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52248U - 一种分体式茶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体式茶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52248U
CN206252248U CN201621147558.3U CN201621147558U CN206252248U CN 206252248 U CN206252248 U CN 206252248U CN 201621147558 U CN201621147558 U CN 201621147558U CN 206252248 U CN206252248 U CN 2062522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lit type
type tea
tea set
inner cap
vess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4755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闫铁成
韩冰
马卫
邸伟
于进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guan Tea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guan Tea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guan Tea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guan Tea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14755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522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522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522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able Devices O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体式茶具,所述分体式茶具包括容器本体和组合盖;所述容器本体具有入料口;所述组合盖包括外盖、内盖和隔热垫;所述外盖具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具有朝向所述入料口的开口;所述内盖的上端嵌在所述容纳槽中,所述内盖的下端伸出所述容纳槽并塞装于所述入料口上,所述隔热垫设置在所述容纳槽的底壁与所述内盖的上端面之间;所述组合盖上侧向设置补气通道,所述入料口通过所述补气通道与外界侧向连通。本实用新型能起到隔热作用,方便使用者手持。

Description

一种分体式茶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容器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体式茶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用于盛放液态的容器的盖子结构较为简单,没有隔热措施,特别是广泛使用的由陶瓷制成的容器。当容器中盛放热水时,由于热传导会使盖子的温度较高,不方便使用者手持,降低了使用者的舒适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盖子温度升高后不便手持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分体式茶具,能起到隔热作用,方便使用者手持。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分体式茶具,所述分体式茶具包括容器本体和组合盖;
所述容器本体具有入料口;
所述组合盖包括外盖、内盖和隔热垫;所述外盖具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具有朝向所述入料口的开口;所述内盖的上端嵌在所述容纳槽中,所述内盖的下端伸出所述容纳槽并塞装于所述入料口上,所述隔热垫设置在所述容纳槽的底壁与所述内盖的上端面之间;
所述组合盖上侧向设置补气通道,所述入料口通过所述补气通道与外界侧向连通。
进一步地,在所述外盖的下端与所述容器本体的上端之间设置第一间隙,在所述容纳槽的内侧壁与所述内盖的外侧壁之间设置第二间隙,在所述内盖与所述隔热垫之间设置第三间隙;所述内盖上开设上下贯通的通气孔,所述第一间隙、所述第二间隙、所述第三间隙与所述通气孔依次连通,形成从所述组合盖的侧向进气的迷宫式的补气通道。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间隙为开设在所述内盖的上表面的第一沟槽,所述第一沟槽经过所述通气孔的上端开口;
或者所述第三间隙为开设在所述隔热垫的下表面上的第二沟槽,所述第二沟槽的一部分位于所述通气孔的正上方。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分体式茶具还包括底座组件,所述底座组件包括筒状的底座本体和底板,所述容器本体的底部密封且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本体的上端开口处,所述底板密封且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本体的下端开口处,所述底板与所述容器本体的底部之间具有预定的间隔。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包括环形的安装板、盘状的底片和防滑垫;
所述安装板的外边缘与所述底座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的内边缘与所述底片的边缘固定连接;所述防滑垫固定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下表面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底片的边缘搭置于所述安装板的内边缘上;
所述防滑垫呈环形,在所述安装板的下表面上开设放置所述防滑垫的环形槽,所述防滑垫的下表面低于所述安装板的下表面。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分体式茶具还包括用于手持的把手,所述把手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容器本体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底座本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本体的中部开设底座安装孔;
所述第二连接端通过所述底座安装孔伸入所述底座本体内,所述第二连接端上设置一具有内螺纹的连接孔,所述安装板上设置贯通的第一安装孔;
所述底座组件还包括一具有外螺纹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连接孔螺纹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底座本体的内壁的中部设置环形凸台,所述安装板密封抵靠在所述环形凸台的下端面上,所述环形凸台上开设与所述第一安装孔位置对应的第二安装孔,所述连接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连接孔螺纹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安装孔内具有与所述连接件螺纹连接的内螺纹。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分体式茶具还包括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外盖上的第一定位件和设置在所述内盖上的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与所述第二定位件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件为设置在所述容纳槽的底壁上的向内凸伸的球形凸起,所述球形凸起的中心偏离所述容纳槽的底壁的中心;
所述第二定位件为设置在所述内盖的上端面上且与所述球形凸起位置相对应的球形凹槽,所述球形凸起穿过所述隔热垫与所述球形凹槽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当分体式茶具中盛放热水时,由于热传导会使内盖的温度升高,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盖上设置隔热垫和外盖,能起到隔热作用,经过隔热垫的隔热处理,外盖的温度不会过高,方便使用者手持外盖,从而打开组合盖,露出入料口,实际使用中能方便地往容器本体内添加物料或水,使用更加方便,避免了烫伤使用者的风险,提高了使用者的舒适度。
补气通道的入口设置在组合盖的侧面,位置比较隐蔽,不会影响外观;而且补气通道的入口设置在组合盖的侧面,能避免灰尘经补气孔落入,更加卫生。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组件可以保护容器本体,避免容器本体在长期使用中过度磨损;而且可以起到隔热保温的作用。把手与容器本体、底座本体的连接要安全、牢固、舒适,方便使用者手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茶具在分解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茶具在组装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的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容器本体;12-入料口;
20-外盖;30-内盖;32-通气孔;40-隔热垫;23-密封胶;
50-补气通道;
52-第一间隙;54-第二间隙;56-第三间隙;
62-底座本体;622-底座安装孔;63-环形凸台;
64-底板;642-安装板;644-底片;646-防滑垫;648-密封片;
66-第一安装孔;68-连接件;
70-把手;72-第一连接端;74-第二连接端;76-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技术特征和优点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分体式茶具,或者为茶壶或水壶,分体式茶具包括容器本体10和组合盖。容器本体10具有入料口12;组合盖包括外盖20、内盖30和隔热垫40;外盖20具有容纳槽,容纳槽具有朝向入料口12的开口;内盖30的上端嵌在容纳槽中,内盖30的下端伸出容纳槽并塞装于入料口12上,隔热垫40设置在容纳槽的底壁与内盖30的上端面之间;组合盖上侧向设置补气通道50,入料口12通过补气通道50与外界侧向连通。
较优地,容器本体10由陶瓷、紫砂、玻璃或水晶玻璃制成,内盖30与容器本体10的材质相同,外盖20可以由金属或非金属或带有金属镀层的非金属制成。
当分体式茶具中盛放热水时,由于热传导会使内盖30的温度升高,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盖上设置隔热垫40和外盖20,能起到隔热作用,经过隔热垫40的隔热处理,外盖20的温度不会过高,方便使用者手持外盖20,从而打开组合盖,露出入料口12,实际使用中能方便地往容器本体10内添加物料或水,使用更加方便,避免了烫伤使用者的风险,提高了使用者的舒适度。
较优地,如图2所示,外盖20与内盖30之间通过密封胶23粘接,操作简单,密封胶23具有耐热和隔热性,并能牢固地固定两者。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所示,在外盖20的下端与容器本体10的上端之间设置第一间隙52,在容纳槽的内侧壁与内盖30的外侧壁之间设置第二间隙54,在内盖30与隔热垫40之间设置第三间隙56;内盖30上开设上下贯通的通气孔32,第一间隙52、第二间隙54、第三间隙56与通气孔32依次连通,形成从组合盖的侧向进气的迷宫式的补气通道50。
第一间隙52、第二间隙54、第三间隙56与通气孔32连成具有多个折弯的轨迹,而且补气通道50的入口设置在组合盖的侧面,不仅对容器本体10内的液体起到保压、保温的作用,还可以避免外界较凉的空气直接进入容器本体10。本实用新型中形成这种弯曲的补气通道50,这种迷宫式的补气通道50具有多个折弯,例如为两个或三个折弯或更多的折弯,减缓了分体式茶具中热量散发的速度,与外界空气补气交流的速度,使容器本体10内的饮品能保持本身的品质,例如在冲泡茶叶时,能够使茶叶具有较好的口感。
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茶具还可为茶壶、水壶或杯子。如果分体式茶具为茶壶、水壶,在容器本体10的侧壁的顶部还需要设置一用于出水的壶嘴。在通过壶嘴倒水时,容器本体10内会产生一定的负压,需要在组合盖处通过补气通道50进行补气,否则会影响出水速度。如果分体式茶具为杯子,可以使容器本体10内的气压与外界平衡,方便开启组合盖。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补气通道50的入口设置在组合盖的侧面,位置比较隐蔽,不会影响外观,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在盖子上明显的位置开设补气孔,本实用新型采用隐藏式进气,不影响外观;而且补气通道50的入口设置在组合盖的侧面,能避免灰尘经补气孔落入,更加卫生。
较优地,当内盖30的下端塞装于入料口12上,外盖20的下端与容器本体10的上端之间沿周向均匀间隔一定的距离,从而形成第一间隙52。第二间隙54为开设在容纳槽的内侧壁或者内盖30的外侧壁上的凹槽;还可以使容纳槽的内侧壁与内盖30的外侧壁之间沿周向均匀间隔一定的距离,也就是说,容纳槽的内径大于内盖30的外径,从而形成第二间隙54。
更进一步地,第三间隙56为开设在内盖30的上表面的第一沟槽,第一沟槽经过通气孔32的上端开口;或者第三间隙56为开设在隔热垫40的下表面上的第二沟槽,第二沟槽的一部分位于通气孔32的正上方。
较优地,请结合图2和图3所示,隔热垫40呈倒置的槽形,隔热垫40的厚度较小,隔热垫40由塑料或硅胶制成。隔热垫40在组合盖内可以能起到密封作用,从而限定了补气通道50的路径,使容器本体10内的气体仅能通过补气通道50与外界流通;还可以起到隔热作用,避免外盖20的温度过高,防止烫手。
本实施例中,在内盖30嵌在容纳槽中的部分(也就是内盖30的上半部分)的外壁上设置台阶,槽形的隔热垫40扣在内盖30的上端,隔热垫40的下端面抵靠在台阶上。通过上述设计,使隔热垫40在内盖30上的覆盖面积仅可能大,隔热垫40不仅覆盖了内盖30的上端面,还部分覆盖了内盖30的外侧面,较好地隔绝了热量的传递。
较优地,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间隙52为外盖20的下端与容器本体10的上端之间沿周向间隔的距离,第二间隙54为容纳槽的内侧壁与内盖30的外侧壁之间沿周向间隔的距离,第三间隙56为开设在隔热垫40的下表面上的第二沟槽。由于内盖30的外壁上设置了台阶,还需要在台阶的水平面与隔热垫40的下端面之间、台阶的竖直面与隔热垫40的槽形内壁之间分别设置的第三沟槽和第四沟槽,第三沟槽和第四沟槽相互连通。第一间隙52、第二间隙54、第三沟槽、第四沟槽、第二沟槽(即第三间隙56)与通气孔32依次连通,形成从外至内进气的补气通道50,气体的流向如图3中箭头所示,由于第一间隙52位于组合盖的侧面,从而形成了侧向进气的补气通道50。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请参阅图4所示,分体式茶具还包括底座组件,底座组件包括筒状的底座本体62和底板64,容器本体10的底部密封且固定设置在底座本体62的上端开口处,底板64密封且固定设置在底座本体62的下端开口处,底板64与容器本体10的底部之间具有预定的间隔。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组件可以保护容器本体10,避免容器本体10在长期使用中过度磨损;而且底板64与容器本体10的底部之间具有预定的间隔,从而在底板64、容器本体10的底部和底座本体62之间围成空腔,可以起到隔热保温的作用。
较优地,容器本体10的横截面为圆形,容器本体10的底部呈从上至下渐缩的截锥状,容器本体10的底部、底座本体62和底板64围成空腔,空腔将容器本体10的底部与外界隔离,起到保温的作用。容器本体10的底部与底座本体62的上端开口之间设置密封胶。
进一步地,底板64包括环形的安装板642、盘状的底片644和防滑垫646。安装板642的外边缘与底座本体62固定连接,安装板642的内边缘与底片644的边缘固定连接;防滑垫646固定设置于安装板642的下表面上。防滑垫646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避免由陶瓷、紫砂、玻璃或水晶玻璃这些易碎材料制成的容器本体10被磕碰导致损坏。分体式茶具放置到桌面上,防滑垫646还能增大容器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分体式茶具从桌面滑落。防滑垫646可以粘合在安装板642上,还可以将防滑垫646嵌置于安装板642内。
更进一步地,底片644的边缘搭置于安装板642的内边缘上。防滑垫646呈环形,在安装板642的下表面上开设放置防滑垫646的环形槽,防滑垫646的下表面低于安装板642的下表面。较优地,防滑垫646由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即TPU)制成。
请结合图1和图4所示,底片644为实心的圆盘形,底片644由塑料制成,底片644的外侧面上可印制图案、企业logo或其他标识。较优地,一密封片648覆盖在底片644与安装板642的搭接处的上方,密封片648可以防止外界的水从底板64进入底板64、容器本体10的底部和底座本体62围成的空腔。
较优地,安装板642设置在筒状的底座本体62的底部,且安装板642位于底座本体62内。将安装板642的外边缘固定在底座本体62上的同时,安装板642的内边缘将底片644压紧,底片644再将密封片648固定压紧形成密封。
较优地,使第一安装孔66位于环形槽的底部,第一安装孔66从环形槽的底部贯通到安装板642的上表面,防滑垫646覆盖在连接件68的底部,在防滑的同时还可以起到保护连接件68的作用,提高连接件68的使用寿命。
较优地,底座本体62和安装板642均由金属制成。分体式茶具包括外盖20和金属制成的底座本体62,使其具有较大面积的金属,外观更加美观。还可以在容易磕碰处保护由易碎材质制成的容器本体10,同时不会使容器的重量过大,方便携带和手持。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分体式茶具还包括用于手持的把手70,把手70具有第一连接端72和第二连接端74,第一连接端72与容器本体10的外壁固定连接,第二连接端74与底座本体62固定连接。
较优地,如图2所示,把手70为一弧形杆,第一连接端72即为弧形杆的一端,在第一连接端72的端面上开设凹槽,在容器本体10上设置与凹槽相配合的凸台,凸台与凹槽之间通过密封胶固定连接。凸台与容器本体10为一体成型而成,因此,两者的材质相同,均由陶瓷、紫砂、玻璃或水晶玻璃这些易碎材料制成,凸台容易损坏,可以在凸台与凹槽之间设置由硅胶制成的密封垫圈,密封垫圈不仅可以对凹槽起密封作用,还可以保护凸台,起到减震作用,从而提高了凸台的使用寿命,保证了把手70的第一连接端72与容器本体10之间可靠连接。
进一步地,底座本体62的中部开设底座安装孔622;第二连接端74通过底座安装孔622伸入底座本体62内,第二连接端74上设置一具有内螺纹的连接孔76,安装板642上设置贯通的第一安装孔66;底座组件还包括一具有外螺纹的连接件68,连接件68穿过第一安装孔66与连接孔76螺纹连接。本实施例中,连接件68为一螺钉。
把手70与容器本体10、底座本体62的连接要安全、牢固、舒适,方便使用者手持。本实施例中,综合考虑安全受力和不同材质的加工特性,第一连接端72通过卡扣和粘接的方式固定连接,第二连接端74通过螺纹连接,使把手70稳定可靠地连接。
较优地,如图4所示,第二连接端74与底座安装孔622之间通过硅胶制成的密封垫密封。底座本体62上开设的底座安装孔622的面积大于第二连接端74的横截面积,也就是说,第二连接端74能在底座安装孔622内自由活动。完成组装后,第二连接端74的边缘与底座安装孔622的边缘之间沿周向具有预定的间隙。
以容器本体10由陶瓷制成的为例,由于常用的日用陶瓷品的制作精度较低,由于第二连接端74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与底座安装孔622之间分别具有预定的间隙,当第一连接端72固定安装到容器本体10上,第二连接端74与底座安装孔622之间的间隙弥补了尺寸误差导致的安装精度。
更进一步地,底座本体62的内壁的中部设置环形凸台63,安装板642密封抵靠在环形凸台63的下端面上,环形凸台63上开设与第一安装孔66位置对应的第二安装孔,连接件68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66、第二安装孔与连接孔76螺纹连接。
较优地,密封片648的上端面与环形凸台63的下端面密封贴合。在密封片648的上端面上设置环形的且向上凸伸的凸起筋,凸起筋的外壁与环形凸台63的内壁相互抵靠形成密封。密封片648的材质为硅胶。
更进一步地,第二安装孔内具有与连接件68螺纹连接的内螺纹。连接孔76的内螺纹用于连接,第二安装孔的内螺纹可以防止在连接件68紧固的过程中,拉紧第二连接端74时的紧固力过大,导致拉断或损坏环形凸台63,从而起到止位作用。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分体式茶具还包括定位组件;定位组件包括设置在外盖20上的第一定位件和设置在内盖30上的第二定位件,第一定位件与第二定位件相配合。
进一步地,第一定位件为设置在容纳槽的底壁上的向内凸伸的球形凸起,球形凸起的中心偏离容纳槽的底壁的中心;第二定位件为设置在内盖30的上端面上且与球形凸起位置相对应的球形凹槽,球形凸起穿过隔热垫40与球形凹槽相配合。
较优地,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靠近补气通道50。在组装外盖20和内盖30时,定位组件不仅可以起到定位作用,方便安装。在安装完成后,还可以指示补气通道50的位置,避免使用者接触到补气通道50,被容器本体10内逸出的热蒸汽烫伤。
以图1所示的实施例为例,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茶具的装配方法如下:
组装组合盖:将内盖30的上端嵌入外盖20的容纳槽中,通过粘胶的方式将外盖20和内盖30组装成一体,将隔离网40嵌在容纳槽的底壁与内盖30的上端面之间;
组装底座组件:将环形的安装板642的外边缘与底座本体62固定连接,将底片644的边缘搭置且固定于安装板642的内边缘上;连接件68依次穿过安装板642上的第一安装孔66、环形凸台63上的第二安装孔与第二连接端74上的连接孔76螺纹连接;将防滑垫646放置于环形槽内,且使防滑垫646覆盖在连接件68的底部;
将组合盖扣在入料口12上,入料口12通过补气通道50与外界侧向连通;将容器本体10的底部密封且固定设置在底座本体62的上端开口处。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特别指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分体式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体式茶具包括容器本体和组合盖;
所述容器本体具有入料口;
所述组合盖包括外盖、内盖和隔热垫;所述外盖具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具有朝向所述入料口的开口;所述内盖的上端嵌在所述容纳槽中,所述内盖的下端伸出所述容纳槽并塞装于所述入料口上,所述隔热垫设置在所述容纳槽的底壁与所述内盖的上端面之间;
所述组合盖上侧向设置补气通道,所述入料口通过所述补气通道与外界侧向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茶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盖的下端与所述容器本体的上端之间设置第一间隙,在所述容纳槽的内侧壁与所述内盖的外侧壁之间设置第二间隙,在所述内盖与所述隔热垫之间设置第三间隙;所述内盖上开设上下贯通的通气孔,所述第一间隙、所述第二间隙、所述第三间隙与所述通气孔依次连通,形成从所述组合盖的侧向进气的迷宫式的补气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间隙为开设在所述内盖的上表面的第一沟槽,所述第一沟槽经过所述通气孔的上端开口;
或者所述第三间隙为开设在所述隔热垫的下表面上的第二沟槽,所述第二沟槽的一部分位于所述通气孔的正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分体式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体式茶具还包括底座组件,所述底座组件包括筒状的底座本体和底板,所述容器本体的底部密封且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本体的上端开口处,所述底板密封且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本体的下端开口处,所述底板与所述容器本体的底部之间具有预定的间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体式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包括环形的安装板、盘状的底片和防滑垫;
所述安装板的外边缘与所述底座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的内边缘与所述底片的边缘固定连接;所述防滑垫固定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下表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体式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片的边缘搭置于所述安装板的内边缘上;
所述防滑垫呈环形,在所述安装板的下表面上开设放置所述防滑垫的环形槽,所述防滑垫的下表面低于所述安装板的下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体式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体式茶具还包括用于手持的把手,所述把手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容器本体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底座本体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体式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本体的中部开设底座安装孔;
所述第二连接端通过所述底座安装孔伸入所述底座本体内,所述第二连接端上设置一具有内螺纹的连接孔,所述安装板上设置贯通的第一安装孔;
所述底座组件还包括一具有外螺纹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连接孔螺纹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体式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本体的内壁的中部设置环形凸台,所述安装板密封抵靠在所述环形凸台的下端面上,所述环形凸台上开设与所述第一安装孔位置对应的第二安装孔,所述连接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连接孔螺纹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体式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内具有与所述连接件螺纹连接的内螺纹。
CN201621147558.3U 2016-10-21 2016-10-21 一种分体式茶具 Active CN2062522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47558.3U CN206252248U (zh) 2016-10-21 2016-10-21 一种分体式茶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47558.3U CN206252248U (zh) 2016-10-21 2016-10-21 一种分体式茶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52248U true CN206252248U (zh) 2017-06-16

Family

ID=590241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47558.3U Active CN206252248U (zh) 2016-10-21 2016-10-21 一种分体式茶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5224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94733A (zh) * 2016-10-21 2017-03-15 北京小罐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盛放液体的容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94733A (zh) * 2016-10-21 2017-03-15 北京小罐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盛放液体的容器
CN106494733B (zh) * 2016-10-21 2018-11-20 北京小罐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盛放液体的容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79291B (zh) 一种电炖盅
CN206252248U (zh) 一种分体式茶具
CN106494733B (zh) 一种用于盛放液体的容器
CN209235612U (zh) 一种冷热交互保温杯
CN204916556U (zh) 吸管水杯
CN205923786U (zh) 电压力锅的蒸汽阀
CN204378729U (zh) 一种多功能茶杯
CN208640295U (zh) 防喷溅吸管水杯
CN106798463A (zh) 一种保温杯
CN207506136U (zh) 居家旅行一体式保温壶
CN104921547A (zh) 一种密封电热水杯
CN210354178U (zh) 可吸气杯盖
CN2336714Y (zh) 一种带有免启塞的不锈钢保温瓶
CN205410691U (zh) 降温免烫杯
CN207784878U (zh) 调温冲奶杯
CN206499339U (zh) 一种适用于高海拔地区的水壶
CN204181449U (zh) 一种带硅胶密封圈的煲
CN216724049U (zh) 一种保温杯的杯盖及保温杯
CN203828569U (zh) 不锈钢防漏自动饮水杯
CN211269071U (zh) 一种户外携带常温杯
CN216569419U (zh) 一种水杯
CN220800707U (zh) 一种带茶滤的咖啡杯
CN212489440U (zh) 一种杯盖及水杯
CN219680343U (zh) 一种倾倒防溢出的壶嘴排气电热壶
CN214452621U (zh) 防烫纸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