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54773U - 一种车顶隔热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顶隔热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54773U
CN206254773U CN201621246432.1U CN201621246432U CN206254773U CN 206254773 U CN206254773 U CN 206254773U CN 201621246432 U CN201621246432 U CN 201621246432U CN 206254773 U CN206254773 U CN 2062547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projection
conducting block
component
atomization
fan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24643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俞周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roup Real Ki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roup Real Ki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roup Real Ki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roup Real Ki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24643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547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547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5477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顶隔热板,包括隔热板板体,隔热板板体内设置有储水层,车顶隔热板还包括用于展开或收起车衣的自动车衣装置;用于向展开后的车衣与车体之间所形成的隔热空间内喷施雾化水汽的雾化喷施组件;用于提高隔热空间及车衣外部空间之间的气体交换速率的风机组件;以及感温开关组件,设置于雾化喷施组件、风机组件及其对应的驱动电源之间,当温度超过预设值时,启动风机组件、或风机组件与雾化喷施组件,本实用新型通过向所述隔热空间中喷水而不是将水分喷洒在车衣外表面上,更有效地吸收车体热量,通过设置感温膨胀的气囊,且通过气囊中的气体受热体积膨胀的原理直接驱动感温开关组件开启风机组件或雾化喷施组件,稳定可靠。

Description

一种车顶隔热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车顶隔热板。
背景技术
夏天车辆停放在露天场所,烈日暴晒之下车内温度能够达到很高的水平,使得座椅等车内设施发烫,初入车辆的驾乘人员体验感极差,并且加速车内设备的老化。现有技术中,为了避免停放在室外露天场所的车辆内部温度过高,常常采用车衣将车体罩住,减少阳光对车体的热辐射,从而降低车内的温度。但是,上述方式并不能有效地隔绝外界的热量传导到车体内部,长时间放置在烈日下的车辆,即使使用了车衣,也并不能有效改善车内温度过高的状况。
为了有效地降低车体内部的温度,专利公告号为CN102658769A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自动降温车衣,其通过在车衣内部设置导管,将储水盒中的水引出到车衣外部,利用水体蒸发带走车衣表面的热量,从而实现降温。上述方式在实践中还存在弊端与矛盾,例如,车衣本身具有良好的隔热性,外表层水分的蒸发并不会带走车衣表层之内的热量,因此并不能有效地降低车体的温度,这就需要一种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对车体进行隔热。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实际运用中高温天气汽车停放在露天场所车内温度过高这一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顶隔热板,以降低高温天气下车内的温度,提升驾驶人员出入车辆时的舒适度,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车顶隔热板,包括可拆卸架设于车顶上的隔热板板体,所述隔热板板体内设置有一储水层,所述车顶隔热板还包括,
自动车衣装置,设于所述隔热板板体上,用于展开或收起车衣,当所述车衣展开时,所述车衣与车体之间形成一稳定的隔热空间;
雾化喷施组件,设置于所述自动车衣装置与车顶之间且与所述储水层相连通,用于向展开后的车衣与车体之间所形成的隔热空间内喷施雾化水汽;
风机组件,设置于所述隔热板板体上,连通所述隔热空间与车衣外部空间,用于提高隔热空间及车衣外部空间之间的气体交换速率;
感温开关组件,设置于雾化喷施组件、风机组件及其对应的驱动电源之间,当温度超过预设值时,启动风机组件、或雾化喷施组件与风机组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车体或隔热空间内温度过高时,雾化喷施组件与风机组件开始工作,雾化喷施组件向车衣与车体之间的隔热空间内喷施水汽,水汽在高温下气化成水蒸气,吸收热量。同时,由于高温天气,车衣内表面及车体表面的温度很高,雾化的水汽不会凝结在车衣表面或者车体上,避免车衣上滞留水分被连同车衣一道收卷到自动车衣装置中,干净卫生。在此之后风机组件启动,将含有大量热量的水蒸气排除到隔热空间的外部,从而与车衣外表面洒水蒸发相比,更加有效的降低车体的温度。
进一步的,所述雾化喷施组件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储水层相连通的雾化喷嘴,所述雾化喷嘴与所述储水层之间设置有用于控制二者通断的电控水泵;
所述电控水泵工作时,所述电控水泵、驱动电源及感温开关组件构成通电回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直接利用储水层中的水作为一个雾化水汽的来源,十分方便,并且利用雾化喷嘴与气嘴的组合,可以产生大量的水汽,满足水汽蒸发降温的要求。
进一步的,所述雾化喷施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超声波雾化器,所述超声波雾化器的储液槽与所述储水层相连通;
所述超声波雾化器工作时,所述超声波雾化器的启动端与所述驱动电源、感温开关组件构成通电回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利用储水层中储存的水分进行雾化,超声波雾化器的优势在于噪声小,雾化时所需的能源少,便于驱动。
进一步的,风机组件包括至少一根穿设于所述自动车衣装置中的气流导管,所述气流导管内嵌设有排气风扇;
所述排气风扇工作时,所述排气风扇的电源端与所述驱动电源、感温开关组件构成通电回路。
通过上述设置,当车衣覆盖车体时,为了避免在车衣上开孔,因此,将气流导管设置与车顶箱隔热板板体的自动车衣装置上,排气风扇可以从车衣外部向隔热空间内吹气,也可以将隔热空间内的气体抽出到外部,加快车衣内部隔热空间与外部空间的气流交换速率,降低车体的温度。
进一步的,所述感温开关组件包括感温端与开关端,
所述感温端包括多个分设于车衣内表面上或隔热板板体与车顶之间的气囊,所述气囊的囊壁由低伸缩性材料制成,所述气囊中填充有受热体积膨胀的气体和/或固体物质;
所述开关端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隔热板板体上的绝缘柱,所述绝缘柱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柱形槽,所述柱形槽内活动套设有一滑块,所述滑块的侧壁与所述柱形槽的内侧壁密封抵接,所述滑块与柱形槽槽底之间形成一气密腔,所述气密腔与多个所述气囊相连通;所述滑块与柱形槽内壁之间设置有一用于使得滑块滑动后回到初始位置的弹性回复件;所述滑块远离气密腔的一侧沿柱形槽轴向固定连接设置有一推杆,所述推杆的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套设有多个导电块;所述柱形槽靠近导电块一段的内壁上沿柱形槽的长度方向排布设置有至少四个导电凸块,所述导电凸块以柱形槽轴线所在一平面呈对称设置,对称且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导电凸块之间的距离不大于所述导电块的直径大小;所述导电凸块的一端伸出到绝缘柱外部形成电连接柱并与驱动电源或风机组件或雾化喷施组件电连接;
当所述弹性回复件处于初始设定状态时,所述导电凸块与所述导电块分离;当所述导电块在推杆的带动下与其中一对导电凸块抵接时,所述风机组件或雾化喷施组件工作。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气囊中的气体受热之后体积膨胀,由于气囊的囊壁伸缩性较低,气体膨胀所产生的压力传导到密封腔内,密封腔中的气体推动滑块滑动,从而推动推杆带动导电块沿推杆轴向运动,特定位置时,导电块导通驱动电源与风机组件或者雾化喷施组件,从而实现由温度控制风机组件与雾化喷施组件,结构稳定简单,可靠性高。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回复件包括一固定连接在所述柱形槽与滑块之间的弹簧或弹片。
通过上述设置,当温度下降后可以通过弹簧或者弹片的回复形变使得导电块与导电凸块分离,从而切断驱动电源与风机组件或雾化喷施组件之间的导通关系。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凸块位于柱形槽中一端的顶部设置有一与导电凸块呈拱形连接的伸缩导电片,所述伸缩导电片的长度方向沿柱形槽的轴向设置;当伸缩导电片处于自然伸缩状态时,对称设置于两个导电凸块上的伸缩导电片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导电块的直径大小。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导电块与导电凸块相接触时,导电块会对导电凸块上的伸缩导电片产生一定的挤压,由此使得导电块与导电凸块更加紧密地抵接,避免后期由于导电块的震动导致导电块与导电凸块之间产生缝隙,意外中断风机组件或雾化喷施组件与驱动电源的连接关系。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块的数量为2个,包括靠近滑块设置的第一导电块和远离滑块设置的第二导电块,在弹性回复件处于初始设定状态下时,第一导电块与第二导电块位于滑块与导电凸块之间;
所述导电凸块的数量为4个且分成两组,包括第一导电凸块组与第二导电凸块组,所述第一导电凸块组与第二导电凸块组包含的导电凸块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柱形槽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导电凸块组与风机组件和驱动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凸块组与雾化喷施组件和驱动电源电连接,第一导电凸块组在弹性回复件处于初始设定状态下时成靠近所述第二导电块设置,两组导电凸块之间的距离大小大于第二导电块的长度大小;
当推杆在滑块的推动下沿其轴向运动时,所述导电块与所述导电凸块之间呈:
第一位置状态,第二导电块靠近所述第一导电凸块组,第一导电块、第二导电块与所述第一导电凸块组或第一导电凸块组均呈分离状态,风机组件与雾化喷施组件不工作;或
第二位置状态,第二导电块与所述第一导电凸块组抵接,风机组件工作,雾化喷施组件不工作;或
第三位置状态,第二导电块位于第一导电凸块组与第二导电凸块组之间,第一导电块与第一导电凸块组分离,风机组件与雾化喷施组件不工作;或
第四位置状态,第二导电块与所述第二导电凸块组抵接,第一导电块与第一导电凸块组分离,风机组件不工作,雾化喷施组件工作;或
第五位置状态,第二导电块与所述第二导电凸块组抵接,第一导电块与第一导电凸块组抵接,风机组件与雾化喷施组件工作。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设置导电块之间的距离时,事先经过测算,得到既定温度变化条件下导电块能够运动的距离大小,随着温度的上升,当温度未超过第一设定值时,风机组件与雾化喷施组件均不工作;当温度超过第二预设值时,风机组件工作;当温度超过第三预设值时,短暂的间隙过后雾化喷施组件工作,风机组件停止工作;而后经过设定时间后(主要是预留部分时间让进入到隔热空间内部的水汽充分地转化为水蒸气),风机组件与雾化喷施组件同时工作,达到最高的降温速率。
进一步的,所述自动车衣装置包括车衣收纳盒、收卷电机及车衣本体,所述车衣本体上沿车衣的伸展方向开设有多条呈条状的充气囊,所述车衣收纳盒内设有一用于对多条所述充气囊充气的气泵。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得车衣充分伸展开来,车衣不会在车体上过紧的贴合,有助于增大隔热空间,起到更好的隔热作用,并且,也有利于水汽在隔热空间内充分的流动,利于隔热空间中热量的排除。此外,与传统的支架式车衣支撑装置相比,充气式的车衣伸展方式不会对车体产生损伤(如刮花等),收纳也十分简单。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电源为一设置于所述隔热板板体中的蓄电池,所述隔热板板体的顶面设置有一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电池板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得隔热板板体能够独立的供电,当汽车处于停驶状态时,隔热板板体上的各个功能模块也能够获得正常的电源供应从而正常的工作,提升了车顶隔热板的独立性,增加其适用的范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在高温天气时向车衣与车体之间形成的隔热空间中喷洒水分而不是将水分喷洒在车衣外表面上,能更有效地吸收车体周围的热量,降低温度;
(2)通过将传统的冷却水分改为雾化后的水汽,大大增加了水汽蒸发的表面积,有利于其快速地蒸发,从而达到快速吸热的目的;
(3)通过设置风机组件,能够加快隔热空间内部与车衣外部空间之间的气体流动,有助于散除隔热空间内的热量;
(4)通过设置感温膨胀的气囊,并且通过气囊中的气体受热体积膨胀的原理直接驱动感温开关组件开启风机组件或雾化喷施组件,作用直接稳定,简单可靠;
(5)通过采用雾化水汽降温,也避免了水渍遗留于车衣上,造成车衣收卷后发霉腐朽的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顶隔热板与车体的整体配合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车衣收起);
图3为图2中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车衣展开);
图5为图4中B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感温开关组件开关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导电凸块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车衣收起);
图9为开关端状态一的示意图;
图10为开关端状态二的示意图;
图11为开关端状态三的示意图;
图12为开关端状态四的示意图;
图13为开关端状态五的示意图。
附图标志:1、隔热板板体;2、储水层;21、注水口;22、密封盖;23、支架;3、自动车衣装置;31、车衣收纳盒;32、收卷电机;33、车衣本体;34、充气囊;35、气泵;4、隔热空间;5、雾化喷施组件;511、雾化喷嘴;512、电控水泵;521、超声波雾化器;522、储液槽;6、车顶;7、风机组件;71、气流导管;72、排气风扇;8、感温开关组件; 81、感温端;82、开关端;811、气囊;812、氮气;813、隔热膜;820、绝缘柱;821、柱形槽;822、滑块;823、气密腔;824、推杆;825、导电块;826、导电凸块;827、弹簧;828、环形抵接块;829、伸缩导电片;8210、气密阀门;8261、第一导电凸块组;8262、第二导电凸块组;8251、第一导电块;8252、第二导电块; 9、蓄电池;10、太阳能电池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一
结合图1~6所示,一种车顶隔热板,如图1和图2所示,类似于车顶6行李箱,包括利用支架23可拆卸架设于车顶6上的隔热板板体1,隔热板板体1内设置有一储水层2,上述储水层2设置于隔热板板体1的底部位置,隔热板板体1的侧壁上位于储水层2处开设有用于向储水层2中注水的注水口21及密封盖22。
此外,车顶隔热板还包括设于隔热板板体1上,用于展开或收起车衣的自动车衣装置3。与现有的自动车衣相类似,当车衣展开时,如图4所示,车衣与车体之间形成一稳定的隔热空间4,利用车衣本身的防辐射隔热的效果以及空气隔热的效果实现车体的降温,放置车体在阳光炙烤下温度急剧升高。如图2所示,自动车衣装置3包括设置于隔热板板体1的中间位置的车衣收纳盒31,以及设置在车衣收纳盒31中的收卷电机32及车衣本体33,车衣本体33上沿车衣的伸展方向开设有多条呈条状的充气囊34,车衣收纳盒31内设有一用于对多条充气囊34充气的气泵35。
当车衣展开时,气泵35向车衣上的充气囊34充气,可以使得车衣充分伸展开来,车衣不会在车体上过紧的贴合,有助于增大隔热空间4,起到更好的隔热作用。此外,与传统的支架23式车衣支撑装置相比,充气式的车衣伸展方式不会刮花车体,收纳也十分简单。
除自动车衣装置3外,隔热板上还设置有雾化喷施组件5与风机组件7及其驱动其运转的驱动电源,雾化喷施组件5与风机组件7在隔热空间4内的温度超过预设值时,受感温开关组件8的控制启动工作。
如图4所示,雾化喷施组件5设置于自动车衣装置3与车顶6之间且与储水层2相连通,用于向展开后的车衣与车体之间所形成的隔热空间4内喷施雾化水汽。具体而言,雾化喷施组件5包括沿隔热板底部周向设置的与储水层2相连通的雾化喷嘴511,雾化喷嘴511的水汽输出口朝向隔热空间4内部,雾化喷嘴511与储水层2之间设置有用于控制二者通断的电控水泵512。当电控水泵512工作时,电控水泵512、驱动电源及感温开关组件8构成通电回路。电控水泵512驱动储水层2中的水体经雾化喷嘴511雾化后输出至隔热空间4内。
如图2和图4所示,风机组件7设置于隔热板板体1上,连通隔热空间4与车衣外部空间,用于提高隔热空间4及车衣外部空间之间的气体交换速率,利于隔热空间4中热量的排除。具体而言,当车衣覆盖车体时,为了避免在车衣上开孔,风机组件7包括多根穿设于自动车衣装置3中的气流导管71,气流导管71内嵌设有排气风扇72。气流导管71的一端开口与隔热空间4相连通,另一端与车衣外部相连通。排气风扇72工作时,排气风扇72的电源端与驱动电源、感温开关组件8构成通电回路。在本实施例中,排气风扇72的鼓风方向为由车衣外部朝向车衣内部,如此便可将隔热板喷施的雾化水汽吹向整个隔热空间4,加快车衣内部隔热空间4与外部空间的气流交换速率,降低车体的温度。
感温开关组件8设置于雾化喷施组件5、风机组件7及其对应的驱动电源之间,当温度超过预设值时,启动风机组件7、或雾化喷施组件5与风机组件7。对于感温开关组件8,结合图5、图6和图7所示,感温开关组件8包括感温端 81与开关端82。
如图5所示,感温端 81包括多个分设于车衣内表面上或隔热板板体1与车顶6之间的气囊811,优选的设置与车衣内表面上。气囊811的囊壁由低伸缩性材料制成,如棉麻织物内设塑料层制成,气囊811中填充有氮气812,气囊811与车衣之间加设有隔热膜813,进而防止车衣外部的热量直接传导到气囊811内部,提升感应的准确性。在本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其它受热体积明显膨胀的气体和/或固体物质。上述设定的感温端 81,有益效果还在于:只在车衣打开之后才会起作用,也就能很好的保证当车衣收起时感温开关组件8不会动作。
对于开关端82,如图6所示,开关端82包括利用螺钉固定设置于隔热板板体1上的绝缘柱820,绝缘柱820由陶瓷或塑料材料制成。绝缘柱820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柱形槽821,柱形槽821内活动套设有一滑块822,滑块822的侧壁与柱形槽821的内侧壁密封抵接,滑块822与柱形槽821槽底之间形成一气密腔823,气密腔823通过多根导气管与多个气囊811相连通,导气管的材料同样采用低伸缩性的材料制成。
滑块822与柱形槽821内壁之间设置有一用于使得滑块822滑动后回到初始位置的弹性回复件,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弹性回复件采用弹簧827,如图6所示,柱形槽821的内壁上沿其周向开设有一环形抵接块828,环形抵接块828位于滑块822原理柱形槽821槽底的一侧,弹簧827套设于推杆824上,两端分别与环形抵接块828与滑块822固定连接。
滑块822远离气密腔823的一侧沿柱形槽821轴向固定连接设置上述推杆824,推杆824的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套设有多个导电块825,导电块825采用铜或者其它良导电材料制成,推杆824及滑块822采用陶瓷或塑料制成。
柱形槽821靠近导电块825一段的内壁上沿柱形槽821的长度方向排布设置有至少四个导电凸块826,在本实施例当中优选为4个。导电凸块826由铜等导电材料制成,导电凸块826以柱形槽821轴线所在一平面呈对称设置,对称且相对设置的两个导电凸块826之间的距离不大于导电块825的直径大小;导电凸块826的一端伸出到绝缘柱820外部形成电连接柱并与驱动电源或风机组件7或雾化喷施组件5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气囊811中的气体受热之后体积膨胀,由于气囊811的囊壁伸缩性较低,气体膨胀所产生的压力传导到密封腔内,密封腔中的气体推动滑块822滑动,从而推动推杆824带动导电块825沿推杆824轴向运动,特定位置时,导电块825导通驱动电源与风机组件7或者雾化喷施组件5;当温度下降后,通过弹簧827的恢复形变使得导电块825与导电凸块826分离,从而切断驱动电源与风机组件7或雾化喷施组件5之间的导通关系。综上实现由温度控制风机组件7与雾化喷施组件5,结构稳定简单,可靠性高。
优化的,如图7所示,导电凸块826位于柱形槽821中一端的顶部设置有一与导电凸块826呈拱形连接的伸缩导电片829,伸缩导电片829的长度方向沿柱形槽821的轴向设置;当伸缩导电片829处于自然伸缩状态时,对称设置于两个导电凸块826上的伸缩导电片829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导电块825的直径大小。当导电块825与导电凸块826相接触时,导电块825会对导电凸块826上的伸缩导电片829产生一定的挤压,由此使得导电块825与导电凸块826更加紧密地抵接,避免由于导电块825的震动而导致导电块825与导电凸块826之间产生缝隙,意外中断风机组件7或雾化喷施组件5与驱动电源的连接关系,使得整个感温开关组件8工作状态更加稳定可靠。
对于上述感温开关组件8,为了保证其在平时行车途中或者是车衣未打开的情况下,雾化喷施组件5及风机组件7工作。绝缘柱820内气密腔823的进气口处设置有一个气密阀门8210,即通过隔绝气囊811与气密腔823的导通关系避免滑块822发生滑动,起到一个保险的作用。在此,气密阀门8210为球形气锁阀,通过手动或电控实现控制,在平时车衣收起时将其设置成关闭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导电块825与导电凸块826的具体的数量及位置设置关系如下:
如图6所示,导电块825的数量为2个,包括靠近滑块822设置的第一导电块8251和远离滑块822设置的第二导电块8252,在弹性回复件处于初始设定状态下时,第一导电块8251与第二导电块8252位于滑块822与导电凸块826之间。
导电凸块826的数量为4个且分成两组,包括第一导电凸块组8261与第二导电凸块组8262,第一导电凸块组8261与第二导电凸块组8262包含的导电凸块826分别对称设置于柱形槽821的内壁上,第一导电凸块组8261与风机组件7和驱动电源电连接,第二导电凸块组8262与雾化喷施组件5和驱动电源电连接,第一导电凸块组8261在弹性回复件处于初始设定状态下时成靠近第二导电块8252设置,两组导电凸块826之间的距离大小大于第二导电块8252的长度大小。
当推杆824在滑块822的推动下沿其轴向运动时,导电块825与导电凸块826之间呈以下状态:
如图9所示,第一位置状态,第二导电块8252靠近第一导电凸块组8261,第一导电块8251、第二导电块8252与第一导电凸块组8261或第一导电凸块组8261均呈分离状态,风机组件7与雾化喷施组件5不工作;或
如图10所示,第二位置状态,第二导电块8252与第一导电凸块组8261抵接,风机组件7工作,雾化喷施组件5不工作;或
如图11所示,第三位置状态,第二导电块8252位于第一导电凸块组8261与第二导电凸块组8262之间,第一导电块8251与第一导电凸块组8261分离,风机组件7与雾化喷施组件5不工作;或
如图12所示,第四位置状态,第二导电块8252与第二导电凸块组8262抵接,第一导电块8251与第一导电凸块组8261分离,风机组件7不工作,雾化喷施组件5工作;或
如图13所示,第五位置状态,第二导电块8252与第二导电凸块组8262抵接,第一导电块8251与第一导电凸块组8261抵接,风机组件7与雾化喷施组件5工作。
在设置导电块825之间的距离时,事先经过测算,得到既定温度变化条件下导电块825能够运动的距离大小,随着温度的上升,当温度未超过第一设定值时,风机组件7与雾化喷施组件5均不工作;当温度超过第二预设值时,风机组件7工作;当温度超过第三预设值时,短暂的间隙过后雾化喷施组件5工作,风机组件7停止工作。而后经过设定时间后(主要是预留部分时间让进入到隔热空间4内部的水汽充分地转化为水蒸气),风机组件7与雾化喷施组件5同时工作,达到最高的降温速率。
对于本实用新型中的驱动电源,主要包括一设置于隔热板板体1中的蓄电池 9,隔热板板体1的顶面设置有一太阳能电池板10,太阳电池板与蓄电池 9电连接用以向蓄电池9内部充电。上述设置,可以使得隔热板板体1能够独立的供电,当汽车处于停驶状态时,隔热板板体1上的各个功能模块也能够获得正常的电源供应从而正常的工作,提升车顶隔热板的独立性,增加其适用范围。为了使得车衣展开后太阳能电池板10仍然能够正常的工作,所述车衣展开后位于太阳能电池板10上方的部分设置成透明状,如采用透明塑料纤维薄膜制成。
实施例一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在于:
当车体或隔热空间4内温度过高时,雾化喷施组件5与风机组件7开始工作,雾化喷施组件5向车衣与车体之间的隔热空间4内喷施水汽,与传统水流相比,水汽悬浮在空气中,表面积更大,其蒸发面积相对的也远远高于传统意义上的水流,水汽在高温下气化成水蒸气,吸收热量。同时,由于高温天气,车衣内表面及车体表面的温度很高,雾化的水汽不会凝结在车衣表面或者车体上,避免车衣上滞留水分被连同车衣一道收卷到自动车衣装置3中,干净卫生。在此之后风机组件7启动,将含有大量热量的水蒸气排除到隔热空间4的外部,从而与车衣外表面洒水蒸发相比,更加有效的降低车体的温度。
实施例二
如图8所示,一种车顶隔热板,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雾化喷施组件5包括多个设置于隔热板底部的超声波雾化器521,超声波雾化器521的储液槽522与储水层2相连通。超声波雾化器521工作时,超声波雾化器521的启动端与驱动电源、感温开关组件8构成通电回路。采用超声波雾化器521,可以利用储水层2中储存的水分进行雾化,超声波雾化器521的优势在于噪声小,雾化时所需的能源少,技术成熟也便于驱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顶隔热板,包括可拆卸架设于车顶(6)上的隔热板板体(1),所述隔热板板体(1)内设置有一储水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顶隔热板还包括,
自动车衣装置(3),设于所述隔热板板体(1)上,用于展开或收起车衣,当所述车衣展开时,所述车衣与车体之间形成一稳定的隔热空间(4);
雾化喷施组件(5),设置于所述自动车衣装置(3)与车顶(6)之间且与所述储水层(2)相连通,用于向展开后的车衣与车体之间所形成的隔热空间(4)内喷施雾化水汽;
风机组件(7),设置于所述隔热板板体(1)上,连通所述隔热空间(4)与车衣外部空间,用于提高隔热空间(4)及车衣外部空间之间的气体交换速率;
感温开关组件(8),设置于雾化喷施组件(5)、风机组件(7)及其对应的驱动电源之间,当温度超过预设值时,启动风机组件(7)、或风机组件(7)与雾化喷施组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顶隔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喷施组件(5)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储水层(2)相连通的雾化喷嘴(511),所述雾化喷嘴(511)与所述储水层(2)之间设置有用于控制二者通断的电控水泵(512);
所述电控水泵(512)工作时,所述电控水泵(512)、驱动电源及感温开关组件(8)构成通电回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顶隔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喷施组件(5)包括至少一个超声波雾化器(521),所述超声波雾化器(521)的储液槽(522)与所述储水层(2)相连通;
所述超声波雾化器(521)工作时,所述超声波雾化器(521)的启动端与所述驱动电源、感温开关组件(8)构成通电回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顶隔热板,其特征在于,风机组件(7)包括至少一根穿设于所述自动车衣装置(3)中的气流导管(71),所述气流导管(71)内嵌设有排气风扇(72);
所述排气风扇(72)工作时,所述排气风扇(72)的电源端与所述驱动电源、感温开关组件(8)构成通电回路。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车顶隔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开关组件(8)包括感温端( 81)与开关端(82),
所述感温端( 81)包括多个分设于车衣内表面上或隔热板板体(1)与车顶(6)之间的气囊(811),所述气囊(811)的囊壁由低伸缩性材料制成,所述气囊(811)中填充有受热体积膨胀的气体和/或固体物质;
所述开关端(82)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隔热板板体(1)上的绝缘柱(820),所述绝缘柱(820)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柱形槽(821),所述柱形槽(821)内活动套设有一滑块(822),所述滑块(822)的侧壁与所述柱形槽(821)的内侧壁密封抵接,所述滑块(822)与柱形槽(821)槽底之间形成一气密腔(823),所述气密腔(823)与多个所述气囊(811)相连通;所述滑块(822)与柱形槽(821)内壁之间设置有一用于使得滑块(822)滑动后回到初始位置的弹性回复件;所述滑块(822)远离气密腔(823)的一侧沿柱形槽(821)轴向固定连接设置有一推杆(824),所述推杆(824)的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套设有多个导电块(825);所述柱形槽(821)靠近导电块(825)一段的内壁上沿柱形槽(821)的长度方向排布设置有至少四个导电凸块(826),所述导电凸块(826)以柱形槽(821)轴线所在一平面呈对称设置,对称且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导电凸块(826)之间的距离不大于所述导电块(825)的直径大小;所述导电凸块(826)的一端伸出到绝缘柱(820)外部形成电连接柱并与驱动电源或风机组件(7)或雾化喷施组件(5)电连接;
当所述弹性回复件处于初始设定状态时,所述导电凸块(826)与所述导电块(825)分离;当所述导电块(825)在推杆(824)的带动下与其中一对导电凸块(826)抵接时,所述风机组件(7)或雾化喷施组件(5)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顶隔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回复件包括一固定连接在所述柱形槽(821)与滑块(822)之间的弹簧(827)或弹片。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顶隔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凸块(826)位于柱形槽(821)中一端的顶部设置有一与导电凸块(826)呈拱形连接的伸缩导电片(829),所述伸缩导电片(829)的长度方向沿柱形槽(821)的轴向设置;当伸缩导电片(829)处于自然伸缩状态时,对称设置于两个导电凸块(826)上的伸缩导电片(829)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导电块(825)的直径大小。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顶隔热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块(825)的数量为2个,包括靠近滑块(822)设置的第一导电块(8251)和远离滑块(822)设置的第二导电块(8252),在弹性回复件处于初始设定状态下时,第一导电块(8251)与第二导电块(8252)位于滑块(822)与导电凸块(826)之间;
所述导电凸块(826)的数量为4个且分成两组,包括第一导电凸块组(8261)与第二导电凸块组(8262),所述第一导电凸块组(8261)与第二导电凸块组(8262)包含的导电凸块(826)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柱形槽(821)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导电凸块组(8261)与风机组件(7)和驱动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凸块组(8262)与雾化喷施组件(5)和驱动电源电连接,第一导电凸块组(8261)在弹性回复件处于初始设定状态下时成靠近所述第二导电块(8252)设置,两组导电凸块(826)之间的距离大小大于第二导电块(8252)的长度大小;
当推杆(824)在滑块(822)的推动下沿其轴向运动时,所述导电块(825)与所述导电凸块(826)之间呈:
第一位置状态,第二导电块(8252)靠近所述第一导电凸块组(8261),第一导电块(8251)、第二导电块(8252)与所述第一导电凸块组(8261)或第一导电凸块组(8261)均呈分离状态,风机组件(7)与雾化喷施组件(5)不工作;或
第二位置状态,第二导电块(8252)与所述第一导电凸块组(8261)抵接,风机组件(7)工作,雾化喷施组件(5)不工作;或
第三位置状态,第二导电块(8252)位于第一导电凸块组(8261)与第二导电凸块组(8262)之间,第一导电块(8251)与第一导电凸块组(8261)分离,风机组件(7)与雾化喷施组件(5)不工作;或
第四位置状态,第二导电块(8252)与所述第二导电凸块组(8262)抵接,第一导电块(8251)与第一导电凸块组(8261)分离,风机组件(7)不工作,雾化喷施组件(5)工作;或
第五位置状态,第二导电块(8252)与所述第二导电凸块组(8262)抵接,第一导电块(8251)与第一导电凸块组(8261)抵接,风机组件(7)与雾化喷施组件(5)工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顶隔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车衣装置(3)包括车衣收纳盒(31)、收卷电机(32)及车衣本体(33),所述车衣本体(33)上沿车衣的伸展方向开设有多条呈条状的充气囊(34),所述车衣收纳盒(31)内设有一用于对多条所述充气囊(34)充气的气泵(3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顶隔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源为一设置于所述隔热板板体(1)中的蓄电池( 9),所述隔热板板体(1)的顶面设置有一太阳能电池板(10),所述太阳电池板与所述蓄电池(9)电连接。
CN201621246432.1U 2016-11-16 2016-11-16 一种车顶隔热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2547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46432.1U CN206254773U (zh) 2016-11-16 2016-11-16 一种车顶隔热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46432.1U CN206254773U (zh) 2016-11-16 2016-11-16 一种车顶隔热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54773U true CN206254773U (zh) 2017-06-16

Family

ID=590250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246432.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254773U (zh) 2016-11-16 2016-11-16 一种车顶隔热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54773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69359A (zh) * 2017-08-03 2017-10-20 合肥江淮朝柴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带废气加热的柴油机后处理装置
CN108045208A (zh) * 2018-01-16 2018-05-18 苏州千层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遮阳帘
CN108041781A (zh) * 2018-01-16 2018-05-18 苏州征之魂专利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遮阳罩
CN108068598A (zh) * 2016-11-16 2018-05-25 浙江群实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顶隔热板
CN108437747A (zh) * 2018-05-14 2018-08-24 深圳北极之光科技有限公司 汽车及车顶散热装置
CN111002247A (zh) * 2019-12-18 2020-04-14 许幸有 一种机械加工用卧式管材固定装置
CN111388871A (zh) * 2020-03-25 2020-07-10 蔡金明 一种防光灼烧的便携式美黑仪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68598A (zh) * 2016-11-16 2018-05-25 浙江群实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顶隔热板
CN108068598B (zh) * 2016-11-16 2023-12-19 浙江群实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顶隔热板
CN107269359A (zh) * 2017-08-03 2017-10-20 合肥江淮朝柴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带废气加热的柴油机后处理装置
CN107269359B (zh) * 2017-08-03 2019-08-16 合肥江淮朝柴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带废气加热的柴油机后处理装置
CN108045208A (zh) * 2018-01-16 2018-05-18 苏州千层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遮阳帘
CN108041781A (zh) * 2018-01-16 2018-05-18 苏州征之魂专利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遮阳罩
CN108437747A (zh) * 2018-05-14 2018-08-24 深圳北极之光科技有限公司 汽车及车顶散热装置
CN111002247A (zh) * 2019-12-18 2020-04-14 许幸有 一种机械加工用卧式管材固定装置
CN111002247B (zh) * 2019-12-18 2021-07-02 山东时越智能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机械加工用卧式管材固定装置
CN111388871A (zh) * 2020-03-25 2020-07-10 蔡金明 一种防光灼烧的便携式美黑仪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254773U (zh) 一种车顶隔热板
CN101966033A (zh) 太阳能供电鼓风自给供水蒸发降温凉伞
CN106974388A (zh) 一种太阳能遮阳伞
CN108068598A (zh) 一种车顶隔热板
CN208187060U (zh) 一种锂电池极片涂层红外辐射干燥装置
CN206744751U (zh) 一种带有降温装置的沙滩遮阳伞
CN209054251U (zh) 一种易收纳的隔热布层结构
CN104510109A (zh) 凉风伞
CN207591598U (zh) 一种环保酸雾吸收装置
CN104859417A (zh) 一种半导体控温自动收纳太阳能车罩及其制作方法
CN201409875Y (zh) 吸尘器
CN205853858U (zh) 一种车衣
CN204494679U (zh) 一种太阳能玻璃窗加湿器
CN206339033U (zh) 一种二氧化硅生产用高效节能喷雾干燥装置
CN205227263U (zh) 一种蒸汽量精确可控的汽车试验用蒸汽发生装置
CN205584701U (zh) 一种高压变频器电气室专用高效率可循环降温装置
CN105011510A (zh) 防出汗书包
CN206572692U (zh) 一种可加湿的空气清新装置
CN201131381Y (zh) 太阳能空调伞
CN209054252U (zh) 一种易收纳的隔热布层结构
CN208972701U (zh) 一种3d充气发热保暖服装
CN207646856U (zh) 一种双层保温木塑房屋
CN201852187U (zh) 能源转换装置
CN202080235U (zh) 一种阵列气体发生器
CN206866786U (zh) 一种具有隐藏风扇的遮阳伞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16

Termination date: 2018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