏的设置,可以将最后的测量结果显示在该显示屏上,不用借助于外部的终端设备进行显示,更方便快捷。
结合图4和图5,在测量之前,将尺体1通过固定环4固定在一只手上,接着用另一只手握住卷尺拉线器10,从尺体1内拉伸出卷尺2进行测量,测量的同时,可以通过带有测量装置的手指进行辅助测量,使被测物体更平整,卷绕机构6的卷轴上的传感器5通过感应,得到卷轴的转动参数,激活触发按钮9,然后传感器5将卷轴的转动参数传给控制芯片701,可通过数据线8传输,也可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传输,控制芯片701通过对卷轴的转动参数进行分析计算后,得到测量结果,然后控制芯片701将此次测量结果通过通信模块703传给外部终端设备,或传给显示屏,通过外部终端设备或显示屏可查看测量结果。当报警器进行报警时,说明外部终端设备或显示屏上没显示测量结果,那么可进行重新测量。
将智能设备7与尺体1设置成分体结构,不用对尺体1本身进行结构上的改变,只需在尺体1的卷绕机构6的卷轴上安装一个传感器5就可以,然后通过尺体1外部连接的智能设备7即可实现电子测量,分体设计便于智能设备7的更换,制造工艺上容易实现。在智能设备7出现问题时,便于进行替换,通过数据线8实现卷尺2测量与控制芯片701的数据传输,不用将各种器件设置在尺体1的内部,占用尺体1内部的空间,还可以避免设置在尺体1内部造成传感器5测量不准确的问题,将器件设置在固定机构3中,从制造工艺上更容易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电子测量装置,通过固定机构3将尺体1固定在手心,在测量被测物体时,不用占用手指,可通过手指对被测物体进行调整,以辅助测量,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并且提高了用户体验度。
优选地,通信模块703为蓝牙芯片、红外芯片、Wifi芯片、ZigBee芯片和射频芯片中的至少一种。
数据的通讯传输模式不仅限于蓝牙,还包括红外、Wifi、射频等其他无线传输模式。满足不同测量环境下的数据传输需求。
优选地,报警器为震动报警器、蜂鸣器和指示灯中的至少一种。
基于上述的报警功能,可通过震动报警器的震动报警方式提醒使用者,也可通过蜂鸣器发出的声音提醒使用者,还可以通过指示灯的灯光提箱使用者,需要说明的是,不限于上述几种报警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9)

1.一种分体式电子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尺体、卷尺、支撑带、至少一个固定环、传感器、卷绕机构和智能设备;所述卷尺通过所述卷绕机构收缩于所述尺体内;
所述支撑带与所述尺体为分体式设置;
所述至少一个固定环与所述尺体连接,所述至少一个固定环用于将所述尺体固定;
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卷绕机构的卷轴上,且与所述卷绕机构同轴设置,用于感应所述卷绕机构的卷轴转动参数;
所述智能设备包括控制芯片、供电模块、通信模块;
所述控制芯片、通信模块和供电模块设置在所述支撑带上;
所述传感器、通信模块和供电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控制连接;
所述控制芯片计算所述传感器感应到的卷轴转动参数;
所述控制芯片控制所述通信模块进行数据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电子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控制芯片通过数据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电子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触发按钮;
所述触发按钮设置在所述尺体上,所述触发按钮与所述传感器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传感器将感应到的卷轴转动参数传给所述控制芯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电子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模块为蓝牙芯片、红外芯片、Wifi芯片、ZigBee芯片和射频芯片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电子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卷尺拉线器,所述卷尺拉线器设置在所述卷尺的延伸端的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电子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报警器,所述报警器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体式电子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报警器为震动报警器、蜂鸣器和指示灯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电子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设置在所述支撑带上,所述显示屏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电子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透明软接头,所述透明软接头设置在所述卷尺的出口处。
CN201621338190.9U 2016-12-07 2016-12-07 一种分体式电子测量装置 Active CN2062742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38190.9U CN206274249U (zh) 2016-12-07 2016-12-07 一种分体式电子测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38190.9U CN206274249U (zh) 2016-12-07 2016-12-07 一种分体式电子测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74249U true CN206274249U (zh) 2017-06-23

Family

ID=59063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38190.9U Active CN206274249U (zh) 2016-12-07 2016-12-07 一种分体式电子测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742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52829A (zh) 一种穿戴式设备
CN103308069A (zh) 一种跌倒检测装置及方法
US2022008757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imb circumference measurement
WO2018121240A1 (zh) 一种人体尺寸测量装置
CN109688906A (zh) 用于估计体温的方法和装置
CN206274249U (zh) 一种分体式电子测量装置
CN207264579U (zh) 遥控器及遥控系统
CN103145042A (zh) 伸缩吊臂长度的检测方法、装置、系统和吊臂伸缩设备
CN207054920U (zh) 具有尺寸测量功能的产品
CN205758581U (zh) 一种握力计
KR20120064921A (ko) 휴대용 무선전송형 근전도 센서 및 모션 센서 시스템
CN204010295U (zh) 敷贴式电子复眼体温动态监测计及监测仪
KR101682186B1 (ko) 웨어러블 디바이스
CN206823120U (zh) 一种跳远测试装置及跳远成绩评估装置
CN102331230B (zh) 一种长度或角度测量装置及其电路结构
JP2006030177A (ja) ピストン速度検知器
CN213041248U (zh) 一种基于陀螺仪传感器的激光气体遥测仪
WO2018120837A1 (zh) 一种人体尺寸测量装置
CN108153140B (zh) 机械手表精度测试仪
CN206791877U (zh) 多传感器手机测距的便携装置
CN105157666A (zh) 基于感知腔体形变传感器复位检测装置及其复位检测方法
CN202761275U (zh) 一种宫缩压力监测系统
JP2011250945A (ja) 歩行解析方法、歩行解析システム及び歩行解析装置
CN208598390U (zh) 心电感测装置及系统
CN206369945U (zh) 一种基于智能显示设备的无线通信测试测量仪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417

Address after: 361008 301A, one of the two phase of road, Siming District, Xiamen, Fujian.

Patentee after: XIAMEN 11J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Huli District, Xiamen city of Fujian province Jinzhong road 361000 No. 13 707 unit area A

Patentee before: Wang Chunli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20

Address after: 215600 307 and 308, the third floor of lechuang space, 100m north of the intersection of G204 and Lefeng Road, Leyu Town, Zhangjiagang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angjiagang zipe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61008 301A, No. 30, guanri Road, phase II, software park, Siming District, Xiamen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XIAMEN 11J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