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61708U - 一种野外训练用降温袋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野外训练用降温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61708U
CN206261708U CN201620837051.4U CN201620837051U CN206261708U CN 206261708 U CN206261708 U CN 206261708U CN 201620837051 U CN201620837051 U CN 201620837051U CN 206261708 U CN206261708 U CN 2062617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lding part
field exercise
cooling bag
cavity
cavity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3705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海玲
鲁青
王洪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83705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617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617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617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野外训练用降温袋,包括袋体,所述袋体至少包括重叠设置的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所述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相互连接,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之间形成有降温仓;所述第一折叠部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空腔;所述第二折叠部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和/或第二空腔中设置有冷源。本实用新型使得官兵在野外训练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不适,可以第一时间得到救助,抵消使得体温升高的外界因素且同时降低体温升高的速率,从而可以显著的降低训练中发生中暑的概率,防止因热射病给官兵的健康带来不可逆的损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开的野外训练用降温袋特别适合于野外训练和作战,具有实用性好且使用方便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野外训练用降温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个人防护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野外训练用降温袋。
背景技术
在军队的日常训练过程中,为保护官兵的自身安全,提高其在战斗过程中的安全和自我保卫意识,必须穿戴整套个人防护装备。在某些特种环境的作战中,还需要穿戴化学防护服、防核服、防爆服等各种各样的个人防护设备。这些防护设备的重量重、透气性差,训练需要又必须穿戴很长时间。
夏天训练时,尤其是在野外训练过程中,外部环境的温度和湿度都非常高,高强度的体力训练使得个体的消耗非常大,出汗量剧增,很容易导致机体热负荷超过机体散热能力,损伤体温调节中枢,出现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休克现象。根据现有的统计资料,热射病的病死率约为50%左右,7%至14%的幸存者罹患永久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现有技术中克服这一问题的方式通常还是在训练过程中注意外部补给或使用冰袋等工具进行降温,虽然有一定的调节效果,但是局部降温的效果有限。而且野外训练的环境可能无法保证第一时间有冰袋或外部补给提供。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可以在保证官兵在野外长时间训练过程中及时获得补给,降低体温,避免出现中暑,降低热射病的发病概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可以在保证官兵在野外长时间训练过程中及时获得补给,降低体温,避免出现中暑现象,降低热射病的发病概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野外训练用降温袋,包括袋体,所述袋体至少包括重叠设置的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所述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相互连接,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之间形成有降温仓;
所述第一折叠部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空腔;
所述第二折叠部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空腔;
所述第一空腔和/或第二空腔中设置有冷源。
为了便于在野外训练中携带,同时避免在压缩过程中损伤冷源,重叠设置的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呈卷曲圆筒状,其半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折叠部或第二折叠部厚度的两倍。
作为可替代的方案,另一种装配方式是,重叠设置的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呈长方体,其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折叠部或第二折叠部厚度的两倍。
为提高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所述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的端部设置有相互配合的连接单元。
优选的,所述连接单元为相互卡合连接的搭扣。
为了根据实际训练环境的外部因素,控制降温袋的总体重量,同时保证冷源的制冷效果,多个所述第一空腔间隔设置在第一折叠部中,所述冷源设置在其中任意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空腔中。
同样的,多个所述第二空腔间隔设置在第二折叠部中,所述冷源设置在其中任意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二空腔中。
优选的,所述冷源由可蓄冷的固体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野外训练用降温袋,通过第一折叠部、第二折叠部和第一空腔、第二空腔中冷源的配合,使得官兵在野外训练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不适,可以第一时间得到救助,抵消使得体温升高的外界因素且同时降低体温升高的速率,从而可以显著的降低训练中发生中暑的概率,防止因热射病给官兵的健康带来不可逆的损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开的野外训练用降温袋特别适合于野外训练和作战,具有实用性好且使用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野外训练用降温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降温袋一种实施例中冷源的分布图;
图3为图1所示降温袋另一种实施例中冷源的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公开的野外训练用降温袋包括袋体。考虑到野外作战训练需要,袋体由轻质材料制成并具有耐火耐腐蚀的特性。袋体上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喷涂迷彩色的涂层。袋体由重叠设置的第一折叠部1和第二折叠部2组成。第一折叠部1和第二折叠部2相互连接。为了提高降温袋的强度,第一折叠部1和第二折叠部2优选一体成型,中间不形成其它连接结构。如图1所示,第一折叠部1位于上侧,第二折叠部2位于下侧。当然也可以是第二折叠部2设置在上侧,第一折叠部1设置在下侧,在此不做限定。经临床医学证实,热射病的发病率与体温升高持续时间、程度、速率以及局部循环改变直接相关,因此,降温袋的作用就在于降低体温升高的持续时间,抵消使得体温升高的外界因素和降低体温升高的速率。为实现上述目的,在第一折叠部1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空腔3,在第二折叠部2中设置至少一个第二空腔4,第一空腔3和第二空腔4中的的至少一个中设置有冷源(图中未示出)。通过冷源和身体之间的热交换,在第一时间内降低体温,杜绝热射病的发生。
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冷源是利用其在相变过程中产生的相变能量来进行热交换的固体材料。其本质可以是硝酸盐、磷酸盐、碳酸盐或可以实现类似换热效果的卤化物材料。将冷源设置在第一空腔3、第二空腔4中,或者同时设置在第一空腔3和第二空腔4中。第一折叠部1和第二折叠部2之间形成有降温仓,人体置于降温仓中,与第一空腔3和第二空腔4中的冷源接触,通过冷源的相变实现热交换,达到降低体温的作用。
在野外训练的过程中,装备的总重量和体积有限,希望越小越好。所以,重叠设置的第一折叠部1和第二折叠部2在非使用状态下的理想状态是尽可能的压缩。图1中的部分示出了第一折叠部1和第二折叠部2的压缩状态。第一折叠部1和第二折叠部2可以呈卷曲圆筒状。呈卷曲圆筒状时,需要保证其半径大于或等于第一折叠部1或第二折叠部2厚度的两倍,避免对其中未使用的冷源施加过大的外力,造成其由于提前热交换而出现失效的情况。当然第一折叠部1和第二折叠部2还可以呈长方体的压缩方式。同样的,当第一折叠部1和第二折叠部2呈长方体的压缩方式时,也需要避免其中未使用的冷源在过大的外力作用下提前出现热交换,导致其失效,因此,在这种压缩方式中,袋体的总高度,也就是重叠后的第一折叠部1和第二折叠部2的总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折叠部1或第二折叠部2厚度两倍。
为了控制降温袋的总体重量,同时保证冷源的制冷效果,在第一折叠部1中的多个第一空腔3是间隔设置的。冷源可以根据室外训练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的需要置于其中一个或多个第一空腔3中。如果室外训练环境温度高、湿度大,也可以在每一个第一空腔3中均单独设置冷源,使其具有最佳的换热效果。对于特殊军种,可能其本身的作战通讯装备的重量就非常重,那么,可以选择其中对应于颈部、胸背部等散热量较大位置的第一空腔3中设置冷源,以降低降温袋的总体重量,同时避免大量地削弱其热交换的效果。
对应的,在第二折叠部2中的多个第二空腔4也是间隔设置的,冷源同样可以根据室外训练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的需要置于其中一个或多个第二空腔4中。
为了避免在压缩过程中对冷源造成损伤,对于呈卷筒状的降温袋来说,多个第一空腔3和第二空腔(图中未示出)呈菱形均匀设置在第一折叠部1和第二折叠部2上,参见图3所示,对于呈长方体的降温袋来说,多个第一空腔3和第二空腔(图中未示出)呈矩形均匀设置在第一折叠部1和第二折叠部2上。
为了便于使用和携带,在第一折叠部1和第二折叠部2的端部设置有相互配合的连接单元。连接单元优选为相互卡合连接的多个搭扣5,保证连接和使用稳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公开的野外训练用降温袋,通过第一折叠部、第二折叠部和第一空腔、第二空腔中冷源的配合,使得官兵在野外训练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不适,可以第一时间得到救助,抵消使得体温升高的外界因素且同时降低体温升高的速率,从而可以显著的降低训练中发生中暑的概率,防止因热射病给官兵的健康带来不可逆的损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开的野外训练用降温袋特别适合于野外训练和作战,具有实用性好且使用方便的优点。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野外训练用降温袋,其特征在于,包括
袋体,所述袋体至少包括重叠设置的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所述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相互连接,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之间形成有降温仓;
所述第一折叠部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空腔;
所述第二折叠部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空腔;
所述第一空腔和/或第二空腔中设置有冷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外训练用降温袋,其特征在于,重叠设置的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呈卷曲圆筒状,其半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折叠部或第二折叠部厚度的两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外训练用降温袋,其特征在于,重叠设置的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呈长方体,其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折叠部或第二折叠部厚度的两倍。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任一项所述的野外训练用降温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的端部设置有相互配合的连接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野外训练用降温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为相互卡合连接的搭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野外训练用降温袋,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空腔间隔设置在第一折叠部中,所述冷源设置在其中任意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空腔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野外训练用降温袋,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空腔间隔设置在第二折叠部中,所述冷源设置在其中任意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二空腔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野外训练用降温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源由可蓄冷的固体材料制成。
CN201620837051.4U 2016-08-04 2016-08-04 一种野外训练用降温袋 Active CN2062617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37051.4U CN206261708U (zh) 2016-08-04 2016-08-04 一种野外训练用降温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37051.4U CN206261708U (zh) 2016-08-04 2016-08-04 一种野外训练用降温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61708U true CN206261708U (zh) 2017-06-20

Family

ID=59035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37051.4U Active CN206261708U (zh) 2016-08-04 2016-08-04 一种野外训练用降温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617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96306A (zh) 一种便携蓄冷式个体热防护装置
CN206852699U (zh) 便携式防化疗脱发的低温按摩帽
US9635889B1 (en) Cooling garment
CN105457179A (zh) 一种智能调节热湿传递的消防服
CN204599382U (zh) 消防降温背心
CN206261708U (zh) 一种野外训练用降温袋
CN206507358U (zh) 一种制冷衣服
CN107296307A (zh) 一种可穿着降温装置
JP2011162931A (ja) 携帯型半導体熱交換装置付冷暖着衣
CN203986216U (zh) 一种降温背心
CN203943107U (zh) 太阳能户外特种防寒电暖服装
CN206150513U (zh) 一种导冷均匀的冷却服
CN207306131U (zh) 一种结合气体冷却和相变材料的降温服
CN202288600U (zh) 一种可随身穿的降温装置
CN201403516Y (zh) 降温衣及具有该降温衣的个体降温系统
US20200404988A1 (en) Intelligent refrigerating garment
CN209054633U (zh) 一种无线加热取暖片
CN209361053U (zh) 一种术后面敷冰袋
CN112690518A (zh) 一种适用于带电环境的功能性降温服
CN202552218U (zh) 用于隧道热环境下的冷却降温服
CN206371547U (zh) 一种可快速穿戴的防暑降温背心
CN206059973U (zh) 一种浸油式变电箱散热和预警装置
CN209801902U (zh) 一种改进的人体降温水冷循环热交换包
CN215583263U (zh) 一种多功能职业安全帽
CN214759262U (zh) 一种相变恒温服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