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70828U - 电脑机壳 - Google Patents

电脑机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70828U
CN206270828U CN201621095941.9U CN201621095941U CN206270828U CN 206270828 U CN206270828 U CN 206270828U CN 201621095941 U CN201621095941 U CN 201621095941U CN 206270828 U CN206270828 U CN 2062708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electrically connected
luminous body
housing
booster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9594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翰鸿
郭继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tter Technology Co Ltd
Alson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tt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tt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tt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09594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708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708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7082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脑机壳,包括:基体,设有盖体及本体,盖体盖设于本体且设有容置部;发光模组,组设于容置部,包括壳体、基板、升压电路及电浆管,壳体设有可透光部,升压电路设于基板,升压电路包括至少一导电线路及复数电子元件,复数电子元件与至少一导电线路电性连接,至少一导电线路包括电源输入部及两电源输出部,电源输入部形成电性插设部,电性插设部与电源可分离地电性相连接,电浆管设有发光本体及两个设于发光本体的电极,发光本体的至少部分对应于可透光部,两电极分别与两电源输出部电性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提升明亮度,吸引人注意,避免与其他物体发生碰撞。

Description

电脑机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电脑机壳。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进步,生活习惯的改变,于日常生活中随处皆可见到电脑系统。其中,电脑主机的电子组件(如主机板、显示卡)通常皆会装设于电脑机壳中,用以避免电子元件被外物碰撞或液体洒落造成短路。同时,由于电子组件更新速度极快,因此,电脑机壳通常设计成可轻易开阖的,以利使用者来更换电子组件,如中国台湾专利号TWM522388所揭露的电脑机壳即属此类。
然而,在此类电脑机壳中,仅仅作为容置电子组件用,其本身并无附加其他种功能,随着科技的进步,此类电脑机壳已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颖且具有进步性的电脑机壳,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脑机壳,设有电浆管来直接性地照明周遭环境,并吸引目光,以利使用者于昏暗环境中较不会有碰撞的情况发生。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脑机壳,其包括一基体及一发光模组。该基体设有一盖体及一本体,该盖体盖设于该本体且设有一容置部。该发光模组组设于该容置部,该发光模组包含有一壳体、一基板、一升压电路及一电浆管,该壳体设有一可透光部,该升压电路设于该基板,该升压电路包括至少一导电线路及复数电子元件,复数电子元件与至少一导电线路电性连接,至少一导电线路包含有一电源输入部及两电源输出部,该电源输入部形成一电性插设部,该电性插设部供与一电源可分离地电性相连接,该电浆管设有一发光本体及两设于该发光本体的电极,该发光本体的至少部分对应于该可透光部,两电极分别与该两电源输出部电性相连接。
进一步的,
所述基体设有一电性传输部,该电性传输部的一端供与所述电源电性相连接,该电性传输部的另一端可分离地与所述电性插设部电性相连接。
所述发光模组包括一设于所述基板的处理单元,该处理单元包括一电性连接所述电源输入部与升压电路的变频电路,该变频电路用以将由所述电源输入部输入的具有第一频率的输入电源转变成至少一具有第二频率的输出电源及一具有第三频率的输出电源,并依预设顺序传送至该升压电路,该第一频率与第二频率相异,该第二频率与第三频率相异。
所述可透光部为一贯孔,所述发光本体裸露于该贯孔且未凸伸出所述壳体,且于该贯孔的开口方向,所述壳体完全覆盖住所述两电极。
所述发光模组包括至少一保护件,各保护件包覆所述发光本体的至少部分。
所述发光模组可分离于所述容置部;该容置部设有一第一定位件,所述发光模组设有一设于所述壳体的第二定位件,该第二定位件与第一定位件相结合定位;所述壳体设有一固定所述电浆管的固定部;所述基体设有一电性传输部,该电性传输部的一端供与所述电源电性相连接,该电性传输部的另一端可分离地与所述电性插设部电性相连接;该电性传输部及所述电性插设部分别是USB介面的接头;所述发光模组包括一设于所述基板的处理单元,该处理单元包括一电性连接所述电源输入部与升压电路的变频电路,该变频电路用以将由所述电源输入部输入的具有第一频率的输入电源转变成至少一具有第二频率的输出电源及一具有第三频率的输出电源,并依预设顺序传送至该升压电路,该第一频率与第二频率相异,该第二频率与第三频率相异;所述可透光部为一贯孔,所述发光本体裸露于该贯孔且未凸伸出所述壳体,且于该贯孔的开口方向,所述壳体完全覆盖住两电极;于所述发光本体的轴向方向上,所述壳体与发光本体相抵接;复数电子元件包括复数被动元件及至少一变压器,复数被动元件之间电性连接构成一电性连接该电源输入部及该处理单元的低压升压电路,至少一变压器构成一电性连接于该低压升压电路与两电源输出部之间的高压升压电路;两电极设于所述发光本体的相对两端,所述发光本体及两电极同轴配置;各电极包括一位于所述发光本体的内部且为中空的电极帽筒,两电极帽筒呈同轴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脑机壳,其包括:一基体及一发光模组。该基体设有一盖体、一本体及一发光组件,该盖体盖设于该本体且设有一容置部,该发光组件设有一基板及一升压电路,该升压电路设于该基板,该升压电路包括至少一导电线路及复数电子元件,该等电子元件与该至少一导电线路电性连接,该至少一导电线路包含有一电源输入部及二电源输出部,该电源输入部供与一电源可分离地电性相连接,该二电源输出部形成一电性传输部。该发光模组组设于该容置部,该发光模组包含有一壳体及一电浆管,该壳体设有一可透光部,该电浆管设有一发光本体及二设于该发光本体之电极,该发光本体之至少部分系对应于该可透光部,该二电极电性连接一电性插设部,该电性插设部可分离地与该电性传输部电性相连接。
所述可透光部为一贯孔,所述发光本体裸露于该贯孔且未凸伸出所述壳体,且于该贯孔的开口方向,所述壳体完全覆盖住所述两电极。
所述发光模组包括至少一保护件,各保护件包覆所述发光本体的至少部分。
所述发光模组可分离于该容置部;该容置部设有一第一定位件,所述发光模组设有一设于所述壳体的第二定位件,该第二定位件与第一定位件相结合定位;所述壳体设有一固定所述电浆管的固定部;所述电性传输部及电性插设部分别是USB介面的接头;所述发光模组包括一设于所述基板的处理单元,该处理单元包括一电性连接所述电源输入部与升压电路的变频电路,该变频电路用以将由所述电源输入部输入的具有第一频率的输入电源转变成至少一具有第二频率的输出电源及一具有第三频率的输出电源,并依预设顺序传送至所述升压电路,该第一频率与第二频率相异,该第二频率与第三频率相异;所述可透光部为一贯孔,所述发光本体裸露于该贯孔且未凸伸出所述壳体,且于该贯孔的开口方向,所述壳体完全覆盖住两电极;于所述发光本体的轴向方向上,所述壳体与发光本体相抵接;复数电子元件包括复数被动元件及至少一变压器,复数被动元件之间电性连接构成一电性连接所述电源输入部及处理单元的低压升压电路,至少一变压器构成一电性连接于该低压升压电路与两电源输出部之间的高压升压电路;两电极设于所述发光本体的相对两端,所述发光本体及两电极同轴配置;各电极包括一位于所述发光本体内部且为中空的电极帽筒,两电极帽筒呈同轴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的电脑机壳,通过电浆管的光线直接照射周遭环境,可以提升明亮度,以吸引人注意,避免与其他物体发生碰撞;发光模组采用可分离地方式来与电脑机壳电性连接,无须对电脑机壳作大幅度改变;发光模组及电脑机壳其中之一有所损坏时,可以仅更换一个即可,且利于携带发光模组至其他地方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人体碰触示意图。
图4及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发光模组的关系方块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又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仅以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可能的实施例,然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欲保护的范畴,事先声明。
请参考图1至图6,其显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电脑机壳包括一基体1及一发光模组2。
基体1设有一盖体11及一本体14,盖体11盖设于本体14且设有一容置部12。发光模组2组设于容置部12,发光模组2包括一壳体21、一基板25、一升压电路28及一电浆管4,壳体21设有一可透光部22,升压电路28设于基板25,升压电路28包括至少一导电线路及复数电子元件29,复数电子元件29与至少一导电线路电性连接,至少一导电线路包括一电源输入部26及两电源输出部27,电源输入部26形成一电性插设部61,电性插设部61供与一电源可分离地电性相连接,电浆管4设有一发光本体41及两设于该发光本体41的电极42,发光本体41的至少部分对应于可透光部22,两电极42分别与两电源输出部27电性相连接。其中,两电极42设于发光本体41的相对两端,发光本体41及两电极42同轴配置;各电极42包括一位于发光本体41的内部且为中空的电极帽筒43,两电极帽筒43呈同轴设置。
于使用时,通过发光模组2的光线可直接地照射电脑机壳的周遭环境,以利使用者于昏暗环境中找寻物体。并且,电浆管4的光线能够吸引人的目光,可以有效避免碰撞发生。较佳地,发光模组2可分离于容置部12,当基体1及发光模组2其中之一损坏时,另一个仍可持续使用,而无须整个电脑机壳都换新,兼具环保、节省花费的优点。并且,可适用于其他传统的电脑机壳,而无须作大幅度改装即可使用,利于单独携带该发光模组2至另一地方使用。除此之外,使用者更可随需求来更换具有不同颜色的发光模组2,能有多种颜色变化的形式。
另外,要补充说明的是,与电性插设部61电性连接的该电源,可以是直接由电源供应器提供,亦可以是直接由另外的电池盒提供。或是,基体1本身额外有提供与电性插设部61结合的元件,亦无不可。举例但不限于,如图7的另一实施例所示,基体1A另设有一电性传输部62,该电性传输部62的一端供与电源电性相连接,电性传输部62的另一端可分离地与电性插设部61电性相连接。其中,电性传输部62及电性插设部61较佳分别是USB介面的接头,如此一来,电性插设部61可广泛地通用于涉有USB介面的电脑机壳,可随插即用。
请再参考图1至图6的本实施例,针对发光模组2的电路结构做进一步说明,其中,导电线路埋设于基板25,基板25与导电线路构成一印刷电路板,当然,复数导电线路亦可以其他形式设于基板25上。其中,升压电路28可将由电源输入部26输入的低压直流电转换为高压交流电,并经由两电源输出部27供给电浆管4使用。当然,升压电路28亦可将低压直流电转换为高压脉冲式直流电。
较详细地说,发光模组2包括一设于基板25的处理单元3,处理单元3包括一电性连接电源输入部26与升压电路28的变频电路31,变频电路31用以将由电源输入部26输入的具有第一频率的输入电源转变成至少一具有第二频率的输出电源及一具有第三频率的输出电源,并依预设顺序传送至升压电路28,第一频率与第二频率相异,第二频率与第三频率相异,以此,电浆管4依照升压电路28所输入不同频率的电源,进而产生不断起伏波动的光束。
更详细地说,复数电子元件29包括复数被动元件291及至少一变压器292,复数被动元件291之间电性连接构成一电性连接电源输入部26及处理单元3的低压升压电路281,可将电路基板25提供的电源先进一步升压,如1.5~3.5V升至12~15V。至少一变压器292构成一电性连接于低压升压电路281与两电源输出部27之间的高压升压电路282,可进一步将低压电力转换为高压电力,以供给电浆管4使用,如12~15V升至700~900V。
值得一提的是,当人体的手指触摸发光本体41时,位于发光本体41内部的光束即会因电子中和的关系(如人体变成接地线的功能),部分光束会被牵引到所触摸的地方,进而产生特异的光线路径。因此,为保有电浆管4此项特性,于本实施例中,可透光部22为一贯孔221,发光本体41裸露于贯孔221且未凸伸出壳体21,贯孔221可方便使用者直接地碰触发光本体41。
其中,发光本体41未凸伸出壳体21的设计,能在照亮环境为前提之下,还可有效减少发光本体41发生非预期的碰撞,以保护发光本体41的结构完整性。值得注意的是,于贯孔221的开口方向,壳体21较佳的完全覆盖住两电极42,以避免人体碰触到电极42而触电,同时亦可阻隔外物附着于各电极42造成不良影响,如可于发光本体41的轴向方向上,壳体21与发光本体41相抵接。可理解的,于其他实施例中,可透光部22可为透光材质所构成的盖板,或是整个壳体21为透明材质亦无不可。
较佳地,发光模组2包括至少一保护件5,各保护件5包覆发光本体41的至少部分,防止物体直接碰撞发光本体41,并吸收或分散冲击力以进一步地全面性保护发光本体41。其中,各保护件5较佳为透明材质,而能有好透光效果。另一较佳地,壳体21设有一固定电浆管4的固定部24,以避免电浆管4会相对壳体21移动,减少碰撞发生。又一较佳地,容置部12设有一第一定位件13,发光模组2设有一设于壳体21的第二定位件23,第二定位件23与第一定位件13相结合定位,以强化发光模组2与基体1的结合强度,避免受到非预期的撞击而脱离掉落。
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由于基板25及升压电路28相较于电浆管4而言,有较佳的耐用较长久的使用寿命,需要汰换的机率较低,因此,可将基板25及升压电路28设于电脑机壳。
举例但不限于,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脑机壳,其包括一基体1B及一发光模组2A。基体1B设有盖体11、本体14及一发光组件7,盖体11盖设于本体14且设有容置部12,发光组件7设有基板25及升压电路28,升压电路28设于基板25,升压电路28包括至少一导电线路及复数电子元件29,复数电子元件29与至少一导电线路电性连接,至少一导电线路包括电源输入部26及两电源输出部27A,电源输入部26供与电源可分离地电性相连接,两电源输出部27A形成一电性传输部62A。
发光模组2A组设于容置部12,发光模组2A包括壳体21及电浆管4,壳体21设有可透光部22,电浆管4设有发光本体41及两设于发光本体41的电极42,发光本体41的至少部分对应于可透光部22,两电极42电性连接一电性插设部61A,电性插设部61A可分离地与电性传输部62A电性相连接。
如此一来,可以降低使用者购买发光模组2A的成本,提高购买更多种发光模组的意愿,而能增加有更多样光线照明的形式。可以理解的是,各个实施例中的配置应用并不单独局限,彼此可以相互通用。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电脑机壳,通过电浆管的光线直接照射周遭环境,而可以提升明亮度,以吸引人注意,避免与其他物体发生碰撞。并且,发光模组采用可分离地方式来与电脑机壳电性连接,无须对电脑机壳作大幅度改变。此外,发光模组及电脑机壳其中之一有所损坏时,可以仅更换一个即可,且利于携带发光模组至其他地方使用。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其所运用的技术原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基础上的等效变换、简单替换等显而易见的改变,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电脑机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体,设有一盖体及一本体,该盖体盖设于该本体且设有一容置部;
一发光模组,组设于该容置部,包括一壳体、一基板、一升压电路及一电浆管,该壳体设有一可透光部,该升压电路设于该基板,该升压电路包括至少一导电线路及复数电子元件,复数电子元件与该至少一导电线路电性连接,该至少一导电线路包括一电源输入部及两电源输出部,该电源输入部形成一电性插设部,该电性插设部供与一电源可分离地电性相连接,该电浆管设有一发光本体及两个设于该发光本体的电极,该发光本体的至少部分对应于该可透光部,两电极分别与该两电源输出部电性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设有一电性传输部,该电性传输部的一端供与所述电源电性相连接,该电性传输部的另一端可分离地与所述电性插设部电性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模组包括一设于所述基板的处理单元,该处理单元包括一电性连接所述电源输入部与升压电路的变频电路,该变频电路用以将由所述电源输入部输入的具有第一频率的输入电源转变成至少一具有第二频率的输出电源及一具有第三频率的输出电源,并依预设顺序传送至该升压电路,该第一频率与第二频率相异,该第二频率与第三频率相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透光部为一贯孔,所述发光本体裸露于该贯孔且未凸伸出所述壳体,且于该贯孔的开口方向,所述壳体完全覆盖住所述两电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模组包括至少一保护件,各保护件包覆所述发光本体的至少部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脑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模组可分离于所述容置部;该容置部设有一第一定位件,所述发光模组设有一设于所述壳体的第二定位件,该第二定位件与第一定位件相结合定位;所述壳体设有一固定所述电浆管的固定部;所述基体设有一电性传输部,该电性传输部的一端供与所述电源电性相连接,该电性传输部的另一端可分离地与所述电性插设部电性相连接;该电性传输部及所述电性插设部分别是USB介面的接头;所述发光模组包括一设于所述基板的处理单元,该处理单元包括一电性连接所述电源输入部与升压电路的变频电路,该变频电路用以将由所述电源输入部输入的具有第一频率的输入电源转变成至少一具有第二频率的输出电源及一具有第三频率的输出电源,并依预设顺序传送至该升压电路,该第一频率与第二频率相异,该第二频率与第三频率相异;所述可透光部为一贯孔,所述发光本体裸露于该贯孔且未凸伸出所述壳体,且于该贯孔的开口方向,所述壳体完全覆盖住两电极;于所述发光本体的轴向方向上,所述壳体与发光本体相抵接;复数电子元件包括复数被动元件及至少一变压器,复数被动元件之间电性连接构成一电性连接该电源输入部及该处理单元的低压升压电路,至少一变压器构成一电性连接于该低压升压电路与两电源输出部之间的高压升压电路;两电极设于所述发光本体的相对两端,所述发光本体及两电极同轴配置;各电极包括一位于所述发光本体的内部且为中空的电极帽筒,两电极帽筒呈同轴设置。
7.电脑机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体,设有一盖体、一本体及一发光组件,该盖体盖设于该本体且设有一容置部,该发光组件设有一基板及一升压电路,该升压电路设于该基板,该升压电路包括至少一导电线路及复数电子元件,复数电子元件与至少一导电线路电性连接,该至少一导电线路包含有一电源输入部及两电源输出部,该电源输入部供与一电源可分离地电性相连接,该两电源输出部形成一电性传输部;
一发光模组,组设于该容置部,包括一壳体及一电浆管,该壳体设有一可透光部,该电浆管设有一发光本体及两设于该发光本体的电极,该发光本体的至少部分对应于该可透光部,该两电极电性连接一电性插设部,该电性插设部可分离地与该电性传输部电性相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脑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透光部为一贯孔,所述发光本体裸露于该贯孔且未凸伸出所述壳体,且于该贯孔的开口方向,所述壳体完全覆盖住所述两电极。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脑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模组包括至少一保护件,各保护件包覆所述发光本体的至少部分。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脑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模组可分离于该容置部;该容置部设有一第一定位件,所述发光模组设有一设于所述壳体的第二定位件,该第二定位件与第一定位件相结合定位;所述壳体设有一固定所述电浆管的固定部;所述电性传输部及电性插设部分别是USB介面的接头;所述发光模组包括一设于所述基板的处理单元,该处理单元包括一电性连接所述电源输入部与升压电路的变频电路,该变频电路用以将由所述电源输入部输入的具有第一频率的输入电源转变成至少一具有第二频率的输出电源及一具有第三频率的输出电源,并依预设顺序传送至所述升压电路,该第一频率与第二频率相异,该第二频率与第三频率相异;所述可透光部为一贯孔,所述发光本体裸露于该贯孔且未凸伸出所述壳体,且于该贯孔的开口方向,所述壳体完全覆盖住两电极;于所述发光本体的轴向方向上,所述壳体与发光本体相抵接;复数电子元件包括复数被动元件及至少一变压器,复数被动元件之间电性连接构成一电性连接所述电源输入部及处理单元的低压升压电路,至少一变压器构成一电性连接于该低压升压电路与两电源输出部之间的高压升压电路;两电极设于所述发光本体的相对两端,所述发光本体及两电极同轴配置;各电极包括一位于所述发光本体内部且为中空的电极帽筒,两电极帽筒呈同轴设置。
CN201621095941.9U 2016-09-30 2016-09-30 电脑机壳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2708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95941.9U CN206270828U (zh) 2016-09-30 2016-09-30 电脑机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95941.9U CN206270828U (zh) 2016-09-30 2016-09-30 电脑机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70828U true CN206270828U (zh) 2017-06-20

Family

ID=59036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95941.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270828U (zh) 2016-09-30 2016-09-30 电脑机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708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270828U (zh) 电脑机壳
CN207216902U (zh) 用于电子电路故障设置的螺钉锁式简易实训装置
CN205827009U (zh) 触控显示装置及具有该触控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
CN206193694U (zh) 发光键盘
CN104597978B (zh) 电子装置及其电路模组
CN206270893U (zh) 鼠标
CN206270866U (zh) 电源供应器
US20180112864A1 (en) Mouse
CN206193695U (zh) 发光键盘
CN207008560U (zh) 一种车载通用型无线鼠标
CN208314805U (zh) 终端设备
CN207560467U (zh) 一种电路板的一体化按钮及指示灯结构
CN106683524A (zh) 激光笔
US20180112865A1 (en) Computer case
KR200252035Y1 (ko) 정전기 차폐용 마우스 패드
CN205535376U (zh) Led灯光导向结构
CN200950156Y (zh) 非接触电压测试笔
CN207648570U (zh) 路灯灯头及路灯
CN207603994U (zh) 一种ftu、led防静电电路板
CN213717951U (zh) 一种平面发光灯块及应用其的人机交互系统
CN215497280U (zh) 一种防尘的电源适配器
CN206209612U (zh) 一种夜灯键盘
CN213123372U (zh) 一种带电子水墨屏的学习装置
CN206313751U (zh) 发光式电容感应开关
CN207367102U (zh) 一种电子设备组件和扩展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20

Termination date: 2020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