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61025U - 多功能包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61025U
CN206261025U CN201621231543.5U CN201621231543U CN206261025U CN 206261025 U CN206261025 U CN 206261025U CN 201621231543 U CN201621231543 U CN 201621231543U CN 206261025 U CN206261025 U CN 2062610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g
arm
band
strap
functio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23154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Chuang Chu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Chuang Chu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Chuang Chu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Chuang Chu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23154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610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610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6102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包,涉及生活用品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包,包括袋体,袋体上设置有手提带,手提带沿袋体的长度方向布置;袋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两个第一挎带,每个第一挎带的两端分别与袋体的正面和背面连接,每个第一挎带绕其与袋体的连接部转动连接:使用第一挎带时,两个第一挎带朝相互靠近的方向转动至接触,第一跨带的挎提长度比手提带的挎提长度长;使用手提带时,两个第一挎带朝相互背离的方向转动至第一跨带分别与袋体的外表面接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包,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能够实现手提和肩挎或手臂挎的功能,在外出的时候方便携带,方便使用者拿取物品,同时避免了手臂及肩部的疲劳。

Description

多功能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包。
背景技术
箱包是用来装东西的各种包包的统称,包括一般的购物袋、手提包、手拿包、钱包、背包、单肩包、挎包、腰包、手机包和多种拉杆箱等。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外出的时候,为了方便,通常会选择手提包或者挎包,用来放置各种必需品。使用者使用手提包时,当手中需要拿其他物品时,将会造成不方便;使用者使用传统挎包时,当使用时间较长时,手臂或肩部会疲劳,产生不适,但挎包的带子较长,不适合手提,造成使用者的舒适度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多功能包,以增加实用性,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方便使用者拿取物品,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便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包,包括袋体,所述袋体上设置有手提带,所述手提带沿所述袋体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袋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两个第一挎带,每个所述第一挎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袋体的正面和背面连接,每个所述第一挎带绕其与所述袋体的连接部转动连接:
使用所述第一挎带时,两个所述第一挎带朝相互靠近的方向转动至接触,所述第一跨带的挎提长度比所述手提带的挎提长度长;
使用所述手提带时,两个所述第一挎带朝相互背离的方向转动至所述第一跨带分别与所述袋体的外表面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袋体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开口,所述袋体远离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设置有底面,所述正面的两侧端朝向所述背面弯折,所述背面的两侧端朝向所述正面弯折形成所述袋体的腔体,所述底面与所述袋体的正面和背面缝合连接,所述正面的侧边缘和所述背面的侧边缘缝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袋体内嵌设有物品层,所述物品层的一端形成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形成贯通于所述袋体的外表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开口设置在所述袋体的背面,且所述第二开口上设置有拉链。
进一步的,所述袋体在所述第一开口处设置有封口带,所述封口带的一端与所述袋体缝合连接,所述封口带的另一端与所述袋体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袋体还包括第二挎带,所述第二挎带的两端设置有挂扣,所述袋体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二挎带的安装环,且所述安装环设置在所述正面和所述背面的侧端缝合处。
进一步的,所述袋体的内腔中沿所述第一开口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分隔所述内腔的夹层。
进一步的,所述袋体的内腔中设置有一个夹层,所述夹层将所述袋体的内腔分为两个腔体。
进一步的,所述袋体的内表面上设置有零件袋,所述零件袋的一端形成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形成于所述袋体的内表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袋体的内表面在所述第三开口处设置有拉链。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包,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包,袋体上分别设置第一挎带和手提带,第一挎带绕其与袋体的连接部转动连接,方便使用者拿取物品;当使用手提带的时候,两个第一挎带朝相互背离的方向转动至第一跨带分别与袋体的外表面接触,不影响手提带的使用,当使用第一挎带的时候,两个第一挎带朝相互靠近的方向转动至接触,并将手提带折入袋体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包,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能够实现手提和肩挎或手臂挎的功能,在外出的时候方便携带,方便使用者拿取物品,同时避免了手臂及肩部的疲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包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包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包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袋体;11-第一开口;12-正面;13-背面;14-第二开口;15-封口带;2-第一挎带;3-手提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包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包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包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包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包,包括袋体1,袋体1上设置有手提带3,手提带3沿袋体1的长度方向布置;袋体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两个第一挎带2,每个第一挎带2的两端分别与袋体1的正面12和背面13连接,每个第一挎带2绕其与袋体1的连接部转动连接:使用第一挎带2时,两个第一挎带2朝相互靠近的方向转动至接触,第一跨带2的挎提长度比手提带3的挎提长度长;使用手提带3时,两个第一挎带2朝相互背离的方向转动至第一跨带2分别与袋体1的外表面接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包,袋体1上分别设置第一挎带2和手提带3,第一挎带2绕其与袋体1的连接部转动连接,方便使用者拿取物品;当使用手提带3的时候,两个第一挎带2朝相互背离的方向转动至第一跨带2分别与袋体1的外表面接触,不影响手提带3的使用,当使用第一挎带2的时候,两个第一挎带2朝相互靠近的方向转动至接触,并将手提带3折入袋体1中,使多功能包实现可以手提和肩挎或手臂挎的功能,在外出的时候方便携带,同时避免了手臂及肩部的疲劳。
更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具体的可实施方案,手提带3可以设置在袋体1的外表面上,也可以设置在袋体1的内表面上,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将手提带3设置在袋体1的内表面上,当使用第一挎带2时,方便将手提带3折入袋体1中,不影响第一挎带2的使用。
根据第一挎带2和手提带3的功能特点,第一挎带2、袋体1和手提带3的连接方式存在两种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实施例一
第一挎带2和手提带3分别与袋体1进行连接,第一挎带2与袋体1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连接件可以为非全螺纹螺栓,还可以为卡扣,均可实现第一挎带2的旋转动作;手提带3可以住与袋体1缝合连接,还可以通过全螺纹螺栓将袋体1和手提带3连接。采用第一挎带2和手提带3分别与袋体1进行连接的方法,第一挎带2和手提带3的位置没有互相制约的关系,设计人员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安排第一挎带2和手提带3的位置。
实施例二
第一挎带2和手提带3同时与袋体1进行连接,连接件依次连接第一挎带2、袋体1和手提带3,连接件可以为非全螺纹螺栓,螺栓穿过第一挎带2和袋体1,使用螺母将第一挎带2安装完成后,螺栓继续穿过手提带3,使用螺母将手提带3紧固在两个螺母之间,完成对手提带3的安装。第一挎带2和手提带3通过一个连接件与袋体1连接的方法,步骤简单,操作方便,易加工,且可行性较高。
更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具体的可实施方案,袋体1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开口11,袋体1远离第一开口11的一端设置有底面,正面12的两侧端朝向背面13弯折,背面13的两侧端朝向正面12弯折形成袋体1的腔体,底面与袋体1的正面12和背面13缝合连接,正面12的侧边缘和背面13的侧边缘缝合连接。
如图3所示,更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具体的可实施方案,袋体1内嵌设有物品层,物品层的一端形成第二开口14,第二开口14形成贯通于袋体1的外表面上。在本实施例中,物品成设置在袋体1的第二表面内部,第二开口14设置在第二表面的外面上;使用者可将使用率较高的小件物品放入物品层中,当物品被使用时,方便拿取和放回。
更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具体的可实施方案,第二开口14设置在袋体1的背面13,且第二开口14上设置有拉链。第二开口14设置在袋体1的背面13,且第二开口14上设置有拉链,可防止物品层内的物品掉落和丢失,同时也方便使用者对物品层中的物品进行拿取,采用拉链对第二开口14进行封口,方法简单,封口效果较好,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如图4所示,更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具体的可实施方案,袋体1在第一开口11处设置有封口带15,封口带15的一端与袋体1缝合连接,封口带15的另一端与袋体1可拆卸连接。封口带15可防止袋体1内部的物品掉落和丢失,提高多功能包使用的安全性,同时,使用封口带15方便使用者拿取和放回物品,封口带15是一种简单便捷的封口方法。
更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具体的可实施方案,封口带15的两端可以分别与袋体1的外表面连接,还可以分别与袋体1的内表面进行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封口带15的两端分别与袋体1的内表面连接,即封口带15的一端与袋体1的内表面缝合连接,封口带15的另一端与袋体1的内表面可拆卸连接;封口带15与袋体1的外表面连接,在使用者使用时,封口带15的另一端易由于使用者的无意动作,与袋体1分离,造成袋体1内的物品掉出和丢失;采用封口带15与袋体1的内表面连接的方法,有效降低封口带15在非使用者意愿下与袋体1分离的机率,降低了物品的丢失机率,提高了多功能包的使用安全性和实用性。
更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具体的可实施方案,封口带15的一端与袋体1的背面13缝合连接,封口带15的另一端与袋体1的正面12可拆卸连接,封口带15的另一端和袋体1的正面12上设置有一组吸扣,可将封口带15与袋体1进行连接,采用吸扣实现封口带15与袋体1的可拆卸连接,方便使用者对袋体1内的物品进行拿取。
更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具体的可实施方案,封口带15的另一端和袋体1的正面12上设置有一组魔术贴,可将封口带15与袋体1进行连接,采用魔术贴实现封口带15与袋体1的可拆卸连接,方便使用者对袋体1内的物品进行拿取。
更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具体的可实施方案,袋体上第一开口处设置有防止物品掉出的拉链。袋体的正面和背面的内表面上设置有拉链,对第一开口起到封口的作用,防止袋体中的物品掉落,同时也方便使用者对袋体中的物品进行拿取,采用拉链对袋体进行封口,方法简单,封口效果较好,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更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具体的可实施方案,袋体的内表面上在第一开口处设置有防止手机掉出的吸扣。袋体的内表面上设置吸扣,对第一开口起到封口的作用,防止袋体中的物品掉落,同时也方便使用者对袋体1中的物品进行拿取。吸扣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组、2组或3组,合理的吸扣数量既可以保障对第一开口起到良好的封口作用,同时又不会影响使用者的使用,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更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具体的可实施方案,袋体还包括第二挎带,第二挎带的两端设置有挂扣,袋体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二挎带的安装环,且安装环设置在正面12和背面13的侧端缝合处。第二挎带两端的挂扣分别与袋体上的安装环连接,实现第二挎带与多功能包的连接。当使用者需要卸下或者更换第二挎带时,只需将挂扣与安装环分离开,采用安装环和挂扣安装第二挎带的方法,操作简单,加工成本低,可行性高,且使用者可为多功能包搭配多种样式的挎带,提高了多功能包在使用者中的认可度。
更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具体的可实施方案,袋体1的内腔中沿平行于第一开口1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分隔内腔的夹层。设置用于分隔内腔的夹层,使用者可将需要携带的物品进行分类放置,当物品需要取出时,便于使用者进行寻找。
更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具体的可实施方案,夹层可为隔板形式,将袋体的内腔分为至少两个腔体;夹层还可以为袋状结构,夹层可将袋体的内腔分为至少两个腔体的同时,夹层的内腔也可以放入物品。本实施例中,优选袋状结构的夹层,使用者可将需要携带的物品分为多类,使袋体的内腔得到充分的利用。
更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具体的可实施方案,袋状结构的夹层的边缘处设置有拉链。本实施例中,夹层的边缘处设置有拉链,可以增加夹层中的物品的安全性,使用者可将随身物品中的贵重物品放入夹层中,有效降低物品的丢失机率,提高了多功能包的安全性。
更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具体的可实施方案,袋体1的内腔中设置有一个夹层,夹层将袋体1的内腔分为两个腔体。本实施例中,袋体1内部设置两个内腔和一个夹层,合理的划分了袋体1内的结构,提高了袋体1内部空间的利用率,同时使用者可将不同类别的物品分开放入两个内腔中,可节省使用者拿取物品的时间,提高了多功能包使用的方便性和快捷性。
更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具体的可实施方案,袋体1的内腔中设置有零件袋,零件袋的一端形成第三开口,第三开口形成于袋体1的内表面上。零件袋中可放置较小的物品,当有较小的物品需要携带时,如果直接将较小的物品放置到零件袋中,在需要使用时,不方便寻找,浪费使用者的时间。
更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具体的可实施方案,袋体1的内表面在第三开口处设置有拉链。袋体1的内表面上在第三开口处设置拉链,防止物品袋中的物品掉落,也方便使用者对物品进行拿取;拉链对第三开口进行封口,方法简单,封口效果较好,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包,袋体1上分别设置第一挎带2和手提带3,第一挎带2可围绕垂直于第一开口11的长度方向转动,方便使用者拿取物品;多功能包中设置有物品层和零件袋方便使用者携带和使用较小的物品,且袋体1内部设置有使用拉链封口的夹层,降低了使用者的贵重物品的丢失机率,使使用者的贵重物品的安全得到保障;当使用手提带3的时候,将第一挎带2第一挎带2转动至与袋体1接触,不影响手提带3的使用;当使用第一挎带2的时候,将第一挎带2旋转至袋体1的上方,使两个第一挎带2接触,并将手提带3折入袋体1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包,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能够实现手提和肩挎或手臂挎的功能,在外出的时候方便携带,方便使用者拿取物品,同时避免了手臂及肩部的疲劳。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多功能包,其特征在于,包括:袋体(1),所述袋体(1)上设置有手提带(3),所述手提带(3)沿所述袋体(1)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袋体(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两个第一挎带(2),每个所述第一挎带(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袋体(1)的正面(12)和背面(13)连接,每个所述第一挎带(2)绕其与所述袋体(1)的连接部转动连接:
使用所述第一挎带(2)时,两个所述第一挎带(2)朝相互靠近的方向转动至接触,所述第一跨带(2)的挎提长度比所述手提带(3)的挎提长度长;
使用所述手提带(3)时,两个所述第一挎带(2)朝相互背离的方向转动至所述第一跨带(2)分别与所述袋体(1)的外表面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1)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开口(11),所述袋体(1)远离所述第一开口(11)的一端设置有底面,所述正面(12)的两侧端朝向所述背面(13)弯折,所述背面(13)的两侧端朝向所述正面(12)弯折形成所述袋体(1)的腔体,所述底面与所述袋体(1)的正面(12)和背面(13)缝合连接,所述正面(12)的侧边缘和所述背面(13)的侧边缘缝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1)内嵌设有物品层,所述物品层的一端形成第二开口(14),所述第二开口(14)形成贯通于所述袋体(1)的外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设置在所述袋体(1)的背面(13),且所述第二开口(14)上设置有拉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1)在所述第一开口(11)处设置有封口带(15),所述封口带(15)的一端与所述袋体(1)缝合连接,所述封口带(15)的另一端与所述袋体(1)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1)还包括第二挎带,所述第二挎带的两端设置有挂扣,所述袋体(1)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二挎带的安装环,且所述安装环设置在所述正面(12)和所述背面(13)的侧端缝合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1)的内腔中沿所述第一开口(1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分隔所述内腔的夹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1)的内腔中设置有一个夹层,所述夹层将所述袋体(1)的内腔分为两个腔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功能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1)的内表面上设置有零件袋,所述零件袋的一端形成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形成于所述袋体(1)的内表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功能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1)的内表面在所述第三开口处设置有拉链。
CN201621231543.5U 2016-11-16 2016-11-16 多功能包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2610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31543.5U CN206261025U (zh) 2016-11-16 2016-11-16 多功能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31543.5U CN206261025U (zh) 2016-11-16 2016-11-16 多功能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61025U true CN206261025U (zh) 2017-06-20

Family

ID=59040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231543.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261025U (zh) 2016-11-16 2016-11-16 多功能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6102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81779A (zh) * 2018-09-11 2020-03-17 国誉株式会社 收纳用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81779A (zh) * 2018-09-11 2020-03-17 国誉株式会社 收纳用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261025U (zh) 多功能包
CN206603377U (zh) 便携式包
CN209450023U (zh) 一种折叠两用式的户外旅行用腰包
CN202341087U (zh) 一种多用包
CN209788816U (zh) 一种可挎手机包
CN106533347B (zh) 一种可拆卸太阳能电池包
CN207803661U (zh) 一种多功能手包
CN220236247U (zh) 一种sd卡专用携带包
CN207803702U (zh) 一种具有防丢功能的手袋包
CN209346256U (zh) 一种适用于奔跑的儿童书包
CN209563693U (zh) 一种多功能便携包
CN217771681U (zh) 收纳包
CN210581499U (zh) 一种导游带团便利专用包
CN207428692U (zh) 一种可实现快速充电的单肩包
CN208017093U (zh) 一种多功能户外收纳包
CN215270977U (zh) 一种便携式手提包
CN213756978U (zh) 一种便携隐藏式腰包
CN208682398U (zh) 一种便于折叠型文件袋
CN210433011U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背包
CN201591202U (zh) 一种多用途包
CN103211368A (zh) 平板可视电子产品子母包的母包
CN209449954U (zh) 一种行李箱
CN206342095U (zh) 多功能腰包
CN209807315U (zh) 一种手提袋
CN202525320U (zh) 一种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20

Termination date: 2018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