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61881U - 一种粘扣带及便携式引流袋 - Google Patents

一种粘扣带及便携式引流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61881U
CN206261881U CN201621018743.2U CN201621018743U CN206261881U CN 206261881 U CN206261881 U CN 206261881U CN 201621018743 U CN201621018743 U CN 201621018743U CN 206261881 U CN206261881 U CN 2062618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ic tape
hole
flexible pipe
bag
suspension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1874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颀
田淑红
周玉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162101874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618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618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618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粘扣带及便携式引流袋,包括引流管和引流袋,包括别针、引流管、袋体和粘扣带,所述袋体和粘扣带均挂在所述别针上,所述引流管成回形盘卷并通过粘扣带缠绕捆绑固定。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解决了引流袋使用过程中引流管因没有捆绑而来回摆动,从而影响使用和影响美观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粘扣带及便携式引流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引流管收纳粘扣。
背景技术
现在医学日趋成熟,在各种医疗器械也都相应的出现,其中一种就是最常用的引流袋。引流袋由保护帽(含接头)、引流导管、薄膜袋体、止回阀(根据客户需求配置)、排液阀(若带排液阀)、纽扣(腿挂式、腰挂式)、绑带(腿挂式)或吊带(腰挂式)组成;制作材料为医用高分子材料。临床上应用的外科引流管种类很多,有的用于导尿,有的用于伤口,胸腔、脑腔、胃肠道、胆道等都有应用。外科引流为的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与影响伤口愈合。在病人应用引流管时,要注意护理。但是引流管的长短不一,如果长的话就需要有捆绑装置将其捆绑方便使用,现在所使用的引流管直接连接引流袋,没有将其捆束的装置,引流管就直接挂在引流袋上边,容易被其他物品勾住,如果引流袋挂在病人身上的话病人行动的时候引流管因为没有捆绑会来回摆动,使用特别不方便而且影响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引流管没有捆绑使用不方便而且影响美观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引流管收纳粘扣。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价值很高,解决了现有的引流管没有捆束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一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便携式引流袋,包括引流管和引流袋,包括别针、引流管、袋体和粘扣带,所述袋体和粘扣带均挂在所述别针上,所述引流管成回形盘卷并通过粘扣带缠绕捆绑固定。
优选地,所述粘扣带中间设置有挂孔。
优选地,所述粘扣带还包括用于悬挂粘扣带的吊环,所述吊环与挂孔连接。
优选地,所述吊环由软管制成,所述挂孔包括两个相邻的通孔,所述软管的两端各从一个通孔穿过并在粘扣带的另一侧相互连接。
优选地,所述吊环由软管制成,所述挂孔为通孔,所述软管的两端均穿过所述通孔并在粘扣带的另一侧结成扣,软管两端结成的扣的外轮廓大于通孔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粘扣带勾面的射出钩的形状为Y形。
一种粘扣带,包括用于悬挂粘扣带的吊环,所述粘扣带中间设置有挂孔,所述吊环与所述挂孔连接。
优选地,所述吊环由软管制成,所述挂孔包括两个相邻的通孔,所述软管的两端各从一个通孔穿过并在粘扣带的另一侧相互连接。
优选地,所述吊环由软管制成,所述挂孔为通孔,所述软管的两端均穿过所述通孔并在粘扣带的另一侧结成扣,软管两端结成的扣的外轮廓大于通孔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粘扣带勾面的射出钩的形状为Y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解决了引流袋使用过程中引流管引没有捆绑而来回摆动影响使用和影响美观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引流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孔粘扣带平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孔粘扣带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一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一种便携式引流袋,包括别针1、袋体4、引流管3和粘扣带9,粘扣带包括软管2,袋体4上设置有挂绳8。别针1用来钩挂挂绳8和软管2,别针1别挂在使用者衣服底部,引流管3一端和袋体4连接,由于引流管3长度比较长,所以需要回形缠绕处理,就需要粘扣带9来缠绕固定引流管3。
如图2所示为单孔粘扣带的平面示意图,粘扣带9设置有通孔7,软管2两端均穿过单通孔7并在粘扣带9另一侧结成扣,单通孔7的直径小于两端结成扣的外轮廓的大小,防止所打结脱孔。
设置一个通孔,工艺步骤少,直接将软管两端穿过通孔,然后在粘扣带另一侧结成扣,这样是根据结成扣的外轮廓的大小大于通孔的直径从而使结成扣不至从通孔脱出的原理设置的。
如图3所示为双孔粘扣带的立体示意图,软管2的两端各自从一个孔穿过将两端在粘扣带另一侧相互连接,勾面6的射出勾为Y形。
设置两个通孔,软管的两端分别从一个通孔穿过,然后在粘扣带另一侧相互连接,这样是根据两个通孔之间有一段间隔,软管两端分别从两个通孔穿过然后相互连接,连接之后被两个通孔之间的间隔卡住从而通过软管可以将粘扣带挂起的原理设置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软管还可以是曲别针,粘扣带不带挂孔,曲别针直接别在粘扣带上,然后别在和衣服别在一起的别针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软管还可以是绳子,将绳子两端直接缝在粘扣带上,形成吊环,然后挂在别针上。
本实用新型的的使用方法如下:
把别针1钩挂在使用者上衣底部,然后把袋体4通过挂绳8钩挂在别针1上,引流管3一端连接袋体4,引流管3经过回形缠绕之后用粘扣带9将其缠绕固定,然后通过吊环将粘扣带挂在别针1上。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实用新型/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便携式引流袋,包括引流管和引流袋,其特征在于,包括别针、引流管、袋体和粘扣带,所述袋体和粘扣带均挂在所述别针上,所述引流管成回形盘卷并通过粘扣带缠绕捆绑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引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扣带中间设置有挂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引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扣带还包括用于悬挂粘扣带的吊环,所述吊环与挂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引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环由软管制成,所述挂孔包括两个相邻的通孔,所述软管的两端各从一个通孔穿过并在粘扣带的另一侧相互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引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环由软管制成,所述挂孔为通孔,所述软管的两端均穿过所述通孔并在粘扣带的另一侧结成扣,软管两端结成的扣的外轮廓大于通孔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引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扣带勾面的射出钩的形状为Y形。
7.一种粘扣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悬挂粘扣带的吊环,所述粘扣带中间设置有挂孔,所述吊环与所述挂孔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粘扣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环由软管制成,所述挂孔包括两个相邻的通孔,所述软管的两端各从一个通孔穿过并在粘扣带的另一侧相互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粘扣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环由软管制成,所述挂孔为通孔,所述软管的两端均穿过所述通孔并在粘扣带的另一侧结成扣,软管两端结成的扣的外轮廓大于通孔的直径。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粘扣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扣带勾面的射出钩的形状为Y形。
CN201621018743.2U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粘扣带及便携式引流袋 Active CN2062618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18743.2U CN206261881U (zh)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粘扣带及便携式引流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18743.2U CN206261881U (zh)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粘扣带及便携式引流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61881U true CN206261881U (zh) 2017-06-20

Family

ID=59037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18743.2U Active CN206261881U (zh)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粘扣带及便携式引流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618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50320987A1 (en) Pediatric Drain and Tube Management Device
CN206261881U (zh) 一种粘扣带及便携式引流袋
US20140213980A1 (en) Medical cuff
CN207323826U (zh) 一种icu用护理腰带
CN205867170U (zh) 头颈外科负压引流球固定专用背心
CN206151642U (zh) 医用腹带结构
CN208927383U (zh) 一种中心静脉置管末端固定装置
CN212090483U (zh) 留置导管固定装置
CN204364198U (zh) 精神科约束带
CN206007668U (zh) 引流袋悬挂装置
CN208065502U (zh) 一种胸腔引流装置的便携包
CN205912947U (zh) 胆道引流患者用上衣
CN208710597U (zh) 一种引流袋背带
CN209771014U (zh) 一种排气管固定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输液/血器
CN208096882U (zh) 普外科护理用腹带
CN203943966U (zh) 一次性使用输注泵的便携袋
CN208974926U (zh) 一种鼻饲管固定装置
CN215023378U (zh) 一种负压引流器携带装置
CN208541613U (zh) 便携式多功能引流袋护理背包
CN211835542U (zh) 弹力伸缩引流袋
CN220735792U (zh) 具有折叠夹的挂耳鼻胃管固定器
CN205215490U (zh) 用于造口术后使用的松紧带可拆卸的间隙可调整的腹带
CN208926806U (zh) 一种泌尿外科术后携管患者下床活动的便携保护装置
CN220046279U (zh) 一种伤口渗血处理护理装置
CN208974738U (zh) 一种用于引流袋挂置的腰部绑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